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面顯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雙面顯示面板,特別是一種以有機發光層作為發光元件的雙面顯示面板。
背景技術:
自1987年Tang等人發表高亮度有機電激發光(有機EL)元件以來,有機發光層可望當做顯示器元件使用而備受矚目,業界及學術界間也相繼進行各項相關研究開發。
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機發光層),又可稱為有機電激發光(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簡稱OEL)。其基本原理為加入一外加偏壓,使電子電洞分別經過電洞傳輸層(Hole Transport Layer)與電子傳輸層(Electron Transport Layer)后,進入一具有發光特性的有機物質,在其內發生再結合時,形成一″激發光子″(exciton)后,再將能量釋放出來而回到基態(ground state),而這些釋放出來的能量當中,通常由于發光材料的選擇及電子自旋的特性(spin state characteristics),以不同顏色的光的形式輻射(radiation)釋放出來,而形成OLED的發光現象。
隨著電子產品的蓬勃發展及攜帶式電子產品的需求逐日上升,代表著電子產品門面的顯示器在反應速度、分辨率、畫質上也不斷地研發精進。除了功能要更加強大外,尺寸朝向輕薄短小也是電子產品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因此,如何將輕薄的電子產品作最佳應用,在顯示器方面也出現了將雙屏幕顯示器安裝在一電子產品中,以提供使用者更寬闊的電子產品操作屏幕。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雙屏幕顯示器,有將兩個獨立的液晶顯示器組合以成為一組雙屏幕顯示器。例如將兩個獨立的液晶顯示器將其做背對背方向的組裝。此類液晶顯示器的屏幕厚度較厚,大約在8~10mm之間,厚度較厚且需要個別封裝后再組合,也造成成本提高,因此雙液晶顯示器所組成的顯示屏幕并非雙屏幕顯示器發展的主流。
除了液晶顯示器外,有機電激發光二極管(OLED)顯示器因為具有自發光、不需要背光源模塊及彩色濾光片、重量輕、厚度薄、構造簡單、耐用等應用優勢,因而備受產業界的關注。目前亦有一種雙屏幕顯示器結合了有機電激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以及液晶顯示面板。其結合的方式以為將有機電激發光二極管顯示元件與液晶顯示元件做背對背方向的組裝。
請參考圖1,圖1為公知雙面OLED的顯示面板1結構示意圖。顯示面板1是由兩片有機電機發光顯示面板封裝結構11與封裝結構12以背對背的組裝方式形成。如圖1中所示,封裝結構11包括一有機發光層111、一上透明基板112與一下蓋板111。其中,有機發光層111制作于上透明基板112的下表面,而下蓋板111是以噴砂方式或是蝕刻方式,加工制作一寬廣的凹槽114于其上表面。同時,上透明基板112藉由封裝材料115固定于下蓋板111上,該封裝材料115是環繞涂布于該上透明基板112下表面外圍,以提供上透明基板112與下蓋板111封裝黏合,并形成一密閉空間114,以容納上述有機發光層111。
同時,為了減少上述密閉空間內既存的水氣,并且預防外界的水氣滲入該密閉空間內,對有機發光層111產生傷害,一干燥劑層層116制作于凹槽114的底面114a上,并由該凹槽底面114a的中央位置,往該凹槽114的四周延伸,以吸收密閉空間內的水氣。
封裝結構12的內部結構如同上述的封裝結構11。包括一有機發光層121、一上透明基板122與一下蓋板123。其中,有機發光層111制作于上透明基板122的下表面,而下蓋板123以噴砂方式或是蝕刻方式,加工制作一寬廣的凹槽124于其上表面。同時,上透明基板123藉由封裝材料125固定于下蓋板123上,該封裝材料125環繞涂布于該上透明基板122下表面外圍,以提供上透明基板122與下蓋板123封裝黏合,并形成一密閉空間124,以容納上述有機發光層121。
同樣地,一干燥劑層層116制作于凹槽114的底面114a上,并由該凹槽底面114a的中央位置,往該凹槽114的四周延伸,以吸收密閉空間內的水氣,達減少上述密閉空間水氣的目的。
上述的雙屏幕顯示器,其厚度約在3mm上下。然而,個別封裝再加以結合的結果跟單屏幕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比較起來還是厚重了許多。不僅提高了生產成本,也使得成品的體積所需要的放置空間要來的比原來單封裝顯示器還要大。
因此,如何使雙面屏幕的顯示面板在成本上以及成品體積在不影響發光效率的情況下獲得改善,是業界努力的方向之一。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雙面顯示面板,用以提供效率相同的雙面發光。
本發明揭露一種雙面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一第二透明基板、第一有機發光層、第二有機發光層、及干燥劑層。其中第二透明基板設置于第一透明基板下方。第一有機發光層位于第一透明基板下表面,可透過第一透明基板顯示一第一畫面。而第二有機發光層位于第二透明基板上表面,可透過第二透明基板顯示一第二畫面。第一透明基板及第二透明基板透過一封裝材料進行封裝以形成一密閉空間以將有機發光層包覆于其中。
其中,第一有機發光層面積大于第二有機發光層的面積。干燥劑層設置于第二透明基板上表面,且位于第二有機發光層旁邊。
上述的干燥劑層用以防止水氣滲透進入面板時對有機發光層的損傷。此一干燥劑層可以蒸鍍或是濺鍍的方式將其覆蓋于第二透明基板的上表面未被第二有機發光層覆蓋的非發光區塊。利用上述的配置方式,可以在降低面板的外部尺寸前提下,至入干燥劑層,達到保護有機發光層的目的。
除了將干燥劑層置于非發光區塊外,如面板所在區域是濕度很高的地區,亦可將干燥劑層覆蓋在發光區域,或是同時覆蓋在發光區域及非發光區域,提高保護有機發光層受潮的目的。
其中干燥劑層可為一活性金屬、一金屬氧化物、或是金屬硫化物等高吸濕物質所組成。且有機發光層可為OLED或是PLED。另外,本發明所使用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面板的驅動方式并不限定于被動矩陣驅動或是主動矩陣驅動,也可是組合被動矩陣驅動和主動矩陣驅動的模式。本發明的雙面顯示面板,可視不同的情況應用于單色、多色、或是全彩的顯示模式中。
圖1為公知雙面OLED的顯示面板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所揭露的雙面顯示面板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所揭露的雙面顯示面板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所揭露的雙面顯示面板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所揭露的雙面顯示面板的第四較佳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1雙面顯示面板 11、12封裝結構 111、121有機發光層112、122上透明基板111、123下蓋板 114、124凹槽114a、124a凹槽的底面 115、125封裝材料116、126干燥劑層2雙面顯示面板 21第一透明基板 22第二透明基板23、24有機發光層 25封裝材料 26密閉空間3雙面顯示面板 31第一透明基板 32第二透明基板33、34有機發光層 35干燥劑層 36封裝材料37密閉空間4雙面顯示面板 41第一透明基板42第二透明基板43、44有機發光層45第一保護層451第一隔離層 452干燥劑層 46第二保護層47封裝材料48密閉空間 5雙面顯示面板51第一透明基板52第二透明基板 53、54有機發光層55第一隔離層 56第二隔離層57封裝材料
58密閉空間具體實施方式
如同上述的背景技術所述,電子產品對其顯示屏幕的需求不僅在高品質,也要求了低成本、低空間占取量。本發明是希望以目前在顯示屏幕應用上使用廣泛的有機電激發光材料,發展出一輕薄的高效率雙面顯示器,以改善公知雙面顯示器成本高及占空間大的缺點。
請參考圖2,圖2為本發明所揭露的雙面顯示面板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中的雙面顯示面板2,僅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21、一第二透明基板22、第一有機發光層23、及第二有機發光層24。其中第二透明基板22設置于第一透明基板21下方。第一有機發光層23位于第一透明基板21下表面,可透過第一透明基板21顯示一第一畫面。而第二有機發光層24位于第二透明基板22上表面,可透過第二透明基板22顯示一第二畫面。第一透明基板21及第二透明基板22透過一封裝材料25進行封裝以形成一密閉空間26以將有機發光層包覆于其中。
其中,上述的第一有機發光層23面積與第二有機發光層24的面積并不需要相同,并且相對的顯示位置亦可視需要而改變,不會受到限制。如本實施例中第一有激發光層23的面積即大于第二有激發光層24。
請參考圖3,圖3為本發明所揭露的雙面顯示面板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3中的雙面顯示面板3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31、一第二透明基板32、第一有機發光層33、第二有機發光層34、及干燥劑層35。其中第二透明基板32設置于第一透明基板31下方。第一有機發光層33位于第一透明基板31下表面,可透過第一透明基板31顯示一第一畫面。而第二有機發光層34位于第二透明基板32上表面,可透過第二透明基板32顯示一第二畫面。封裝材料是沿第一透明基板31下表面外圍分布,以將第一透明基板31及第二透明基板32進行封裝黏合,并形成一密閉空間37以將有機發光層包覆于其中。
其中。第一有機發光層33面積大于第二有機發光層34的面積。我們定義透明基板上有有機發光層的區域為顯示區域,而沒有有機發光層的區域為非顯示區域。干燥劑層35設置于第二透明基板32上表面,介于第二有機發光層34及封裝材料36間的位置,也就是上述的非顯示區域。。
上述的干燥劑層35用以防止水氣滲透進入面板時對有機發光層的損傷。此一干燥劑層35可以蒸鍍或是濺鍍的方式將其覆蓋于第二透明基板32的上表面未被第二有機發光層覆蓋的非顯示區域。利用上述的配置方式,可以在降低面板的外部尺寸前提下,至入干燥劑層,達到保護有機發光層的目的。
除了將干燥劑層置于非顯示區域外,如果面板所在區域是濕度很高的地區,亦可將干燥劑層覆蓋在顯示區域,或是同時覆蓋在顯示區域及非顯示區域,提高防止有機發光層受潮的目的。
其中,干燥劑層35可為一活性金屬、一金屬氧化物、或是金屬硫化物等高吸濕物質所組成。且有機發光層可為一小分子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或是高分子有機發光二極管(PLED)。另外,本發明所使用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面板的驅動方式并不限定于被動矩陣驅動或是主動矩陣驅動,也可是組合被動矩陣驅動和主動矩陣驅動的模式。本發明的雙面顯示面板,可視不同的情況應用于單色、多色、或是全彩的顯示模式中。
請參考圖4,圖4為本發明所揭露的雙面顯示面板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4中的雙面顯示面板4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41、一第二透明基板42、第一有機發光層43、第二有機發光層44、一第一保護層45、及一第二保護層46。其中第二透明基板42設置于第一透明基板41下方。第一有機發光層43位于第一透明基板41下表面,可透過第一透明基板41顯示一第一畫面。而第二有機發光層44位于第二透明基板42上表面,可透過第二透明基板42顯示一第二畫面。
第一保護層45形成于第一有機發光層43的下表面,而第二保護46形成于第二有機發光層44上表面。其中第一保護層由一第一隔離層451及一干燥劑層452所組成,而第二保護層由一隔離材料層所構成。干燥劑層452以蒸鍍或是濺鍍的方式形成于第一隔離層451的下表面。最后第一透明基板41及第二透明基板42透過一封裝材料47進行封裝以形成一密閉空間48于第一透明基板41及第二透明基板42中,以將有機發光層包覆于其中。
上述的干燥劑層452用以防止水氣滲透進入面板時對有機發光層的損傷。其可為一活性金屬、一金屬氧化物、或是金屬硫化物等高吸濕物質所組成。而隔離層主要是保護有機發光層不會受到干燥劑層452吸收水氣后所產生的化學物質損傷,并不限定其材質或是厚度,其可以是一些非導體物質,例如SiN、SiO、SiC等;或是一些對于化學物質有強抵抗力的低活性金屬,例如Ag、Ti等等。藉由此一隔離層的加入,可以增加整體雙面顯示面板4的壽命。
本實施例中所揭露的雙面顯示面板中第一有機發光層與第二有機發光層所占的面積是相同的,所以干燥劑層僅覆蓋在隔離層的上。若第一及第二有機發光層的相對尺寸有所增減時,干燥劑層亦可如同上述的第二實施例,將干燥劑層填充在非顯示區域,以提高更佳的吸濕保護功能。
同樣地,本實施例中所揭露的雙面顯示面板,其有機發光層可為OLED或是PLED。另外,本發明所使用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面板的驅動方式并不限定于被動矩陣驅動或是主動矩陣驅動,也可是組合被動矩陣驅動和主動矩陣驅動的模式。本發明的雙面顯示面板,可視不同的情況應用于單色、多色、或是全彩的顯示模式中。
在本發明所揭露的雙面顯示面板中,干燥層亦非絕對必要的,亦可視情況,僅在面板中配置隔離層,亦可達到保護有機發光層的目的。請參考圖5,圖5為本發明所揭露的雙面顯示面板的第四較佳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5中的雙面顯示面板5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51、一第二透明基板52、第一有機發光層53、第二有機發光層54、一第一隔離層55、及一第二隔離層56。其中第二透明基板52設置于第一透明基板51下方。第一有機發光層53位于第一透明基板51下表面,可透過第一透明基板51顯示一第一畫面。而第二有機發光層54位于第二透明基板52上表面,可透過第二透明基板52顯示一第二畫面。
有別于上述三實施例,本實施例中的雙面顯示面板5并不包含干燥層,而僅只有隔離層。其中第一隔離層55設置于第一有機發光層53的外表面,用以將第一有機發光層53與外界空氣隔離。而第二隔離層56設置于第二有機發光層54的外表面,用以將第二有機發光層54與外界空氣隔離。最后第一透明基板51及第二透明基板52透過一封裝材料57進行封裝以形成一密閉空間58于第一透明基板51及第二透明基板52間,以將有機發光層包覆于其中。
上述的第一及第二隔離層并不限定其材質或是厚度,可以是一些非導體物質,例如SiN、SiO、SiC等;或是一些對于化學物質有強抵抗力的低活性金屬,例如Ag、Ti等等。藉由此一隔離層的加入,可以增加整體雙面顯示面板5的壽命。
上述四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中所使用的有機發光層,可以是由一小分子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所組成,亦可以是一高分子有機發光二極管(polymer light emitting diode,PLED)所組成,可視不同的使用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有機材料。另外,本發明所揭露的雙面顯示面板,其厚度均可控制在0.6-1.4mm之間。較先前技術中所述的雙面顯示有機材料面板要更來的輕薄。成功地在不提高成本及增加制程的降低了面板的厚度以迎合市場的需求。
本發明雖以較佳實例闡明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精神與發明實體僅止于上述實施例爾。因此,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與范圍內所作的修改,均應包含在權利要求的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雙面顯示面板,其特征是,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設置于該第一透明基板下方;第一有機發光層,位于該第一透明基板下表面,可透過該第一透明基板,顯示第一畫面;及第二有機發光層,位于該第二透明基板上表面,可透過該第二透明基板,顯示第二畫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面顯示面板,其特征是,該雙面顯示面板的厚度是介于0.6-1.4mm。
3.一種雙面顯示面板,其特征是,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設置于該第一透明基板下方;第一有機發光層,形成于該第一透明基板下表面,可透過該第一透明基板,顯示第一畫面;第二有機發光層,形成于該第二透明基板上表面,可透過該第二透明基板,顯示第二畫面;第一保護層,形成于該第一有機發光層的外表面;及第二保護層,形成于該第二有機發光層的外表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面顯示面板,其特征是,該第一保護層為一隔離層。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面顯示面板,其特征是,該第一保護層可選自由一非導體物質或低活性金屬所組成的族群其中之一。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面顯示面板,其特征是,該第一保護層為一干燥劑層。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面顯示面板,其特征是,該第一保護層為選自由一活性金屬、一金屬氧化物、或金屬硫化物所組成的組群其中之一。
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面顯示面板,其特征是,該第一保護層包含一第一隔離層及一第一干燥層,其中該第一隔離層用以隔離該第一干燥層及該第一有機發光層。
9.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面顯示面板,其特征是,該第二保護層為一隔離層。
10.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面顯示面板,其特征是,該第二保護層為一干燥劑層。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面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一第二透明基板、第一有機發光層、及第二有機發光層。其中第二透明基板,設置于該第一透明基板下方。第一有機發光層位于第一透明基板下表面,可透過該第一透明基板,顯示第一畫面。而第二有機發光層位于第二透明基板上表面,可透過第二透明基板,顯示第二畫面。另外,第一有機發光層面積大于第二有機發光層。
文檔編號H05B33/22GK1589071SQ20041007077
公開日2005年3月2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04年7月26日
發明者蘇志鴻, 胡閔杰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