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改進的蜂窩煤成型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蜂窩煤成型機,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 一種改進的蜂窩煤成型筒臥式并排的蜂窩煤成型機。
背景技術:
型煤在我國廣大群眾中有著廣泛的使用基礎和悠久的使用歷史, 我國是一個煤生產和消費大國,因此型煤的生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 義。型煤生產的主要工作機器為蜂窩煤成型機,目前國內常見的蜂窩 煤機是采用沖頭擠壓模筒中的散煤達到成型目的。缺點在于工作效率較低, 一次沖壓只能成型一個蜂窩煤,每分鐘產量僅能達到50個左 右,從而導致能耗較高,成本居高不下。另外,現有技術的成型機如果要更改生產其它規格的蜂窩煤,必 須拆除更換彈簧等一系統沖頭裝置,既不經濟又耽誤生產。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本實用新型。發明內容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蜂窩 煤成型筒臥式并排排列的蜂窩煤成型機。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改進的蜂窩煤成型 機,包括動力系統和蜂窩煤成型筒,所述的蜂窩煤成型筒包括一固定 部,以及在固定部上相對滑動的運動部,運動部與動力系統相連;所 述固定部的一端為中空圓柱筒,另一端為半圓柱筒;所述運動部為與 半圓柱筒配合的半圓柱片,運動部遠離圓柱筒的一端的端部設有封 蓋,封蓋上固定有蜂窩煤沖針和彈簧。所述的蜂窩煤成型機在沿蜂窩煤成型筒軸線垂直的方向上并排
設置有兩個以上的蜂窩煤成型筒。優選的方案是,所述蜂窩煤成型機并向排列有2-20個蜂窩煤成 型筒;所述蜂窩煤成型筒的長度為10cm 300cm。 所述蜂窩煤成型筒為臥式設置于散煤箱的底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在沿蜂窩煤成型筒軸線垂 直方向上設有兩個以上的蜂窩煤成型筒,每分鐘產量是現有蜂窩煤成 型機數倍,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并且該兩個以上的蜂窩煤成型筒 的直徑可以不同,這樣就可以同時生產不同直徑尺寸的蜂窩煤。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蜂窩煤成型筒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裝配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結合圖l、 2、 3,本實用新型改進的蜂窩煤成型機,包括動力系 統和蜂窩煤成型筒,沿蜂窩煤成型筒軸線垂直的方向上并排設置有5 個以上的長度為100cm蜂窩煤成型筒。上述蜂窩煤成型筒為臥式設 置于散煤箱3的底部。上面所述的蜂窩煤成型筒包括固定部l,在固定部l上有相對滑 動的運動部2,運動部2與動力系統相連;固定部l的一端為中空圓 柱筒ll,另一端為半圓柱筒12;運動部2為與半圓柱筒12配合的半 圓柱片,運動部2遠離圓柱筒11的一端的端部設有封蓋21,封蓋21 上固定有蜂窩煤沖針22和彈簧23。如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上述實施例僅僅起到對上述實用新型 保護范圍內的示范作用,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實用新型 所限定的保護范圍內還有很多常規變形和其它實施例,這些變形和實 施例都將在本實用新型待批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的蜂窩煤成型機,包括動力系統和蜂窩煤成型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蜂窩煤成型筒包括一固定部(1),以及在固定部(1)上相對滑動的運動部(2),運動部(2)與動力系統相連;所述固定部(1)的一端為中空圓柱筒(11),另一端為半圓柱筒(12);所述運動部(2)為與半圓柱筒(12)配合的半圓柱片,運動部(2)遠離圓柱筒(11)的一端的端部設有封蓋(21),封蓋(21)上固定有蜂窩煤沖針(22)和彈簧(23)。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進的蜂窩煤成型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蜂窩煤成型機在沿蜂窩煤成型筒軸線垂直的方向上并排 設置有兩個以上的蜂窩煤成型筒。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改進的蜂窩煤成型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蜂窩煤成型機并向排列有2-20個蜂窩煤成型筒。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進的蜂窩煤成型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蜂窩煤成型筒的長度為10cm 300cm。
5、 根據上述1-4權利要求項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改進的 蜂窩煤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窩煤成型筒為臥式設置于 散煤箱(3)的底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改進的蜂窩煤成型機,包括動力系統和蜂窩煤成型筒,所述的蜂窩煤成型筒包括一固定部,以及在固定部上相對滑動的運動部,運動部與動力系統相連;所述固定部的一端為中空圓柱筒,另一端為半圓柱筒;所述運動部為與半圓柱筒配合的半圓柱片,運動部遠離圓柱筒的一端的端部設有封蓋,封蓋上固定有蜂窩煤沖針和彈簧。本實用新型在沿蜂窩煤成型筒軸線垂直方向上設有兩個以上的蜂窩煤成型筒,每分鐘產量是現有蜂窩煤成型機數倍,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并且該兩個以上的蜂窩煤成型筒的直徑可以不同,這樣就可以同時生產不同直徑尺寸的蜂窩煤。
文檔編號B30B11/04GK201033472SQ20072010372
公開日2008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5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5日
發明者蘇國強 申請人:蘇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