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螺旋榨油機的榨膛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榨油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螺旋榨油機的榨膛。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榨油機不外乎兩種,即液壓榨油機和螺旋榨油機,榨油機的榨膛是設備的主要部件。對于螺旋榨油機而言,它的榨膛有兩種,即由條形榨條組合成的榨膛和環形圓排組合而成的榨膛。由于條形榨條組合而成的榨膛透油利、出油率高而得以廣泛推廣應用。但由榨條組合而成的榨膛,其零件繁多,每個榨膛一般由不低于24根之多的榨條沿緊固箍內表面沿圓周方向逐根穿插,相互過盈緊固在緊固箍的內表面上。這種結構方式需要對每根榨條兩側進行諸如透油縫、內部透油過渡槽及外部漏油槽等幾何形狀復雜的結構加工,而且工藝要求嚴格,對工件的等弧性、同心性、等圓心角性及同圓性等等都有極嚴格的要求。形位公差及加工精度難以保證,往往造成最后組裝不到一起的結局。這種榨條的加工周期也比較長,生產效率低,難以形成規范化的加工和生產。這種結構的另一個缺點還在于給生產裝配和維修保養帶來的麻煩,前序生產中造成的任何誤差,均可以誤及后序的正常裝配工作,誤工誤料。這種結構的缺點還在于,由于每根榨條的長條形狀及不規則結構,當工件加工完畢進行熱處理時,會引起變形,導致工件精度降低,不僅使裝配加大難度,還減少了合格率,增加生產成本。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出油率高的螺旋榨油機榨膛,以降低工藝要、簡化加工工序、減少產品成本、提高加工精度、提高生產效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于采用了一種螺旋榨油機的榨膛,這種榨膛的膛體為中心設置有通孔的整體管狀結構,膛體中間周體分布有沿膛體中心線方向加工的透油縫。
所述的透油縫為與膛體中心線平行的呈輻射線方式分布的直線型透油縫。
所述的透油縫為與膛體的中心線立體交叉的在膛體上螺旋走向的呈輻射線方式分布的螺旋型透油縫。
所述的膛體為整體圓管體。
膛體的內表面加工有內部透油過渡槽。
膛體的外表面加工有外部的漏油槽。
每條透油縫的內縫口和外縫口分別與一條內部透油過渡槽和一條外部漏油槽槽底相連通。
膛體內表面的每兩個相鄰的內部透油過渡槽之間還加工有內部徑向搓力槽。
所述的外部漏油槽,內部透油過渡槽內部徑向搓力槽可以是V形槽、U形槽、矩形槽、梯形槽、方形槽、弧形槽、漸開線齒形槽或鋸齒形槽。
所述的膛體中間設置有一圈加強筋隔,加強筋隔把各外部漏油槽和透油縫從中間隔為兩段。
由于榨膛采用整體管體結構,在膛體上分別在有關對應位置加工所需結構,以起分別對所有零件逐個加工來,工藝要求明顯降低,工序也明顯減化,工藝質量容易保證,也避免了單件生產引起的累計公差給組裝帶來的障礙,整體結構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裝配配合精度要求不高,使用過程中的拆裝及維護比較方便,實用性比較好。還有就是,對于透油槽來講,由原來的磨削工藝變為切割工藝,不僅降低了工藝要求,而且保證了透油槽的均布性。
關鍵的一點是,采用整體結構,結構力學性能好,對稱性好,受力均勻,也正是由于這個特點,使得膛體經過熱處理后,避免了不應有的形變。最后一點,采用整體結構,不僅材料來源豐富,成本低,而且始終針對一個工件加工,可以大大縮短工期,成倍降低加工費用。由于有這一系列優點,本實用新型無疑將被廣泛應用在螺旋系列榨油機上,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解釋和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的膛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B-B剖視圖;圖3為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C-C剖視圖;圖5為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的E-E剖視圖;圖7為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7的左視圖。
實施例1如圖1、圖2所示。圖中,本實用新型的榨膛的膛體2為中心有通孔3的圓管體,在膛體2中間通體四周加工有透油縫1,透油縫與膛體的中心線平行,透油縫1在膛體2管壁上呈輻射狀均勻分布,一周共24個透油縫。
實施例子如圖3、圖4所示。圖中,榨膛的膛體2為中心有通孔3的圓管體,在膛體2中間通體加工有透油縫1,透油縫1與膛體的中心線平行,透油縫1在膛體2管壁上呈輻射狀均勻分布,一周也為24個。本實施例的結構特點是在膛體2的外表面和內表面上分別設置有外部漏油槽4和內部透油過渡槽5。外部漏油槽4和內部透油過渡槽5的槽底分別對應和透油縫1的外縫口和內縫口相連通。外部漏油槽和內部透油過渡槽有利于油液的透出和溢漏。本實施例的外部漏油槽和內部透油過渡槽為等腰梯形槽。另外,為了有利于油料的粉碎和出油,在每兩條相鄰的內部透油過渡槽之間還加工有徑向搓力槽6,本實施例中的徑向搓力槽的截面也為等腰梯形。本實施例中的外部漏油槽和內部透油過渡槽及徑向搓力槽均與膛體的中心線平行。
實施例3如圖5、圖6所示。本實施例基本結構與實施例2相同,與實施例2的區別有兩點第一,其外部漏油槽7被設計為“V”形;第二,其外部漏油槽7、透油縫1是斷續的,兩者的中間設置有加強筋隔8,具體結構不再詳述。
實施例4如圖7、圖8所示。圖中,榨膛的膛體2為中心設置有通孔3的圓管體。在膛體2中間加工有透油縫10,透油縫有24條,均勻分布,每條透油縫為與膛體的中心線立體交叉的、在膛體上螺旋走向的呈輻射線方式的螺旋線型透油縫。本實施例的外部漏油槽和內部透油過渡槽11與透油縫10呈同樣的走向和規律螺旋分布。外部漏油槽的槽底和內部透油過渡槽的槽底分別與透油縫10的外縫口和內縫口相連通。本實施例的外部漏油槽9為等腰梯形,內部透油過渡槽為鋸齒形。
上面僅簡略例舉了幾種實施方式,實際上符合本要求保護方案的方式還有很多,例如槽的形狀還可有“U”字形等,榨膛體還有各種等邊多邊形管體等,此處不再一一贅述。
權利要求1.一種螺旋榨油機的榨膛,其特征在于這種榨膛的膛體為中心設置有通孔的整體管狀結構,膛體中間周體分布有沿膛體中心線方向加工的透油縫。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榨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油縫為與膛體中心線平行的呈輻射線方式分布的直線型透油縫。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榨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油縫為與膛體的中心線立體交叉的在膛體上螺旋走向的呈輻射線方式分布的螺旋型透油縫。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榨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膛體為整體圓管體。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條所述的榨膛,其特征在于膛體的內表面加工有內部透油過渡槽。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榨膛,其特征在于膛體的外表面加工有外部的漏油槽。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榨膛,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條透油縫的內縫口和外縫口分別與一條內部透油過渡槽和一條外部漏油槽槽底相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榨膛,其特征在于膛體內表面的每兩個相鄰的內部透油過渡槽之間還加工有內部徑向搓力槽。
9.根據權利要求6、7、8任一條所述的榨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部漏油槽,內部透油過渡槽線內部徑向搓力槽可以是V形槽、U形槽、矩形槽、梯形槽、方形槽、弧形槽、漸開線齒形槽或鋸齒形槽。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榨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膛體中間設置有一圈加強筋隔,加強筋隔把各外部漏油槽和透油縫從中間隔為兩段。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螺旋榨油機用榨膛。榨膛的膛體為中心設置有通孔的整體管狀結構,膛體中間分布有沿膛體中心線方向加工分布的透油縫,在膛體的內表面和外表面對應設置有外部漏油槽和內部透油過渡槽。本實用新型具有整體性結構,工序少、工藝要求低、易于加工、便于拆裝,而且形變小、成本低、加工周期短,易于實現規范化規模化生產,在螺旋榨油機上有著廣泛應用,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文檔編號B30B9/26GK2440651SQ0024306
公開日2001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00年7月14日 優先權日2000年7月14日
發明者劉金元, 劉康有 申請人:鄭州市鑫源液壓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