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預充高壓氮氣的沖壓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壓力機領域,主要涉及沖擊式壓力機。
背景技術:
目前在企業生產中應用的壓力機,大多利用螺紋或曲柄連桿機構傳力,此類壓力機盡管能較好地應用于冷鍛、沖壓及拉伸等生產工藝中,但在實際生產中卻存在以下問題(1)能耗較大,生產經濟性差。
(2)由于設備通常附帶操作桿,因此使設備顯得笨重且操作不方便。
(3)使用壽命短,維修費用高。
(4)壓力機陽模的沖擊力與沖擊行程不能無級調控。
所以本行業的技術人員多年來一直在尋求一種解決類似問題的辦法,如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2001年12月26日授權的,專利號為01216411.9,名稱為氣動沖擊式壓力機的專利技術。包括機座、工作臺、立柱、與立柱上端相聯的橫梁、及與立柱相聯的沖頭滑塊,沖頭滑塊上設置陽模,工作臺與立柱相聯,其特征在于橫梁上安裝沖擊氣缸,沖擊氣缸上設置進氣口及排氣口,陽模通過沖頭滑塊與設置在沖擊氣缸內的活塞桿相聯,工作臺上設置陰模。沖擊氣缸上的排氣口聯接快排閥及排氣調速控制裝置。工作臺通過與立柱配合的滑套聯接在立柱上,工作臺與機座之間設置等距排列的減震彈簧。該技術較好的解決了模具使用壽命短,壓力機陽模的沖擊力與沖擊行程不能無級調控的缺點,但是仍然存在設備結構復雜、能耗較大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術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耗低、制造成本低、使用安全可靠的沖壓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包括機座、安裝在機座上的工作臺和立柱、安裝在立柱上的橫梁,其特征在于橫梁上設置有沖擊缸,沖擊缸由活塞隔斷成相互獨立的預沖高壓氮氣的氣室和液壓缸,氣室上僅設置帶密封裝置的充氣口,氣室內預充的氮氣壓力≥3Mpa,液壓缸的進油口聯接快排閥及排油調速控制裝置。
本實用新型經過上述改進后,具有結構簡單,降低了制造成本和生產能耗,使用安全可靠的優點。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圖1中沖擊缸與儲油罐的聯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闡述。
如圖所示機座10固定在地基的預埋螺栓上,機座10內裝有液壓出模器。機座兩側固定安裝兩根立柱5,立柱5上端安裝橫梁2,橫梁2中間部位安裝沖擊缸1。沖擊缸1的活塞桿14上鑲接沖頭滑塊3,沖頭滑塊上裝有陽模4,立柱5下端安裝工作臺7,工作臺7上安裝陰模滑套和陰模6。打開開關19,儲油罐20內的液壓油流經截止閥18、進油口16進入液壓缸15。活塞13在液壓的作用下上移,通過活塞桿14帶動沖頭滑塊3、陽模4升至預定高度。氣室內的高壓氮氣被壓縮,氣室內達到工作所需的壓力,此時沖擊缸1進入工作準備狀態。然后工作開始,截止閥18帶電關閉,通過快排閥17迅速排油。液壓缸15內的壓力低于氣室12內的氣體壓力。這樣,在高壓氮氣壓縮膨脹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沖頭滑塊3與陽模4迅速下落,在陽模4的強大動能作用下,陽模4沖擊壓制陰模6內所要加工成型的粉料,使制品成型。為適應陽模4下沖運行速度,在快排閥17處設置排氣調速控制裝置。然后,截止閥18打開,液壓缸15進油,在液壓的作用下,活塞13上移,通過活塞桿14帶動沖頭滑塊3、陽模4上升至預定高度,陽模4從陰模6內提出。制品成型后被液壓出模器所頂升的陰模內底板托出,完成一次加工過程。既而,截止閥18關閉,另一個工作循環開始。為緩沖陽模4對陰模6的沖擊力,減輕設備震動,工作臺7、滑套8及減震彈簧9一起組成減震系統,因為此技術為現有技術,在此不詳細敘述。
本實用新型相對于其他類型的氣動式或液壓式沖壓機,由于沖擊缸上部沒有了傳輸氣體或液體的管路,結構變的更加簡單,降低了制造成本,降低了故障率,便于維修,使用壽命長,利用高壓氮氣的壓縮膨脹和自重提供動力進行沖壓,也降低了生產能耗,并且由于氣室內預沖的是氮氣,使用時安全可靠。
權利要求1.一種預充高壓氮氣的沖壓機,包括機座、安裝在機座上的工作臺和立柱、安裝在立柱上的橫梁,其特征在于橫梁上設置有沖擊缸,沖擊缸由活塞隔斷成相互獨立的預沖高壓氮氣的氣室和液壓缸,氣室上僅設置帶密封裝置的充氣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充高壓氮氣的沖壓機,其特征在于氣室內預充的氮氣壓力≥3Mpa。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充高壓氮氣的沖壓機,其特征在于液壓缸上的進油口聯接快排閥及排油調速控制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沖擊式壓力機。包括機座、工作臺、立柱、橫梁,其特征在于橫梁上設置有沖擊缸,沖擊缸由活塞隔斷成相互獨立的預沖高壓氮氣的氣室和液壓缸,氣室上僅設置帶密封裝置的充氣口,氣室內預沖的氮氣壓力≥3Mpa,液壓缸的進油口聯接快排閥及排油調速控制裝置。利用高壓氮氣的壓縮膨脹和自重提供動力進行沖壓,本實用新型與同噸位氣動、液壓沖壓機相比,具有結構簡單,降低了制造成本和生產能耗,使用安全可靠的優點。
文檔編號B30B1/38GK2931089SQ20062008666
公開日2007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14日 優先權日2006年7月14日
發明者李宇平 申請人:李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