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終端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便攜式終端裝置,尤其涉及顯示部側框體能夠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滑 動的便攜式終端裝置。
背景技術:
過去,已知顯示部側框體能夠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滑動的便攜式終端裝置。這樣 的便攜式終端裝置例如公開在JP特開2009-3614號公報、JP特開2008-283272號公報以 及JP特開2008-33595號公報中。在上述JP特開2009-3614號公報中,公開了一種電子設備(便攜式終端裝置), 包括蓋體,其具有顯示部;基體,其具有操作部;板狀的滑動構件,其夾在蓋體和基體之 間。在該電子設備中,在蓋體和基體完全重疊的狀態下,使蓋體作為滑動構件相對于基體而 在縱方向上滑動而將其用作為便攜式電話,并且使蓋體經由滑動構件而在橫方向上滑動而 將其用作為PC終端。此外,在滑動構件上,在沿著縱方向和橫方向延伸的四個邊上形成有 薄板狀的邊緣部,在各個邊緣部直接嵌入分別安裝在蓋體和基體上的槽狀的引導部的狀態 下,相對于引導部滑動。由此,使蓋體相對于基體而分別向縱方向和橫方向滑動。另外,在上述JP特開2008-283272號公報中,公開了一種電子設備(便攜式終 端裝置),包括第一構件,其具有顯示部;第二構件,其具有操作部;金屬制的基體(滑動 板),其夾在第一構件和第二構件之間。在該電子設備中,在第一構件在第二構件上與其完 全重疊的狀態下,第一構件經由基體而相對于第二構件而向第一方向(縱方向)滑動,并且 第一構件經由基體而向第二方向(橫方向)滑動,由此使電子設備的形態(外觀形狀)發 生變化。由此,該電子設備用作為便攜式電話和信息輸入終端等。此外,在基體的側端部形 成有沿著長度方向(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對薄板狀的邊緣部,該邊緣部在直接嵌入具有安 裝在第二構件側的槽狀的導軌部的第一滑動體的狀態下,相對于導軌部而滑動。另外,在基 體的上表面上,將金屬板切出而形成沿著寬度方向(第二方向)延伸的一對導軌部,安裝在 第一構件側的第二滑動體的薄板狀的邊緣部在直接嵌入基體的導軌部中的狀態下,相對于 導軌部而滑動。另外,在上述JP特開2008-33595號公報中,公開了一種便攜式終端,包括第一框 體,其具有顯示部;第二框體,其具有操作鍵(操作部)。在該便攜式終端中,在第一框體與 第二框體完全重疊的狀態下,第一框體相對于第二框體而在縱方向上滑動,并且第一框體 相對于第二框體而在橫方向上滑動,由此使便攜式終端的形態(外觀形狀)發生變化。由 此,將該便攜式終端用作為照相機或信息輸入終端(PDA)等。此外,設置在第一框體的里面 側的圓柱狀的突起部直接與形成在第二框體的表面側的L字形狀的引導槽卡合,并在槽內 進行移動,由此使第一框體相對于第二框體滑動,其中,上述第二框體與第一框體重疊。然而,在上述JP特開2009-3614號公報中記載的電子設備中,基體的薄板狀的邊 緣部直接嵌入分別安裝在蓋體和基體上的槽狀的引導部中,因此,由于邊緣部的厚度薄而 可能會在邊緣部和引導部之間相應地容易產生晃動。因此,在使蓋體相對于操作部而滑動時,存在容易產生晃動的問題。另外,在上述JP特開2008-283272號公報中記載的電子設備中,基體的薄板狀的 邊緣部也直接嵌入安裝在第二構件上的槽狀的導軌部,并且安裝在第一構件側的第二滑動 體的薄板狀的邊緣部直接嵌入基體的導軌部。因此,可以想到,由于基體的邊緣部以及第二 滑動體的邊緣部的厚度薄,所以相應地在邊緣部和導軌部之間容易產生晃動。因此,存在如 下問題在使第一構件相對于第二構件滑動時,容易出現晃動的問題。另外,在上述JP特開2008-33595號公報中記載的便攜式終端中,由于第一框體的 圓柱狀的突起部在直接與第二框體側的引導槽卡合的狀態下在槽內進行滑動,因此在突起 部和引導槽之間容易產生晃動。因此,在世第一框體相對于第二框體滑動時,存在容易產生 晃動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而做成的,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抑制 框體滑動時所產生的晃動的便攜式終端裝置。本發明的一個技術方案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具有操作部側框體,其具有操作部側 引導部,并且在該操作部側框體內設置有操作部,顯示部側框體,其具有顯示部側引導部, 并且在該顯示部側框體內設置有顯示部,滑動板,其配置在上述顯示部側框體和上述操作 部側框體之間,用于使上述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上述操作部側框體而在第一方向以及與上 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滑動,第一滑動構件,其配置在上述操作部側框體的操作部 側引導部和上述滑動板之間,第二滑動構件,其配置在上述顯示部側框體的顯示部側引導 部和上述滑動板之間;上述操作部側框體的操作部側引導部經由上述第一滑動構件而與上 述滑動板卡合,上述顯示部側框體的顯示部側引導部經由上述第二滑動構件而與上述滑動 板卡合。在本發明的一個技術方案的便攜式終端裝置中,如上述,設置第一滑動構件以及 第二滑動構件,并且使操作部側框體的操作部側引導部經由第一滑動構件而與滑動板接 合,使顯示部側框體的顯示部側引導部經由第二滑動構件而與滑動板接合,由此使第一滑 動構件以及第二滑動構件分別位于滑動板和操作部側引導部之間以及滑動板和顯示部側 引導部之間,這樣能夠進一步使滑動板和操作部側引導部之間的間隙以及滑動板和顯示部 側引導部之間的間隙相應地減小。由此,在使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滑動時,能 夠抑制顯示部側框體以及操作部側框體兩者發生晃動。在上述一個技術方案的便攜式終端裝置中,優選地,滑動板是金屬制的滑動板,第 一滑動構件以及第二滑動構件分別是樹脂制的滑動構件。如果采用這樣的結構,則與滑動 板和第一滑動構件或第二滑動構件均是金屬制的情況相比,通過金屬構件和樹脂構件的接 觸,能夠進一步減小滑動板和第一滑動構件摩擦時的摩擦音以及滑動板和第二滑動構件摩 擦時的摩擦音。因此,能夠一邊減小滑動時發出的聲音(摩擦音),一邊減少滑動時的晃動。在上述一個技術方案的便攜式終端裝置中,優選地,滑動板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 伸的第一卡合部和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卡合部,第一滑動構件以夾住滑動板的第一卡 合部的狀態,而與操作部側框體的操作部側引導部卡合,第二滑動構件以夾住滑動板的第 二卡合部的狀態,而與顯示部側框體的顯示部側引導部卡合。如果采用這樣的結構,則第
6一滑動構件以及第二滑動構件均能夠以夾住滑動板的狀態保持滑動板,并使滑動板能夠滑 動。由此,能夠充分確保滑動板與第一滑動構件以及第二滑動構件之間的接觸面積,因此在 使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滑動時,能夠可靠地抑制在兩個框體出現晃動。在上述滑動板具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結構中,優選地,操作部側引導部 以及顯示部側引導部各自的剖面呈L字形狀,第一滑動構件以及第二滑動構件各自的剖面 呈U字形狀,在U字形狀的第一滑動構件嵌入操作部側框體的上表面和L字形狀的操作部 側引導部之間的空間內的狀態下,滑動板的第一卡合部嵌入U字形狀的第一滑動構件的槽 部內,并且,在第二滑動構件嵌入顯示部側框體的下表面和L字形狀的顯示部側引導部之 間的空間內的狀態下,滑動板的第二卡合部嵌入U字形狀的第二滑動構件的槽部內。如果 采用這樣的結構,則利用第一滑動構件(第二滑動構件)的內側面和外側面兩者,能夠通過 更寬闊的接觸面積,相對于操作部側引導部(顯示部側引導部)而可滑動地保持第一接合 部(第二接合部)。在上述滑動板具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結構中,優選地,通過使第一卡合 部相對于夾住第一卡合部的第一滑動構件的U字形狀的槽部的內側面滑動,或使第一滑動 構件的外側面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的操作部側引導部滑動,從而使滑動板相對于操作部側 框體而沿著第一方向滑動。如果采用這樣的結構,則有效利用位于操作部側框體和滑動板 之間的第一滑動構件的內側面或外側面,能夠使滑動板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容易地在第一 方向上滑動。在這樣的情況下,優選地,通過使顯示部側引導部相對于夾住第二卡合部的第二 滑動構件的外側面滑動,從而使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滑動板而沿著第二方向滑動。如果采 用這樣的結構,則有效利用位于顯示部側框體和滑動板之間的第二滑動構件的外側面,能 夠使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滑動板容易地在第二方向上滑動。在上述滑動板具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結構中,優選地,操作部側引導部 與操作部側框體一體設置,并且,顯示部側引導部與顯示部側框體一體設置。如果采用這樣 的結構,則與分開設置操作部側引導部和操作部側框體或分開設置顯示部側引導部和顯示 部側框體的情況相比,能夠抑制構成便攜式終端裝置的部件數量的增加。其結果,能夠簡化 滑動機構。在上述滑動板具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結構中,優選地,在顯示部側框體 的下表面,在第一方向上隔開間隔而相對置地設置有一對顯示部側引導部,并且,在操作部 側框體的上表面,在第二方向上隔開間隔而相對置地設置有一對操作部側引導部,第一卡 合部設置在滑動板的第一方向上的兩端部上,第二卡合部設置在滑動板的第二方向上的兩 端部上,在俯視時,由一對顯示部側引導部保持滑動板的第一卡合部,并且由一對操作部側 引導部保持滑動板的第二卡合部。如果采用這樣的結構,則能夠使滑動板以穩定的狀態相 對于操作部側引導部以及顯示部側弓I導部在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的各個方向上滑動。在這樣的情況下,優選地,滑動板還具有平坦部,該平坦部連接第一卡合部和第二 卡合部,第一卡合部設置在比平坦部更接近操作部側框體側的高度位置,并且,第二卡合部 設置在比平坦部更接近與第一卡合部相反一側的顯示部側框體側的高度位置。如果采用這 樣的結構,則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在不同的高度位置被操作部側引導部以及顯示部側 引導部保持。由此,不干涉彼此的移動方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而能夠使操作部側框體和顯示部側框體進行相對滑動。在上述滑動板具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結構中,優選地,第一接合部和第 二接合部與滑動板一體形成。如果采用這樣的結構,則與分開設置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 與滑動板的情況不同,能夠容易地抑制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接合部中的至少一個從滑動板 脫落。在上述滑動板具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結構中,優選地,滑動板相對于操 作部側引導部而沿著第一方向滑動,并且,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滑動板而沿著第二方向滑 動。如果采用這樣的結構,則通過相對于顯示部側框體的滑動板的移動,能夠使顯示部側框 體在第一方向上移動,并且,通過相對于滑動板的顯示部側框體的移動,能夠使顯示部側框 體在第二方向上移動。由此,能夠使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高效地在第一方向 以及第二方向的各個方向上滑動。在這樣的情況下,優選地,滑動板的第一接合部的長度大于操作部側引導部的長 度,滑動板的第二接合部的長度小于顯示部側引導部的長度。如果采用這樣的結構,則能夠 使滑動板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在沿著第一方向的移動范圍內穩定地滑動。另外,能夠使顯 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滑動板在沿著第二方向的移動范圍內穩定地滑動。在上述滑動板沿著第一方向滑動并且顯示部側框體沿著第二方向滑動的結構中, 優選地,第一滑動構件固定在操作部側框體的操作部側引導部上,或固定在滑動板的第一 接合部上。如果采用這樣的結構,則能夠使滑動板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容易地滑動。在上述一個技術方案的便攜式終端裝置中,優選地,還具有一個操作鍵部,該操作 鍵部包括第一操作鍵,在使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而在第一方向上滑動的情 況下使用該第一操作鍵,第二操作鍵,在使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而在第二方 向上滑動的情況下使用該第二操作鍵。如果采用這樣的結構,則能夠根據顯示部側框體相 對于操作部側框體的滑動位置,將一個操作鍵部分別用于第一操作鍵和第二操作鍵,因此 與分開設置第一操作鍵和第二操作鍵的情況不同,能夠抑制部件數量的增加,并且能夠簡 化便攜式終端裝置的構造。在上述一個技術方案的便攜式終端裝置中,優選地,還具有第一彈簧構件,其連 接在滑動板和操作部側框體之間,在使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而在第一方向上 滑動時,該第一彈簧構件向第一方向上的滑動方向產生彈力,第二彈簧構件,其連接在滑動 板和顯示部側框體之間,在使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而在第二方向上滑動時, 第二彈簧構件向第二方向上的滑動方向產生彈力。如果采用這樣的結構,則利用第一彈簧 構件以及第二彈簧構件的彈力,能夠使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在第一方向以及 第二方向上滑動,因此用戶能夠容易進行滑動動作。在還具有上述第一彈簧構件和第二彈簧構件的結構中,優選地,滑動板具有在第 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卡合部、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卡合部以及用于連接第一卡合部和 第二卡合部的平坦部,第一卡合部設置在比平坦部更接近操作部側框體側的高度位置,并 且,第二卡合部設置在比平坦部更接近與第一卡合部相反一側的顯示部側框體側的高度位 置,第一彈簧構件配置在平坦部的高度位置和第一卡合部的高度位置之間的區域內,并且, 第二彈簧構件配置在平坦部的高度位置和第二卡合部的高度位置之間的區域內。如果采 用這樣的結構,則能夠容易地在由平坦部和第一接合部形成的階梯空間內存放第一彈簧構
8件,并且容易地在由平坦部和第二接合部形成的階梯空間內存放第二彈簧構件。其結果,設 置第一彈簧構件以及第二彈簧構件,也能夠使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無障礙地滑動。在還具有上述第一彈簧構件和第二彈簧構件的結構中,優選地,第一彈簧構件以 及第二彈簧構件是扭轉彈簧。如果采用這樣的結構,則能夠恰當利用扭轉彈簧的彈力(恢 復力),能夠容易得到用于使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在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 上滑動的驅動力。在上述滑動板沿著第一方向滑動并且顯示部側框體沿著第二方向滑動的結構中, 優選地,第一滑動構件固定在操作部側框體的操作部側引導部上。如果采用這樣的結構,則 能夠使滑動板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容易地滑動。在上述一個技術方案的便攜式終端裝置中,優選地,操作部側框體還具有突起部, 該突起部與顯示部側框體卡合,顯示部側框體還具有L字形狀的引導槽,該引導槽在顯示 部側框體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滑動時與突起部卡合,引導槽形成在顯示部側框體中,并且 引導槽的延伸方向分別與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一致,通過使突起部在L字形狀的引導槽 內移動,在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而沿著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個方向滑 動時,防止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而沿著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另一方向滑 動。如果采用這樣的結構,則能夠將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的顯示部側框體的移動方向限制 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個方向,因此能夠得到根據各個移動方向能夠容易地切換控 制模式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在這樣的情況下,優選地,突起部呈針狀,與操作部側框體的操作部側引導部一體 形成。如果采用這樣的結構,則與分開設置突起部和操作部側引導部的情況不同,能夠簡化 操作部側框體的制造工序和構造。
圖1是表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電話機在縱方向上滑動的情況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電話機在橫方向上滑動的情況的立體圖。圖3是表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電話機處于未滑動的初始狀態的情況的 立體圖。圖4是表示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電話機的操作部側主體的結構的分解 立體圖。圖5是表示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電話機的顯示部側主體的結構的分解 立體圖。圖6是用于說明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電話機的滑動機構的分解立體 圖。圖7是表示圖6所示的滑動板和操作部側框體的蓋構件之間的卡合狀態的部分剖 面圖。圖8是表示圖6所示的滑動板和顯示部側框體的殼構件之間的卡合狀態的部分剖 面圖。圖9是表示圖6所示的滑動板和操作部側框體的蓋構件之間的卡合狀態的立體圖。圖10是表示圖6所示的滑動板和操作部側框體的蓋構件之間的卡合狀態的立體 圖。圖11是表示圖6所示的滑動板和顯示部側框體的殼構件之間的卡合狀態的立體 圖。圖12是表示圖6所示的滑動板和顯示部側框體的殼構件之間的卡合狀態的立體 圖。圖13是用于說明圖2所示的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在X方向上滑動 時的彈簧構件的配置的俯視圖。圖14是用于說明圖2所示的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在X方向上滑動 時的彈簧構件的配置的俯視圖。圖15是用于說明圖2所示的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在X方向上滑動 時的彈簧構件的配置的俯視圖。圖16是用于說明圖1所示的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在Y方向上滑動 時的彈簧構件的配置的俯視圖。圖17是用于說明圖1所示的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在Y方向上滑動 時的彈簧構件的配置的俯視圖。圖18是用于說明圖1所示的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在Y方向上滑動 時的彈簧構件的配置的俯視圖。圖19是表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滑動板的結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基于
將本發明具體化的實施方式。首先,參照圖1 圖18,對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電話機100的結構進行說 明。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本發明的便攜式終端裝置的一例,說明使本發明應用于顯 示部側主體相對于操作部側主體而在X-Y方向上滑動的滑動型的便攜式電話機100的情 況。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電話機100是具有滑動機構的便攜式終端裝置。艮口, 如圖1所示,便攜式電話機100具有俯視時(從Z方向觀察)具有縱長形狀的操作部側主 體10、安裝在操作部側主體10的上表面側(Zl側)并且相對于操作部側主體10能夠在圖 1的Y方向和圖2的X方向上滑動的顯示部側主體30。此外,X方向和Y方向分別是本發 明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一例。另外,如圖3所示,在初始狀態下,用戶不使顯示部側主體30滑動而使顯示部側主 體30完全重疊在操作部側主體10上,從而能夠以便攜式電話機100的平面面積最小的狀 態保持便攜式電話機100。另外,如圖4所示,操作部側主體10由操作部側框體13、操作電路基板14和 操作鍵部15構成。壓鑄成形的金屬制(Mg制或Al制)的蓋構件11相對于由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 (PC)或ABS樹脂形成的樹脂制的殼構件12而在Z方向上嵌入,由此形成 操作部側框體13。另外,操作電路基板14存放在操作部側框體13的內部,并且具有使便攜式電話機100實現各種功能的作用。另外,操作鍵部15形成為俯視時呈大致L字形狀的板 狀(片狀),覆蓋蓋構件11的規定的區域。另外,操作鍵部15經由未圖示的FPC(撓性印刷 基板)而與操作電路基板14相連接。此外,包括蓋構件11和殼構件12的操作部側框體13 是本發明的“操作部側框體”的一例。另外,操作電路基板14以及操作鍵部15是本發明的 “操作部”的一例。另外,如圖5所示,顯示部側主體30由顯示部側框體33和顯示部34構成,顯示部 34由液晶顯示器構成。由聚碳酸酯(PC)或ABS樹脂形成的樹脂制的面板部31相對于壓鑄 成形的金屬制(Mg制或Al制)的殼構件32在Z方向上嵌入,由此形成顯示部側框體33。 另外,顯示部34存放在顯示部側框體33的內部,并且經由FPC (未圖示)而與操作電路基板 14(參照圖4)相連接。由此,如圖1所示,在使顯示部側主體30向規定方向(Y方向)滑動 的狀態下,用戶一邊觀察顯示部34,一邊通過操作鍵部15(參照圖4)中的區域15a的操作 鍵對便攜式電話機100進行操作,其中,上述區域15a露出在操作部側主體10的上表面上。 此外,包括面板部31和殼構件32的顯示部側框體33是本發明的“顯示部側框體”的一例。在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6所示,操作部側主體10(參照圖4) 一側的殼構件12 和顯示部側主體30 (參照圖5) —側的殼構件32經由配置在操作部側主體10和顯示部側 主體30之間的金屬板制(金屬制)的滑動板50而相連接,其中,上述滑動板50具有大約 0. 5mm以上并且大約0. 6mm以下的厚度。針對該滑動機構,下面進行詳細說明。首先,如圖6所示,在構成操作部側主體 10 (參照圖4)的金屬制的蓋構件11的上表面上一體形成有一對引導部11a。該引導部Ila 形成在蓋構件11中的未配置操作鍵部15(參照圖4)的大致矩形狀的區域lib上。另外, 一對引導部Ila在區域lib的Y方向的端部附近,沿著X方向延伸。此外,引導部Ila是本 發明的“操作部側引導部”的一例。另外,如圖6和圖7所示,一對引導部Ila分別具有側壁部Ilc和檐部lld,側壁 部Ilc從蓋構件11的上表面大致垂直地向上方(Zl方向)突出,具有大致2mm的高度,檐 部Ild從側壁部Ilc的上端部分別向Yl方向以及Y2方向改變方向而延伸,其方向改變角 度為大致直角。即,引導部Ila具有大致L字形狀的剖面形狀。另外,各個引導部Ila能夠 將樹脂制的滑塊51保持在被蓋構件11(區域lib)的上表面、側壁部Ilc和檐部Ild包圍 的、沿著X方向延伸的槽狀的區域(參照圖7)內,該滑塊具有良好的滑動性,并且由POM(聚 醛樹脂(polyacetal))等形成。另外,滑塊51具有大致0. 5mm的厚度t (參照圖7),并且具 有剖面為大致U字狀的槽部51a。槽部51a沿著引導部Ila的延伸方向(圖6的X方向) 而以大致直線狀延伸。因此,滑塊51完全嵌入到引導部Ila的槽狀的區域內。此時,如圖 7所示,引導部Ila的開口和槽部51a的開口朝向同一方向(Yl方向或Y2方向)。此外,滑 塊51是本發明的“第一滑動構件”的一例。另外,如圖6所示,在構成顯示部側主體30 (參照圖5)的殼構件32上一體形成有 一對引導部32a。即,一對引導部32a在殼構件32的內側的X方向的兩端部附近沿著Y方 向延伸。此外,引導部32a從殼構件32的下表面32d —側露出,因此,在圖6中,用虛線來 表示引導部32a。此外,引導部32a是本發明的“顯示部側引導部”的一例。另外,如圖6以及圖8所示,一對弓丨導部32a分別具有殼構件32的Y方向的側壁 部32b以及從側壁部32b向水平方向(XI方向以及X2方向)突出的梁部32c。另外,各個引導部32a能夠將樹脂制的滑塊52保持在被殼構件32的下表面32d、側壁部32b和梁部 32c包圍的沿著Y方向延伸的槽部32e(參照圖8)內。另外,滑塊52具有大致0. 5mm的厚 度t (參照圖8),并且具有剖面為大致U字狀的槽部52a,該滑塊52沿著引導部32a的延伸 方向(圖6的Y方向)以大致直線狀延伸。因此,滑塊52完全嵌入到引導部32a的槽部 32e內。此時,如圖8所示,槽部32e的開口和槽部52a的開口朝向同一方向(XI方向或X2 方向)。此外,滑塊52是本發明的“第二滑動構件”的一例。另外,如圖6所示,滑動板50具有大致矩形狀的平坦部50a、經由金屬板的彎曲 加工而與平坦部50a的周緣部一體形成的一對邊緣部50b和一對邊緣部50c。另外,邊緣部 50b在平坦部50a的Y方向上的端部沿著X方向延伸。另外,邊緣部50c在平坦部50a的 X方向上的端部沿著Y方向延伸。另外,邊緣部50b形成在從平坦部50a向Z2側(離蓋構 件11近的一側)下降大致2mm的高度位置,并且,邊緣部50c形成在從平坦部50a向Zl側 (離殼構件32近的一側)上升2mm的位置。此外,使邊緣部50b和50c分別相對于平坦部 50a偏移大致2mm,由此能夠在邊緣部50b和平坦部50a之間的Z2側的間隙(平坦部50a 的下表明和蓋構件11的上表面之間的間隙)以及邊緣部50c和平坦部50a之間的Zl側的 間隙(平坦部50a的上表面和殼構件32的下表面之間的間隙)上分別配置后述的彈簧構 件61以及62。此外,邊緣部50b的本發明的“第一卡合部”的一例,邊緣部50c是本發明的 “第二卡合部”的一例。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7所示,在邊緣部50b沿著保持在引導部1 Ia的滑塊 51的槽部51a而嵌入的狀態下,滑動板50經由滑塊51而相對于操作部側主體10的蓋構件 11在X方向上滑動。即,在X方向上的滑動使滑動板50從圖9所示的狀態變化為圖10 (圖 1)所示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由于滑塊51固定在引導部Ila—側,因此使滑動板50的 邊緣部50b相對于滑塊51的槽部51a(參照圖7)的內側面滑動。另外,如圖8所示,在滑動板50的邊緣部50c沿著保持在引導部32a的滑塊52的 槽部52a而嵌入的狀態下,顯示部側主體30的殼構件32經由滑塊52而相對于操作部側主 體10的蓋構件11在Y方向上移動。即,在滑動板50被引導部Ila保持從而被限制在Y方 向上的移動狀態(參照圖9等)下,在Y方向上的滑動使顯示部側主體30的殼構件32從 圖11所示的狀態變化為圖12 (圖2)所示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由于滑塊52固定在滑 動板50的邊緣部50c —側,因此使引導部32a的內側面(被下表面32d(參照圖8)、側壁 部32b和梁部32c包圍的槽部32e)相對于滑塊52的外側面而滑動。此外,在圖12中,為 了方便說明,以切除了包括殼構件32的下表面32d的上部區域的狀態,來示出殼構件32的 內部。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6所示,在蓋構件11的一側(Y2側)的引導部Ila上, 形成有從檐部Ild向上方(Zl方向)突出規定高度的針狀的突起部lie。另外,如圖6所 示,在顯示部側主體30的殼構件32上,在下表面32d —側形成有俯視時具有大致L字形狀 的引導槽32f (用虛線表示)。另外,在顯示部側主體30經由滑動板50與操作部側主體10 組合的情況下,突起部lie插入到引導槽32f中。由此,在殼構件32相對于蓋構件11而滑 動時,突起部lie在引導槽32f的內部沿著X方向或Y方向移動。此外,由于引導槽32f呈 L字形狀,因此在殼構件32相對于蓋構件11在Y方向上滑動時,限制突起部lie在X方向 上移動;并且在殼構件32相對于蓋構件11在X方向上滑動時,限制突起部lie在Y方向上移動。由此,使顯示部側主體30相對于操作部側主體10僅在X方向上和Y方向中的一個 方向滑動。此外,引導槽32f可以被形成為在殼構件32內具有從下表面32d —側沿著Zl 方向的規定的深度的槽狀,也可以是向Zl方向貫通殼構件32的貫通孔。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具有如上所述的滑動機構,用戶能夠以使顯示部側主體30 從圖3所示的初始狀態相對于操作部側主體10而在X方向上和Y方向中的某一方向上滑 動的狀態,來使用便攜式電話機100。即,在用戶使顯示部側主體30向Yl方向滑動的情況 下,如圖1所示,對與操作鍵部15中的區域15a對應的操作鍵進行操作,從而能夠將便攜式 電話機100用作為便攜式電話,其中,上述區域15a從操作部側主體10的上表面露出。另 外,在用戶使顯示部側主體30向Xl方向滑動的情況下,如圖2所示,對與操作鍵部15中的 區域15b對應的操作鍵進行操作,從而能夠將便攜式電話機100用作為信息輸入終端(PDA 等),其中,上述區域15b從操作部側主體10的上表面露出。此外,與區域15b對應的操作 鍵以及與區域15a對應的操作鍵分別是本發明的“第一操作鍵”以及“第二操作鍵”的一例。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6所示,在蓋構件11和滑動板50之間,可轉動地安裝 有由扭轉彈簧構成的彈簧構件61。具體地說,彈簧構件61的環狀的端部61a可轉動地與凸 起部Ilf卡合,并且,彈簧構件61的環狀的端部61b可轉動地與設置在滑動板50的平坦部 50a的下表面側的凸起部50d卡合,上述凸起部Ilf在蓋構件11上向Zl方向突出。此外, 彈簧構件61是本發明的“第一彈簧構件”的一例。由此,在顯示部側主體30完全重疊在操作部側主體10上的狀態(圖3的初始狀 態)下,彈簧構件61 (用虛線表示)配置在圖13所示的位置,由此利用彈簧構件61的彈力 始終向X2側按壓殼構件32。另一方面,如果用戶開始使顯示部側主體30 (參照圖3)相對 于操作部側主體10向Xl側滑動,則如圖14所示,滑動板50的凸起部50d相對于蓋構件 11的凸起部Ilf向Xl方向移動,由此使彈簧構件61以端部61a作為轉動中心慢慢向A方 向轉動。此外,在彈簧構件61開始向A方向轉動時,彈簧構件61變形,端部61a與61b之 間的距離縮短,因此,用戶克服彈簧構件61的向X2側的彈力進行反作用,以使顯示部側主 體30向Xl側滑動。另外,在上述的滑動動作中,在彈簧構件61向A方向轉動時,在彈簧構 件61的轉動動作的途中,彈簧構件61的彈力從X2方向切換為Xl方向。并且,在完成了顯 示部側主體30向Xl側的滑動的狀態下,彈簧構件61 (用虛線表示)配置在圖15所示的位 置,由此利用彈簧構件61的彈力始終向Xl側按壓殼構件32 (參照圖11)。此外,在使顯示 部側主體30從Xl側向X2側滑動的情況下,也在滑動動作的途中,彈簧構件61向與上述相 反的方向(B方向)轉動,并且使彈力的方向從Xl側切換為X2側。這樣,在用戶使顯示部 側主體30在X方向上進行往返移動時,利用伴隨著彈簧構件61的轉動的施力方向的變化, 協助顯示部側主體30 (參照圖3)的滑動動作。此外,在圖13 圖15中,為了圖示的方便, 示出了去掉滑動板50上的殼構件32的狀態(其中,僅用雙點劃線表示與蓋構件11的突起 部lie卡合的引導槽32f的位置)。另外,同樣,在殼構件32和滑動板50之間可轉動地安裝有由扭轉彈簧構成的彈簧 構件62。具體地說,彈簧構件62的環狀的端部62a可轉動地與在殼構件32 (下表面32d) 上向Z2方向突出設置的凸起部32g卡合,并且,彈簧構件62的環狀的端部62b可轉動地與 設置在滑動板50的平坦部50a的上面側的凸起部50e卡合。此外,彈簧構件62是本發明 的“第二彈簧構件”的一例。
13
由此,顯示部側主體30 (參照圖1)完全重疊在操作部側主體10上的狀態下,彈簧 構件62配置在圖16所示的位置,由此,利用彈簧構件62的彈力始終向Y2側按壓殼構件 32(參照圖11)。另一方面,如果用戶開始使顯示部側主體30(參照圖1)相對于操作部側 主體10向Yl側滑動,則如圖17所示,殼構件32的凸起部32g相對于滑動板50的凸起部 50e向Yl側移動,由此使彈簧構件62以端部62a作為轉動中心慢慢向B方向轉動。此外, 在彈簧構件62開始向B方向轉動時,彈簧構件62變形以使端部62a和62b之間的距離縮 短,因此,用戶克服彈簧構件62的向Y2側的彈力,以使顯示部側主體30向Yl側滑動。另 外,在上述滑動動作中,在彈簧構件62向B方向轉動時,在彈簧構件62的轉動動作的途中, 彈簧構件62的彈力從Y2方向切換為Yl方向。并且,在完成了顯示部側主體30向Yl側的 滑動的狀態下,彈簧構件62配置在圖18所示的位置,由此,利用彈簧構件62的彈力始終向 Yl側按壓殼構件32 (參照圖11)。另外,在使顯示部側主體30從Yl側向Y2側滑動的情況 下,也在滑動動作的途中,彈簧構件62向與上述相反的方向(A方向)轉動,并且使彈力的 方向從Yl側切換為Y2側。這樣,在用戶使顯示部側主體30在Y方向上進行往返移動時, 利用伴隨著彈簧構件62的轉動的施力方向的變化,協助顯示部側主體30(參照圖1)的滑 動動作。此外,在圖16 圖18中,為了圖示的方便,示出了去掉滑動的同時露出的操作鍵 部15(圖1的區域15a等)的狀態。另外,在圖16 圖18中,用雙點劃線表示與蓋構件11 的突起部lie卡合的殼構件32的引導槽32f的滑動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如上述,設置滑塊51和滑塊52,并且使操作部側主體10的引導 部Ila經由滑塊51而與滑動板50卡合,并且,使顯示部側主體30的引導部32a經由滑塊 52而與滑動板50卡合。由此,由于在滑動板50和引導部Ila之間以及滑動板50和引導 部32a之間分別設有滑塊51以及滑塊52,因此能夠使滑動板50和引導部Ila之間的間隙 (參照圖7)以及滑動板50和引導部32a之間的間隙(參照圖8)相應地減小。其結果,在 使顯示部側主體30相對于操作部側主體10滑動時,能夠抑制顯示部側主體30以及操作部 側主體10兩者發生晃動。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將滑動板50做成金屬制,并且將滑塊51和滑塊52均做成 由具有良好的滑動性的POM等構成的樹脂制。由此,例如,與滑動板50、滑塊51和52均為 金屬制的情況相比,通過使金屬構件和樹脂構件接觸,能夠進一步減小滑動板50和滑塊51 摩擦時的摩擦音以及滑動板50和滑塊52摩擦時的摩擦音。因此,能夠減小滑動時發出的 聲音(摩擦音),并降低滑動時的晃動。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槽部51a夾入滑動板50的邊緣部50b中的狀態下,使滑 塊51與操作部側主體10的引導部Ila卡合。而且,在槽部52a夾入滑動板50的邊緣部50c 中的狀態下,使滑塊52與顯示部側主體30的引導部32a卡合。由此,滑塊51和滑塊52均 在夾住滑動板50的狀態下保持滑動板50而使滑動板50夠滑動。因此,能夠充分地確保滑 動板50、滑塊51以及52各自之間的接觸面積,因此在使顯示部側主體30相對于操作部側 主體10滑動時,能夠可靠地防止出現兩個框體晃動。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蓋構件11的上表面和大致L字形狀的引導部Ila之間 的空間內嵌入有大致U字形狀的滑塊51的狀態下,使滑動板50的邊緣部50b嵌入到大致 U字形狀的滑塊51的槽部51a內;并且在殼構件32的下表面和大致L字形狀的引導部32a 之間的空間內嵌入有滑塊52的狀態下,使滑動板50的邊緣部50c嵌入到大致U字形狀的滑塊52的槽部52a內。由此,利用滑塊51 (滑塊52)的內側面和外側面兩者,以寬闊的接 觸面積,來保持邊緣部50b (邊緣部50c)而使邊緣部50b (邊緣部50c)能夠相對于引導部 1 Ia (引導部32a)滑動。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使滑動板50的邊緣部50b相對于夾住邊緣部50b的 滑塊51的大致U字形狀的槽部51a的內側面滑動,從而使滑動板50相對于蓋構件11 (操 作部側主體10)而沿著X方向滑動。由此,有效利用夾在蓋構件11和滑動板50之間的滑 塊51的內側面或外側面,能夠容易地使滑動板50相對于蓋構件11 (操作部側主體10)在 X方向上滑動。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使殼構件32的引導部32a相對于夾住邊緣部50c的 滑塊52的外側面滑動,從而使殼構件32 (顯示部側主體30)相對于滑動板50沿著Y方向 滑動。由此,有效利用夾在殼構件32和滑動板50之間的滑塊52的外側面,能夠容易地使 殼構件32 (顯示部側主體30)相對于滑動板50在Y方向上滑動。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與操作部側主體10的蓋構件11 一體設置有引導部11a, 并且與顯示部側主體30的殼構件32 —體設置有引導部32a。由此,與分開設置引導部Ila 和蓋構件11的情況以及分開設置引導部32a和殼構件32的情況不同,能夠抑制構成便攜 式電話機100的部件數量的增加。其結果,能夠簡化滑動機構。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殼構件32的下表面上,在X方向上隔開規定間隔而相對 置地設置有一對引導部32a,并且,在蓋構件11的上表面上,沿著Y方向隔開規定間隔而相 對置地設置有一對引導部11a。另外,邊緣部50b設置在滑動板50的X方向的兩端部上,并 且,邊緣部50c設置在滑動板50的Y方向的兩端部上。并且,針對滑動板50,俯視時用一對 引導部32a來保持邊緣部50b,并且用一對引導部Ila來保持邊緣部50c。由此,能夠使滑 動板50以穩定的狀態相對于引導部Ila以及引導部32a在X方向上以及Y方向的各個方 向滑動。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邊緣部50b設置在比平坦部50a更接近蓋構件11 (操作部 側主體10) —側的高度的位置,并且邊緣部50c設置在比平坦部50a更接近與邊緣部50b 相反一側的殼構件32 (顯示部側主體30) —側的高度的位置。由此,邊緣部50b以及邊緣 部50c分別在不同高度的位置(Z方向)被引導部Ila以及引導部32a保持。由此,不干涉 彼此的移動方向(X方向或Y方向),就能夠使操作部側主體10和顯示部側主體30相對滑 動。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邊緣部50b和邊緣部50c與滑動板50—體形成。由此,與 分開設置邊緣部50b、邊緣部50c和滑動板50的情況不同,能夠容易抑制邊緣部50b和邊緣 部50c中的至少一個從滑動板50脫落。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滑動板50相對于引導部1 Ia沿著X方向滑動,并且殼構件 32 (顯示部側主體30)相對于滑動板50沿著Y方向滑動。由此,通過相對于蓋構件11的滑 動板50的移動,能夠使顯示部側主體30在X方向上移動,并且,通過相對于滑動板50的殼 構件32的移動,能夠使顯示部側主體30在Y方向上移動。由此,能夠使顯示部側主體30 相對于操作部側主體10高效地在X方向上以及Y方向的各個方向滑動。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滑動板50的邊緣部50b的長度(Y方向)大于引導部Ila 的長度(X方向),并且滑動板50的邊緣部50c的長度(Y方向)小于引導部32a的長度(X方向)。由此,能夠使滑動板50相對于蓋構件11 (操作部側主體10)而沿著X方向穩定地 滑動。另外,能夠使殼構件32 (顯示部側主體30)相對于滑動板50在沿著Y方向的移動范 圍內穩定地滑動。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滑塊51固定在蓋構件11的引導部Ila中,因此能夠 使滑動板50相對于蓋構件11而順滑地滑動。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具有一個操作鍵部15,其具有區域15b的操作鍵和區域 15a的操作鍵,其中,區域15b的操作鍵是在相對于操作部側主體10在X方向上滑動的情況 下針對顯示部側主體30使用的操作鍵,區域15a的操作鍵是在相對于操作部側主體10在 Y方向上滑動的情況下針對顯示部側主體30使用的操作鍵。由此,能夠按照顯示部側主體 30相對于操作部側主體10的滑動位置,將一個操作鍵部15分開使用于區域15b的操作鍵 和區域15a的操作鍵,因此與作為獨立的操作鍵部來設置這些操作鍵的情況不同,能夠抑 制部件數量的增加,并且能夠簡化便攜式電話機100 (操作部側主體10)的構造。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具有彈簧構件61,其連接在滑動板50和操作部側主體10 之間,并且在使顯示部側主體30相對于操作部側主體10而在X方向上滑動時,在X方向上 的滑動方向上產生彈力。由此,利用彈簧構件61的彈力能夠使顯示部側主體30相對于操 作部側主體10在X方向上(XI方向以及X2方向)滑動,因此用戶能夠容易進行在X方向 上的滑動動作。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具有彈簧構件62,其連接滑動板50和顯示部側主體30之 間,并且在使顯示部側主體30相對于操作部側主體10在Y方向上滑動時,在Y方向上的滑 動方向上產生彈力。由此,利用彈簧構件62的彈力能夠使顯示部側主體30相對于操作部 側主體10在Y方向上(Yl方向以及Y2方向)滑動,因此用戶能夠容易進行在Y方向上的 滑動動作。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彈簧構件61配置在平坦部50a的高度位置和邊緣部50b 的高度位置之間的區域內(平坦部50a的下表面和蓋構件11的上表面之間的間隙),并且 彈簧構件62配置在平坦部50a的高度位置和邊緣部50c的高度位置之間的區域內(平坦 部50a的上表面和殼構件32的下表面之間的間隙)。由此,能夠容易地在由平坦部50a和 引導部Ila形成的階梯空間(平坦部50a的下表面和蓋構件11的上表面之間的間隙)內 存放彈簧構件61,并且能夠容易地在由平坦部50a和引導部32a形成的階梯空間(平坦部 50a的上表面和殼構件32的下表面之間的間隙)內存放彈簧構件62。其結果,設置彈簧構 件61以及彈簧部62,也能夠使顯示部側主體30相對于操作部側主體10無障礙地滑動。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將扭轉彈簧用作為彈簧構件61以及彈簧部62。由此,恰當 地利用扭轉彈簧的彈力(恢復力),能夠容易地用于得到使顯示部側框體33相對于操作部 側框體13在X方向上以及Y方向滑動的驅動力。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引導槽32f以引導槽32f的延伸方向與X方向以及Y方向 大致一致的狀態形成在殼構件32上,并且突起部lie在大致L字形狀的引導槽32f內進行 移動,由此,在顯示部側主體30相對于操作部側主體10沿著X方向和Y方向中的一個方向 滑動時,防止顯示部側主體30相對于操作部側主體10沿著X方向和Y方向中的另一方向 滑動。由此,能夠將相對于操作部側主體10的顯示部側主體30的移動方向限制為X方向 和Y方向中的一個方向,因此能夠得到按照各個移動方向可容易切換控制模式的便攜式電話機100。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突起部lie呈針狀,與蓋構件11的引導部Ila —體形成。 由此,與分開設置突起部lie和引導部Ila的情況不同,能夠簡化蓋構件11的制造工序以 及構造。此外,應注意的是,本次公開的實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上均是例示,并不限制本發 明。本發明的范圍并不由上述實施方式的說明來限定,而是由權利要求的范圍限定,進而包 括與權利要求的范圍均等的意思以及權利要求范圍內的所有變更。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例示了將本發明應用于作為便攜式終端裝置的一例的 便攜式電話機100的例子,但是本發明并不僅限于此,只要是顯示部側框體能夠相對于操 作部側框體滑動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即可,也可以適用于便攜式電話機以外的便攜式終端裝 置,例如,能夠適用于這樣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在使顯示部側框體向第一方向滑動的情況下 具有游戲機的功能,并且在使顯示部側框體向與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滑動的情況下具 有PC設備的功能。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例示了利用由扭轉彈簧構成的彈簧構件61以及62來控 制(協助)顯示部側主體30相對于操作部側主體10的X方向以及Y方向的滑動動作的例 子,但是本發明并不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扭轉彈簧以外的片簧或螺旋彈簧等彈簧構 件(施力構件)等來控制滑動動作。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例示了由金屬板(金屬制)形成滑動板50的例子,但是 本發明并不僅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由樹脂成型品構成的滑動板。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例示了如下例子,S卩,在滑動板50和蓋構件11之間的滑 動機構中,通過將滑塊51固定在引導部Ila的槽狀的區域內,使滑動板50(邊緣部50b)相 對于槽部51a(參照圖7)的內側面滑動,但是本發明并不僅限于此。例如,如圖19所示的 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所示,也可以將與邊緣部50b大致相同長度的滑塊71預先嵌入 到滑動板70的邊緣部50b中,從而將其固定在邊緣部50b —側。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可以 通過嵌件成型在金屬制的滑動板70上一體形成樹脂制的滑塊52以及71。在這樣的情況 下,使固定在邊緣部50b的滑塊71的外側面相對于引導部Ila的內側面(被圖7所示的蓋 構件11的上表面、側壁部Ilc和檐部Ild包圍的大致U字形狀的內側面)滑動。此外,滑 塊71是本發明的“第一滑動構件”的一例。如果這樣構成該變形例,則能夠在將滑塊71以 及滑塊52預先安裝在滑動板70上的狀態下,使它們與操作部側主體10以及顯示部側主體 30組合,因此能夠進一步簡化便攜式電話機100的組裝作業。另外,由于滑塊71固定在引 導部11a,因此能夠使滑動板70相對于操作部側框體13順滑地滑動。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例示了在蓋構件11上形成針狀的突起部lie并且在殼 構件32上形成了引導槽32f的例子,但是本發明并不僅限于此,也可以在蓋構件11上形成 引導槽,并且在殼構件32上形成與引導槽卡合的突起部。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例示了顯示部側主體30相對于操作部側主體10而能夠 在X方向上以及與X方向垂直的Y方向滑動的例子,但是本發明并不僅限于此。例如,只要 本發明的“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彼此垂直,也可以使顯示部側主體30相對于操作部 側主體10在X方向上以及Y方向以外的方向滑動。
權利要求
一種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操作部側框體,其具有操作部側引導部,并且在該操作部側框體設置有操作部,顯示部側框體,其具有顯示部側引導部,并且在該顯示部側框體設置有顯示部,滑動板,其配置在上述顯示部側框體和上述操作部側框體之間,用于使上述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上述操作部側框體而在第一方向以及與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滑動,第一滑動構件,其配置在上述操作部側框體的操作部側引導部和上述滑動板之間,第二滑動構件,其配置在上述顯示部側框體的顯示部側引導部和上述滑動板之間;上述操作部側框體的操作部側引導部經由上述第一滑動構件而與上述滑動板卡合,上述顯示部側框體的顯示部側引導部經由上述第二滑動構件而與上述滑動板卡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動板是金屬制的滑動板,上述第一滑動構件以及上述第二滑動構件分別是樹脂 制的滑動構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動板具有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卡合部和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 ~ 卡合部,上述第一滑動構件以夾住上述滑動板的第一卡合部的狀態,與上述操作部側框體的操 作部側引導部卡合,上述第二滑動構件以夾住上述滑動板的第二卡合部的狀態,與上述顯示部側框體的顯 示部側引導部卡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側引導部以及上述顯示部側引導部各自的剖面呈L字形狀, 上述第一滑動構件以及上述第二滑動構件各自的剖面呈U字形狀, 在U字形狀的上述第一滑動構件嵌入上述操作部側框體的上表面和L字形狀的上述操 作部側引導部之間的空間內的狀態下,上述滑動板的第一卡合部嵌入U字形狀的上述第一 滑動構件的槽部內,并且,在上述第二滑動構件嵌入上述顯示部側框體的下表面和L字形 狀的上述顯示部側引導部之間的空間內的狀態下,上述滑動板的第二卡合部嵌入U字形狀 的上述第二滑動構件的槽部內。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第一卡合部相對于夾住上述第一卡合部的上述第一滑動構件的U字形狀的槽 部的內側面滑動,或使上述第一滑動構件的外側面相對于上述操作部側框體的操作部側引 導部滑動,從而使上述滑動板相對于上述操作部側框體而沿著上述第一方向滑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使上述顯示部側引導部相對于夾住上述第二卡合部的上述第二滑動構件的外側面滑 動,從而使上述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上述滑動板而沿著上述第二方向滑動。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側引導部與上述操作部側框體一體設置,上述顯示部側引導部與上述顯示 部側框體一體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顯示部側框體的下表面,在上述第一方向上隔開間隔而相對置地設置有一對上述顯示部側引導部,并且,在上述操作部側框體的上表面,在上述第二方向上隔開間隔而相 對置地設置有一對上述操作部側引導部,上述第一卡合部設置在上述滑動板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兩端部上,上述第二卡合部設 置在上述滑動板的上述第二方向上的兩端部上,在俯視時,一對上述顯示部側引導部保持上述滑動板的上述第一卡合部,并且一對上 述操作部側引導部保持上述滑動板的上述第二卡合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動板還具有平坦部,該平坦部連接上述第一卡合部和上述第二卡合部, 上述第一卡合部設置在第一高度的位置,上述第二卡合部設置在第二高度的位置,上 述第一高度的位置比上述平坦部更接近上述操作部側框體一側,上述第二高度的位置比上 述平坦部更接近與上述第一卡合部相反一側的上述顯示部側框體一側。
10.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卡合部和上述第二卡合部與上述滑動板一體形成。
11.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動板相對于上述操作部側引導部而沿著上述第一方向滑動,并且,上述顯示部 側框體相對于上述滑動板而沿著上述第二方向滑動。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動板的第一卡合部的長度大于上述操作部側引導部的長度,上述滑動板的第二 卡合部的長度小于上述顯示部側引導部的長度。
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滑動構件固定在上述操作部側框體的操作部側引導部上,或固定在上述滑動 板的第一卡合部上。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具有一個操作鍵部,該操作鍵部包括第一操作鍵,在使上述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上述操作部側框體而在上述第一方向上滑 動的情況下使用該第一操作鍵,第二操作鍵,在使上述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上述操作部側框體而在上述第二方向上滑 動的情況下使用該第二操作鍵。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具有第一彈簧構件,其連接在上述滑動板和上述操作部側框體之間,在使上述顯示部側框 體相對于上述操作部側框體而在上述第一方向上滑動時,該第一彈簧構件向上述第一方向 上的滑動方向產生彈力,第二彈簧構件,其連接在上述滑動板和上述顯示部側框體之間,在使上述顯示部側框 體相對于上述操作部側框體而在上述第二方向上滑動時,該第二彈簧構件向上述第二方向 上的滑動方向產生彈力。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動板具有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卡合部、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 二卡合部以及用于連接上述第一卡合部和上述第二卡合部的平坦部,上述第一卡合部設置在第一高度的位置,上述第二卡合部設置在第二高度的位置,上 述第一高度的位置比上述平坦部更接近上述操作部側框體一側,上述第二高度的位置比上 述平坦部更接近與上述第一卡合部相反一側的上述顯示部側框體一側,上述第一彈簧構件配置在上述平坦部的高度位置和上述第一卡合部的高度位置之間 的區域內,并且,上述第二彈簧構件配置在上述平坦部的高度位置和上述第二卡合部的高 度位置之間的區域內。
1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彈簧構件以及上述第二彈簧構件是扭轉彈簧。
18.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滑動構件固定在上述操作部側框體的操作部側引導部上。
1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側框體還具有突起部,該突起部與上述顯示部側框體卡合,上述顯示部側框體還具有L字形狀的引導槽,該引導槽在上述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上 述操作部側框體滑動時與上述突起部卡合,上述引導槽形成在上述顯示部側框體上,并且上述引導槽的延伸方向分別與上述第一 方向以及上述第二方向一致,使上述突起部在L字形狀的上述引導槽內移動,由此在上述顯示部側框體相對于上述 操作部側框體而沿著上述第一方向和上述第二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滑動時,防止上述顯示部 側框體相對于上述操作部側框體而沿著上述第一方向和上述第二方向中的另一方向滑動。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便攜式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呈針狀,與上述操作部側框體的上述操作部側引導部一體形成。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便攜式終端裝置,其包括具有操作部側引導部的操作部側框體、具有顯示部側引導部的顯示部側框體、配置在顯示部側框體和操作部側框體之間的滑動板、第一滑動構件以及第二滑動構件。并且,操作部側引導部經由第一滑動構件而與滑動板卡合,顯示部側引導部經由第二滑動構件而與滑動板卡合。
文檔編號H05K5/00GK101945549SQ201010222599
公開日2011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2日
發明者山際大祐, 新銀康裕, 神野世紀, 錦織義久 申請人:船井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