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
背景技術:
在電氣通信領域,使用多種例如放大器那樣發熱的裝置。而且,包含放大器的多種發熱裝置彼此隔離地設置在機箱裝置中。在機箱裝置上形成有多個通風口,并且設置有送風機及/或排氣裝置。
送風機通過將外部空氣送入機箱裝置中,從而將由收納于機箱裝置中的多種發熱裝置產生的熱所加熱的機箱中的空氣,經多個通風口從機箱裝置中驅除至外部空間。排氣裝置將由收納于機箱裝置中的多種發熱裝置產生的熱所加熱的空氣,經多個通風口從機箱裝置中向外部空間排出。
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根據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04-179518號公報及特開平10-13071號公報已被廣泛了解。
特開2004-179518號公報公開了一種收納具有發熱電路的多個基板的機箱裝置,該多個基板為豎立的狀態并且在側方彼此隔離。機箱裝置的上端向上方開口,并且機箱裝置的上端開口通過排氣扇的覆蓋而被覆蓋。
特開平10-13071號公報公開了一種具有多個擱板的機箱裝置,該多個擱板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離地設置,并且機箱裝置的多個擱板上安裝有具有發熱裝置的多種裝置。在1對側壁的每個上與多個擱板上的多種裝置相對應的多個位置上形成有通風口。其中一個側壁的外方設置有1個送風扇,1個送風扇將外部空氣經一個側壁的多個通風口送入到機箱裝置中。多個通風口可被遮蔽板選擇性地閉鎖,可以使特別需要冷卻的發熱裝置所對應的通風口開放。
特開2004-179518號公報記載的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僅使用1個排氣扇。并且,特開平10-13071號公報記載的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僅使用1個送風扇。
因此,當1個排氣扇或1個送風扇出現故障時,就無法進行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內的發熱裝置的冷卻。
發明內容
本發明鑒于以上情況而做出,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其總能可靠地進行該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內的發熱裝置的冷卻。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概念的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具有機箱,該機箱包括彼此在側方分離地設置的多個側壁、和在多個側壁彼此之間被設置于沿多個側壁的多個位置并支持包含發熱裝置的多個裝置的多個擱板部件。在機箱的多個側壁的每個上,與多個擱板部件所支持著的多個裝置相對應地形成有多個空氣流通口。在機箱的多個側壁中的至少1個最外側的側壁上,與該最外側的側壁上形成的多個空氣流通口中的彼此鄰接的至少2個空氣流通口相對應地設置有管道部件。而且,在管道部件上設有空氣流產生單元,該空氣流產生單元包含至少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該至少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通過相應的至少2個空氣流通口,進行外部空氣向機箱內部的供給及空氣從機箱內部排出中的一項。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概念的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具有機箱,該機箱包括彼此在側方分離地設置的多個側壁、和在多個側壁彼此之間被設置于沿多個側壁的多個位置并支持包含發熱裝置的多個裝置的多個擱板部件,在多個側壁的每個上形成至少一個空氣流通口;以及,空氣流產生單元,該空氣流產生單元包含至少1臺空氣流產生裝置,該至少1臺空氣流產生裝置通過機箱的至少1個空氣流通口,進行外部空氣向機箱內部的供給及空氣從機箱內部排出中的一項。另外,上述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機箱的多個側壁的每個上,與多個擱板部件所支持著的多個裝置相對應地形成有多個空氣流通口;在機箱的多個側壁中的至少一個最外側的側壁上,與該最外側的側壁上形成的多個空氣流通口中的彼此鄰接的至少2個空氣流通口相對應地設置有管道部件;而且,在管道部件上設有空氣流產生單元,該空氣流產生單元包含至少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該至少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通過相應的至少2個空氣流通口,進行外部空氣向機箱內部的供給及空氣從機箱內部排出中的一項。
并入說明書并構成其一部分的附圖描述了本發明的現有實施例,其與上文給出的總體描述和下文給出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一起,用于說明本發明的原理。
圖1為表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的前面的立體圖;圖2為表示圖1的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的背面的立體圖;圖3為表示圖1的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的機箱的主要框架以及安裝在框架上的風扇單元安裝用管道部件的立體圖。
圖4為表示在將風扇單元安裝到安裝用管道部件上的狀態下,圖3的框架的立體圖。
圖5為擴大表示圖4的風扇單元及其周圍的立體圖;圖6為圖3的管道部件所具有的空氣引導板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
根據一實施方式的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收納有構成通信裝置的發送機的多個裝置,這些多個裝置中包括例如以放大器為代表的發熱裝置。
如圖1及圖2所示,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包括具有框架10的機箱12。機箱12具有包圍框架10的縱長的長方形外殼14。
外殼14具有彼此在側向上分離且彼此平行地設置的、分別為縱長的方形的一對外側板14a、14b;覆蓋一對外側板14a、14b之間的方形上方開口的頂板14c;覆蓋一對外側板14a、14b之間的方形下方開口的底板14d;以及后板14e,該后板14e覆蓋一對外側板14a、14b之間的分別為縱長的方形的一對前后開口中的后方開口。為了容易進行外殼14的內部結構的維護,后板14e被分割為多個區域,如圖2中所示,從后方看,在右側沿著外側板14a在頂板14c和底板14d之間延伸的縱長的區域上,形成有多個空氣流通孔16。
如圖3中詳細顯示的,框架10具有在側方彼此離開且彼此并行地設置的一對側壁18a、18b。一對側壁18a、18b的上端通過上方支持片18c彼此連接,并且上方支持片18c覆蓋一對側壁18a、18b之間的方形上方開口。一對側壁18a、18b的下端通過下方支持片18d彼此連接,并且下方支持片18d覆蓋一對側壁18a、18b之間的方形下方開口。
在一對側壁18a、18b彼此之間的上方支持片18c和下方支持片18d之間,沿著一對側壁18a、18b的多個位置上可裝卸地設置有多個擱板部件20。該實施方式中,多個擱板部件20的每個通過圖中未表示的公知的導軌,相對于一對側壁18a、18b,在一對側壁18a、18b之間的縮回位置、和從一對側壁18a、18b之間向前方突出的前方突出位置之間,在前后方向可自由移動地被支持。多個擱板部件20的每個,在縮回位置,可以通過圖中未表示的固定裝置可解除地固定。
多個擱板部件20上,裝載有構成包括例如放大器的發熱裝置在內的通信裝置的發送機的多種裝置22,并由圖中未表示的公知的可裝卸固定機構可裝卸地固定。
一對側壁18a、18b的每個,與由多個擱板部件20支持的多個裝置22相對應地形成有多個空氣流通口24。
一對側壁18a、18b的一個側壁上設置了具有方形截面的管道部件26,該管道部件26與多個空氣流通口24中的彼此鄰接的至少2個(本實施方式中為4個)相對應。管道部件26具有面向一個側壁18a的開口和面向一個側壁18a相反方向的另一個開口。管道部件26的內部空間被間隔壁28劃分為2個室,這2個室與彼此鄰接的各2個空氣流通口24相對應。
擱板部件20與管道部件26所對應的4個空氣流通口24相對應,并支持著例如放大器那樣的、特別是發熱量多的裝置。
如圖4中詳細顯示的,在管道26的上述另一個開口內設置有至少2臺(本實施方式中為4臺)空氣流產生裝置30,該至少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30與管道部件26所對應的至少2個(本實施方式中為4個)空氣流通口24相對應。
4臺空氣流產生裝置30可分為由管道部件26的2個室中的一個室所對應的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30構成的一個空氣流產生單元32a,以及由管道部件26的2個室中的另一個室所對應的另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30構成的另一個空氣流產生單元32b。
一個空氣流產生單元32a的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30在相應的側壁18a的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并由共同的支持臺34a支持。通過設置在管道部件26的上壁26a的外端的、圖中未表示的公知的導軌,支持臺34a在排列于上壁26a側方的縮回位置和從上壁26a的側方向前方突出的突出位置之間,在前后方向上可移動地被支持著。
另一個空氣流產生單元32b的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30也在相應的側壁18a的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并由另1個共同的支持臺34b支持。該另1個支持臺34b通過設置在管道部件26的間隔壁28的外端的、圖中未表示的公知的導軌,在排列于間隔壁28側方的縮回位置和從間隔壁28的側方向前方突出的突出位置之間,在前后方向可移動地被支持。
該實施方式中的各個空氣流產生裝置30含有軸流扇。
支持臺34a、34b具有,覆蓋各自所支持的前后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30的前方的前方覆蓋物36a、36b,以及從前方覆蓋物36a、36b進一步向前方突出的把手38a、38b。
管道部件26在2個室中,還具有構成了2個空氣流引導路徑40a、40b的空氣流引導板42,該2個空氣流引導路徑40a、40b與所對應的2個空氣流通口24相對應。2個空氣流引導路徑40a、40b的外端朝向與管道部件26的對應的室所對置的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30開口,2個空氣流引導路徑40a、40b的內端朝向在管道部件26的對應的室中開口的2個空氣流通口24開口。
如圖4所示的和2個空氣流產生單元32a、32b以及管道部件26相伴隨的框架10,被收納在外殼14內部空間的規定位置時,如圖1中所示,設置在縮回位置的多個擱板部件20的前板,覆蓋外殼14的前方開口的中央部的大部分,并且在框架10的1對側壁18a、18b和外殼14的1對外側板14a、14b之間,產生2個側方空間。
該實施方式中,在外殼14的內部空間的中央部的上端部分,收納有由框架10的多個擱板20支持的多個裝置所關聯的另外的多種設備,這些設備的前板FP覆蓋外殼14的前方開口的中央部的剩余部分。
在框架10的一個側壁18a和外殼14的一個外側板14a之間的一個側方空間內,設置有和在縮回位置上設置的2個空氣流產生單元32a、32b相伴隨的管道部件26,并且一個側方空間的前方開口由圖中未表示的、可開閉地安裝在一個外側板14a的前端的第1開閉蓋所覆蓋。
框架10的另一個側壁18b和外殼14的另一個外側板14b之間的另一個側方空間內沒有任何設備,另一個側方空間的前方開口由可開閉地安裝在另一個外側板14b的前端的第2開閉蓋44所覆蓋。第2開閉蓋44上形成有多個空氣流通孔44a。
當發送機的圖中未表示的主開關開啟時,2個空氣流產生單元32a、32b各自的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30也被開啟。其結果為,在機箱12的外殼14的內部空間產生空氣流,該空氣流從第2開閉蓋44的空氣流通口44a開始,流經框架10的另一個側壁18b和外殼14的另一個外側板14b之間的另一個側方空間、框架10的另一個側壁18b的多個空氣流通口24、一個側壁18a的多個空氣流通口24(特別是管道部件26的上下2個室所對應的2個空氣流產生單元32a、32b的4臺空氣流產生裝置30所對應的4個空氣流通口24)、框架10的一個側壁18a和外殼14的一個外側板14a之間的一個側方空間、以及外殼14的后板14e的多個空氣流通孔16。
外殼14的內部空間內的該空氣流,在管道部件26的上下2個室所對應的2個空氣流產生單元32a、32b的4臺空氣流產生裝置30所對應的4個空氣流通口24處較強,可以使由該4個空氣流通口24所對應的4個擱板部件20支持著的例如包括放大器的發熱部件產生的熱,通過外殼14的后板14e的多個空氣流通孔16,高效率地排出到外部空間。
而且,在框架10的一個側壁18a上,對與彼此鄰接的2個擱板部件20所對應的2個空氣流通口24,分配了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30,因此,即使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30中的一臺發生故障而停止,另一臺空氣流產生裝置30仍可以從2個空氣流通口24的每個強制地吸入空氣。因此,可以將由該2個空氣流通口24所對應的2個擱板部件20支持的、例如包括放大器的發熱部件所產生的熱,通過外殼14的后板14e的多個空氣流通孔16高效率地排出到外部空間。
而且,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30的每個的大小與彼此鄰接的2個擱板部件20所對應的2個空氣流通口24相對應,因此其空氣流產生能力大。即,排熱能力強。而且,將這樣大小的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30相對于所對應的2個空氣流通口24在前后方向排列,因此可以使框架10的高度變緊湊。
2個空氣流產生單元32a、32b的每個的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30的維護為,打開在機箱12的外殼14的前方開口處覆蓋2個空氣流產生單元32a、32b的圖中未表示的第1開閉蓋,如圖1中所示,使2個空氣流產生單元32a、32b的把手38a、38b露出。
然后,用手抓住把手38a、38b的每個,將2個空氣流產生單元32a、32b的每個,相對于管道部件26,從圖1所示的縮回位置拔出至圖5中所示的前方位置,從而,可以容易地進行2個空氣流產生單元32a、32b的每個的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30的維護。
其他的優點和變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明顯的。因此,本發明在廣義上并不局限于此處所顯示和描述的具體細節及代表性實施例。相應地,在不脫離由隨附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定義的本發明總體概念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做出各種變型。
權利要求
1.一種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機箱,該機箱包括彼此在側方分離地設置的多個側壁、和在多個側壁彼此之間被設置于沿多個側壁的多個位置并支持包含發熱裝置的多個裝置的多個擱板部件,并且在多個側壁的每個上與多個擱板部件所支持著的多個裝置相對應地形成有多個空氣流通口;管道部件,該管道部件設置在機箱的多個側壁中的至少1個最外側的側壁上,并且與該最外側的側壁上形成的多個空氣流通口中的彼此鄰接的至少2個空氣流通口相對應地設置;以及空氣流產生單元,該空氣流產生單元設置在管道部件上,并包含至少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該至少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通過相應的至少2個空氣流通口,進行外部空氣向機箱內部的供給及空氣從機箱內部排出中的一項。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其特征在于,空氣流產生單元的至少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在相應的側壁的前后方向上排列設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其特征在于,管道部件包含構成了至少2個空氣流引導路徑的空氣流引導板,該至少2個空氣流引導路徑與相應的至少2個空氣流通口相對應;至少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通過至少2個空氣流引導路徑,進行外部空氣向機箱內部的供給及空氣從機箱內部排出中的一項。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其特征在于,空氣流產生裝置包含軸流扇裝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其特征在于,發熱裝置包含放大器,包含發熱裝置的多個裝置構成了通信裝置的發送機。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機箱的發熱裝置用機箱裝置,該機箱包括彼此在側方分離地設置的多個側壁、和在多個側壁彼此之間被設置于沿多個側壁的多個位置并支持包含發熱裝置的多個裝置的多個擱板部件。在機箱的多個側壁的每個上與多個擱板部件所支持著的多個裝置相對應地形成有多個空氣流通口。在機箱的多個側壁中的至少1個最外側的側壁上,與該最外側的側壁上形成的多個空氣流通口中彼此鄰接的至少2個空氣流通口相對應地設置管道部件。在管道部件上設有空氣流產生單元,該空氣流產生單元包含至少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該至少2臺空氣流產生裝置通過相應的至少2個空氣流通口,進行外部空氣向機箱內部的供給及空氣從機箱內部排出中的一項。
文檔編號H05K7/20GK101035417SQ200710084469
公開日2007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9日
發明者花房浩一郎 申請人:株式會社東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