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油壓千斤頂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廣泛應用在汽車修理行業的油壓式千斤頂。
背景技術:
目前,所廣泛應用的千斤頂構造主要是由儲油缸,油壓缸,活塞,油閥桿,鋼球,吸油泵,泵芯,壓桿套,壓桿組成。頂出時旋緊油閥桿上拉壓桿,儲油缸里的油便吸進了吸油泵,下壓壓桿時鋼球回落睹住吸油孔,油便在壓力下注入油壓缸把活塞頂出。退出油閥桿時油壓缸里的油在活塞的壓力下被壓回了儲油缸。當外部壓力過大時,要把油壓進油壓缸就必須增大壓桿的下壓力度,這樣給操作人員增加了勞動強度,并且容易損壞其它部件,縮短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種操作輕便,使用壽命長的油壓千斤頂,該千斤頂在外部壓力過大時不僅能承受一定的高壓強度,同時可輕松的把油壓進油壓缸里,減少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加上有卸壓裝置的保護,延長了該產品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在現有的油壓千斤頂基礎上進行改進,它包括儲油缸、油壓缸、油閥桿,吸油泵和泄壓閥,其特征在于儲油缸與油壓缸之間設有一個帶加強筋的框架式的缸套,缸套套箍在油壓缸上;在吸油泵外周增設一個高壓缸,其高壓缸與吸油泵內的注油孔相通,高壓缸上的注油孔分別與油壓缸及卸壓閥口、儲油缸相通。泄壓閥是設置在油壓缸下部,卸壓閥是由卸壓孔、卸壓堵頭、卸壓腔和絲堵構成、卸壓閥一端與注油孔相通,另一端與儲油缸相通。油壓缸是缸體和一個帶加強筋的缸套組成。
本實用新型的關鍵技術是,在儲油缸之間油壓缸增加一個帶加強筋的缸套,缸套牢牢的箍住油壓缸,使油壓缸能承受更大的壓力,吸油泵外再增加一個高壓缸,在油壓缸的注孔邊設置一個卸壓裝置,一端與注油孔相通另一端通過卸壓閥與儲油缸相通。當頂出時旋緊油閥桿,上拉壓桿儲油缸里的油便被吸進了吸油泵,下壓壓桿時鋼球回落睹住吸油孔,油便在壓力下注入高壓缸,起了緩沖作用,再由高壓缸內的壓力把油壓進油壓缸,把活塞頂出,當壓力大于卸壓閥額定的壓力時,油壓就把閥體逼退,超高壓的油就由卸壓閥小孔流回儲油缸,起到降壓的作用。退出油閥桿時油壓缸里的油在活塞的壓力下被壓回了儲油缸。這樣就達到了增強油壓缸的強度,減少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延長了該產品的使用壽命的目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D向的卸壓閥結構示意圖;圖3為C-C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看上述附圖,油壓千斤頂包括儲油缸1、油壓缸2、油閥桿3,吸油泵5和泄壓閥,其特征在于儲油缸1與油壓缸2之間設有一個帶加強筋的框架式缸套2′,其帶加強筋的缸套2′套箍在油壓缸2上;吸油泵5外周增設一個高壓缸4,其高壓缸4與吸油泵5內的注油孔7相通,高壓缸4上的注油孔分別與油壓缸2及卸壓閥口、儲油缸1相通。泄壓閥是設置在油壓缸2下部,卸壓閥是由卸壓孔10、卸壓堵頭11、卸壓腔12和絲堵13構成、卸壓閥一端與注油孔7相通,另一端與儲油缸1相通。儲油缸1經過吸油孔6通向吸油泵5,再經過高壓缸4由注油孔8同時通向油壓缸油孔9進入油壓缸和在超高壓情況下經過卸壓孔10壓退卸壓堵頭11進入儲油缸1,卸壓腔12內的油壓應等于或稍大于油壓缸所能承受的壓力。
權利要求1.一種油壓千斤頂,它包括儲油缸(1)、油壓缸(2)、油閥桿(3),吸油泵(5)和泄壓閥,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儲油缸(1)與油壓缸(2)之間設有一個帶加強筋的框架式的缸套(2′)套箍在油壓缸(2)上;B、所述的吸油泵(5)外周增設一個高壓缸(4),其高壓缸(4)與吸油泵(5)內的注油孔(7)相通,高壓缸(4)上的注油孔分別與油壓缸(2)及卸壓閥口和儲油缸(1)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壓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泄壓閥是設置在油壓缸(2)下部,卸壓閥是由卸壓孔(10)、卸壓堵頭(11)、卸壓腔(12)和絲堵(13)構成、卸壓閥一端與注油孔(7)相通,另一端與儲油缸(1)相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壓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壓缸(2)是由缸體和一個帶加強筋的缸套(2′)組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壓千斤頂,它是在現有的油壓千斤頂的基礎進行改進,在儲油缸之間油壓缸增加一個帶加強筋的缸套牢牢的箍住油壓缸,使油壓缸能承受更大的壓力,吸油泵外再增加一個高壓缸,在油壓缸的注孔邊設置卸壓裝置,一端與注油孔相通,另一端與儲油缸相通。當旋緊油閥桿,儲油缸里的油便被吸進了吸油泵,下壓壓桿時鋼球回落堵住吸油孔,油便在壓力下注入高壓缸,再由高壓缸內的壓力把油壓進油壓缸,把活塞頂出,當壓力大于卸壓閥額定的壓力時,油壓就把閥體逼退,超高壓的油就由卸壓閥小孔流回儲油缸,起到降壓的作用。退出油閥桿時油壓缸里的油在活塞的壓力下被壓回了儲油缸。增強油壓缸的強度,減少勞動強度,延長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B66F3/24GK2885815SQ20062005079
公開日2007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28日
發明者吳永超 申請人:吳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