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集成控制器的電梯轎廂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專利申請的發明涉及一種可通過繩索來提升或降低的電梯轎廂。
背景技術:
如圖6和7所示,電梯轎廂中的轎廂框架2通常設置成圍繞著轎廂1,并且轎廂1由所述轎廂框架2支撐。轎廂框架2構造成具有未示出的下框架,其支撐了轎廂1的底面;一對側框架3和4,其從所述下框架的各側直立地伸出;以及在轎廂1的上方連接所述一對側框架3和4的上框架5。另外,控制盒7固定在轎廂1的上表面6上,用于控制可打開和關閉廂門的電動機的控制面板(未示出)容納于所述盒體7內。
然而,由于控制盒7在轎廂框架2裝配之后必須固定在轎廂1的上表面上,并且轎廂1的組成部件應連接到所述轎廂框架2上,因此傳統的電梯轎廂存在這樣的問題,即由于在現場裝配電梯轎廂需要許多步驟,因此裝配的效率較低。
另外,在傳統的電梯轎廂中,由于控制盒7必須放置在不會與轎廂框架2的上框架5產生干涉的位置,因此,不僅在轎廂1的上方的布置部件很困難,而且還會干涉維護/檢修,這是因為在維護/檢修期間操作人員所要進入的轎廂1的上表面6上的空間受到了限制。
因此,本專利申請的發明旨在公開一種電梯轎廂,其中控制盒的裝配操作效率得到提高,并且可以有效地利用轎廂上方的空間。
發明內容
本專利申請的發明構造成使得控制盒可嵌入在上框架內,同時上框架構成了控制盒壁的一部分,這樣就通過消除了將控制盒連接到轎廂上表面的步驟而提高了安裝效率。而且,由于不再需要提供專門用于將控制盒安裝到轎廂上表面上的空間,因此部件可更靈活地設置在轎廂的上表面上,并提供了在維護/檢修期間供站立的空間。
另外,由于在本專利申請的發明中上框架構成了控制盒壁的一部分,因此可以降低它們所需的金屬板材料的量,從而降低了材料成本和整體重量。
此外,由于在本專利申請的發明中控制盒嵌入在轎廂上方的上框架內,因此安裝上框架的位置和高架梁(帶有支撐了起重繩的滑輪的梁)的位置形成偏置,這樣就在轎廂提升到上方梁部分中時可以在轎廂上方和高架梁之間保證有足夠的距離。因此,在提供了與現有技術中相同的最小距離時,可以顯著地降低提升間的高度,因此可將提升間做成更小。
圖1是顯示了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斜視圖。
圖2是顯示了所述實施例的安裝設置的斜視圖。
圖3是所述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4是顯示了本專利申請的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斜視圖。
圖5是顯示了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安裝設置的分解斜視圖。
圖6是現有技術的斜視圖。
圖7是顯示了所述現有技術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作為解決上述問題的一種方式,本專利申請的發明構造成使得,在設有用于支撐轎廂的轎廂框架、即用于支撐轎廂底面的下框架和從所述下框架的各側直立地伸出的一對側框架以及用于在轎廂上方連接所述一對側框架的上框架、并且在轎廂上部設有容納了用于控制電動機的控制面板的控制盒的電梯轎廂中,所述控制盒嵌入在上框架中,使得上框架構成了控制盒壁的一部分。
在本發明中,由于控制盒可在電梯轎廂的裝配過程中嵌入在上框架中,因此就不再需要用于將控制盒安裝到轎廂上方的步驟。另外,由于控制盒嵌入在上框架中,因此也不再需要在轎廂上方提供任何用于安裝控制盒的專用空間。
其上安裝了控制面板的控制盒的主體還可連接成使得它可相對于上框架自由地滑動。在這種情況下,控制盒的主體可通過滑動而拉出到上框架之外,以便檢查或更換控制面板。因此,與控制盒直接設置在轎廂上表面上的情況相比,檢查/操作的方便性得到了提高。
另外,希望將上框架設置成使其接近廂門打開和關閉的部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縮短控制盒離廂門打開/關閉部分的距離,從而可以在不需要在它們之間設置任何連接件的情況下將它們連接在一起。這樣,由于不需要在轎廂上表面上設置任何接線盒以覆蓋連接件,因此就增大了轎廂上方的可用空間,使得部件可以更靈活地布置,并在檢查/操作期間提供了更寬敞的站立面積。
而且,還可以構造成通過上述上框架和與所述框架相連的控制盒主體來形成封閉的截面,并且上述上框架和控制盒主體可牢固地連接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在將控制盒主體連接到上框架上時上框架形成了具有封閉截面的結構以增加強度,因此可以增強上框架而不增加零件的數量,還可以簡化上框架自身的形狀。也就是說,在上框架上連接了減振器,在緊急情況下因向上的推力而產生的負載可由上框架通過此減振器來吸收。上框架通常具有復雜的截面形狀,以便增加防護向上推力的沖擊的強度。然而如上所述,當采用控制盒來增強上框架時,就不再需要此復雜的截面形狀,因此通過形狀的簡化可實現制造成本的降低。
下面將參考圖1-3來說明本專利申請的發明的一個實施例。
在此實施例的電梯轎廂中,轎廂框架11構造成具有未示出的下框架(梁),其用于支撐轎廂12的底面(平臺的下表面);一對側框架(立柱)13和14,其從所述下框架的各側直立地伸出;以及在轎廂12的上方連接側框架13和14的上框架(橫梁)15。轎廂12設有位于前側的未示出的廂門,以及包括有用于打開/關閉廂門的電動機的未示出的廂門打開/關閉機構。另外,轎廂框架11設置成接近于轎廂12的廂門打開/關閉部分,上框架15設置成接近于廂門打開/關閉機構。
上框架15具有U形截面,其中此基本截面朝下開口,用于容納可控制電動機的控制面板21(參見圖2)的控制盒16的主體17大致連接在上框架的長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處。控制盒16具有U形截面,其中主體17朝上開口,主體17的上部被上框架15覆蓋,主體17和上框架15形成了盒體結構。
在此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在主體17的各端設置了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的導塊18,在上框架15的下表面上連接了用于容納所述導塊18的一對導向通道19。這樣,主體17的導塊18可放入到上框架15上的相應導向通道19中以使它們能自由地滑動,以便在導塊18在上框架15的前側滑動時允許主體17打開和關閉。另外,在主體17和上框架15之間設有未示出的開關,當主體17被拉出時其接通,作為結果,設置在轎廂12的上方的未示出的應急燈點亮。這一應急燈用于在維護/檢修期間照亮操作人員的立足之處,因此,不僅因燈點亮而使操作能更容易地進行,而且工作的安全性也得以提高。
圖3是當轎廂被提升到較高位置時轎廂和提升間上部的示意性側視圖。如圖中所示,上框架15和位于提升間上部的高架梁20定位成使得它們相互間在轎廂的前后方向上形成偏置。雖然高架梁20設有用于懸掛起重繩的滑輪,然而仍可在包括所述滑輪的梁20和轎廂12的上表面之間保證足夠的距離(大于法令規定的間距)。雖然在過去控制盒7設置在緊接于所述梁20的下方的位置處,如圖7所示,然而梁20的絕對高度可減小到使控制盒16未設置在此實施例中的這一位置處的程度。因此,在采用這種結構時,可以使建筑物如普通房屋中的提升間高度保持為較低。
根據上述結構,由于此實施例的控制盒16和轎廂上框架15形成為一個單元以使上框架15構成了控制盒16的上壁,因此,通過減少上框架15和控制盒16所需的金屬板材料就可實現制造成本和重量的降低,并且可以減少轎廂裝配所需步驟的數目,這一點將在下文中介紹。
也就是說,在轎廂裝配的過程中,首先安裝轎廂框架11。此時,預先將控制盒16的主體17連接到上框架15上。然后將轎廂12的組成部件連接到轎廂框架11上,并將廂門和廂門打開/關閉機構連接到轎廂12的前側。最后,采用連接線將廂門打開/關閉機構的電動機和控制盒16中的控制面板21相連。因此,在轎廂裝配的過程中,不再需要在轎廂12安裝后進行將控制盒16安裝到轎廂12的上表面上的安裝步驟,因此可以一定程度地簡化裝配工藝。
另外,由于控制盒16嵌入在這樣裝配起來的轎廂的上框架15中,就可以在轎廂12的上方形成較大的空間。因此,可以更容易地在轎廂12的上表面上安裝除控制盒16以外的部件,并保證了在維護/檢修期間供操作人員站立的較大空間。
此外,當與此實施例一樣將上框架15設置成接近于廂門打開/關閉部分時,控制盒16中的控制面板和廂門打開/關閉機構的電動機之間的布線就可以更短,使得可直接將控制盒16中的控制面板21和電動機相連而不需要任何中間連接件。因此,不需要在轎廂12的上表面上設置任何用于覆蓋連接件的接線盒,從而可如這樣地更有效地利用轎廂12的上表面。而且,除此效果之外,由于控制面板和電動機之間的布線較短,因而就可以減少所謂的無用輻射,即會影響電梯內外的裝置的電磁波的產生。因此,不需要使用用于家用電梯的作為阻擋無用輻射的屏蔽線,從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雖然控制盒16的主體17設有導塊18,而且所述導塊18可滑動到位于上述上框架15中的導向通道19中,然而也可在導塊18內設置滾輪22,如圖4所示,以便允許在所述滾輪22旋轉時主體17端部上的導向件23可被自由地引導。這就允許主體17能更容易地打開和關閉,因而可更容易地進行維護/檢修。
另外,圖5顯示了另一實施例,其中控制盒16的主體117連接在上框架15的下表面上,并未設置任何中間滑動機構。在此實施例的情況中,控制盒16的主體117具有幾乎等于側框架13和14之間的距離的長度,主體117各側上的端壁24螺栓連接到側框架13和14的上端。
雖然此實施例可實現與上述實施例幾乎相同的效果,然而在控制面板的檢修/維護期間,通過取出用于將主體117連接到框架13和14上的螺栓,就可以從上框架15的下表面上取下主體117。
此外,在此實施例中,當通過將控制盒16的主體117螺栓連接到上框架15上而將主體117和上框架15牢固地相連時,上框架15具有完全封閉的截面結構(盒體結構),使得可以進一步加強需要較堅固的上框架15,而不會增加零件的數量或使截面形狀復雜化。也就是說,由于上框架15在緊急情況下需要吸收由猛烈的向上推力所產生的沖擊,因此必須采用額外的部件來加強上框架,而且其截面形狀必須仔細地設計。然而,當采用上述結構時,可以容易地提高上框架15的強度,不需要這種特殊的措施。
另外,雖然上面說明了控制盒16的主體117與上框架15的下表面相連的例子,然而控制盒16的主體117也可與上框架15的上表面相連。然而,當如所述實施例一樣將控制盒16的主體17(117)與上框架15的下表面相連時,主體117的上側(控制面板的上側)可被上框架15完全地覆蓋,用作加強構件,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在來自上方的重沖擊下損壞控制面板的問題。
在不脫離本發明的范圍和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顯然可對所公開的示例進行變化和修改。本發明的法定保護范圍只由所附權利要求決定。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梯轎廂框架,包括用于支撐電梯轎廂的底面的下框架、從所述下框架的各側直立地伸出的一對側框架,以及用于在所述轎廂上方連接所述一對側框架的上框架,所述電梯轎廂框架包括嵌入在所述上框架中的控制盒,其中所述上框架形成了所述控制盒的一部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梯轎廂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還包括用于將控制面板相對于所述上框架可釋放地安裝的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梯轎廂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可釋放地安裝的裝置包括滑動機構。
4.根據權利要求1到3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梯轎廂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梯轎廂框架位于所述轎廂前部的附近。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梯轎廂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包括由所述上框架形成的上表面;和,與所述上框架相連的主體。
全文摘要
控制盒(16)的主體(17)與轎廂框架(11)的上框架(15)的下表面相連以使其能自由地滑動,上框架(15)構造成使其形成為控制盒(16)的壁的一部分。
文檔編號B66B11/02GK1486919SQ0315514
公開日2004年4月7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02年8月23日
發明者H·阿賴, K·奧扎瓦, H·伊托, , H 阿賴 申請人:奧蒂斯電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