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換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交換機。
【背景技術】
[0002]我司研發了一種交換機(網絡交換機),包括外殼1、交換機功能組件以及散熱組件。外殼I內部具有容置空間,外殼I內部沿著豎向設置由隔熱材料制成的隔板11,該隔板11將容置空間分隔為位于左側的第一容置區以及位于右側的第二容置區,第一容置區的頂部下側設置第一傘狀聚風罩12a,第一傘狀聚風罩12a的頂部處中央設置第一出風口 12b,第一出風口 12b處設置第一堵頭,第二容置區的頂部下側設置第二傘狀聚風罩13a,第二傘狀聚風罩13a的頂部中央設置第二出風口 13b,第二出風口 13b處設置第二堵頭,外殼I的右側設置風腔2,風腔2與外殼I之間設置隔熱層21,外殼I與風腔2共同形成主體部,主體部底部設置管腔3,管腔3的底部的兩側分別設置支撐用基體31。交換機功能組件具有主板41及電源42,主板41設置在第一容置區內,電源42設置在第二容置區內。散熱組件具有第一風盤51、第二風盤52、風機400以及冷氣供箱54,第一風盤51設置在第一容置區內并位于主板41的下側,第二風盤52設置在第二容置區內并位于電源42的下側,風機400設置在風腔2的底部,冷氣供箱54設置在風腔2的頂部,冷氣供箱54的入口處與外界連通并設置有防塵網,出口與風機入口連通,風機第一出口通過設置在管腔內的第一軟管61與第一風盤51連通,風機400的第二出口通過設置在管腔內的第二軟管62與第二風盤52連通。交換機啟動后,風機啟動,風機將冷氣供箱的冷風通過第一、第二軟管分別輸送至第一、第二風盤,然后冷風從第一、第二風盤頂部的出口分別吹向主板以及電源,然后分別從處于開啟狀態的第一出風口、第二出風口處排出;交換機關閉后,風機關閉,第一、第二出風口處于關閉狀態。第一、第二堵頭分別與第一、第二出風口螺紋連接,交換機開啟時堵頭拆掉,關閉時,堵頭安裝在出風口處,即滿足了散熱的要求,又避免了閑置狀態粉塵落入機內的問題。
[0003]上述方案中,散熱系統的智能化程度不夠高,需要人為輔助開啟關閉部分結構,例如第一、第二出風口,存在較大缺陷,用戶體驗有待提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智能交換機。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智能交換機,包括外殼
(1)、交換機功能組件以及散熱組件:外殼(I)內部具有容置空間,外殼(I)內部沿著豎向設置由隔熱材料制成的隔板(11),該隔板(11)將容置空間分隔為位于左側的第一容置區以及位于右側的第二容置區,第一容置區的頂部下側設置第一傘狀聚風罩(12a),第一傘狀聚風罩(12a)的頂部處中央設置第一出風口(12b),第二容置區的頂部下側設置第二傘狀聚風罩(13a),第二傘狀聚風罩(13a)的頂部中央設置第二出風口( 13b),外殼I的右側設置風腔(2),風腔(2)與外殼(I)之間設置隔熱層(21),外殼(I)與風腔(2)共同形成主體部,主體部底部設置管腔(3),管腔(3)的底部的兩側分別設置支撐用基體(31);交換機功能組件具有主板(41)及電源(42),主板(41)設置在第一容置區內,電源(42)設置在第二容置區內;散熱組件具有第一風盤(51)、第二風盤(52),第一風盤(51)設置在第一容置區內并位于主板(41)的下側,第二風盤(52)設置在第二容置區內并位于電源(42)的下側;其特征在于,還具有散熱控制系統,所述散熱控制系統具有:作為控制中樞的、設置在主板側的單片機;設置在第一、第二出風口處的散熱孔百葉窗;設置在風腔(2)底部的風機(400);設置在風腔(2)頂部的、由箱體及設置在箱體表面的半導體制冷片組構成的冷氣供箱(54),冷氣供箱(54)的入口處與外界連通并設置有防塵網,出口與風機入口連通,風機第一出口通過設置在管腔內的第一軟管(61)與第一風盤(51)連通,風機(400)的第二出口通過設置在管腔內的第二軟管(62)與第二風盤(52)連通;其中,所述散熱孔百葉窗、冷氣供箱的半導體制冷片組以及風機均與所述單片機連接,當智能交換機開啟后,單片機開啟散熱孔百葉窗,同時開啟半導體制冷片以及風機,風機將冷氣供箱處的冷風輸送至目的地冷卻主板及電源,而后從第一、第二出風口處排出,智能交換機關閉后,單片機關閉散熱孔百葉窗、冷氣供箱的半導體制冷片以及風機。
[0006]優選的是:所述風機(400)為雙向風機。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散熱防塵性能較佳,散熱過程中智能化程度較高,用戶體驗較好。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智能交換機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散熱控制系統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11]參見圖1和圖2,一種智能交換機,包括外殼1、交換機功能組件以及散熱組件:夕卜殼I內部具有容置空間,外殼I內部沿著豎向設置由隔熱材料制成的隔板11,該隔板11將容置空間分隔為位于左側的第一容置區以及位于右側的第二容置區,第一容置區的頂部下側設置第一傘狀聚風罩12a,第一傘狀聚風罩12a的頂部處中央設置第一出風口 12b,第二容置區的頂部下側設置第二傘狀聚風罩13a,第二傘狀聚風罩13a的頂部中央設置第二出風口 13b,外殼I的右側設置風腔2,風腔2與外殼I之間設置隔熱層21,外殼I與風腔2共同形成主體部,主體部底部設置管腔3,管腔3的底部的兩側分別設置支撐用基體31 ;交換機功能組件具有主板41及電源42,主板41設置在第一容置區內,電源42設置在第二容置區內;散熱組件具有第一風盤51、第二風盤52,第一風盤51設置在第一容置區內并位于主板41的下側,第二風盤52設置在第二容置區內并位于電源42的下側;還具有散熱控制系統,所述散熱控制系統具有:作為控制中樞的、設置在主板側的單片機100 ;設置在第一、第二出風口處的散熱孔百葉窗200 ;設置在風腔2底部的風機400 ;設置在風腔2頂部的、由箱體及設置在箱體表面的半導體制冷片組300構成的冷氣供箱54,冷氣供箱54的入口處與外界連通并設置有防塵網,出口與風機入口連通,風機第一出口通過設置在管腔內的第一軟管61與第一風盤51連通,風機400的第二出口通過設置在管腔內的第二軟管62與第二風盤52連通;其中,所述散熱孔百葉窗、冷氣供箱的半導體制冷片組以及風機均與所述單片機連接,當智能交換機開啟后,單片機開啟散熱孔百葉窗,同時開啟半導體制冷片以及風機,風機將冷氣供箱處的冷風輸送至目的地冷卻主板及電源,而后從第一、第二出風口處排出,智能交換機關閉后,單片機關閉散熱孔百葉窗、冷氣供箱的半導體制冷片以及風機。所述風機400為雙向風機,正常散熱時,將冷空氣吹向第一、第二風盤,當需要清理內部塵埃時,反向動作,空氣從第一、第二風盤處流向冷氣供箱,并從冷氣供箱的設置有防塵網的入口處排出。
[0012]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凡是屬于本實用新型原理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進行的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智能交換機,包括外殼(1)、交換機功能組件以及散熱組件: 外殼(I)內部具有容置空間,外殼(I)內部沿著豎向設置由隔熱材料制成的隔板(11),該隔板(11)將容置空間分隔為位于左側的第一容置區以及位于右側的第二容置區,第一容置區的頂部下側設置第一傘狀聚風罩(12a),第一傘狀聚風罩(12a)的頂部處中央設置第一出風口(12b),第二容置區的頂部下側設置第二傘狀聚風罩(13a),第二傘狀聚風罩(13a)的頂部中央設置第二出風口(13b),外殼I的右側設置風腔(2),風腔(2)與外殼(I)之間設置隔熱層(21),外殼(I)與風腔(2)共同形成主體部,主體部底部設置管腔(3),管腔(3)的底部的兩側分別設置支撐用基體(31); 交換機功能組件具有主板(41)及電源(42),主板(41)設置在第一容置區內,電源(42)設置在第二容置區內; 散熱組件具有第一風盤(51)、第二風盤(52),第一風盤(51)設置在第一容置區內并位于主板(41)的下側,第二風盤(52)設置在第二容置區內并位于電源(42)的下側;其特征在于,還具有散熱控制系統,所述散熱控制系統具有: 作為控制中樞的、設置在主板側的單片機; 設置在第一、第二出風口處的散熱孔百葉窗; 設置在風腔(2)底部的風機(400); 設置在風腔(2)頂部的、由箱體及設置在箱體表面的半導體制冷片組構成的冷氣供箱(54),冷氣供箱(54)的入口處與外界連通并設置有防塵網,出口與風機入口連通,風機第一出口通過設置在管腔內的第一軟管(61)與第一風盤(51)連通,風機(400)的第二出口通過設置在管腔內的第二軟管(62)與第二風盤(52)連通; 其中,所述散熱孔百葉窗、冷氣供箱的半導體制冷片組以及風機均與所述單片機連接,當智能交換機開啟后,單片機開啟散熱孔百葉窗,同時開啟半導體制冷片以及風機,風機將冷氣供箱處的冷風輸送至目的地冷卻主板及電源,而后從第一、第二出風口處排出,智能交換機關閉后,單片機關閉散熱孔百葉窗、冷氣供箱的半導體制冷片以及風機。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交換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機(400)為雙向風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智能交換機,包括外殼、交換機功能組件、散熱組件以及散熱控制系統,所述散熱控制系統具有:作為控制中樞的、設置在主板側的單片機;設置在第一、第二出風口處的散熱孔百葉窗;設置在風腔底部的風機;設置在風腔頂部的、由箱體及設置在箱體表面的半導體制冷片組構成的冷氣供箱,冷氣供箱的入口處與外界連通并設置有防塵網,出口與風機入口連通,風機第一出口通過設置在管腔內的第一軟管與第一風盤連通,風機的第二出口通過設置在管腔內的第二軟管與第二風盤連通。本實用新型散熱防塵性能較佳,散熱過程中智能化程度較高,用戶體驗較好。
【IPC分類】H04L12/04
【公開號】CN204697077
【申請號】CN201520363798
【發明人】李明澤
【申請人】上海輝電電力設備工程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0月7日
【申請日】2015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