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械式動力產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機械式動力產生裝置,尤其是一種利用杠桿原理左右、配合位能(重量)上下移動產生動能,利用物體的杠桿原理與雙滑動配重塊及齒輪相互嚙和與齒輪速比的不同,產生平穩且有效的能量,其機構通過重塊水平位移以及調整裝置的運作,使本機構在極小的動力下,產生極大且穩定的有效動能,并使機械效率大于1,永久機械效率Qe=W出+和/W入>1;本實用新型可以說是一種可善用有效能源、就地實施產生動力的技術內容。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地球能源即將面臨能源耗盡之危機,故而世界各國皆不斷的積極開發利用「風力」、「太陽能」、「水力」、或「地熱」等來產生電力能量的方法,以此來緩減傳統能源被消耗的速度。
上述無論利用「風力」、「太陽能」、「水力」、或「地熱」等方式來產生能量,皆有受限于「地區性」的限制;例如,某部分地區常年風力不強,即無法使用「風力」來產生能量;相同地,某些地區氣候為常年多雨,則「太陽能」自然亦無法運用;而「水力」及「地熱」更是要部份得天獨厚的地區方有存在。是以并無法有效地適用于全球各個地區。
為此,本申請人早先于92年11月28日所提出了有關動力產生的技術內容,即中國臺灣專利第092133461號發明專利申請案,其構思是以地心引力作一重力裝置,并以上、下支點轉換方式造成重心偏移,且以慣性飛輪裝置的持續慣性旋轉,以求取出干凈、環保的動力,進而符合時代的需求。但該申請案技術方案中的結構過于復雜并且龐大,難以符合當今技術發展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鑒于現有利用自然力生成能量,受限于地區方能實施的缺點,乃不斷的精進研發改良,而提出一機械式動力產生裝置。為使其裝置的再精進,乃積極構思及實驗,使得該裝置可更為順遂,重力輸出量更為增進,且空間型態更為縮減。為達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是用機械式旋轉運動,配合慣性動力,及上、下或左、右支點轉換,旋轉配重塊造成重心有效偏移方式,以產生動力,并且使機械效率大于1,永久機械效率Qe=W出+和/W入>1,本實用新型的動力產生裝置是具有一組活動配重塊,可改變與地面懸設角度及軸距的功用,利用該組配重塊不同的懸設角度及軸距的改變與轉換,配合重力作用而對主動齒輪產生一旋轉力矩,驅動主動齒輪轉動而產生動力,以達到擅用有效能源就地實施產生動力。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的力產生裝置包括機構主支架、導桿、培林、主軸、第一滑塊箱、第二滑塊箱、第一滑軌、第二滑軌、第一滑塊、第二滑塊、第一緩沖彈簧、第二緩沖彈簧、第一滑動馬達、第二滑動馬達、調整齒輪、第一調整鏈條、第二調整鏈條、第一調整主齒輪、第二調整主齒輪、第一皮帶、第二皮帶、第一調整馬達、第二調整馬達、第一萬向桿、第二萬向桿、第一活動排齒、第二活動排齒、機構主體、滑槽、調整滑輪、鋼索、第一輸出排齒、第二輸出排齒、第一調整器、第二調整器、棘輪1A、輸出齒輪1A、輸出齒輪1B、輸出齒輪1C、飛輪1A、皮帶1A、飛輪1B、皮帶1B、第一集能機構、棘輪2A、輸出齒輪2A、輸出齒輪2B、輸出齒輪2C、飛輪2A、皮帶2A、飛輪2B、皮帶2B、第二集能機構、第三調整鏈條、第四調整鏈、第一調整裝置、第二調整裝置;其中在機構主支架的上方通過主軸和培林而樞設有機構主體,在主軸的兩側分別對稱地設置有導桿,所述的機構主體分別通過第一萬向桿和第二萬向桿而連接于第一滑塊箱和第二滑塊箱,所述的第一滑塊箱和第二滑塊箱的四個豎楞端部分別與所處在的導桿的滑槽相配合,從而能使滑塊箱做上下滑動運動;在第一滑塊箱和第二滑塊箱內分別設有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第一滑塊上設有第一滑動馬達和與之帶動的齒輪,其齒輪與第一活動排齒相嚙合,而第二滑塊上設有第二滑動馬達和與之帶動的齒輪,其齒輪與第二活動排齒相嚙合,這樣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可做水平移動;在機構主體上還設有用于第一滑塊箱的第一調整機構和用于第二滑塊箱的第二調整機構,其中第一調整結構包括有第一調整馬達,該馬達通過第一皮帶而帶動第一調整主齒輪,其第一調整主齒輪的通過其軸而配合于第一調整鏈條和鋼索和相應的設于第一滑塊箱外緣處的齒輪和調整滑輪,同樣第二調整結構包括有第二調整馬達,該馬達通過第二皮帶而帶動第二調整主齒輪,其第二調整主齒輪的通過具軸而配合于第二調整鏈條和鋼索和相應的設于第二滑塊箱外緣處的齒輪和調整滑輪;在機構主體的一端設有第一輸出排齒和第二輸出排齒,第一輸出排齒與棘輪1A相配合,該棘輪1A隨后依次聯動于輸出齒輪1A、輸出齒輪1B、輸出齒輪1C、飛輪1A、皮帶1A、飛輪1B、皮帶1B至第一集能機構,而第二輸出排齒與棘輪2A相配合,該棘輪2A隨后依次聯動于輸出齒輪2A、輸出齒輪2B、輸出齒輪2C、飛輪2A、皮帶2A、飛輪2B、皮帶2B至第二集能機構。
在第一滑塊箱和第二滑塊箱內端部分別設有與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相作用的第一緩沖彈簧和第二緩沖彈簧。
在棘輪1A和棘輪2A上分別設有第一調整器和第二調整器。
在機構主支架和機構主體上還設有用于調整第一滑塊箱和第二滑塊箱運動的第一調整裝置和第二調整裝置以及與之相配合的第三調整鏈條和第四調整鏈條。
以下結合附圖所給出的實施例將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做出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使之對其本實用新型的特征所達到的功效有更加清楚的了解。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第一作動狀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第二動作狀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第三動作狀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平面動作狀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平面動作狀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第四動作狀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第五動作狀態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第六動作狀態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第七動作狀態示意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前立體示意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后立體示意圖;圖1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平面示意圖;圖13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原理第一作動狀態示意圖;圖14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原理第二作動狀態示意圖;圖15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原理第三作動狀態示意圖;圖16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原理第四作動狀態示意圖;圖17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原理第五作動狀態示意圖;圖18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原理第六作動狀態示意圖;圖19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原理第七作動狀態示意圖;圖20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原理概述示意圖;圖21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原理概述示意圖;圖22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原理概述示意圖。
附圖中符號說明機構主支架1、導桿2、培林3、主軸4、第一滑塊箱5-1、第二滑塊箱5-2、第一滑軌6-1、第二滑軌6-2、第一滑塊7-1、第二滑塊7-2、第一緩沖彈簧8-1、第二緩沖彈8-2簧、第一滑動馬達9-1、第二滑動馬達9-2、調整齒輪10、第一調整鏈條11-1、第二調整鏈條11-2、第一調整主齒輪12-1、第二調整主齒輪12-2、第一皮帶13-1、第二皮帶13-2、第一調整馬達14-1、第二調整馬達14-2、第一萬向桿15-1、第二萬向桿15-2、第一活動排齒16-1、第二活動排齒16-2、機構主體17、滑槽18、調整滑輪19、鋼索20、第一輸出排齒21-1、第二輸出排齒21-2、第一調整器22-1、第二調整器22-2、棘輪1A(即23)、輸出齒輪1A(即24)、輸出齒輪1B(即25)、輸出齒輪1C(即26)、飛輪1A(即27)、皮帶1A(即28)、飛輪1B(即29)、皮帶1B(即30)、第一集能機構31、棘輪2A(即32)、輸出齒輪2A(即33)、輸出齒輪2B(即34)、輸出齒輪2C(即35)、飛輪2A(即36)、皮帶2A(即37)、飛輪2B(即38)、皮帶2B(即39)、第二集能機構40、第三調整鏈條41、第四調整鏈42、第一調整裝置43、第二調整裝置44原理概述如圖13所示,第二滑塊7-2以L1方向滑動一固定距離,如圖14。因第二滑塊7-2滑動后杠桿效應使機構主體17一端重量較重,因此滑塊箱5-1可向上滑動,使機構主體1以主軸4做軸向擺動R1,如圖15所示。
如圖16所示,當機構主體17擺動到下限位置時,通過調整馬達14-1和14-2自動微調裝置,使機構主體17在擺動時,第一滑塊箱5-1和第二滑塊箱5-2則可自由上下滑動,待機構主體17旋轉R1角度時固定住,此時,第一滑塊7-1和第二滑塊7-2分別向L2及L3方向滑動,因第一滑塊7-1和第二滑塊7-2分別向左滑動,使機構主體17的左側力矩較長因此,機構主體17則可再次向下軸向擺動R2,使機構主體17旋轉到下極限位置如圖17所示,待機構主體17擺動定位完成后,第一滑塊7-1和第二滑塊7-2再分別向L4及L5方向滑動如圖18所示,因第一滑塊7-1和第二第一滑塊7-2分別向右滑動,使機構主體17的右側力矩較長因此,機構主體17則可再次向下軸向擺動R3,使機構主體17旋轉到下極限位置如圖19所示。
本機構即利用機構主體17作轉向上下擺動的動作,在另一側樞設數組相互囓合的齒輪,及具有左右擺動的齒條作能量產生裝置,產生有效能源機構。
相同地,本機構于杠桿機構重塊子一端將原本裝置于機構下端的重塊組裝至于杠桿機構上方則可得到相同的結果。
如圖20所示,當機構主體17在下限位置時,此時,第一滑塊7-1和第二7-2分別向L62及L7方向滑動,因第一滑塊7-1和第二滑塊7-2分別向左滑動,使(機構主體17的左側力矩較長如圖21因此,機構主體17則可向下軸向擺動旋轉R4,使機構主體17旋轉到下極限位置,如圖22所示。
具體實施方式
參看附圖1和10至12,機構主體17,第一滑塊箱5-和第二滑塊箱5-2于水平位置處,第一滑塊7-1、第二滑塊7-2則固定于第一滑塊7-1和第二滑塊7-2最內側旋轉軸向位置處,此為機構尚未運動時狀態。
該機構開始運轉時,第一動作為第二滑動馬達9-2開始運轉,并通過運轉中的第二滑動馬達9-2,帶動與第二排齒16-2相互囓合齒輪向機構主支架1外側方向平行移動到第二滑塊箱5-2另一端極限處。并將原本處于自由狀態的第一緩沖彈簧8-1壓縮至極限位置,如圖2所示。
待第二滑塊7-2通過第二滑軌6-2平穩滑動定位后,第二滑動馬達9-2立即停止運轉,并將第二滑塊7-2完全固定住。待第二滑塊7-2固定完成時,因此時機構中,機構主體17處于右側較重狀態。因此,造成機構杠桿原理效應,使機構快速且平穩地以主軸4為軸,將機構主體17中的第二滑塊箱5-2位置端向上垂直下壓縮,相反地樞設于本機構另一端第一滑塊箱5-1則因機構的杠桿效應使第一滑塊箱5-1由重力加速度向下快速滑動如圖3所示。
因此,利用機構的杠桿效應,造成機構中重心偏移,至某一端,并于固定一端樞設數組相互嚙合的齒輪,利用重塊重力加速度的能量,促使齒輪有效傳導及產生能量。如圖4所示。
當第一輸出排齒21-1向下壓縮時棘輪1A即23杠桿效應而可通過第一調整器22-1的調整作用,平穩地將本機構產生的能源,有效地轉換及傳送到集能機構31,做有效的動力產生機構。
因棘輪2A即32為單向機構,因此當棘輪1A即23運轉時,棘輪2A即32則為空轉狀態,在此一能量轉換機構中,樞設一組棘輪裝置為棘輪2A即32,以致使機構產生動能轉換時,不會產生矛盾的機構。
在該機構中裝置于機構主體17兩端側滑塊機構中,在第二滑塊箱5-2與第一滑塊箱5-1的外緣處,分別裝置數組小型調整作用的齒輪如10及調整滑輪19,并利用第一調整鏈條11-1、鋼索20分別將數個調整齒輪10及調整滑輪19串聯為兩組同動機構裝置。并將2組串聯的調整機構其中各裝置于一同軸的第一調整主齒輪12-1,通過第一皮帶13-1的傳送。
由第一調整馬達14-1和調整馬達14-2做平穩地微調動作。將機構在每一任何動作中,使第一滑塊箱5-1和第二滑塊箱5-2可以在完全水平的狀態下,做每一動作可以用最小的動能下,做水平位移動作,而產生極大的上下位移動作,進而產生極大有效動能,如圖6所示。
待機構中機構主體17左側旋轉至上極限位置后,第一滑動馬達9-1立即運轉且反向旋轉,使第一滑塊7-1平穩地向機構左側平行位移至緩沖彈簧8-1壓縮極限狀態時,第一滑動馬達9-1立即停止并將第一滑塊7-1定位完成。
相同地第二滑動馬達9-2立即運轉且反向旋轉,使第二滑塊7-2平穩地向機構左側平行位移至緩沖彈簧9-2壓縮極限狀態時,第二滑動馬達9-2立即停止并將第二滑塊7-2定位完成本機構因第一滑塊7-1及第二滑塊7-2位移,使機構主體17產生杠桿效應,將機構主體17以主軸4為軸心向左旋轉到下極限位置,在第一滑塊箱5-1位移至下極限,如圖7所示。
同時另一端則因杠桿效應,使第二輸出排齒21-2拉伸到上極限位置,并通過排齒與齒輪的囓合帶動輸出齒輪2A即32旋轉當第二輸出排齒21-2向上拉伸時棘輪2A即32杠桿效應而可通過第二調整器22-2的調整作用,平穩地將本機構產生的能源,有效地轉換及傳送到集能機構40,做有效的動力產生機構,如圖5所示。
當機構主體17旋轉定位完成時,第一滑動馬達9-1再次轉動使第一滑塊7-1再次向右平行位移,第一緩沖彈簧8-1壓縮極限狀態時,第一滑動馬達9-1立即停止并將第一滑塊7-1定位完成。
相同地第二滑動馬達9-2立即運轉且反向旋轉,使第二滑塊7-2平穩地向機構右側平行位移至第二緩沖彈簧8-2壓縮極限狀態時,第二滑動馬達9-2立即停止并將第二滑塊7-2定位完成如圖8所示。
待第二滑塊7-2固定完成時,因此時機構中,機構主體17處于右側較重狀態。因此,造成機構杠桿原理效應,使機構快速且平穩地以主軸4為軸,將機構主體17中的第二滑塊箱5-2位置端向上垂直下壓縮,相反地樞設于本機構另一端第一滑塊箱5-1則因機構的杠桿效應使第一滑塊箱5-1由重力加速度向下快速滑動,如圖9所示。
綜上所述,利用機構的杠桿效應,造成機構中重心偏移,至某一端,并于固定一端樞設數組相互囓合的齒輪,利用重塊重力加速度的能量,促使齒輪有效傳導及產生能量。
同樣地,本機構是以前述的機構原理及技巧永久循環動能,產生永久有效能源的理想裝置機構。
權利要求1.一種機械式動力產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機構主支架、導桿、培林、主軸、第一滑塊箱、第二滑塊箱、第一滑軌、第二滑軌、第一滑塊、第二滑塊、第一滑動馬達、第二滑動馬達、調整齒輪、第一調整鏈條、第二調整鏈條、第一調整主齒輪、第二調整主齒輪、第一皮帶、第二皮帶、第一調整馬達、第二調整馬達、第一萬向桿、第二萬向桿、第一活動排齒、第二活動排齒、機構主體、滑槽、調整滑輪、鋼索、第一輸出排齒、第二輸出排齒、棘輪1A、輸出齒輪1A、輸出齒輪1B、輸出齒輪1C、飛輪1A、皮帶1A、飛輪1B、皮帶1B、第一集能機構、棘輪2A、輸出齒輪2A、輸出齒輪2B、輸出齒輪2C、飛輪2A、皮帶2A、飛輪2B、皮帶2B、第二集能機構;其中在機構主支架的上方通過主軸和培林而樞設有機構主體,在主軸的兩側分別對稱地設置有導桿,所述的機構主體分別通過第一萬向桿和第二萬向桿而連接于第一滑塊箱和第二滑塊箱,所述的第一滑塊箱和第二滑塊箱的四個豎楞端部分別與所處在的導桿的滑槽相配合,從而能使滑塊箱做上下滑動運動;在第一滑塊箱和第二滑塊箱內分別設有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第一滑塊上設有第一滑動馬達和與之帶動的齒輪,其齒輪與第一活動排齒相嚙合,而第二滑塊上設有第二滑動馬達和與之帶動的齒輪,其齒輪與第二活動排齒相嚙合,這樣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可做水平移動;在機構主體上還設有用于第一滑塊箱的第一調整機構和用于第二滑塊箱的第二調整機構,其中第一調整結構包括有第一調整馬達,該馬達通過第一皮帶而帶動第一調整主齒輪,其第一調整主齒輪的通過其軸而配合于第一調整鏈條和鋼索和相應的設于第一滑塊箱外緣處的齒輪和調整滑輪,同樣第二調整結構包括有第二調整馬達,該馬達通過第二皮帶而帶動第二調整主齒輪,其第二調整主齒輪的通過其軸而配合于第二調整鏈條和鋼索和相應的設于第二滑塊箱外緣處的齒輪和調整滑輪;在機構主體的一端設有第一輸出排齒和第二輸出排齒,第一輸出排齒與棘輪1A相配合,該棘輪1A隨后依次聯動于輸出齒輪1A、輸出齒輪1B、輸出齒輪1C、飛輪1A、皮帶1A、飛輪1B、皮帶1B至第一集能機構,而第二輸出排齒與棘輪2A相配合,該棘輪2A隨后依次聯動于輸出齒輪2A、輸出齒輪2B、輸出齒輪2C、飛輪2A、皮帶2A、飛輪2B、皮帶2B至第二集能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實施動力產生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滑塊箱和第二滑塊箱內端部分別設有與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相作用的第一緩沖彈簧和第二緩沖彈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實施動力產生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棘輪1A和棘輪2A上分別設有第一調整器和第二調整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實施動力產生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機構主支架和機構主體上還設有用于調整第一滑塊箱和第二滑塊箱運動的第一調整裝置和第二調整裝置以及與之相配合的第三調整鏈條和第四調整鏈條。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式動力產生裝置,其是利用杠桿原理左右、配合位能(重量)上下移動產生動能,利用物體的杠桿原理與雙滑動配重塊及齒輪相互嚙和與齒輪速比的不同,產生平穩且有效的能量,其機構通過重塊水平位移以及調整裝置的運作,使本機構在極小的動力下,產生極大且穩定的有效動能,并使機械效率大于1,永久機械效率Qe=W出+和/W入>1;本實用新型可以說是一種可善用有效能源、就地實施產生動力的技術內容。
文檔編號B06B1/10GK2668285SQ200420001168
公開日2005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04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04年1月18日
發明者邱金和 申請人:邱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