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便于老化測試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便于老化測試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顯示器件的技術領域,特指一種便于老化測試的有機電 致發光器件的結構設計。
技術背景-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件(0LED)是一種低電壓、低功耗、高亮度、高光效、 寬視角、全固化、全彩顯、重量輕、價格低的電致發光器件。0LED已成為當今 顯示器件研究的熱門中的熱點。()LED通常包括基片、后蓋以及位于基片和后蓋中間發光單元,其制作過 程是,在玻璃基片上分別鍍上幾層膜(正極、發光層、負極等),然后將后蓋疊 加在基片上,將作為發光單元的發光膜層封裝在二者之間,形成一種三文治結構。 在制作過程中,為了節約成本、提高效率,通常是在同一面積較大的玻璃基片制 作盡可能多的發光小屏(即發光單元),然后再根據發光小屏將玻璃切割形成一 個個小的0LED發光單體。這樣,經過同一工序流程后就可以產出更多的產品。 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歩,0LED生產線玻璃基片規格也經歷了從第-一代的i00 * 100,到第二代的200*200;再到第三代的370*470,及至第四代730*920的更 新換代。不變的是,每個單獨的發光單元還是要進行老化測試,將大的玻璃基片 分切成小屏來單獨老化顯而易見是不現實的,于是有了整個玻璃基片上全部小屏 一起老化的概念,這種是0LED業屆目前風行的操作工藝。如上所述,要實現整個玻璃基片上全部小屏一起老化,必要在后蓋玻璃上開出小孔,讓電極通過小孔接通基片與后蓋之問膜層上的正、負極才能老化。在 玻璃基片仍然是200*200的年代,其方法的確為生產提供了便利,但當玻璃基片 飛躍到370*470,甚至730*920時,備受困擾的問題來了玻璃基片尺寸越大其 上丌的孔就越多,難度就越大,成品就越低,并且成本越高。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結構合理、可 有效降低老化成本,并容易實現量產化的便于老化測試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出 了-種新的發光器件,該發光器件包括基片、后蓋以及位于基片和后蓋之間的 多個發光單元,后蓋相對于基片形有一個缺邊或兩個缺邊,位于該缺邊位置的基 片上對應每個發光單元形成有用于老化測試的正、負電極,每個發光單元中每個 像素點的正、負極連線分別匯集于對應的正、負電極上。所述用于老化測試的IK、負電極排布位置是正電極居中、負電極位于正電 極的左右兩側,發光單元中的iH極連線由靠近缺邊一側匯集在正電極上,發光單元中負極連線t.y其兩側引出匯集于負電極上。或者,正、負電極排布位置也可采用另外的上下排布方式兩側的負電極匯 集在一邊(在器件的下缺邊或上缺邊),正電極匯集在一邊(在器件的上缺邊或 下缺邊);發光單元中的負極連線引出延伸至下缺邊(或上缺邊)匯集在負電極 上,發光單元中正極連線引出延伸至上缺邊(或下缺邊)匯集于正電極上。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在制造時,首先把設計有上述的老化 測試屯極的-一個整塊玻璃成品分切成長條狀,每條長條狀的器件包含的發光單元 (發光小屏)數量可以是6, 7, 8等等,具體數量可視強度而定;再將后蓋中與 該器件的電極重迭的地方切掉,將引線及電極顯露出來。老化時直接接通這些匯集的電極就可以接通發光單元中的每個像素點,從而實現對器件中每個發光單元 的同時老化。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存在以下創新首先,多個小屏一起老化時, 現有技術是利用打孔的方式使整個玻璃基片全部小屏一起老化,而本實用新型是 把整個玻璃基片分切成長條的單行小屏,以條為單位進行老化。其次,現有技術的電極連接方式是單獨每條線的連接,而本實用新型是分 別把所有的正極集接成一個lH極、把所有的負極集接成一個負極,也可以左負極 和右負極兩個負極。利用本實用新型可達到的效果有O)以更低的成本實現0LED量產化,無須受后蓋的成本影響。 ②有效的改善屏上電極和電極的接觸(接觸面積大大提高的緣故)減少接觸電阻引至老化的發光不均勻的問題。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歩的說明 圖1是用于制造本實用新型的整個玻璃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包含6個發光單元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單個發光單元電極引線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見圖l,在制作本實用新型時,首先在一個整塊玻璃基片6分切成若干的長 條狀。每條長條狀的器件7包含的發光單元3 (發光小屏)數量可以是6、 7、 8 等等,本實施例采用了 6個發光單元3。在每個長條狀的器件7的下方設置電極, 該電極與發光單元3中的對應電極引線連接。然后將后蓋中與該器件7的電極重 疊的地方切掉,將電極顯露出來。見圖2,本實用新型為長條狀的發光器件7,其包括基片1、后蓋2以及 位于基片1和后蓋2之間的多個發光單元3,后蓋2相對于基片1形有一個缺邊 21 (即前面所說后蓋2中與該器件7的電極重疊所切掉的地方),位于該缺邊21 位置的基片1上對應每個發光單元3形成有用于老化測試的正、負電極4、 5, 每個發光單元3中每個像素點的正、負極連線分別匯集于該該對應的正、負電 極4、 5上。老化時直接接通這些匯集的正、負電極4、 5就可以接通發光單元3中的每 個像素點,從而實現對器件中每個發光單元3的同時老化。待老化及其它測試完 成后,再將缺邊21切割掉,并且將每個發光單元3分割出來,形成一個個的0LED 發光單體。見圖3,所述用于老化測試的正、負電極4、 5排布位置是正電極5居中、 負電極4位于正電極5的左右兩側,發光單元3中的正極連線由靠近缺邊21 側匯集在正電極5上,發光單元3中負極連線由其兩側引出匯集于負電極4上。當然,也可以采用另外的上下排布方式,即用于老化測試的正、負電極在器 件相對的兩邊,兩負電極4匯成一個電極在同一側(上邊或下邊)、正電極5位 于器件另一側的下邊或上邊。綜上所述,采用本實用新型后,老化時直接接通匯集的TF.、負電極4、 5就 可以接通發光單元3中的每個像素點,從而實現對器件7中每個發光單元3的同 時老化。本實用新型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實現OLED量產化,無須受后蓋的成本影 響。同時,本實用新型可以有效的改善屏上電極和電極的接觸(接觸面積大大提 高的緣故)減少接觸電阻引至老化的發光不均勻的問題。當然,以上所述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例而已,并非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 施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便于老化測試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包括基片(1)、后蓋(2)以及位于基片(1)和后蓋(2)之間的多個發光單元(3),其特征在于后蓋(2)相對于基片(1)形成有一個缺邊(21),位于該缺邊(21)位置的基片(1)上對應每個發光單元(3)形成有用于老化測試的正、負電極(4、5),每個發光單元(3)中每個像素點的正、負極連線分別匯集于對應的正、負電極(4、5)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于老化測試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其 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老化測試的正、負電極(4、 5)排布位置是正電極(5) 居中、負電極(4)位于正電極(5)的左右兩側,發光單元(3)中的正極連線 由靠近缺邊(21) —側匯集在正電極(5)上,發光單元(3)中負極連線由其兩 側引出匯集于負電極(4)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于老化測試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其 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老化測試的正、負電極(4、 5)排布位置是正電極(5) 與負電極(4)位于器件相對的兩邊,器件的正極引線器件的下邊或上邊引出匯 集在正電極(5)上,器件的負極引線由其兩側引出在與正電極(5)相對的上邊 或下邊匯集在負電極(4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顯示器件的技術領域,特指一種便于老化測試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結構設計。本實用新型器件包括基片、后蓋以及位于基片和后蓋之間的多個發光單元;后蓋相對于基片形成一個或兩個缺邊(上方或下方),該缺邊位置的基片上是用于老化測試的正、負電極,每個發光單元中每個像素點的正、負電極引線分別匯集于該對應的正、負電極上。本實用新型在制造時,首先把設計有上述的老化測試電極的一個整塊玻璃成品分切成長條狀,再將后蓋中與該器件的電極重迭的地方切掉,將引線及電極顯露出來。老化時直接接通這些匯集的電極就可以接通發光單元中的每個像素點,從而實現對器件中每個發光單元的同時老化。
文檔編號H05B33/26GK201119046SQ20072005881
公開日2008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07年10月29日
發明者劉惠森, 向桂華, 楊明生, 譚國良, 趙偉明 申請人:東莞彩顯有機發光科技有限公司;東莞宏威數碼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