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小噸位叉車調距叉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叉車調距叉。
背景技術:
叉車用的調距叉無需人工調節貨叉間距,司機可通過液壓操縱桿便可實現貨叉的雙向間距調整,目前國內小噸位叉車的調距叉油缸導向機構一般均是靠專門的導向軸來導向,調距油缸專門用來做調距使用。現有的調距叉技術上存在的不足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于導向軸占用了狹小的內部空間,為了能夠正常使用,通常結構復雜、龐大;二是,由于多出2個導向軸,調距叉自重較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重量輕、具有自潤滑功能的小噸位叉車調距叉。
具體的結構設計方案如下小噸位叉車調距叉,包括調距叉本體、擋貨架、左右兩個貨叉和兩個調距油缸,且兩個調距油缸分別平行安裝在擋貨架內側,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個撥叉,撥叉包括叉體8、軸套9和連接板,叉體8為門字形;左撥叉2由叉體8、軸套9和連接板依次連接組成,其軸套9套設在左側的調距油缸缸體上,連接板連接著右側調距油缸伸縮端;右撥叉5由叉體8、連接板和軸套9依次連接組成,其軸套9套設在右側的調距油缸缸體上,連接板連接著左側調距油缸伸縮端。
所述撥叉的軸套9內設有同軸自潤滑軸套,自潤滑軸套材料為球墨鑄鐵,且軸套9兩軸向端分別設有環狀封板7。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1、通過對現有調距叉結構的改進,無需專門的導向軸,將2個調距油缸的缸筒體分別作為了撥叉的導軌,簡化了結構、提高了運動精度高;2、本實用新型的自潤滑軸套采用的是球墨鑄鐵QT450-10作為減磨材料省略了日常的油脂潤滑的工作,無需維護。
3、由于減少了2個導向軸,整個裝置的重量也相應減輕。
4、本實用新型具有前懸距小,承載能力大,結構緊湊的特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側視圖,圖3為左撥叉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側視圖,圖5為右撥叉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
實施例1小噸位叉車調距叉包括調距叉本體3、擋貨架4、左右兩個貨叉10和兩個調距油缸1,且兩個調距油缸1分別平行安裝在擋貨架4內側。
還包括兩個撥叉,撥叉包括叉體8、軸套9和連接板,叉體8為門字形。左撥叉2由叉體8、軸套9和連接板依次連接組成,其軸套9套裝在左側的調距油缸1缸體上,連接板連接著右側調距油缸伸縮端;右撥叉5由叉體8、連接板和軸套9依次連接組成,其軸套9套裝在右側的調距油缸1缸體上,連接板連接著左側調距油缸伸縮端。
其工作原理是調距油缸1在叉車液壓系統提供的油壓下,推動件左撥叉2和右撥叉5在調距油缸1的缸筒體上實現同時向內、向外滑動的調距,此時的調距油缸1的缸筒體作為了左撥叉2和右撥叉5的導軌。當左撥叉2和右撥叉5被調距油缸1推動時,分別去推動左、右貨叉10沿著調距叉本體3上的導軌槽口移動,實現通過液壓操縱桿便可實現貨叉的雙向間距調整的功能。
實施例2為了提高減磨效果,左右撥叉的軸套9內均安裝有同軸自潤滑軸套,自潤滑軸套材料為球墨鑄鐵,且軸套9兩軸向端分別通過緊固螺釘6安裝有環狀封板7,將自潤滑軸套封裝在軸套9內,見圖3、圖4和圖5。
左撥叉2和右撥叉5上軸套9內的自潤滑軸套與調距油缸1的缸筒體外表面接觸,起到減磨作用。
其它同實施例1。
權利要求1.小噸位叉車調距叉,包括調距叉本體、擋貨架、左右兩個貨叉和兩個調距油缸,且兩個調距油缸分別平行安裝在擋貨架內側,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個撥叉,撥叉包括叉體(8)、軸套(9)和連接板,叉體(8)為門字形;左撥叉(2)由叉體(8)、軸套(9)和連接板依次連接組成,其軸套(9)套設在左側的調距油缸缸體上,連接板連接著右側調距油缸伸縮端;右撥叉(5)由叉體(8)、連接板和軸套(9)依次連接組成,其軸套(9)套設在右側的調距油缸缸體上,連接板連接著左側調距油缸伸縮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噸位叉車調距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撥叉的軸套(9)內設有同軸自潤滑軸套,自潤滑軸套材料為球墨鑄鐵,且軸套(9)兩軸向端分別設有環狀封板(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叉車調距叉。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重量輕、具有自潤滑功能的小噸位叉車調距叉。特點是還包括兩個撥叉,撥叉包括叉體8、軸套9和連接板,叉體8為門字形;左撥叉套設在左側的調距油缸缸體上,連接板連接著右側調距油缸伸縮端;右撥叉套設在右側的調距油缸缸體上,連接板連接著左側調距油缸伸縮端。本實用新型簡化了結構、提高了運動精度高;具有前懸距小,承載能力大,結構緊湊的特點。
文檔編號B66F9/12GK2876049SQ20062006827
公開日2007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7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7日
發明者蔣旭東, 鐘繼萍, 張德進, 楊安國, 凌忠社, 黃世曄, 王乃樹 申請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