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散熱器,特別是涉及一種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
技術背景參閱圖1,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工作模式主要是利用一散熱器1設置于一諸如電子設備的熱源17 (Heat Source)上,以-一泵18 (Pump)為動力來源,使工作 流體在散熱器1內流動并循環至一熱沉19 (Heat Sink),以將熱源17的熱能帶至一 熱沉19,并搭配一翻191(Fan)來加速熱沉19的熱量散逸至外界,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優點在于借由工作流體的循環流動可將高通量的熱迅速傳遞至外界,使熱 源17溫度不致過高。參閱圖2, 一般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1包括一下板片11及一上板片12, 該等板片11、 12對合后形成一容置空間13,而該下板片11上形成位于容置空間13 內的數條相互間隔且平行的肋條14,兩兩肋條14間形成供工作流體流通的渠道15。 上板片12位于方形的二對角鄰近位置各形成一與該容置空間13相連通的通水口 16,工作流體經泵18(見圖l)加壓使由一通水口 16進入該容置空間13而于各渠道 15間流動,吸收熱源17(見圖l)所產生的熱,并由另一通水口16流出。參閱圖3,為以往另一種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2,該散熱器2同樣包括 一下板片21及一上板片22,且該等板片21、 22對合后形成一容置空間23。為增加 工作流體于容置空間23內的流動路徑,該散熱器2于容置空間23內形成一將該容 置空間23間隔為一 U型流道231的隔板24,上板片22并于對應該隔板24的兩側 各形成一供工作流體進出的通水口25。該上、下板片22、 21配合該隔板24順沿U 型流道231 ,各形成數條相互間隔且平行的U型肋條26,兩兩U型肋條26間還形 成供工作流體、M的U型渠道27。下板片21與上板片22對合后,上、下板片22、 21上的U型渠道27于位置上對稱相連。綜觀上述二種構造,欲利用多數肋條14、 26增加工作流體與散熱器的接觸面積 以達到充分傳熱的效果,但是流體于各渠道15、 27間獨立流動,渠道15、 27間的 工作流體彼此并不相通,所以造成各渠道15、 27內工作流體的溫度與無法均勻的分布。此外,由于各渠道15、 27呈單一流向的流動,且受到各通水口25、 16的位置 影響,使各渠道15、 27內流動速度分布不均,于某些部位容易形成流體停滯不動的 滯留情形而影響到均熱效果,基于上述情形,仍有許多需改善的空間。另,由于渠 道15、27狹小,其間的工作流體多以層流狀態流動,因而易使邊界層厚度增長而導 致熱傳效率變差,所以上述現有散熱器l、 2的散熱能力并非十分理想。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干涉工作流體流動,弓跑混亂流動、干涉層流邊 界層發展,而提升熱傳系數,增加流體帶走熱量的速度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 熱器。本發明的特征在于該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和一電子設備的熱源熱連 接,該散熱器導入一工作流體使用,包括 一殼體單元及多數干涉元件。該殼體單 元為導熱材質制成并形成一容置空間,該殼體單元具有二與該容置空間相連通并供 該工作流體出入的通水口,而所述干涉元件則布設于該容置空間內。所述干涉元件 可干涉該工作流體于該流道內的流動方向,引起混亂流動而提升熱傳系數,增加工 作流體能帶走熱源熱量的速度。本發明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是利用于U型流道中布設多數作以干涉工 作流體流動的干涉元件,以使工作流體于流動時能以充分混合、不斷改變流動方向, 及不斷造成邊界層的發展與破壞等方式,達到提高熱傳效果而增加散熱器散熱性能 的功效。
下面通過最佳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進行詳細 說明,附圖中圖1是一示意圖,說明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循環工作流程; 圖2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習知一散熱器結構; 圖3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習知另一散熱器結構;圖4是一立體圖,說明本發明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的第一較佳實施例, 其中一下板片設置有二組傾斜角度分別左右鏡像對稱的肋條;
圖5是一圖4的局部放大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兩兩平行間隔的肋條間形成供該工作流體流動的連續渠道;圖6是一類似圖4視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上板片同樣設置有二組傾斜角度分別左右鏡像對稱的肋條,且與該下板片上的肋條于結構上呈鏡像反置;圖7是一正視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二板片對合后使二板片上的所有渠道呈交錯狀的相互連通;圖8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本發明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圖9是該干涉單元的一局部放大圖,說明該干涉單元具有二呈上下疊置的肋條層;圖10是一立體圖,說明本發明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的第三較佳實施例 是以多數規格相同的流道鰭片干涉工作流體的流動方向;圖11是一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說明工作流體受到各流道鰭片的干涉而不 斷的產生及破壞邊界層;圖12是一立體圖,說明本發明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的第四較佳實施例 的流道鰭片分為傾斜鰭片及轉向鰭片,以此弓!導工作流體于流道中不斷改變方向并 與其它流道流體混合;圖B是一圖12的局部放大圖,該第四較佳實施例的流道鰭片及傾斜鰭片布設于 U型流道內的相對位置;及圖14是一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說明工作流體于流道中的流動行為。
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本發明的前述及其它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四個 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為了方便說明,以下的實施例,相同或對以的元件是以相同的標號表示。 參閱圖4至圖7,本發明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包括一 殼體單元4、 一分隔板5,及多數干涉元件。該殼體單元4為導熱材質制成并形成一容 置空間43,該殼j禪元4具有一上板片41及一與該上板片41對合的下板片42,該上板 片41上形成二與該容置空間43相連通的通水口411;該分隔板5是位于容置空間43的 中心線L1上,將容置空間43分隔成一U型流道431,而該等通水口411分別對應地設置于i如型流道431的二端。本實施例中,該殼體單元4的長與寬均為50公厘,而厚度歡公厘。而在其它較 佳的實施范圍中,該殼體單元4的長與寬均在不小于20公厘到不大于70公厘之間, 而厚度在不小于0.5公厘到不大于5公厘之間。該等干涉元件于本實施例中是為多數肋條7,該等肋條7傾斜地分別設置于二板 片41、 42上,并位于i^U型流道431內。如圖4及圖5所示,該下板片42設置有二組傾 斜角度分別左右鏡像對稱的肋條7,每纟TO條7于結構上相互平行且間隔設置,此兩 組肋條7有銜接的部分于該U型流道431內形成V型相交結構。該等V型結構以該中心 線L1兩側X寸稱的設置,而兩兩平行間隔的肋條7間形成供該工作流體流動的連續渠道 71。如圖6所示,該上板片41同樣置有二組《頃斜角度分別左右鏡像對稱的肋條7,而 兩組肋條7有銜接的部分同樣于i^U型流道431內形成V型相交結構,惟上板片41上的 肋條7與該下板片42上的肋條7于結構上呈鏡像反置,如圖7所示,因此當二板片41、 42對合后則形成二層干涉工作流體流動的結構,且二板片41、 42上的所有渠道71呈 交錯狀的相互ia。每組肋條7相對于該中心線L1的傾斜角度是為30度,而在其它的較佳實施態樣 中,其間的角度范圍在不小于15度到不大于60度之間。而每一肋條7的高度是0.4公厘, 渠道71的寬度是為0.7公厘,而在其它的較佳實施態樣中,其高度在不小于O.l公厘 到不大于4公厘之間,而渠道71的寬度是在不小于0.1公厘到不大于2公厘之間。本實施例中,還包括該多數導流肋條6,該等導流肋^6分別設置于i如型流道 431的二端。當工作流體由一通水口411進入散熱器后,入口端的多數個導流肋翻導 引該工作流體分流入各渠道71中,工作流體于U型流道431中的流動分別受到上、下 板片42呈交錯狀的渠道71導弓(,而在渠道71內不斷轉折而流至U型流道431各部位, 最后再由出口端的多數個導流肋條6導引該工作流體匯流,并由另一通水口411流出 該散熱器。過程中,工作流體呈現不規則的混亂流動情形,因此得增加其熱傳系數,同時 也能減少工作流體于散熱器內的滯留情形,能均勻地與散熱器各部分接觸,提高其 熱傳性能。參閱圖8及圖9,本發明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包括一 殼體單元4、 一分隔板5、 一干涉單元40,以及多數肋條7。本實施例中,該殼體單元4以及分隔板5的結構與配置與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因此不再贅述,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干涉單元40夾設于上板片41與下板片42之間,并與該二板片41、 42 上的肋條7形成四層干涉工作流體流動的結構。干涉單元40呈平板狀,并具有一框^401、 一分隔板402,以及二呈上下疊置的 肋條層403。該框似Ol中間形成一鏤空區i斜OO,且分隔板402的設置位置還與該殼 體單元4上的分隔板5重疊對應,也就是說該鏤空區ill400與U型流道431對應配合,并 且相互連通。如圖9所示,干涉單元40上的每一肋條層403包括二組傾斜角度分別左 右鏡像對稱的肋條7,而二組肋條7有銜接的部分同上、下板片41、 42上的肋條7般, 形成連續的V型結構,該等V型結構是以該分隔板402兩側對稱的設置,而兩兩平行 間隔的肋條7間隙則形成鏤空的渠道71 。要注意的是,散熱器可以夾設有多數^T涉單元40,而一干涉單元40也可以僅 設置一層的肋條層403,但如本實施例中在一干涉單元40設置二層(或二層以上)的肋 條層403時,為使工作流體可以于該等肋條層403之間流通,該二肋條層403上的肋條 7于結構上為呈鏡像反置,也就是說二肋條層403疊置時所形成的鏤空的渠道71是呈 交錯狀的上、下連通。設置于上、下板片41、 42上的肋條7分別與二肋條層403鄰貼,同樣為使渠道71 上下連通,上板片41上的肋條7應與上層的肋條層403于結構上呈鏡像反置,而下板 片42上的肋條7也與下層的肋條層403鏡像反置,如圖8所示,當二板片41、 42與該干 涉單元40對合后使二板片41 、 42及肋條層403上的所有渠道71呈交錯狀的相互連通。在此還要說明的是,干涉單元40并非一定要有框#401,在沒有框#401的情況 下,上述二肋條層403也可以配合U型流道431的高度而直接置入U型流道431內,也 就是說將二肋條層403直接夾置于二板片41、 42的肋條間,而在其它類似的實施態樣 中,熟知本項技藝者當然也可以將該等肋條7設計成四層或更多層于結構上呈鏡像反 置的連續肋條7,并將上述肋條7直接置入U型流道431內,同樣都可以使工作流體于 流通的過程能呈現不規則的混亂流動,因而提高熱傳性能,且二肋條層403疊置時所 形成的鏤空的渠道71是呈交錯狀的上、下連通可降低流體流動阻力。參閱圖IO,本發明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的第三較佳實施例包括一殼體 單元4、 一分隔板5,及多數干涉元件。本實施例中,關于殼體單元4、分隔板5以及 導流肋敘的敘述與規格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完全相同,因此不再贅述。不同之處在 于,該等干涉元件于本實施例中是為多數規格相同的流道鰭片8,作以干涉工作流體的流動方向。本實施例中,每一流道鰭片8的高度為0.5公厘、寬度為0.1公厘。在其它的較佳 實施態樣中,每一流道鰭片8的高度在不小于0.1公厘到不大于4公厘之間,而寬度在 不小于O.l公厘到不大于l公厘之間。該等流道鰭片8分別成排地設置于二板片41 、 42上,并位于i如型流道431內。 位于U型兩側的流道內的流道鰭片8是以平行該中心線L1的方向設置,而位于i^U型 底部的流道內的流道鰭片8是以垂直該中心線L1的方向設置。所有流道鰭片8成排地間隔設置并以其間隔供該工作流體流動,二相鄰流道鰭 片8間平行地設置,并有另一流道鰭片8平行上述二流道鰭片8地設置于上述間隔的下 游位置,也就是說,上游成排排列的流道鰭片8與下游鄰近成排排列的流道鰭片響 隔且錯位。二平行相鄰的流道鰭片8的間距為1.2公厘,而該間隔距離的選擇范圍是在 不小于0.5公厘到不大于4公厘之間。在較佳的比例范圍中,流道鰭片8的長度是寬度 的不小于2倍到不大于15倍之間,平行相鄰的兩流道鰭片8的間距離為流道鰭片8長度 的不小于1倍到不大于3倍之間。然而,該等流道鰭片8應不以分別設置于二板片41、 42上為限,在其它的實施 態樣中,該等流道鰭片8也可僅設置于該下板片42或是僅設置于該上板片41上,當上 板片4l與該下板片42對合后,同樣肖g達到本實施例中欲達到干涉工作流體流動的目 的,而該目的將于下文中繼續敘述。配合參閱圖ll,當工作流體進入散熱器后,工作流體即受到各流道鰭片8的干涉, 并于通過每一流道鰭片8時,因為流體的粘滯性影響,會在各流道鰭片8的周圍產生 邊界層(圖未示),且又由本實施例中各流道鰭片8間并不連續,所以邊界層會從工作 流體接觸一流道鰭片8的頂端開始發展,并隨著流道鰭片8長度而增長變厚,至流道 鰭片8尾端而破壞,再從下一流道鰭片8重新再產生邊界層。由于工作流體需經過邊 界層與該等板片41、 42傳熱,邊界層越厚其熱阻越大,熱傳性能也越差,而如此周 而復始的產生及破壞邊界層,可降低層邊界層產生的熱阻。再者,工作流體于每一 流道中的流動還在一流道鰭片8被分為二條流線,而每一流線更與鄰近流道中同樣被 分離出的流線交錯混合,因而達到提高熱傳性能的結果。參閱圖12及圖13,本發明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的第四較佳實施例包括 一殼體單元4、 一分隔板5,及多數流道鰭片8。本實施例中,關于殼體單元4、分隔 板5以及導fjj條6的敘述與規格與該第三較佳實施例完全相同,因此不再贅述。不
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的流道鰭片S分為傾斜鰭片81及轉向鰭片82。所有流道鰭片8 間隔設置,并以其間隔供該工作流體流動,二相鄰流道鰭片8間于結構上平行設置, 并有另一流道鰭片8平行上述二流道鰭片8地設置于上述間隔的下游位置,換言之, t游成排排列的流道鰭片8與下游鄰近成排排列的流道鰭片8間隔且錯位。如圖13所示,每一轉向鰭片82概呈一弓形,相對于該中心線L1于二自由端同向 彎折成二個角度的傾斜,作為引導由其上游的傾斜鰭片81引入的工作流體以另一個 角度轉向,并由下游的傾斜鰭片81繼續弓1導工作流體流動。而二傾斜鰭片81的傾斜 角度分別平行于其上、下游的轉向鰭片82的二傾斜自由端,并位于二轉向鰭片82形 成的間隔的上、下游位置。本實施例中,每一流道鰭片8的高度為0.5公厘、厚度為0.1公厘,而結構上平行 相鄰的兩流道鰭片8的間距為2.2公厘。在其它的實施態樣中,流道鰭片8的高度在不 小于O.l公厘到不大于4公厘之間,厚度在不小于O.l公厘到不大于l公厘之間,平行 相鄰的兩流道鰭片8的間距在不小于0.5公厘到不大于4公厘之間。在較佳的比例范圍 中,每一傾斜鰭片81與工作流體于巨觀的U型流道431的流動方向的夾角在不小于15 度到不大于45度之間,而流道鰭片8的長度是寬度的不小于2倍到不大于15倍之間。然而,該等流道鰭片8不應以分別設置于二板片41、 42上為限,在其它的實施 態樣中,該等流道鰭片8也可只設置于該下板片42或是僅設置于該上板片41上,當上 板片41與該下板片42對合后,同樣能達到本實施例中欲達到千涉工作流體流動的目 的,而該目的將于下文中繼續敘述。配合參閱圖14,當工作流體進入散熱器后,除達成該第三較佳實施例所述周而 復始的產生及破壞邊界層的功效外,更使工作流體流經傾斜鰭片81及轉向鰭片82時 扭曲工作流體流動的行程,促進流體于容置空間43內的混合,提高熱傳性能。歸納上述,本發明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是利用于U型流道431中布設多 數作以干涉工作流體流動的干涉元件,以使工作流體于流動時能以充分混合、不斷 改變流動方向,及不斷造成邊界層的發展與破壞等方式,達到提高熱傳效果而增加 散熱器散熱性能的功效。
權利要求
1.一種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和一電子設備的熱源熱連接,并導入一工作流體使用,其特征在于該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包括有一殼體單元,為導熱材質制成并形成一容置空間,該殼體單元具有二與該容置空間相連通的通水口;至少一分隔板,將該容置空間分隔成彎折的流道,所述通水口分別對應地設置于該彎折的流道的首、末端;及多數干涉元件,布設于該彎折的流道中,用以干涉工作流體于該流道內的流動,引起混亂流動、干涉層流邊界層發展,而提升熱傳系數,增加工作流體帶走熱量的速度。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分 隔板,該分隔板位于該容置空間的中心線上,將該容置空間分隔成U型的流道, 二通水口分別對應地設置于該流道的首、末二端。
3. 如權禾頓求2所述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多數導流肋條,所述導流肋條分別設置于i^U型流道的二端,以導引該工作流體由二通水口分流入及匯流出該千涉組。
4. 如權禾腰求l戀所述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 元件是為多數相對于容置空間的中心線呈一角度的傾斜的直型肋條,所述肋條 分別布設于該流道內的上、下壁面上,每一壁面上的所有肋條于結構上相互平 行地間隔設置,間隔的部分并形成供該工作流體箭L動的渠道,且上、下壁面上 的所有渠道呈交錯狀的相互連通。
5.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 元件是為多數肋條并分別布設于該流道內的上、下壁面上,每一肋條的結構呈對稱的v型波折,兩壁面上的肋條于結構上呈鏡像反置。
6.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干涉元 件為一肋條,而所述肋條組成一干涉單元,該干涉單元設置于該流道內并形成 至少一肋條層,該肋條層的肋條于結構上相互平行且間隔,而每兩肋條的間隔 的部分為鏤空,以形成供該工作流體流通的渠道。
7. 如權禾頓求6戶/M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肋條層的每一肋條的結構是呈對稱的v型。
8. 如權利要求l戀戶誠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 元件是為多數流道鰭片,所有流道鰭片間隔設置并以其間隔容該工作流體流 動,二相鄰流道鰭片間平行地設置,并有另一流道鰭片平行該二流道鰭片地設 置于該二流道鰭片間供工作流體流動下游位置。
9.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殼體單 元的長與寬均在不小于20公厘到不大于70公厘之間,厚度在不小于0.5公厘到 不大于5公厘之間。
10. —種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導入一工作流體使用,其特征在于該散熱器包括有一殼體單元,為導熱材質制成并形成一容置空間,該殼體單元具有一第 一板片及一與該第一板片對合的第二板片,該殼體單元還具有二與該容置空間相連通的通水口;以及多數肋條,設置于二板片中的至少一者上并位于該容置空間內,每一板 片上的所有肋條相對于容置空間的中心線呈至少一組角度的傾斜,且該組肋條 于結構上相互平行地間隔設置,間隔的部分并形成供該工作流體流動的渠道, 所述肋條于二板片對合后使二板片上的所有渠道呈交錯狀的相互連通。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板片上 各設置有二組傾斜角度分別左右鏡像對稱的肋條,二組肋條有銜接的部分于該容置空間內形成連續的v型相交結構,且所述v型結構是于該中心線兩側對稱的設置,而兩兩平行間隔的肋條間形成供該工作流體流動的連續渠道,二板片 上的肋條還于結構上呈鏡像反置。
12.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分隔板,該分隔板位于該容置空間的中心線上并將該容置空間分隔成一u型流道,所述通水口分別對應地設置于i^U型流道的二端。
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板片上各設置有二組傾斜角度分別左右鏡像對稱的肋條,二組肋條有銜接的部分于該U型流道內形成連續的V型結構,且所述V型結構是于該分隔板兩側對稱的設 置,而兩兩平行間隔的肋條間形成供該工作流體流動的連續渠道,二板片上的 肋條還于結構上呈鏡像反置。
14.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干涉單元,該干涉單元具有至少一肋條層,該肋條層包括二組傾斜角度分別左右鏡像x^爾的肋條,二纟鵬條有銜接的部分形成連續的v型結構,而兩兩平行間 隔的肋條間隙形成鏤空的渠道,并與所述板片上的渠道呈交錯狀的相互連通。
15. 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干涉單元 還具有一分隔板,該分隔板的設置^I置與該殼體單元上的分隔板重疊對應,而 每一肋條層的肋條是于其分隔板兩側對稱的設置。
16.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干涉單元 具有二分別上下疊置的肋條層,且該二肋條層上的肋條于結構上呈鏡像反置, 而其間所形成的渠道還與所述板片上的渠道呈交錯狀的相互連通,形成四層千 涉工作流體流動的結構。
17. 如權利要求ll、 13或14所述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每 組肋條相對于該中心線的傾斜角度在不小于15度到不大于60度之間。
18. 如權禾腰求10所述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肋條的高度在不小于O. 1公厘到不大于4公厘之間,每一渠道的寬度是在不小于O. 1公厘 到不大于2公厘之間。
19. 一種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導入一工作流體使用,其特征在于該散 熱器包括有一殼體單元,為導熱材質制成并形成一容置空間,該殼體單元具有一第 一板片及一與該第一板片對合的第二板片,該殼體單元還具有二與該容置空間 相i^l的通7K口;以及多數流道鰭片,設置于二板片中的至少一者上并位于該U型流道內,所有 流道鰭片間隔設置并以其間隔供該工作流體流動,二相鄰流道鰭片間平行地設 置,并有另一流道鰭片平行該二流道鰭片地設置于該間隔的下游位置。
20. 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分隔板,該分隔板位于該容置空間的中心線上并將該容置空間分隔成一u型流道,所述通水口分別對應地設置于i^U型流道的二端。
21. 如權利要^20所述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鰭片分別設置于二板片上,并位于該U型流道內;位于U型兩側的流道內的流道 鰭片是以平行該中心線的方向設置,而位于該U型底部的流道內的流道鰭片是 以垂直該中心線的方向設置。
22. 如權禾腰彩l所述的液體冷去拭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流道鰭 片的高度在不小于0.1公厘到不大于4公厘之間,流道鰭片的寬度在不小于O.l 公厘到不大于l公厘之間,平行相鄰的兩流道鰭片的間距在不小于0.5公厘到不 大于4公厘之間。
23. 如權利要彩l所述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各流道鰭片 的長度是寬度的不小于2倍到不大于15倍之間,平行相鄰的兩流道鰭片的間距 為鰭片長度的不小于1倍到不大于3倍之間。
24. 如權利要^20所述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鰭 片分別設置于二板片上并分為轉向鰭片及傾斜鰭片;每一傾斜鰭片相對于U型 流道的局部皆呈現一定的傾斜角度,每一轉向鰭片概呈一弓形,相對于該中心 線于二自由端同側彎折成二個角度的折角,并于其上、下游各布有傾斜鰭片。
25. 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f寺征在于每一流道鰭 片的高度在不小于O. 1公厘到不大于4公厘之間,鰭片的厚度在不小于O. 1公厘到 不大于l公厘之間,而平行相鄰的兩流道鰭片的間距在不小于0.5公厘到不大于 4公厘之間。
26. 如權利要^24所述的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流道鰭 片的長度是鰭片寬度的不小于2倍到不大于15倍之間,每一傾斜鰭片相對于U 型流道的局部傾斜角度在不小于15度到不大于45度之間。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液體冷卻式散熱裝置的散熱器,和一電子設備的熱源熱連接,并通以一工作流體使用,包括一殼體單元及多數干涉元件。該殼體單元為導熱材質制成并形成一容置空間,該殼體單元具有二與該容置空間相連通的通水口,該等通水口供工作流體進出。該等干涉元件布設于該流道中,使工作流體于流動時能以充分混合、不斷改變流動方向,及不斷造成邊界層的發展與破壞等方式,達到提高熱傳效果而增加散熱器散熱性能的功效。
文檔編號H05K7/20GK101160032SQ200610081039
公開日2008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19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19日
發明者劉瑋輯, 葉竣達, 楊建裕 申請人:國立中央大學;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