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致發光設備及生產該設備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致發光(EL)設備,尤其是,一種改進的具有更加牢靠構圖的精細電極的電致發光設備,以及生產該設備的方法。
背景技術:
電致發光設備是自放射類型的顯示設備,近來,由于電致發光設備具有更適合于下一代顯示設備的優越性,例如寬視角、高對比度以及快速反應速度等而受到更多關注。根據形成光發射層的材料,電致發光設備分為無機電致發光設備和有機電致發光設備兩種。
特別地,由于有機電致發光設備所具備的優越性,包括它在亮度和反應速度、色采顯示等方面的良好特性,對于它的研究已經蓬勃地開展起來了。
一個電致發光設備基本上如下配置在透明絕緣襯底例如一個玻璃襯底上,以預定的圖案形成陽極,由有機或無機層組成的光發射層形成在陽極上,然后具有預定圖案的陰極堆疊在其上,使得與陽極正交。
有機或無機層至少具有一個空穴傳輸層和一個順序堆疊的光發射層的疊層結構。正如上面所描述的,該光發射層由有機或無機材料制成。
有機層可用的材料包括銅酞菁CuPc、N N’-聯二萘-1-yl-N,N’-聯苯-聯苯胺NPB及三-8-羥基喹啉鋁Alq3。
在以上描述的電致發光設備中,當驅動電壓加到陽極和陰極上時,空穴就從陽極遷移到光發射層,同時電子從陰極遷移到光發射層。空穴和電子在光發射層重新組合生成激子。由于激子衰減至基態,光發射層的熒光分子發射出光線,于是生成圖象。
根據以上的描述,電致發光設備根據光發射層的材料分為有機電致發光設備和無機電致發光設備。以下參考一個有機電致發光設備給出解釋。
附圖1為部分剖開的傳統無源矩陣型有機電致發光設備的透視圖。如圖所示,傳統的有機電致發光設備包括一個透明襯底11,一個有機電致發光的活躍區域20(以下簡稱為活躍區域),一個蓋子12,一個電極終端部分30,以及一個柔性印刷電路板PCB13。活躍區域20形成在襯底11上,并生成圖象。蓋子12粘附在襯底11上,將活躍區域20封裝起來。電極終端部分30給活躍區域20提供電流并延伸到蓋子12外部。柔性印刷電路板13粘附在延伸到蓋子12外部的電極終端部分30上,與驅動活躍區域20的電路(圖中未示出)相連。電極終端部分30包括一個第一電極終端32和一個第二電極終端34。
活躍區域20包括襯底11上的第一電極、有機層和第二電極。第一電極連接到第一電極終端32上,按照條陣圖案以預先確定的間隔互相分隔開。有機層以預定的圖案設置在第一電極上。第二電極如此布置在有機層上,使它們與第一電極絕緣并電連接到第二電極終端上。
在這樣一個有機電致發光設備中,形成在活躍區域20的有機層由非常薄的層形成,有機層介入其間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互相面對。這樣,有機層可能在按照預定圖案形成的第一電極邊緣處變薄,因此可能在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形成短路。還可能在每個第一電極之間形成短路。
為了防止電極之間短路,在每個第一電極之間形成內部絕緣膜的各種技術已在號為6222315、6297589等的美國專利中公開。特別是,在美國專利No.6222315中披露的每個內部絕緣膜具有一個向每個鄰近電極逐漸變小的厚度,由此防止了在第一電極邊緣部分的短路。
附圖2是附圖1中所示區域“A”的局部放大平面圖,其中在每個第一電極22之間形成內部絕緣膜26。附圖3是沿附圖2中所示線I-I的橫截面視圖。
在以上附圖中,第一電極22通常由銦錫氧化物ITO生成。每個第二電極終端34包括第一終端34a和第二終端34b。第一終端34a象第一電極22一樣由銦錫氧化物ITO生成。第二終端34b由鉻Cr生成,用以補償由線路電阻引起的電壓下降。
如附圖2、3中所示,一個有機層28和第二電極24順序生成。第二電極24向上生成到電極終端部分30的第二電極終端34的上部區域,然后與電極終端34電連接。
但是,在第二電極終端34與第二電極24之間的電連接中會產生以下問題。
考慮到形成每一第二電極終端34的第一終端34a和第二終端34b具有幾千埃的高度,覆蓋通常由鋁Al制成的第二電極終端34的每一第二電極24的高度一般為1000或更小。如附圖3中所示,由于第二電極終端34與活躍區域20按照預定距離間隔開并除第二電極24之外在它們之間沒有其他層,在襯底11和第二電極終端34之間會生成預定的臺階。因此,在克服圖3所示區域“B”的第二電極終端34臺階時,需要第二電極24覆蓋第二電極終端34。但是,實際上,第二電極24可以很容易地在第二電極終端34的邊緣被切斷,如附圖4所示。
如附圖4中所示,第二電極終端34的第一終端34a和第二終端34b可能為如下形狀,即其上部區域比其下部區域突出。因此,第二電極24可能在一個邊緣處斷開連接,就象參考符號S所表示的。
為了防止第二電極在邊緣處斷開連接,有必要使第二電極更厚。可是,更厚地形成第二電極將使有機電致發光設備的電流特性降低,會增加板的驅動電壓。
另外,發生于第二電極與第二電極終端之間接觸部分的靜電沖擊,也會使有機電致發光設備變壞。
為了克服以上問題,日本公開專利公布No.JP2000-235890披露了一種形成一個端口的方法,該端口帶有連接到一個相互連接部份的逐漸減緩端。但是,該端口和該相互連接部份實際上都細到只有幾十到幾百微米,因此事實上很難形成如此薄的具有平緩傾斜端的端口。而且,即使類似端口可以制造,得到的端口在平緩傾斜端也不會有所期望的臺階。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電致發光(EL)設備以及生產該設備的方法,通過防止在第二電極終端處生成臺階從而防止第二電極在其終端處斷開連接。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電致發光設備,包括一個襯底;一個第一電極單元,具有按照預定圖案在襯底上形成的多個第一電極,以及連接到各自第一電極上的多個第一電極終端;一個第二電極單元,具有在第一電極上形成的多個第二電極,并且在與第一電極交叉的部分形成發射區,還具有連接到各自第二電極上的多個第二電極終端;一個電致發光層,位于發射區內每個第一電極與每個第二電極之間;一個外部絕緣層,設置在發射區與第二電極終端之間,用絕緣材料制成,形成為使其至少接觸到面對發射區的第二電極終端的一邊,以減少第二電極終端與襯底之間的臺階陡度。
這種電制發光設備可以進一步包含一個由絕緣材料制成的中間絕緣層,設置在電致發光層之下,覆蓋第一電極每根線之間的間隙。在這種情況下,中間絕緣層可限定多個第一電極。
根據這種電致發光設備的具體實施例,每個第二電極終端可以包括一個由銦錫氧化物(ITO)制成的第一終端和一個由鉻(Cr)制成的第二終端。外部絕緣層可以覆蓋面對發射區的每個第二電極終端的一個邊緣。外部絕緣層可以覆蓋第一電極的至少一個邊緣,該第一電極最接近由外部絕緣層覆蓋的第二電極終端。一個通孔可以在覆蓋第二電極終端邊緣的外部絕緣層部分形成,使得第二電極和第二電極終端通過通孔彼此電連接。
第二電極可以覆蓋外部絕緣層。這種電致發光設備還可進一步包含一個與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終端絕緣的緩沖層,該緩沖層形成于外部絕緣層和襯底之間。
另一個根據本發明的電致發光設備包括一個襯底;一個第一電極單元,具有按照預定圖案形成在襯底上的多個第一電極,以及連接到各自第一電極上的多個第一電極終端;一個第二電極單元,具有在第一電極上形成的多個第二電極,并且在與第一電極交叉的部分形成發射區,還具有連接到各自第二電極上的多個第二電極終端;一個電致發光層,位于發射區內每個第一電極與每個第二電極之間;一個絕緣層,用絕緣材料制成,在電致發光層的下面形成,至少覆蓋第一電極每根線之間的間隙和第二電極終端與其鄰近的第一電極之間的間隙。
根據上述電致發光設備的具體實施例,絕緣層可以進一步按照格子的形式生成,至少覆蓋第一電極每根線之間的間隙和在發射區中相應于第一電極的部分。絕緣層可以接觸或覆蓋發射區外部面對發射區的第二電極終端一個邊緣,減少第二電極終端和襯底之間的臺階陡度。外部絕緣層可以覆蓋第二電極終端和鄰近第二電極終端的第一電極一個邊緣,所述第一電極面對第二電極終端。這種電致發光設備可以進一步包括一個與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終端絕緣的緩沖層,該緩沖層形成于絕緣層部分和襯底之間,該絕緣層部分覆蓋第二電極終端和其鄰近的第一電極之間的間隙。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生產一種電致發光顯示EL設備的方法,該方法包括沿襯底邊緣形成第一電極終端和第二電極終端;形成具有預定圖案的第一電極,該第一電極連接到第一電極終端上;形成一個由絕緣材料制成的絕緣層,至少覆蓋第一電極每根線之間的間隙和第二電極終端每根線與其鄰近的第一電極之間的間隙;至少在每個第一電極上形成一個電致發光層;在電致發光層上形成第二電極,該第二電極與第二電極終端相連。
在上述方法中,絕緣層可以覆蓋每個第二電極終端和鄰近第二電極終端的第一電極一個邊緣,上述邊緣面對第二電極終端。
在形成絕緣層時,一個通孔可以形成在覆蓋第二電極終端邊緣的絕緣層一部分上。在形成第一電極時,一個緩沖層可以在第二電極終端和鄰近其的第一電極之間的間隙中形成,該緩沖層用與第一電極相同的材料制成,因此,與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終端以預定距離分開且與它們絕緣。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和優點將通過參照附圖對其優選實施例的具體描述變得更加清楚,其中附圖1是一個傳統有機電致發光設備的局部分解透視圖;附圖2是一個附圖1中所示“A”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圖;附圖3是一個沿附圖2中所示線I-I的橫截面圖;附圖4是一個附圖3中所示“B”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圖;附圖5是一個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有機電致發光設備局部分解透視圖;附圖6是一個附圖5中所示“C”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圖;附圖7是一個沿附圖6中所示線II-II的橫截面圖;附圖8是一個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有機電致發光設備局部放大平面圖;
附圖9是一個沿附圖8中所示線III-III的橫截面圖;附圖10是一個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有機電致發光設備局部放大平面圖;附圖11是一個沿附圖10中所示線IV-IV的橫截面圖;附圖12到16B示例說明了一種根據本發明生產有機電致發光設備方法的順序步驟。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將參照附圖進行詳細描述。
優選實施例的以下描述主要為有機電致發光設備結構的直接描述,在該有機電致發光設備中有機化合物用作光發射層。然而,本發明也能以同樣的方式應用于使用無機化合物作為光發射層的無機電致發光設備。
附圖5是一個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有機電致發光設備的局部分解透視圖。
參見附圖5,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有機電致發光設備包括一個襯底41;一個活躍區域50,形成于襯底41上,在其上形成圖象;一個粘接在襯底11上的蓋子42,用來封裝活躍區域50;和一個板區域60,用來給活躍區域50提供電流,上述板區域60延伸到蓋子42的外部。盡管沒有示出,一個連接到電路上用于驅動有機電致發光設備的柔性印刷電路板,安裝在延伸到蓋子42外部的板區域60上。這種基本配置也用于以下本發明的實施例。
附圖6是一個圖5中所示“C”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圖,附圖7是沿附圖6中所示線II-II的橫截面圖。
參見附圖6和附圖7,活躍區域50包括有機電致發光設備,該有機電致發光設備包含多個按照預定圖案排列在透明襯底41上的第一電極52,一個形成在第一電極52之上的電致發光層58,和多個按照預定圖案排列在電致發光層58之上的多個第二電極54。第一電極52可以由ITO形成,第二電極54可以由鋁(Al)形成。電致發光層58在第一電極52和第二電極54的交叉點處發射光,由此形成預定的圖象。用于形成第一電極52和第二電極54的材料以及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的圖案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那些,而是可采用任何可用的材料和圖案。還有,任何可用于有機電致發光設備的有機層都能夠用作電致發光層58,可為單層結構或具有發射層、空穴傳輸層和/或電子傳輸層的多層結構。可用的有機材料例子包括銅酞菁(CuPc)、N,N’-聯二萘-1-yl-N,N’-聯苯-聯苯胺NPB、三-8-羥基喹啉鋁Alq3,以及諸如PEDOT、聚乙烯-亞乙烯基苯(PPV)的聚合物或聚氟化合物等。電致發光層58可以按照各種圖案形成以適于各種象素顏色。第一電極52、第二電極54及電致發光層58與下面描述的本發明所有實施例中的相同。盡管沒有示出,一個由SiO2制成的緩沖層可以進一步形成于襯底41上,用于維持襯底41頂面的平滑并防止雜質從襯底41引入,該緩沖層將以同樣的方式應用到下面描述的本發明所有實施例中。
在活躍區域50中,一個中間絕緣層56可以進一步形成在電致發光層58下面。形成中間絕緣層56的目的是為了保持第一電極52相互之間絕緣及非活躍區內第一電極52和第二電極54之間絕緣。中間絕緣層56是由諸如光致抗蝕劑或光敏聚酰亞胺等的絕緣材料通過照相平版印刷生成的。如附圖7所示,中間絕緣層56形成為覆蓋了第一電極52每根線之間的間隙。更適宜的是,中間絕緣層56是為接觸或者覆蓋第一電極52的邊緣形成的。這是為了防止在中間絕緣層56和每個第一電極52之間形成間隙。盡管沒有示出,中間絕緣層56不僅可以形成于第一電極52每根線之間的間隙處,也可以形成于沒有形成象素的第一電極52頂面上。換句話說,中間絕緣層56可以形成于第一電極52的頂面上,在此處第二電極54不與第一電極52相交。在這種情況下,中間絕緣層56被界定為矩陣類型。
如附圖5中所示,板區域60包括形成在襯底41一側的第一電極終端62和形成在襯底41另一側的第二電極終端64。在附圖5中,第一電極終端62形成在襯底41的一側,第二電極終端64形成在鄰近第一電極終端62所形成側邊的另一側。但是,第一和第二電極終端62和64形成的位置并不局限于附圖5中所示的那些位置,第一和第二電極終端62和64也可以形成在各種位置上。
在板區域中,每個電極終端可以包括一個下部的第一終端64a和一個上部的第二終端64b,象附圖7中所示的第二電極終端64那樣。第一終端64a可以用ITO形成,第二終端64b可以用Cr形成。第二電極54從活躍區域50向第二電極終端64的頂面延伸。盡管沒有示出,第一電極終端62也可以用與第二電極終端64同樣的方法形成。在這種情況下,第一電極終端62的第一終端可以與每個第一電極整體形成。
在根據本發明的上述有機電致發光設備中,一個由絕緣材料制成的外部絕緣層66,進一步形成在活躍區域50與板區域60的第二電極終端64之間。該外部絕緣層66是通過將形成在活躍區域50中最外面的第一電極52a外部的中間絕緣層向第二電極終端64延伸而形成的。外部絕緣層66最好形成為接觸到面對活躍區域50的第二電極終端64邊緣,就是說,不會在活躍區域50與第二電極終端64之間產生間隙。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如附圖6和7中所示,外部絕緣層66形成為覆蓋面對活躍區域50的第二電極終端64邊緣。通過用這樣的方法形成外部絕緣層66,由第二電極終端64和襯底41頂面所形成臺階的陡度降低了。因此,當第二電極54從活躍區域50向第二電極終端64的頂面延伸時形成臺階,由于第二電極終端64和襯底41頂面之間的臺階而產生切斷第二電極54的現象將被避免。因此,外部絕緣層的形狀不局限于附圖7中所示的形狀,任何能夠減小由第二電極終端64和襯底41頂面所形成臺階陡度的結構都可以采用。
附圖8和9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有機電致發光設備的平面圖和橫截面圖。其中,附圖8是有機電致發光設備板區域的局部放大平面圖,附圖9是沿附圖8中所示線III-III的橫截面圖。
參見附圖8和9,通過一個通孔67第二電極54和第二電極終端64互相電連接,該通孔67可以進一步形成在覆蓋第二電極終端64邊緣的外部絕緣層66的一部分上。在這里,第二電極54沒有必要越過外部絕緣層66而是做成穿過通孔67與第二電極終端64相接觸。當然,第二電極54也可以形成為使其越過外部絕緣層66,到達第二電極終端64。
如上面所描述的,外部絕緣層66可以形成在第二電極終端64與活躍區域50之間的間隙處,但是這在實際操作上是很困難的。換句話說,第二電極終端64與活躍區域50之間的間隙比第一電極52每根線之間的間隙寬得多。為了在一個較寬的區域內形成外部絕緣層66,該外部絕緣層66應在外部絕緣層66與襯底41之間的接觸面上有很好的附著力。如果在外部絕緣層66與襯底41之間的接觸面上附著力不好,該外部絕緣層66在生產過程中沒有通過任何介質抓住,將造成它部分損壞或切斷。在本發明中,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在較寬的區域內進一步提供了一個緩沖層用于抓住外部絕緣層66。
附圖10和11是一個根據本發明又一個實施例的有機電致發光設備的平面圖和橫截面圖,其中,附圖10是一個有機電致發光設備的局部放大平面圖,附圖11是一個沿附圖10中所示線IV-IV的橫截面圖,顯示了緩沖層的一個示例。
參見附圖10和11,在第二電極終端64與發射層50之間形成一個緩沖層68。換句話說,緩沖層68形成在面對發射層50的第二電極終端64一個邊緣與活躍區域50中最外面的第一電極52a之間,使得第二電極終端64與第一電極52a之間以預定的間隔相互分隔開并絕緣。緩沖層68最好以與第一電極52a同樣的材料制成,最好是ITO。另外,緩沖層68的形成也可以與制作第一電極52的圖案同時進行,而不需要執行一個單獨的生產步驟。更進一步地,緩沖層68可以改進外部絕緣層66與襯底41之間的附著性。盡管沒有示出,象附圖8和9中一樣,一個第二電極與第二電極終端互相之間通過它電連接的通孔,可以形成在覆蓋第二電極終端64的外部絕緣層66的一部分上。
一種根據本發明生產有機電致發光設備的方法將在此描述。
附圖12到16B圖示說明了一種根據本發明生產有機電致發光設備方法的順序步驟。
如附圖12中所示,為了生產有機電致發光設備,首先準備一個透明襯底41,該襯底具有堆疊在其上的透明導電層45和金屬導電層46。透明導電層45可以由ITO形成,金屬導電層46可以由Cr形成。襯底41可以由透明玻璃或塑料形成。在襯底41上形成透明導電層45和金屬導電層46之前,可以進一步在襯底上提供一個緩沖層44,以獲取襯底41的平滑性,并防止雜質成分從襯底滲入。緩沖層44可以由SiO2制成。
如附圖13A和13B中所示,對襯底41上形成的金屬導電層46進行處理,分別在透明襯底41的邊緣形成第一和第二終端62和64的第二終端62b和64b。附圖13B是沿附圖13A中線V-V的橫截面圖,圖示說明了將用于形成第一和第二電極終端62和64的透明導電層暴露在襯底41上。
下一步,如附圖14A和14B中所示,對暴露在襯底41上的透明導電層45構圖,以形成第一和第二電極終端62和64,具有預定圖案的第一電極52分別連接到第一電極終端62上。附圖14B是沿附圖14A中線VI-VI的橫截面圖。如附圖14B所示,一個緩沖層68與第二電極終端64和臨近它的第一電極52a按照預定的距離間隔開,可進一步形成在它們之間。在此,透明導電層的圖案可以采用照相平版印刷進行。
如附圖15A和15B中所示,形成一個中間絕緣層56和一個外部絕緣層66。附圖15B是沿附圖15A中線VII-VII的橫截面圖。中間絕緣層56形成在第一電極52每根線之間的間隙處,外部絕緣層66形成在第二電極終端64和與其相鄰的第一電極52a之間的間隙處,以使覆蓋緩沖層68。在外部絕緣層66上,通孔67向上開到第二電極終端64。如附圖15A所示,中間絕緣層56可以按照第一電極52的圖案形成為條帶圖案。盡管沒有示出,中間絕緣層56也可以按照格子圖案形成。中間絕緣層56和外部絕緣層66的圖案不局限于以上所描述的那些,可以根據象素的圖案采用各種圖案。中間絕緣層56和外部絕緣層66的形成可以通過使用光致抗蝕利或光敏聚酰亞胺的照相平版印刷而完成。
用于構圖第二電極的分離器或用于防止有機層因掩膜而損壞的分隔物,也可以與中間絕緣層56和外部絕緣層66同時形成。另外,用于防止粘接劑流動的隔離壁也可以與中間絕緣層56和外部絕緣層66同時形成。更進一步地,還可以同時在粘接劑涂覆的部分上形成屏蔽區。
如附圖16A和16B所示,在第一電極52上形成一個電致發光層58,然后第二電極54形成在該電致發光層58上,從而與第二電極終端64連接。電致發光層58和第二電極54按照預定的圖案沉積形成。
如果電致發光層和第二電極按照以上描述形成完畢,將一個封裝蓋粘接到襯底和置于襯底的柔性PCB板上。
按照以上所描述的,本發明具有以下效果。第一,通過降低由第二電極終端和襯底頂面所形成臺階的陡度,減少了第二電極與第二電極終端之間的連接不良。第二,由于減小了第二電極的厚度,設備的整流特性得到了提高。第三,可以避免由于通常出現在第二電極與其終端之間連接部分的靜電沖擊而引起的性能下降。
盡管參考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對其進行了詳細的圖示和描述,但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形式和細節中可以進行各種變化,而不脫離由所附權利要求定義的實質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電致發光顯示EL設備,包括一個襯底;一個第一電極單元,具有按照預定圖案在襯底上形成的多個第一電極,和連接到各自第一電極上的多個第一電極終端;一個第二電極單元,具有形成在多個第一電極上的多個第二電極,并在與多個第一電極交叉的部分形成發射區域,還具有連接到各自第二電極上的多個第二電極終端;一個電致發光層,位于發射區域內每個第一電極與每個第二電極之間;一個外部絕緣層,在發射區域與第二電極終端之間,由絕緣材料制成,設置為使其至少接觸到面對發射區域的第二電極終端的一個邊緣上,從而降低第二電極終端與襯底之間的臺階陡度。
2.根據權利要求1的電致發光設備,進一步包括一個中間絕緣層,由絕緣材料制成,設置在電致發光層的下面,覆蓋第一電極每根線之間的間隙。
3.根據權利要求2的電致發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絕緣層限定了第一電極。
4.根據權利要求1的電致發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每個第二電極終端包括一個由銦錫氧化物(ITO)制成的第一終端和一個由鉻(Cr)制成的第二終端。
5.根據權利要求1的電致發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絕緣層覆蓋面對發射區域的每個第二電極終端的一個邊緣。
6.根據權利要求1的電致發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絕緣層至少覆蓋最靠近由該外部絕緣層覆蓋的第二電極終端的第一電極的一個邊緣。
7.根據權利要求5的電致發光設備,其特征在于,一個通孔形成在覆蓋第二電極終端邊緣的外部絕緣層的一部分上,使得第二電極和第二電極終端通過該通孔互相之間電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的電致發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極覆蓋外部絕緣層。
9.根據權利要求1的電致發光設備,進一步包括一個緩沖層,所述緩沖層與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終端絕緣,所述緩沖層形成在外部絕緣層與襯底之間。
10.一種電致發光顯示EL設備,包括一個襯底;一個第一電極單元,具有按照預定圖案在襯底上形成的多個第一電極,和連接到各自第一電極上的多個第一電極終端;一個第二電極單元,具有形成在多個第一電極上的多個第二電極,并在與多個第一電極交叉的部分上形成發射區域,還具有連接到各自第二電極上的多個第二電極終端;一個電致發光層,位于發射區域內的每個第一電極與每個第二電極之間;一個絕緣層,由絕緣材料制成,形成在電致發光層的下面,至少覆蓋第一電極每根線之間的間隙和第二電極終端和與其鄰近的第一電極之間的間隙。
11.根據權利要求10的電致發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層進一步以格子的形式形成,至少覆蓋第一電極每根線之間的間隙和發射區域內相應于第一電極的部分。
12.根據權利要求10的電致發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層接觸或覆蓋發射區域外部面對該發射區域的第二電極終端一個邊緣,降低了第二電極終端與襯底之間臺階的陡度。
13.根據權利要求10的電致發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絕緣層覆蓋第二電極終端和鄰近該第二電極終端的第一電極一個邊緣,所述第一電極面對第二電極終端。
14.根據權利要求10的電致發光設備,進一步包括一個緩沖層,該緩沖層與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終端絕緣,該緩沖層形成在絕緣層的一部分與襯底之間,所述部分覆蓋第二電極終端與鄰近其的第一電極之間的間隙。
15.一種生產電致發光顯示EL設備的方法,包括沿襯底的邊緣形成多個第一電極終端和多個第二電極終端;形成具有預定圖案的多個第一電極,該多個第一電極與多個第一電極終端相連;形成由絕緣材料制成的絕緣層,至少覆蓋第一電極每根線之間的間隙和第二電極終端每根線和與其鄰近的第一電極之間的間隙;在至少每個第一電極上形成一個電致發光層;在該電致發光層上形成第二電極,該第二電極連接到第二電極終端上。
16.根據權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層覆蓋每個第二電極終端和鄰近該第二電極終端的第一電極一個邊緣,所述邊緣面對第二電極終端。
17.根據權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絕緣層時,在覆蓋第二電極終端邊緣的絕緣層一部分上形成一個通孔。
18.根據權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第一電極時,采用與第一電極相同的材料,在第二電極終端和與其鄰近的第一電極之間的間隙處形成一個緩沖層,使其與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終端隔開預定的距離并與它們絕緣。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的是一種電致發光(EL)設備及生產該設備的方法。這種電致發光設備包括一個襯底;一個第一電極單元,具有按照預定圖案在襯底上形成的多個第一電極,和連接到各自第一電極并至少形成在襯底一邊上的多個第一電極終端;一個第二電極單元,具有在多個第一電極上構圖的多個第二電極,并在與多個第一電極交叉的部分上形成發射區域,還具有連接到各自各自第二電極并至少形成在襯底另一邊上的多個第二電極終端;一個電致發光層,位于發射區域內每個第一電極與每個第二電極之間;一個外部絕緣層,在發射區域與第二電極終端之間,由絕緣材料制成,設置為使其至少接觸到面對發射區域的第二電極終端一個邊緣,從而降低第二電極終端與襯底之間的臺階。
文檔編號H05B33/26GK1496200SQ0313276
公開日2004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23日 優先權日2002年8月23日
發明者許世俊, 高昌熙, 李周源 申請人:三星日本電氣移動顯示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