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小絞車緊繩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便于小絞車滾筒排列鋼絲繩的緊繩器。
背景技術:
石油鉆機用小絞車吊掛重物工作時,在重物拉緊和排繩器的雙重作用下,鋼絲繩 能整齊排列在小絞車的滾筒上,當工作完成需要換井位時,由于鋼絲繩自由端無重物,使鋼 絲繩處于松馳狀態,僅靠排繩器難以將鋼絲繩排列整齊,增加了人工排繩的工作量,增加了 搬家的工作時間。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小絞車緊繩器,能對鋼絲繩施加一定夾持力,實現在 鋼絲繩自由端無重物時在小絞車滾筒上整齊排繩。 —種小絞車緊繩器,包括電磁鐵、活動式夾緊塊、兩個定向導桿、兩個壓縮彈簧,電 磁鐵、活動式夾緊塊分別具有相同的半圓形開口孔,電磁鐵、活動式夾緊塊的半圓形開口孔 相對布置,兩個定向導桿從電磁鐵、活動式夾緊塊半圓形開口孔兩側的孔內穿過將兩者連 接,使兩個半圓形開口孔形成一個可夾持絞車鋼絲繩的圓孔,兩個壓縮彈簧分別套裝在兩 個定向導桿上并位于電磁鐵、活動式夾緊塊之間,電磁鐵、活動式夾緊塊的半圓形開口孔表 面分別固定有膠質墊層,電磁鐵固定安裝在支架上。 工作原理電磁鐵固定連接,對于石油鉆機用小絞車,電磁鐵固定在井架上,小絞 車滾筒上的鋼絲繩從電磁鐵、活動式夾緊塊的半圓形開口孔內通過,需要排繩時,對電磁鐵 通電產生磁性,吸引鐵質的活動夾緊塊移向電磁鐵一邊擠壓壓縮彈簧,使電磁鐵、活動式夾 緊塊夾持鋼絲繩,在絞車動力下,滾筒旋轉,緊繩器對鋼絲繩的夾持力相當于對鋼絲繩施加 一個拉力,從而實現了在鋼絲繩自由端無重物時在滾筒上整齊排繩。排繩完畢后,停止向電 磁鐵通電,電磁鐵失去磁性,在壓縮彈簧的作用下,活動夾緊塊沿定向導桿向離開電磁鐵的 方向移動,松開對鋼絲繩的夾持,此時鋼絲繩處于自由狀態。 本實用新型通過電磁鐵、活動式夾緊塊將小絞車滾筒鋼絲繩夾持,在小絞車滾筒 排繩時實現對鋼絲繩施加一定的拉力,相當于在自由端吊起一定重量的重物,配合排繩器 可實現在鋼絲繩自由端無重物時在小絞車滾筒上整齊排繩。
圖1是本實用新型應用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A-A視圖"。 圖3是圖2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地說明[0011] 如圖1所示,石油車裝鉆機用小絞車1安裝在車架2上,鋼絲繩3分別繞過安裝在 井架上端6處的兩個滑輪4后,自由端連接重物作業。緊繩器5夾持鋼絲繩3,緊繩器5的 電磁鐵固定在井架上。當石油車裝鉆機工作完成后需要換井位時,由于鋼絲繩自由端無重 物,這時鋼絲繩處于松馳狀態,緊繩器5配合排繩器實現小絞車1滾筒上鋼絲繩3的整齊排 列。 如圖2、圖3所示,緊繩器5包括電磁鐵51、活動式夾緊塊52、兩個定向導桿53、兩 個壓縮彈簧54,電磁鐵51、活動式夾緊塊52分別具有相同的半圓形開口孔,電磁鐵51、活動 式夾緊塊52的半圓形開口孔相對布置,兩個定向導桿53從電磁鐵51、活動式夾緊塊52半 圓形開口孔兩側的孔內穿過將兩者連接,使兩個半圓形開口孔形成一個可夾持絞車鋼絲繩 3的圓孔,兩個壓縮彈簧54分別套裝在兩個定向導桿上53并位于電磁鐵51、活動式夾緊塊 52之間,電磁鐵51、活動式夾緊塊52的半圓形開口孔表面分別固定有膠質墊層55、56,電磁 鐵51固定安裝在鉆機的井架上。
權利要求一種小絞車緊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電磁鐵(51)、活動式夾緊塊(52)、兩個定向導桿(53)、兩個壓縮彈簧(54),電磁鐵(51)、活動式夾緊塊(52)分別具有相同的半圓形開口孔,電磁鐵(51)、活動式夾緊塊(52)的半圓形開口孔相對布置,兩個定向導桿(53)從電磁鐵(51)、活動式夾緊塊(52)半圓形開口孔兩側的孔內穿過將兩者連接,使兩個半圓形開口孔形成一個可夾持絞車鋼絲繩的圓孔,兩個壓縮彈簧(54)分別套裝在兩個定向導桿(53)上并位于電磁鐵(51)、活動式夾緊塊(52)之間,電磁鐵(51)、活動式夾緊塊(52)的半圓形開口孔表面分別固定有膠質墊層(55、56),電磁鐵(51)固定安裝在支架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便于小絞車滾筒排列鋼絲繩的緊繩器,包括電磁鐵、活動式夾緊塊、兩個定向導桿、兩個壓縮彈簧,電磁鐵、活動式夾緊塊分別具有相同的半圓開口孔,電磁鐵、活動式夾緊塊的半圓開口孔相對布置,兩個定向導桿從電磁鐵、活動式夾緊塊半圓開口孔兩側的孔內穿過將兩者連接,使兩個半圓開口孔形成一個可夾持絞車鋼絲繩的圓孔,兩個壓縮彈簧分別套裝在兩個定向導桿上并位于電磁鐵、活動式夾緊塊之間,電磁鐵、活動式夾緊塊的半圓開口孔表面分別固定有膠質墊層,電磁鐵固定安裝在支架上。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鋼絲繩夾持,實現排繩時對鋼絲繩施加一定的拉力,相當于在自由端吊起一定重量的重物,實現在鋼絲繩自由端無重物時在小絞車滾筒上整齊排繩。
文檔編號B66D1/36GK201512377SQ20092031134
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24日
發明者劉儉, 劉紀超, 劉欽祥, 苗治軍 申請人:南陽二機石油裝備(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