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路系統及應用該磁路系統的揚聲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揚聲器的磁路系統及使用該磁路系統的揚聲器,該磁路系統包括依次疊設的磁軛、磁鋼及極芯,所述磁鋼包括主磁鋼及環繞所述主磁鋼側面對稱設置并形成磁間隙的副磁鋼,所述磁軛支撐所述主磁鋼和所述副磁鋼,所述極芯包括主極芯及環繞所述主極芯設置的副極芯,所述主極芯貼設于所述主磁鋼表面,所述副極芯貼設于所述副磁鋼表面,所述主極芯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所述第一側邊與最接近的所述副極芯之間具有第一間距,所述第二側邊與最接近的所述副極芯之間具有第二間距,所述第一間距小于所述第二間距。
【專利說明】
磁路系統及應用該磁路系統的揚聲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聲電轉換技術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磁路系統及應用該磁路系統的揚聲器。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便攜式消費性電子產品越來越受人們的追捧,如手機、掌上游戲機、導航裝置或掌上多媒體娛樂設備等,一般都會用到磁路系統來進行聲電轉換。然而,為了適應各種音響設備與信息通信設備小型化的發展,該類設備中所使用的揚聲器對應需要更加趨于小型化,以及與揚聲器周邊其它元件的配合更加緊湊,則需要將揚聲器的磁路系統設置成非對稱的結構。
[0003]在一種相關技術的磁路系統中,通常將磁路系統設置為對稱結構。所述磁路系統包括主磁鋼、環繞所述主磁鋼側面并與所述主磁鋼形成磁間隙的副磁鋼、貼設于所述主磁鋼的主極芯和貼設于所述副磁鋼的副極芯。所述副磁鋼以所述主磁鋼為中心對稱設置,所述主極芯兩端與其相鄰的副極芯之間的間距相等,即所述副極芯以所述主極芯為中心對稱設置。
[0004]但是,音圈及音圈的引出線均不是對稱設計,使得音圈在振動時其兩端的搖擺幅度明顯差異,尤其在低頻處的搖擺幅度比較明顯。由于進出線端的引出線牽引力的存在,導致揚聲器的進出線端和焊盤端的振幅不一致,加之焊盤端由于沒有引出線的牽引而導致振幅較大,從而產生搖擺;而引出線的力臂越短,搖擺越劇烈,兩端的振幅差越大。由此,帶來磁場失衡,嚴重影響揚聲器的性能。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磁路系統及應用該磁路系統的揚聲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6]為解決上述相關技術中揚聲器因磁路系統采用對稱設計方式而使得揚聲器的磁場失衡,影響揚聲器性能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非對稱結構的磁路系統及應用該磁路系統的揚聲器,使得揚聲器的磁場趨于平衡,顯著改善了揚聲器的性能。
[0007]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揚聲器的磁路系統,包括依次疊設的磁軛、磁鋼及極芯,所述磁鋼包括主磁鋼及環繞所述主磁鋼側面設置并形成磁間隙的副磁鋼,所述磁軛支撐所述主磁鋼和所述副磁鋼,所述極芯包括主極芯及環繞所述主極芯設置的副極芯,所述主極芯貼設于所述主磁鋼表面,所述副極芯貼設于所述副磁鋼表面,所述主極芯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所述第一側邊與最接近的所述副極芯之間具有第一間距,所述第二側邊與最接近的所述副極芯之間具有第二間距,所述第一間距小于所述第二間距。
[0008]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揚聲器的磁路系統的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副磁鋼包括兩個第一副磁鋼和兩個第二副磁鋼,兩個所述第一副磁鋼對稱設于所述主磁鋼二相對側面,兩個所述第二副磁鋼對稱設于所述主磁鋼另二相對側面。
[0009]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揚聲器的磁路系統的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副磁鋼為環形并對稱繞設在所述主磁鋼外周。
[0010]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揚聲器的磁路系統的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副極芯呈矩形環狀,并以所述主磁鋼為中心對稱貼設于所述副磁鋼表面。
[0011]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揚聲器的磁路系統的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主極芯的長度小于所述主磁鋼的長度。
[0012]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揚聲器的磁路系統的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主極芯的第一側邊突出于所述主磁鋼。
[0013]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揚聲器,包括上述的磁路系統、由所述磁路系統驅動振動發聲的振動系統、以及收容所述磁路系統與所述振動系統的盆架,所述振動系統包括覆蓋在所述盆架上的振膜以及貼附于所述振膜表面的具有引線的音圈,所述音圈插置于所述磁路系統的磁間隙內,所述引線的進線端連接所述音圈,所述引線的出線端經一焊盤從所述揚聲器中穿出,所述進線端靠近所述第一側邊設置,所述焊盤安裝在所述盆架上并靠近所述第二側邊設置,所述音圈靠近所述進線端的一側與所述第一側邊之間具有第三間距,所述音圈靠近所述出線端的一側與所述第二側邊之間具有第四間距,所述第三間距小于所述第四間距。
[0014]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揚聲器的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音圈以所述主磁鋼為中心對稱環設于所述磁間隙,所述主極芯的中心與所述音圈之間的中心之間具有一預設距離。
[0015]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揚聲器的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焊盤對稱設置在所述第二側邊兩端。
[0016]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揚聲器的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主極芯為長條形,所述第一側邊與所述第二側邊為短邊。
[0017]相較于相關技術,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磁路系統及應用所述磁路系統的揚聲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揚聲器,通過將現有技術中揚聲器內對稱結構的磁路系統改善為非對稱結構的磁路系統,使得揚聲器的振動系統兩端的振幅差顯著降低,進而揚聲器的磁場更趨于平衡,顯著改善了揚聲器的性能。
【【附圖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揚聲器一較佳實施方式的外觀圖;
[0020]圖2是圖1所示揚聲器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0021]圖3是圖1所示揚聲器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2]圖4是圖1所示揚聲器沿X-X方向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24]請同時參閱圖1和圖2,其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揚聲器一較佳實施方式的外觀圖;圖2是圖1所示揚聲器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0025]所述揚聲器I包括具收容空間的盆架11、嵌設于所述盆架11的焊盤13、收容于所述盆架11內的磁路系統15及振動系統17。
[0026]所述盆架11為具收容空間的矩形框架,用于收容揚聲器的各內部元件,使得整體結構更緊湊穩固。
[0027]所述焊盤13的數量為兩個,嵌設于所述盆架11的同一側。其中,具有所述焊盤13的盆架11的一端稱為焊盤端,其相對側的一端稱為非焊盤端。所述焊盤13用于實現揚聲器元件與外部電連接。
[0028]請再結合參閱圖3和圖4,其中圖3是圖1所示揚聲器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1所示揚聲器沿X-X方向的剖視圖。
[0029 ]所述磁路系統15包括由下而上依次疊設的磁軛151、磁鋼153及極芯155。
[0030]所述磁軛151收容于所述盆架11的收容空間,并與所述盆架11一體注塑成型,提升所述磁軛151與所述盆架11的結合強度,使得揚聲器的結構更穩定。所述磁軛151通常本身不生產磁場,其在磁路中僅僅是磁場傳輸的軟磁材料。所述磁軛151通常采用導磁率比較高的軟鐵、A3鋼以及軟磁合金來制造。所述磁軛151可以把線圈、永磁體生產的磁場傳到需要的地方并形成磁場。
[0031 ] 所述磁鋼153包括主磁鋼1531及環繞所述主磁鋼1531側面對稱設置并形成磁間隙的副磁鋼1533,二者通過所述磁軛151支撐設于所述盆架11的收容空間內。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主磁鋼1531設于所述磁軛151的中部區域;所述副磁鋼1533包括兩個第一副磁鋼15331和兩個第二副磁鋼15333,兩個所述第一副磁鋼15331對稱設于所述主磁鋼1531 二相對側面,兩個所述第二副磁鋼15333對稱設于所述主磁鋼1531另二相對側面,且相鄰的所述第一副磁鋼15331和所述第二副磁鋼15333之間間隔設置。
[0032]所述極芯155包括主極芯1551及環繞所述主極芯1551設置的副極芯1553,所述主極芯1551貼設于所述主磁鋼1531遠離所述磁軛151的一側表面,所述副極芯1553貼設于所述副磁鋼1533遠離所述磁軛151的一側表面。所述副極芯1553呈矩形環狀,包括二平行間隔設置的第一側部15531,及分別連接二所述第一側部15531兩端并圍成矩形環的第二側部15533。所述副極芯1553以所述主磁鋼1531為中心對稱貼設于所述第一副磁鋼15331和第二副磁鋼15333,即二所述第一側部15531分別對稱貼設于二所述第一副磁鋼15331,二所述第二側部15533分別對稱貼設于二所述第二副磁鋼15333。
[0033]所述主極芯1551的兩側邊與對應的相鄰所述副極芯1553之間的具有不同的間距。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主極芯1551的第一側邊1551a與相鄰的副極芯1553之間的間距為第一間距dl,與第一側邊1551a正對的第二側邊1551a’與相鄰的副極芯1553之間的間距為第二間距d2。焊盤13靠近第二側邊1551a’設置,且對稱設在第二側邊1551a’的兩端。如圖3所示,第一間距dl小于第二間距d2,即指所述主極芯1551的兩端與所述副極芯1553的二所述第一側部15531之間的間距不同。如圖4所示,所述主極芯1551的長度小于所述主磁鋼1531的長度,所述主極芯1551—端突出于所述主磁鋼1531的同一側面,且所述主極芯1551突出所述主磁鋼1531—側的端部與其相鄰的所述第一側部15531之間的間距小于所述主極芯1551另一端部與另一所述第一側部15531之間的間距。
[0034]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選實施例中,副磁鋼1533也可以是對稱繞設在主磁鋼1531外周的環形結構。
[0035]所述振動系統17包括球頂171、振膜173、具有引線1750的音圈175,所述振膜173覆蓋于所述盆架11 一側,所述球頂171貼設于所述振膜173遠離所述磁路系統15的一側表面,所述音圈175與所述振膜173連接,并驅動所述振膜173振動,所述音圈175以所述主磁鋼1531為中心對稱環設于所述磁間隙內。所述引線1750—端與所述音圈175相連,為進線端,該進線端靠近第一側邊1151a設置并經所述盆架11的非焊盤端折彎后另一端沿所述盆架11長軸方向與焊盤13連接并從所述盆架11的焊盤端穿出,該從焊盤13穿出的另一端為出線端。
[0036]如上所述,音圈175對稱環設在主磁鋼1531與副磁鋼1533之間的磁間隙內,主極芯155則與對應的副極芯15331之間具有不同的間距,因此主極芯155與主磁鋼之間不具備對稱結構。因此對應的,與主磁鋼1531對稱設置的音圈175與主極芯1551的第一側邊1551a及第二側邊1551a’之間的間距也不同。如圖4所示,音圈175靠近所述進線端的一側與所述第一側邊1551a之間具有第三間距B,所述音圈175靠近所述出線端(S卩,靠近焊盤13)的一側與所述第二側邊1551a’之間具有第四間距B,所述第三間距A小于所述第四間距B。即,所述主極芯1551與鄰近非焊盤端的所述音圈175—側的間距小于所述主極芯1551與鄰近焊盤端的所述音圈175另一側的間距。通過引線的牽引力,由于焊盤部的磁間隙大于非焊盤部的磁間隙,以此來降低焊盤部的磁場強度,降低焊盤部處音圈的磁場驅動力,從而使焊盤部和非焊盤部兩處的音圈在振動時受到的總力達到均衡。通過上述不對稱極芯結構的設計,對音圈的振幅的改善有效提尚。
[003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磁路系統15及應用所述磁路系統15的揚聲器I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揚聲器I,通過將現有技術中揚聲器內對稱結構的磁路系統改善為非對稱結構的磁路系統15,使得揚聲器I的振動系統15兩端的振幅差顯著降低,進而揚聲器的磁場更趨于平衡,顯著改善了揚聲器的性能。
[003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揚聲器的磁路系統,包括依次疊設的磁軛、磁鋼及極芯,所述磁鋼包括主磁鋼及環繞所述主磁鋼側面對稱設置并形成磁間隙的副磁鋼,所述磁軛支撐所述主磁鋼和所述副磁鋼,所述極芯包括主極芯及環繞所述主極芯設置的副極芯,所述主極芯貼設于所述主磁鋼表面,所述副極芯貼設于所述副磁鋼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極芯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所述第一側邊與最接近的所述副極芯之間具有第一間距,所述第二側邊與最接近的所述副極芯之間具有第二間距,所述第一間距小于所述第二間距。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揚聲器的磁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磁鋼包括兩個第一副磁鋼和兩個第二副磁鋼,兩個所述第一副磁鋼對稱設于所述主磁鋼二相對側面,兩個所述第二副磁鋼對稱設于所述主磁鋼另二相對側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揚聲器的磁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磁鋼為環形并對稱繞設在所述主磁鋼外周。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揚聲器的磁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極芯呈矩形環狀,并以所述主磁鋼為中心對稱貼設于所述副磁鋼表面。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揚聲器的磁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極芯的長度小于所述主磁鋼的長度。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揚聲器的磁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極芯的第一側邊突出于所述主磁鋼。7.—種揚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磁路系統、由所述磁路系統驅動的振動系統、以及收容所述磁路系統與所述振動系統的盆架,所述振動系統包括覆蓋在所述盆架上的振膜以及貼附于所述振膜表面的具有引線的音圈,所述音圈插置于所述磁路系統的磁間隙內,所述引線的進線端連接所述音圈,所述引線的出線端經焊盤從所述揚聲器中穿出,所述進線端靠近所述第一側邊設置,所述焊盤安裝在所述盆架上并靠近所述第二側邊設置,所述音圈靠近所述進線端的一側與所述第一側邊之間具有第三間距,所述音圈靠近所述出線端的一側與所述第二側邊之間具有第四間距,所述第三間距小于所述第四間距。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揚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以所述主磁鋼為中心對稱環設于所述磁間隙。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揚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盤對稱設置在所述第二側邊兩端。
【文檔編號】H04R9/02GK205545918SQ201620097174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9日
【發明人】廖煥彬, 黃海飛, 湯赟
【申請人】瑞聲光電科技(常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