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托架的固定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托架,尤指可與一座體相接在一起的一種托架的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的世界已經有別于過去,而正在邁入一個科技蓬勃發展的新時代,各式各樣的精密電子產品,為人類帶來了無窮便利,進而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使得該類電子產品實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而密不可分。例如,一種個人數字助理機(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簡稱PDA)或行動電話(Mobile Phone)等手持式電子裝置,該等手持式電子裝置不僅體積小、重量輕,而且尚可整合有記事本、行事歷、數據庫、游戲機、電話簿、英漢字典、繪圖及計算器等功能,因此,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人們,對于此類手持式電子裝置的需求性大幅提升,也使得各制造廠商及企業,無不耗盡心思地持續研究、發展該等手持式電子裝置,以令該等手持式電子裝置可達到更輕、更薄、更小型的目的外,仍可具有強大的功能。
而無論該等手持式電子裝置是被做為個人資訊的管理工具、游戲機、音樂播放機或導航系統等用途,只要欲將該等手持式電子裝置裝設在一車輛內,以方便使用者在行駛車輛時,亦可輕松、方便地使用該等手持式電子裝置,藉此,即可透過一般公知的車用托架而達到目的。
請參閱圖1所示,該車用托架10設有可被任意彎折的一延伸管11,該延伸管11一端設有一框架14,該延伸管11的另端設有一固定部12,其中,該框架14背對該延伸管11的一面,可供安裝有該手持式電子裝置15,使得該手持式電子裝置15可被固定在該車用托架10上,而該固定部12遠離該延伸管11的一端,設有一吸盤13,該吸盤13可供吸附在一平面上,藉此,當使用者欲將該車用托架10裝設在車輛內時,即可將該吸盤13吸附在該車輛內的一平面(如中控臺)上,令該手持式電子裝置15被固定在該平面上。
惟,當該等手持式電子裝置透過該吸盤而吸附在該車輛內的平面上時,由于一般車輛內的平面,其具有壓花設計及圓弧狀的外觀設計等,使得該吸盤不易長期而穩固地吸附在該平面上,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托架的固定結構,以供該等手持式電子裝置可穩固地裝設在車輛內,此舉,實乃目前刻不容緩的一重要課題。
有鑒于公知車用托架的諸多缺陷,因此,為改進公知的缺點,于是設計人乃經過長久的努力研究與實驗,終于開發設計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托架的固定結構,以期藉由本實用新型的問世及其設計巧思,而能對社會大眾作出貢獻。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供手持式電子裝置穩固地裝設在車輛內以方便使用者的托架的固定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托架的固定結構,包括一托架,該托架的一端可供裝設有一電子裝置,該托架的另端設有一吸附元件;一座體,其一面設有一接合部,以供與一平面相互接合在一起,其另面呈光滑平面狀,以供該吸附元件吸附及固定。
如上的托架的固定結構,其中該座體的外緣,朝背對該接合部的方向,延伸一定長度,而形成一環繞部,以供與該座體間,共同容置該吸附元件及該托架的部分。
如上所述的托架的固定結構,其中該結合部為魔鬼氈。
如上所述的托架的固定結構,其中該結合部為黏膠。
如上述的托架的固定結構,其中該結合部為硅膠。
如上所述的托架的固定結構,其中該吸盤的外緣設有一扳動片。
如上所述的托架的固定結構,其中該托架包括一基部,其一面與該吸附元件相接,其另面固設有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其一端與該第一支架的一端相樞接,該第二支架與該第一支架間的樞接軸與垂直于該基部的中心軸保持直交狀態;一旋轉架,其一端樞設在該第二支架的另端,該旋轉架與第二支架間的樞接軸,與該第二支架與該第一支架間的樞接軸保持平行狀態;一承載架,樞設在該旋轉架的另端,該承載架與該旋轉架間的樞接軸,與該旋轉架與第二支架間的樞接軸保持直交狀態。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和優點是本實用新型的托架的固定結構,包括一托架及一座體,其中該托架的一端可供裝設一電子裝置,該托架的另一端則設有一吸附元件,該吸附元件用以吸附及固定至該座體具有光滑表面的一面,此外,該座體的另一面設有一接合部(如黏膠),以令該座體與一平面(如車輛內的中控臺)相互接合在一起,如此,該托架即可藉由該座體,而被穩固地固定在該平面上,以方便使用者在該平面上操作或取放該電子裝置。
圖1為公知車用托架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托架與一座體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2、托架21、基部221、第一支架22、第二支架 23、旋轉架 24、承載架25、26、27、樞接軸 3、吸附元件 31、扳動片4、座體41、接合部 42、環繞部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構造裝置特征及功效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茲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托架的固定結構,請參閱圖2所示,具有一托架2,該托架2的一端設有一吸附元件3(如吸盤),該吸附元件3用以吸附及固定在一平面上,該托架2的另一端則可供裝設有一電子裝置(如圖1所示的手持式電子裝置15等),此外,在本實用新型中尚包括有一座體4,該座體4的一面呈光滑平面狀,以供該吸附元件3吸附,該座體4的另一面設有一接合部41,該接合部41可藉由具防滑特性的材質所構成,例如魔鬼氈、黏膠或硅膠等,以供該座體4的另面放置在一平面(如車輛內的中控臺上)時,該座體4可與該平面相互接合在一起;藉由上述各構件的設計,復請參閱圖2所示,即可將該托架2藉由該吸附元件3而與該座體4相互吸附在一起,使得該托架2亦可被固定在該平面上,如此,當該托架2被固定在該座體4上,而該座體4亦被固定在該平面上時,可將該托架2調整至一適當的位置及角度,以方便使用者在該平而上操作或取放該電子裝置。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復請參閱圖2所示,該座體4的外緣,可朝背對該接合部41的方向,而延伸有一定長度,藉以形成一環繞部42,該環繞部42與該座體4之間,恰可容置該吸附元件3及該托架2的部分,使得該托架2與該座體4相接時,該托架2可被該環繞部42限制在該座體4的一位置上,如此,當該平面在移動時,該吸附元件3不會在該座體4上產生位移,令該托架2不會自該座體4上松脫。
另,復請參閱圖2所示,在該吸附元件3的外緣處,可設有一扳動片31,當該吸附元件3已與該座體4相互吸附時,如欲解除該吸附的狀態,即可將該板動片31朝遠離該座體4的方向移動,如此,該吸附元件3與該所體4間,即可產生空隙,使得該吸附元件3與該座體4間的吸附狀態,即可被解除,以供使用者可方便、輕松地將該托架2與該座體4相互分離。
在本實施例的附圖中,該座體4的外觀造型呈圓形平板狀,但在實際實施時,并不僅局限于此,例如立體造型的模型玩具車、具卡通造型的平面板體及可配合一平面表面形狀的不規則板體等,只要該座體4一面呈光滑平面狀,以供該吸附元件3吸附,而另面具有一接合部41,以供固定在一平面上,皆為本實用新型所欲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施例中,復請參閱圖2所示,該托架2藉由一基部21、一第二支架22、一旋轉架23及一承載架24所構成,其中該基部21的一面與該吸附元件3相接,該基部21的另一面則固設有一第一支架211,該第一支架211的另一端與該第二支架22相互樞接在一起,該第二支架22與該第一支架211間的樞接軸25,與垂直于該基部21的中心軸保持直交狀態,該第二支架22可沿該第一支架轉動;而該第二支架22的另端,與該旋轉架23相樞接,該旋轉架23與該第二支架22間的樞接軸26,與第二支架22及該第一支架211間的樞接軸25保持平行狀態,該旋轉架23可在該第二支架22上轉動;復請參閱圖2所示,該旋轉架23的另一端,與該承載架24相樞接,該承載架24與該旋轉架23間的樞接軸27,與該旋轉架23及該第二支架22間的樞接軸26保持直交狀態,該承載架24可在該旋轉架23上,沿垂直于該承載架24的中心軸轉動,而該承載架24相對該旋轉架23的另面,則可用于裝設該電子裝置。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具體實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組件的置換,或依本實用新型專利保護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專利涵蓋之范疇。
權利要求1.一種托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托架,該托架的一端可裝設有一電子裝置,該托架的另端設有一吸附元件;一座體,其一面設有一可與一平面相互接合在一起的接合部,其另面呈光滑平面狀,以與該吸附元件吸附及固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托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座體的外緣朝背對該接合部的方向延伸一定長度,而構成一環繞部,與該座體間共同容置該吸附元件及該托架的部分。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托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結合部為魔鬼氈。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托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結合部為黏膠。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托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結合部為硅膠。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托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吸盤的外緣設有一扳動片。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托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托架包括一基部,其一面與該吸附元件相接,其另面固設有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其一端與該第一支架的一端相樞接,該第二支架與該第一支架間的樞接軸與垂直于該基部的中心軸保持直交狀態;一旋轉架,其一端樞設在該第二支架的另端,該旋轉架與第二支架間的樞接軸,與該第二支架與該第一支架間的樞接軸保持平行狀態;一承載架,樞設在該旋轉架的另端,該承載架與該旋轉架間的樞接軸,與該旋轉架與第二支架間的樞接軸保持直交狀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托架的固定結構,包括一托架及一座體,其中該托架的一端可供裝設一電子裝置,該托架的另一端則設有一吸附元件,該吸附元件用以吸附及固定至該座體具有光滑表面的一面,此外,該座體的另一面設有一接合部(如黏膠),以令該座體與一平面(如車輛內的中控臺上)相互接合在一起,如此,該托架即可藉由該座體,而被穩固地固定在該平面上,以方便使用者在該平面上操作或取放該電子裝置。
文檔編號H05K5/02GK2762283SQ20042011621
公開日2006年3月1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3日
發明者王進楊 申請人:王進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