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手持電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涉及一種手持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手持電子裝置是指讓使用者用手執持及操作的電子裝置,例如移動電話、多媒體 播放器、個人數字助理器、掌上型電腦、掌上型游戲機及手持式衛星導航器等。這類型的電 子裝置通常具有較小的體積及較輕的重量,以便于使用者隨身攜帶。以移動電話為例,早期 的移動電話采用直立式設計。然而,為了提高移動電話的攜帶便利性,同時維持移動電話的 熒幕和鍵盤的面積,折疊式移動電話及滑蓋式移動電話便被發展出來。就滑蓋式移動電話而言,目前所見到的滑蓋式移動電話不外乎其兩機體經由滑動 機構來作相對垂直或水平的運動,因而讓兩機體呈現出多種不同的外觀型態,并將這些外 觀型態搭配其所對應的軟體功能,使得滑蓋式移動電話呈現多種操作型態,例如待機、電話 及簡訊等操作型態。然而,當兩機體相互遠離時會暴露出配設于兩機體之間的滑動機構,而 對滑蓋式移動電話整體的美觀造成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可完全遮蔽配設于兩機體之間的滑動 機構。本發明提出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及一滑動機構。第一 機體包括一第一主體及一第一蓋體。第一蓋體連接于第一主體的一端且與第一主體相疊 置,其中第一蓋體與第一主體之間具有間距而定義出一第一容納空間。第二機體包括一第 二主體及一第二蓋體。第二主體與第一主體相疊置且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一容納空間內。第 二蓋體連接于第二主體的一端且與第二主體相疊置,其中第二蓋體與第二主體之間具有間 距而定義出一第二容納空間。第一主體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二容納空間內。滑動機構配設 于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之間并被第一蓋體及第二蓋體遮蔽,其中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適于 通過滑動機構相對滑動,而使第一主體及第二主體分別從第二容納空間及第一容納空間移 出ο基于上述,本發明的滑動機構配設于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之間,且第一機體及第 二機體分別具有用以遮蔽滑動機構的第一蓋體及第二蓋體。因此,當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 通過滑動機構相對滑動而相互遠離時,滑動機構會被第一蓋體及第二蓋體遮蔽而不被暴露 出,用于維持手持電子裝置整體的美觀。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 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手持電子裝置的立體圖2為圖1的手持電子裝置的分解圖;圖3A及圖;3B為圖1的手持電子裝置的作動示意圖;圖4A及圖4B分別為圖3A及圖;3B的手持電子裝置的局部立體圖;圖5A及圖5B分別為圖3A及圖;3B于另一視角的立體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0:手持電子裝置110:第一機體112:第一主體112a:凸出區域112b:凹陷區域114:第一蓋體120 第二機體122:第二主體124 第二蓋體130 滑動機構132 第一滑動件134 第二滑動件136 彈性模塊140 顯示模塊150 按鍵模塊170 揚聲器S1、S2:容納空間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手持電子裝置的立體圖。圖2為圖1的手持電子裝置的 分解圖。請參考圖1及圖2,本實施例的手持電子裝置100例如為一滑蓋式移動電話,手持 電子裝置100包括一第一機體110、一第二機體120及一滑動機構130。第一機體110與第 二機體120相疊置且滑動機構130配設于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之間。在本實施例 中,手持電子裝置100的第一機體110配置有一顯示模塊140,且第二機體120配置有一按 鍵模塊150。圖3A及圖;3B為圖1的手持電子裝置的作動示意圖。請參考圖3A及圖3B,第一 機體Iio與第二機體120適于通過滑動機構130從圖3A所示狀態相對滑動至圖所示狀 態,而使位于第二機體120的按鍵模塊150被第一機體110暴露出,以供使用者操作。圖4A及圖4B分別為圖3A及圖的手持電子裝置的局部立體圖。請參考圖4A 及圖4B,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機體110包括一第一主體112及一第一蓋體114,且第二機體 120包括一第二主體122及一第二蓋體124。第一蓋體114連接于第一主體112的一端且 與第一主體114相疊置,其中第一蓋體114與第一主體112之間具有間距而定義出一容納 空間Si。第二主體122與第一主體112相疊置且至少部分地位于容納空間Sl內。第二蓋 體1 連接于第二主體122的一端且與第二主體122相疊置,其中第二蓋體IM與第二主體122之間具有間距而定義出一容納空間S2,且第一主體112至少部分地位于容納空間S2 內。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適于通過滑動機構130相對滑動,而使第一主體112 從容納空間S2移出,并使第二主體122及第二主體122上的按鍵模塊150從容納空間Sl 移出(如圖4B所示)。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處于圖4A所示狀態或圖4B所示狀態,配設 于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之間的滑動機構130會被第一蓋體114及第二蓋體IM遮 蔽,而使滑動機構130不會外露以維持手持電子裝置100的美觀。請參考圖2以及圖4B,在本實施例中,滑動機構130包括一第一滑動件132及一第 二滑動件134。第一滑動件132固設于第二主體122上,且第二滑動件134固設于第一主 體112并滑設于第一滑動件132。由此,當使用者欲操作按鍵模塊150時,可推動第一機體 110帶動第一滑動件132相對第二滑動件134滑動,而使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從 圖3A所示狀態產生相對位移至如圖:3B所示狀態。此外,當此滑動機構130包含多個彈性 模塊136,且這些彈性模塊136分別連接至第一滑動件132以及第二滑動件134時,手持電 子裝置100便具有半自動滑動(semi-auto sliding)的功能。圖5A及圖5B分別為圖3A及圖于另一視角的立體圖。請參考圖5A及圖5B,在 本實施例中,第一主體112朝向第二蓋體IM的一表面具有相鄰的一凸出區域11 及一凹 陷區域112b。第二蓋體124適于覆蓋凹陷區域112b并與凸出區域11 相嵌合(如圖5A 所示),且當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相對滑動至圖:3B所示狀態時,凹陷區域112b會 如圖5B所示被第二蓋體IM暴露出。由此,凹陷區域11 可提供第二蓋體124沿第一主體112滑動的空間,而凸出區 域11 可限制第二蓋體1 在適當范圍內滑動。此外,當手持電子裝置100處于圖3A及 圖5A所示狀態時,凸出區域11 與第二蓋體124的嵌合有助于固定第一機體110與第二 機體120的相對位置。請參考圖4B,特別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更可在第一主體112配置一位于容納空間 S2內的揚聲器170。由此,當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相對滑動至圖4B所示狀態時, 容納空間S2可兼具揚聲器170的音箱的功能,使手持電子裝置100具有更佳的聲音播放效^ ο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滑動機構配設于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之間,且第一機體及第 二機體分別具有用以遮蔽滑動機構的第一蓋體及第二蓋體。當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通過滑 動機構相對滑動而相互遠離時,滑動機構會被第一蓋體及第二蓋體遮蔽而不被暴露出,用 于維持手持電子裝置整體的美觀。此外,第二機體的第二蓋體及第二主體定義出容納空間, 且第一機體的第一主體至少部分地位于容納空間內。因此,可在第一主體配置位于容納空 間內的揚聲器,而讓容納空間兼具音箱的功能,以提升手持電子裝置的聲音播放品質。雖然已結合以上實施例揭露了本發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 術領域中熟悉此技術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 明的保護范圍應以附上的權利要求所界定的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包括 第一機體,包括第一主體;第一蓋體,連接于該第一主體的一端且與該第一主體相疊置,其中該第一蓋體與該第 一主體之間具有間距而定義出一第一容納空間; 第二機體,包括第二主體,與該第一主體相疊置且至少部分地位于該第一容納空間內; 第二蓋體,連接于該第二主體的一端且與該第二主體相疊置,其中該第二蓋體與該第 二主體之間具有間距而定義出一第二容納空間,該第一主體至少部分地位于該第二容納空 間內;以及滑動機構,配設于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之間并被該第一蓋體及該第二蓋體遮蔽, 其中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適于通過該滑動機構相對滑動,而使該第一主體及該第二主 體分別從該第二容納空間及該第一容納空間移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還包括 顯示模塊,配置于該第一蓋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還包括按鍵模塊,配置于該第二主體而位于該第一容納空間內,其中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 體適于通過該滑動機構相對滑動,而使該按鍵模塊從該第一容納空間移出。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滑動機構包括 第一滑動件,固設于該第二主體;以及第二滑動件,固設于該第一主體且滑設于該第一滑動件。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主體朝向該第二蓋體的一表面具有 相鄰的一凸出區域及一凹陷區域,該第二蓋體覆蓋該凹陷區域并與該凸出區域相嵌合,且 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適于通過該滑動機構相對滑動,而使該凹陷區域被該第二蓋體暴露出。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還包括揚聲器,配置于該第一主體而位于該第二容納空間內。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及一滑動機構。第一機體包括相連接的一第一主體及一第一蓋體。第二機體包括相連接的一第二主體及一第二蓋體。第二主體與第一主體相疊置且部分地位于第一主體及第一蓋體之間。第一主體部分地位于第二主體及第二蓋體之間。滑動機構配設于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之間并被第一蓋體及第二蓋體遮蔽。第一主體及第二主體適于通過滑動機構相對滑動而分別被第二蓋體及第一蓋體暴露出。
文檔編號H05K5/03GK102123569SQ20101000154
公開日2011年7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8日
發明者施金忠, 王怡勝 申請人: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