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直線電機分散驅動的人行道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人行道裝置,特別是一種直線電機分散驅動的 人行道裝置,可以提高人行道的長度及輸送能力。該裝置也適用于自動扶梯, 屬于電梯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目前,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在機場、車站、超級市場、商場、醫院和 大型娛樂場等公共場所都在廣泛應用自動人行道裝置和自動扶梯,以便安全迅速、方便有效地輸送建筑物內的人流進行移動。圖2是現有自動人行道的 結構示意圖,它包括梯級鏈條及扶手帶的曳引驅動裝置100,梯級鏈條傳動 裝置200,扶手帶傳動裝置300,桁架裝置400等組成。其中梯級鏈條及扶手 帶的曳引驅動裝置IOO采用曳引機101為整個人行道裝置集中提供動力。由 于梯級及其傳動鏈條的自重和梯級上所輸送行人的負載較大,所以當人行道 的長度加長時,就要加大梯級鏈條及扶手帶的曳引驅動力。這樣一來,作用 在人行道的梯級鏈條上的單位面積上的載荷也要加大,與之匹配的零部件的 負載加大后,相應的截面尺寸也要隨之增加,但受建筑空間、配件結構的優 化設計要求及其曳引驅動力選擇的限制,人行道的長度很難加長。另外,在 一些特殊的應用場所,如需要沿一定曲線升、降運動的人行道裝置,由于驅 動梯級鏈條進行曲線運動時,梯級兩側受力的不平衡,按照結構上的復雜受 力條件來計算曳引驅動力,所確定的力的傳動路徑也相應的繁瑣,因此,實 現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直線電機分散驅動的人行道裝置,它結構 設計合理,驅動力分布得當,減少了機房占用的空間,整機更加緊湊,從根 本上解決了現有人行道存在的加長受限等缺陷,可以按照需要任意加長人行 道的長度或使其制成沿曲線升、降運動的人行道,安裝調節方便,運行安全 可靠,顯著提高人行道裝置的使用性能和運行效率。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裝置包括桁架裝置及組裝其上的驅 動裝置帶動的梯級鏈條傳動裝置、扶手帶傳動裝置,其技術要點是所述驅 動裝置采用分散設置的多組由定子和動子構成的直線電機,每組定子線圈剛 性固定在桁架裝置上,在定子線圈內運動的動子剛性連接在梯級或梯級鏈條 上。所述動子剛性連接在梯級的底部或梯級的兩側。所述動子剛性連接在梯級鏈條的側部。所述直線電機采用感應直線電機或永磁直線電機。所述直線電機采用雙邊設計的U型電機,在定子線圈的動子切入電機磁 場的路徑上設置固定動子與定子線圈之間氣隙的滑輪。所述梯級鏈條傳動裝置的主鏈輪軸上的制動盤采用電磁制動器控制。所述直線電機的定子線圈形成的磁場內始終有連續通過的相鄰動子,兩 動子間首、尾局部端面重合,但相互隔離。所述梯級鏈條傳動裝置的主鏈輪軸上的鏈輪通過傳動鏈與扶手帶傳動裝 置的扶手帶摩擦輪軸上的鏈輪連接。由于本實用新型的驅動裝置采用分散設置的多組由定子和動子構成的直 線電機,將所有的驅動力分布到各梯級或梯級鏈條上,與現有提供集中驅動
力的人行道裝置相比,該結構設計合理,驅動力分布得當,梯級鏈條單位面 積上所受的力很小,使得整機設計更加緊湊。同時,由于取消了原有的集中 驅動裝置,它減少了機房占用的空間,節省了建筑面積和施工時間。因此, 它從根本上解決了現有人行道存在的加長受限等缺陷,可以按照設計需要任 意加長人行道的長度或使其制成沿曲線升、降運動的人行道。綜上所述,該 裝置結構緊湊,安裝調節方便,運行安全可靠,可以顯著提高人行道裝置的 使用性能和運行效率。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有人行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中直線電機的動子固定于梯級鏈條的側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直線電機的動子固定于梯級兩側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中的一種驅動及制動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1中直線電機的動子固定于梯級底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直線電機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直線電機的一種氣隙保持方案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直線電機的一種動子位置關系示意圖。 圖IO是沿彎曲運動的人行道裝置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說明101曳引機201梯級鏈條,202梯級,203動子,204滾 輪,205鏈輪,206制動器,207主鏈輪軸,208鏈輪,209制動盤。301摩擦 輪,302鏈輪,303傳動鏈,304扶手帶,305軸、401鏈條導軌,402定子, 403導向滑輪,IOO驅動裝置,200梯級鏈條傳動裝置,300扶手帶傳動裝置,
400桁架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圖1一10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該裝置是在現有人行道 裝置的基本結構基礎上改進的,取消了原有的集中驅動裝置,并對其它結構 進行了優化設計,使得這種直線電機分散驅動的人行道裝置的結構更加合理、 緊湊。它包括桁架裝置400及組裝其上的分散設置的驅動裝置所帶動的梯級 鏈條傳動裝置200、扶手帶傳動裝置300等件。其中桁架裝置400、梯級鏈條 傳動裝置200和扶手帶傳動裝置300的規格、尺寸應根據設計要求和實際使 用需要進行確定。而驅動裝置主要采用分散設置的多組由定子402和動子203 構成的直線電機。每組定子402線圈均勻地剛性固定在桁架裝置400上的驅 動鏈條201的直行段。在定子402線圈內運動的動子203剛性連接在梯級202 或梯級鏈條201上。具體地說就是將動子203剛性連接在梯級202的底部(如 圖6所示)或梯級202的兩側(如圖4所示)。也可以將動子203剛性連接在梯 級鏈條201的側部(如圖3所示),左右兩側各固定一只。所用的直線電機可 以采用常用的感應直線電機或永磁直線電機。各直線電機采用常規的同步控 制技術,以保證各電機的運動同步,來消除各電機由于運動不同步引起的電 機實際輸出功率的下降。直線電機也可以采用雙邊設計的U型電機,在定子 402線圈的動子203切入電機磁場的路徑上設置固定動子203與定子402線 圈之間氣隙的導向滑輪403(如圖8所示),以保證動子在定子402線圈中運動 時,動子203與U型定子402線圈的兩側的氣隙一致。為了確保運行的安全,設置在梯級鏈條傳動裝置200的主鏈輪軸207上 的制動盤209采用電磁制動器206控制(如圖5所示)。當電磁制動器206得 電松開時,制動盤209可以自由轉動,梯級鏈條201的主鏈輪軸207正常轉
動,梯級203可以運動。當電磁制動器206失電閉緊時,制動盤209不能運 動,制止梯級鏈條201的主鏈輪軸207轉動,梯級203停止運動。當人行道 的長度變化時,可以通過相應增加或減少制動盤209及與其對應的電磁制動 器206的數量,滿足不同的載荷對制動力的不同要求。為了保證動子203在定子402線圈內運動時不發生間斷,使得直線電機 的定子402線圈形成的磁場內始終有連續通過的相鄰動子203,兩動子203 間首、尾局部端面重合,但相互隔離(如圖9所示),可以保證電機的推力的 波動最小。梯級鏈條傳動裝置200的梯級鏈條201的驅動鏈輪208的主鏈輪軸207 上設有鏈輪205,扶手帶304的摩擦輪301的摩擦輪軸305上設有鏈輪302。 主鏈輪軸207上的鏈輪205通過傳動鏈303與扶手帶傳動裝置300的扶手帶 摩擦輪軸305上的鏈輪302連接,通過選擇鏈輪302與205的齒數比,來確 保通過傳動鏈303帶動的扶手帶304的轉動線速度與梯級202的轉動線速度 相同。該裝置可以在參照上述各部件的基本結構,按照設計需要,通過將動子 203剛性連接在梯級202的兩側的方式,非常容易地制成直線電機分散驅動 的沿彎曲運動的人行道裝置(如圖IO所示)。
權利要求1. 一種直線電機分散驅動的人行道裝置,包括桁架裝置及組裝其上的驅動裝置帶動的梯級鏈條傳動裝置、扶手帶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采用分散設置的多組由定子和動子構成的直線電機,每組定子線圈剛性固定在桁架裝置上,在定子線圈內運動的動子剛性連接在梯級或梯級鏈條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線電機分散驅動的人行道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動子剛性連接在梯級的底部或梯級的兩側。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線電機分散驅動的人行道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動子剛性連接在梯級鏈條的側部。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線電機分散驅動的人行道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線電機采用感應直線電機或永磁直線電機。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線電機分散驅動的人行道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線電機采用雙邊設計的U型電機,在定子線圈的動子切入電機磁場的 路徑上設置固定動子與定子線圈之間氣隙的滑輪。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線電機分散驅動的人行道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梯級鏈條傳動裝置的主鏈輪軸上的制動盤采用電磁制動器控制。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線電機分散驅動的人行道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線電機的定子線圈形成的磁場內始終有連續通過的相鄰動子,兩動子 間首、尾局部端面重合,但相互隔離。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線電機分散驅動的人行道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梯級鏈條傳動裝置的主鏈輪軸上的鏈輪通過傳動鏈與扶手帶傳動裝置的 扶手帶摩擦輪軸上的鏈輪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直線電機分散驅動的人行道裝置,包括桁架裝置及組裝其上的驅動裝置帶動的梯級鏈條傳動裝置、扶手帶傳動裝置,其技術要點是所述驅動裝置采用分散設置的多組由定子和動子構成的直線電機,每組定子線圈剛性固定在桁架裝置上,在定子線圈內運動的動子剛性連接在梯級或梯級鏈條上。它結構設計合理,驅動力分布得當,減少了機房占用的空間,整機更加緊湊,從根本上解決了現有人行道存在的加長受限等缺陷,可以按照需要任意加長人行道的長度或使其制成沿曲線升、降運動的人行道,安裝調節方便,運行安全可靠,顯著提高人行道裝置的使用性能和運行效率。
文檔編號B66B23/00GK201080404SQ20072001447
公開日2008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11日
發明者李振才, 王巖卿 申請人:沈陽博林特電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