專利名稱:高效散熱地下機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通信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效散熱地下機柜。
背景技術:
隨著3G移動通信及NGN下一代網絡建設的全面展開,網絡的規劃及應用遇到了許 多新的問題,主要表現為(1)現有的機柜大都設置于地表面上,占據地面空間,難以適應 地面空間日趨緊張的局面,也無法與環境協調統一;(2)昂貴的網絡設備安裝于地面,即使 有強大的外殼保護也難以防止盜竊發生;(3)機柜內的設備工作時發出的噪音影響周邊環 境,尤其是設置于居民小區的機柜;(4)不同地區的地表環境溫差大,為維持設備在不同工 作環境下正常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目前通用的做法是將機柜放在下水道或其它可以放得下機柜 的地下井里,為了達到防水的目的,現有的機柜都是做成完全密閉的結構,但由于機柜內裝 有通信設備,通信設備工作時會產生大量熱量,而產生的熱量又無法及時排出,導致機柜內 的溫度很高,影響通信設備的正常工作,甚至會導致通信設備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高效散熱地下機柜。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高效散熱地下機柜,設置于地下井內,包括用于放 置通信設備的箱體以及用于密封氣體的密封罩,所述箱體設于所述密封罩內,所述箱體頂 部設有用于密封該箱體且可進行內外換熱的換熱芯體,所述箱體與密封罩之間設有外循環 風扇,所述箱體內設有內循環風扇,所述密封罩下部開設有通風孔。具體地,所述通風孔為沿著所述密封罩四周均勻開設的小圓孔結構。具體地,所述換熱芯體由一換熱片隔離成一外循環風道和一內循環風道。進一步地,所述箱體一側設有一與所述密封罩和所述換熱芯體的外循環風道相通 的外循環腔室,所述外循環腔室與所述箱體之間密封。更進一步地,所述外循環腔室上部開設有網狀的進風口,所述外循環腔室內設有 第一安裝支架,所述外循環風扇固設于所述第一安裝支架上。具體地,所述箱體與所述換熱芯體的內循環風道相通。具體地,所述箱體內設有第二安裝支架,所述內循環風扇固設于所述第二安裝支具體地,所述密封罩通過卡扣結構固設于其下方的一底座上。更具體地,所述卡扣結構包括固設于所述密封罩底部的卡鉤以及開設于所述底座 上的鉤槽,所述卡鉤對應卡入所述鉤槽之中。本實用新型在箱體與密封罩之間設置外循環風扇形成外循環散熱方式,在箱體內 設置內循環風扇形成內循環散熱方式,利用外循環散熱方式的冷空氣將內循環散熱方式的 熱空氣的熱量帶出,換熱效率高,顯著提高了地下機柜的散熱效果,保證了通信設備的正常工作。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地下機柜設置于地下井內的剖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地下機柜的立體圖;圖3是圖2中A處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 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 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如圖1 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高效散熱地下機柜,設置于地下井1 內,包括用于放置通信設備的箱體2以及用于密封氣體的密封罩3,所述箱體2設于所述密 封罩3內,所述箱體2頂部設有用于密封該箱體2且可進行內外換熱的換熱芯體4,所述換 熱芯體4設置在箱體2的頂部,而不是放在側面,目的是為了提高箱體2的防水水位,所述 箱體2與密封罩3之間設有外循環風扇5,所述箱體2內設有內循環風扇6,所述密封罩3 下部開設有通風孔31。本實用新型在箱體2與密封罩3之間設置外循環風扇5形成外循環 散熱方式,在箱體2內設置內循環風扇6形成內循環散熱方式,利用外循環散熱方式的冷空 氣將內循環散熱方式的熱空氣的熱量帶出,換熱效率高,顯著提高了地下機柜的散熱效果, 保證了通信設備的正常工作。具體地,所述通風孔31為沿著所述密封罩3四周均勻開設的小圓孔結構,將通風 孔31設置為小圓孔結構,較之于裝過濾網的方式,可在保證正常通風的同時,防止蟲子從 通風孔31進入,還保持了密封罩3上的所有零件材料的一致性,延長了密封罩3的使用壽 命。具體地,所述換熱芯體4由一換熱片41隔離成一外循環風道42和一內循環風道 43。所述箱體2 —側設有一與所述密封罩3和所述換熱芯體4的外循環風道42相通的外 循環腔室7,所述外循環腔室7與所述箱體2之間密封。所述外循環腔室7上部開設有網狀 的進風口 71,該進風口 71提高了箱體2的防水水位(圖1中所示H3為箱體2的最高防水 水位)。所述外循環腔室7內設有第一安裝支架72,所述外循環風扇固5設于所述第一安 裝支架72上。具體地,所述箱體2與所述換熱芯體4的內循環風道43相通。所述箱體2內設有 第二安裝支架21,所述內循環風扇6固設于所述第二安裝支架21上。如圖2和圖3所示,進一步地,所述密封罩3通過卡扣結構固設于其下方的一底座 8上,所述卡扣結構包括固設于所述密封罩3底部的卡鉤32以及開設于所述底座8上的鉤 槽81,所述卡鉤32對應卡入所述鉤槽81之中。安裝時,首先將密封罩3底部的卡鉤32卡 入底座8上的鉤槽81內,然后再水平移動密封罩3,即將密封罩3固定到底座8上。而需 要拆卸密封罩3時,先水平移動密封罩3,然后再向上提密封罩3,即可將密封罩3從底座8 上取出。與現有的采用螺釘固定密封罩3的方式相比,本實用新型采用卡扣結構將密封罩 3固設于底座8上,施工更簡單、快捷,且安裝和拆卸都非常方便。[0024]本實用新型的高效散熱地下機柜的具體工作原理為(1)如圖1所示,當地下井1內的水位在空氣密封起始水位Hl之下時,外循環風 扇5工作,地下井1內的冷空氣從密封罩3下部的通風孔31進入密封罩3內,然后從進風 口 71進入外循環腔室7內,接著冷空氣從外循環腔室7進入換熱芯體4的外循環風道42, 冷空氣吸收換熱芯體4內的換熱片41上的熱量后,從換熱芯體4的外循環風道42出來的 空氣再進入密封罩3內,最后在空氣流的壓強作用下,空氣從密封罩3另一側的通風孔31 排出至地下井1,從而完成一個外循環散熱過程;同時,當內循環風扇6工作時,內循環風扇 6將箱體2內的熱空氣抽入換熱芯體4的內循環風道43,然后熱空氣的熱量通過換熱片41 傳遞至外循環風道42內的冷空氣,完成一個內循環散熱過程,外循環風道42的冷空氣吸熱 后將熱量傳遞至地下井1,從而實現了對箱體2內的通信設備的散熱;(2)當地下機柜被水淹沒,即地下水位在空氣密封起始水位Hl之上和空氣密封極 限水位H2之下時(在密封罩3內的密封氣體的壓強作用下,地下水的水位不可能高于空氣 密封極限水位H2),密封罩3下部的通風孔31被水淹沒,這種情況下,外循環風扇5將通過 裝在外部的水禁傳感器(圖中未示出)讓外循環風扇5停止工作,但內循環風扇6繼續工 作,將通信設備產生的熱量通過箱體2傳導至地下水,從而實現了對箱體2內的通信設備的 散熱。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 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 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高效散熱地下機柜,設置于地下井內,包括用于放置通信設備的箱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密封氣體的密封罩,所述箱體設于所述密封罩內,所述箱體頂部設有用于密封該箱體且可進行內外換熱的換熱芯體,所述箱體與密封罩之間設有外循環風扇,所述箱體內設有內循環風扇,所述密封罩下部開設有通風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熱地下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孔為沿著所述密封 罩四周均勻開設的小圓孔結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熱地下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芯體由一換熱片隔 離成一外循環風道和一內循環風道。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散熱地下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一側設有一與所述 密封罩和所述換熱芯體的外循環風道相通的外循環腔室,所述外循環腔室與所述箱體之間 密封。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散熱地下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環腔室上部開設有 網狀的進風口,所述外循環腔室內設有第一安裝支架,所述外循環風扇固設于所述第一安 裝支架上。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散熱地下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與所述換熱芯體的 內循環風道相通。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散熱地下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內設有第二安裝支 架,所述內循環風扇固設于所述第二安裝支架上。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熱地下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罩通過卡扣結構固 設于其下方的一底座上。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散熱地下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結構包括固設于所 述密封罩底部的卡鉤以及開設于所述底座上的鉤槽,所述卡鉤對應卡入所述鉤槽之中。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適用于通信設備領域,提供了一種高效散熱地下機柜,其設置于地下井內,包括用于放置通信設備的箱體以及用于密封氣體的密封罩,所述箱體設于所述密封罩內,所述箱體頂部設有用于密封該箱體且可進行內外換熱的換熱芯體,所述箱體與密封罩之間設有外循環風扇,所述箱體內設有內循環風扇,所述密封罩下部開設有通風孔。本實用新型在箱體與密封罩之間設置外循環風扇形成外循環散熱方式,在箱體內設置內循環風扇形成內循環散熱方式,利用外循環散熱方式的冷空氣將內循環散熱方式的熱空氣的熱量帶出,換熱效率高,顯著提高了地下機柜的散熱效果,保證了通信設備的正常工作。
文檔編號H05K5/00GK201674747SQ20102012579
公開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8日
發明者劉衛東, 廖德華 申請人:深圳日海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