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場致發光線、發光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電技術電致發光領域,是一種線狀和片狀發光體的新材料。
背景技術:
現有的EL場致發光線的介質層均采用鋇鹽無機物如鈦酸鋇,該介質層介電效率高,但絕緣性能較差,用其制作的發光線耗電量大,易斷裂擊穿短路。現有的EL場致發光片的后電極一般采用印刷工藝,印刷一層導電銀漿,該工藝復雜,成本高,制成的芯片長度有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發光線或發光片的缺陷,提供一種新型的場致發光線、發光片。使發光線耗電量大幅減小,發光片的后電極采用金屬箔片后,發光片的長度可數十倍增加。發光片的介質層采用高分子聚酯材料,聚苯乙烯薄膜,使介質層輕便柔軟,防擊穿性能大幅提高。
本發明的具體方案是將發光線介質層從鈦酸鋇改為二氧化鈦與聚氨酯混合涂層。二氧化鈦具有良好的介電性能。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絕緣性能。二氧化鈦與聚氨酯組成的混合介質層致密性能好,該介質的介電性能和絕緣性能得到良好的匹配。采用該介質層比鈦酸鋇介電層耗電量減少三分之一以上,抗裂,抗拉性能均優于鈦酸鋇介電層。
本發明的場致發光片,包括后電極層,介質層,發光粉與粘接劑混合層,透明導電膜,其改進是后電極為金屬箔片;介質層為二氧化鈦與聚氨酯組成的混合層或高分子有機薄膜。
圖1是本發明場致發光線的斷面圖;圖2是本發明場致發光片的斷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例1參見圖1,這是本發明場致發光線的斷面圖,本發光線具有金屬基線1,基線1的外壁再依次涂敷二氧化鈦與聚氧酯混合介質層2,發光粉與粘接劑混合層3,透光導電層4,再在透光導電層外壁繞裝輔助導線5,最外層裹上透明塑料層6即為本發明場致發光線。
例2參見圖2,這是本發明場致發光片的斷面圖,本發明的發光片的后電極采用金屬箔,主要采用鋁箔7,其厚度為0.03mm至0.15mm,鋁箔輕便柔軟,成本低,導電性能好,后電極直接采用鋁箔作后電極可在成卷的鋁箔片帶上,粘履聚苯乙烯薄膜或二氧化鈦與聚氨酯混合層8,滾動印刷發光層9、透明導電膜層10,使發光片可成卷制作發光片的長度比采用ITO制作的發光片的長度提高數十倍,能生產成卷的發光片、發光帶。
權利要求
1.一種場致發光線,包括金屬基線,介質層,發光粉與粘接劑混合層,透光導電層,輔助導線及透明外層,其特征是介質層為二氧化鈦與聚氨酯組成的混合層。
2.一種場致發光片,包括后電極層,介質層,發光粉與粘接劑混合層,透明導電膜,其特征是后電極為金屬箔片;介質層為二氧化鈦與聚氨酯組成的混合層或高分子有機薄膜。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場致發光產品類,是場致發光線發光片的新型材料,場致發光線的介質層材料一般均采用鋇鹽類材料,本發明采用二氧化鈦與聚氨酯混合物作介質層,使發光線發光片耗電量大幅下降,光電效率提高,場致發光片的后電極層,一般采用印刷方式印刷一層導電銀漿,效率高,成本低,本發明采用金屬箔作后電極,并采用二氧化鈦與聚氨酯混合物或高分子有機薄膜作介質層,使發光片的制作長度成倍提高。
文檔編號H05B33/14GK1933685SQ20051001944
公開日2007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15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15日
發明者林德秀, 花友貴, 殷崢凱 申請人:林德秀, 花友貴, 殷崢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