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交換式散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散熱裝置,特別是一種熱交換式散熱裝置。
背景技術:
為了散去設備或系統內各電子零組件工作所產生的熱量,避免電子零組件高溫,使這些電子元件能夠正常運作,通常會利用散熱片組吸收熱量,再以風扇強迫散熱。
如圖1所示,以已有的電源供應器1為例,在電源供應器1內包含諸多發熱元件,如電容器、電感器、線圈及控制晶片等,特別是這些控制晶片11,因為對其要求的處理速度愈來愈快,所以控制晶片11的工作溫度也隨之提升。
為了解決散熱問題,通常會直接將這些控制晶片11貼附在散熱片組12的表面,以散熱片組12較大的面積吸收控制晶片11工作產生的熱量,再透過掛設在機殼13上的風扇14將高溫熱量散去。
上述這種散熱方式為目前最慣用的技術,但在解決問題的手段上仍存在可改進的空間,例如1、散熱片組12完全被裝置在設備的密閉式機殼13內,所以縱然借由風扇14輔助散熱,但大部分的熱空氣卻一直在機殼13內循環,而無法更有效率地釋放。
2、風扇14,特別是大型風扇的運轉會產生較大的噪音。
3、風扇14具有一定的電氣特性,一但因故障失去作用又沒有被察覺,將嚴重影響散熱效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避免熱空氣在設備機殼內循環、提高散熱效率、降低噪音的熱交換式散熱裝置。
本實用新型包括熱導管組及連接設置于熱導管組兩端的第一、二散熱片組;第一散熱片組裝置在設備機殼內用以吸收設備機殼內元件產生熱量;第二散熱片組則借由熱導管組懸吊于設備機殼外借以接受熱導管組傳遞的熱量并與其周圍空氣進行熱交換。
其中第一散熱片組為鋁擠型散熱片。
熱導管組為由數條熱導管按預定方式排列而成。
第二散熱片組包含以堆疊方式堆疊的數片平板式散熱片,每一平板式散熱片預留供熱導管貫穿的孔位。
熱導管組預先透過轉接板與第一散熱片組連接。
轉接板與熱導管組相鄰的承接面上設有對應并容設各熱導管的數道容槽;其另一面與第一散熱片組的表面貼合。
兩相鄰容槽之間保持間距;轉接板上兩相鄰容槽之間的間距處開設數個定位孔;轉接板借由穿過其間距處定位孔的螺絲與第一散熱片組鎖固。
第一散熱片組的表面開設供部分熱導管嵌入的容槽;外露的熱導管上以對應方式蓋或黏住轉接板,并借由螺絲將轉接板連同熱導管一并鎖固在第一散熱片組上。
轉接板與熱導管組相鄰的承接面上設有對應并容設各熱導管的數道容槽;兩相鄰容槽之間保持間距;轉接板上兩相鄰容槽之間的間距處開設供螺絲穿置的數個定位孔。
一種熱交換式散熱裝置,它包括兩組熱導管組兩組第一散熱片組及兩組第二散熱片組;兩組第一散熱片組分別連接于兩組熱導管組的一端,并同時裝置在設備機殼內用以吸收設備機殼內元件產生熱量;兩組第二散熱片組分別連接于兩組熱導管組的另一端,并分別懸吊于設備機殼外不同的兩側。
由于本實用新型包括熱導管組及連接設置于熱導管組兩端的第一、二散熱片組;第一散熱片組裝置在設備機殼內用以吸收設備機殼內元件產生熱量;第二散熱片組則借由熱導管組懸吊于設備機殼外借以接受熱導管組傳遞的熱量并與其周圍空氣進行熱交換。使用時,借由裝置在設備機殼內第一散熱片組吸收設備機殼內元件產生的熱量,并由熱導管組傳遞至懸吊于設備機殼外的第二散熱片組,并由第二散熱片組與周圍空氣進行熱交換,無需在設備機殼內裝設風扇;不僅避免熱空氣在設備機殼內循環、提高散熱效率,而且降低噪音,從而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圖1、為已有的電源供應器結構示意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分解結構示意立體圖。
圖3、為配置本實用新型的電源供應器結構示意立體圖。
圖4、為配置本實用新型的電源供應器安裝于系統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以配置于電源供應器50內為例,其包括熱導管組20及連接設置于熱導管組20兩端的第一、二散熱片組30、40。
熱導管組20為由數條熱導管21按預定方式排列而成。
如圖3所示,連接設置于熱導管組20一端的第一散熱片組30裝置在電源供應器50的機殼51內,用以吸收各元件,特別是控制晶片52工作時所產生的熱量,以降低控制晶片52的工作溫度。
連接設置于熱導管組20另一端的第二散熱片組40則借由熱導管組20懸吊于電源供應器5的機殼51外。如此,使第一散熱片組30吸收的熱量經由熱導管組20傳遞至第二散熱片組40,并由第二散熱片組40與周圍空氣進行熱交換。
第一散熱片組30為鋁擠型散熱片。第二散熱片組40包含以堆疊方式堆疊的數片平板式散熱片41,每一平板式散熱片41預留供熱導管21貫穿的孔位42。
熱導管組20可以預先透過轉接板22與第一散熱片組30連接,并直接以貫穿的方式串接第二散熱片組40。
轉接板22與熱導管組20相鄰的承接面221上設有對應并容設各熱導管21的數道容槽222、223,兩相鄰容槽222、223之間保持間距224;轉接板22上兩相鄰容槽222、223之間的間距224處開設數個定位孔225。
轉接板22以其承接面221上的數道容槽222、223與散熱管組20套接,以其另一面與第一散熱片組30的表面貼合,并借由穿過其間距224處定位孔225的螺絲226與第一散熱片組30鎖固。
另一方面,可以預先在第一散熱片組30a的表面開設供部分熱導管21嵌入的容槽301,再利用轉接板22將外露的熱導管21以對應方式蓋或黏住,并借由螺絲227將轉接板22連同熱導管21一并鎖固在第一散熱片組30a上。
如圖3所示,為了提升散熱效率,本實用新型包括兩組熱導管組20、20a、兩組第一散熱片組30、30a及兩組第二散熱片組40、40a。兩組第一散熱片組30、30a分別連接于兩組熱導管組20、20a的一端,并同時裝置在電源供應器50的機殼51內;兩組第二散熱片組40、40a分別連接于兩組熱導管組20、20a的另一端,并分別設置于電源供應器50機殼51不同的兩側。如圖4所示,配置本實用新型的電源供應器50裝配于系統60,如個人電腦內時,可將兩組第二散熱片組40、40a中的一組第二散熱片組40伸出系統60外部,以與外部空氣進行熱交換,而另一組第二散熱片組40a則透過系統60內部較大的空間進行熱交換,以確實提升散熱效率。
權利要求1.一種熱交換式散熱裝置,它包括裝置在設備機殼內用以吸收設備機殼內元件產生熱量的第一散熱片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散熱片組連接設置借以傳遞熱量的熱導管組;熱導管組的另一端連接設置懸吊于機殼外借以接受熱導管組傳遞的熱量并與其周圍空氣進行熱交換的第二散熱片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散熱片組為鋁擠型散熱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導管組為由數條熱導管按預定方式排列而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熱交換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散熱片組包含以堆疊方式堆疊的數片平板式散熱片,每一平板式散熱片預留供熱導管貫穿的孔位。
5.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熱交換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導管組預先透過轉接板與第一散熱片組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熱交換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接板與熱導管組相鄰的承接面上設有對應并容設各熱導管的數道容槽;其另一面與第一散熱片組的表面貼合。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熱交換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相鄰容槽之間保持間距;轉接板上兩相鄰容槽之間的間距處開設數個定位孔;轉接板借由穿過其間距處定位孔的螺絲與第一散熱片組鎖固。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熱交換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散熱片組的表面開設供部分熱導管嵌入的容槽;外露的熱導管上以對應方式蓋或黏住轉接板,并借由螺絲將轉接板連同熱導管一并鎖固在第一散熱片組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熱交換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接板與熱導管組相鄰的承接面上設有對應并容設各熱導管的數道容槽;兩相鄰容槽之間保持間距;轉接板上兩相鄰容槽之間的間距處開設供螺絲穿置的數個定位孔。
10.一種熱交換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兩組熱導管組兩組第一散熱片組及兩組第二散熱片組;兩組第一散熱片組分別連接于兩組熱導管組的一端,并同時裝置在設備機殼內用以吸收設備機殼內元件產生熱量;兩組第二散熱片組分別連接于兩組熱導管組的另一端,并分別懸吊于設備機殼外不同的兩側。
專利摘要一種熱交換式散熱裝置。為提供一種避免熱空氣在設備機殼內循環、提高散熱效率、降低噪音的散熱裝置,提出本實用新型,它包括熱導管組及連接設置于熱導管組兩端的第一、二散熱片組;第一散熱片組裝置在設備機殼內用以吸收設備機殼內元件產生熱量;第二散熱片組則借由熱導管組懸吊于設備機殼外借以接受熱導管組傳遞的熱量并與其周圍空氣進行熱交換。
文檔編號G12B15/00GK2726278SQ20042008433
公開日2005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04年7月21日
發明者周易慶 申請人:斯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