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
背景技術:
在電梯轎廂中,為了形成轎廂室,使用了壁板等轎廂面板。為了將 轎廂面板彼此結合在一起,以往,將面板的結合邊緣部彎折制作出緊固 部,將該緊固部彼此用螺栓或夾子等緊固件緊固在一起,這種技術是一 般性的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另外,為了不使用緊固件地將壁 板彼此結合在一起,還提出了在面板結合部設置楔形形狀,通過該楔效
應將壁板結合在一起的結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9—7743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1-302149號公報
然而,在使用螺栓的情況下,結合作業要花費時間,無法從轎廂室 內進行作業,而且組裝需要進行微調整,要做到這點非常困難。另外, 在使用夾子的情況下,雖然能夠大幅度地縮短作業時間,但是,部件數 量多的問題仍沒有解決。此外,關于利用楔效應的結構,在有與嵌入方 向相反方向的力作用的情況下,存在壁板容易脫落的問題。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簡單結構無需特殊部件就能正 確且容易地進行組裝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
鑒于該目的,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其 用于將構成電梯轎廂的轎廂面板相互結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電 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包括
第1槽形彎折部,其沿著第轎廂面板的結合邊緣部設置,并具有這樣的槽形截面形狀具有開口和寬度大于該開口的內部空間;以及
第2槽形彎折部,其沿著第2轎廂面板的結合邊緣部設置,并具有 這樣的本體部寬度大于所述第1轎廂面板的所述幵口的寬度、且小于 所述第1轎廂面板的所述內部空間的寬度,
所述第2槽形彎折部通過所述第1槽形彎折部的所述開口后被壓入 到所述內部空間內,所述第1槽形彎折部與第2槽形彎折部彼此彈性地 結合并保持在一起。
提供一種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槽形彎 折部通過所述第1槽形彎折部的所述開口后壓入到所述內部空間中,所 述第1槽形彎折部與第2槽形彎折部彼此彈性地結合并保持在一起。
因此,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利用簡單結構無需特殊部件就能 正確且容易地進行組裝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
圖1是表示由利用本發明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結合而成的轎廂 面板構成的電梯轎廂的概要剖視圖。(實施方式l)
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的第1示例的概要剖
視圖。(實施方式l)
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的第2示例的概要剖 視圖。(實施方式2)
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的第3示例的概要剖 視圖。(實施方式3)
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的第4示例的概要剖 視圖。(實施方式4)
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的第5示例的概要剖 視圖。(實施方式5)
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的第6示例的概要剖 視圖。(實施方式6)
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的第5示例的概要剖視圖。(實施方式7)
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的第6示例的概要剖 視圖。(實施方式8)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1
圖1是僅表示使用本發明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組裝起來的電 梯轎廂室1的轎廂面板部分的概要水平剖視圖。圖示的轎廂室1通過相
互結合的壁板2至7形成,該轎廂室1具有轎廂出入口 10,轎廂出入口 10由與壁板2結合的第1出入口面板8和與壁板7結合的第2出入口面 板9形成。
這些壁板2至7及出入口面板8和9能夠通過本發明的電梯轎廂的 面板結合結構相互結合從而組裝在一起。此外,雖然沒有圖示,但是, 頂棚或底部面板也同樣能夠通過本發明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相互 結合從而組裝在一起。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壁板2至7、出入口面板 8和9、頂棚面板及底部面板全部都是相同的部件,在該說明書中,以下 都稱作轎廂面板。這些轎廂面板由例如不銹鋼或鋁等適合用作面板的金 屬板制作而成。
在圖1中,轎廂面板2具有應該與相鄰的轎廂面板3結合的第1 結合邊緣部11;以及應該與相鄰的轎廂面板即出入口面板8結合的第2 結合邊緣部12,該第2結合邊緣部12位于該第1結合邊緣部11的相反 側的側緣,在第1結合邊緣部11上設置有第1槽形彎折部13,在第2結 合邊緣部12上設置有第2槽形彎折部14。同樣,轎廂面板3至7上也設 置有第1和第2結合邊緣部11和12、以及第1和第2槽形彎折部13和 14。
在轎廂面板2的第2槽形彎折部14上,結合有在形成出入口 10的 出入口面板8的唯一結合側緣15 (相當于第1結合邊緣部11)上所設置 的唯一彎折邊緣部16 (相當于第1槽形彎折部13)。出入口面板8的另 一側緣17上沒有設置槽形彎折部,而是形成了出入口 10。此外,在轎廂面板7的第1槽形彎折部13上,結合有在出入口面板9的唯一結合側緣
18 (相當于第2結合邊緣部12)上所設置的唯一彎折邊緣部19 (相當于 第2槽形彎折部14)。出入口面板9的另一側緣20上沒有設置槽形彎折 部,而是形成了出入口 10。
圖2放大地示出了圖1中的轎廂面板2的第1槽形彎折部13與轎廂 面板3的第2槽形彎折部14的結構以及兩者結合的情況。g卩,轎廂面板 2上設置有連接部21,該連接部21從第1結合邊緣部11沿著整個第1 結合邊緣部11向轎廂1的外側彎折并成直角地延伸。該連接部21的前 端就這樣連續地延伸從而成為第1槽形彎折部13的第1側壁22,第1側 壁22的前端以與轎廂面板2的主體的相反方向平行的方式成直角地彎折 從而成為底壁23,底壁23的前端構成第2側壁24,該第2側壁24是朝 向轎廂1的內側成大致直角地以與第1側壁22對置的方式延伸的彎折部。 在圖示的示例中,底壁23與第2側壁24之間角度以成為比直角稍小的 角度的方式彎折。在第2側壁24的前端,進一步具有導向部25,如下文 詳述的那樣,導向部25用于引導轎廂面板3的第2槽形彎折部。
這樣,通過連接部21與該轎廂面板2連接的、整體上為-字形截面 的槽形部件即第1槽形彎折部13具有內部空間26,該內部空間26通過 第1側壁22、第2側壁24及底壁23沿著第1結合邊緣部11形成,該內 部空間26帶有開口 27,該開口 27形成在第1側壁22與第2側壁24之 間,且沿著第1結合邊緣部11設置,并且與內部空間26連通。開口 27 的寬度A (在內部空間26的入口測量到的第1側壁22與第2側壁24之 間的距離)小于內部空間26的寬度B (在內部空間26底部即底壁23的 位置測量到的第1側壁22與第2側壁24之間的距離)。為了使寬度B大 于寬度A,在圖示示例中,底壁23與第2側壁24之間角度以成為比直 角稍小的角度(圖5中的e)的方式彎折。這樣,第1槽形彎折部13沿 著第1轎廂面板2的結合邊緣部11設置,并具有這樣的槽形截面形狀 具有寬度為A的開口 27和寬度B大于該開口 27的內部空間26。
設置在轎廂面板3的第2結合邊緣部12上的第2槽形彎折部14, 是與第i槽形彎折部13很近似的、整體上為-字形的槽形結構的部件,
7其包括從結合邊緣部12朝向轎廂1外側成直角地延伸的連接部28; 從這里就這樣連續地延伸而成的第1側壁29;從第1側壁29的前端以
與轎廂面板3主體的方向平行的方式成直角地彎折的底壁30;以及第2 惻壁31,該第2側壁31是從底壁30的前端向轎廂1的內側成大致直角 地以與第1側壁29對置的方式延伸的彎折部。在圖示的示例中,底壁 30與第2側壁31之間的角度以成為同第1槽形彎折部14的底壁23與 第2側壁24之間的角度相同、比直角稍小的角度(圖5中的e)的方式 彎折。
第2槽形彎折部14,也如圖2所示與第1槽形彎折部13 —樣具有 開口32和內部空間33。另外,由第1和第2側壁及底壁構成的槽形本體 部的外側的寬度C,雖然大于第1槽形彎折部13的開口 27的寬度,但 是小于內部空間26的寬度。在圖示示例中,本體部的寬度C是槽形底部 的外側寬度,與第1槽形彎折部13的內部空間26的寬度B相等。第1 槽形彎折部13的導向部25的前端的位置比第2側壁24前端更靠槽形的
由于第1和第2槽形彎折部13和14采用上述的結構,所以,當將 第2槽形彎折部14的槽形本體部從圖2的上方插入第1槽形彎折部13 的開口 27內時,第1槽形彎折部13的寬度為C的本體部與第2槽形彎 折部14的第1側壁22及導向部25相抵觸。當將第2槽形彎折部14沿 著第1側壁22向下擠壓壓入時,在沿著導向部25的斜面滑動的同時, 克服底壁23及第2側壁24的彈性,將第2側壁24向外側推壓擴張,在 擴大開口 27的同時進入。當寬度為C的本體部部分越過開口 27最窄部 分即導向部25與第2側壁24的連接部分時,側壁24的彈性由于兩個側 壁24和31的傾斜,而以將第2槽形彎折部14拉入第1槽形彎折部13 內的方式進行作用。
最終,第2槽形彎折部14如圖2所示,處于保持在第1槽形彎折部 13內的位置。在該位置,第1側壁22和29、底壁23和30、第2側壁 24和31分別處于以通過彈力而在彼此之間產生摩擦的方式相互接觸的狀 態,從而第1槽形彎折部13與第2槽形彎折部14彼此彈性地結合并保持在一起。這樣,可以說第1槽形彎折部13起著保持第2槽形彎折部14 的夾子的作用。
如圖1所示,構成轎廂1的轎廂面板2、 3、 5、 7 9的第1和第2 槽形彎折部13和14可以是彼此相同的形狀和尺寸,結合塊數和互換性 也沒有限制。
根據這種結構的本發明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由于分別連續 地作為一個部件一體設置在轎廂面板2及3上的第2槽形彎折部13和14 如夾子一樣彼此彈性配合地保持在一起,所以,不需要螺栓、螺母等另 外的固定件,不需要固定件的安裝緊固作業,可從轎廂室內進行結合作 業,另外,大幅度地減少了部件數量,而且由于不需要組裝微調整,所 以,能夠大幅度縮短轎廂室組裝時間。
實施方式2
如先前與圖1及圖2相關聯地說明過的那樣,構成轎廂1的轎廂面 板2、 3、 5、 7 9的第1和第2槽形彎折部13和14具有彼此相同的形 狀和尺寸,結合塊數和互換性沒有限制。但是,將例如用在圖1左上角 部及右上角部等的轎廂面板4和6的第2槽形彎折部14如圖3所示地進 行了變形。
在圖3中,設置在轎廂面板3的第1結合邊緣部11上的第1槽形彎 折部13與此前說明的圖2所示的結構相同。在設于相對轎廂面板3成直 角地配置的轎廂面板4的第2結合邊緣部12上的第2槽形彎折部14中, 其與第2結合邊緣部12連接的連接部34不從轎廂面板3的主體部分彎 折,而是就連續地直線延伸,其他具有相同的結構。
根據這樣結構的本發明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即使在構成轎 廂室1的角部的轎廂面板3與4之間以及5與6之間的結合的時候,也 能獲得與先前關于圖1及圖2所說明過的結構同樣的效果。
實施方式3
在圖4中,示出了能夠用于轎廂1的角部的結合結構的再一示例, 在該示例中,轎廂面板3的第1槽形彎折部13的連接部21從轎廂面板2 的主體部分直線延伸。在這樣的情況下,也能獲得與圖3的情況相同的效果。
這樣,如以上說明的圖3及圖4所示,可以說,為了將轎廂面板以
彼此成直角的方式結合起來從而形成轎廂1的角部,第1和第2槽形彎 折部13和14中的任一方的第1側壁22或29與連接部21或34連接, 所述連接部21或34從轎廂面板3或4的結合邊緣部11或12相對于轎 廂面板3、 4連續且平行地呈直線狀延伸。 實施方式4
在圖5中,作為本發明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的變形例,示出 了在壁的平坦部和角部都能夠使用相同的轎廂面板的示例。在該電梯轎 廂的面板結合結構中,示出了這樣的結構使轎廂面板2的第1槽形彎 折部13的深度D (從轎廂1內觀察,轎廂面板2的從內側表面到底壁23 的內表面的距離)等于內部空間的寬度B (第1和第2側壁22、 24之間 的底壁23的長度),使轎廂面板3的第2槽形彎折部14的高度H (從轎 廂面板3的內側表面到底壁30的外側表面的距離)和本體部的外側寬度 C (第1和第2側壁29、 31的外表面之間的距離),等于轎廂面板3的第 1槽形彎折部13的深度D (A<B=C=D=H)。
在該示例中,由于本體部外側寬度C與彎折部深度D等于內部空間 寬度B,所以,即使將第2槽形彎折部14在第1槽形彎折部13的內部 空間26內將方向改變90度,也能夠進行配合。在該示例中,即使第2 槽形彎折部14的第1側壁29與底壁30之間的彎折部分為直角,第2槽 形彎折部14在通過第1槽形彎折部13的寬度為A的開口 27之后,借助 于第2側壁24的彈力,使得第2槽形彎折部的底壁30向內側撓曲,從 而維持各接觸部分之間的摩擦。
因此,根據該示例,能夠將完全相同的轎廂面板應用于壁平坦部分 和角部,不需要準備多種轎廂面板來適當組合進行使用。此外,在該示 例中,也具有和與圖1及圖2相關聯地說明的示例相同的效果。
實施方式5
在圖6所示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中,第1和第2槽形彎折部 13和14的第1側壁22和29,分別與從轎廂面板2和3的結合邊緣部11和12成直角地延伸的連接部21和28具有角度地連接在一起,第1槽形 彎折部13的第1與第2側壁22與24之間的開口 27在斜向上收納第2 槽形彎折部14。其它的結構與圖2和圖3所示的結構相同。
根據該結構,除了此前說明的效果外,還能得到這樣的效果無論 對于與轎廂面板2或3平行或垂直的哪個方向的力,由于有摩擦力,都 不易松脫。特別是,不管是在乘客倚靠在轎廂室1的轎廂面板2或3上 而對轎廂面板施加垂直的力的情況下,還是在對轎廂面板施加平行的力 的情況下,都不會引起轎廂面板之間的結合松脫,所以,提高了轎廂室1 的安全性。
實施方式6
在圖7所示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中,第1和第2槽形彎折部 13和14的第1側壁22和29,分別與從轎廂面板2和3的結合邊緣部11 和12成直角地延伸的連接部21和28具有角度地連接在一起,第1槽形 彎折部13的第1與第2側壁22與24之間的開口 27在斜向上收納第2 槽形彎折部14。這一點在結構上與圖6所示的結構相同。
但是,第1槽形彎折部13的第1與第2側壁22與24之間的底壁 30寬度極窄,內部空間的寬度B為例如轎廂面板2的金屬板材厚度的大 約3倍到4倍的大小。開口的寬度A為轎廂面板2的板材厚度的大約2 倍到3倍的大小。第2槽形彎折部14也一樣,其具有寬度更小的底壁34, 內部空間的最大寬度B大約為例如轎廂面板2的板材厚度,開口的寬度 A也可以非常小或幾乎為零。
這樣,根據該示例,第2槽形彎折部14包括沿著結合邊緣部延伸 的第1側壁22;以及從該第1側壁22折回、并與第1側壁22重疊的第 2側壁24。由于第1與第2側壁重疊,所以,其間的內部空間的寬度及 開口的寬度非常小,這是肯定的。第1槽形彎折部13由于與該第2槽形 彎折部14的形狀尺寸相符合,所以,開口寬度A及內部空間的寬度B 比圖6所示的結構要小,以便能夠彈性地收納并保持第2槽形彎折部14。 通過這樣的結構,除了與先前在圖6的示例中說明的結構同樣的效果外, 還可獲得能夠縮小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的進深方向尺寸的效果。
ii關于圖8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與圖7相比較,第1和第2
槽形彎折部13和14的第2側壁35和36非常短,結構變得簡單,提高 了可靠性。
在圖9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的第1和第2槽形彎折部13和 14中,與連接部21、 28連接的第1側壁37、 41、底壁38、 42及第2側 壁39、 43都是彎曲成圓筒形的板部件,并且彼此平滑且連續地連接在一 起,第1和第2槽形彎折部13和14整體形成為一側敞開而構成開口的 中空圓筒形(C字形截面)。第1和第2槽形彎折部13和14的內徑、外 形及幵口尺寸形成為,使第2槽形彎折部14正合適地進入第1槽形彎折 部13的內側,并在該位置被無游隙地保持。第2側壁39的前端部向內 側折回而構成止擋部40。
在這種結合結構的情況下,為了將第1槽形彎折部13與第2槽形彎 折部14結合起來,采用兩種方法。根據第1種方法,將第2槽形彎折部 13的端部從第1槽形彎折部14的位于中心軸方向兩端的圓形端部開口的 任一方滑動插入。當第1和第2槽形彎折部13和14的兩端到達預定位 置時,將第2槽形彎折部14繞其軸在圓形的第1槽形彎折部13內轉動, 從圖9的假想線位置如實線所示那樣使連接部21與28相互抵接。在該 位置,轎廂面板2與3處于相同平面,第2槽形彎折部14的第2側壁43 的前端也與止擋部40抵接。
關于第2配合方法,將第1和第2槽形彎折部13和14的兩端部對 齊,使第2槽形彎折部14的連接部28如圖9假想線所示那樣通到沿著 結合邊緣部12延伸的開口27內。接著,將第2槽形彎折部14的第2側 壁43的前端插入到沿著第1槽形彎折部13的結合邊緣部11的切縫狀的 開口 27,然后使第2槽形彎折部14的圓筒形外表面沿著第1槽形彎折部 13的圓筒形內表面轉動。當連接部21與連接部28抵接、第2槽形彎折 部13的第2側壁39的前端部與止擋部40抵接時,轎廂面板2與3位于 同一平面上。
根據該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轎廂面板能夠通過沿著結合邊緣 部的滑動移動或轉動移動相互結合在一起。因此,與利用了彎折部的彈性不同,不需要克服彈力進行配合。另外還構成為,第1槽形彎折部13
的第1側壁39的前端部向內側折回而構成止擋部40,從而與第2槽形彎 折部14的第2側壁43的前端部抵接。因此,具有這樣的效果不僅對 于第2槽形彎折部13的旋轉運動能夠防止脫落,而且對于連接部的與軸 垂直方向的力所引起的平行運動也能夠防止脫落。
權利要求
1. 一種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其用于將構成電梯轎廂的轎廂面板相互結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包括第1槽形彎折部,其沿著第1轎廂面板的結合邊緣部設置,并具有這樣的槽形截面形狀具有開口和寬度大于該開口的內部空間;以及第2槽形彎折部,其沿著第2轎廂面板的結合邊緣部設置,并具有這樣的本體部寬度大于所述第1轎廂面板的所述開口的寬度、且小于所述第1轎廂面板的所述內部空間的寬度,所述第2槽形彎折部通過所述第1槽形彎折部的所述開口后被壓入到所述內部空間內,所述第1槽形彎折部與第2槽形彎折部彼此彈性地結合并保持在一起。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槽形彎折部具有開口及寬度大于該開口的內部空間,所述第1和第2槽形彎折部分別具有沿著所述結合邊緣部延伸的第1側壁、 與該第1側壁連接的底壁、以及與該底壁連接的第2側壁,所述內部空間通過所述第1側壁、所述第2側壁及所述底壁沿著所述結合邊緣部形 成,所述開口由所述第1側壁及所述第2側壁沿著所述結合邊緣部形成。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和第2槽形彎折部的所述第1側壁是從所述轎廂面板的所述結合邊緣部成直角地延伸出來的彎折部,所述底壁是從所述第1側壁 成直角地延伸出來的彎折部,所述第2側壁是從所述底壁成直角地以與 所述第1側壁對置的方式延伸出來的彎折部。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槽形彎折部具有沿著所述結合邊緣部延伸的第1側壁、與該第1側壁連接的底壁、以及與該底壁連接的第2側壁,所述內部空 間通過所述第1側壁、所述第2側壁及所述底壁沿著所述結合邊緣部形 成,所述開口由所述第1側壁及所述第2側壁沿著所述結合邊緣部形成, 所述第2槽形彎折部具有沿著所述結合邊緣部延伸的第1側壁、以及從該第1側壁折回并與所述第1側壁重疊的第2側壁。
5. 根據權利要求1 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槽形彎折部的所述第2側壁具有將所述第2槽形彎折部引導到所述開口內的導向部。
6. 根據權利要求
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和第2槽形彎折部的所述第1側壁與從所述轎廂面板的所 述結合邊緣部相對于所述轎廂面板成直角地延伸的連接部相連接。
7. 根據權利要求1 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和第2槽形彎折部的任一方的所述第1側壁與從所述轎廂面 板的所述結合邊緣部相對于所述轎廂面板平行地延伸的連接部相連接。
8. 根據權利要求1 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和第2槽形彎折部的所述第1側壁與從所述轎廂面板的所 述結合邊緣部成直角地延伸的連接部具有角度地連接在一起。
9. 一種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其用于將構成電梯轎廂的轎廂面 板相互結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包括第1槽形彎折部,其沿著第1轎廂面板的結合邊緣部設置,并具有這樣的C字形截面形狀具有沿著所述結合邊緣部較長的開口和寬度大 于該開口的圓筒形內部空間;第2槽形彎折部,其沿著第2轎廂面板的結合邊緣部設置,并具有 這樣的C字形截面形狀..具有在所述第1轎廂面板的所述圓筒形內部空 間內相接觸的圓筒形外表面;以及止擋部,其設置于所述第1槽形彎折部的前端部,并向所述內部空 間內凸出,當所述第2槽形彎折部插入在所述第1槽形彎折部的所述內 部空間內時,所述止擋部與所述第2槽形彎折部的前端部抵接,以防止 所述第2槽形折彎部更進一步的移動。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梯轎廂的面板結合結構,其用于將電梯的轎廂面板相互結合在一起,在第1轎廂面板的結合邊緣部,設置有具有寬度大于開口的內部空間的具有槽形截面形狀的第1槽形彎折部,在第2轎廂面板的結合邊緣部,設置有第2槽形彎折部,該第2槽形彎折部具有大于第1轎廂面板的開口寬度、且小于內部空間的寬度的本體部寬度。第2槽形彎折部通過第1槽形彎折部的開口后被壓入到內部空間中,兩個槽形彎折部彼此彈性地結合并保持在一起。第1槽形彎折部具有沿著結合邊緣部的第1側壁、底壁及第2側壁,并且沿著內部空間與開口結合邊緣部形成。第2槽形彎折部也可以與第1槽形彎折部是相似形,也可以具有通過折回而相互重疊的兩個側壁。
文檔編號B66B11/02GK101484376SQ20068005529
公開日2009年7月15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06年7月11日
發明者南雅幸, 山田真明, 橋口直樹, 澤木泰司, 真下尚久, 門井明宏 申請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