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路板的連接方法和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可插拔光電模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 路板的連接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可插拔光電模塊是目前光通信系統中廣泛使用的實現光電轉換的標準化 產品,該類型產品的管腳定義、結構尺寸等參數均由小型化收發器多元協議委
員制定的多元協議規定(比如SFPMSA)。在多元協議中規定了可插拔光電模 塊的主印制板金手指的位置和光收發器件的光軸位置,但是由于可插拔光電模 塊的主印制板金手指的平面和光收發器件的光軸所在的水平面并不是重合,在 插入金手指連接器的狀態下,光收發器件的光軸水平面高于印制板金手指的平 面(系統單板平面在下方),這樣光收發器件下側(對應與主印制板底層焊接 的一側)的管腳與主印制板干涉,而光收發器件的上側(對應與主印制板頂層 焊接的一側)的管腳則與主印制板存在0. 2毫米到1. 2毫米的間隙,這加大了 主印制板與光收發器件連接的困難。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對光收發器件的管腳彎曲進行整形彎曲,將光收發器件 的管腳向下(插入金手指連接器的狀態下,系統單板平面在下方)彎曲0.2 毫米到1.2毫米,在保證光收發器件光軸不變的情況下,實現光收發器件與主 印制板的焊接連接。這一方法不僅生產效率低,產品一致性差,而且由于光收 發器件引腳是用一種易碎的玻璃體封裝固定的,彎曲引腳十分容易損傷玻璃 體,產生裂縫,導致光器件的氣密性破壞,導致光器件芯片的使用壽命的下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路板的連接方法和裝置, 能夠避免光收發器件的彎腳整形工作,不易損傷光收發器件,而且操作簡單, 連接可靠。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路板的連接方法,適用于可插拔光電模塊,包括 以下步驟
A、 在印制電路板底層與光收發器件下側管腳干涉的位置處設置金屬化槽;
B、 制作用于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路板之間連接的轉接板,當轉接板與印 制電路板頂層連接時,轉接板的焊盤與印制電路板的金屬化槽之間距離等于光 收發器件上側管腳和下側管腳之間的距離;
C、 將轉接板焊接于印制電路板頂層;
D、 將光收發器件的上側管腳與轉接板的焊盤對應焊接在一起,將光收發 器件的下側管腳與印制電路板的金屬化槽對應焊接在一起。
所述金屬化槽是長條形金屬化槽。 轉接板的厚度為0. 2毫米到1. 2毫米。 所述光收發器件包括光接收器件和光發射器件。 光接收器件和光發射器件有各自的對應的金屬化槽和轉接板。 一種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路板的連接裝置,適用于可插拔光電模塊,包括 金屬化槽和轉接板,金屬化槽設置在印制電路板底層與光收發器件下側管腳干 涉的位置處,轉接板焊接在印制電路板頂層,轉接板的焊盤與印制電路板的金 屬化槽之間距離等于光收發器件上側管腳和下側管腳之間的距離,所述金屬化 槽用于與光收發器件的下側管腳進行焊接,所述轉接板用于與光收發器件的上 側管腳進行焊接。
所述金屬化槽是長條形金屬化槽。轉接板的厚度為0. 2毫米到1. 2毫米。 所述光收發器件包括光接收器件和光發射器件。 光接收器件和光發射器件有各自的對應的金屬化槽和轉接板。
采用了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利用在印制電路板上開金屬化槽,以及加工 0. 2毫米到1. 2毫米厚度的轉接板的方式,巧妙地避開了光器件管腳和印制電 路板的干涉以及大間距問題。
印制電路板上開金屬化槽和轉接板的焊接工藝均為成熟工藝,操作簡便, 連接可靠,消除人工彎曲和調整光收發器件管腳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而且節 省生產工位,節約生產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圖l是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
中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路板的連接裝置的仰視圖。
圖2是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
中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路板的連接裝置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
中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路板的連接裝置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圖1是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
中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路板的連接裝置的仰 視圖。光收發器件包括光接收器件和光發射器件。如圖1所示,在可插拔光電 模塊的印制電路板1的底層與光接收器件2下側管腳201干涉的位置處設置長 條形的金屬化槽401,該金屬化槽用于焊接光接收器件的下側管腳。在印制電路板的底層與光發射器件3下側管腳301干涉的位置處設置長條形的金屬化槽 402,該金屬化槽用于焊接光發射器件的下側管腳。
圖2是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
中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路板的連接裝置的俯 視圖。如圖2所示,在印制電路板的頂層,焊接了兩個轉接板, 一個是用于焊 接光接收器件上側管腳202的轉接板501, 一個是用于焊接光發射器件上側管 腳302的轉接板502。
圖3是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
中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路板的連接裝置的剖 面圖。如圖3所示,兩個轉接板5的厚度在0. 2亳米到1. 2毫米之間,即當轉 接板與印制電路板1頂層焊接在一起時,轉接板的焊盤與印制電路板的金屬化 槽4之間距離等于光收發器件6 (包括光接收器件或者光發射器件)的上側管 腳和下側管腳之間的距離。這樣當旋轉光接收器件或者光發射器件時,可以使 光接收器件或者光發射器件的管腳與金屬化槽和轉接板焊盤的電氣連接一一 對應,將光接收器件或者光發射器件的上側管腳焊接在印制電路板頂層的轉接 板的對應焊盤上,將光接收器件或者光發射器件的下側管腳焊接在印制電路板 底層對應的長條形金屬化槽中。
下面介紹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路板連接的流程,首先在印制電路板底層與 光接收器件和光發射器件下側管腳干涉的位置處分別設置長條形金屬化槽。
其次制作用于光接收器件和光發射器件分別與印制電路板之間連接的轉 接板,轉接板的厚度為0. 2毫米到1. 2毫米,具體滿足條件為當轉接板與印制 電路板頂層連接時,轉接板的焊盤與印制電路板的金屬化槽之間距離等于光接 收器件或者光發射器件上側管腳和下側管腳之間的距離。
然后將轉接板焊接于印制電路板頂層。
最后將光接收器件和光發射器件的上側管腳與轉接板的焊盤對應焊接在 一起,將光接收器件和光發射器件的下側管腳與印制電路板的金屬化槽對應焊 接在一起,由于轉接板的焊盤與印制電路板的金屬化槽之間距離等于光接收器
7件或者光發射器件上側管腳和下側管腳之間的距離,使得光接收器件和光發射 器件的管腳與金屬化槽和轉接板焊盤的電氣連接一一對應,不再需要人工彎曲 和調整光接收器件和光發射器件的管腳。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 限于此,任何熟悉該技術的人在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 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 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路板的連接方法,適用于可插拔光電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在印制電路板底層與光收發器件下側管腳干涉的位置處設置金屬化槽;B、制作用于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路板之間連接的轉接板,當轉接板與印制電路板頂層連接時,轉接板的焊盤與印制電路板的金屬化槽之間距離等于光收發器件上側管腳和下側管腳之間的距離;C、將轉接板焊接于印制電路板頂層;D、將光收發器件的上側管腳與轉接板的焊盤對應焊接在一起,將光收發器件的下側管腳與印制電路板的金屬化槽對應焊接在一起。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路板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化槽是長條形金屬化槽。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路板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轉接板的厚度為0.2毫米到1.2毫米。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路板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收發器件包括光接收器件和光發射器件。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路板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光接收器件和光發射器件有各自的對應的金屬化槽和轉接板。
6、 一種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路板的連接裝置,適用于可插拔光電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屬化槽和轉接板,金屬化槽設置在印制電路板底層與光收發器件下側管腳干涉的位置處,轉接板焊接在印制電路板頂層,轉接板的焊盤與印制電路板的金屬化槽之間距離等于光收發器件上側管腳和下側管腳之間的距離,所述金屬化槽用于與光收發器件的下側管腳進行焊接,所述轉接板用于與光收發器件的上側管腳進行焊接。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光收發器與印制電路板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化槽是長條形金屬化槽。
8、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光收發器與印制電路板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轉接板的厚度為0. 2毫米到1. 2毫米。
9、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光收發器與印制電路板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收發器件包括光接收器件和光發射器件。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光收發器與印制電路板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光接收器件和光發射器件有各自的對應的金屬化槽和轉接板。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路板的連接方法和裝置,適用于可插拔光電模塊,在印制電路板底層與光收發器件下側管腳干涉的位置處設置金屬化槽;制作用于光收發器件與印制電路板之間連接的轉接板,當轉接板與印制電路板頂層連接時,轉接板的焊盤與印制電路板的金屬化槽之間距離等于光收發器件上側管腳和下側管腳之間的距離;將轉接板焊接于印制電路板頂層;將光收發器件的上側管腳與轉接板的焊盤對應焊接在一起,將光收發器件的下側管腳與印制電路板的金屬化槽對應焊接在一起。采用了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能夠避免光收發器件的彎腳整形工作,不易損傷光收發器件,而且操作簡單,連接可靠。
文檔編號H05K3/34GK101631428SQ20091006036
公開日2010年1月20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18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18日
發明者周庭銘, 曾雪飛, 忠 楊, 磊 熊, 淵 鄒 申請人:成都優博創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