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設計用于安裝一個聲和/或光技術的混頻器的手提式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設計用于安裝一個聲和/或光技術的混頻器的手提式容器,此容器有一個混頻器的安裝框架,包括底板、前壁和后壁,兩個側壁以及一個上面。
在舉辦大型活動時混頻器往往在一個19英寸的支架上操作,一個人無法搬運此工作架。這類支架帶滾輪和往往還加設有把手,在這種情況下此支架只能由兩個人以及還只能短距離地搬運。
此外已知可輸送和/或存放混頻器的箱和/或包。在使用前當然必須將混頻器從容器或箱包中取出放在桌上或裝在其他適用的輔助裝置上。
這種便攜式聲或光技術混頻器常常在忙亂的氣氛中輸送到活動地點,在那里將它從容器取出,因此在活動后必須拆下來和重新包裝。這種傳統的容器在運輸過程中保護混頻器防止其碰撞、弄臟和受別的外部影響,并用于無塵和受保護地存放混頻器。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創造一種更好的混頻器手提式容器,使混頻器在活動地點的裝和拆更加方便。
本發明通過具有權利要求1特征的與聲或光技術混頻器相配的容器達到此目的。
在從屬權利要求中說明有利的進一步發展。
本發明的核心思想在于創造一種混頻器用的手提式容器,它包括一個混頻器安裝框架,此容器,尤其此安裝框架設計為,使混頻器工作時能保持與安裝框架連接。
另一個以協同的方式獲得的優點在于,混頻器就算處于經常在活動舉辦地點存在的忙亂的氣氛中,也能保持至少局部防止撞擊、污損和其他外部影響。
按本發明的一個特別優選的方面,安裝框架還規定一個帶插入口的插入腔,用于安裝聲或光技術的效果器。這類通常為19英寸的效果器(效果處理器)往往與混頻器一起工作。已知的聲技術效果類型是reverb、delay、chorus、flanger、auto-pan、tap-delay等。效果器優選地在插入腔內混頻器的下面同樣固定在安裝框架上,因此若混頻器和效果器均保持為12英寸,則借助安裝框架確定了一個可運輸的小型支架。
優選地,在容器內尤其在安裝框架內還設一個或多個接口,以便混頻器和必要時效果器接通。
此外,安裝框架優選地包括一個混頻器操作口,它允許操作和/或從安裝框架取出混頻器。
按一種特別優選的設計,在安裝框架上設混頻器向外轉出機構,它允許將混頻器優選地從安裝框架向外轉出。通過混頻器回轉,在有的情況下更便于連接導線。而且在工作時也能將混頻器置于一個令使用者更舒適的角向位置。
補充或替換操作口和/或接口,可設其它功能口或功能區,例如設一個可通過它穿過容器壁至少操縱混頻器某些功能的操作區。例如可以從外部穿過透明膜操縱按鈕開關或升降開關。通過混頻器的通風口可確定另一個功能口,所以冷卻用的鼓風機可吸入外界空氣和將廢熱向周圍排出。進氣用的鼓風機口還可以配備一個裝在容器壁內的濾塵器。最后,可設紅外線可穿透的功能區,它允許混頻器留在容器內時設在混頻器內的紅外接口工作。
按一種有利的進一步發展,操作口和/或接口尤其可借助翻蓋封閉。所有的操作口和/或接口為了運輸或儲存混頻器而封閉是值得推薦的做法,以保持混頻器防塵或防損壞。即使在工作過程中不需要的操作口和/或接口也可以全部或部分覆蓋。
按另一種優選的設計,覆蓋裝置包括上蓋和/或后蓋和/或前蓋。這些翻蓋借助鉸鏈與容器的安裝框架固定連接。按一種特殊的設計,翻蓋整體式安置在安裝框架上,在這種情況下鉸鏈可通過安裝框架上柔性的材料區構成。作為替換方式,鉸鏈由可彼此轉動的機械零件構成,在這種情況下頂蓋、后蓋和前蓋可用另一些材料制造。
按一種特別優選的設計,容器包括一個用一種剛性的材料例如木材、塑料制的安裝框架。混頻器完全裝入此安裝框架內,使混頻器不從安裝框架伸出或不明顯地伸出。安裝框架的剛性結構,使混頻器在運輸時或在存放時和按本發明還包括在工作中特別可靠地防止損壞。
按另一種優選的設計,作為補充或替換方案,容器或安裝框架至少局部用柔性的紡織類或類似紡織的材料制造。按這種設計,容器可制得比較輕和盡可能便宜。與此同時冷卻問題可以非常容易解決或根本沒有影響。盡管如此,為了能妥善運輸和便于操作混頻器,并與此同時減少受損害的危險性,容器可加設增強元件和作為補充或也可作為替換形式設柔性的必要時減震的保護層。增強元件可例如設計為塑料或木材尤其膠合板制的片狀構件,它們可增強容器的剛性但不明顯地提高制造成本和整個容器的重量。
按一種優選的設計,增強元件封入紡織類或類似紡織的材料的兩層之間,優選地縫入兩層之間。因此,按這種設計從外部和從里面都看不到此增強元件。增強元件的角和邊被紡織類或類似紡織的材料遮蓋。
為了將混頻器更可靠地固定在容器的安裝框架內,優選地在容器窄側的里面設固定軌,混頻器可借助于可拆式固定件固定在固定軌上。固定軌本身恰當的是與一個包含在側壁上的板狀增強元件相配,在這里板狀增強元件恰當的是基本上沿整個截面延伸。混頻器與容器持久地例如用螺釘連接是合乎目的的,因為這可使由容器和混頻器組成的整個裝置進一步穩定化,并按本發明的一個方面在混頻器工作時它仍保持處于容器內。若本發明涉及一種與一個聲或技術的混頻器相配的容器,則可以理解例如在前面始終還可以設一個用于安放效果器的空間。
按另一種優選的設計,頂蓋,優選地還有后蓋以及前蓋,可繞一根基本上垂直于容器側壁延伸的軸線回轉。在這種情況下,上蓋優選地向后回轉,并與此同時可用作終端電纜的蓋。
按另一項替換的設計,優選地在剛性的安裝框架的方案中,覆蓋裝置安裝成可從容器的安裝框架拆除,所以在活動舉辦地點,在安裝和連接混頻器時可將它留在容器的安裝框架內,只是將覆蓋裝置為混頻器投入運行而去除。
下面借助實施例和參見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其他特征和優點。
其中
圖1按本發明的容器第一種實施形式透視圖;圖2圖1所示容器的實施形式另一個透視圖;圖3圖1所示容器剖視圖;圖4按本發明的容器另一種實施形式分解圖;圖5通過圖4所示實施形式的剖視圖;圖6a圖4所示容器在閉合狀態的第一個透視圖;圖6b圖4所示容器在閉合狀態的第二個透視圖;圖7容器第三種可選用的實施形式透視圖;圖8圖7所示容器的實施形式另一個透視圖;以及圖9圖7所示容器的剖視圖。
圖1表示按本發明容器的第一種實施形式的透視圖。容器13包括一個用于混頻器的安裝框架26,其中有底板12、前壁16、后壁17、兩個側壁14、15和在上部敞開的上面11。混頻器至少在運輸或存放時基本上被安裝框架26封閉。在工作時混頻器至少與安裝框架保持連接。在這里表示的實施形式中,安裝框架26包括一個由有強度的紡織類或類似紡織的材料構成的外套51。前壁16有一個幾乎沿全部寬度延伸的插入口43,后壁17有一個矩形的長的接口22。通過敞開的上面11確定了一個操作口21,以便能從上方操作裝在安裝框架內的混頻器。在用紡織類或類似紡織的材料構成的安裝框架26上設有覆蓋裝置,亦即頂蓋23、后蓋24和前蓋25。在此實施形式中,頂蓋23、后蓋24和前蓋25用與安裝框架26相同的材料構成。安裝框架包括一層或多層紡織類或類似紡織的材料,頂蓋23、后蓋24和前蓋25優選地與安裝框架25相關層無縫地連接。
為了增強安裝框架26和頂蓋,可能還有后蓋和前蓋,在紡織類或類似紡織的材料層27、28之間夾入板狀增強元件18、19、20、29,它們分別基本上沿頂蓋23、底板12和側壁14、15整個面積延伸。
裝在安裝框架26內的混頻器在打開頂蓋后工作時可保留在容器內。所需要的連接可通過在安裝框架26內的接口22觸點接通,在這種情況下引向混頻器的電纜附加地用向后翻開的頂蓋23覆蓋和保護。此外,在安裝框架26內還設有用于安放從前面插入的效果器的空間,當前蓋25打開時可通過在前壁16中的插入口43操作效果器。前蓋25和后蓋24可借助尼龍搭扣32、33保持處于閉合位置。頂蓋23同樣借助尼龍搭扣或其他連接裝置,例如皮帶扣環或拉鏈(見圖7、8或9)保持處于閉合位置。
在側壁14、15外面安裝,優選地縫上帶34,它包括用于掛背帶的吊環。
如圖3的剖示圖更清楚地表示的那樣,在側壁14、15的內側固定有固定軌30、31,優選地與相關的被封入的板狀增強元件20鉚接或用螺釘連接。基本上垂直于底板12表面定向的短的固定軌30用于在前面固定效果器。相對于底板12和表面略有傾斜的固定軌31基本上沿側壁14的整個寬度延伸。它用于在容器13內固定混頻器。混頻器可優選地用螺釘固定、卡扣固定或用其他方式固定在固定軌31上。在這里混頻器和效果器的兩個固定軌30、31按這樣的方式設計和定距,即,使它們與通常大多為19英寸的儀器相協調。
在按圖1至3的實施形式中,從外向里看側壁包括一個紡織類或類似紡織的材料層27,它貼靠在增強元件20的一側上。在板狀增強元件20的相對側也設有同樣的或類似的紡織類或類似紡織的材料層,這兩層圍繞著增強元件互相連接,從而將增強元件包入。最后,在如此構成的側壁14上安裝固定軌31,它通過鉚接與板狀增強元件20連接在一起。
圖4表示用于安裝混頻器的容器的另一種實施形式。按圖4、5、6a和6b的容器包括一個用剛性材料如木材、塑料或金屬制的安裝框架26。在這里,安裝框架26也包括底板12、兩個側壁14、15、前壁16和后壁17。在安裝框架26與底板12相對的上面11確定了一個操作口,它可用頂蓋35封閉。在前壁16中仍設有一插入口43,用于操作可能附加插入安裝框架26中的效果器。在后壁17中制有長的接口22,所以可從外部接近混頻器和可能還有效果器的接頭,并能方便地為由混頻器、效果器和容器13組成的總的裝置布設電纜。為了運輸或為了存放,操作口21可用頂蓋35、接口22可用后蓋37以及插入口43可用前蓋36封閉,所以混頻器各側均被封閉并防損壞和防塵(見圖6a、圖6b)。
頂蓋35、前蓋36和后蓋37可按已知的不同方式可拆式地固定在安裝框架26上。按一種特殊的設計(圖中未表示),頂蓋35、前蓋36和后蓋37類似于圖1至3中的實施形式設計為翻蓋,在這種情況下專用的鉸鏈允許完全取下頂蓋、前蓋和后蓋。鎖定借助箱扣、碰鎖、卡鎖或其他傳統的方式進行。
圖5表示通過圖4所示容器13的安裝框架26的剖視圖,與圖3中類似的固定軌30、31固定在側壁14上。固定軌31、31用于固定可從前壁那里操作的效果器以及用于在容器13內固定混頻器。
圖6a和6b表示容器處于封閉狀態。吊環38、39通過適當的固定板40、41分別固定在容器13的側壁14、15上。吊環38、39用于懸掛(圖中未表示的)背帶。作為替換方式,容器也可借助把手42運輸。
前蓋25和后蓋24可用另一些尼龍搭扣固定在容器13底板12下側上。
圖7表示用于安裝混頻器和效果器的容器第三種可供選擇的實施形式。在此實施形式中,安裝框架26包括由一種耐力的紡織類或類似紡織的材料例如尼龍織物構成的外套51、由金屬或塑料型材46構成的增強框45以及設在增強框45之間的增強元件18、19、20、29,它們在這里作為膠合板裝在由金屬或塑料型材46構成的增強框45之間。底板12、側壁14、15、前壁16、后壁17以及操作口21和32的基本設計與借助按圖1至3的實施形式已說明的設計一致。為了封閉用于混頻器的操作口21,頂蓋23側邊設拉鏈的一半,拉鏈的另一半相應地沿安裝框架26的上邊緣設在容器的外套51上。
為了將混頻器安置在要求的位置,轉出機構47與側壁14、15上的固定軌31配合作用,所以混頻器可向前上方從操作口21轉出。為了將轉出機構47鎖止在要求的位置設有鎖止型材48,它將固定軌31鎖止在相對于底板12所要求的角向位置上。
外套51設有在里面的襯墊50,用于隔震或減震。
符號表11上面37后蓋12下面,底板 38、39吊環13容器40、41固定件14、15側壁42把手16前壁43插入口17后壁44插入腔18、19、20、29、29’增強元件 45增強框架21操作口(混頻器) 46金屬或塑料型材22接口47轉出機構23覆蓋裝置,頂蓋 48鎖止型材24覆蓋裝置,后蓋 49拉鏈25覆蓋裝置,前蓋 50襯墊26安裝框架51外套27、28層(紡織類或類似紡織的材料)30、31固定軌32、33尼龍搭扣34帶35頂蓋36前蓋
權利要求
1.設計用于安裝一個聲和/或光技術的混頻器的手提式容器,此容器(13)有一個混頻器的安裝框架(26),包括底板(12)、前壁(16)和后壁(17)、兩個側壁(14、15),以及有一上面(11);以及,容器按這樣的方式設計,即,當混頻器工作時它保持與安裝框架(26)連接。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為安裝框架(26)還規定一個帶插入口(43)的插入腔(44),用于安裝聲和/或光技術的效果器。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為安裝框架(26)還包括一個或多個接口(22),用于混頻器和必要時效果器的觸點接通。
4.按照前列諸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容器,其特征為安裝框架(26)優選地在其上面(11)包含一操作口(21),它允許在安裝框架(26)內操作混頻器和/或將混頻器從安裝框架(26)取出。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其特征為在安裝框架(26)上設向外轉出機構(47),它允許將混頻器優選地從操作口(21)向外轉出。
6.按照權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容器,其特征為插入口(43)、操作口(21)和/或接口(22)可用覆蓋裝置(23、24、25)封閉。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其特征為覆蓋裝置包括頂蓋(23)和/或后蓋(24)和/或前蓋(25)。
8.按照前列諸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容器,其特征為安裝框架(26)包括一個用金屬或塑料型材(46)構成的增強框(45),它優選地構成安裝框架(26)外邊緣的邊界。
9.按照前列諸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容器,其特征為容器(13)至少局部用柔性的紡織類或類似紡織的材料制成。
10.按照前列諸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容器,其特征為容器(13)區域性地加有剛性的增強元件(18、19、20)。
11.按照權利要求10所述的容器,其特征為增強元件(18、19、20)封入紡織類或類似紡織的材料的兩層(27、28)之間。
12.按照權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容器,其特征為在容器(13)內部,優選地在側壁(14、15)里面設有用于可拆式固定的裝置,尤其是固定軌(30、31),以便將混頻器和必要時補充的效果器固定在容器(13)上。
13.按照權利要求7至12之一所述的容器,其特征為頂蓋(23),優選地還有后蓋(24)以及前蓋(25)可繞一根基本上垂直于容器(13)側壁(14、15)延伸的軸線回轉。
14.按照前列諸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容器,其特征為覆蓋裝置(23、24、25)可從容器(13)的安裝框架(26)拆除。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設計用于安裝一個聲和/或光技術的混頻器的手提式容器,此容器有一個混頻器的安裝框架,包括底板、前壁和后壁、兩個側壁以及一個上面。此容器設計為當混頻器工作時它與安裝框架保持連接。
文檔編號H05K5/00GK1331044SQ0013800
公開日2002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00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00年7月4日
發明者漢斯·彼得·威爾費 申請人:漢斯·彼得·威爾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