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調速千斤頂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以預定的升距提升載荷的裝置,具體地講是一種調速千斤頂。
技術背景液壓千斤頂是日常生活中用較小的力以預定的升距提升載荷的最常用的工具。它的工作原理是,以較小的力迫使具有小面積截面的輸入活塞運動,推動液壓油進入輸出油缸中,推動具有較大截面面積的輸出活塞舉升負荷。根據功能守恒原理,輸入活塞的行程遠大于輸出活塞的行程,因此,需反復泵壓輸入活塞才能將負載抬升一段升程。在此過程中,每次泵壓輸入活塞,輸出活塞的升程相同,其與負載的大小無關,因此,無論空載、輕載或是重載,都需要同樣的反復多次泵壓,使輸出活塞舉升非常慢,既費時又費力。
基于上述情況,有人提出一種液壓千斤頂,是在輸出油缸的活塞中間開設一盲孔,一個通油管插入該盲孔內,當空載時壓下輸入油缸的活塞,液壓油通過該通油管進入盲孔內,以盲孔的端面作為壓力面,推動活塞快速提升,當有負載時,部分液壓油頂開順序閥進入輸出油缸中,作用于該活塞較大的環形推力面,與進入盲孔中作用于盲孔的端面的液壓油共同作用,緩慢舉升重物。由于盲孔的受力面較小,空載時,該千斤頂的舉升速度非常快,一般一次到兩次壓下輸入油缸的活塞即可接觸到重物,而在重載時,由于輸出油缸的活塞的全部截面積作為推力面,其面積遠大于輸入油缸的活塞面積,同樣達到了省力的目的。
但該種液壓千斤頂在實際使用時,發現其并不能達到上述預想的效果。其原因是,當從通油管中壓入液壓油時,輸出油缸的活塞快速向上運動,輸出油缸環形腔中的壓力迅速降低,從油箱中吸入液壓油,但由于活塞速度較快,環形腔的面積變化大,吸入液壓油不能補滿該環形腔,出現吸油不充分現象,在輸出油缸的環形腔中有部分空氣存在,當輸出油缸開始舉升載荷時,該載荷作用于活塞,使活塞回縮一端距離,從而降低了舉升載荷的速度。并且,在經過多次反復泵壓后,該存留于輸出油缸環形腔中的空氣還會通過油路進入輸入油缸中,使輸入油缸也出現吸油不充分的問題,從而降低了每次泵壓的升程,降低了舉升重物的效率。另外,該種液壓千斤頂還有一個缺陷是,由于在舉升重物時,是液壓油通過通油管進入盲孔的液壓油和通過單向閥進入輸出油缸環形腔的液壓油共同作用,而每泵壓一次盲孔的面積變化與環形腔的面積變化,必須保證進入環形腔的液壓油與進入盲孔的液壓油的壓力平衡才能使輸出活塞平穩運動,但是實際上當批量生產時很難作到這一點,因此,當控制液壓油進入環形腔的順序閥卡住時,常會出現因盲孔中壓力過大,而使薄壁通油管爆裂的現象,從而使該種液壓千斤頂的成品率很低,從而增加了其成本。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新型的千斤頂,以解決上述現有千斤頂的不足。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調速千斤頂,該調速千斤頂以載荷大小為信號,自動調換不同的提升速度,從而提高千斤頂的頂舉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調速千斤頂,該調速千斤頂設有限位卸荷機構,有效防止活塞桿撞擊油缸端蓋或將其頂爆,解除不安全隱患。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調速千斤頂,其至少包括一輸入油缸、一輸出油缸和串接于輸入油缸與輸出油缸之間的液壓線路,所述的輸出油缸的進油腔和回油腔之間連接一差動油路,所述的輸出油缸回油腔與油箱之間串連一控制閥,該控制閥控制回油腔回油。
本實用新型的差動油路上設有單向閥,輸出油缸的回油腔通過該單向閥單向導通于進油腔。
本實用新型的輸出油缸的回油腔前端設有限位卸荷機構。
所述的輸出油缸的回油腔前端與活塞的配合面上可設有一回油槽,所述的回油腔通過一單向閥單向導通于油箱,該單向閥的閥心固接一伸出于單向閥閥體頂桿,該頂桿的一端位于回油腔內,控制該單向閥的啟閉,構成限位卸荷機構。空載操作千斤頂至最高時,活塞碰開頂桿,打開限位卸荷機構,輸出油缸進油腔液壓油通過回油槽、順序閥5回到油箱,以滿足空程操作至最高回油的檢驗與試驗標準要求。
所述的限位卸荷機構的帶有頂桿的單向閥可與控制閥可共用一個閥心,構成復合控制閥。
所述的控制閥可為順序閥。
本實用新型的液壓線路可為液壓調速線路。
上述的液壓調速線路上可設有調速油缸。
本實用新型的液壓調速線路至少由兩條相互并聯的液壓支路構成,該液壓調速線路由輸出油缸的負載壓力作為控制信號,控制其不同速級的液壓支路或液壓支路組合的啟閉。
所述液壓支路上設置有控制閥,由負載壓力作為控制信號控制其啟閉。
所述液壓支路上的控制閥的開啟壓力順序設置,隨著負載的增加順序打開。
所述液壓支路上可設有調速油缸,各液壓支路上調速油缸輸入腔與輸出腔活塞面積的差值順序設置。
液壓調速線路中最低速級的液壓支路可直接通過控制閥連通于輸入油缸和輸出油缸。
所述的調速油缸設有彈性復位機構,所述的調速油缸的輸出腔通過單向閥連通于油箱。
所述的調速油缸可由兩級油缸構成,前級油缸的活塞截面積小于后級油缸的活塞截面積,前級活塞與后級活塞間通過活塞桿連接。所述的調速油缸也可由單級油缸構成,其活塞桿由輸入腔中伸出。
所述的輸入油缸、輸出油缸和液壓調速線路可設置于一個組合閥體內,該所述的輸出油缸套設于油箱內。
下面采用液壓調速線路由兩條調速支路構成的調速模式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調速工作原理。當液壓千斤頂空載時,壓下輸入油缸的活塞,將液壓油泵送給高速級的液壓支路的調速油缸的輸入腔,推動其活塞壓迫輸出腔中的液壓油,控制閥打開,將液壓油輸送至輸出油缸,推動輸出油缸的活塞向前運動,由于此時輸出油缸回油腔的壓力不足以開啟連接于油箱的順序閥,順序閥處于關閉狀態,輸出油缸的回油腔中的油液通過單向閥進入輸出油缸的進油腔,形成差動油路,再一次提升頂舉速度,此時輸出油缸的活塞桿以第一種速度V1頂舉重物。當抬起該輸入油缸的活塞,調速油缸的活塞在彈性恢復裝置的作用下恢復原位,連通于油箱的輸出腔吸油,充滿該輸出腔,再次壓下輸入油缸的活塞,重復上述動作過程。由于在此過程中,調速油缸輸入腔的活塞截面小于輸出腔的活塞面積,并且通過輸出油缸的差動油路又進一步提高每次提升負載的升距,從而加快了提升速度。該第一種速度V1的速度最快。
當液壓千斤頂負載逐漸增大,輸出油缸的壓力逐漸升高時,此時輸入油缸的壓力仍不足以開啟低速液壓調速之路的順序閥,而輸出油缸回油腔的壓力增大,打開連接于油箱的控制閥,回油腔的液壓油直接通過該控制閥回油箱,此時輸出油缸進油腔的壓力大于回油腔的壓力,差動油路上的單相閥被關閉,差動油路不通,輸出油缸的活塞桿以速度V2頂舉重物,頂舉負載。由于此次沒有經過差動油路進一步調速,因此,此次頂舉速度V2<V1,但此時頂舉負載的能力增加,足以頂舉此時的負載。
隨著液壓千斤頂頂舉的負載進一步增加,輸出油缸的壓力也在進一步增大,千斤頂的工作進入高載荷范圍。高載荷情況下,輸出油缸輸出的液壓油壓力大于低速液壓支路上的順序閥設定壓力,此時順序閥被打開,輸入油缸中的部分液壓油通過順序閥進入輸出油缸的進油腔,輸出油缸的活塞桿以速度V3運動,頂舉負載。由于低速液壓支路上沒有設調速油缸,該頂舉速度V3<V2。但根據功能守恒原理,在同樣的壓力作用下,此時舉升負載的能力增加,足以頂舉此時的負載。
本實用新型在上述整個舉升重物的過程中,各種頂舉速度的變換是隨著負載的變化自動調節的,并且不需要任何額外的操作,本實用新型既提高了提升重物的效率,其操作又簡單快捷,達到了省時省力的目的。另外,在速度調節過程中,除了最后輸入油缸與輸出油缸之間的低速液壓支路打開后,輸入油缸需與普通千斤頂一樣在抬起活塞時吸油外,在其他速度的工作狀態下,輸入油缸中的沒有增加油量,只是將液壓油作為壓力的傳遞介質,傳遞施加在輸入油缸活塞上的壓力,因此,不會存在現有技術中輸入油缸吸油不足的問題。而輸入油缸通過低速液壓支路直接泵送液壓油到輸出油缸后的吸油過程與普通千斤頂一樣不會出現吸油不足的問題,從而避免了舉升重物的回縮現象,保證了舉升重物的工作效率。
另外,在本實用新型中,由于在回油腔前端設有限位卸荷機構,當輸出油缸的活塞行程達到最大行程時,該限位卸荷機構可開啟卸荷,避免使千斤頂至最高頂出位置時出現活塞桿撞擊油缸端蓋甚至將其頂爆的現象。進一步,由于限位卸荷機構是由設于輸出油缸的回油腔前端與活塞的配合面上的回油槽和帶有頂桿的單向閥構成的,當輸出油缸中的活塞到達回油腔前端時,輸出油缸進油腔通過回油槽連通,同時活塞頂住與閥心固定連接的頂桿,將單向閥頂開,進油腔的液壓油通過回油槽進入回油腔并通過單向閥回油箱,此時無論使用者怎樣用力壓輸入油缸的活塞桿,由于進油腔與回油腔的壓力平衡,輸出油缸的活塞均處于靜止狀態,不再繼續提升,因此不會出現活塞撞擊油缸端蓋甚至將其頂爆的現象。并且由于輸出活塞進油腔的液壓油可通過回油槽進一步通過與油箱連通的單向閥回油箱,因此進油腔也不會出現過載卸荷的現象,此時,已經舉升的負載可以保持在該舉升高度上,而不會因為卸荷而回落。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調速千斤頂還可設有三條或三條以上相互并聯的液壓調速支路,每增加一個液壓調速支路,將增加兩種速度級,使該千斤頂在工作工程中可進行多級調速。在設計時,可根據舉升負載的大小設計有多種規格,在使用時,根據需要選取不同規格的千斤頂,舉升較小負載時,選取速度級相對較少的千斤頂,舉升較大負載時,選取速度級相對較多的千斤頂。由于本發明在每一個速級工作時,其負載能力都不相同,因此實際上,每個速度級在工作時,都相當于一臺具有相應負載能力的普通千斤頂在工作。其多級并聯后的工作效果,相當于,在舉升重物時,隨著負載的增加,更換多個不同規格的普通千斤頂,在不同負載段內工作。因此,本實用新型是在不改變千斤頂的基本結構前提下,將多臺不同規格的普通千斤頂的功能綜合在一臺千斤頂中來實現,并通過負載的變化自動進行調節,使舉升重物的操作簡單方便,舉升重物的工作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并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
圖1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液壓線路圖。
圖2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另一種液壓線路圖;圖3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再一種液壓線路圖;圖4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液壓線路圖;圖5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另一種液壓線路圖;圖6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液壓線路圖;圖7 本實用新型組合閥體的結構示意圖;圖7A 圖7的A-A剖視圖;圖7B 圖7的B-B剖視圖;圖7C 圖7的C-C剖視圖;圖7D 圖7的D-D剖視圖;圖7E 圖7的E-E剖視圖;圖8 本實用新型圖7的A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調速千斤頂,至少包括一輸入油缸1、一輸出油缸2和串接于輸入油缸1與輸出油缸2之間的液壓線路3構成,該輸出油缸2的進油腔21和回油腔22之間連接一差動油路24,所述的輸出油缸2回油腔22與油箱4之間串連一控制閥5,該控制閥5控制回油腔22回油。當回油腔22內的壓力小于控制閥5的開啟壓力時,控制閥5關閉,輸出油缸2的回油腔22內的液壓油可通過該差動油路24進入進油腔21內,增加進油腔21內的液壓油壓力,提高推動輸出油缸2的活塞23的速度。當回油腔22內的油壓大于控制閥5的開啟壓力時,控制閥5開啟,回油腔22內液壓油直接通過控制閥5進入油箱4。
如圖1、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控制閥5可為順序閥。
進一步,如圖1、圖2所示,所述差動油路24上設有單向閥241,輸出油缸2的回油腔22通過該單向閥241單向導通于進油腔21。當進油腔21內的壓力小于回油腔22的壓力時回油腔22的液壓油可頂開單向閥241進入進油腔21內形成差動,提高活塞23的速度;當回油腔22內的壓力大于控制閥5的開啟壓力時,控制閥5開啟,回油腔22內的液壓油直接通過控制閥5回油到油箱5,此時,回油腔22的壓力減小,進油腔21內的壓力大于回油腔22的壓力,產生背壓頂住單向閥241將差動油路關閉,以提高活塞23頂舉負載的能力。
如圖1所示,所述的液壓線路3可為直接連通輸入油缸1和輸出油缸2的油路。當空載或輕載時,使用者壓下輸入油缸1的活塞13,液壓油通過液壓線路3直接到達輸出油缸2的進油腔21,推動活塞23移動,回油腔22內的液壓油受壓,頂開單向閥241通過差動油路24回到進油腔21內形成差動,提高活塞23的運動速度,使活塞23快速接近或頂舉負載;當負載逐漸增大,進油腔21的液壓油壓力變大,形成背壓頂住單向閥241將差動油路關閉,回油腔22內的液壓油頂開順序閥5,直接通過順序閥5進入油箱回油,活塞23的頂舉速度降低,但頂舉負載的能力增加,足以頂舉此時的負載。此時,該千斤頂就像普通千斤頂一樣工作,能夠用較小的力頂舉較大的負載。由于,在上述操作過程中,空載或輕載時,利用差動油路24的差動作用,提高了活塞23的頂舉速度,縮短了工作時間;而在重載時,該差動油路24關閉,可如普通千斤頂一樣用較小的力頂舉較大的負載,從而達到了省時省力的目的。另外由于本實用新型的上述調速過程是自動完成的,不需任何附加操作,因此,操作方便快捷。
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為進一步提高活塞23的頂舉速度,所述的液壓線路3可為液壓調速線路。該液壓調速線路3上可具體設有調速油缸36,該調速油缸36的輸出腔362的活塞推力面面積大于輸入腔362的活塞推力面面積,使進入輸入腔362的液壓油推動活塞363運動時能夠迫使推動輸出腔362內較大體積液壓油,進入輸出油缸2的進油腔21,從而增大活塞23的運動速度,進一步提高該千斤頂在空載或輕載時的頂舉速度,提高頂舉效率。
如圖1、圖2所示,于所述的液壓線路3可通過一單向閥8將液壓油輸送給輸出油缸2的進油腔21,以在負載較大時產生背壓,將該單向閥8關閉,防止因輸出油缸2的活塞23的回縮而使負載回落。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調速油缸36可由兩級油缸構成,如圖2所示。前級油缸的活塞截面積小于后級油缸的活塞截面積,前級活塞與后級活塞間通過活塞桿固定連接。
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本實施例中的調速油缸36也可由單級油缸構成,其活塞桿364由輸入腔361中伸出,這樣由于在輸入腔361內的活塞推力面積為出了活塞桿364的面積以外的環形面積,而輸出腔362的活塞推力面積為整個活塞的截面積,因此大于輸入腔361的活塞推力面積,從而實現了調速作用。
如圖7A、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輸出油缸2的回油腔22前端設有限位卸荷機構6。當輸出油缸2的活塞23行程達到最大行程時,該限位卸荷機構6可開啟卸荷,避免使千斤頸至最高頂出位置時出現活塞撞擊油缸端蓋甚至將其頂爆的現象。
進一步如圖7A、圖8所示,所述的輸出油缸2的回油腔22前端與活塞23的配合面上可設有一回油槽61,所述的回油腔22通過一單向閥62單向導通于油箱4,該單向閥62的閥心621固接一伸出于單向閥62閥體頂桿63,該頂桿63的一端位于回油腔22內,控制該單向閥62的啟閉,構成限位卸荷機構6。空載操作千斤頂至最高時,活塞碰開頂桿63,打開限位卸荷機構6,輸出油缸進油腔液壓油通過回油槽61、順序閥5回到油箱,以滿足空程操作至最高回油的檢驗與試驗標準要求。當輸出油缸2中的活塞23到達回油腔22前端時,輸出油缸2進油腔21通過回油槽61與回油腔22連通,同時活塞23頂住與閥心621固定連接的頂桿63,將單向閥62頂開,進油腔21的液壓油通過回油槽61進入回油腔22并通過單向閥62回油箱4,此時無論使用者怎樣用力壓輸入油缸1的活塞桿13,由于進油腔21與回油腔22的壓力平衡,輸出油缸2的活塞23均處于靜止狀態,不再繼續提升,因此不會出現活塞23撞擊油缸2端蓋甚至將其頂爆的現象。并且由于輸出活塞2進油腔21的液壓油可通過回油槽61進一步通過與油箱4連通的單向閥62回油箱,因此進油腔21也不會出現過載卸荷的現象,此時,已經舉升的負載可以保持在該舉升高度上,而不會因為卸荷而回落。
進一步如圖8所示,所述的限位卸荷機構6的帶有頂桿63的單向閥62可與控制閥5可共用一個閥心621,構成復合控制閥,以進一步簡化結構,縮小本實用新型千斤頂的體積。
實施例2本實施例的基本結構與調速原理與實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詳述。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串聯于輸入油缸1和輸出油缸2之間的液壓調速線路3至少由兩條相互并聯的液壓支路構成,該液壓調速線路3由輸出油缸2的負載壓力作為控制信號,控制其不同速級的液壓支路或液壓支路組合的啟閉。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液壓支路上設置有控制閥,由負載壓力作為控制信號控制其啟閉。該控制閥的開啟壓力可順序設置,隨著負載的增加順序打開。液壓支路上可設有調速油缸,各液壓支路上調速油缸輸入腔與輸出腔活塞面積的差值順序設置。
如圖4所示,具體到本實施例中,液壓調速線路3可由兩條相互并聯的調速支路31、32構成。高速級的液壓支路31上設有調速油缸311,該調速油缸輸入腔312的活塞推力面積小于輸出腔313的活塞推力面積,以提高輸入油缸2的活塞23的頂舉速度。所述的調速油缸311內可設有彈性復位機構315,所述的調速油缸311的輸出腔313通過單向閥315連通于油箱4。液壓調速線路3中最低速級的液壓支路32可直接通過控制閥321連通于輸入油缸1和輸出油缸2。
當本實施例的液壓千斤頂空載時,壓下輸入油缸1的活塞13,將液壓油泵送給高速級的液壓支路31的調速油缸311的輸入腔312,推動其活塞314壓迫輸出腔313中的液壓油,控制閥打開,將液壓油輸送至輸出油缸2,推動輸出油缸2的活塞23向前運動,由于此時輸出油缸2回油腔22的壓力不足以開啟連接于油箱4的控制閥5,控制閥5處于關閉狀態,輸出油缸2的回油腔22中的油液通過單向閥241進入輸出油缸2的進油腔21,形成差動油路24,再一次提升頂舉速度,此時輸出油缸2的活塞桿以第一種速度V1頂舉重物。當抬起該輸入油缸1的活塞13,調速油缸311的活塞在彈性恢復機構315的作用下恢復原位,連通于油箱4的輸出腔313吸油,充滿該輸出腔313,再次壓下輸入油缸1的活塞,重復上述動作過程。由于在此過程中,調速油缸311輸入腔312的活塞截面小于輸出腔313的活塞面積,并且通過輸出油缸2的差動油路24又進一步提高每次提升負載的升距,從而加快了提升速度。該第一種速度V1的速度最快。
當液壓千斤頂負載逐漸增大,輸出油缸2的壓力逐漸升高時,此時輸入油缸1的壓力仍不足以開啟低速液壓支路32的順序閥321,而輸出油缸2回油腔22的壓力增大,打開連接于油箱4的控制閥5,回油腔22的液壓油直接通過該控制閥5回油箱,此時輸出油缸2進油腔21的壓力大于回油腔22的壓力,差動油路24上的單向閥241被關閉,差動油路24不通,輸出油缸2的活塞桿以速度V2頂舉重物。由于此次沒有經過差動油路24進一步調速,因此,此次頂舉速度V2<V1,但此時頂舉負載的能力增加,足以頂舉此時的負載。
隨著液壓千斤頂頂舉的負載進一步增加,輸出油缸2的壓力也在進一步增大,千斤頂的工作進入高載荷范圍。高載荷情況下,輸出油缸2輸出的液壓油壓力大于低速液壓支路32上的順序閥321的設定壓力,此時順序閥321被打開,輸入油缸1中的部分液壓油通過順序閥321進入輸出油缸2的進油腔21,輸出油缸2的活塞桿23以速度V3運動,頂舉負載。由于低速液壓支路32上沒有設調速油缸,該頂舉速度V3<V2。但根據功能守恒原理,在同樣的壓力作用下,此時舉升負載的能力增加,足以頂舉此時的負載。
本實用新型在上述整個舉升重物的過程中,各種頂舉速度的變換是隨著負載的變化自動調節的,并且不需要任何額外的操作,本實用新型既提高了提升重物的效率,其操作又簡單快捷,達到了省時省力的目的。另外,在速度調節過程中,除了最后輸入油缸1與輸出油缸2之間的低速液壓支路32打開后,輸入油缸1需與普通千斤頂一樣在抬起活塞13時吸油外,在其他速度的工作狀態下,輸入油缸1中的沒有增加油量,只是將液壓油作為壓力的傳遞介質,傳遞施加在輸入油缸1活塞上的壓力,因此,不會存在現有技術中輸入油缸吸油不足的問題。而輸入油缸1通過低速液壓支路32直接泵送液壓油到輸出油缸2后的吸油過程與普通千斤頂一樣不會出現吸油不足的問題,從而避免了舉升重物的回縮現象,保證了舉升重物的工作效率。
進一步,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調速支路31上可并聯設有兩個調速油缸311,該兩個調速油缸311可完全相同,有該兩個調速油缸311共同完成液壓支路31的調速功能。
本實施例中的調速油缸311可如圖5所示由單級油缸構成。也可如圖6由兩級油缸構成,其結構可1實施例中所述的結構相同,在此不再詳述。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輸出油缸2也可如圖7A、圖8所示于回油腔22的前端設有限位卸荷機構6。當輸出油缸2的活塞23行程達到最大行程時,該限位卸荷機構6可開啟卸荷,避免使千斤頂至最高頂出位置時出現活塞撞擊油缸端蓋甚至將其頂爆的現象。該限位卸荷機構6的基本結構和原理可于實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如圖7-圖7E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輸入油缸1、輸出油缸2和液壓調速線路3可設置于一個組合閥體7內,該所述的輸出油缸2可套設于油箱4內。并可采用多條油路合并設計,這種巧妙的結構設計,簡化了加工工藝,降低了設備的制造成本,并使本發明具有結構緊湊、體積小的優點。
實施例3本實施例的基本結構與實施例1或實施例2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或實施例2的區別在于,所述的液壓調速線路3由三條相互并聯的液壓支路33、34、35構成,每個液壓支路33、34、35上分別設有控制閥F1、F2、F3,該控制閥的開啟壓力順序設置,F1<F2<F3,根據負載的大小順序控制控制閥F1、F2、F3的啟閉,從而控制各液壓支路33、34、35的作用順序。
如圖6所示,液壓支路33、34、上可分別設有調速油缸331、341,調速油缸331的輸入腔332與輸出腔333活塞的面積差大于調速油缸341的輸入腔342與輸出腔343活塞的面積差,通過液壓支路33、34上調速油缸341、342輸入腔與輸出腔活塞面積的差值變化,使各液壓支路具有不同的速級。在本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可進一步設置調速油缸331、334的輸入腔的活塞面積相等,該輸出腔332的活塞面積大于輸出腔334的活塞面積,從而實現33、34輸入腔與輸出腔活塞面積的差值變化,使液壓支路33工作速度大于液壓支路34的工作速度。在本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液壓調速線路中最低速級的液壓支路35可直接通過控制閥F3連通于輸入油缸1和輸出油缸2,由于其沒有經過調速油缸進行調速,因此,該液壓支路35的工作速度最低,相當于一臺普通千斤頂的工作狀態,但其負載能力最大,為該種規格的千斤頂的最大負載狀態。
其全部調速過程如下①當空載時,壓下輸入油缸1的活塞,開啟壓力最小的高速級的液壓支路33的控制閥F1打開,液壓油泵送給調速油缸331的輸入腔332,推動其活塞壓迫輸出腔333中的液壓油輸送至輸出油缸2,推動輸出油缸2的活塞桿23向前運動,由于此時輸出油缸2的負載壓力不足以開啟順序閥5,順序閥5處于關閉狀態,輸出油缸2的回油腔22中的油液通過單向閥241進入輸出油缸2的進油腔21,形成差動油路。此時活塞桿23以速度V1運動。一次升程結束后,抬起輸入油缸2的活塞,調速油缸331的活塞在彈性復位機構的作用下復位,液壓油頂開單向閥補入調速油缸331的輸出腔333,再次壓下輸入油缸1的活塞,重復上述過程;在該過程中,由于調速油缸331的輸出腔333的活塞面積較大,且輸出油缸2由單向閥241連接成差動油路24,因此輸出油缸2的活塞每一次舉升的一次升程最大,從而其舉升速度最快。在舉升重物之前的空載階段,經過很少次的泵壓即可接觸負載,減少了空載時的泵壓次數的過程,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當負載增大時,此時輸出油缸2的負載壓力足以開啟順序閥5,順序閥5被打開,液壓油通過順序閥5流回油箱4,此時輸出油缸2輸入腔21壓力大于輸出腔22的壓力,單相閥241被關閉,差動油路不通,活塞桿23以速度V2運動。
在此過程中,雖然調速油缸2輸入腔21的活塞面積小于輸出腔22的活塞面積,但是由于單向閥241被關閉,輸出油缸2不能連接成差動油路,從而使活塞桿23以低于V1的速度V2運動,但此時活塞23頂舉負載的能力也增大。
③當負載繼續增大時,次一級的液壓支路34的控制閥F2開啟,輸入油缸1泵壓的部分液壓油泵送給次一級調速油缸341的輸入腔342,推動其活塞壓迫輸出腔343中的液壓油輸送至輸出油缸2,此時由于順序閥5仍打開,單向閥341關閉,差動油路不通,活塞桿23以速度V3運動。液壓支路33與液壓支路34組成液壓支路組合共同作用,輸出油缸2的活塞桿23以第三種速度V3舉升負載;此時,由于次一級調速油缸341的輸入腔342與輸出腔343的活塞面積差小于高速調速油缸331,因此,此時舉升重物的速度V3小于V2,但根據功能守恒原理,在同樣輸入壓力的作用下,舉升負荷的能力增加,足以舉升此階段的負載。
④當負載繼續增大時,產生的背壓迫使高速液壓支路33的控制閥F1關閉,輸入油缸1泵壓的液壓油全部泵送給次一級調速油缸341的輸入腔342,推動其活塞壓迫輸出腔343中的液壓油輸送至輸出油缸2,此時由于順序閥5仍打開,單向閥241關閉,差動油路不通,活塞桿23以速度V4舉升負載;同樣,此時舉升重物的速度V4小于V3,但在同樣輸入壓力的作用下,舉升負荷的能力增加,足以舉升此階段的負載。
⑤當負載再次增大時,低速級的液壓支路35的控制閥F3打開,部分液壓油通過低速級的液壓支路35直接泵送至輸出油缸2,此時由于順序閥5仍打開,單向閥241關閉,差動油路24不通,活塞桿23以速度V5舉升負載。該液壓支路35與液壓支路34構成液壓支路組合共同作用,推動輸出油缸2的活塞桿運動。
此時,與上一次調速原理相同,V5小于V4,但此時舉升負荷的能力再次增加,足以舉升此階段的負載。
⑥當負載超過一定值時,產生的背壓迫使次一級液壓支路34的控制閥F2關閉,輸入油缸1泵送的液壓油全部通過低速級的液壓支路35泵送至輸出油缸2,此時由于順序閥5仍打開,單向閥241關閉,差動油路24不通,活塞桿23以最慢速度V6舉升負載。
此時,該第六種速度V6小于第五種速度V5,相當于一臺普通千斤頂的工作過程,舉升負載的能力最大,但其工作速度也最慢。
上述調速過程為本實施例的全部調速過程,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根據負載的變化情況,在舉升較輕的負載時可能只需要其中部分調速過程,即可達到舉升負載的目的,在舉升較重的負載時可能所述的全部調速過程,才能達到舉升負載的目的。并且在每一速級的反復泵壓次數,也與負載的變化快慢有關,在某一負載變化慢或負載保持在一定值的速級中可能泵壓的次數較多,而在負載變化快的速級中可能泵壓一次即超出了此速級舉升負載的能力,調換為下一速級。
在本實施例中,設于液壓支路33、34、35上的控制閥F1、F2、F3可為單向閥或順序閥。調速油缸331、341可分別由兩級油缸構成,前級油缸的活塞截面積小于后級油缸的活塞截面積,前級活塞與后級活塞間通過活塞桿連接。當壓下輸入油缸1的活塞時,液壓油進入相應打開的液壓支路的調速油缸的前級油缸中,推動前級油缸的活塞運動,該活塞上的壓力通過活塞桿傳遞給后級油缸的活塞,該后級大活塞推動調速油缸輸出腔中的液壓油泵壓至輸出油缸2,推動輸出油缸2的活塞桿舉升負載。
在實際應用中,液壓支路中所采用的調速油缸的結構既可采用本實施例所述的兩級油缸的結構,也可采用如圖4所述的單級油缸的結構,在此不做限制。
本實施例中于輸出油缸2的回油腔22的一端也可設有限位協和機構6。其具體結構可與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由于本實施例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與實施例相同,因此本實施例也同樣具有實施例所述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詳述。
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是用新型。
權利要求1.一種調速千斤頂,其至少包括一輸入油缸、一輸出油缸和串接于輸入油缸與輸出油缸之間的液壓線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輸出油缸的進油腔和回油腔之間連接一差動油路,所述的輸出油缸回油腔與油箱之間串連一控制閥,該控制閥控制回油腔回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調速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動油路上設有單向閥,輸出油缸的回油腔通過該單向閥單向導通于進油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調速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輸出油缸的回油腔前端設有限位卸荷機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調速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輸出油缸的回油腔前端與活塞的配合面上可設有一回油槽,所述的回油腔通過一單向閥單向導通于油箱,該單向閥的閥心固接一伸出于單向閥閥體頂桿,該頂桿的一端位于回油腔內,控制該單向閥的啟閉,構成限位卸荷機構。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調速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卸荷機構的帶有頂桿的單向閥可與控制閥可共用一個閥心,構成復合控制閥。
6.如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種調速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閥可為順序閥。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調速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壓線路可為液壓調速線路。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調速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壓調速線路上可設有調速油缸。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調速千斤頂,其特征在于該液壓調速線路至少由兩條相互并聯的液壓支路構成,該液壓調速線路由輸出油缸的負載壓力作為控制信號,控制其不同速級的液壓支路或液壓支路組合的啟閉。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調速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支路上設置有控制閥,由負載壓力作為控制信號控制其啟閉。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一種調速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支路上的控制閥的開啟壓力順序設置,隨著負載的增加順序打開。
12.如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種調速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支路上可設有調速油缸,各液壓支路上調速油缸輸入腔與輸出腔活塞面積的差值順序設置。
13.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調速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液壓調速線路中最低速級的液壓支路可直接通過控制閥連通于輸入油缸和輸出油缸。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一種調速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速油缸設有彈性復位機構,所述的調速油缸的輸出腔通過單向閥連通于油箱。
15.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一種調速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速油缸可由兩級油缸構成,前級油缸的活塞截面積小于后級油缸的活塞截面積,前級活塞與后級活塞間通過活塞桿連接。
16.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一種調速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速油缸可由單級油缸構成,其活塞桿由輸入腔中伸出。
1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調速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輸入油缸、輸出油缸和液壓調速線路可設置于一個組合閥體內,該所述的輸出油缸套設于油箱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調速千斤頂。其至少包括一輸入油缸、一輸出油缸和串接于輸入油缸與輸出油缸之間的液壓線路,所述的輸出油缸的進油腔和回油腔之間連接一差動油路,所述的輸出油缸回油腔與油箱之間串連一控制閥,該控制閥控制回油腔回油。該調速千斤頂以載荷大小為信號,自動調換不同的提升速度,從而提高千斤頂的頂舉效率。
文檔編號B66F3/24GK2567194SQ02253809
公開日2003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02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02年8月29日
發明者范群 申請人: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