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輪式門座起重機、輪式門座起重機系統及移動輪式門座起重機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輪式門座起重機、設有輪式門座起重機的輪式門座起 重機系統、以及用于移動輪式門座起重機的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地,船舶運輸中使用的集裝箱由輪式門座起重機(RTG (橡 膠胎的門式起重機))在地面集裝箱堆場搬運。
總的來講,輪式門座起重機裝載和卸載集裝箱,同時沿著行進路 線或沿著單行方向的預定范圍移動(路線內移動),從而擺放集裝箱。 集裝箱堆場上通常設有多條行進路線。輪式門座起重機設有允許起重 機移動到相鄰行進路線(路線間移動)的機構。因此,輪式門座起重 機在路線之間移動,并能夠在多條行進線路內搬運集裝箱貨物。
在大多情形下,傳統的輪式門座起重機在起重機上裝備有作為驅 動源的產生電能的發電機(參見日本未審專利申請,首次公開 No.20067647)。符合上述規范的輪式門座起重機需要保持發電機全時 運行,存在引起環境負擔的問題,比如浪費的燃料消耗、噪聲和廢氣。
因此,已知一種輪式門座起重機,其基于部分地或全部地從地面 電源供電來移動,以抑制對環境的影響。例如,文獻1 (日本未審專利申請,首次公開No.2007-223805) 中公開的輪式門座起重機未設有發電機,其通過外電源供給的電不只 進行路線內移動,還進行路線間移動。
另外,文獻2 (日本未審專利申請,首次公開No.H05-319777)和 文獻3 (日本未審專利申請,首次公開No.2003-137493)中公開的輪式 門座起重機通過從安裝在每一個行駛路線上的外電源供給的電進行路 線內移動,通過從安裝在輪式門座起重機上的發電機供給的電進行路 線間移動。
但是,上述傳統輪式門座起重機具有下列問題,尤其是在路線間 移動中。
具體地,文獻1中公開的輪式門座起重機在路線間移動期間,由 布置在地面上的外電源供電。因此,例如,當輪式門座起重機進行路 線間移動橫過多條行進路線時,給該輪式門座起重機供電的外電源必 須依賴于移動距離順序地開關,導致工作步驟的數量的增加。
另外,文獻2和3中公開的輪式門座起重機上總是安裝用于在路 線間移動期間供電的輔助發電機。因此,這些起重機需要具有能夠在 移動期間裝載和卸載集裝箱的結構,同時發電機保持安裝狀態。
另外,在由于維修或故障使得發電機必須停止的地方,不允許輪 式門座起重機運行,直到發電機恢復為止,盡管該輪式門座起重機的 其它組件處于可運行狀態。結果,該起重機將由于供電停止而延誤工 作。
本發明已經被提出以解決以上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輪 式門座起重機,其能夠盡可能地抑制比如浪費的燃料消耗、噪聲和廢 氣的環境負擔、簡化主體結構、并防止由于供電停止而延誤工作,由此進行路線間移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輪式門座起重機為在沿著位于集裝箱堆場上的預定行進 路線進行路線內移動時裝載和卸載集裝箱、并且還在多條行進路線之 間進行路線間移動的一種輪式門座起重機,其中在路線內移動期間, 從布置在每一個行進路線上的外電源供電,并且安裝有供電箱,以在 路線間移動期間從供電箱供電,其中供電箱具有用來供電的供電部分 和用來容納供電部分的殼體。
另外,本發明為一種用于移動輪式門座起重機的方法,輪式門座 起重機用于在沿著位于集裝箱堆場上的預定行進路線進行路線內移動 時裝載和卸載集裝箱,并且還在多條行進路線之間進行路線間移動, 其中在路線內移動期間,從布置在每一個行進路線上的外電源供電, 并且通過安裝供電箱以從供電箱提供電力而進行路線間移動,其中供 電箱具有用來供電的供電部分和用來容納供電部分的殼體。
根據本發明的輪式門座起重機和用于移動輪式門座起重機的方 法,輪式門座起重機通過來自布置在每一個行進路線上的外電源的電 力供應進行路線內移動。由此,可以盡可能地抑制路線內移動期間的 環境負擔,比如浪費的燃料消耗、噪聲和廢氣。
另外,輪式門座起重機通過安裝供電箱進行路線間移動,其中供 電箱具有用來供電的供電部分和用來容納供電部分的殼體。
換句話說,僅有供電箱初始時被安裝在輪式門座起重機上以消除 后續電源連接的工作的必要,而與路線內移動期間的距離無關,。因 此,不需要在所有時刻安裝發電機,從而可以簡化主體的結構,并有 效地實施路線內移動所必需的工作。這樣,集裝箱堆場內的輪式門座起重機通常主要進行路線內移動, 并不太頻繁地進行路線間移動,從而能夠比路線內移動更快地進行路 線間移動。另外,無需在路線間移動期間致動懸吊機構。因此,可以 安裝的發電機僅需具有可允許起重機以低速進行路線間移動的容量, 由此可以盡可能少地減少安裝在供電箱上的部件的數量,并進一步抑 制環境負擔。
另外,提供供電箱,該供電箱為獨立于輪式門座起重機的供電系 統,從而在即使由于維修或故障而必須停止發電機的地方也可以使用 其它供電箱來致動輪式門座起重機。換句話說,無需停止輪式門座起 重機,直到恢復供電箱為止。從而,防止了輪式門座起重機因供電引 起的工作延誤。
另外,本發明的輪式門座起重機設有用于裝載和卸載集裝箱的懸 吊機構,供電箱在路線間移動期間優選地使用懸吊機構來安裝。
另外,在本發明的移動輪式門座起重機的方法中,當輪式門座起 重機進行路線間移動時,供電箱優選地安裝在用于裝載和卸載集裝箱 的懸吊機構上。
在本發明的輪式門座起重機和移動輪式門座起重機的方法中,當 輪式門座起重機進行路線間移動時,供電箱優選地安裝在用于裝載和 卸載集裝箱的懸吊機構上。換句話說,只有通過由懸吊機構懸吊供電 箱,才能安裝供電箱,并變成可移動狀態。由此,可以有效地執行路 線間移動所必需的工作。另外,消除了用于安裝供電箱的結構的必要 性,并進一步簡化了輪式門座起重機的整體結構。
本發明為輪式門座起重機系統,其設有本發明的輪式門座起重機, 安裝在每一個行進路線上、以在路線內移動期間向輪式門座起重機供 電的外電源,以及布置在行進路線的至少設有輪式門座起重機之處、且安裝在輪式門座起重機上以供電的供電箱。
在本發明的輪式門座起重機系統中,外電源安裝在各行進路線上。 因此,輪式門座起重機在路線內移動期間能夠通過來自相應外電源的 供電行進。另外,供電箱布置在至少安裝了輪式門座起重機的行進路 線上。因此,在進行路線間移動時,通過供電箱的供電,輪式門座起 重機能夠移動到下一個具有安裝了供電箱的行進路線。
另外,布置在另一個行進路線的供電箱通過拖車運輸,從而使得 能夠在其它行進路線和供電箱中通用。
因此,可以提供能夠盡可能地抑制比如噪音和廢氣的環境負擔、 簡化主體結構,并防止由供電引起工作延誤以進行有效的路線間移動 的輪式門座起重機系統。
另外,在本發明的輪式門座起重機系統中,優選使用集裝箱作為 殼體。
另外,在本發明的用于移動輪式門座起重機的方法中,優選使用 集裝箱作為供電箱的殼體。
在本發明的輪式門座起重機系統和用于移動輪式門座起重機的方 法中,用于集裝箱堆場的集裝箱被用作供電箱的殼體。這消除了調換 懸吊工具及僅以類似于裝載普通集裝箱的方式懸吊供電箱而安裝供電 箱的必要性。因此,可簡化輪式門座起重機的結構,能夠更加有效地 實施路線間移動所必需的工作。
根據本發明的輪式門座起重機,設有輪式門座起重機的輪式門座 起重機系統和用于移動輪式門座起重機的方法,可以盡可能地抑制比 如浪費的燃料消耗、噪聲和廢氣的環境負擔、簡化主體結構、防止由
8供電引起的工作延誤和進行有效的路線間移動。
圖1為本發明的輪式門座起重機系統的全視圖; 圖2為圖1中示出的輪式門座起重機系統中的輪式門座起重機的 正視圖3為示出圖2中示出的在輪式門座起重機系統中的輪式門座起 重機懸吊集裝箱的狀態的正視圖4為示出本發明的供電箱的視圖5為示出圖4中示出的供電箱被安裝在本發明輪式門座起重機 上的狀態的正視圖6為用以解釋本發明的用于移動輪式門座起重機系統的方法的 框圖和示出輪式門座起重機整體結構的視圖7為用以解釋本發明的用于移動輪式門座起重機系統的方法的 框圖和輪式門座起重機的正視圖8為用于解釋本發明的用于移動輪式門座起重機系統的方法的 框圖和示出輪式門座起重機系統的整體框架的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文中,參考圖1至圖8,描述本發明的輪式門座起重機的一個實 施例。圖1為包括本發明的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輪式門座起重機系統 100的全視圖。
首先,參考圖1至圖5,描述本實施例的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結構。
如圖1中所示,本實施例的輪式門座起重機1裝載和卸載通過拖 車T或其它途徑輸進和輸出的集裝箱Cl ,同時沿著集裝箱堆場Y內的 預定行進路線L進行路線內移動。然后,在集裝箱堆場Y內形成有多 條集裝箱線C,狀態為多個集裝箱列沿每一個行進路線L布置。另外, 為便于描述,圖1中示出的集裝箱線C以相鄰集裝箱Cl彼此接觸的方們被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懸吊
機構5抓住,所以在它們之間設有一定的間隙。另外,行進路線L的 數量和布置在集裝箱線C上的集裝箱C1的數量不限于圖l或圖2中示 出的集裝箱數量。
如圖2中所示,輪式門座起重機1設有輪式行進單元2、大致平行 地垂直安裝且能夠通過行進單元2行進的一對支腿部分3、構造在支腿 部分3之間的上部的橫梁部分4、以及被懸吊以安裝在橫梁部分4上的 懸吊機構5。然后,供電部分E連接到行進單元2和懸吊機構5,以作 為驅動源來供電。另外,供電部分E不必如圖2中所示地布置。
行進單元2設有行進輪2a、用于改變行進輪2a的方向的方向調節 機構(未示出)、用于驅動行進輪2a的輪驅動電機(未示出)、以及 用于通過接收供電部分E的電能以控制方向調節機構和輪驅動電機的 行進單元控制器(未示出)。接收供電部分E的電的行進單元控制器 使用方向調節機構改變行進輪2a的方向,并且使用輪驅動電機驅動行 進輪2a,借此,行進單元2能夠沿著路線內移動方向和與路線內移動 方向成直角的路線間移動方向只行進預定的距離。
換句話說,電能經由供電部分供給到行進單元2,由此輪式門座起 重機1能夠在集裝箱堆場Y內自由移動。
該對支腿部分3支撐橫梁部分4和懸吊機構5。那么,在支腿部分 3的一個的外側表面上安裝有用于從將在后面描述的外電源IO接收電 能的電接收線纜6和用于容納電接收線纜6的線纜盤6a。另外,另一 支腿部分3的內側面上安裝有供電箱的電接收連接器7,用于從供電箱 20 (將在后面描述)接收電能。另外,線纜盤6a和電接收連接器并不 必如圖2中所示地布置。
電接收線纜6在其前端設有用于外電源的電接收連接器6b。當電
10接收連接器6b與電源10連接時,連接器6b能夠可從電源10接收電 能。另外,電接收線纜6的基端被電連接到供電部分E。
另外,線纜盤6a設有軸向中心部分,通過將電接收線纜6巻入該 軸向中心部分來容納電接收線纜6。線纜盤6a由線纜盤控制器(未示 出)控制,基于這樣纏繞的電接收線纜的張力和移動方向纏繞或放出 電接收線纜6。
電接收連接器7電連接到供電部分E,并且還可以經由供電連接 器24a連接到隨后將要描述的供電箱20的供電線纜24上。
橫梁部分4支撐懸吊機構5以便將其懸吊。然后,橫梁部分4設 有導軌4a,設置方式使得懸吊機構5能夠沿著橫梁部分4的縱向方向 側向地移動。
基于從供電部分E接收電能,懸吊機構5動作,以便裝載和卸載 集裝箱C1。更具體地,懸吊機構5設有能夠沿著橫梁部分4的導軌4a 側向地移動的橋式吊車5a、用于抓住集裝箱Cl的吊具5b、用于從橋 式吊車5a懸吊吊具5b的懸吊線纜5c、用于纏繞和放出懸吊線纜5c的 提升機5d、以及用于控制橋式吊車5a和吊具5b及提升機5d的動作的 懸吊機構控制器(未示出)。
懸吊機構控制器電連接到供電部分E,并且也進行控制,控制方 式使得橋式吊車5a、吊具5b和提升機5d基于由供電部分E的電所產 生的致動而分別如上所述地動作。換句話說,懸吊機構控制器通過供 電部分E的電致動橋式吊車5a和提升機5d,由此定位吊具5b,并允 許吊具5b抓取集裝箱Cl ,如圖3中所示。在裝載或卸載了集裝箱之后, 還可以定位吊具5b并松開這樣抓取的集裝箱C1。換句話說,懸吊機構 5能夠裝載和卸載布置在該懸吊機構5基于供電能夠移動的范圍(由支 腿部分3和橫梁部分4所包圍的空間)內的集裝箱C1。這樣,參考l、圖4和圖5描述連接到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電源。
連接到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電源包括外電源10和供電箱20。
如圖1中所示,外電源10安裝在形成集裝箱線C的每一個進行路 線L的一端的附近。如上所述,外電源IO可以電連接到輪式門座起重 機1的電接收線纜6上。因此,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電接收線纜6連 接到外電源IO,從而使得能夠給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供電部分E供電。
如圖4中所示,供電箱20設有用于供電的發電機(電源部分)21, 經由再生電阻22和終端盒23電連接到發電機21的供電線纜24,用于 通過纏繞在軸中心部分來容納供電線纜24的供電線纜盤25,以及用于 容納發電機21、再生電阻22、終端盒23、供電線纜24和供電線纜盤 25的殼體26。
用于發電機的發動機被用作發電機21,使得能夠在供電箱20的殼 體26的內部產生電能。另外,為了排出由發電機21發電所產生的廢 氣,在殼體26內分別安裝有將發電機21直接與外側連通的排氣孔26a 和將殼體26的內部與外側連通通風機26b。
供電線纜24前端設有供電連接器24a,并且如圖5中所示,可以 連接到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電接收連接器7上。換句話說,輪式門座 起重機1中的電接收連接器7連接到供電線纜24,從而可以向輪式門 座起重機1的供電部分E供電。
另外,殼體26為規格上類似于用作集裝箱Cl的箱體的集裝箱。 因此,在供電箱20的供電線纜24連接到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電接收 連接器7之后,只允許懸吊機構5以與裝載或卸載集裝箱C1相同的方 式動作,從而使得可以懸吊供電箱20,如圖5中所示。這樣,大小類 似于集裝箱Cl的空間就足以滿足裝載或卸載供電箱20所需。
12另外,布置在其它行進路線L上的供電箱20由拖車T運輸,從而 使得可以在其它行進路線L處使用供電箱20。
因此,例如,如圖1中所示,假設在每一個行進路線L處形成的 集裝箱線C的一端上的角落處給出相當于一個集裝箱的空間作為電源 堆場L1,那么可以將供電箱20作為集裝箱C1中的一個放置在電源堆 場L1上。因此,供電箱20能夠用于向位于布置有供電箱20的行進路 線L上的輪式門座起重機1供電。
下面,參考l、和圖5至圖8,描述本實施例的移動輪式門座起重 機1的方法。
本實施例的輪式門座起重機1通過布置在每一個行進路線L10上 的外電源10的供電進行路線內移動,并通過安裝供電箱20以從該供 電箱20供電以進行路線間移動。
更具體地,如圖1中所示,在路線內移動期間,輪式門座起重機1 的電接收線纜6連接到外電源10。因此,可以經由電接收線纜6和供 電部分E從外電源10向行進單元2和懸吊機構5供電。另外,電接收 線纜6基于張力和移動方向通過線纜盤控制器纏繞或放出,從而能夠 根據輪式門座起重機1與外電源10之間的距離適當調整其長度。因此, 輪式門座起重機1從外電源10供電,能夠通過使用懸吊機構5裝載和 卸載集裝箱C1,同時通過行進單元2沿行進路線L移動。
另一方面,在路線間移動期間,如圖6中所示,首先,輪式門座 起重機1移到集裝箱線C的一端,這里作為放置供電箱20的電源堆場 Ll。然后,如圖7中所示,從外電源IO移除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電接 收線纜6,并將輪式門座起重機1中的電接收連接器7連接到供電箱 20的供電線纜24。從而,能夠將向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供電部分E供電的源從外電源10轉換至供電箱20。
其次,致動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懸吊機構5以懸吊供電箱20,如 圖5中所示。因此,不論與外電源10的位置關系,通過供電箱20的 供電,輪式門座起重機1能夠在集裝箱堆場Y內自由移動。
另外,在懸吊了供電箱20之后,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供電部分E 的供電源可以從外電源10轉換至供電箱20。
其次,如圖8中所示,致動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行進單元2,由此 輪式門座起重機1能夠移動到該起重機能夠在集裝箱堆場Y內進行路 線間移動的位置。然后,在懸吊了供電箱20的情況下,當行進單元2 的方向調節機構從路線內移動方向調整至與該路線內移動成直角的路 線間移動方向之后,驅動輪驅動電機,從而該起重機進行路線間移動。
在移動到目標行進路線L之后,將懸吊的供電箱20放置在這樣移 動的行進路線L的電源堆場L1上。然后,從供電箱20的供電線纜24 移除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電接收連接器7,將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電接 收線纜6連接到外電源10。從而允許輪式門座起重機1進行路線內移 動,在路線間移動之后在行進路線L上裝載和卸載集裝箱C1。另外, 在其再次進行路線間移動的地方,可以使用置于行進路線L的電源堆 場L1上的供電箱20。
另外,在裝載或卸載供電箱20之前,可以將輪式門座起重機l的 供電部分E的供電的源從供電箱20轉換至外電源10。
如上所述,本實施例的輪式門座起重機1基于布置在每一個行進 路線L上的外電源IO的供電進行路線內移動。從而,與在任何時候都 通過發電機所發出的電保持運行的輪式門座起重機相比,該輪式門座 起重機能夠盡可能地抑制環境負擔,比如路線間移動期間浪費的燃料消耗、產生的噪聲和廢氣。
另外,輪式門座起重機1基于供電箱20的供電進行路線間移動。
換句話說,不論路線間移動的距離,都簡單地通過將供電箱20安裝在
輪式門座起重機1上消除了連接到電源的后續工作的必要。因此,與 在任何時候都通過發電機所發出的電保持運行的輪式門座起重機相 比,消除了在所有時刻都安裝發電機的必要性,從而使得能夠簡化主
體的結構。另外,與只基于外電源IO供電的輪式門座起重機相比,能
夠有效地實施路線間移動所必需的工作。
這樣,集裝箱堆場Y上的輪式門座起重機1通常主要進行路線內 移動,并不太頻繁地進行路線間移動,從而能夠比路線內移動更快地 進行路線間移動。另外,無需在路線間移動期間致動懸吊機構。因此, 所需安裝的發電機可以只具有允許起重機以低速進行路線間移動的容 量,從而盡可能地抑制安裝在供電箱上的組件的容量,進一步抑制環 境負擔。
另外,通過將供電箱20懸吊在用于裝載和卸載集裝箱的懸吊機構 5上以安裝供電箱20。換句話說,懸吊機構5只用于懸吊供電箱20。 從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實施路線間移動所必需的工作。無需提供用以 安裝供電箱20的結構,并能夠簡化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整體結構。
另外,供電箱20的殼體26為規格上類似于用作集裝箱Cl的箱體 的集裝箱。因此,無需更換懸吊機構5,可簡單地實施類似于卸載集裝 箱Cl的工作來懸吊供電箱20,從而使得可以安裝供電箱20。因此可 以進一步簡化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結構,并有效地實施路線間移動所 必需的工作。
另外,供電箱20與輪式門座起重機1無關地安裝作為供電系統, 由此,即使在由于維修或故障使得必須停止發電機的地方,也可以使用其它供電箱20來致動輪式門座起重機1。換句話說,不必停止輪式 門座起重機1,直到恢復供電箱20為止。因此,該輪式門座起重機1 不會因供電而引起任何工作延誤。
已經參考附圖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應當理解,本發明的 具體結構不限于上面的實施例,而是只要它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就包
括任意的設計變化。
在上面的實施例中,電源堆場Ll安裝在沿著行進線L的集裝箱線 C內。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
供電箱20的殼體26為規格上類似于用作集裝箱C1的箱體的集裝 箱。因此,例如,供電箱20可以放置成堆疊在集裝箱Cl上或者將集 裝箱Cl堆放在其上。結果,能夠將供電箱20放置在集裝箱線C內的 任意位置上,不必提供電源堆場L1。
在上面的實施例中,發電機21用作供電箱20的供電部分。但是, 本發明不限于此。供電箱20的供電部分可以如下方式構成,例如,當 沒有電能從供電箱20被供應至輪式門座起重機1時,使用可充電電池 作為供電部分。另外,供電箱20不限于該結構,只要其至少設有供電 部分和殼體26。
在上面的實施例中,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一個單元上安裝有一個 供電箱20。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可安裝兩個或更多的供電箱20。
在上面的實施例中,多條行進路線L上只布置有一個單元的輪式 門座起重機1。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可以布置多個輪式門座起重機。 另外,供電箱20被裝載進拖車T,并能夠在集裝箱堆場Y之間自由地 輸送。因此,在集裝箱堆場Y內布置多個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地方, 數量少于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供電箱20是可以接受的。從外電源10向輪式門座起重機1供電的方法和從供電箱20向輪
式門座起重機1供電的方法不限于上面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只要它們
能夠向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供電部分E供電。例如,可以將構造在沿 行進路線L布置的架臺上的滑接線作為外電源10,將分開安裝在輪式 門座起重機1上的受電弓作為從外電源IO接收電能的裝置來供電。另 外,通過在輪式門座起重機1的懸吊機構5上安裝用于供電箱的電接 收線纜可以從供電箱20供電。
供電箱20的殼體26優選地為規格上類似于用作集裝箱C1的箱體 的集裝箱。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
用于將供電箱20安裝在輪式門座起重機1上的方法優選為使用輪 式門座起重機1的懸吊機構5的方法。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
至此,已經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應局限 于此。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的范圍內,可對本發明進行添加、刪減、 替換和其它修改。本發明不應局限于上面的描述,而是只由權利要求 的范圍來限定。
權利要求
1. 一種輪式門座起重機,用于在沿著位于集裝箱堆場上的預定行進路線進行路線內移動時裝載和卸載集裝箱,并且還在多條所述行進路線之間進行路線間移動,其中在路線內移動期間,從布置在每一個所述行進路線的外電源供電,并且安裝有供電箱,以在路線間移動期間從所述供電箱供電,其中所述供電箱具有用于供電的供電部分和用于容納所述供電部分的殼體。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輪式門座起重機,還包括 用于裝載和卸載所述集裝箱的懸吊機構,其中 所述懸吊機構用于在路線間移動期間懸吊所述供電箱。
3. —種輪式門座起重機系統,包括 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輪式門座起重機;安裝在每一個所述行進路線上的外電源,以在路線內移動期間向所述輪式門座起重機供電;以及供電箱,其布置在所述行進路線上至少設有所述輪式門座起重機 之處,并且安裝到所述輪式門座起重機上,因此使得其可以供電。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輪式門座起重機系統,還包括用集裝箱作為殼體的供電箱。
5. —種輪式門座起重機系統,包括 如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輪式門座起重機;安裝在每一個所述行進路線上的外電源,以在路線內移動期間向 所述輪式門座起重機供電;以及供電箱,其布置在所述行進路線上至少設有所述輪式門座起重機 之處,并且安裝在所述輪式門座起重機上,因此使得其可以供電。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輪式門座起重機系統,還包括 用集裝箱作為殼體的供電箱。
7. —種用于移動輪式門座起重機的方法,所述輪式門座起重機用 于在沿著位于集裝箱堆場上的預定行進路線進行路線內移動時裝載和 卸載集裝箱,并且還在多條所述行進路線之間進行路線間移動,其中在所述路線內移動期間,從布置在每一個所述行進路線的外電源 供電,并且安裝有供電箱,以在路線間移動期間從所述供電箱供電, 其中所述供電箱具有用于供電的供電部分和用于容納所述供電部分的 殼體。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移動輪式門座起重機的方法,其中 在路線間移動期間,使用用于裝載和卸載集裝箱的懸吊機構來懸吊和安裝所述供電箱。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移動輪式門座起重機的方法,其中 所述集裝箱用作所述供電箱的殼體。
10. —種輪式門座起重機,用于在沿著位于集裝箱堆場上的預定 行進路線進行路線內移動時裝載和卸載集裝箱,并且還在多條所述行 進路線之間進行路線間移動,所述輪式門座起重機包括外電源電接收部分,用于在路線內移動期間從安裝在每一個所述 行進路線上的外電源接收電能;以及供電箱電接收部分,用于在路線間移動期間從安裝在其上的供電 箱接收電能;其中所述供電箱設有用于供電的供電部分和用于容納所述供電部分的 殼體。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輪式門座起重機為在沿著位于集裝箱堆場上的預定行進路線進行路線內移動時裝載和卸載集裝箱、并且還在多條所述行進路線之間進行路線間移動的一種輪式門座起重機,其中在所述路線內移動期間,從布置在每一個所述行進路線上的外電源供電,并且安裝有供電箱,以在所述路線間移動期間從所述供電箱供電,其中所述供電箱具有用來供電的供電部分和用來容納所述供電部分的殼體。
文檔編號B66C13/12GK101450770SQ20081013060
公開日2009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3日
發明者小林雅人, 草野利之, 藤澤昇 申請人: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