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散熱模塊及其扣持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扣具,特別涉及一種使用于散熱模塊上其可以簡單操作的扣具。
背景技術:
習知的散熱模塊,如中國臺灣專利公告號第511,733號所示,其散熱器(Heat Sink)系嵌組于底座上,而風扇則固設于框架上,框架與底座上下接合,使得散熱器夾置于框架與底座之間,風扇系位于散熱器的正上方以利送風而進行散熱。
上述的散熱模塊,其框架與底座的組裝狀態僅僅是單純的卡接、扣接或是使用工具如一字起子、螺絲起子等將其固定而已,這樣的組裝方式不僅在組裝時增添了困難度,實際上也根本無法使框架與底座具有緊密的接合狀態,甚至造成使用當中因風扇轉動而使整個散熱模塊震動不已,長時間使用后更會使原本的接合處扭曲變形或斷裂,且其扣具于組裝與拆卸時還需通過一字起子或螺絲起子等工具來進行,隨著電子零件的微小化,這樣的組裝方式非常容易造成散熱模塊周邊電子元件的破壞,如此不僅在生產時需額外的設備與材料費用,連帶的也使散熱模塊的應用性變小。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散熱模塊及其扣持組件,具有易于裝設的特性,也可配合任意形式的散熱器及容置微處理器的底座。
上述散熱模塊包括一用以容置風扇的基座及二扣持組件。二扣持組件分別連接至該基座側面,各扣持組件具有一扣接座、一簧片、一彈性體、一扳桿以及一連接元件。扣接座具有一鏤空部以及至少一第一樞孔。簧片具有一彎折部以及一底扣部,此彎折部具有至少一第二樞孔且滑動卡合于鏤空部,底扣部上具有至少一扣孔。彈性體套入該簧片且抵靠于該鏤空部及該簧片底扣部之間。扳桿接觸扣接座表面并具有至少一第三樞孔。而連接元件貫穿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樞孔并固定于扣接座,以將簧片及板桿樞接至扣接座。
其中,上述扣接座具有至少一卡合板,用以將扣接座固定于一散熱器。而且,扣持組件與基座可為一體成型,也可通過一扣接裝置扣接至基座上。形成該鏤空部的側壁的至少一面可為斜面,以配合彎折部的滑動卡合動作。
當扳桿被扳至一方向時,彎折部會彎曲,從而使底扣部緊扣于容置微處理器的底座上。而當扳桿被扳至另一方向時,彎折部呈平直狀態以使底扣部自底座上松開。
承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扣持組件可通過推動一扳桿而輕易地裝設與拆解。更可配合各式散熱器與微處理器,具有廣泛的應用性。
圖1a繪示了根據本發明的扣持組件的較佳實施例;圖1b為圖1a中的鏤空部的示意圖;圖2繪示了根據本發明的扣具的較佳實施例;圖3a繪示了根據本發明的扣具的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圖;圖3b繪示了根據本發明的扣具的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圖3c繪示了根據本發明的扣具的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圖;圖3d繪示了根據本發明的扣具的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圖;圖4a繪示了當彈性體為松開狀態時,根據本發明的扣具的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圖;圖4b繪示了當彈性體為松開狀態時,根據本發明的扣具的較佳實施例的另一方向的側視圖;圖4c繪示了當彈性體為緊繃狀態時,根據本發明的扣具的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圖;以及圖4d繪示了當彈性體為松開狀態時,根據本發明的扣具的較佳實施例的另一方向的側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扣持組件 101扳桿102樞孔 103平面104曲面 105連接元件106扣接座 107側面108側面 109底面110扣接裝置 111樞孔112樞孔 113伸塊114鏤空部 115卡合板116彈性體 117簧片118彎折部 119樞孔120底扣部 121扣孔122頂塊 123斜面130~131接觸點 203底部204扣件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通過圖標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以及優點。首先,通過圖1至圖3敘述本發明提供的扣持組件的結構和裝配方式。
圖1a繪示了本發明所提供的使用于散熱模塊上的扣持組件的較佳實施例。如圖所示,扣持組件100包括一板桿101、一扣接座106、一彈性體116以及一簧片117。其中扣接座106具有側面107、側面108及底面109,側面108上具有一扣接裝置110以及一樞孔112,而側面107具有對應于樞孔112的另一樞孔111,扣接裝置110用以扣接至一風扇基座(未繪示),扣接座106可更包括用于卡合于一散熱器(未繪示)的卡合板115。而底面109下方有一延伸塊113,延伸塊113內并具有一鏤空部114,且如圖1b所示,形成鏤空部114的四面中的至少一面具有一斜面123。
簧片117具有一彎折部118及一底扣部120。彎折部118為具有數個彎折處的金屬片,這些彎折處系用以配合鏤空部114內的斜面123以作動簧片117,這些作動方式將在下文中詳述。彎折部118滑動卡合于鏤空部114并具有一樞孔119,底扣部120上具有至少一扣孔121,用以扣接在在容置微處理器的底座上,彈性體116套入簧片117并抵靠于鏤空部114及底扣部120之間,用以使彎折部118為彎曲或平直狀態。
扳桿101具有一樞孔102及頂塊122,頂塊122上形成有平面103以及曲面104。在此實施例中,扳桿101設置于側面107與側面108所形成的空間內。上述的扣接座106、簧片117以及扳桿101系通過將一連接元件105貫穿樞孔102、111、112以及119而彼此連接。其中樞孔111須大于其它樞孔,以使連接元件111在其中滑動。
扣持組件100主要系使用于散熱模塊的扣具上。如圖2所示,扣持組件100可通過扣接裝置110而裝設在風扇基座201上以形成一扣具200,扣持組件100也可與風扇基座201為一體成形的型態。而扣具200系裝設于散熱器202上,上述卡合板115便是用以卡合住散熱器202使扣具200不會滑動。底座203系用以裝設CPU并具有數個扣件204,而且,扣持組件100與底座203可被設計成互相搭配的一組的形態,或者是扣持組件100可設計成與市售的散熱器或是底座對應搭配的型態。
在上述較佳實施例中,雖然扣接座106具有兩側面107、108、底面109以及延伸塊113,但并不表示扣接座106必須有這些組件。舉例來說,可以具備三或四個側面,或不具延伸塊等。
具有扣持組件100的扣具200與散熱器202以及風扇組合后的裝置如圖3a~圖3d所示。圖3a為一俯視圖、圖3b為一立體圖、而圖3c和圖3d為側視圖。此處所示的扣具雖然具有兩個扣持組件,但并不表示限制于兩個,可為一個或多個。
接著將說明根據本發明所提供的扣具的動作方式,請交互參照圖1、圖2與圖4a~圖4d。當扳桿101被扳至一方向,使得曲面104與底面109在接觸點131接觸時,如圖4a所示,連接元件105位于樞孔111的較偏下方處,且彈性體116呈現松開狀態,且底扣部120與扣件204的關系如圖4b所示,底扣部120并未扣住扣件204。當扳桿101被扳至另一方向時,頂塊122與底面109的接觸點會不斷順著曲面104改變。具體而言,會從接觸點131變成接觸點132,然后變成接觸點133,也就是接觸點會逐漸往平面103移動,由于樞孔102系位于扳桿101上較接近區面104的部份,因此在接觸點往平面103移動的過程中連接元件105會逐漸被拉升,最后如圖4c所示,連接元件105被拉升且帶動簧片117使其拉升。因為鏤空部114內的斜面與彎折部118的搭配,使得彎折部118在被拉升后會如圖4d般彎曲且彈性體116呈現緊繃狀態,而使得底扣部120通過扣孔121而緊扣在扣件204上。
由上述可知,本發明所提供的扣具不僅可自由搭配市售的散熱器與底座,具有相當大的自由使用空間,更可以僅通過扳動扳桿而輕易地拆卸與裝設散熱器與風扇,而增加了組裝時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的精神與范疇,而對其進行的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括于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所劃定的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散熱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用以容置一風扇;以及一扣持組件,耦接于該基座,并具有一扣接座,具有一鏤空部以及至少一第一樞孔;一簧片,具有一彎折部以及一底扣部,該彎折部具有至少一第二樞孔且滑動卡合于該鏤空部;一彈性體,套入該簧片且抵靠于該扣接座及該簧片底扣部之間;一扳桿,接觸該扣接座表面并具有至少一第三樞孔;以及一連接元件,貫穿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樞孔并固定于該扣接座,以將該簧片及該板桿樞接至該扣接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征在于該扣接座還具有至少一卡合板,用以將該扣接座固定于一散熱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征在于該基座與該扣持組件為一體成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征在于該底扣部上具有至少一扣孔。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征在于形成該鏤空部的側壁的至少一面為斜面。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征在于該扳桿具有一頂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一底座,用以容置一微處理器并與該底扣部扣接。
8.一種散熱模塊的扣持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扣接座,具有一鏤空部以及至少一第一樞孔;一簧片,具有一彎折部以及一底扣部,該彎折部具有至少一第二樞孔且滑動卡合于該鏤空部;一彈性體,套入該簧片且抵靠于扣接座及該簧片底扣部之間;一扳桿,接觸該扣接座表面并具有至少一第三樞孔;以及一連接元件,貫穿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樞孔并固定于該扣接座,以將該簧片及該板桿樞接至該扣接座。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扣持組件,其特征在于該扣接座還具有至少一卡合板,用以將該扣接座固定于一散熱器。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扣持組件,其特征在于該底扣部上具有至少一扣孔。
11.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扣持組件,其特征在于形成該鏤空部的側壁的至少一面為斜面。
12.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扣持組件,其特征在于該扳桿具有一頂塊。
13.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扣持組件,其特征在于該彈性體是一彈簧。
全文摘要
一種使用于散熱模塊的扣具,包括一用以容置風扇的基座及兩扣持組件。二扣持組件分別連接至基座側面,各扣持組件具有一扣接座、一簧片、一彈性體、一扳桿以及一連接元件。扣接座具有一鏤空部以及至少一第一樞孔。簧片具有一彎折部以及一底扣部,此彎折部具有至少一第二樞孔且滑動卡合于鏤空部,底扣部上具有至少一扣孔。彈性體套入簧片且抵靠于扣接座及簧片底扣部之間。扳桿接觸扣接座表面并具有至少一第三樞孔。連接元件貫穿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樞孔并固定于扣接座,以將簧片及板桿樞接至扣接座。
文檔編號G12B15/00GK1826044SQ200510051009
公開日2006年8月30日 申請日期2005年2月25日 優先權日2005年2月25日
發明者洪浚洋, 黃裕鴻, 陳錦明 申請人: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