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耳機的機芯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耳機的機芯結構,包括有電池和機芯,特點是所述機芯包括有射頻模塊、電池模塊、運放模塊、音頻模塊和充電模塊,這五個模塊之間相互電連接,并與電池電連接,由電池提供電源,其中射頻模塊、電池模塊、運放模塊以及電池疊加安裝于一連接件上,形成一個整體,另外的音頻模塊和充電模塊由于需要特點的位置,所以不與連接件連接,安裝后該實施例的射頻模塊處于最端的位置,而且該射頻模塊與連接件之間隔空,該射頻模塊與最接近它的模塊的垂直距離大于3mm,故該射頻模塊周邊可形成凈空環境,故可保證優良的射頻信號,有效降低電磁干擾。
【專利說明】
一種耳機的機芯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穿戴電子設備的電器結構,具體說是一種耳機的機芯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技的發展,無線耳機逐漸出現在人們生活中,無線耳機因其方便攜帶的特點而受到人們的青睞,其解決了傳統有線耳機的種種不便。現有的無線耳機一般為單耳無線耳機,對信號及各種射頻器件凈空要求低,故其內部的電器結構設計較為隨意,各電路模塊以及電池之間只是隨意的放置固定、或者隨意的堆疊在一起,從而導致敏感的射頻信號得不到優良的發揮,用于單耳無線耳機還可以,但用于雙耳無線耳機則電磁干擾嚴重,信號差。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可靠,且能提高射頻信號優良發揮的耳機的機芯結構。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耳機的機芯結構,包括有電池和機芯,其特點是所述機芯包括有射頻模塊、電池模塊以及運放模塊,所述射頻模塊、電池模塊和運放模塊相互電連接,所述射頻模塊、電池模塊、運放模塊以及電池疊加安裝于一連接件上,所述射頻模塊與所述連接件之間留存有凈空環境。
[0005]優選地,所述連接件為中空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中間設有隔板使中空部分分隔成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所述運放模塊、電池模塊以及電池安裝于第一容腔中,所述射頻模塊安裝于第二容腔的上端面,所述射頻模塊與該第二容腔之間形成凈空環境,為射頻信號制造良好的內部環境。
[0006]優選地,所述第二容腔的腔壁端面設有固定粧,所述射頻模塊上對應設有通孔,所述射頻模塊通過固定粧與通孔相配合而固接在所述固定架上,取消螺絲連接的方式,故避免金屬件對射頻信號的影響。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固接方式來實現連接,如在腔壁上設扣腳,射頻模塊邊緣設有扣位與扣腳相扣接的方式。
[0007]優選地,所述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的四周腔壁上開有多個缺口;第一容腔的缺口可方便電連接走線,第二容腔的缺口可避免腔壁干擾到射頻信號。
[0008]優選地,所述連接件延伸有兩個連接腳,所述耳機的外殼內部對應設有連接凹位,所述連接件通過連接腳與連接凹位相配合而實現固定在耳機內,故無需采用其他金屬螺絲來實現連接,有效減少干擾源。必要時可借助膠水進一步固接。
[0009]優選地,所述電池模塊、電池和運放模塊按順序安裝到所述第一容腔中,且所述運放模塊和電池模塊分別與所述電池的兩個端面緊密貼合連接,其貼合方式可以采用雙面膠來貼合。
[0010]優選地,所述射頻模塊包括有電路主板、無線收發芯片以及天線,所述無線收發芯片和天線集成在所述電路主板上,所述電路主板安裝到所述連接件上;所述電池模塊包括有電池電路板以及電源管理器件,所述電源管理器件集成在所述電池電路板上,所述電池電路板安裝于所述連接件中;所述運放模塊包括有運放電路板以及運放芯片,所述運放芯片集成在所述運放電路板上,所述運放電路板安裝于所述連接件中。
[0011]優選地,所述電路主板、電池電路板和運放電路板之間均通過軟排線連接而實現三個模塊之間電連接,所述電池電路板與所述電池之間通過電池焊腳電連接,故有效減少導線的布設,使整個機芯結構整齊,為射頻模塊留出足夠的凈空。
[0012]優選地,所述機芯還包括有音頻模塊,所述音頻模塊與所述運放模塊電連接,所述音頻模塊安裝在所述外殼的出音口處。
[0013]優選地,所述機芯還包括有充電模塊,所述充電模塊與所述電池電連接,所述充電模塊設置在外殼壁上。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I)采用連接件將射頻模塊、電池模塊、運放模塊以及電池疊加安裝在一起,故使得耳機的內部結構整齊有序,結構緊湊可靠,從而有效節省空間,而且使射頻模塊與連接件之間留存有空隙,與其他模塊隔開一定距離,即射頻模塊周邊可形成凈空環境,故可保證優良的射頻信號,有效降低電磁干擾;
[0016](2)各模塊之間的電連接方式采用軟排線連接,故進一步使整個機芯結構更為整潔緊湊,有效解決了導線電連接的零亂問題,從而節省空間占用率;
[0017](3)整個機芯結構包括連接件與耳機的連接,都沒有采用螺絲連接,故減少了金屬干擾,進一步優化射頻信號。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耳機的機芯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耳機的機芯結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1 ]圖3為本實用新型機芯與連接件配合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2]圖4為本實用新型連接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3]圖5為本實用新型連接件與外殼配合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如圖1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耳機的機芯結構,包括有電池4和機芯,特點是所述機芯包括有射頻模塊1、電池模塊2、運放模塊3、音頻模塊6和充電模塊7,這五個模塊之間相互電連接,并與電池4電連接,由電池4提供電源,其中射頻模塊1、電池模塊2、運放模塊3以及電池4疊加安裝于一連接件5上,形成一個整體,另外的音頻模塊6和充電模塊7由于需要特點的位置,所以不與連接件5連接,安裝后該實施例的射頻模塊I處于最端的位置,而且該射頻模塊I與連接件5之間隔空,該射頻模塊I與最接近它的模塊的垂直距離大于3mm,故該射頻模塊I周邊可形成凈空環境,故可保證優良的射頻信號,有效降低電磁干擾。
[0025]如圖2所示,該實施例的射頻模塊I包括有電路主板11、無線收發芯片12以及天線13,所述無線收發芯片12和天線13集成在所述電路主板11上,所述電路主板11安裝到所述連接件5上;所述電池模塊2包括有電池電路板21以及電源管理器件,所述電源管理器件集成在所述電池電路板21上,所述電池電路板21安裝于所述連接件5中;所述運放模塊3包括有運放電路板31以及運放芯片32,所述運放芯片32集成在所述運放電路板31上,所述運放電路板31安裝于所述連接件5中;該實施例的音頻模塊6安裝在所述耳機外殼9的出音口處,該音頻模塊6包括有動鐵單元61和黃銅出音管62,黃銅出音管62部分伸出到所述外殼9的出音口 92外,在所述伸出部分的黃銅出音管62部分套接有硅膠套63,該動鐵單元61插接在黃銅出音管62的下端內部,動鐵單元61的下端引出導線64與所述運放電路板31電連接;該實施例的充電模塊7設置在耳機外殼9壁上,該實施例的充電模塊7包括有與所述外殼9嵌接的充電板71、排線接頭72以及磁吸件73,該充電板71為塑料件,通過該充電板71將其裝配到外殼9上,該排線接頭72和磁吸件73均安裝在該充電板71上,其中排線接頭72位于充電板71的下端,磁吸件73位于充電板71的上端中間位置,該磁吸件73可以為鐵塊,對應的在標配的耳機充電盒上設有磁性件,該磁性件為磁鐵塊;該實施例的電池4上引有充電排線42,通過充電排線42與所述排線接頭72相插接;該充電板71上設有正負極充電觸點74,分別位于磁吸件73的兩側,對應的耳機充電盒上設有正負極充電頂針,故將耳機的機芯結構放置到充電盒時,磁吸件73與磁性件相磁吸而使耳機的機芯結構吸附在耳機充電盒上,進而使充電板71的正負極充電觸點74與充電盒的正負極充電頂針相接觸,實現為耳機的機芯結構的電池充電。
[0026]如圖4所示,該實施例的連接件5為具有中空結構的固定架,在固定架的中間設有隔板53使中空結構分隔成第一容腔51和第二容腔52。其中運放模塊3、電池模塊2以及電池4安裝于第一容腔51中,該實施例的運放模塊3位于電池4的一端,且該運放電路板31是處于其所在的第一容腔51的最外端的,運放芯片52朝向外端,而電池模塊2位于電池4的另一端,即該電池電路板21位于其所在的第一容腔51腔底,電源管理器件朝向腔底方向,為了達到更為牢固的連接,該實施例的運放電路板31的背面和電池電路板21的背面分別與電池4的兩個端面通過雙面膠10緊密貼合連接,故使得三者連接成為一體,不僅結構緊湊,而且電接觸也非常穩固;該實施例的射頻模塊I安裝于第二容腔52的上端面,具體是在所述連接件5的第二容腔52的腔壁端面設有三個固定粧54,該射頻模塊I上對應設有三個通孔14,射頻模塊I通過固定粧54與通孔14相配合而固接在所述固定架上,為了避免固定粧54與通孔14容易脫離,可以在固定粧54的端面處套接一個直徑大于通孔14的固接套;該第二容腔52的腔壁上開有三個缺口 55,將射頻模塊I安裝到固定粧54上后射頻模塊I與第二容腔52之間具有空間,形成凈空環境,為射頻信號制造良好的內部環境。另外,安裝運放模塊3、電池4和電池模塊2的第一容腔51的腔壁上也設有缺口55,該缺口55是供軟排線8通過的,所述軟排線8是用于電連接電路主板11、運放電路板31和電池電路板21的,這三個電路板是通過兩根軟排線8進行連接的,這兩根軟排線8的長度是特別測定,在三塊電路板安裝固定到連接件5上之后,兩根軟排線8剛好處于一個適當拉緊的狀況下,故保證整個結構非常穩固緊湊。該實施例的電池4與電池電路板21之間的連接是:該實施例的電池電路板21上設有一個位于板體中間的通孔22以及一個位于板體邊緣的凹槽23,該實施例的電池4上則設有電池焊腳41,通過在電池電路板21的通孔22以及凹槽23附近鋪設焊盤,將電池電路板21與電池4相對接,讓電池焊腳41分別穿過該通孔22和凹槽23,然后利用焊錫固定實現正負極對接,同時使電池電路板21與電池4緊密貼合,故省去了引導線和焊接導線的麻煩,也極大節省了空間。這三個模塊以及電池與連接件連接后的整體效果如圖3所示。
[0027]如圖5所示,該實施例的連接件5延伸有兩個連接腳56,這兩個連接腳56是從位于安裝運放模塊3、電池4和電池模塊2的第一容腔51的腔壁端面延伸的;對應的,該實施例的外殼9內部對應設有兩個連接凹位91,該連接件9通過連接腳56與連接凹位91相配合而實現固定在外殼9內,故無需采用金屬螺絲來實現連接,有效減少干擾源。
[0028]該實施例的機芯機構可以應用到雙耳無線耳機上,左右無線耳機的內部均可安裝上該機芯結構,由于該機芯結構具有優良的射頻信號,故兩個耳機的機芯結構之間通過射頻模塊I實現無線對接通信清晰、穩定,不會受到電磁干擾,有效解決目前雙耳機的機芯結構存在的弊端。
[0029]盡管本實用新型是參照具體實施例來描述,但這種描述并不意味著對本實用新型構成限制。參照本實用新型的描述,所公開的實施例的其他變化,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都是可以預料的,這種的變化應屬于所屬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耳機的機芯結構,包括有電池(4)和機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芯包括有射頻模塊(I)、電池模塊(2 )以及運放模塊(3 ),所述射頻模塊(I)、電池模塊(2 )和運放模塊(3 )相互電連接,所述射頻模塊(I)、電池模塊(2)、運放模塊(3)以及電池(4)疊加安裝于一連接件(5)上,所述射頻模塊(I)與所述連接件(5)之間留存有凈空環境。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機的機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5)為具有中空結構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中間設有隔板(53)使中空部分分隔成第一容腔(51)和第二容腔(52),所述電池模塊(2)、運放模塊(3)以及電池(4)安裝于第一容腔(51)中,所述射頻模塊(I)安裝于第二容腔(52)的上端面,所述射頻模塊(I)與該第二容腔(52)之間形成凈空環境。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耳機的機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腔(52)的腔壁端面設有固定粧(54),所述射頻模塊(I)上對應設有通孔(14),所述射頻模塊(I)通過固定粧(54)與通孔(14)相配合而固接在所述固定架上。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耳機的機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腔(51)和第二容腔(52)的四周腔壁上開有多個缺口(55)。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機的機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5)延伸有兩個連接腳(56),所述耳機的外殼(9)內部對應設有連接凹位(91),所述連接件(5)通過連接腳(56)與連接凹位(91)相配合而實現固定在耳機內。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耳機的機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模塊(2)、電池(4)和運放模塊(3)按順序安裝到所述第一容腔(51)中,且所述電池模塊(2)和運放模塊(3)分別與所述電池(4)的兩個端面緊密貼合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權項所述的耳機的機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頻模塊(I)包括有電路主板(11)、無線收發芯片(12)以及天線(13),所述無線收發芯片(12)和天線(13)集成在所述電路主板(11)上,所述電路主板(11)安裝到所述連接件(5)上;所述電池模塊(2)包括有電池電路板(21)以及電源管理器件,所述電源管理器件集成在所述電池電路板(21)上,所述電池電路板(21)安裝于所述連接件(5)中;所述運放模塊(3)包括有運放電路板(31)以及運放芯片(32),所述運放芯片(32)集成在所述運放電路板(31)上,所述運放電路板(31)安裝于所述連接件(5)中。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耳機的機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路主板(11)、電池電路板(21)和運放電路板(31)之間均通過軟排線(8)連接而實現三個模塊之間電連接,所述電池電路板(21)與所述電池(4)之間通過電池焊腳(41)電連接。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機的機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芯還包括有音頻模塊(6),所述音頻模塊(6)與所述運放模塊(3)電連接,所述音頻模塊(6)安裝在所述外殼(9)的出音口(92)處。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機的機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芯還包括有充電模塊(7),所述充電模塊(7)與所述電池(4)電連接,所述充電模塊(7)設置在外殼(9)壁上。
【文檔編號】H04R3/00GK205681593SQ201620583667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6日 公開號201620583667.3, CN 201620583667, CN 205681593 U, CN 205681593U, CN-U-205681593, CN201620583667, CN201620583667.3, CN205681593 U, CN205681593U
【發明人】李陽君
【申請人】廣州黑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