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終端模組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終端模組,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利用外殼代替背光膠框,可降低終端邊框的寬度,實現終端極窄邊框。該終端模組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側壁的內側設置有臺階狀的第一支撐機構,所述第一支撐機構包括與所述外殼的底面垂直的第一支撐面,以及與所述第一支撐面垂直相連的第二支撐面;其中,所述第一支撐面與所述底面形成的卡槽用于固定背光模組,所述背光模組的出光面和所述第二支撐面用于設置遮光部件。該終端模組可應用于終端組裝的過程中。
【專利說明】
一種終端模組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終端模組。
【背景技術】
[0002]窄邊框手機,一般是指顯示面板的有效顯示區與手機機身邊框間距較窄的手機。如圖1所示,為目前窄邊框手機模組的側邊剖面結構示意圖,其中,反射片、導光板以及擴散片等背光模組01通常安裝至背光膠框02內,背光膠框02通過遮光膠03與顯示面板04貼合,手機蓋板07又通過光學膠05與手機外殼06和顯示面板04固定。
[0003]可以看出,在目前的窄邊框手機模組中,手機外殼06、背光膠框02內的背光模組01、與顯示面板04之間是分開設置的,為了制作更窄的手機邊框,可以降低顯示面板04邊框的寬度,或者降低背光膠框02邊框的寬度,目前,顯示面板04邊框的寬度已經減窄至0.3mm-0.55mm左右,而一味降低背光膠框02邊框的寬度,則會導致遮光膠03的粘接面積減少,從而降低手機模組的穩定性,因此,如何打破手機外殼06和背光膠框02的側邊寬度對手機側邊寬度的制約,實現手機極窄邊框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終端模組,利用其外殼代替背光膠框,可降低終端邊框的寬度,實現終端極窄邊框。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方面,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終端模組,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側壁的內側設置有臺階狀的第一支撐機構,所述第一支撐機構包括與所述外殼的底面垂直的第一支撐面,以及與所述第一支撐面垂直相連的第二支撐面;其中,所述第一支撐面與所述底面形成的卡槽用于固定背光模組,所述背光模組的出光面和所述第二支撐面用于承載遮光部件。
[0007]進一步地,所述遮光部件為口字型的遮光膠帶,在所述第二支撐面上靠近所述外殼側壁的一側還設置有臺階狀的第二支撐機構,所述第二支撐機構包括與所述第二支撐面垂直相連的第三支撐面,以及與所述第三支撐面垂直相連的第四支撐面,其中,所述第三支撐面與所述遮光膠帶形成的卡槽用于固定顯示模組。
[0008]進一步地,所述終端模組還包括蓋板,所述蓋板通過光學膠分別與所述第四支撐面和所述顯示模組的出光面貼合。
[0009]進一步地,所述外殼側壁的內側還設置有凸出的擋塊,所述擋塊上靠近所述底面的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二支撐面相對設置,其中,所述遮光部件為遮光插片,所述遮光插片設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撐面之間。
[0010]進一步地,所述遮光插片靠近所述外殼側壁一端的厚度,大于所述遮光插片靠近所述背光模組一端的厚度。
[0011]進一步地,所述遮光插片和所述擋塊形成的卡槽用于固定顯示模組,所述顯示模組的出光面和第二表面通過光學膠與蓋板貼合,所述第二表面為所述擋塊中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表面。
[0012]進一步地,所述擋塊的側面與所述第一支撐面位于同一平面內。
[0013]進一步地,所述遮光部件包括遮光塊以及沿所述遮光塊的第三表面延伸出的遮光片,所述遮光塊的第三表面與所述第二支撐面互相貼合,所述遮光塊與所述遮光片形成的卡槽用于固定顯示模組。
[0014]進一步地,所述終端模組還包括蓋板,所述蓋板通過光學膠分別與所述遮光塊的第四表面和所述顯示模組的出光面貼合,所述第四表面為所述遮光塊中與所述第三表面相對的表面。
[0015]進一步地,所述遮光部件為口字型的遮光膠帶,在所述遮光膠帶上與所述第二支撐面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墊塊,所述墊塊與所述遮光膠帶形成的卡槽用于固定顯示模組。
[0016]進一步地,所述終端模組還包括蓋板,所述蓋板通過光學膠分別與所述墊塊中遠離所述遮光膠帶的表面和所述顯示模組的出光面貼合。
[0017]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終端模組,該終端模組包括外殼,該外殼側壁的內側設置有臺階狀的第一支撐機構,該第一支撐機構包括:與外殼的底面垂直的第一支撐面,以及與第一支撐面垂直相連的第二支撐面;其中,該第一支撐面與上述底面形成的卡槽可用于固定背光模組,而背光模組的出光面和上述第二支撐面用于設置遮光部件,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終端模組利用外殼自身的厚度形成第一支撐機構來代替背光膠框,從而避免現有技術中使用背光膠框固定背光模組時,背光膠框的側邊寬度對終端側邊寬度的制約,大幅度降低了終端邊框的寬度,實現終端極窄邊框。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目前窄邊框終端模組的側邊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終端模組的側邊剖面結構示意圖一;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口字型的遮光膠帶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終端模組的側邊剖面結構示意圖二;
[0022]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終端模組的側邊剖面結構示意圖三;
[0023]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終端模組的側邊剖面結構示意圖四;
[0024]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終端模組的側邊剖面結構示意圖五;
[0025]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終端模組的側邊剖面結構示意圖六;
[0026]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終端模組的側邊剖面結構示意圖七;
[0027]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終端模組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8]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終端模組的側邊剖面結構示意圖八;
[0029]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終端模組的側邊剖面結構示意圖九。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31 ]另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0032]如圖1所示,為目前窄邊框終端模組的側邊剖面結構示意圖,其中,終端模組的側邊寬度=dl+d2+d3+d4+d5。
[0033]其中,dl為顯示面板01邊框的寬度,典型的窄邊框顯示面板01邊框的寬度為0.5mm; d2為顯示面板01邊緣到背光膠框02邊緣的距離,約為0.3mm; d3為背光膠框02與外殼06之間的間隙,約為為0.2mm; d4為蓋板07與外殼06進行粘接的寬度,約為0.d5為外殼邊緣的厚度,約為0.5mm,此時,終端模組的側邊寬度約為2.0mm-2.5mm。
[0034]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終端模組,可以實現側邊寬度更加窄的極窄邊框終端。
[0035]具體的,參見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終端模組100的側邊剖面結構示意圖,其中,終端模組100包括外殼11,該外殼側壁的內側設置有臺階狀的第一支撐機構12,該第一支撐機構12包括與外殼11的底面13垂直的第一支撐面21,以及與第一支撐面21垂直相連的第二支撐面22。
[0036]其中,第一支撐面21與底面13形成的卡槽(例如圖2中第一支撐面21與底面13形成的L型卡槽),可用于固定背光模組200,而背光模組200的出光面和第二支撐面22可用于承載遮光部件31。
[0037]也就是說,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終端模組100中,不再設置背光膠框,而是利用外殼11自身的厚度,在外殼側壁的內側形成臺階狀的第一支撐機構12,進而,通過第一支撐機構12中的第一支撐面21與底面13形成的卡槽,來固定背光模組200,而原本應該設置在背光膠框上的遮光部件31,可改為由第一支撐機構12中的第二支撐面22來承載。
[0038]這樣一來,可去除背光膠框的側邊寬度對終端模組100側邊寬度的制約,從而降低了終端邊框的寬度,實現終端極窄邊框。
[0039]其中,所述終端模組100具體可以為手機模組、平板電腦模組等具有顯示功能的模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0040]另外,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支撐面21的形狀可以與背光模組200的側邊形狀相適應,示例性的,如圖3所示,當背光模組200的側邊為T字形時,第一支撐面21也可以設置為臺階狀,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0041]其中,背光模組200具體可以包括反射片、反射片上設置的導光板,導光板上設置的背光膜材(例如,上棱鏡、下棱鏡以及擴散片等),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0042]進一步地,如圖4所示,遮光部件31可以使用目前常用的口字型的遮光膠帶301,參見圖2或圖3,在組裝終端模組100時,可以先在外殼11內,利用上述第一支撐機構12固定背光模組200,進而,將上述遮光膠帶301粘貼在上述第二支撐面22上,后續可沿用現有技術繼續組裝顯示模組等機構。
[0043]示例性的,如圖5所示,在第二支撐面22上靠近外殼側壁的一側還設置有臺階狀的第二支撐機構13,該第二支撐機構13包括與第二支撐面22垂直相連的第三支撐面23,以及與第三支撐面23垂直相連的第四支撐面24。
[0044]其中,第三支撐面23與遮光膠帶301形成的卡槽,可用于固定顯示模組300。
[0045]當然,如圖6所示,還可以在第三支撐面23與第二支撐面22的連接處設置凹槽,這樣可以增加遮光膠帶301與第二支撐面22的粘接面積。
[0046]另外,該顯示模組300中具體可以包括上偏光片、彩膜基板,陣列基板以及下偏光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0047]進一步地,仍如圖5所示,終端模組100還可以包括蓋板41,該蓋板41具體可以為觸控基板或者玻璃基板等,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0048]其中,第四支撐面24和顯示模組300的出光面上可以設置光學膠,例如,可以通過點膠設備在第四支撐面24上設置熱熔膠,這樣,蓋板41可以通過光學膠分別與第四支撐面24和顯示模組300的出光面貼合。
[0049]又或者,在圖2所示的終端模組100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還提供終端模組100的另一種可能的設計方案。
[0050]具體的,參見圖7,外殼側壁的內側還設置有凸出的擋塊51,該擋塊51位于第二支撐面22的正上方,該擋塊51中靠近底面13的第一表面501與第二支撐面22相對設置。
[0051 ] 此時,遮光部件31具體可以為遮光插片302,該遮光插片302固定于第一表面501和第二支撐面22之間。
[0052]由于遮光插片302是固定于第一表面501和第二支撐面22之間的,即遮光插片302固定于外殼11的內部,所以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外殼11內的橫向空間,此時,遮光插片302既能起到傳統遮光膠帶的遮光作用,又可以利用外殼11的橫向空間實現窄邊框效果。
[0053]如圖7所示,與圖5所示的終端模組100相比,擋塊51的側面502與第一支撐面21在同一平面內,因此,背光模組200可以進一步向外殼11的一側延伸,這不僅可以實現窄邊框效果,還可以增加背光模組200內的導光板與顯示面板中的有效顯示區域之間的距離,由于導光板的邊緣容易散光,當導光板的邊緣與有效顯示區域過近時可能出現的側邊亮線或側邊漏光,因此,圖7所示的機模組100可以有效避免側邊亮線或側邊漏光的風險。
[0054]進一步地,如圖8所示,遮光插片302靠近外殼側壁一端的厚度,大于遮光插片302靠近背光模組200—端的厚度。
[0055]這樣,遮光插片302插進外殼11的部分厚度較大,可以保證終端模組100的機械強度,而伸出外殼11的部分厚度較薄,以降低終端模組100的厚度,使終端模組100整體減薄。
[0056]另外,遮光插片可以使用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質或者其他塑膠材質制作,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0057]進一步地,如圖9所示,終端模組100還可以包括顯示模組300和蓋板41,其中,遮光插片302和擋塊51形成的卡槽,可用于固定顯示模組300,而擋塊51中與第一表面501相對的表面(即第二表面503)和顯示模組300的出光面上可以設置光學膠,這樣,蓋板41可以通過光學膠分別與第二表面503和顯示模組300的出光面貼合。
[0058]此時,仍如圖9所示,終端模組100的側邊寬度=(11+(13+(14+(15,約為1.7111111-2.2111111,當顯示面板的邊框的寬度降為0.3mm時,終端模組100的側邊寬度可以降低至1.5mm。
[0059]另外,與上述一次性組裝口字型的遮光膠帶301不同的是,遮光插片302的長度可以與終端模組100的側邊的長度相適應,這樣,在組裝終端模組100時,可以分別將遮光插片302安裝至上述外殼11內,示例性的,如圖10所示,可以在終端模組100中非LED(LightEmitting D1de,發光二極管)側的三側邊框分別安裝三個遮光插片302,而LED側的邊框可以使用傳統的遮光膠帶進行組裝,其中,LED側是指終端模組100中與LED燈條相對設置的側邊。
[0060]與圖9所示的終端模組100類似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還提供終端模組100的另一種可能的設計方案。
[0061 ] 具體的,如圖11所示,遮光部件31具體可以包括遮光塊303以及沿遮光塊303的第三表面401延伸出的遮光片304,遮光塊303的第三表面401與第二支撐面22通過光學膠互相貼合,此時,遮光塊303與遮光片304形成的卡槽,可用于固定顯示模組300。
[0062]進一步地,仍如圖11所示,終端模組100還可以包括蓋板41,遮光塊303中與第三表面401相對的表面(即第四表面402)和顯示模組300的出光面上可以設置光學膠,這樣,蓋板41可以通過光學膠分別與第四表面402和顯示模組300的出光面貼合。
[0063]與圖9所示的終端模組100類似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還提供終端模組100的另一種可能的設計方案。
[0064]具體的,如圖12所示,遮光部件31可以具體為上述口字型的遮光膠帶301,此時,在遮光膠帶301上與第二支撐面22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墊塊61,墊塊61與遮光膠帶301形成的卡槽,可用于固定顯示模組300。
[0065]進一步地,仍如圖12所示,終端模組100還可以包括蓋板41,墊塊61中遠離遮光膠帶301的表面和顯示模組300的出光面上可以設置光學膠,這樣,蓋板41可以通過光學膠分別與墊塊61和顯示模組300的出光面貼合。
[0066]另外,上述外殼11的制作材料可以為CNC金屬,這樣,外殼11的底面13的平坦度要比常規的金屬板高,可避免因為底面13不平而導致背光模組200安裝不平整而引發的不良。
[0067]至此,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終端模組,該終端模組包括外殼,該外殼側壁的內側設置有臺階狀的第一支撐機構,該第一支撐機構包括:與外殼的底面垂直的第一支撐面,以及與第一支撐面垂直相連的第二支撐面;其中,該第一支撐面與上述底面形成的卡槽可用于固定背光模組,而背光模組的出光面和上述第二支撐面用于承載遮光部件,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終端模組利用外殼自身的厚度形成第一支撐機構來代替背光膠框,從而避免現有技術中使用背光膠框固定背光模組時,背光膠框的側邊寬度對終端側邊寬度的制約,大幅度降低了終端邊框的寬度,實現終端極窄邊框。
[0068]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006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項】
1.一種終端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側壁的內側設置有臺階狀的第一支撐機構,所述第一支撐機構包括與所述外殼的底面垂直的第一支撐面,以及與所述第一支撐面垂直相連的第二支撐面; 其中,所述第一支撐面與所述底面形成的卡槽用于固定背光模組,所述背光模組的出光面和所述第二支撐面用于設置遮光部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終端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件為口字型的遮光膠帶, 在所述第二支撐面上靠近所述外殼側壁的一側還設置有臺階狀的第二支撐機構,所述第二支撐機構包括與所述第二支撐面垂直相連的第三支撐面,以及與所述第三支撐面垂直相連的第四支撐面, 其中,所述第三支撐面與所述遮光膠帶形成的卡槽用于固定顯示模組。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終端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終端模組還包括蓋板, 所述蓋板通過光學膠分別與所述第四支撐面和所述顯示模組的出光面貼合。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終端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側壁的內側還設置有凸出的擋塊,所述擋塊中靠近所述底面的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二支撐面相對設置; 其中,所述遮光部件為遮光插片,所述遮光插片設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撐面之間。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終端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插片靠近所述外殼側壁一端的厚度,大于所述遮光插片靠近所述背光模組一端的厚度。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終端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插片和所述擋塊形成的卡槽用于固定顯示模組, 所述顯示模組的出光面和第二表面通過光學膠與蓋板貼合,所述第二表面為所述擋塊中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表面。7.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終端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擋塊的側面與所述第一支撐面位于同一平面內。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終端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件包括遮光塊以及沿所述遮光塊的第三表面延伸出的遮光片,所述遮光塊的第三表面與所述第二支撐面互相貼合, 所述遮光塊與所述遮光片形成的卡槽用于固定顯示模組。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終端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終端模組還包括蓋板, 所述蓋板通過光學膠分別與所述遮光塊的第四表面和所述顯示模組的出光面貼合,所述第四表面為所述遮光塊中與所述第三表面相對的表面。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終端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件為口字型的遮光膠帶,在所述遮光膠帶上與所述第二支撐面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墊塊, 所述墊塊與所述遮光膠帶形成的卡槽用于固定顯示模組。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終端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終端模組還包括蓋板, 所述蓋板通過光學膠分別與所述墊塊中遠離所述遮光膠帶的表面和所述顯示模組的出光面貼合。
【文檔編號】H04M1/02GK205596171SQ201620428929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2日
【發明人】王世鵬, 孫海威, 全英鎬, 禹璐, 張功濤, 邸拴虎, 薄亮, 白偉
【申請人】北京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