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連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連結一方框體與另一方框體的連結裝置,尤其涉及一種使用具有轉動機構的連結部來連結一方框體與另一方框體,并對于使用者,在將一方框體與另一方框體各自規定的面朝向同一方向的狀態下、可以使其相對轉動的連結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可以轉動地連結2個框體的連結裝置,已知有多種多樣的結構,廣泛應用到日常用品以及游戲機等電子器件上。
但是,現有的具有轉動機構的連結裝置,主要一軸結構的占一大半,2軸結構的不太被應用。另外,即使是實用化的2軸結構的,也很多情況下連結裝置為大型的、或機構復雜的。
另外,JP專利第3189818號所記載的,雖然公開了2軸結構的構思,但是沒有具體公開到可實用化的程度,謀求新的連結部的發明創作。
發明內容
為此,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以小型且簡單的機構可使2個框體2軸轉動的連結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而本發明是一種連結裝置,繞沿兩框體的重合方向延伸的第1軸線可以轉動地連結相互重合的2個框體,并且繞與上述第1軸線垂直的第2軸線使一方框體相對于另一方框體可以擺動,其特征在于由基體部件、轉動部件、擺動部件構成,上述基體部件具有固定在上述另一方框體上的安裝孔,上述轉動部件的一端側嵌入該基體部件的安裝孔中,并可以繞上述第1軸線轉動地進行安裝,上述擺動部件,以上述第2軸線作為擺動軸相對于上述轉動部件可以擺動地安裝、并固定在上述一方框體上,在上述基體部件上具有導引面,同時,在上述一方框體一側具有與上述導引面對接的突起部,并且,在上述擺動部件上,具有夾著上述轉動部件的上述擺動軸并對上述突起部的相反側位置進行施力的彈性部件,利用該彈性部件的施力將上述突起部推壓到上述導引面。
這樣,由一端側嵌入基體部件的安裝孔中并可以繞上述第1軸線轉動地進行安裝的轉動部件、以第2軸線作為擺動軸并固定在一方框體上的擺動部件、設在導引部件上的導引面、設在一方框體側并與導引面對接的突起部、夾著轉動部件的擺動軸線并對上述突起部的相反側的位置進行施力的彈性部件構成連結部,利用彈性部件的施力而可將上述突起部推壓到上述導引面上,從而以簡單、廉價的構成容易使一方框體與另一方框體相對轉動,并且,利用固定在一方框體上的擺動部件能夠使一方框體相對于另一方框體擺動,并且,利用彈性部件一邊使突起與導引面相對接一邊轉動,因此,一方框體與另一方框體可以相互擺動,并且通常能夠保持一定的關系進行轉動。
而且,上述導引面的優選實施例在于上述導引面為傾斜面,并通過隨著上述轉動部件的轉動使上述突起部沿上述傾斜面移動,而上述擺動部件對應上述傾斜面的傾斜進行擺動,使上述一方框體與另一方框體所成的角度慢慢增加。
另外,上述導引面的更優選實施例在于上述導引面的至少一部分為傾斜面,并通過使上述一方框體相對于另一方框體繞上述第1軸線轉動,使上述突起部沿上述傾斜面移動,而使上述一方框體相對于上述另一方框體繞上述第2軸線擺動。
另外,通過在上述基體部件上具有凹部,且該凹部至少在上述2個框體相互重合的狀態時收納上述突起部,而能夠可靠地使2個框體相重合的同時,還可以防止一方框體相對于另一方框體簡單轉動。
另外,通過由曲面平滑連接上述凹部與上述導引面,而在使一方框體與另一方框體相對轉動時,可以平滑轉動。
而且,通過隨著上述轉動部件的轉動使上述突起部從上述凹部移動到上述導引面上,而使上述擺動部件擺動規定角度的量。
而且,最好上述彈性部件是由大致呈“コ”字狀的線材構成并在其兩端具有繞線部的扭簧,將上述扭簧的繞線部安裝在上述擺動部件上,并且在上述扭簧的“コ”字狀中央部夾著上述轉動部件的擺動軸并對上述突起部的相反側位置進行施力。
而且,在上述轉動部件的一端固定具有突起的板簧,并且在上述基體部件上設置凹陷,該凹陷至少在相互重合上述2個框體的狀態時嵌入上述突起,從而在使一方框體與另一方框體上互轉動時,能夠可靠地進行停止。
而且,上述轉動部件設成中空,在內部可以配置上述一方框體與上述另一方框體之間的配線材,從而,無需在連結部設置接點什么的,能夠簡單地進行配電線的纏繞。
圖1(A)~(D)是用于對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的立體圖。
圖2是用于對本發明的連結裝置的第1實施方式的機構進行說明的構成圖。
圖3是本發明的連結裝置的第1實施方式的分解圖,(A)是俯視圖、(B)是仰視圖。
圖4是本發明的連結裝置的第1實施方式的剖視圖,(A)表示一方框體與另一方框體相互重合的狀態、(B)表示使一方框體與另一方框體相互大致轉動180度的狀態。
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托架與彈簧的另一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6是用于分別說明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及其變形例的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的伴隨轉動動作而擺動(傾斜運動)角度變化的曲線圖。
圖7(A)、(B)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的轉動初期、桿42的突起部43從套筒(sleeve)44上設置的凹部46移動到導引面45的一端位置的狀態的圖。
圖8(A)、(B)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的轉動初期、桿42的突起部43從套筒(sleeve)44上設置的凹部46移動到導引面45的一端位置移動的狀態的圖。
圖9(A)~(C)是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圖10是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連結裝置的各框體間的結合狀態的立體圖,(A)是一方框體側的視圖、(B)是另一方框體側的視圖。
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連結部的立體圖,(A)是俯視圖、(B)是仰視圖。
圖12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旋轉鎖定機構的圖,(A)是鎖定時的立體圖、(B)是解除鎖定時的立體圖。
圖13對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關閉狀態的鎖定機構進行說明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詳細地舉例說明。但是,該實施方式所記載的構成部件的尺寸、材質、形狀、其相對配置關系等,并不局限于尤其特定的記載,其主要意圖也并不是將本發明的范圍限定于上述記載,其只不過是說明例。
以下,對第1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用于對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的圖;圖2是用于對本發明的連結裝置的第1實施方式的機構進行說明的構成圖;圖3是本發明的連結裝置的第1實施方式的分解圖,(A)是俯視圖、(B)是仰視圖;圖4是本發明的連結裝置的第1實施方式的剖視圖,(A)表示一方框體與另一方框體相互重合的狀態的情況、(B)表示使一方框體與另一方框體相互大致轉動180度的狀態的情況。
圖中同一構成要件使用同一編號,1是一方框體;2是另一方框體;7是設在一方框體1上的傾斜部;20是轉動機構;21是托架,其具有相對于轉動機構20的轉動部件40垂直設置的作為擺動軸的起伏軸41的軸承用孔22(圖2)、并固定在一方框體1上的擺動部件上;30是作為彈性部件的彈簧,其夾著上述轉動部件40的作為擺動軸的起伏軸41、兩端抵在托架21上,由使一方框體1趨向于另一方框體2一側的大致呈“コ”字狀的線材構成;31是設置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上所設的轉動機構20的孔;40是為了使一方框體1傾斜而具有貫通插入托架21的軸承用孔22中的作為擺動軸的起伏軸41的轉動部件;42是利用突起部43與轉動限位的凸部51固定在一方框體1上的桿;44是具有導引面45與凹部46的作為基體部件的套筒,其可轉動地嵌入轉動部件40并固定在另一方框體2的一方框體1一側,該導引面45通過與桿42的突起部43的對接而在一方框體1的轉動初期使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分開后,具有在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上設置規定角度用的傾斜部,該凹部46在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相互重合時,對桿42的突起部43進行定位;47是摩擦板;48是可轉動地嵌入轉動部件40并固定在另一方框體2上的保持板,其具有對應兩框體1、2相互重合的狀態、與從重合狀態使一方框體1相對于另一方框體2轉動大致180度后的狀態、的定位用的卡扣機構的孔部48a;49是由板簧形成的彈簧板,具有構成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的定位用卡扣機構的突起50,固定在轉動部件40上能夠使轉動部件40在另一方框體2中轉動。這里,可以轉動地連結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的連結部,由轉動機構20、為彈性部件的彈簧30、作為擺動部件的托架21、及具有突起部43的桿42構成。此外,起伏軸41的軸為擺動軸,一邊使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相擺動、一邊繞轉動部件40的轉動軸轉動。
該第1實施方式的連結裝置,如圖1中所示其開關狀態那樣,由轉動機構連結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相互重合的圖1(A)狀態的端部,在使上述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的各自規定的面1a、2a朝向同一方向的狀態下,如圖1(B)、(C)、(D)那樣,使一方框體1相對于另一方框體2可相對轉動。另外,在該轉動初期通過使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分開,而能夠防止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的相對的面相摩擦或損傷的情況。并且,當從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相重合的位置轉動大致180度時,相對于一方框體1使另一方框體2產生與設在一方框體1的另一方框體2一側上的導引面的、傾斜部7的角度大致相同的規定角度θ。
在該圖1中,20是圖3、圖4詳細表示的轉動機構,21是固定在一方框體1上的作為擺動部件的托架,其具有承受設在該轉動機構20的轉動部件40上的作為擺動軸的起伏軸41的軸承。即,一方框體1,利用貫通插入作為該擺動部件的托架21的軸承中的作為擺動軸的起伏軸41,能夠從相互重合的狀態使一方框體1沿離開另一方框體2的方向轉動、也就是能夠擺動,并且能夠以轉動部件40的軸線為中心沿上述圖1(B)中8所示的箭頭方向轉動。而且,在該轉動機構20上設有如后所述具有凹部46、導引面45的作為基體部件的套筒44,一方框體1在轉動初期,受到使一方框體1離開另一方框體2方向的力,由凹部46推動設在一方框體1一側的桿42的突起部43,一邊在經由平滑曲面與凹部46連接的傾斜面45a上滑動一邊移動,而一方框體1不會與另一方框體2相摩擦地如圖1(C)那樣進行轉動,同時隨之轉動使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的角度慢慢增大。而且,如圖1(D)那樣,在從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相重合的位置大致轉動180度時,形成與設在一方框體1的另一方框體2一側上的傾斜部7的角度大致相同的規定角度θ,能夠使一方框體1相對于另一方框體2傾斜。
而且,如圖2及圖4所示,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及轉動機構20,在一方框體1上固定作為擺動部件的托架20,轉動機構20從另一方框體2的下方朝向一方框體地插入開在另一方框體2上的孔31中,并將轉動機構20的套筒44(圖3所示)固定在另一方框體2的一方框體1一側。另外,該轉動機構20,如圖3、圖4所示,設有具有起伏軸41的轉動部件40,并將該轉動部件40的作為擺動軸的起伏軸41插入托架21的軸承用孔22中,使托架21以上述起伏軸41為中心轉動,而能夠使一方框體1擺動。另外,為彈性部件的彈簧30夾著轉動部件40的作為擺動軸的起伏軸41的軸線、并通過對設有突起部43的一側的相反側的位置進行施力(參照圖4(A)、(B)),而由為彈性部件的彈簧30的彈性力向導引面45推壓突起部43。該彈簧30,繞該起伏軸41安裝在托架21上并賦予向另一方框體2的方向推壓一方框體1的力。并且,該轉動機構20,由桿42、套筒44、保持板48、彈簧板49等構成,該桿42,具有突起部43與轉動限位的凸部51,并將突起部43與凸部51分別嵌合在設于一方框體1的孔31上的轉動限位部(孔)33、32(圖2)中;該套筒44,具有設在安裝孔的周圍的導引面45與凹部46,并固定在另一方框體2的一方框體1一側;該保持板48,固定在另一方框體2的一方框體1的相反側,并在上述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相重合的位置和從該位置大致轉動180度的位置上分別具有定位用卡扣機構的孔48a;該彈簧板49,為彈性體、由板簧構成,具有構成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的定位用卡扣機構的突起50,固定在轉動部件40上并使轉動部件40可在另一方框體2中轉動。
此外,如表示該狀態的圖4的剖視圖的圖4(A)所示,在上述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相重合的狀態(關閉狀態)下,桿42的突起部43嵌入套筒44的凹部46中,利用彈簧30的推壓力通常產生擴大轉動部件40的突起部43相反側的位置與托架21的距離方向的力,因此,托架21能夠以起伏軸21為中心擺動,通過將與托架21同時一體運動的桿42的突起部43推入上述凹部46內,而將一方框體1抵在另一方框體2上,如圖1(A)那樣,使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緊密接觸。接著,如圖1(B)所示,當在該狀態下使一方框體1沿箭頭8方向轉動時,桿42的突起部43從凹部46越到套筒44的傾斜面45a上,反抗彈簧30的推壓力推起一方框體1,因此,使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暫時分開規定距離。這樣,即使使一方框體1進一步向箭頭8方向轉動,一方框體1也不會摩擦另一方框體2的規定的面2a,如圖1(C)那樣進行轉動,同時,隨之轉動,桿42的突起部43沿傾斜面45a慢慢被推起,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的角度慢慢增大。而且,若如圖1(D)那樣一方框體從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的重合位置轉動到大致轉動180度的位置(打開狀態),則如圖1(D)及圖4(B)那樣,桿42的突起部43位于套筒44的傾斜面45a的最高處,一方框體1形成與設在一方框體1的另一方框體2一側的傾斜部7的角度大致相同的規定角度θ。
這里,最好通過上述的桿42的突起部43,從凹部46越上套筒44的作為導引面45的傾斜面45a,而使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分開的規定距離,相對于設在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相重合的各面上的部件從框體表面的突出量具有一些間隙。更具體地講,最好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的轉動角度在0~10度以內、擺動角度在5~10度變化,并隨著轉動角度進一步打開,最終(大致打開180度的狀態),擺動角度為10度以上20度以下。
另外,在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相重合的狀態(關閉狀態)的圖4(A)和大致轉動180度的位置(打開狀態)的圖4(B)上,設在彈簧板49上的突起50與設在保持板48上的定位用卡扣機構的孔48a相配合進行定位。這樣,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以分別關閉的狀態和打開的狀態不容易運動地進行定位。此外,該定位,在關閉狀態(大致0度)與打開狀態(大致180度)2處、使轉動位置不容易運動地進行定位,但是也可以在中間的45度位置進行定位,更細微地講,也可在每規定角度進行定位。另外,在上述實施的方式中,雖然例示了轉動到大致180度的情況,但也可以轉動到360度附近或者轉動360度以下的情況。
此外,在上述說明中,套筒44的導引面45設成傾斜面45a,至少在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的轉動初期,由傾斜面45a使另一方框體2與一方框體1分開,雖然對如此結構進行了說明,但是,也可以例如,不將該導引面45設成傾斜面45a,而加深凹部46,并從該凹部46推起突起部43后,賦予一方框體1以規定角度。
圖6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伴隨轉動動作而擺動(傾斜運動)角度變化。該圖A所示的線是上述的第1實施方式的情形,在該線的(a)點由于轉動角度為0,故兩框體處于關閉狀態,擺動角度大致為0度。這里,當兩框體1、2稍微轉動5度左右時,移到(b)點,兩框體1、2作為規定角度擺動大致10度。這時,設在桿42上的突起部43,從設在作為基體部件的套筒44上的凹部46移動到傾斜面45a的端部位置。這時的情形如圖7(A)、(B)所示。并且,若繼續進一步轉動,則慢慢擺動到180度的打開的狀態,最終賦予15度的擺動角度。
這樣,在轉動初期突起部43躍出凹部46時,能夠在兩框體1、2之間形成不產生框體表面等損傷的間隙,并通過之后的轉動,在大致打開180度的狀態下,能夠順利地轉動到最容易使用的角度。這里,也可以如圖6中區別于線A的線B所示那樣,在轉動初期、或在轉動之前使兩框體擺動到必要的角度,然后不擺動,保持相同的擺動角度進行轉動。具體地講,如圖8(A)、(B)所示,只要取代傾斜面45a,而設置平坦部45’即可。
這樣的構成與線A的情形相比較,在轉動初期能夠可靠地防止框體表面的損傷,除此之外,能夠提高設計自由度,例如可以將設在框體上的未圖示的部件從框體表面的突出量等設計得較大等,并且能夠簡化連結部的構成。
如上種種敘述采用第1實施方式,能夠以簡單的結構實現,利用由轉動機構20等構成的連結部連結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的端部,并在使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的各規定的面1a、2a朝向同一方向的狀態下可以使一方框體1相對于另一方框體2相對轉動地構成的連結裝置。并且,雖然為簡單的結構,但是能夠在使一方框體1相對于另一方框體2相對轉動的轉動初期使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分開,因此,能夠突出于兩框體1、2的重合面1a、2a、配置各種部件,并不會擔心相互的框體表面發生摩擦。另外,因為從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相重合的狀態相對轉動的打開狀態(例如180度)產生規定的角度(例如,傾斜面的傾斜對應角),所以再加上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以使同一側的面1a、2a朝向同一方向的狀態轉動,從而能夠提供大大地提高使用方便性的連結裝置。
另外,上述傾斜面45a的傾斜,隨著上述一方框體1的轉動慢慢增加與另一方框體2所成的角度、以達到規定的角度,從而能夠以非常小的力使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相對轉動。
另外,通過利用彈簧30使托架21以成為擺動軸的起伏軸41為中心擺動,使一方框體1的具有突起部43的一側推壓另一方框體2一側,而成為一方框體1通常被壓向另一方框體2一側的形態能夠防止打開的隨意性,同時在從使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相轉動打開的狀態返回到相互重合的狀態(關閉狀態)時,能夠將一方框體1自動地推壓向另一方框體2一側進行定位。此外,雖然表示了作為彈性體使用彈簧30的第1實施方式,但是對于托架21與彈簧30不只是圖2所示的形狀,例如,也可以如圖5所示,由扭簧35及托架25構成,該扭簧35的兩端具有繞線部36、由大致呈“コ”字狀的線材構成,該托架25具有貫通插入該扭簧35的繞線部36的軸27及起伏軸41的軸承用孔26,在扭簧35的“コ”字狀中央部夾著上述轉動部件40的作為擺動軸的起伏軸41并對上述突起部43的相反側的位置進行施力,以從該起伏軸41的周圍賦予向另一方框體2的方向推壓安裝在托架25上的一方框體1的力。這樣,通過具有繞線部36,并利用扭簧35,而能夠任意地調整突起部43向導引面45的施力,尤其適合需要大的施力的情況下。另外,本發明的彈性體并不限定于彈簧。
并且,通過將上述轉動部件40設成中空,并在其內部穿過對分別配置在一方框體1內部與另一方框體2內部的電子部件之間進行連結的電源線或信號線,而不用在轉動部分設置接點等,就能夠由信號線等配電線材等從另一方框體2向一方框體1傳遞信號或電力。另外,雖然列舉在一方框體1一側具有傾斜部7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只在另一方框體2的一側設置傾斜部,另外,也可以在兩框體1、2上設置傾斜部。并且,兩框體1、2均不設置傾斜部,通過在關閉狀態事先將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之間的距離分離到某種程度,也能夠在打開狀態使兩框體1、2之間不相干涉。這時,通過進一步分開兩框體1、2之間的距離,而能夠較大地設定在打開狀態下的兩框體1、2所成的角度。
另外,在上述轉動機構20上,通過至少在上述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相重合的位置與從該位置大致轉動180度的位置分別設置定位卡扣機構,而即使使一方框體1或另一方框體2轉動,也能夠在關閉位置與打開位置可靠地停止轉動。
其次,根據附圖詳細地對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例示說明。但是,本實施方式中記載的構成部件的尺寸、材質、形狀、其相對配置關系等,并不局限于尤其特定的記載,其主要意圖也并不是將本發明的范圍限定于上述記載,其只不過是說明例。另外,與上述的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符號是指同一部件。
圖9是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圖10是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連結裝置的各框體間的結合狀態的立體圖,(A)是一方框體側的視圖、(B)是另一方框體側的視圖;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連結部的立體圖,(A)是俯視圖、(B)是仰視圖;圖12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旋轉鎖定機構的圖,(A)是鎖定時的圖、(B)是解除鎖定時的立體圖;圖13是對在第2實施方式的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的關閉狀態下,若不擺動規定量、即不強制分開,則不能轉動的鎖定機構進行說明的側視圖,圖13(A)是兩框體關閉狀態的圖,圖13(B)是兩框體強制分開的狀態的圖。
圖中1是一方框體,2是另一方框體,7是設在一方框體1上的傾斜部,130是轉動機構,140是固定在轉動部件141上并由穿過孔的小螺釘等固定在一方框體1上的轉動軸固定部件;142是轉動軸傾斜運動保持部件,其在由彈性部件等構成的臂部143的前端具有定位用卡扣機構用的突起144,可以使轉動部件141轉動的同時由起伏軸145可擺動或傾斜運動地保持轉動部件141;146是作為擺動部件的轉動軸保持部件,通過孔150、151固定在另一方框體2上,并具有在對應連結裝置的打開狀態(圖6(c)所示的使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傾斜運動的狀態)與關閉狀態(圖6(a)所示的兩框體的重合狀態)定位上述棘爪機構的突起144用的凹部147、以及用于承受起伏軸145的軸承部等;152是彈簧板,其由彈性件等構成、固定在轉動部件141上,并具有使轉動部件141不從轉動軸傾斜運動保持部件142上脫離的同時對轉動部件141的旋轉進行鎖定用的突起148、以及利用設在與兩框體1、2的打開狀態與關閉狀態相對應的位置的未圖示的凹部進行棘爪定位用的棘爪用突起153、154。
第2實施方式的連結裝置,如圖9所示,從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相互重合的關閉狀態(A),如圖9(B)所示那樣沿箭頭9方向推起一方框體1,只強制分開設在一方框體1的另一方框體2一側的傾斜部7的規定角度θ。然后,如箭頭8那樣使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相對轉動大致180度,成為圖9(C)所示那樣的打開狀態。這樣,隨著一方框體1的轉動而不會摩擦突出于另一方框體2的部件,并且一方框體1相對于另一方框體2只傾斜運動規定角度θ,因此,能夠提高使用方便性。
而且,圖11所示的轉動機構130,一方框體1一側如圖10(A)所示那樣,由穿過孔149的小螺釘等固定轉動軸固定部件140,另一方框體2一側如圖10(B)所示那樣利用設在轉動軸保持部件146的一部分上的固定用臂的孔150、151固定在另一方框體2上。而且,轉動機構130,如從固定該轉動機構130的另一方框體2的端部側觀察的圖11(A)或從另一方框體2的操作面側觀察的圖12(A)那樣,在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相重合的狀態(關閉狀態)下,設在轉動軸傾斜運動保持部件142的臂部143的前端的突起144,嵌入如圖11(A)所示的2個凹部147中的下側的凹部147中,即在設于圖11(B)的右側圖示的臂部143的前端的突起144的位置進行定位,在圖13(A)中也明顯看出轉動部件141向另一方框體2的與一方框體1相對的面一側傾斜。
因此,如圖13(A)所示那樣,固定在轉動部件141上的彈簧板152上所設的突起148,嵌入設在另一方框體2一側的孔161中,對轉動部件141的轉動進行鎖定。另外,設在該彈簧板152上的突起153,嵌入設在轉動軸傾斜運動保持部件142上的定位用凹部(在圖11(B)中由突起153遮住的部分)中,與上述突起148的轉動鎖共同作用,在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相重合的狀態(關閉狀態)下,防止稍微推壓一方框體1就產生運動。
而且,如圖9(B)所示,若從該狀態沿箭頭9方向推起一方框體1,則首先,如圖13(B)所示,固定在轉動部件141上的彈簧板152上的突起148,從接受設在另一方框體2一側的突起148用的孔161中拔出,并且圖11(B)的設在臂143的前端的突起144從下側的定位用凹部147脫離,進一步推起時,接著圖11(B)中設在臂部143的前端的突起144嵌入該圖11(B)中147所示的上側的定位用凹部141中。這樣,轉動部件141,如圖12(B)所示那樣,相對另一方框體2大致呈直立姿勢,固定轉動軸固定部件140的一方框體1,如圖9(B)所示,只打開一方框體1的另一方框體2一側的傾斜部7的規定角度θ,強制分開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
此外,如圖9(C)所示,若使一方框體1轉動到打開的狀態,則與關閉的狀態的情況相同,設在彈簧板152上的突起153嵌入設在轉動軸傾斜運動保持部件142上的未圖示的定位用凹部,進行定位。在該狀態下,如上述圖9(C)所示,一方框體1與設在一方框體1的另一方框體2一側的傾斜部7的角度大致相同呈規定角度θ’。因此,如上述那樣,在使一方框體1轉動時不會摩擦另一方框體2的突出的部件等。
在圖13(A)的關閉狀態下,設在轉動部件141的下部的彈簧板142上的突起148嵌入設在另一方框體2一側的孔161中。該孔161也可以設在另一方框體2一側的底座上、或設在作為擺動部件的轉動保持部件146等上。另外,也可取代孔161,而配置阻止突起148的轉動的突出的限制部件。
從圖13(B)中明顯可知,在兩框體1、2擺動規定量強制分開的情況下,突起148從孔161中拔出、轉動部件141能夠自由轉動。另外,如圖13所示那樣對在第2實施方式的圖11或圖12中沒有設置的彈性部件160或162任一方或雙方進行配置。該彈性部件160、162只要是盤簧、板簧等彈性部件,任意結構均可,并能夠通常向欲關閉兩框體1、2的同方向施力。
此外,在上述說明中,記載有在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強制分開時,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具有規定角度的情況,但是,也可以使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平行分開。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設置伸縮自如、或沿轉動的軸線方向上下移動自如的機構而能夠容易實現轉動部件141。這時,最好利用彈簧等彈性部件沿向另一方框體2一側推壓一方框體的方向施加力。
如上種種敘述,根據第2實施方式,利用由轉動機構130等構成的連結部連結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的端部,并在使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的各規定的面朝向同一方向的狀態下可以轉動,并且,在連結部上具有強制分開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的機構、和在強制分開后使上述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轉動的機構,并在轉動開始時能夠強制分開另一方框體2與一方框體1,因此,在轉動時,不用擔心從框體突出的部件與轉動的框體相摩擦,能夠提供非常方便使用的連結裝置。
另外,可以轉動地將上述轉動機構130的轉動部件141保持在軸承中的部件142,具有在上述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相重合的狀態下嵌入設在另一方框體2上的突起承受部中的突起148,以在上述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相重合的狀態下對上述轉動部件141的旋轉進行鎖定,通過上述一方框體1相對于另一方框體2強制分開,而能夠解除上述轉動鎖定進行轉動,因此,能夠以非常簡單的機構,可靠地鎖定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可以防止無意中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打開的不良現象。
而且,通過將規定上述轉動部件141的傾斜運動或擺動角度的定位機構設為由彈性體構成臂部143,且該臂部143設在上述軸承142中,并具有與在軸承保持部件146上設置的定位孔147相配合的突起,從而在強制分開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時,能夠以非常簡單的結構確實地形成規定角度。
并且,通過將上述轉動部件141設成中空,并在其內部穿過對分別配置在一方框體1內部與另一方框體2內部的電子部件之間進行連結的電源線或信號線,而不用在轉動機構130上設置接點,就能夠由信號線等配電線或線材等從另一方框體向一方框體傳遞信號或電力。
另外,在上述轉動機構130上,通過至少在上述一方框體1與另一方框體2相重合的位置與從該位置大致轉動180度的位置分別設置定位卡扣機構,而即使使一方框體1或另一方框體2轉動,也能夠在關閉位置與打開位置可靠地停止轉動。
綜上所述,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可以進行轉動與擺動兩種動作的小型的連結裝置。
權利要求
1.一種連結裝置,繞沿兩框體的重合方向延伸的第1軸線可以轉動地連結相互重合的2個框體,并且繞與上述第1軸線垂直的第2軸線可以使一方框體相對于另一方框體進行擺動,其特征在于由基體部件、轉動部件、擺動部件構成,上述基體部件,具有固定在上述另一方框體上的安裝孔,上述轉動部件的一端側嵌入該基體部件的安裝孔中,并可以繞上述第1軸線轉動地進行安裝,上述擺動部件,以上述第2軸線作為擺動軸相對于上述轉動部件可以擺動地安裝、并固定在上述一方框體上,在上述基體部件上具有導引面,同時,在上述一方框體一側具有與上述導引面對接的突起部,并且,在上述擺動部件上,具有夾著上述轉動部件的上述擺動軸并對上述突起部的相反側位置進行施力的彈性部件,利用該彈性部件的施力將上述突起部推壓到上述導引面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結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導引面為傾斜面,并通過隨著上述轉動部件的轉動使上述突起部沿上述傾斜面移動,而使上述擺動部件對應上述傾斜面的傾斜進行擺動,使上述一方框體與另一方框體所成的角度慢慢增加。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結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導引面的至少一部分為傾斜面,并通過使上述一方框體相對于另一方框體繞上述第1軸線轉動,使上述突起部沿上述傾斜面移動,而可使上述一方框體相對于上述另一方框體繞上述第2軸線擺動。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體部件上具有凹部,該凹部至少在上述2個框體相互重合的狀態時收納上述突起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連結裝置,其特征在于由曲面平滑連接上述凹部與上述導引面。
6.如權利要求4項所述的連結裝置,其特征在于通過隨著上述轉動部件的轉動使上述突起部從上述凹部移動到上述導引面上,而使上述擺動部件擺動規定角度的量。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結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彈性部件為由大致呈“コ”字狀的線材構成并在其兩端具有繞線部的扭簧,將上述扭簧的繞線部安裝在上述擺動部件上,并且在上述扭簧的“コ”字狀中央部夾著上述轉動部件的擺動軸并對上述突起部的相反側位置進行施力。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連結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彈性部件為由大致呈“コ”字狀的線材構成并在其兩端具有繞線部的扭簧,將上述扭簧的繞線部安裝在上述擺動部件上,并且在上述扭簧的“コ”字狀中央部夾著上述轉動部件的擺動軸并對上述突起部的相反側位置進行施力。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轉動部件的一端固定具有突起的板簧,并且在上述基體部件上設置凹陷,該凹陷至少在相互重合上述2個框體的狀態時嵌入上述突起。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結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轉動部件設成中空,在內部可以配置上述一方框體與上述另一方框體之間的配線材。
全文摘要
一種連結裝置,其特征在于由轉動部件及傾斜部構成,該轉動部件,在一端側具有起伏軸,該起伏軸插入在一方框體上固定的起伏軸承中并使一方框體傾斜運動,另一端側可以轉動地保持在上述另一框體上;該傾斜部設在上述一方框體與另一方框體相重合的面上。這種連結裝置具有轉動機構,其結合相互重合的一方框體與另一方框體的端部,在使上述一方框體與另一方框體的各規定側的面朝向同一方向的狀態下,可以使一方框體相對于另一方框體相對轉動。
文檔編號H05K5/02GK1535108SQ200410028368
公開日2004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9日 優先權日2003年3月10日
發明者阿部賢治, 中村智明, 明, 二, 山本龍二, 哉, 赤羽秀哉 申請人:京瓷株式會社, 株式會社大橋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