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場致發光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場致發光裝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以往,在棒狀的發光裝置中已知有利用密封于玻璃管內的稀有氣體等的放電現象的熒光燈或霓虹燈等。但是,這些利用放電現象的發光裝置存在其小型化或低耗電困難的問題。因此,近年,作為可解決小型化與低耗電化二者的棒狀的發光裝置,在棒狀構件的外周面具有場致發光(以下簡稱“EL”。)元件的棒狀的場致發光裝置(以下簡稱“EL裝置”。)受到關注。
在這種EL裝置的制造方法中已知有在撓性的薄片基板上依次層疊第一電極(陽極)、有機層、第二電極(陰極),將該薄片基板卷繞到支撐棒上的卷繞法;或在棒狀的陰極上依次蒸鍍有機層、陰極、密封層的蒸鍍法(例如,特開平11-265785號公報及特開2005-108643號公報)。
但是,在特開平11-265785號公報所記載的卷繞法中,彎曲形成于薄片基板上的EL元件卷繞到支撐棒的外周面上。因此,支撐棒被小型化,剩余的壓縮應力或伸張應力將施加到卷繞的EL元件的各層中。其結果,導致各層的電氣特性的劣化,進而存在損害EL裝置的生產率的問題。
另外,在特開2005-108643號公報所記載的蒸鍍法中,通過指向性強的蒸鍍依次層疊各層。因此,對于EL裝置的尺寸的大型化或形狀的復雜化的要求,難以形成均勻的膜厚的有機層或第二電極,存在明顯降低其生產率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容易變更尺寸或形狀,從而提高了生產率的場致發光裝置的制造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在本發明的一方式中,提供制造場致發光裝置的方法。場致發光裝置具備第一電極,其具有透光性,且呈管狀;場致發光層,其設置于該第一電極的內側面;和第二電極,其設置于該場致發光層的內側面。該方法包括對所述第一電極的內側面賦予相對場致發光層形成液的親液性的工序;將場致發光層形成液在所述第一電極的內側導入及導出,在被賦予了相對場致發光層形成液的親液性的第一電極的內側面形成場致發光層形成液的液態膜的工序;通過將形成于第一電極的內側面的場致發光層形成液的液態膜干燥,形成場致發光層的工序。
圖1是表示具體化本發明的場致發光裝置的概略立體圖。
圖2是相同的場致發光裝置的概略剖面圖。
圖3~圖8是說明相同的場致發光裝置的制造方法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根據圖1~圖8說明具體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場致發光裝置(以下簡稱“EL裝置”。)的概略立體圖,圖2是圖1的A-A線剖面圖。
如圖1所示,EL裝置10具有作為管狀構件的管11。管11是由透光性的絕緣材料構成的截面圓形狀的管,例如由各種玻璃材料等無機材料、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樹脂材料形成。本實施方式的管11形成為,內徑約5mm、長度約200mm,但并非限定于此,只要是其內周面11b上可形成后述的各種液態膜的尺寸即可。
管11的外周面11a上,如圖1及圖2的以雙點劃線所示,形成有覆蓋管11的整體的密封層12。密封層12是具有阻氣性的透光性的無機或有機高分子膜,可阻隔水分或氧等進入到管11內。
管11的內側面(內周面11b)上形成有作為第一電極的陽極層13。陽極層13是在管11的整個內周面11b內以均勻的膜厚形成的透光性的陽極。陽極層13由功函數大的導電性材料(陽極層形成材料例如,ITO(Indium-Tin-Oxide)、SnO2、含Sb的SnO2、含Al的ZnO等無機氧化物,或者聚噻吩或聚吡咯等透明導電樹脂等)形成。并且,陽極層13電連接于供給用于驅動EL裝置10的驅動電源的電源裝置G的一端,向后述的空穴輸送層14注入空穴。
本實施方式的陽極層13在作為后述的作為第一電極形成工序的陽極層形成工序中,通過干燥·燒成作為第一電極形成液的陽極層形成液13L(參照圖4)而形成。即,陽極層13,通過在管11內導入·導出將上述的陽極層形成材料的“ITO”的納米微粒分散到親水性的有機類分散劑中的陽極層形成液13L,并干燥形成于管11的內周面11b上的陽極層液態膜13F(參照圖4)而形成。
陽極層13的內側面(內周面13a)上形成有構成場致發光層(以下簡稱“EL層”。)的空穴輸送層14。空穴輸送層14是在所述陽極層13的整個內周面13a內以均勻的膜厚形成的有機層。本實施方式的空穴輸送層14未特別限定其膜厚,但若空穴輸送層14的厚度過薄,則可能產生小孔(pinhole),另一方面,若空穴輸送層14過厚,則空穴輸送層14的透射率劣化,后述的發光層15的發光色的色度(色調)有可能變化。因此,優選為10~150nm左右,更優選為50~100nm左右。構成空穴輸送層14的空穴輸送層材料由共軛類的有機化合物形成,在根據其電子云擴散的性質上,具有將從陽極層13注入的空穴輸送到后述的發光層15的功能。
本實施方式的空穴輸送層材料是聚(3、4-亞乙基二氧基噻吩)(以下簡稱“PEDOT”。),但并非限定于此,可利用如以下所示的各種低分子的空穴輸送層材料或各種高分子的空穴輸送層材料,還可組合這些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而利用。
作為低分子的空穴輸送層材料,例如可利用例如對二氨基聯苯(benzidine)衍生物、三苯基甲烷衍生物、苯二胺(phenylenediamine)衍生物、苯乙烯基胺(styrylamine)衍生物、腙(hydrazone)衍生物、吡唑啉(pyrazoline)衍生物、咔唑(carbazole)衍生物、卟啉(porphyrin)化合物等。
作為高分子的空穴輸送層材料,例如可利用一部分中包括上述低分子構造的(作為主鏈或側鏈)的高分子化合物、或聚苯胺(polyaniline)、聚噻吩亞乙基(polythiophenevinylene)、聚噻吩、α-萘基苯基二胺(α-naphtylphenyldiamine)、“PEDOT”與聚苯乙烯磺酸的混合物(Baytron P,バイェル公司商標)、以三苯胺或乙二胺為分子核的各種樹枝狀聚合物(dendrimer)等。
使用上述的低分子的空穴輸送材料時,在空穴輸送層材料中,根據需要,可添加粘合劑(高分子粘合劑)。作為粘合劑,優選使用不極度阻礙電荷輸送且可見光的吸收率低的粘合劑,具體為,可組合聚環氧乙烷(polyethylene oxide)、聚偏二乙烯(polyvinylidene)、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硅氧烷(polysiloxane)等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而使用。另外,也可在該粘合劑中使用上述的高分子類的空穴輸送材料。
本實施方式的空穴輸送層14,在構成場致發光層形成工序的空穴輸送層形成工序中,通過干燥構成場致發光層形成液的空穴輸送層形成液14L(參照圖6)而形成。即,空穴輸送層14,通過在管11內導入·導出將上述的空穴輸送層材料的“PEDOT”溶解到水系溶劑(例如,水、甲醇等低級醇、乙氧基乙醇等纖維素溶劑等)中的空穴輸送層形成液14L,并干燥形成于陽極層13的內周面13a上的空穴輸送層液態膜14F(參照圖6)而形成。
在空穴輸送層14的內側面(內周面14a)上形成有構成EL層的發光層15。發光層15是在所述空穴輸送層14的整個內周面14a內以均勻的膜厚形成的有機層。發光層15的膜厚并未特別限定,但優選為10~150nm左右,更優選為50~100nm左右。通過使發光層15的厚度在所述范圍內,可改善空穴與電子的再結合的效率,并能夠進一步提高發光層15的發光效率。構成發光層15的發光層材料是在所述陽極層13與后述的陰極層16之間施加電壓時,能夠注入來自陽極層13側的空穴與來自后述的陰極層16的電子的材料。并且,發光層15通過在空穴與電子再結合時釋放的能量而生成激子(exciton),并通過該激子返回基底狀態的能量釋放而發出熒光或磷光(發光)。
本實施方式的發光層材料是芴-二噻吩共聚物(以下簡稱“F8T2”),但并非限定于此,可利用如以下所示的公知的各種低分子的發光層材料或各種高分子的發光層材料,還可組合這些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而利用。
作為低分子的發光層材料,例如可利用例如環戊二烯衍生物、四苯基丁二烯、三苯胺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二苯乙烯苯、噻吩環化合物、吡啶環化合物、吡啶環衍生物、紫環酮(perynone)衍生物、二萘嵌苯衍生物、香豆素(coumarin)衍生物、鋁喹啉配位化合物、苯喹啉鈹配位化合物、苯并噁唑鋅配位化合物、苯并噻唑鋅配位化合物、偶氮甲基鋅配位化合物、卟啉鋅配位化合物、銪配位化合物等金屬配位化合物等。
作為高分子的發光層材料,例如可利用對苯撐乙烯衍生物、聚對苯衍生物、聚硅烷衍生物、聚乙炔衍生物、聚噻吩衍生物、聚乙烯基咔唑、聚芴酮(polyfluorenone)衍生物、聚喹喔啉(polyquinoxaline)衍生物、聚亞乙烯基苯乙烯(polyvinylene styrene)衍生物、及它們的共聚物、以三苯胺或乙二胺等為分子核的各種樹枝狀聚合物等。
本實施方式的發光層15,在構成場致發光層形成工序的發光層形成工序中,通過干燥發光層形成液15L(參照圖7)而形成。即,發光層15,通過在管11內導入·導出將上述的發光層材料的“F8T2”溶解到無機性有機溶劑(例如,苯、甲苯、二甲苯、環己基苯、二氫苯并呋喃、三甲基苯、四甲基苯等)中的發光層形成液15L,并干燥形成于空穴輸送層14的內周面14a上的發光層液態膜15F(參照圖7)而形成。還有,本實施方式的發光層形成液15L構成為相對于所述空穴輸送層14的內周面14a的后退接觸角θ3(參照圖7)在45°以下。
發光層15的內側面(內周面15a)上形成有作為第二電極的陰極層16。陰極層16是在所述發光層15的整個內周面15a內以均勻的膜厚形成的陰極。陰極層16由功函數低的導電性材料(例如,Li、Mg、Ca、Sr、La、Ce、Er、Eu、Sc、Y、Yb、Ag、Cu、Al、Cs、Rb的金屬元素單體等)形成,電連接于所述電源裝置G的另一端,并向發光層15注入電子。
還有,陰極層材料,為了提高其穩定性,可使用包含這些的兩種成分、三種成分的合金類。特別是,使用合金時,優選使用包含Ag、Al、Cu等穩定的金屬元素的合金,具體為,優選使用MgAg、AlLi、CuLi等合金。通過使用這種合金,能夠實現提高陰極層16的電子注入效率及穩定性。
本實施方式的陰極層16,在后述的陰極層形成工序中,通過干燥陰極層形成液16L(參照圖8)而形成。即,陰極層16,通過在管11內導入·導出將上述的陰極層形成材料的銀的納米微粒分散到有機類分散劑中的陰極層形成液16L,并干燥形成于發光層15的內周面15a上的陰極層液態膜16F(參照圖8)而形成。還有,本實施方式的陰極層形成液16L構成為相對于所述發光層15的內周面15a的后退接觸角θ4在45°以下。
并且,若驅動電源裝置G在陽極層13與陰極層16之間施加電壓,則來自陽極層13的空穴經由空穴輸送層14移動到發光層15,來自陰極層16的電子移動到發光層15,在發光層15中,空穴與電子再結合。若空穴與電子再結合,則發光層15通過在再結合時釋放的能量而生成激子(exciton),并通過激子向基底狀態的遷移而發光。
下面,根據圖3~圖8,對上述的EL裝置10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如圖3所示,沿箭頭方向向管11中導入構成親液化流體的管親液層形成液20T,對整個內周面11b供給管親液層形成液20T。
本實施方式的管親液層形成液20T是由硫酸與過氧化氫水的混合液構成的清洗液,為了易于形成所述陽極層液態膜13F,是相對于所述陽極層形成液13L的內周面11b的后退接觸角θ1在45°以下的液體。還有,管親液層形成液20T并非限定于此,還可以是硝酸與過氧化氫水的混合液、鹽酸與過氧化氫水的混合液、濃硝酸、臭氧水、溶解了臭氧氣體的硫酸、溶解了臭氧氣體的硝酸、溶解了臭氧氣體的鹽酸、氫氧化鈉水溶液、氫氧化鉀水溶液、氫氧化鈉的乙醇溶液、氫氧化鉀的乙醇溶液中的至少任一種。
并且,若將導入到管11內的管親液層形成液20T導出,則附著在管11的內周面11b上的污染物被清洗,對內周面11b的表層導入羥基等極性基從而賦予相對所述陽極層形成液13L親液的親液性。即,在管11的內周面11b上設置管親液層11W。
若上述親液處理工序(第二親液處理工序)結束,則進行在內周面11b(管親液層11W)上形成陽極層13的陽極層形成工序。即,如圖4所示,以充滿管11內的方式沿箭頭方向導入所述陽極層形成液13L,將導入的陽極層形成液13L的一部分從管11導出。并且,在管11的整個內周面11b(管親液層11W)上形成由陽極層形成液13L構成的陽極層液態膜13F。此時,由于陽極層形成液13L的所述后退接觸角θ1通過管親液層11W調整為45°以下,因此陽極層液態膜13F以均勻的膜厚形成在大致整個內周面11b上。
若形成陽極層液態膜13F,則將管11送入干燥·燒成爐中,依次升溫至對應于陽極層形成液13L的規定的干燥溫度及燒成溫度,干燥·燒成(干燥)陽極層液態膜13F。由此,能夠在整個內周面11b上形成應對管11的內徑或長度、形狀的變更的均勻的膜厚的陽極層13。
還有,在通過上述的陽極層形成液13L的導入·導出及干燥·燒成而形成的陽極層13的膜厚小于規定的膜厚時,可采用通過延長所述親液處理工序的處理時間或增加處理溫度,減小所述后退接觸角θ1,從而對陽極層液態膜13F進行厚膜化的結構。反之,在通過上述的陽極層形成液13L的導入·導出及干燥·燒成而形成的陽極層13的膜厚超過規定的膜厚時,可采用通過縮短所述親液處理工序的處理時間,增加所述后退接觸角θ1,從而對陽極層液態膜13F進行薄膜化的結構。
若陽極層形成工序結束,則進行對陽極層13的內周面13a賦予親液性的親液處理工序(第一親液處理工序)。即,如圖5所示,在管11中沿箭頭方向導入構成親液化流體的陽極親液層形成液20A,對整個陽極層13的內周面13a供給陽極親液層形成液20A。
本實施方式的陽極親液層形成液20A是作為在超純水中溶解有臭氧氣體的清洗液的臭氧水,為了易于形成所述空穴輸送層液態膜14F,是所述空穴輸送層液態膜14F相對于所述陽極層13的內周面13a的后退接觸角θ2在45°以下的液體。還有,陽極親液層形成液20A并非限定于此,可以是硝酸與過氧化氫水的混合液、鹽酸與過氧化氫水的混合液、濃硝酸、臭氧水、溶解了臭氧氣體的硫酸、溶解了臭氧氣體的硝酸、溶解了臭氧氣體的鹽酸、氫氧化鈉水溶液、氫氧化鉀水溶液、氫氧化鈉的乙醇溶液、氫氧化鉀的乙醇溶液中的至少任一種。
并且,若將導入到管11內的陽極親液層形成液20A導出,則陽極層13的內周面13a被清洗,對內周面13a的表層導入羥基等極性基從而賦予相對所述空穴輸送層形成液14L親液的親液性。即,在陽極層13的內周面13a上設置陽極親液層13W。
若上述親液處理工序結束,則進行在陽極層13的內周面13a(陽極親液層13W)上形成空穴輸送層14的空穴輸送層形成工序。即,如圖6所示,以充滿管11內的方式沿箭頭方向導入所述空穴輸送層形成液14L,將導入的空穴輸送層形成液14L的一部分從管11導出。并且,在陽極層13的整個內周面13a(陽極親液層13W)上形成由空穴輸送層形成液14L構成的空穴輸送層液態膜14F。此時,由于空穴輸送層形成液14L的所述后退接觸角θ2通過陽極親液層13W調整為45°以下,因此空穴輸送層液態膜14F將以均勻的膜厚形成在陽極層13的大致整個內周面13a上。
若形成空穴輸送層液態膜14F,則將管11送入干燥爐中,依次升溫至對應于空穴輸送層形成液14L的規定的干燥溫度,將空穴輸送層液態膜14F干燥。由此,能夠在陽極層13的整個內周面13a上形成應對管11的內徑或長度、形狀的變更的均勻的膜厚的空穴輸送層14。
還有,在通過上述的空穴輸送層形成液14L的導入·導出及干燥而形成的空穴輸送層14的膜厚小于規定的膜厚時,可采用通過延長所述親液處理工序的處理時間或增加處理溫度,減小所述后退接觸角θ2,從而對空穴輸送層液態膜14F進行厚膜化的結構。反之,在通過上述的空穴輸送層形成液14L的導入·導出及干燥而形成的空穴輸送層14的膜厚超過規定的膜厚時,可采用通過縮短所述親液處理工序的處理時間,增加所述后退接觸角θ2,從而對空穴輸送層液態膜14F薄膜化的結構。
若空穴輸送層形成工序結束,則進行在空穴輸送層14的內周面14a上形成發光層15的發光層形成工序。即,如圖7所示,以充滿管11內的方式沿箭頭方向導入所述發光層形成液15L,將導入的發光層形成液15L的一部分從管11導出。并且,在所述空穴輸送層14的整個內周面14a上形成由發光層形成液15L構成的發光層液態膜15F。此時,發光層液態膜15F的膜厚被所述后退接觸角θ3控制,以均勻的膜厚形成在大致整個內周面14a上。
若形成發光層液態膜15F,則將管11送入干燥爐中,依次升溫至對應于發光層形成液15L的規定的干燥溫度,將發光層液態膜15F干燥。由此,能夠在空穴輸送層14的整個內周面14a上形成應對管11的內徑或長度、形狀的變更的均勻的膜厚的發光層15。
若發光層形成工序結束,則進行在發光層15的內周面15a上形成陰極層16的陰極層形成工序。即,如圖8所示,以充滿管11內的方式沿箭頭方向導入所述陰極層形成液16L,將導入的陰極層形成液16L的一部分從管11導出。并且,在所述發光層15的整個內周面15a上形成由陰極層形成液16L構成的陰極層液態膜16F。此時,陰極層液態膜16F的膜厚被所述后退接觸角θ4控制,以均勻的膜厚形成在大致整個內周面15a上。
若形成陰極層液態膜16F,則將管11送入干燥爐中,依次升溫至對應于陰極層形成液16L的規定的干燥溫度,干燥陰極層液態膜16F。由此,能夠應對管11的內徑或長度、形狀的變更,在發光層15的整個內周面15a上形成均勻的膜厚的陰極層16。
若陰極層形成工序結束,則在管11的整體上涂布形成由具有阻氣性的無機或有機高分子膜構成的密封層12。還有,此時,對所述陽極層13及所述陰極層16的一部分實施掩模,在所述陽極層13及所述陰極層16上分別形成用于與電源裝置G連接的未圖示的連接區域。
由此,能夠應對管11的內徑或長度、形狀的變更,在管11的整個內周面11b上形成均勻的膜厚的陽極層13、空穴輸送層14、發光層15、陰極層16。
接著,以下記述如上述那樣構成的本實施方式的效果。
(1)根據上述實施方式,對具有陽極層13的管11內供給陽極親液層形成液20A,從而在陽極層13的整個內周面13a上形成使空穴輸送層形成液14L的后退接觸角θ2在45°以下的陽極親液層13W。并且,在具有陽極親液層13W的管11內導入·導出空穴輸送層形成液14L,干燥形成于陽極層13的整個內周面13a上的空穴輸送層液態膜14F,從而形成空穴輸送層14。
因此,能夠僅在形成有陽極親液層13W的部分形成符合管11的內徑或長度、形狀的均勻的膜厚的空穴輸送層14。其結果,能夠均勻地形成以空穴輸送層14為基底層的發光層15及陰極層16,并能夠應對管11的尺寸或形狀的變更,從而能夠提高EL裝置10的生產率。
(2)根據上述實施方式,對管11內供給親液層形成液20T,從而在管11的整個內周面11b上形成使陽極層形成液13L的后退接觸角θ1在45°以下的管親液層11W。并且,在具有管親液層11W的管11內導入·導出陽極層形成液13L,干燥形成于管11的整個內周面11b上的陽極層液態膜13F,從而形成陽極層13。
因此,可僅在形成有管親液層11W的部分形成符合管11的內徑或長度、形狀的均勻的膜厚的陽極層13。其結果,能夠均勻地形成以陽極層13為基底層的空穴輸送層、發光層15及陰極層16,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EL裝置10的生產率。
(3)根據上述實施方式,導出供給到管11內的管親液層形成液20T及陽極親液層形成液20A,分別形成管親液層11W及陽極親液層13W。其結果,形成管親液層11W及陽極親液層13W時,能夠清洗附著于管11的內周面11b及陽極層13的內周面13a上的有機類的污染物,從而能夠形成更均勻的陽極層13及空穴輸送層14。
還有,上述實施方式可進行如下變更。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通過管親液層形成液20T的導入·導出而具體化管11的親液處理工序。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采用在導入·導出管親液層形成液20T之后,導入·導出作為清洗液的稀氨水或氫氧化銨與過氧化氫水的混合液等的構成。據此,能夠清洗附著于管11的內周面11b上的金屬等污染物,從而能夠更均勻地形成陽極層13。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通過管親液層形成液20T及陽極親液層形成液20A具體化親液化流體。并非限定于此,親液化流體也可以是臭氧氣體或水蒸氣與臭氧氣體的混合氣體。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通過管親液層形成液20T及陽極親液層形成液20A的導入·導出,具體化了第一及第二親液處理工序。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采用在包含氧的氣氛下裝載管11,對管11的內周面11b或陽極13的內周面13a照射紫外線,通過生成的臭氧氣體進行親液處理的構成。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將管11的截面及外形分別具體化為截面是圓形狀、外形是棒狀。并非限定于此,截面也可以是橢圓形狀或矩形狀,外形也可以是彎曲成螺旋形的形狀。換而言之,管11只要是其內側可導入管親液層形成液20T及陽極親液層形成液20A等流體的管即可。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由透光性的絕緣材料構成管11,但并非限定于此,也可由透光性的導電性材料、即陽極層形成材料構成管11。據此,不必在管11的內周面11b上另外形成陽極層13,可省略陽極層形成工序,從而能夠提高EL裝置10的生產率。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采用在管11的內周面11b上形成透光性的陽極層13,然后依次形成空穴輸送層14、發光層15及陰極層16的結構。并非限定于此,也可采用在管11的內周面11b上形成透光性的陰極層16,然后依次形成發光層15、空穴輸送層14及陽極層13的結構。此時,陽極層13可使用金、鉑、鈀、鎳等金屬、或硅、鎵磷、無定形碳化硅等功函數的值大的半導體。或也可組合這些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而使用,進而還可使用聚噻吩、聚吡咯等導電性樹脂材料。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采用了在管11內導入·導出陽極層及陰極層形成液13L、16L,形成陽極層13及陰極層16的結構。并非限定于此,例如,還可采用在管11內導入陽極層形成材料及陰極層形成材料的氣體,分別形成陽極層13及陰極層16的結構,只要是可在大致整個內周面11b、15a上形成陽極層13及陰極層16的方法即可。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通過有機類高分子或有機類低分子構成發光層材料。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由ZnS/CuCl、ZnS/CuBr、ZnCdS/CuBr等無機分子構成發光層材料。此時,優選將該發光層材料分散于有機粘合劑中形成發光層形成液15L的結構。還有,有機粘合劑可例舉氰乙基纖維素、氰乙基淀粉、氰乙基普魯蘭(Pullulan)等多糖類的氰乙基化物、氰乙基羥乙基纖維素、氰乙基丙三醇基普魯蘭等多糖類衍生物的氰乙基化物、氰乙基聚乙烯醇等多羥基化合物類的氰乙基化物等。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采用在管11的內周面11b上僅形成一層發光層15的結構。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采用在陽極層13與陰極層16之間層疊有多層由發光層15與電荷產生層構成的單元的、所謂的多光子的構造。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采用了在陽極層13的內周面13a上形成空穴輸送層14的結構。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省略空穴輸送層14的結構,或還可以是在陽極層13與空穴輸送層14之間,形成用于提高空穴對發光層15的注入效率的空穴注入層的結構。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采用了在空穴輸送層14的內周面14a上形成發光層15的結構。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空穴輸送層14與發光層15之間形成抑制電子的移動的電子阻擋層的結構。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采用了在發光層15的內周面15a上形成陰極層16的結構。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采用在發光層15與陰極層16之間形成將從陰極層16注入的電子輸送到發光層15的電子輸送層的結構。或者,還可采用在發光層15與電子輸送層之間形成抑制空穴的移動的空穴阻擋層的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制造場致發光裝置的方法,所述場致發光裝置具備第一電極,其具有透光性,且呈管狀;場致發光層,其設置于該第一電極的內側面;和第二電極,其設置于該場致發光層的內側面,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對所述第一電極的內側面賦予相對場致發光層形成液的親液性的工序;將場致發光層形成液在所述第一電極的內側導入及導出,在被賦予了相對場致發光層形成液的親液性的第一電極的內側面形成場致發光層形成液的液態膜的工序;通過將形成于第一電極的內側面的場致發光層形成液的液態膜干燥,形成場致發光層的工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對所述第一電極的內側面賦予相對場致發光層形成液的親液性的工序包括將親液化流體在第一電極的內側導入及導出,由此使場致發光層形成液相對第一電極的內側面的后退接觸角小于等于45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親液化流體是清洗第一電極的內側面的清洗液。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清洗液為臭氧水、溶解了臭氧氣體的硫酸、溶解了臭氧氣體的硝酸、溶解了臭氧氣體的鹽酸、硫酸與過氧化氫水的混合液、硝酸與過氧化氫水的混合液、鹽酸與過氧化氫水的混合液、濃硝酸、氫氧化鈉水溶液、氫氧化鉀水溶液、氫氧化鈉的乙醇溶液、氫氧化鉀的乙醇溶液中的至少任一種溶液。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對具有透光性的管狀構件的內側面賦予相對第一電極形成液的親液性的工序;將第一電極形成液在所述管狀構件的內側導入及導出,在被賦予了相對第一電極形成液的親液性的管狀構件的內側面形成第一電極形成液的液態膜的工序;通過將形成于管狀構件的內側面的第一電極形成液的液態膜干燥,形成第一電極的工序。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對管狀構件的內側面賦予相對第一電極形成液的親液性的工序包括將親液化流體在管狀構件的內側導入及導出,由此使第一電極形成液相對于管狀構件的內側面的后退接觸角小于等于45度。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親液化流體是清洗管狀構件的內側面的清洗液。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清洗液為臭氧水、溶解了臭氧氣體的硫酸、溶解了臭氧氣體的硝酸、溶解了臭氧氣體的鹽酸、硫酸與過氧化氫水的混合液、硝酸與過氧化氫水的混合液、鹽酸與過氧化氫水的混合液、濃硝酸、氫氧化鈉水溶液、氫氧化鉀水溶液、氫氧化鈉的乙醇溶液、氫氧化鉀的乙醇溶液中的至少任一種溶液。
9.根據權利要求1~8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場致發光層具有設置于所述第一電極的內側面的空穴輸送層、和設置于該空穴輸送層的內側面的發光層,形成場致發光層的工序包括將空穴輸送層形成液導入及導出在所述第一電極的內側,在被賦予了相對場致發光層形成液的親液性的第一電極的內側面形成空穴輸送層形成液的液態膜的工序;通過將形成于第一電極的內側面的空穴輸送層形成液的液態膜干燥,形成空穴輸送層的工序;將發光層形成液在制得的空穴輸送層的內側導入及導出,由此在空穴輸送層的內側面形成發光層形成液的液態膜的工序;通過將形成于空穴輸送層的內側面的發光層形成液的液態膜干燥,形成發光層的工序。
10.根據權利要求1~8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場致發光層具有設置于所述第一電極的內側面的發光層、和設置于該發光層的內側面的空穴輸送層,形成場致發光層的工序包括將發光層形成液在所述第一電極的內側導入及導出,在被賦予了相對場致發光層形成液的親液性的第一電極的內側面形成發光層形成液的液態膜的工序;通過將形成于第一電極的內側面的發光層形成液的液態膜干燥,形成發光層的工序;將空穴輸送層形成液在制得的發光層的內側導入及導出,由此在發光層的內側面形成空穴輸送層形成液的液態膜的工序;通過將形成于發光層的內側面的空穴輸送層形成液的液態膜干燥,形成空穴輸送層的工序。
全文摘要
一種場致發光裝置,其具備具有透光性的管狀的第一電極;設置于該第一電極的內側面上的場致發光層;和設置于該場致發光層的內側面上的第二電極,該裝置經以下工序而制造對第一電極的內側面賦予對場致發光層形成液的親液性的工序;在第一電極的內側導入及導出場致發光層形成液,在被賦予了對場致發光層形成液的親液性的第一電極的內側面上形成場致發光層形成液的液態膜的工序;通過干燥形成于第一電極的內側面上的場致發光層形成液的液態膜,形成場致發光層的工序。該情況下,容易變更場致發光裝置的尺寸或形狀,從而提高場致發光裝置的生產率。
文檔編號H05B33/10GK1905241SQ20061010577
公開日2007年1月31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26日
發明者豐田直之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