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水方法及其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水方法及其結構,更特別涉及一種提供具有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的電子裝置用以達到良好防水功效的防水方法及其結構。
背景技術:
請參考圖la,圖Ia是現有技術中電子裝置的部分斷面示意圖。傳統上,在電子裝置的防水結構設計中,在該電子裝置的下殼體2設計有凹部22,并且在該凹部22中環繞設置環狀膠圈(0-ring)4,電子裝置的上殼體6則設有對應凹部22的凸出部62。當上殼體6 與下殼體2接合時,凸出部62容納于凹部22之中。上殼體6與下殼體2接合產生的作用力F通過該上殼體6上的凸出部62施加于該環狀膠圈4,使得該環狀膠圈4產生形變,用以阻止外部的水氣(或者灰塵)通過該上殼體6與該下殼體2結合之后的殼體接縫處8進入到該電子裝置內部,如圖Ib所示的斷面示意圖。然而,未受力的該環狀膠圈4的斷面為圓形,因而當凸出部62擠壓環狀膠圈4時, 其形變的方向為不可預測的,亦即,該環狀膠圈4因受施加而產生的反作用力F’是不平均的。舉例而言,環狀膠圈4受施加可能朝向電子裝置外側形變,而造成外側受力不均且較內側大的狀況,故當電子裝置的殼體2、6以塑料或其它剛性較低的材質制成時,上述受力不均的狀況有可能導致上下殼體接縫處產生形變,使得原先設計應為緊密的該殼體接縫處無法有效地緊密結合,進而影響了原有防水結構的設計,甚至大幅降低其防水效果。為解決上述公知技術的缺失,可參考臺灣新型專利公告第M381599號的“具有改良防水結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組合結構”,其是利用氣密軟性材質用以取代該環狀膠圈,用以達到防水的功效。然而,該氣密軟性材質為橡膠或塑料材質,且必須在該橡膠或塑料中間部形成空心結構,使其達到上述所需的防水結構,而形成該空心結構勢必會增加其制作的成本。故需要一種除可用以解決公知防水結構的缺失外,也可有效地達到防水功效的方法與結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水方法,其提供用以避免電子裝置的殼體接縫處因產生形變而影響其防水效果。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水結構,其提供電子裝置用以達到防水的目的。為達上述目的與其它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防水方法,用于具有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的電子裝置,并且該第一殼體具有第一邊緣用以接合該第二殼體的第二邊緣,該防水方法包含在該第一殼體上形成環繞該第一邊緣的凸出部,并在該第二殼體上形成環繞該第二邊緣且對應該凸出部的凹部,其中當該第一邊緣接合該第二邊緣時該凹部容納該凸出部;在該凹部中設置彈性單元,該彈性單元具有本體及凸出于該本體的軟質干涉體;以及, 接合該第一邊緣與該第二邊緣,以令該凸出部擠壓該軟質干涉體使其產生形變而形成第一干涉結構
為達上述目的與其它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防水結構,用于具有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的電子裝置,并且該第一殼體具有第一邊緣用以接合該第二殼體的第二邊緣,該防水結構包含凸出部、凹部與彈性單元。該凸出部環繞該第一邊緣而形成于該第一殼體上;該凹部環繞該第二邊緣而形成于該第二殼體上,且該凹部對應于該凸出部;以及,該彈性單元沿該凹部并置于其中,該彈性單元具有本體與軟質干涉體,且該軟質干涉體自該本體延伸凸出,并在該第一邊緣接合該第二邊緣時,該凸出部容納在該凹部中且壓迫該軟質干涉體使其產生形變以形成第一干涉結構。與公知技術相較,本發明的防水方法及其結構,是利用具有本體與延伸凸出該本體的軟質干涉體的彈性單元,且可在不改變原有電子裝置的殼體設計下,除可用以形成第一干涉結構外,也可達成當該等殼體結合時,該等殼體不致于因為該彈性單元產生過度形變或形變不均,而造成該等殼體無法緊密結合等的缺失。再者,本發明也可再通過具有硬質干涉體的殼體,用以達成進一步的防水功效,也即該硬質干涉體除可用以固定該彈性單元夕卜,且也可形成第二干涉結構。故通過本發明的防水方法及其結構,除可用以解決公知技術中因為該彈性單元過度形變或形變不均而無法使得該等殼體緊密結合的缺陷外,也可達到更高的防水防塵 (Ingress Protection ;IP)等級。
圖Ia是公知技術的防水結構未結合前的斷面示意圖;圖Ib是公知技術的防水結構結合后的斷面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防水方法的流程圖;圖3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防水方法的流程圖;圖如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防水結構未結合前的斷面示意圖;圖4b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防水結構結合后的斷面示意圖;圖fe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防水結構未結合前的斷面示意圖;以及圖恥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防水結構結合后的斷面示意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2下殼體22 凹部4環狀膠圈6上殼體62凸出部8殼體接縫處10、10,防水結構12第一殼體122 第一邊緣124硬質干涉體16凸出部18 凹部
20彈性單元202 本體204軟質干涉體F作用力F,反作用力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充分了解本發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現借由下述具體的實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圖式,對本發明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后參考圖2,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防水方法的流程圖。在圖2中,該防水方法用于具有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的電子裝置,并且該第一殼體具有第一邊緣用以接合該第二殼體的第二邊緣,該防水方法包含在該第一殼體上形成環繞該第一邊緣的凸出部,也即該凸出部是環繞設置在該第一殼體的周緣的部份,并且在該第二殼體上形成環繞該第二邊緣且對應該凸出部的凹部;接著,在該凹部中設置彈性單元,該彈性單元具有本體及凸出在該本體的軟質干涉體,其中該本體的截面可為四邊形或矩形,以及該軟質干涉體為棱錐體,而上述中的該棱錐體可定義為底部為多邊形且該多邊形的各邊再延伸至共同的一點的立體錐;接著,接合該第一邊緣與該第二邊緣,以令該凸出部擠壓該軟質干涉體使其產生形變而形成第一干涉結構。換言的,通過本發明當該彈性單元的該軟質干涉體首先受到該凸出部的擠壓時, 該彈性單元的該軟質干涉體在該凹部產生形變,且由于該軟質干涉體的大小相對較小,故其形變產生的反作用力并不足以令該第一殼體的該第一邊緣產生形變。當該第一殼體的該凸出部通過施加向下的擠壓作用力朝向該軟質干涉體與該本體移動擠壓時,該軟質干涉體首先承受向下的該作用力而產生形變;接著,已形變的該軟質干涉體再度將向下的該作用力間接地傳遞至該本體,促使該本體也同樣產生形變。值得注意的是,該軟質干涉體有效地分散向下的該作用力,而所間接影響的該本體,在產生形變之后,該形變量是不會影響該第一邊緣與該第二邊緣的結合。此外,根據該凸出部的設計,除了可擠壓該軟質干涉體之外,也可進一步擠壓該彈性單元的該本體使其產生形變。然而,由于該本體的截面是四邊形或矩形,該凸出部可對該本體平均施壓而使其產生均勻的的形變,且對應產生的反作用力可平均施加于殼體接縫處而避免殼體接縫處變形導致防水防塵效果不佳的狀況。本實施例的軟質干涉體可為復數個,分別凸出在本體的表面上,且當第一邊緣接合第二邊緣時,凸出部擠壓該等軟質干涉體而形成復數個第一干涉結構。軟質干涉體的數量可根據使用者需求而做設計。參考圖3,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防水方法的流程圖。在圖3中,除上述第一實施例的防水方法外,更包含形成硬質干涉體于該凸出部,并在接合該第一邊緣與該第二邊緣時,令該硬質干涉體擠壓與定位該彈性單元的該本體使其產生形變而形成第二干涉結構。在此實施例中,該軟質干涉體與該硬質干涉體不對稱地分別設置在該凸出部與該凹部。換言之,該凸出部的一端具有凸出的硬質干涉體,且該硬質干涉體可形成在不對應該軟質干涉體的位置上。當該第一殼體的該第一邊緣與該第二殼體的第二邊緣接合時,該硬質干涉體可擠壓該彈性單元的該本體使其產生形變,而該硬質干涉體擠壓該本體之處可形成不同于第一干涉結構的第二干涉結構。其中,該第二干涉結構可進一步提供更進一步的防水效果。此外,該硬干涉結構結構還可通過擠壓提供該本體定位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該硬質干涉體并不局限于任何形體,也即該硬質干涉體僅需要凸出自該凸出部,即屬本發明的硬干涉結構的范疇。參考圖如與4b,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防水結構的斷面示意圖。在圖如中,該防水結構10用在具有第一殼體12與第二殼體14的電子裝置,請注意,圖式的第一殼體12 以及第二殼體14僅繪示出兩者接合部分的斷面圖,并未表示出第一殼體12以及第二殼體 14的整體。該第一殼體12具有第一邊緣122用以接合該第二殼體14的第二邊緣142,該防水結構10包含凸出部16、凹部18與彈性單元20。該凸出部16環繞該第一邊緣122而形成在該第一殼體12上;該凹部18環繞該第二邊緣142而形成于該第二殼體14上,且該凹部18對應于該凸出部16 ;以及,該彈性單元20沿該凹部18并置于其中,該彈性單元20 具有本體202與軟質干涉體204,且該軟質干涉體204是自該本體202延伸凸出。該彈性單元20的該本體202的截面可為四邊形或矩形,且該軟質干涉體204可為棱錐體。在本實施例中,該本體202是以矩形體為例進行說明。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本體202與該軟質干涉體204的材質可為橡膠。再者,當該第一邊緣122接合該第二邊緣142時,該凸出部16容納在該凹部18中且壓迫該軟質干涉體204使其產生形變以形成第一干涉結構。接著參照圖4b,當圖如的該第一殼體12與該第二殼體14接合時,環繞設置在該第一殼體12上的第一邊緣122的該凸出部16是插入至同樣環繞形成在該第二殼體14的第二邊緣142的該凹部18,并且擠壓該彈性單元16的該軟質干涉體204。值得注意的是, 該彈性單元20的該軟質干涉體204是首先受到該凸出部16施以作用力F,而該軟質干涉體 204因受到向下的該作用力F而產生形變,并進一步擠壓該本體202致使該本體202同樣在該凹部142內產生形變。上述該軟質干涉體204與該本體202、該凸出部16及該凹部18間互相接觸并擠壓而形成第一干涉結構,從而提供防水功能。再者,由于該軟質干涉體204受到該作用力F時變形量較小,故不致于會因為施加過度反作用力F’在該凸出部16而造成殼體變形的情形。通過本發明的具有第一干涉結構的防水結構,其在不影響該第一殼體12 的該第一邊緣122與該第二殼體14的該第二邊緣142的緊密結合設計下,使其仍保有其防水結構。參考圖fe與5b,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防水結構的斷面示意圖。在圖fe中,該防水結構10’是用于具有第一殼體12與第二殼體14的電子裝置,并且該第一殼體12具有第一邊緣122用以接合該第二殼體14的第二邊緣142,其除包含與前述實施例相同的凸出部 16、凹部18與彈性單元20外。其中,該第一殼體12更包含硬質干涉體124,且該硬質干涉體124自該凸出部16延伸凸出,并在當該第一邊緣122接合該第二邊緣142時,該硬質干涉體IM與該軟質干涉體204不對稱地分別設置在該凸出部16與該本體20上。值得注意的是,該硬質干涉體124并不局限于任何形體,其僅需要凸出自該凸出部16即屬本發明所述的硬質干涉體124。接著參照圖5b,當該第一殼體12與該第二殼體14結合時,環繞地設置于該第一殼體12的第一邊緣122的該凸出部16插入到同樣環繞設置于該第二殼體14的第二邊緣142 的該凹部142中,并且擠壓該彈性單元20的該軟質干涉體204。于此,該彈性單元20的該軟質干涉體204是承受到施以在該凸出部16的作用力F而產生形變,并且于此同時,位于該凸出部16的該硬質干涉體124與該彈性單元20的該本體202擠壓,亦即該本體202與該軟質干涉體204同時地分別承受來自該硬質干涉體124與該凸出部16的向下的該作用力F,并且使得該本體202在該凹部18產生形變。該硬質干涉體124與該本體202互相接觸并擠壓而形成第二干涉結構,從而提供防水功能。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實施例中該硬質干涉體IM較小,其對該本體202擠壓所造成該本體202的變形量較小,因此該本體202 并不會施加過度的反作用力F’于該硬質干涉體IM而造成殼體變形的情形。此外,由于該硬質干涉體1 局部擠壓該本體202,因此可提供定位該本體202的效果。綜上所述,通過前述的第一干涉結構以及第二干涉結構,本發明的防水結構除可不因為過度施加反作用力在殼體上造成殼體接縫處變形而導致整體防水效果降低外,又可進一步有效地提高與加強防水的效果。與公知技術相較,本發明的防水方法及其結構,是利用具有軟質干涉體的彈性單元,且可在不改變原有電子裝置的殼體設計下,除可用以形成第一干涉結構外提供防水功能外,也可達成當該等殼體結合時,不致于因為該彈性單元產生過度的反作用力使該等殼體變形而無法緊密結合。再者,本發明也可再通過具有硬質干涉體的殼體達成進一步的防水功效,也即該硬質干涉體除可用以固定該彈性單元外,且也可形成第二干涉結構。故通過本發明的防水方法及其結構,除可用以解決公知技術中因為該彈性單元產生過度的反作用力而無法使得該等殼體緊密結合的缺失外,也可達到更高的防水防塵 (Ingress Protection ;IP)等級。本發明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公開,然熟知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用于描繪本發明,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應注意的是,所有與該實施例等效的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在本發明的范疇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以下文的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水方法,用于具有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的電子裝置,并且該第一殼體具有第一邊緣用以接合該第二殼體的第二邊緣,其特征在于,該防水方法包含在該第一殼體上形成環繞該第一邊緣的凸出部,并在該第二殼體上形成環繞該第二邊緣且對應該凸出部的凹部,其中當該第一邊緣接合該第二邊緣時該凹部容納該凸出部;在該凹部中設置彈性單元,該彈性單元具有本體及凸出在該本體的軟質干涉體;以及接合該第一邊緣與該第二邊緣,以令該凸出部擠壓該軟質干涉體使其產生形變而形成第一干涉結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形成硬質干涉體于該凸出部,并在接合該第一邊緣與該第二邊緣時,令該硬質干涉體擠壓與定位該彈性單元的該本體使其產生形變而形成第二干涉結構。
3.一種防水結構,用于具有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的電子裝置,并且該第一殼體具有第一邊緣用以接合該第二殼體的第二邊緣,其特征在于,該防水結構包含凸出部,環繞該第一邊緣而形成于該第一殼體上;凹部,環繞該第二邊緣而形成于該第二殼體上,且該凹部對應于該凸出部;以及彈性單元,沿該凹部并置于其中,該彈性單元具有本體與軟質干涉體,且該軟質干涉體自該本體延伸凸出,并在該第一邊緣接合該第二邊緣時,該凸出部容納于該凹部中且壓迫該軟質干涉體使其產生形變以形成第一干涉結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本體的截面為四邊形或矩形。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彈性單元的該軟質干涉體為棱錐體。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硬質干涉體,該硬質干涉體自該凸出部延伸凸出,并在該第一邊緣接合該第二邊緣時,該硬質干涉體與定位該彈性單元的該本體擠壓使其產生形變以形成第二干涉結構。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本體與該軟質干涉體為橡膠。
全文摘要
一種防水方法,用于具有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的電子裝置,并且該第一殼體具有第一邊緣用以接合該第二殼體的第二邊緣。其中,該防水方法包含在該第一殼體上形成環繞該第一邊緣的凸出部,并在該第二殼體上形成環繞該第二邊緣且對應該凸出部的凹部;在該凹部中設置彈性單元,該彈性單元具有本體及凸出在該本體的軟質干涉體;以及結合該第一邊緣與該第二邊緣,以令該凸出部擠壓該軟質干涉體使其產生形變而形成第一干涉結構。故通過本發明可使得當該突出部擠壓該彈性單元于該凹部內時,其形變所對應產生的應力不影響該第一邊緣與該第二邊緣在接合后的防水功效。此外,本發明也同時提出對應該防水方法的防水結構。
文檔編號H05K5/06GK102458076SQ20101052320
公開日2012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26日
發明者林河源, 謝青峰 申請人:亞旭電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