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鏡移動裝置及含該透鏡移動裝置的相機模塊和便攜式終端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透鏡移動裝置,所述透鏡移動裝置包括:支撐磁體的殼體;具有外周面的線筒,第一線圈布置在外周面上,所述線筒在第一方向上在所述殼體中移動;上彈性構件和下彈性構件,所述上彈性構件和所述下彈性構件中的每個連接至所述殼體和所述線筒兩者;以及第二線圈,布置成以便與所述第一線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間隔開,其中,當所述線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動時,所述第二線圈因與所述第一線圈的感應相互作用產生感應電壓。
【專利說明】透鏡移動裝置及含該透鏡移動裝置的相機模塊和便攜式終端
[0001]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請主張于2015年4月24日在韓國提交的韓國專利申請N0.10-2015-0057836以及于2015年6月26日在韓國提交的韓國專利申請N0.10-2015-0090872的優先權,這兩份專利申請的全部內容通過引用的方式被并入本申請中,如同在本文中作出全面闡述。
技術領域
[0003]實施例涉及一種透鏡移動裝置以及包含所述透鏡移動裝置的相機模塊和便攜式終端。
【背景技術】
[0004]配備有用于實現拍攝物體(object)的圖片(picture)并且存儲基于該圖片的靜止圖像或運動圖像的功能的相機模塊的蜂窩手機或智能手機正在不斷地被研發。一般來講,相機模塊可以包括圖像傳感器模塊以及用于控制透鏡與圖像傳感器模塊之間的距離的音圈電機(VCM)。
[0005]例如,蜂窩手機(cellular phones)、智能手機(smart phones)、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等的信息技術產品在其中設置有超緊湊的相機模塊。音圈電機(voice coil motor)可以執行用于控制圖像傳感器與透鏡之間的距離以便調節透鏡的焦距的自動聚焦。
[0006]相機模塊在拍攝物體的圖片時會由于用戶的手顫抖而發生細微的抖動。就這一點而言,為了校正因人的手的顫抖而引起的圖像或運動圖像的失真(distort1n),研發了并入光學圖象穩定器(OIS)的音圈電機。
[0007]在于透鏡移動裝置中執行的自動聚焦中,通過檢測線筒在為光的方向的第一方向上的位移來控制線筒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動位置。
[0008]當使用額外的位置檢測傳感器以便檢測線筒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時,需要提供額外的PCB來安裝位置檢測傳感器的安裝并且提供用于使PCB固定到殼體和線筒上的結構。因此,透鏡移動裝置的制造成本由于復雜結構而上升,并且需要用于安裝額外部件的空間使其難以實現具有大直徑的透鏡。
[0009]此外,由于額外的位置檢測傳感器因位置檢測傳感器與磁體之間的位置關系而在其輸出表現出極為受限的線性范圍,所以需要改進。
【發明內容】
[0010]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透鏡移動裝置以及包含該透鏡移動裝置的相機模塊和便攜式終端,能夠確保在更寬范圍內的線性度以減小缺陷率并且執行更精確的AF反饋控制。
[0011]此外,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透鏡移動裝置以及包含該透鏡移動裝置的相機模塊和便攜式終端,能夠使用簡化的結構檢測線筒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
[0012]在一個實施例中,一種透鏡移動裝置包括:支撐磁體的殼體;具有外周面的線筒,第一線圈布置在所述外周面上,所述線筒在所述殼體中在第一方向上移動;上彈性構件和下彈性構件,均連接至所述殼體和所述線筒兩者;以及第二線圈,布置成以便與所述第一線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間隔開,其中,當所述線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動時,所述第二線圈因與所述第一線圈的感應相互作用產生感應電壓。
[0013]在另一個實施例中,一種透鏡移動裝置包括:支撐第一磁體的殼體;線筒,布置在所述殼體中以便在所述殼體中在第一方向上移動;第一線圈,布置在所述線筒的外周面上以便與所述第一磁體相對;上彈性構件,布置在所述線筒的上方以便彈性地支持所述線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移動;下彈性構件,布置在所述線筒下方以便彈性地支撐所述線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移動;第二線圈,布置在所述第一磁體下方;以及第三線圈,布置在所述殼體外側。
[0014]在又另一個實施例中,一種相機模塊包括透鏡移動裝置以及安裝在所述透鏡移動裝置上的圖像傳感器。
[0015]在另外的實施例中,一種便攜式終端包括:顯示模塊,包括多個像素,所述多個像素顯示響應于電信號而變化的顏色;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相機模塊,用于將通過透鏡引入的圖像轉換成電信號;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對所述顯示模塊和所述相機模塊的操作。
【附圖說明】
[0016]參照以下附圖詳細描述布置和實施例,其中,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指代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0017]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透鏡移動裝置的分解透視圖;
[0018]圖2是已經去除蓋構件的圖1所示的透鏡移動裝置的組裝透視圖;
[0019]圖3是示出了如圖1所示的殼體、磁體和電路板的示意性分解透視圖;
[0020]圖4是示出了如圖3所示的殼體、磁體和電路板的組裝透視圖;
[0021 ]圖5是示出了如圖1所示的上彈性構件的平面圖;
[0022]圖6是示出了如圖1所示的下彈性構件的平面圖;
[0023]圖7A示出了如圖1所示的第一電路板與上彈性構件之間的導電連接以及如圖1所示的第一線圈與上彈性構件之間的導電連接;
[0024]圖7B示出了如圖1所示的下彈性構件與第二線圈之間的導電連接;
[0025]圖8是示出了安裝在基座上的第二線圈與阻擋構件的視圖;
[0026]圖9是示出了根據另一實施例的第二線圈的布置的視圖;
[0027]圖10是示出了如圖9所示的第二線圈與第一和第二上彈性構件之間的導電連接的視圖;
[0028]圖11是根據另一實施例的透鏡移動裝置的分解透視圖;
[0029]圖12是已經去除圖11所示的蓋構件的透鏡移動裝置的組裝透視圖;
[0030]圖13是圖11所示的線筒的第一透視圖;
[0031]圖14是圖11所示的線筒的第二透視圖;
[0032]圖15是示出了如圖11所示的殼體和第二線圈的第一透視圖;
[0033]圖16是示出了圖11所示的殼體的第二透視圖;
[0034]圖17是示出了如圖11所示的上彈性構件與下彈性構件的透視圖;
[0035]圖18是沿著圖12中的A-B線截取的透鏡移動裝置的截面圖;
[0036]圖19是示出了如圖11所示的基座、電路板、第三線圈和第一和第二位置傳感器的分解透視圖;
[0037]圖20A是示出了如圖1所示的線筒、第一線圈、磁體、殼體和第二線圈的用于解釋向第二線圈施加電壓的示意圖;
[0038]圖20B是解釋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之間的感應相互作用(induct1ninteract1n)的不意圖;
[0039]圖21是示出了根據實施例的相機模塊的分解透視圖;
[0040]圖22是示出了根據進一步的實施例的透鏡移動裝置的透視圖;
[0041]圖23是示出了根據進一步的實施例的透鏡移動裝置的分解透視圖;
[0042]圖24是示出了根據實施例的基座、電路板和第二線圈的分解透視圖;
[0043]圖25是示出了去除蓋構件的根據進一步的實施例的透鏡移動裝置的透視圖;
[0044]圖26是圖25的平面圖;
[0045]圖27是圖25的截面圖;
[0046]圖28是示出了去除線筒的圖25所示的透鏡移動裝置的透視圖;
[0047]圖29是示出了去除第三線圈的圖28所示的透鏡移動裝置的透視圖;
[0048]圖30是示出了去除蓋構件的根據實施例的透鏡移動裝置的透視圖;
[0049]圖31是圖30的平面圖;
[0050]圖32是圖30的截面圖;
[0051]圖33是示出了去除線筒的圖30所示的透鏡移動裝置的透視圖;
[0052]圖34是示出了去除第三線圈的圖33所示的透鏡移動裝置的透視圖;
[0053]圖35是示出了圖34中的A部分的放大圖;
[0054]圖36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便攜式終端的透視圖;并且
[0055]圖37是示出了圖36所示的便攜式終端的結構的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6]以下將參照附圖描述實施例。圖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SP使它們在不同的附圖中描述。在以下描述中,當對并入到本文中的公知的功能和結構的詳細描述使得本發明的主題不清楚時,將省略這些并入到本文中的公知的功能和結構的詳細描述。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會理解為了容易說明的目的,附圖中的一些特征被夸大、縮小或簡化,并且附圖及其要素并未總是以恰當的比例示出。
[0057]為了便于參考,在各個附圖中,可以使用直角坐標系(x,y,z)。在圖中,X軸和y軸表示與光軸垂直的平面,并且為了方便起見,光軸(z軸)方向可以被稱為第一方向,X軸方向可以被稱為第二方向,并且y軸方向可以被稱為第三方向。
[0058]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透鏡移動裝置100的分解透視圖。圖2是已經去除蓋構件300的圖1所示的透鏡移動裝置100的組裝透視圖。
[0059]參見圖1和圖2,透鏡移動裝置100包括蓋構件300、線筒110、第一線圈120、磁體130、殼體140、上彈性構件150、下彈性構件160、第二線圈170、基座210和電路板250。
[0060]首先,將描述蓋構件300。
[0061]蓋構件300連同基座210—起限定容納空間,以便容納不同的部件110、120、130、140、150、160和250。
[0062]蓋構件300可以總體上呈箱體(box)的形式,該箱體的下面開放并且具有上端和側壁,蓋構件300的下部可以與基座210的頂部耦接。蓋構件的上端可以具有例如矩形或八邊形的多邊形形狀。
[0063]蓋構件300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上端的孔以便使耦接至線筒110的透鏡(未示出)暴露于外部光線。此外,蓋構件300中的孔可以進一步設置有由透光材料形成的窗口,以便防止雜質,例如,灰塵或水分,滲入到相機模塊。
[0064]蓋構件300可以由例如SUS的非磁性材料制成,以便防止其被吸引到磁體130上,但是也可以由磁性材料制成以便用作軛。
[0065]接下來,將描述線筒110。
[0066]線筒110位于殼體140的內部,并且通過第一線圈120與第一磁體130之間電磁相互作用在第一方向(例如,z軸方向或光的方向)上移動。
[0067]盡管附圖未示出,但是線筒110可以包括透鏡鏡筒(未示出),至少一個透鏡安裝在該透鏡鏡筒中。透鏡鏡筒可以以各種方式親接在線筒110的內部。
[0068]線筒110可以在其中具有用于安裝透鏡或透鏡鏡筒的孔(bore)。線筒110中的孔可以具有與待安裝的透鏡或透鏡鏡筒的形狀一致的圓形、橢圓形或多邊形截面,但不限于此。
[0069]線筒110可以包括:至少一個上支撐凸起113,形成在線筒110的上表面上并且耦接且固定至上彈性構件的內框架上;以及至少一個下支撐凸起(未示出),形成在線筒110的下表面上并且耦接且固定至下彈性構件160的內框架161上。
[0070]線筒110可以包括上避開凹部(upper avoidance recess)112,該上避開凹部形成在線筒的上表面的與上彈性構件150的連接部分153對應的區域中。線筒110可以進一步包括下避開凹部(lower avoidance recess)(未示出),該下避開凹部形成在線筒的下表面的與下彈性構件160的連接部分163對應的區域中。在另一實施例中,上彈性構件150的連接部分153和線筒110可以被設計為以便不會相互干涉,并且可以不形成線筒110的上避開凹部和/或下避開凹部。
[0071]由于根據實施例的線筒110的上避開凹部112和下避開凹部(未示出),當線筒110在第一方向上移動時,可以防止上彈性構件150的連接部分153與線筒110之間以及下彈性構件160的連接部分163與線筒110之間的空間干涉,并且上彈性構件150的連接部分153和下彈性構件160的連接部分163可以容易且彈性地變形。
[0072]線筒110可以包括形成在其外周面(outer circuferential surface)上的至少一個凹部(recess)(未示出),使得第一線圈120被布置或安裝在所述凹部中。第一線圈120可以被布置或安裝在所述凹部中。凹部的形狀和數量可以變化以便與布置在線筒110的外周面上的線圈的形狀和數量對應。在另一實施例中,線筒110可以不包括用于安裝線圈的凹部,并且第一線圈120可以直接纏繞(wound around)在且固定到線筒110的外周面上。
[0073]接下來,將描述第一線圈。
[0074]第一線圈120布置在線筒110的外周面上以便與布置在殼體140上的磁體130電磁式地(electromagnetically)相互作用。為了產生因與磁體130電磁相互作用引起的電磁力,可以在第一線圈120上施加驅動信號。
[0075]通過第一線圈120與磁體130之間電磁相互作用所引起的電磁力,由上彈性構件150與下彈性構件160彈性地支撐的線筒110可以在第一方向上移動。線筒110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動可以通過控制電磁力來進行控制,從而使得能夠實現自動聚焦功能。
[0076]第一線圈120可以以這樣一種方式纏繞在線筒110的外周面上以便圍繞光軸順時針或逆時針(counterclockwise)卷繞第一線圈120。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線圈120可以實施為通過圍繞與光軸垂直的軸順時針或逆時針卷繞第一線圈120所構造的線圈環,并且線圈環的數量可以與磁體130的數量相同,而不限于此。
[0077]第一線圈120可以導電地連接至上彈性構件150和下彈性構件160中的至少一個上。可以通過上彈性構件150和下彈性構件160中的至少一個向第一線圈120施加驅動信號。
[0078]接下來,將描述殼體140。
[0079I圖3是示出了圖1所示的殼體140、磁體130和電路板250的示意性分解透視圖。圖4是示出了圖3所示的殼體140、磁體130和電路板250的組裝透視圖。
[0080]參見圖3和圖4,殼體140支撐磁體130和電路板250,并且在其中容納線筒110以便允許線筒110在與光軸平行的第一方向上移動。
[0081 ] 殼體140可以被構造成總體上具有空心柱(hollow column)形狀。例如,殼體140可以包括四個側壁140a至140d,并且可以具有多邊形(例如,方形或八邊形)或圓形孔。
[0082]殼體140的側壁140a至140d可以包括在其中安裝、布置或固定磁體130的磁孔(magnet holes)141a、141a,、141b和 141b’。盡管磁孔 141a、141a’、141b和141b’在圖3中被圖示為具有通孔的形式,但是磁孔可以可替代地具有凹部(recess)的形式,而不限于此。
[0083]殼體140可以包括從其上表面突出的第一止擋件(stopper)143。
[0084]旨在防止蓋構件300與殼體140碰撞的殼體140的第一止擋件143可以在施加外部沖擊時防止殼體140的上表面與蓋構件300的上部的內表面直接碰撞。
[0085]殼體140可以在其上表面設置有與上彈性構件150的外框架152耦接的多個上框架支撐凸起144。殼體140可以在其下表面上設置有與下彈性構件160的外框架162耦接的多個下框架支撐凸起147。
[0086]殼體140可以在其拐角處設置有下導引凹部(lower guide recess)148,基座210的導引構件216被安裝、固定或耦接至下引導凹部148。
[0087]接下來將描述磁體130。
[0088]磁體130可以布置在殼體140中以便與第一線圈120對應或對齊。
[0089]例如,磁體130可以布置在殼體140的磁孔141a、141a’、141b和141b’中以便在第二和/或第三方向上與第一線圈120重疊。
[0090]在另一實施例中,磁體130可以在不形成在殼體140的側壁140a至140d中的磁孔的情況下被布置在殼體140的側壁140a至140d的內部或外部。
[0091]磁體130可以被配置成具有與殼體140的側壁140a至140d對應的形狀,例如,矩形形狀,而不限于此。
[0092]磁體130可以是單極磁化磁體(monopolar magnetized magnet)或雙極磁化磁體(bipolar magnetized magnet),其被定向成使得磁體面對第一線圈120的內表面用作S極,并且磁體的相對外表面用作N極。然而,本公開不限于此,并且顛倒的構造也是可行的。
[0093]盡管在實施例中磁體30的數量為四個,但是磁體的數量可以是至少兩個,而不限于此。盡管面對第一線圈120的磁體130的內表面可以被構造成平坦的,但是該表面可以被構造成彎曲的,而不限于此。
[0094]接下來將描述上彈性構件150和下彈性構件160。
[0095]圖5是示出了如圖1所示的上彈性構件150的平面圖。圖6是示出了如圖1所示的下彈性構件160的平面圖。
[0096]參見圖5和圖6,上彈性構件150和下彈性構件160耦接至線筒110和殼體140以便彈性地支撐線筒110。
[0097]例如,上彈性構件150可以耦接至線筒110的上部、上表面或上端以及殼體140的上部、上表面或上端,并且下彈性構件160可以耦接至線筒110的下部、下表面或下端以及殼體140的下部、下表面或下端。
[0098]上彈性構件150和下彈性構件160中的至少一個可以分成兩部分(two segments)。
[0099]例如,上彈性構件150可以包括彼此導電地分離的第一上彈性構件150a和第二上彈性構件150b,并且下彈性構件160可以包括彼此導電地分離的第一下彈性構件160a和第二下彈性構件160b。盡管上彈性構件150和下彈性構件160中的每個可以實施為片簧,但是其也可以實施為螺旋彈簧(coil spring)、懸線(suspens1n wire)等,而不限于此。
[0100]第一上彈性構件150a和第二上彈性構件150b中的每個可以包括耦接至線筒110的上支撐凸起113的內框架151、耦接至殼體140的上框架支撐凸起144的外框架152以及使內框架151和外框架152彼此連接的第一連接部分153。
[0101]第一下彈性構件160a和第二下彈性構件160b中的每個可以包括耦接至線筒110的下支撐凸起的內框架161、耦接至殼體140的下框架支撐凸起147的外框架162以及使內框架161和外框架162彼此連接的第二連接部分163。
[0102]上彈性構件150的連接部153和下彈性構件160的連接部163中的每個可以被彎折或彎曲至少一次以形成預定圖案。通過連接部分153和163的位置變化或細微變形(finedeformat1n)可以彈性地(或柔性地)支撐線筒110在第一方向上的向上運動和/或向下運動。
[0?03] 第一上彈性構件150a的內框架151可以包括第一內連接件(connector)Rl,并且第二上彈性構件150b的內框架151可以包括第二內連接件R2。
[0104]第一線圈120的一端(例如,第一線圈120的起始端)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一上彈性構件150a的第一內連接件Rl,并且第一線圈120的另一端(例如,第一線圈120的終止端)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二上彈性構件150b的第二內連接件R2。
[0105]第一上彈性構件150a的外框架152可以包括第一外連接件Ql,并且第二上彈性構件150b的外框架152可以包括第二外連接件Q2。
[0106]電路板250的第一端子251-1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一外連接件Ql,并且電路板250的第二端子251-2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二外連接件Q2。
[0107]第一下彈性構件160a的內框架161可以包括第三內連接件R3,并且第二下彈性構件160b的內框架161可以包括第四內連接件R4。
[0108]第二線圈170的一端(例如,第二線圈170的起始端)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三內連接件R3,并且第二線圈170的另一端(例如,第二線圈170的終止端)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四內連接件R4。
[0109]第一下彈性構件160a的外框架162可以包括第三外連接件Q3,并且第二下彈性構件160b的外框架162可以包括第四外連接件Q4。
[0110]電路板250的第三端子251-3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三外連接件Q3,并且電路板250的第四端子251 -4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四外連接件Q4。
[0111]使用熱熔接、焊接或導電性環氧樹脂(例如,銀環氧樹脂)可以實現第一線圈120與第一和第二內連接件Rl和R2之間的粘結,電路板250與第一和第二外連接件Ql和Q2之間的粘結,第二線圈170與第三和第四內連接件R3和R4之間的粘結,以及電路板250與第三和第四外連接件Q3和Q4之間的粘結。
[0112]第一和第二內連接件Rl和R2以及第一和第二外連接件Ql和Q2可以根據設計規格布置在不同位置。
[0113]為了有利于與電路板250連接,第一和第二內連接件Rl和R2以及第一和第二外連接件Ql和Q2可以位于與電路板250相鄰的第一和第二上彈性構件150a和150b的內框架以及外框架上。
[0114]第一內連接件Rl可以位于第一上彈性構件150a的內框架151的一端,并且第二內連接件R2可以位于第二上彈性構件150b的內框架151的一端。如圖5所示,第一上彈性構件150a的內框架的一端與第二上彈性構件150b的內框架的一端之間的距離可以短于第一上彈性構件150a的內框架的一端與第二上彈性構件150b的內框架的另一端之間的距離。
[0115]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上彈性構件150a的內框架的一端與第二上彈性構件150b的內框架的一端之間的距離可以長于第一上彈性構件150a的內框架的一端與第二上彈性構件150b的內框架的另一端之間的距離。
[0116]第一外連接件Ql可以位于第一上彈性構件150a的外框架152的一端,并且第二外連接件Q2可以位于第二上彈性構件150b的外框架152的一端。如圖5所示,第一上彈性構件150a的外框架的一端與第二上彈性構件150b的外框架的一端之間的距離可以短于第一上彈性構件150a的外框架的一端與第二上彈性構件150b的外框架的另一端之間的距離。
[0117]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上彈性構件150a的外框架的一端與第二上彈性構件150b的外框架的一端之間的距離可以長于第一上彈性構件150a的外框架的一端與第二上彈性構件150b的外框架的另一端之間的距離。
[0118]第一上彈性構件150a和第二上彈性構件150b中的每個可以具有:第一通孔151a或凹部(receSS)151a,形成在內框架151中并且耦接至線筒110的上支撐凸起113;以及第二通孔152a或凹部,形成在外框架152中并且耦接至殼體140的上框架支撐凸起144。
[0119]類似地,第一下彈性構件160a和第二下彈性構件160b中的每個可以具有:第三通孔161a或凹部,形成在內框架161中并且耦接至線筒110的下支撐凸起;以及第四通孔162a或凹部,形成在外框架162中并且耦接至殼體140的下框架支撐凸起。
[0120]上彈性構件150和下彈性構件160與線筒110之間的粘結以及上彈性構件150和下彈性構件160與殼體140之間的粘結可以通過使用例如熱熔接和/或粘合劑來實現。
[0121 ]接下來將描述電路板250。
[0122]電路板250可以布置在、耦接至或安裝在殼體140上,并且可以導電地連接至上彈性構件150和下彈性構件160中的至少一個。電路板250可以是印刷電路板,例如,FPCB、PCB或陶瓷板。
[0123]在實例中,電路板250可以固定到殼體140的四個側壁140a至140d中的一個上(例如140c)上,由殼體140的四個側壁140a至140d中的一個支撐或被布置在殼體140的四個側壁140a至140d中的一個上,而不限于此。在另一個實施例中,電路板250可以由殼體140的上表面支撐。
[0124]電路板250可以包括多個端子251以便接收來自外部的驅動信號并且將驅動信號供應至第一線圈120。
[0125]電路板250可以接收電壓,該電壓通過第一線圈120與第二線圈170之間感應相互作用(inductive interact 1n)所引起的電動勢(electromotive force)被感應(induced)在第二線圈170上。
[0126]例如,電路板250可以包括用于供應第一電壓(例如,+電壓)和第二電壓(例如,-電壓)至第一線圈120的兩個端子251-1和251-2,以及用于接收從第二線圈170感應的電壓的兩個端子251-3和251-4。
[0127]圖7A示出了如圖1所示的第一電路板250與上彈性構件150之間的導電連接以及如圖1所示的第一線圈120與上彈性構件150之間的導電連接。
[0128]參見圖7A,第一上彈性構件150a的第一內連接件Rl可以與第一線圈120的一端一起構成導電連接256a,并且第一上彈性構件150a的第一外連接件Ql可以連同電路板250—起構成導電連接258a。
[0129]第二上彈性構件150b的第二內連接件R2可以構成與第一線圈120的另一端部的導電連接256b,并且第二上彈性構件150b的第二外連接件Q2可以構成與電路板250的導電連接258b。
[0130]圖7B示出了如圖1所示的下彈性構件160與第二線圈170之間的導電連接。
[0131]參見圖7B,第一下彈性構件160a的第三內連接件R3可以構成與第二線圈170的一端的導電連接(未示出),并且第一下彈性構件160a的第三外連接件Q3可以構成與電路板250的導電連接(未示出)。
[0132]第二下彈性構件160b的第四內連接件R4可以構成與第二線圈170的另一端部的導電連接257b,并且第二下彈性構件160b的第四外連接件Q4可以構成與電路板250的導電連接。
[0133]供應到電路板250的第一電壓(例如,+電壓)和第二電壓(例如,-電壓)可以通過導電連接256a和256b、258a和258b供應到第一線圈120。
[0134]第二線圈170上感應的電壓可以通過第二線圈170與第一和第二下彈性構件160a和160b之間的導電連接以及第一和第二下彈性構件160a和160b與電路板250之間的導電連接被供應到電路板250。
[0135]接下來將描述基座210和第二線圈170。
[0136]基座210可以耦接至蓋構件300以便在其中限定用于容納線筒110和殼體140的空間。基座210可以具有與線筒110的孔(bore)和/或殼體140的孔對應的孔,并且可以被構造成具有與蓋構件300—致或對應的形狀,例如,矩形。
[0137]基座210可以包括臺階部(stepped port1n)211 (參見圖2),當基座粘著性地被固定到蓋構件300上時在臺階部上涂覆粘合劑。臺階部211可以引導蓋構件300與其耦接,并且可以以面接觸的方式被耦接至蓋構件300的端部(end)。
[0138]基座210可以包括導引構件216,該導引構件在垂直方向上從基座的四個角落向上突出預定高度。導引構件216可以被構造成具有多邊形柱(polygonal column)形狀,而不限于此。導引構件216可以被裝配在、緊固至或耦接至殼體140的下導引凹部148上。
[0139]第二線圈170可以位于基座210的上表面上以便在第一方向上與第一線圈120間隔開。例如,第二線圈170可以布置在下彈性構件160與基座210之間。基座210可以在其上表面上設置有溝槽212(參見圖8),第二線圈170被裝配(fitted)、安裝且固定在溝槽212中。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線圈170可以被安裝在基座210的下表面上,或者可以被裝配到形成在基座210的下表面中的溝槽中。
[0140]第二線圈170可以圍繞光軸順時針或逆時針地卷繞,而不限于此。第二線圈170可以與第一線圈120對應,或者可以與第一線圈120對齊,而不限于此。
[0141]盡管第二線圈170在圖1中被圖示為具有環形形狀,但是本公開不限于此。第二線圈170可以實施為采取PCB或FP線圈的形式。
[0142]圖20A是示出了如圖1所示的線筒110、第一線圈120、磁體130、殼體140和第二線圈170的用于解釋向第二線圈170施加電壓的示意圖。圖20B是第一線圈120與第二線圈170之間感應相互作用的示意圖。
[0143]參見圖20A和圖20B,施加到第一線圈120上的驅動信號Din可以是交流(AC)信號,例如,正弦波信號或脈沖信號(例如,脈寬調制(PWM)信號)。在另一實施例中,施加到第一線圈120上的驅動信號Din可以包括交流信號或直流(DC)信號。施加交流信號旨在通過感應相互作用在第二線圈170上感應出電動勢或電壓。
[0144]響應于驅動信號Din,通過由通過第一線圈120的電流與磁體130之間電磁相互作用所引起的電磁力,第一線圈120可以與線筒110—起在第一方向上移動。
[0145]隨著第一線圈120在第一方向上移動,第一線圈120與第二線圈170之間的距離Dl變化,從而將在第二線圈170上感應出(induce)電壓Dout。例如,隨著距離Dl減小,施加到第二線圈170上的電壓會增大。與此相反,隨著距離Dl增大,施加到第二線圈170上的電壓會減小。
[0146]基于施加到第二線圈170上的電壓,可以檢測到第一線圈120的位移,并且可以控制施加到第一線圈120上的驅動信號。
[0147]為了防止例如PffM噪聲(PffMnoise)的噪聲傳送到安裝在相機模塊上的圖像傳感器上,透鏡移動裝置100可以進一步包括阻擋構件(blocking member)180(參見圖8),該阻擋構件設置在第二線圈170下方以便阻擋電磁場。然而,另一實施例可以不包括額外的阻擋構件。
[0148]圖8是示出了安裝在基座210上的第二線圈170與阻擋構件180的視圖。
[0149]參見圖8,阻擋構件180可以設置在基座210中的溝槽212中,并且第二線圈170可以位于裝配在基座210的溝槽212中的阻擋構件180上。例如,阻擋構件180可以布置在基座210與第二線圈170之間。阻擋構件180可以是由包含Fe成分的金屬制成的。
[0150]圖9示出了根據另一實施例的第二線圈170a的布置。
[0151]參見圖9,第二線圈170a可以布置在殼體140上,不同于圖8所示的構造。例如,第二線圈170a可以布置在殼體140的上端上以便與上彈性構件150間隔開。具體地講,布置在殼體140的上端上的第二線圈170a可以位于第一線圈120的上方,但是位于上彈性構件150的下方。
[0152]殼體140的側壁140a至140d可以包括支撐第二線圈170a的支撐部149。支撐部149可以位于殼體140的側壁140a至140d的內表面上。
[0153]盡管圖9示出了布置在殼體140的側壁140a至140d的內表面上的第二線圈170a,但是本公開不限于此。
[0154]在另外的實施例中,第二線圈170可以布置在殼體140的側壁140a至140d的上表面上或外周面上。
[0155]由于第二線圈170布置在殼體140的上表面上或側壁140a至140d上,所以第二線圈170可以被布置在比安裝在線筒110的外周面上的第一線圈120更高的水平(higher level)處。
[0156]由于第二線圈170布置在殼體140的上表面上或側壁140a至140d的上端上,所以與圖8所示的實施例相比,可以增大第二線圈170與相機模塊的圖像傳感器之間的距離。在圖9所示的實施例中,由于第二線圈170與相機模塊的圖像傳感器之間的距離增大,所以可以抑制PffM噪聲傳送到圖像傳感器。因此,在第二線圈170布置在殼體140的上表面上或側壁140a至140d的上端上的情況下可以省略圖8中所示的阻擋構件180。
[0157]第二線圈170可以在第一方向上與第一線圈120重疊(overlap)。垂直線(verticalline)與第一線圈120之間的距離可以與垂直線與第二線圈170之間的距離相同。這里,垂直線可以是與光軸平行或與第一方向平行的線,該第一方向與光軸平行并且延伸穿過第二線圈170的中心、線筒110的中心和/或殼體140的中心。
[0158]在另一實施例中,垂直線與第一線圈120之間的距離可以長于垂直線與第二線圈170之間的距離。
[0159]在另外的實施例中,垂直線與第一線圈120之間的距離可以短于垂直線與第二線圈170之間的距離。
[0160]圖10示出了如圖9所示的第二線圈170a與第一和第二上彈性構件150a和150b之間的導電連接。
[0161]參見圖10,第二線圈170a的一端(例如,第二線圈170a的起始端)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一上彈性構件150a的第一內連接件Rl。第二線圈170a的另一端(例如,第二線圈170a的終止端)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二上彈性構件150b的第二內連接件R2。
[0162]導電連接256a’可以形成在第一內連接件Rl與第二線圈170a的一端之間,并且導電連接256b’可以形成在第二內連接件R2與第二線圈170a的另一端之間。
[0163]電路板250與第一和第二上彈性構件150a和150b的第一和第二外連接件Ql和Q2之間的導電連接可以按照與圖7A所示的實施例相同的方式實施。
[0164]第一線圈120的一端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一下彈性構件160a的第三內連接件R3,并且第二線圈120的另一端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二下彈性構件160b的第四內連接件R4。
[0165]電路板250與第一和第二下彈性構件160a和160b的第三和第四外連接件Q3和Q4之間的導電連接可以按照與圖7B所示的實施例相同的方式實施。
[0166]除參照圖9和圖10所述的細節之外,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描述的細節可以等同地應用于圖9和圖1O所示的實施例。
[0167]在另一實施例中,透鏡移動裝置可以包括圖1所示的部件,但是可以不包括電路板250。上彈性構件150可以不被分開,并且僅下彈性構件160可以被分成兩部分。基座210可以設置有四個端子插腳(terminal pins)。在該四個端子插腳中,兩個端子插腳可以導電地連接至下彈性構件160a和160b的外框架,并且第一線圈120可以導電地連接至下彈性構件160a和160b的內框架。
[0168]剩余兩個端子插腳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二線圈170的兩個端部。因此,驅動功率可以通過設置在基座210處的四個端子插腳中的兩個以及通過下彈性構件160a和160b被供應到第一線圈120,并且施加在第二線圈170上的電壓可以通過四個端子插腳的剩余兩個輸出。這里,所有的四個端子插腳可以布置在基座210的上表面的一側或基座210的一個側面上。
[0169]可替代地,在另一實施例中,與下彈性構件160a和160b連接的兩個端子插腳可以布置在基座210的上表面的第一側(first side)上或基座210的第一側面(first sidesurface)上,并且與第二線圈170連接的兩個端子插腳可以布置在基座210的上表面的第二側上或基座2 10的第二側面上。基座2 I O的上表面的第一側和第二側可以彼此相對(opposite)或互相垂直。基座210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可以彼此相對或互相垂直。
[0170]在另外的實施例中,透鏡移動裝置可以包括圖1所示的部件,但是可以不包括電路板250。上彈性構件150可以不被分開,并且僅下彈性構件160可以被分成兩部分。基座210可以設置有兩個端子插腳。該兩個端子插腳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二線圈170的兩個端部。第一線圈120可以導電地連接至下彈性構件160a和160b的內框架。下彈性構件160a和160b的每個的外框架可以部分地延伸,并且可以具有用作端子插腳的彎曲部分。
[0171]圖11是示出了根據另一個實施例的透鏡移動裝置1100的分解透視圖。圖12是已經去除蓋構件1300的圖11所示的透鏡移動裝置1100的組裝透視圖。圖18是沿著圖12中的A-B線截取的透鏡移動裝置的截面圖。
[0172]參見圖11和圖12,透鏡移動裝置1100包括蓋構件1300、上彈性構件1150、線筒1110、第一線圈1120、殼體1140、磁體1130、下彈性構件1160、彈性支撐構件1220a至1220d、第二線圈1170、第三線圈1230、電路板1250、基座1210和第一位置傳感器240a和第二位置傳感器240b。
[0173]有關圖1所示的蓋構件300的描述可以等同地應用于蓋構件1300。
[0174]圖13是圖11所示的線筒1110的第一透視圖。圖14是圖11所示的線筒1110的第二透視圖。
[0175]參見圖13和圖14,線筒1110可以包括用于安裝透鏡或透鏡鏡筒的孔(bore)、用于使線筒1110能耦接至上彈性構件1150的上支撐凸起1113以及用于使線筒1110能耦接至下彈性構件1160的下支撐凸起1114。
[0176]線筒1110可以進一步包括用于避免與上彈性構件1150的連接部分1153空間干涉(spatial interference)的上避開凹部1112,以及用于避免與下彈性構件1160的連接部分1163空間干涉的下避開凹部1119該上避開凹部。
[0177]盡管線筒1110具有不同于圖1所示的線筒110的形狀的形狀,但是線筒1110可以實現與線筒110相同的功能,因此有關線筒110的描述可以等同地應用于線筒1110。
[0178]第一線圈1120布置在線筒1110的外周面上。可以在第一線圈1120上施加驅動信號。有關圖1所示的第一線圈1120的描述可以等同地應用于第一線圈1120。
[0179]圖15是示出了如圖11所示的殼體1140和第二線圈1170的第一透視圖。圖16是示出了圖11所示的殼體1140的第二透視圖
[0180]參見圖15和圖16,殼體1140可以支撐磁體1130,并且可以以允許線筒1110在第一方向上移動的方式在其中容納線筒1110。
[0181]殼體1140可以包括在其中具有孔的上端部分1710以及連接至上端部分1710的下表面的多個支撐部1720-1至1720-4。
[0182]殼體1140的支撐部1720-1至1720-4可以彼此間隔開,并且可以被配置成具有棱形柱(口1^811^1:;^ COIumn)形狀,而不限于此。殼體1140可以包括四個支撐部1720-1至1720-4,并且支撐部1720-1至1720-4中的至少一對支撐部可以布置成彼此相對。
[0183]在實例中,殼體1140的支撐部1720-1至1720-4可以布置成與線筒1110的避開凹部1112和1118對應。在另一實例中,殼體1140的支撐部1720-1至1720-4可以布置成與上端部分1710的四個拐角分別對應或分別對齊。
[0184]殼體1140的支撐部1720-1至1720-4可以設置有各自的臺階部1731以便支撐磁體1130ο
[0185]為了防止與蓋構件1300碰撞,殼體可以設置有從殼體1140的上表面突出的至少一個第一止擋件1143。殼體1140的第一止擋件1143可以用于引導上彈性構件1150的安裝位置。
[0186]為了防止與蓋構件1300碰撞,殼體1140可以設置有從上端部分1710的側面突出的至少一個第二止擋件1146。
[0187]殼體可以包括從上端部分1710突出的至少一個上框架支撐凸起1144,用于耦接至上彈性構件1150的外框架1152;以及從支撐部1720-1至1720-4的下表面突出的至少一個下框架支撐凸起1145,用于耦接至下彈性構件1160的外框架1162。
[0188]殼體1140的上端部分1710可以包括第二線圈支撐部1741,該第二線圈支撐部突入到孔1201中并且定位成比上表面低高度差dl。第二線圈1170可以布置或安裝在第二線圈支撐部1741上。
[0189]例如,殼體1140的上端部分1710的上表面1740可以包括第二線圈支撐部1741和外支撐部1742,并且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差dl可以存在于第二線圈支撐部1741與外支撐部1742之間。
[0190]外支撐部1742可以與殼體1140的外表面鄰接(abut),并且可以被構造成具有與上彈性構件1150的外框架1152對應或一致的形狀以便支撐上彈性構件1150的外框架1152。
[0191]第二線圈支撐部1741可以具有從外支撐部1742凹入的凹部或腔體(cavity)形式,并且可以被構造成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對于外支撐部1742的高度差dl。
[0192]為了防止在線筒1110移動時的振動(oscillat1n),可以在第二線圈支撐部1741與上彈性構件1150的連接部分1153之間應用阻尼器(damper)。
[0193]殼體1140可以具有形成在上端部分1710的側面的拐角中的狹槽1751以便允許彈性支撐構件1220a至1220d延伸穿過狹槽1751。
[0194]殼體的狹槽1751可以被構造成具有在第二和/或第三方向上從側面的拐角凹入的溝槽形式,而不限于此。在另一實施例中,狹槽1751可以被構造成具有從殼體1140的上端部分1710的上表面形成到下表面的孔的形式。
[0195]盡管殼體1140的狹槽1751的深度可以大于彈性支撐構件1220a至1220d的厚度,但是本公開不限于此。殼體1140的狹槽1751可以用于引導或支撐彈性支撐構件1220a至
1220do
[0196]第二線圈1170可以放置在殼體1400的上表面上。例如,第二線圈1170可以布置、坐靠或安裝在殼體1140的上端部分1710的第二線圈支撐部1741上。
[0197]第二線圈1170可以實現與圖1所示的第二線圈170相同的功能,并且有關圖1所示的第二線圈170的描述可以等同地應用于第二線圈1170。
[0198]第二線圈1170可以在第一方向上與第一線圈1120重疊。垂直線與第一線圈1120之間的距離可以與垂直線與第二線圈1170之間的距離相同。這里,垂直線可以是與光軸平行或與第一方向平行的線,該第一方向與光軸平行并且延伸穿過第二線圈1170的中心、線筒1110的中心和/或殼體1140的中心。
[0199]在另一實施例中,垂直線與第一線圈1120之間的距離可以長于垂直線與第二線圈1170之間的距離。
[0200]在另外的實施例中,垂直線與第一線圈1120之間的距離可以短于垂直線與第二線圈1170之間的距離。
[0201]磁體1130可以設置在殼體1140的外周面上以便與第一線圈1120對應或一致。例如,磁體1130可以通過使用粘合劑或雙面膠帶布置在殼體1140的支撐部1720-1至1720-4上。
[0202]磁體1130可以實現與圖1所示的磁體130相同的功能,并且有關圖1所示的磁體130的描述可以等同地應用于磁體1130。
[0203]圖17是示出了如圖11所示的上彈性構件1150與下彈性構件1160的透視圖。
[0204]參見圖17,上彈性構件1150和下彈性構件1160的每個可以分成兩個或更多個部分。
[0205]例如,上彈性構件1150可以包括彼此導電地分離的第一上彈性構件1150a和第二上彈性構件1150b,并且下彈性構件1160可以包括第一下彈性構件1160a和第二下彈性構件
1160bo
[0206]第一上彈性構件1150a和第二上彈性構件1150b中的每個以及第一下彈性構件1160a和第二下彈性構件1160b中的每個可以包括耦接至線筒1110的內框架1151和1161、耦接至殼體1140的外框架1152和1162以及將內框架1151和1161連接至外框架1152和1162的連接部分1153和1163。
[0207]上彈性構件1150的內框架1151可以設置有裝配在線筒1110的上支撐凸起1113上的彎曲部分1151a。
[0208]上彈性構件1150的外框架1152可以設置有耦接至殼體1140的上框架支撐凸起1144的第一通孔1152a。上彈性構件1150的外框架1152可以設置有耦接至殼體1140的第一止擋件1143的第一導引孔1153。
[0209]下彈性構件1160的內框架1161可以設置有耦接至線筒1110的下支撐凸起的第三通孔1161a。下彈性構件1160的外框架1162可以設置有耦接至殼體1140的下框架支撐凸起1145的插入切口(inserat1n cutout)1162a0
[0210]上彈性構件1150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二線圈1170。
[0211]第二線圈1170的一端(例如,第二線圈1170的起始端)可以通過焊接或熱熔接導電地連接至第一上彈性構件1150a,并且第二線圈1170的另一端(例如,第二線圈1170的終止端)可以通過焊接或熱熔接導電地連接至第二上彈性構件1150b。
[0212]第一上彈性構件1150a的內框架1151可以包括第一內連接件SI,并且第二上彈性構件1150b的內框架1151可以包括第二內連接件S2。
[0213]第二線圈1170的一端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一上彈性構件1150a的第一內連接件SI,并且第二線圈1170的另一端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二上彈性構件1150b的第二內連接件S2o
[0214]上彈性構件1150可以通過彈性支撐部1220a至1220d導電地連接至電路板1250。
[0215]彈性支撐構件1220a至1220d中的至少一個的一端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一上彈性構件1150a的外框架1152,并且彈性支撐構件1220a至1220d中的至少一個的另一端可以導電地連接至設置在電路板1250的端子表面(terminal surface) 1250a上的端子的對應一個(corresponding one)上。
[0216]彈性支撐構件1220a至1220d中的至少另一個的一端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二上彈性構件1150b的外框架1152,并且彈性支撐構件中的至少另一個的另一端可以導電地連接至設置在電路板1250的端子表面1250a上的端子的對應一個上。
[0217]下彈性構件1160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一線圈1120。
[0218]第一線圈1120的一端(例如,第一線圈1120的起始端)可以通過焊接(soIdering)或熱恪接(thermal fus1n)導電地連接至第一下彈性構件1160a,并且第一線圈1120的另一端(例如,第一線圈1120的終止端)可以通過焊接或熱熔接導電地連接至第二下彈性構件
1160bo
[0219]第一下彈性構件1160a的內框架1161可以包括第三內連接件S3,并且第二下彈性構件1160b的內框架1161可以包括第四內連接件S4。
[0220]第一線圈1120的一端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一下彈性構件1160a的第三內連接件S3,并且第一線圈1120的另一端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二下彈性構件1160b的第四內連接件
S40
[0221]下彈性構件1160可以導電地連接至電路板1250。例如,第一和第二下彈性構件1160a和1160b的外框架1162可以包括焊盤部分(pad port1ns) 1165a和1165b。
[0222]第一下彈性構件1160a的焊盤部分1165a和第二下彈性構件1160b的焊盤部分1165b中的每個可以導電地連接至設置在電路板1250的端子表面1250a上的端子的對應一個上。
[0223]驅動信號可以通過第一下彈性構件1160a和第二下彈性構件1160b從電路板250供應到第一線圈1120。這里,驅動信號可以與施加在如圖1所示的第一線圈120上的驅動信號相同。
[0224]在第二線圈1170上感應出的電壓可以通過第一和第二上彈性構件1150a和1150b以及選自彈性支撐構件220a至220d中的兩個供應到電路板1250。
[0225]在另一實施例中,下彈性構件1160可以不分開,但是上彈性構件1150可以分成四部分。因此,驅動信號可以通過選自四個分開的上彈性構件中的兩個以及選自彈性支撐構件220a至220d中的兩個從電路板1250供應到第一線圈1120。在第二線圈1170上感應出的電壓可以通過四個分開的上彈性構件的剩余兩個和彈性支撐構件220a至220d中的剩余兩個供應到電路板1250。
[0226]圖19是示出了如圖11所示的基座1210、電路板1250、第三線圈1230和第一和第二位置傳感器1240a和1240b的分解透視圖。
[0227]參見圖19,基座1210可以包括安裝溝槽1213,該安裝溝槽從基座1210的上表面凹入并且殼體1140的支撐部1720-1至1720-4的下框架支撐凸起1145被裝配或固定至該安裝溝槽中。
[0228]基座1210可以包括端子表面支撐凹部1210a,該端子表面支撐凹部從其側面向內凹入預定深度并且具有與電路板1250的端子表面1250a對應的形狀,以便支撐電路板1250的端子表面1250。
[0229]此外,基座1210可以包括:第一位置傳感器安裝凹部1215a,從該基座的上表面凹入并且位置傳感器1240a布置在其中;以及第二位置傳感器安裝凹部1215b,從該基座的上表面凹入并且第二位置傳感器1240b布置在其中。例如,從第一位置傳感器安裝凹部1215a的中心至基座1210的中心的假想線與從第二位置傳感器安裝凹部1215b的中心至基座1210的中心的假想線之間所限定的角度可以是90°的角度。
[0230]基座1210可以包括從其外周面的下部突出的凸緣1210b。基座1210可以包括耦接凸起(coupling protrus1n) 1212a,該親接凸起從基座1210的上表面突出以便固定電路板1250ο
[0231]第一和第二位置傳感器1240a和1240b可以布置在位于電路板1250下方的基座1210的位置傳感器安裝凹部1215a和1215b中。
[0232]當殼體1140在第二和/或第三方向上移動時,第一和第二位置傳感器1240a和1240b可以檢測磁體1130產生的磁力的變化。
[0233]例如,第一和第二位置傳感器1240a和1240b可以實施為單獨的霍爾傳感器或為包括霍爾傳感器的驅動器。然而,這僅僅是說明性實例,并且位置傳感器可以實施為任何傳感器,只要它能夠在不使用磁力的情況下檢測位置。
[0234]第一和第二位置傳感器1240a和1240b可以通過焊接、熱熔接等導電地連接至電路板I250。
[0235]第三線圈1230可以布置在電路板1250的上表面上,并且位置傳感器1240a和1240可以布置在電路板1250的下表面上。
[0236]電路板1250可以布置在基座1210的上表面上,并且可以具有與線筒1110的孔、殼體1140的孔和/或基座1210的孔對應的孔。
[0237]電路板1250可以包括至少一個端子表面1250a,該端子表面從其上表面彎曲并且包括用于接收來自外部的電信號或者將電信號供應到外部的多個端子或插腳。
[0238]電路板1250可以具有耦接至基座1210的耦接凸起1212a的第五通孔1251。此外,電路板1250可以包括焊盤(pads) 1252a至1252d,彈性支撐構件1120a至1220d的另一端連接至焊盤1252a至1252d。焊盤1252a至1252d可以通過形成在電路板1250上的布線圖案(wiringpatterns)導電地連接至設置在端子表面1250a上的多個端子。
[0239]電路板1250的端子可以通過上彈性構件1220a至1220d導電地連接至第一和第二上彈性構件1150a和1150b的外框架1152。
[0240]電路板1250可以是柔性印刷電路板(FPCB),而不限于此。電路板1250的端子也可以以形成表面電極的方式形成在PCB或基座1210的表面上。
[0241]電路板1250可以包括至少一個端子或焊盤1253,第三線圈1230的起始端或終止端導電地連接至該端子或焊盤。
[0242]例如,電路板1250可以包括:第一端子,第二方向的第三線圈1230a和1230b的起始端導電地連接至該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二方向的第三線圈1230a和1230b的終止端導電地連接至該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三方向的第三線圈1230c和1230d的起始端導電地連接至該第三端子;以及第四端子,第三方向的第三線圈1230c和1230d的終止端導電地連接至該第四端子。
[0243]第三線圈1230布置在電路板1250的上表面上以便與磁體130對應或對齊。第三線圈1230的數量可以是一個或多個,并且可以與磁體1130的數量相同,而不限于此。
[0244]盡管圖19圖示了四個第三線圈1230a至1230d,這些第三線圈布置在電路板1250的上表面上以便彼此間隔開,但是本公開不限于此。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三線圈可以實施為形成在額外的電路板上而不是在電路板1250上的線圈。
[0245]例如,第三線圈1230可以包括:第二方向的第三線圈1230a和1230b,布置成與第二方向平行;以及第三方向的第三線圈1230c和1230d,布置成與第三方向平行。
[0246]如上所述,第三線圈可以導電地連接至電路板1250。
[0247]驅動信號供應到第三線圈1230,并且殼體1140通過因布置成彼此相對或對齊的磁體1130與第三線圈1230之間電磁相互作用所引起的電磁力能在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上,S卩,在X軸方向和/或y軸方向上移動。可以通過控制殼體1140的移動來實現手抖校正。
[0248]彈性支撐構件1220a至1220d中的至少一個使上彈性構件1150導電地連接至電路板I250。
[0249]例如,選自彈性支撐構件1220a至1220d的兩個中的每個的一端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一和第二上彈性構件1150a和1150b的對應一個的外框架上。
[0250]參見圖12,示出了連接的部分Ila至lld,其中,彈性支撐構件1220a至1220d的第一端連接至第一和第二上彈性構件1150a和1150b的外框架1152上。
[0251]兩個選擇的彈性支撐構件的每個的另一端可以導電地連接至電路板1250的焊盤1252a至1252d中的對應一個上。
[0252]彈性支撐構件1220a至1220d可以在與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和/或第三方向上相對于殼體1140的中心徑向對稱地布置。彈性支撐構件1220a至1220d可以用作電路板250與上彈性構件1150之間傳輸電信號的信號通道,并且可以相對于基座1210彈性地支撐殼體1140ο
[0253]彈性支撐構件1220a至1220d可以與上彈性構件1150分開構成,并且可以實施為能夠彈性地支撐物體(object)的構件,例如,片簧、螺旋彈簧或懸線等。在另一實施例中,彈性支撐構件1220a至1220d可以與上彈性構件1150—體形成。
[0254]參見圖18,第二線圈1170可以位于第一線圈1120與上彈性構件1150a和1150b之間。
[0255]為了響應驅動信號,第一線圈1120通過由磁體1130與流過第一線圈1120的電流之間電磁相互作用所引起的電磁力能夠與線筒1110—起在第一方向上移動。這里,驅動信號可以與參照圖20A和圖20B所述的驅動信號相同。
[0256]隨著第一線圈1120在第一方向上移動,第一線圈1120與第二線圈1170之間的距離D2發生變化。隨著距離D2的變化,可以在第二線圈1170上感應出電壓。這里,可以根據距離D2確定在第二線圈1170上感應出的電壓的大小(magnitude)。
[0257]例如,在第二線圈1170上感應出的電壓可以隨著距離D2的減小而增大。與此相反,在第二線圈1170上感應出的電壓可以隨著距離D2的增大而減小。
[0258]以此方式,通過在第二線圈1170上感應出的電壓的大小可以檢測到線筒1110的位移。通過使用線筒1110所檢測的位移可以反饋控制(feedback-controlled)線筒1110在第一方向上的自動聚焦。
[0259]一般來講,由于需要能夠檢測可移動的AF單元的位移的位置傳感器以便執行AF反饋控制,并且由于需要額外的電力連接結構以便驅動位置傳感器,所以透鏡移動裝置的成本會增加,并且制造困難也會產生。可移動的AF單元可以包括線筒110或1110,以及安裝在線筒110或1110上并且與線筒110或1110—起移動的部件。例如,可移動的AF單元可以包括線筒110或1110、第一線圈120或1120以及安裝在線筒110或1110上的透鏡(未示出)。
[0260]在表示線筒移動的距離與位置傳感器檢測的磁體的磁通量之間的關系的曲線圖中的線性范圍(以下稱為“第一線性范圍”)可以由磁體與位置傳感器之間的位置關系來限制。
[0261]與此相反,實施例使得可以基于通過第一線圈120或1120與第二線圈170或1170之間的相互作用在第二線圈170或1170上感應出的電壓檢測線筒110或1110的位移,并且使得可以使用線筒1110的檢測的位移在線筒110或1110的第一方向上執行AF反饋控制。換句話講,可以基于在第二線圈170或1170上感應出的電壓控制供應到第一線圈120或1120的驅動信號。
[0262]因此,由于不需要用于檢測線筒1110的位移的額外的位置傳感器,所以實施例使得可以降低透鏡移動裝置的成本并且利于制造操作。
[0263]此外,由于利用第一線圈120或1120與第二線圈170或1170之間感應相互作用,所以與上述第一線性范圍相比,可以增大線筒110或1110移動的移動距離與因感應相互作用引起的感應電壓之間描繪的曲線的線性范圍。因此,實施例使得能夠確保更寬范圍內的線性,以減小缺陷率,并且執行更精確的AF反饋控制。
[0264]圖21是示出了根據實施例的相機模塊的分解透視圖。
[0265]參見圖21,相機模塊可以包括透鏡鏡筒400、透鏡移動裝置、濾光器(filter)610、圖像傳感器810、傳感器820、控制器830和連接件(connector) 840。
[0266]相機模塊可以進一步包括粘合構件710、第一支架(holder)600和第二支架800。
[0267]透鏡鏡筒400可以安裝在透鏡移動裝置450的線筒110中。透鏡移動裝置450可以是圖1所示的透鏡移動裝置100或圖11所示的透鏡移動裝置。
[0268]第一支架600可以位于透鏡移動裝置450的基座210或1210的下方。濾光器610可以安裝在第一支架600上,并且第一支架600可以具有凸起部分(raised port1n)500,濾光器610坐靠(seated)在該凸起部分上。
[0269]粘合構件(adhesive member)710可以使透鏡移動裝置450的基座210或1210連接或附連到第一支架600上。除如上所述的附連功能之外,粘合構件710可以用于防止污染物進入透鏡移動裝置450。
[0270]例如,粘合構件710可以是,例如,環氧樹脂、熱固性粘合劑或紫外線固化粘合劑。
[0271]濾光器610可以用于防止已經穿過透鏡鏡筒400的特定頻帶內的光被引入到圖像傳感器810中。濾光器610可以是紅外光阻擋濾光器(blocking filter),而不限于此。這里,濾光器610可以布置成與x-y平面平行。
[0272]濾光器610安裝在其中的第一支架600的區域可以設置有孔(bore)以允許穿過濾光器610的光被引入到圖像傳感器810中。
[0273]第二支架800可以設置在第一支架600下方,并且圖像傳感器810可以安裝在第二支架600上。已經穿過濾光器610的光被引入到圖像傳感器810中以便在圖像傳感器810上形成圖像。
[0274]第二支架800可以包括,例如,各種電路、器件和控制器以便將形成在圖像傳感器810上的圖像轉換成電信號從而將該電信號發送到外部設備。
[0275]第二支架800可以實施為電路板,圖像傳感器810安裝在該電路板上并且電路圖案形成在電路板上,并且各種器件耦接在該電路板上。
[0276]圖像傳感器810可以接收通過透鏡移動裝置450引入的包含在光中的圖像,并且可以將接收的圖像轉換成電信號。
[0277 ] 濾光器610和圖像傳感器810可以彼此間隔開以便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對。
[0278]傳感器820可以安裝在第二支架800上,并且可以通過形成在第二支架800上的電路圖案導電地連接至手抖控制器830。
[0279]傳感器820可以是用于檢測相機模塊200的移動的器件。例如,傳感器820可以是運動傳感器、雙軸或三軸陀螺儀傳感器、角速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或重力傳感器。
[0280]控制器830可以包括用于AF反饋驅動的AF反饋控制器和用于執行OIS反饋控制的OIS反饋控制器中的至少一個。
[0281]控制器830可以安裝在第二支架800上。
[0282]AF反饋控制器可以導電地連接至透鏡移動裝置450的第一線圈120或1120和第二線圈170或Inot3AF反饋控制器可以基于在第二線圈170或1170上感應出的感應電壓控制供應到第一線圈120或1120的驅動信號。
[0283]OIS反饋控制器可以導電地連接至位置傳感器240a和240b以及第三線圈1230a至1230d WIS反饋控制器可以基于供應到位置傳感器240a和240b的信號來控制供應到第三線圈1230a至1230d的信號。
[0284]連接件840可以具有用于第二支架800的電連接以及外部裝置的電連接的端口。
[0285]圖22是示出了根據另外的實施例的透鏡移動裝置的透視圖。圖23是示出了根據另外的實施例的透鏡移動裝置的分解透視圖。
[0286]應用于例如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的的移動設備的緊湊相機模塊的手抖校正裝置是被構造成防止在拍攝靜態圖像時捕捉的圖像輪廓由于用戶的手抖動引起振動而沒有清晰成像的設備。
[0287]此外,自動聚焦裝置被配置成自動聚焦在圖像傳感器(未示出)的表面上的對象圖像。可以以多種方式配置手抖校正裝置和自動聚焦裝置。在實施例中,透鏡移動裝置可以以這樣一種方式執行手抖校正和/或自動聚焦操作以便在第一方向或在與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移動由多個透鏡組成的光學模塊。
[0288]如圖22和圖23所示,根據實施例的透鏡移動裝置可以包括可移動單元。這里,可移動單元可以執行自動聚焦和手抖校正。可移動單元可以包括線筒11000、第一線圈12000、磁體13000、殼體14000、上彈性構件15000和下彈性構件16000。
[0289]線筒11000可以設置在殼體14000的內部,并且可以在其外周面上設置有第一線圈12000,該第一線圈位于磁體13000的內側以便面對磁體13000。
[0290]第一線圈12000可以安裝在殼體14000的內空間中以便通過磁體13000與第一線圈12000之間電磁相互作用在第一方向上可往復地移動(reciprocalIy movable)。具體地講,當電流沒有被施加在第一線圈12000上時,第一線圈12000可以相對于第一線圈12000所處的初始位置上下移動。第一線圈12000可以安裝在線筒11000的外周面上以便與第一磁體13000電磁式地相互作用。
[0291]此外,線筒11000可以由上彈性構件15000與下彈性構件16000彈性地支撐,從而通過在第一方向上移動而執行自動聚焦。
[0292]線筒11000可以包括透鏡鏡筒(未示出),至少一個透鏡安裝在該透鏡鏡頭中。透鏡鏡筒可以以各種方式連接在線筒11000內。
[0293]例如陰螺紋部分可以形成在線筒11000的內周面上,并且陽螺紋部分可以形成在透鏡鏡筒的外周面上,以便與陰螺紋部分對應。透鏡鏡筒可以通過兩者之間的螺紋嚙合耦接至線筒11000。
[0294]然而,本公開不限于此,代替在線筒11000的內周面上形成螺紋部分,透鏡鏡筒可以通過除螺紋嗤合(threaded engagement)之外的其他方法直接固定在線筒11000的內側(inside)。可替代地,一個或多個透鏡可以在不并入透鏡鏡筒的情況下與線筒11000—體形成。
[0295]連接在透鏡鏡筒上的透鏡可以由單個透鏡構成,或者兩個或更多個透鏡可以構成光學系統。自動聚焦可以根據電流方向來進行控制,并且可以通過線筒11000在第一方向上移動來實施。
[0296]例如,在施加正向電流時線筒11000可以從其初始位置向上移動,并且在施加反向電流時線筒11000可以從其初始位置向下移動。可替代地,線筒11000在一個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可以通過調節在一個方向上的電流量來增大或減小。
[0297]線筒11000可以在其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設置有多個上支撐凸起和下支撐凸起。上支撐凸起可以被構造成具有圓柱形或棱柱形形狀,并且可以用于耦接和固定上彈性構件15000。下支撐凸起可以被構造成具有圓柱形或棱柱形形狀,并且可以用于耦接和固定下彈性構件16000,像上支撐凸起一樣。
[0298]根據實施例的透鏡移動裝置可以包括第一傳感器,該第一傳感器能夠在線筒11000在第一方向上移動時檢測線筒11000的位移。在實施例中,第三線圈26000可以用作第一傳感器,以下將更加詳細地進行描述。
[0299]上彈性構件15000可以設置在線筒11000上,并且下彈性構件16000可以設置在線筒11000上。這里,上彈性構件15000可以具有與上支撐凸起對應的通孔,并且下彈性構件I6000可以具有與下支撐凸起對應的通孔。支撐凸起和通孔可以通過熱熔接粘結或例如環氧樹脂的粘合劑彼此牢固地耦接。
[0300]殼體14000可以采用空心柱的形式以支撐磁體13000,并且可以具有大致方形形狀。磁體13000和支撐構件22000可以分別耦接至殼體14000的側面部分。此外,如上所述,線筒11000可以設置在殼體14000的內部以便通過由彈性構件15000和16000引導而在第一方向上移動。
[0301]上彈性構件15000和下彈性構件16000可以耦接至殼體14000和線筒11000上,并且可以彈性地支撐線筒11000在第一方向上的向上和/或向下移動。上彈性構件15000和下彈性構件16000可以實施為片簧。
[0302]如圖23所示,上彈性構件15000可以包括彼此分離的多個上彈性構件部分。憑借這種多部分(mult1-segmented)結構,上支撐構件15000的各個部分可以接收具有不同極性或不同功率的電流。此外,下彈性構件16000也可以分成多個下彈性構件部分,并且可以導電地連接至上彈性構件15000。
[0303]同時,上彈性構件15000、下彈性構件16000、線筒11000和殼體14000可以通過熱熔接粘結、粘合劑等彼此組裝。
[0304]基座21000可以設置在線筒11000的下方,并且可以具有大致方形形狀。電路板25000可以位于或坐靠在基座21000上。
[0305]面對上面設置有端子表面(terminal surface)25300的電路板25000的部分的基座21000的表面可以設置有支撐凹部,其大小與端子表面25300對應。支撐凹部可以從基座21000的外周面凹入給定深度,以便防止設置有端子表面25300的部分向外突出,或者調節設置有端子表面25300的部分突出的距離。
[0306]支撐構件22000可以布置在殼體14000的側面上以便與殼體14000間隔開,并且可以在其上端耦接至上彈性構件15000和在其下端耦接至基座21000、電路板25000或電路構件23100。支撐構件22000可以支撐線筒11000和殼體14000,使得線筒11000和殼體14000可以在與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移動。此外,支撐構件22000可以導電地連接至第一線圈12000。
[0307]根據實施例的一個支撐構件22000位于殼體14000的拐角的每個外表面上,并且因此可以對稱地布置總共四個支撐構件。此外,支撐構件22000可以導電地連接至上彈性構件15000。例如,支撐構件22000可以導電地連接至在其中形成通孔的上彈性構件15000的部分。
[0308]此外,因為支撐構件22000與上彈性構件15000分開形成,所以支撐構件22000和上彈性構件15000可以通過使用例如導電粘合劑或焊料彼此導電地連接上。因此,上彈性構件15000可以通過與其導電地連接的支撐構件22000在第一線圈12000上施加電流。
[0309]支撐構件22000可以通過形成在電路構件23100和電路板25000中的通孔連接至電路板25000。可替代地,支撐構件22000可以在不需要在電路構件23100和/或電路板25000中形成通孔的情況下通過焊接導電地連接至電路構件23100的對應的部分。
[0310]同時,盡管圖23圖示了根據一個實施例的線性支撐構件22000,但是本公開不限于此。也就是說,支撐構件22000可以采用板構件等的形式。
[0311]第二線圈23000可以通過與磁體13000電磁相互作用使殼體14000在第二方向和/
或第三方向上移動來執行手抖校正。
[0312]這里,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可以不僅包括X軸方向(或第一方向)和y軸方向(或第二方向),而且包括基本上靠近X軸和y軸方向的方向。
[0313]在實施例中,盡管殼體14000就驅動而言可以平行于X軸和y軸移動,但是殼體14000也可以在由支撐構件22000支撐的同時在移動時稍微傾斜地相對于X軸和y軸移動。因此,需要在與第二線圈23000對應的位置安裝磁體13000。
[0314]第二線圈23000可以布置成以便與固定在殼體14000上的磁體13000相對。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二線圈23000可以布置在磁體13000下方以便與磁體13000間隔開預定距離。可替代地,第二線圈23000可以布置在磁體13000的外部。
[0315]根據實施例,總共四個第二線圈23000可以安裝在電路構件23100的四個角落,而不限于此。可替代地,可以布置包括一個第二方向的第二線圈和一個第三方向的第二線圈的僅兩個第二線圈,并且可以布置四個或更多個第二線圈。
[0316]可替代地,也可以布置總共六個第二線圈,包括布置在電路構件23100的第一側的一個第二方向的第二線圈、布置在第二側的兩個第二方向的第二線圈,布置在第三側的一個第三方向的第二線圈,以及布置在第四側的兩個第三方向的第二線圈。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側可以定位成與第四側相鄰,并且第二側可以定位成與第三側相鄰。
[0317]在實施例中,電路圖案可以形成在電路構件23100上的第二線圈23000中,或者額外的第二線圈可以布置在電路構件23100上方,而不限于此。可替代地,電路圖案可以直接形成在電路構件23100上的第二線圈23000中。
[0318]可替代地,第二線圈23000可以通過將導線卷繞成甜甜圈的形狀來形成,或者可以被配置成FP線圈,以便導電地連接至電路板25000。
[0319]包括第二線圈23000的電路構件23100被安裝或布置在電路板25000的上表面上,電路板25000布置在基座21000的上方。然而,本公開不限于此,并且第二線圈23000可以以與基座21000緊密接觸,或者可以與基座21000間隔開預定距離。第二線圈23000可以形成在單獨的板上,并且反過來,該板可以堆疊并且連接至電路板25000。
[0320]電路板25000可以導電地連接至上彈性構件15000和下彈性構件16000的至少一個。印刷電路板25000可以布置在第二線圈23000的下方,并且可以耦接至基座21000的上表面。如圖23所示,電路板25000可以具有形成在與支撐構件22000的一端對應的位置的通孔,以便允許支撐構件22000延伸穿過該通孔。可替代地,電路板25000可以在不形成通孔的情況下導電地連接至和/或者粘結至支撐構件22000。
[0321]電路板25000可以具有布置或形成在其上的多個端子25100。端子25100可以布置在彎曲的端子表面25300上。多個端子25100可以布置在端子表面25300上,并且可以接收外部電力以便供應電流到第一線圈12000和/或第二線圈23000。
[0322]形成在端子表面25300上的端子的數量可以根據需要控制的部件的類型增減。此夕卜,電路板25000可以具有一個端子表面25300,或者可以具有兩個或更多個端子表面25300。
[0323]蓋構件30000可以被構造成具有像盒子的形狀以便容納例如移動單元、第二線圈23000和電路板25000的一部分,并且可以耦接至基座21000。
[0324]蓋構件30000可以保護例如容納在其中的移動單元、第二線圈23000和電路板25000以便保護這些部件免受破壞。此外,蓋構件1300可以限制容納在其中的移動單元的運動范圍。
[0325]圖24是示出了根據實施例的基座21000、電路板25000和第二線圈23000的分解透視圖。透鏡移動裝置可以進一步包括第二傳感器24000。
[0326]第二傳感器24000布置在第二線圈23000的中心以便檢測殼體14000的移動。這里,第二傳感器24000可以檢測殼體14000在第二和/或第三方向上的移動。
[0327]第二傳感器24000可以實施為霍爾傳感器等,并且可以實施為任何傳感器,只要這種傳感器能夠檢測磁力變化。如圖24所示,第二傳感器24000可以包括總共兩個第二傳感器,這兩個第二傳感器安裝在位于印刷電路板25000下方的基座21000的側部分處,并且第二傳感器24000可以安裝在形成在基座21000中的第二傳感器安裝溝槽21500中。電路板25000的下表面可以是與在上面布置第二線圈23000的表面相對的表面。
[0328]第二傳感器24000可以布置在第二線圈23000的下方以便因插設在兩者之間的電路板25000與第二線圈23000間隔開。具體地講,第二線圈23000可以布置在電路板25000上,并且在第二傳感器24000不直接連接至第二線圈23000的情況下,第二傳感器24000可以布置在電路板25000的下表面上。
[0329]圖25是示出了已去除蓋構件30000的根據另外的實施例的透鏡移動裝置的透視圖。圖26是圖25的平面圖。圖27是圖25的剖視圖。
[0330]根據實施例的透鏡移動裝置可以包括第三線圈26000ο第三線圈26000可以用來檢測當自動聚焦時線筒11000在第一方向上移動時線筒11000的位移。
[0331]第三線圈26000可以設置在殼體14000的外部。由于線筒11000在第一方向上移動,第三線圈26000可以因第三線圈26000與第一線圈12000之間感應相互作用產生電動勢。
[0332]因此,根據實施例的透鏡移動裝置可以通過測量第三線圈26000產生的電動勢的電壓變化來檢測線筒1100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
[0333]驅動信號,S卩,功率和電流,可以施加在第一線圈12000上,使得線筒11000通過第一線圈12000與磁體13000之間電磁相互作用在第一方向上可移動。驅動信號可以是交流信號。
[0334]交流信號可以是正弦波信號或脈沖信號。具體地講,在脈沖信號的情況下,交流信號可以是直流(DC)信號或脈寬調制(PffM)信號。在第一線圈12000上施加交流信號旨在通過感應相互作用在第三線圈26000上感應出電動勢。
[0335]由于應用驅動信號,電流可以流過第一線圈12000。流過第一線圈12000的電流與磁體13000之間發生電磁相互作用,并且第一線圈12000由于所得的電磁力可在第一方向上與線筒11000—起上下移動。
[0336]隨著第一線圈12000在第一方向上移動,第一線圈12000與第三線圈26000之間的第一距離發生變化。由于距離變化,通過感應相互作用在第三線圈26000上感應出電動勢、電流和電壓。
[0337]具體地講,隨著兩者之間在第一方向上的距離減小,在第三線圈26000上感應出的電動勢、電流和電壓會增大。與此相反,隨著兩者之間在第一方向上的距離增大,在第三線圈26000上感應出的電動勢、電流和電壓會減小。
[0338]因此,實施例能夠基于在第三線圈26000上感應出的電壓的大小檢測第一線圈12000的位移。因此,能夠基于第一線圈12000的所檢測的位移來檢測線筒1100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
[0339]因此,根據實施例的透鏡移動裝置能夠通過控制驅動信號,S卩,施加在第一線圈12000上的電流的大小,并且轉而控制線筒1100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來執行自動聚焦功會K。
[0340]如圖25至圖27所示,殼體14000可以被構造成當在第一方向上觀察時具有多邊形形狀,并且第三線圈26000可以被構造成圍繞殼體14000的外側面。
[0341]在實施例中,盡管殼體14000被構造成當在第一方向上觀察時具有矩形形狀,但是該殼體還可以被構造成具有五個或更多個拐角的多邊形。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第三線圈26000可以設置在蓋構件30000的內表面上。
[0342]在實施例中,第三線圈26000可以布置在殼體14000的上部上,并且可以布置成以便在第一方向上與第二線圈23000間隔開。換句話講,第三線圈26000和第二線圈23000可以布置成以便彼此間隔開盡可能大的距離。
[0343]第二線圈23000可以布置在磁體13000的下方以便與磁體13000間隔開預定距離,并且與磁體13000相對。因此,第二線圈23000和第三線圈26000可以布置在其對彼此具有電磁效果(electromagnetic effect)的位置處。
[0344]為了執行手抖校正,可以在第二線圈23000上施加驅動信號。驅動信號可以是交流信號。交流信號可以是正弦波信號或脈沖信號。具體地講,在脈沖信號的情況下,交流信號可以是例如脈寬調制(PWM)i目號。
[0345]當在第二線圈23000上施加驅動信號時,可以從第二線圈23000產生電磁波或電磁場。電磁波或電磁場可以通過與第三線圈2600感應相互作用(inductive interact 1n)產生電動勢、電流和電壓。
[0346]通過第二線圈23000感應的第三線圈26000的電動勢等不是刻意的(intent1nal),并且當第三線圈26000檢測線筒11000的位置時可能會彼此干涉,從而阻礙通過第三線圈26000對線筒11000的位置進行精確地檢測。
[0347]為了抑制從第二線圈23000感應在第三線圈26000上的電動勢的產生,第三線圈26000可以布置在殼體14000的上部上,使得第三線圈26000和第二線圈23000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間隔開盡可能大的距離。
[0348]圖28是示出了已去除線筒11000的圖25所示的透鏡移動裝置的透視圖。圖29是示出了已去除第三線圈26000的圖28所示的透鏡移動裝置的透視圖。在實施例中,殼體14000可以包括第一落座部分(seating port1n) 14100。
[0349]第一落座部分14100是形成在殼體14000的外側面上并且上面裝有第三線圈26000的部分。具體地講,第一落座部分14100可以通過按壓殼體14000的外側面來形成,如圖29所不O
[0350]在實施例中,由于第三線圈26000布置在殼體14000的上部上,所以第一底座部分14100也可以形成在殼體14000的上部上以便與第三線圈26000的位置對應。
[0351]第三線圈26000具有閉環的整體形狀以便當在第一方向上觀察時圍繞殼體14000的上部。因此,第一落座部分14100也可以被構造成圍繞殼體14000的上部以便當在第一方向上觀察時與第三線圈26000的形狀對應。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安裝溝槽可以形成殼體14000中,使得第三線圈26000直接卷繞在安裝溝槽中。
[0352]第三線圈26000可以安裝在第一落座部分14100上,并且可以使用粘合劑等固定或耦接在殼體14000的表面上。粘合劑可以是,例如,環氧樹脂、熱固性粘合劑或光固化粘合劑。
[0353]為了有效利用第一線圈12000與第三線圈26000之間感應相互作用,第一線圈12000和第三線圈26000布置成使得第一線圈12000卷繞的方向與第三線圈26000卷繞的方向彼此平行。
[0354]如圖28所示,第一線圈12000和第三線圈26000兩者可以在與x-y平面平行的方向上卷繞,該x-y平面由與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和第三方向限定。
[0355]如上所述,透鏡移動裝置可以進一步包括支撐構件22000,該支撐構件布置在殼體14000的側面以便與殼體14000間隔開,并且以允許線筒11000和殼體14000可以在與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和/或第三方向上移動的方式支撐線筒11000和殼體14000。所述透鏡移動裝置可以進一步包括布置在第二線圈23000下方的電路板25000。
[0356]第三線圈26000的兩端可以導電地連接至上彈性構件15000,上彈性構件15000轉而可以導電地連接至支撐構件22000。
[0357]支撐構件22000可以導電地連接至電路板25000。電路板25000可以導電地連接至外部設備,例如,相機模塊的主板(未不出)。
[0358]第三線圈26000足以僅發送由于感應相互作用引起的電壓變化到電路板25000和主板,但是需要發送有關線筒11000的位置的額外的信號。
[0359]因此,在實施例中至少四個支撐構件22000是必要的。具體地講,支撐構件22000中的兩個連接到第一線圈12000的兩端以便供應電流到第一線圈12000,并且剩余兩個支撐構件22000連接至第三線圈26000的兩端以便允許因感應相互作用引起的電壓變化發送到電路板25000上。
[0360]與實施例不同,在使用用于檢測線筒11000的位移的額外的位置傳感器(例如,霍爾傳感器、磁阻傳感器等)的情況下,位置傳感器需要具有用于供應電流的兩個端子以及用于發送檢測的信號的兩個端子。
[0361]因此,需要提供四個支撐構件22000以便與端子連接,并且還需要提供兩個支撐構件22000以便與第一線圈12000的兩端連接。
[0362]因此,被配置成通過使用額外的位置傳感器來檢測線筒11000的位移的透鏡移動裝置需要至少六個線性支撐構件22000。在實施例中,在不使用額外的位置傳感器的情況下使用第三線圈26000的情況下,線性支撐構件22000的最小數量可以從六個減小到四個。
[0363]因此,實施例在不必使用額外的位置傳感器的情況下,通過使用因感應相互作用產生電動勢的第三線圈26000來檢測線筒11000的位移,能夠簡化透鏡移動裝置的結構并且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在使用額外的位置傳感器的情況下,需要提供安裝位置傳感器所需的額外的PCB,以及用于使PCB固定至殼體14000和線筒11000上的結構。然而,當使用第三線圈26000時,不需要提供PCB或用于固定PCB的結構。
[0364]此外,盡管額外的位置傳感器由于位置傳感器與磁體13000之間的位置關系可能會極大地限制輸出的線性范圍,但是利用感應相互作用的第三線圈26000的使用拓寬了第三線圈26000的電壓的線性變化(linear variat1n)范圍,從而能夠在更寬的范圍內精確地檢測線筒11000的位置。
[0365]圖30是示出了已去除蓋構件30000的根據實施例的透鏡移動裝置的透視圖。圖31是圖30的平面圖。圖32是圖30的剖視圖。
[0366]如圖30所示,第三線圈26000可以布置在殼體14000的外側面的至少一個上。例如,第三線圈26000可以被配置成具有閉環形狀,該閉環形狀具有線性部分26100和彎曲部分26200。
[0367]隨著線筒11000在第一方向上移動,第三線圈26000可以因與第一線圈12000的感應相互作用產生電動勢。因此,根據實施例的透鏡移動裝置能夠通過測量由第三線圈26000產生的電動勢的電壓變化來檢測線筒1100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
[0368]殼體14000可以被構造成當在第一方向上觀看時具有多邊形形狀。在實施例中,盡管殼體14000被構造成當在第一方向上觀察時具有矩形形狀,但是該殼體還可以被構造成具有五個或更多個拐角的多邊形。
[0369]如圖30至圖32所示,為了盡可能地抑制從第二線圈23000感應到第三線圈26000上的電動勢的產生,第三線圈26000可以布置在殼體14000的上部上,使得第三線圈26000和第二線圈23000彼此間隔開盡可能大的距離。
[0370]圖33是示出了已去除線筒11000的圖30所示的透鏡移動裝置的透視圖。圖34是示出了已去除第三線圈26000的圖33所示的透鏡移動裝置的透視圖。圖35是圖示了圖34中的A部分的放大圖。在實施例中,殼體14000可以包括第二落座部分(seating port1n) 14200。
[0371]第二底座部分14200是形成在殼體14000的外側面上并且上面裝有第三線圈26000的部分。具體地講,第二落座部分14200可以包括凹部14200a和凸起支撐(raised support)14200b,如圖34所示。
[0372]凹部14200a可以形成在殼體14000的外側面上。凸起支撐14200b可以從凹部14200a凸起(raised)。在實施例中,盡管凸起支撐14200b被圖示為在其相對端比在其中心更為凸起,但是本公開不限于此。
[0373]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凸起支撐14200b可以在相對端和中心都凸起相同的程度,或者可以在其中心比在其相對端更為凸起。
[0374]凸起支撐可以支撐第三線圈26000的閉環的內表面,從而使第三線圈26000坐靠在凹部中。第三線圈26000可以坐靠在第二落座部分14200上,并且可以固定或耦接至殼體14000的表面上。
[0375]為了有效利用第一線圈12000與第三線圈26000之間感應相互作用,第一線圈12000和第三線圈26000布置成使得第一線圈12000卷繞的方向與第三線圈26000卷繞的方向彼此平行。
[0376]例如,第三線圈26000可以被構造成使得其線性部分26100比彎曲部分26200更長,并且可以在線性部分26100的縱向上卷繞,如圖30所示。第一線圈12000和第三線圈26000的線性部分26100兩者可以在與x-y平面平行的方向上卷繞,該x-y平面由與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和第三方向限定。
[0377]如參照圖25至圖28給出的描述所述,第三線圈26000的兩端可以導電地連接至上彈性構件15000。上彈性構件15000可以導電地連接至支撐構件22000。支撐構件22000可以導電地連接至電路板25000。電路板25000可以連接至主板。
[0378]第三線圈26000足以僅發送由于感應相互作用產生的電壓變化到電路板25000和主板上,但是需要發送有關線筒11000的位置的額外的信號。因此,實施例需要至少四個支撐構件22000,如上所述。一般來講,線圈的等效電路由電阻元件、電感元件和電容元件構成,并且因此具有被稱為自諧振頻率的固有的電諧振頻率。線圈在諧振頻率處弓I起諧振。此時,流過線圈的電流和電壓最大。
[0379]因此,由于電路在自諧振(self-resonant)頻率具有最大電流和電壓,所以能夠建立強的電磁波和強的電磁場。之所以這樣的原因是電流和電壓的大小(magn i tude)與電磁波和電磁場的大小成比例。
[0380]因此,當第一線圈12000和第二線圈23000具有相同的自諧振頻率時,包括第一線圈12000的電路和包括第二線圈23000的電路的每個可以建立強的電磁波和強的電磁場,由此第一線圈12000和第二線圈23000可以引起彼此電磁干涉增加。
[0381]第一線圈12000和第二線圈23000之間的電磁干涉會破壞第一線圈12000和第二線圈23000的功能。因此,透鏡移動裝置的自動聚焦和手抖校正功能會惡化。
[0382]因此,為了防止透鏡移動裝置的自動聚焦和手抖校正功能惡化,第一線圈12000和第二線圈23000優選地被設計成具有不同的自諧振頻率。
[0383]這里,第一線圈12000的自諧振頻率和第二線圈23000的自諧振頻率優選地被設計成以便兩者之差為20kHz或更大。更優選地,第一線圈12000的自諧振頻率和第二線圈23000的自諧振頻率的兩者之差可以是20kHz至3MHz。
[0384]如此前所述,為了使第二線圈23000和第三線圈26000的功能惡化減小,第二線圈23000和第三線圈26000優選地具有不同的自諧振頻率。
[0385]這里,第二線圈23000的自諧振頻率和第三線圈26000的自諧振頻率優選地被設計成以便兩者之差為20kHz或更大。更優選地,第二線圈23000的自諧振頻率和第三線圈26000的自諧振頻率的兩者之差可以是20kHz至3MHz。
[0386]當施加在第二線圈23000上的驅動信號為PffM信號時,噪聲可能會傳輸到設置在第二線圈23000下方的圖像傳感器(未示出)來響應于第二線圈23000的PWM信號,從而引起圖像傳感器的功能惡化。
[0387]噪聲會引起圖像傳感器的功能惡化,并且會因此引起形成在圖像傳感器上的圖像扭曲和退化(degradat1n)。因此,第二線圈23000可以被設計成具有0.5MHz或更高的自諧振頻率,并且優選為在0.5MHz至7MHz內變化的自諧振頻率。
[0388]此外,為了使從第二線圈23000產生的高頻噪聲傳輸到第一線圈12000的問題最小化,第一線圈12000的自諧振頻率和第二線圈23000的自諧振頻率需要具有20kHz的差值于其間,并且優選為20kHz至3MHz的差值。
[0389]此外,為了使從第二線圈23000產生的高頻噪聲傳輸到第三線圈26000的問題最小化,第二線圈23000的自諧振頻率和第三線圈26000的自諧振頻率需要具有20kHz的差值于其間,并且優選為20kHz至3MHz的差值。
[0390]第二線圈23000的自諧振頻率優選地被設計成以便高于第一線圈12000的自諧振頻率。此外,第二線圈23000的自諧振頻率優選地被設計成高于第三線圈26000的自諧振頻率。
[0391]在另一實施例中,為了抑制從第二線圈23000產生的噪聲傳輸到圖像傳感器,可以在第二線圈23000與圖像傳感器之間設置能夠阻擋電磁波或電磁場的阻擋構件(未示出)。
[0392]此外,為了更高效地抑制噪聲傳輸到圖像傳感器和第三線圈,第二線圈23000可以被設計成以便具有0.5MHz至7MHz的自諧振頻率,并且可以設置阻擋構件。
[0393]同時,根據如上所述的實施例的透鏡移動裝置可以用于多個應用,例如,相機模塊。相機模塊可以應用于例如移動設備,例如,蜂窩手機。
[0394]根據實施例的相機模塊可以包括與線筒11000耦接的透鏡鏡筒,以及圖像傳感器(未示出)。透鏡鏡筒可以包括將圖像傳輸到圖像傳感器的至少一個透鏡。
[0395]此外,相機模塊還可以包括紅外光阻擋濾光器(未示出)。紅外光阻擋濾光器用于防止紅外光入射到圖像傳感器上。
[0396]在這種情況下,紅外光阻擋濾光器可以安裝在與圖像傳感器對應的圖23所示的基座21000的位置上,并且可以耦接至支架構件(未示出)。此外,支架構件可以支撐基座21000的下側。
[0397]用于與電路板25000電傳導的單獨的端子構件可以安裝在基座21000上,并且端子可以使用例如表面電極一體地形成。
[0398]同時,基座21000可以用作保護圖像傳感器的傳感器支架。在這種情況下,凸起可以形成在基座21000的側面上以便向下伸出。然而,突出可以不是必要的,并且盡管圖未示出,單獨的傳感器支架可以位于基座21000下方。
[0399]圖36是示出了根據實施例的便攜式終端200A的示意圖,并且圖37是示出了圖36所示的便攜式終端的構造的視圖。
[0400]參見圖36和圖37,便攜式終端200A(以下稱為“終端”)可以包括主體850、無線通信單元710a、A/V輸入單元720、感測單元(sensing unit)740、輸入/輸出單元750、存儲單元單元760、接口單元(interface unit)770、控制器780和電源供應單元790。
[0401 ]圖36所示的主體850具有條形形狀(bar shape),而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具有兩個或更多個子體耦接以便相對彼此運動的任何各種類型,例如,滑動式、折疊式、搖擺式、旋轉式。
[0402]主體850可以包括限定終端的外觀的殼(case)(例如,外殼、殼體或蓋)。例如,主體850可以分成前殼851和后殼852。終端的各種電子部件可以被安裝在前殼(front case)851與后殼(rear case)852之間限定的空間中。
[0403]無線通信單元710a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模塊,允許終端200A與無線通信系統之間的無線通信或終端200A與終端200A位于其中的網絡之間的無線通信。例如,無線通信單元7 1a可以包括廣播接收模塊711、移動通信模塊712、無線互聯網模塊713、近場通信模塊714和位置信息模塊715。
[0404]A/V輸入單元720用于輸入音頻信號或視頻信號,并且可以包括例如相機721和麥克風722。
[0405]相機721可以是包括根據圖11和圖23所示的實施例的透鏡移動裝置的相機200。
[0406]感測單元740可以感測終端200A的當前狀態,諸如,例如,終端200A的開啟或關閉,終端200A的位置,發生用戶觸摸,終端200A的定向,或終端200A的加速/減速,并且可以產生感測信號以控制終端200A的操作。例如,當終端200A為滑動式手機時,感測單元740可以感測滑動式手機是否開啟或關閉。此外,感測單元740用于感測,例如,是否從電源供應單元790供應電力,或者接口單元770是否耦接至外部設備。
[0407]輸入/輸出單元750用于產生例如視覺、聽覺或觸覺輸入或輸出。輸入/輸出單元750可以產生輸入數據以控制終端200A的操作,并且可以顯示終端200A中處理的信息。
[0408]輸入/輸出單元750可以包括鍵盤單元730、顯示模塊751、聲音輸出模塊752和觸摸屏面板753。鍵盤單元730可以產生輸入數據來響應通過鍵盤的輸入。
[0409]顯示模塊751可以包括多個像素,這些像素的顏色響應于電信號而變化。例如,顯示模塊751可以包括液晶顯示器、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柔性顯示器和3D顯示器中的任一種。
[0410]聲音輸出模塊752可以在例如呼叫信號接收模式、呼叫模式、記錄模式、語音識別模式或廣播接收模式中輸出從無線通信單元710a接收的音頻數據,并且可以輸出在存儲單元760中存儲的音頻數據。
[0411 ]觸摸屏面板753可以將因用戶觸摸特定的觸摸屏區域引起的電容變化轉換成電輸入信號。
[0412]存儲單元760可以存儲用于控制器780的處理以及控制的程序,并且可以臨時存儲輸入/輸出數據(例如,電話薄、消息、音頻、靜態圖像、圖片和動畫)。例如,內存單元760可以存儲由相機721捕捉的圖像,例如,圖片或動畫。
[0413]接口單元770用作終端200A與外部設備之間的連接通道。接口單元770可以從外部設備接收電力或數據并且將電力或數據傳輸到終端200A內的各個構成元件,或者可以將終端200A內的數據傳輸到外部設備。例如,接口單元770可以包括例如有線/無線耳機端口、夕卜部充電器端口、有線/無線數據端口、內存卡端口、用于連接具有識別模塊的設備的端口、音頻輸入/輸出(I/0)端口、視頻I/0端口和耳機端口。
[0414]控制器780可以控制終端200A的一般操作。例如,控制器780可以執行與例如語音呼叫、數據通信和視頻呼叫相關的控制和處理。控制器780可以包括觸摸屏面板驅動單元的面板控制器或者可以執行面板控制器的功能。
[0415]控制器780可以包括用于回放多媒體文件的多媒體模塊781。多媒體模塊781可以設置在控制器780的內部,或者可以與控制器780分開設置。
[0416]控制器780可以執行模式識別處理(pattern recognit1n processing),由此輸入到觸摸屏上的手寫或繪畫可以被分別感知為字符和圖像。
[0417]電源供應單元790可以在控制器780的控制器下接收外部電力或內部電力來供應操作各個構成元件所需的電力。
[0418]從上述描述將明白,實施例能夠確保更寬范圍內的線性度(linearity),以減小缺陷率,并且執行更精確的AF反饋控制。此外,實施例在不必使用額外的位置傳感器的情況下通過使用因感應相互作用產生電動勢的第三線圈檢測線筒的位移能夠簡化透鏡移動裝置的結構并且降低制造成本。
[0419]盡管參照多個說明性實施例描述了這些實施例,但是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在本公開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圍內做出多個其他的修改和實施例。更具體地講,在本公開、附圖和所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可以對組件和/或所述主組合布置的布置進行各種改變和修改。除了組成部件和/或布置的變化和修改之外,替代使用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也是顯然的。
【主權項】
1.一種透鏡移動裝置,包括: 支撐磁體的殼體; 具有外周面的線筒,第一線圈布置在所述外周面上,所述線筒在第一方向上移動; 上彈性構件和下彈性構件,所述上彈性構件和所述下彈性構件中的每個連接至所述殼體和所述線筒兩者;以及 第二線圈,所述第二線圈布置成以便與所述第一線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間隔開, 其中,當所述線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動時,所述第二線圈因與所述第一線圈的感應相互作用產生感應電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移動裝置,其中,所述第二線圈布置在所述下彈性構件的下方。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透鏡移動裝置,進一步包括基座,所述第二線圈布置在所述基座上, 其中,所述第二線圈布置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中形成的溝槽中。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透鏡移動裝置,進一步包括阻擋構件,所述阻擋構件布置在所述基座與所述第二線圈之間。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移動裝置,其中,所述第二線圈布置在所述第一線圈的上側上并且布置在所述殼體的上端上,以便位于所述第一線圈的上方并且與所述上彈性構件間隔開。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移動裝置,其中,所述上彈性構件和所述下彈性構件中的每個被分成兩個或更多個彈性構件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線圈導電地連接至分開的上彈性構件部分,并且所述第二線圈導電地連接至分開的下彈性構件部分。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透鏡移動裝置,進一步包括耦接至所述殼體的電路板, 其中,所述電路板導電地連接至所述上彈性構件和所述下彈性構件。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移動裝置,其中,驅動信號被施加至所述第一線圈上,所述驅動信號包括脈寬調制(PWM)信號和/或直流信號。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移動裝置,其中,所述殼體具有上表面,所述上表面包括: 外支撐部,與所述殼體的外側面接觸并且支撐所述上彈性構件;以及 第二線圈支撐部,所述第二線圈支撐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對于所述外支撐部限定臺階部,所述第二線圈布置在所述第二線圈支撐部上。10.—種透鏡移動裝置,包括: 支撐第一磁體的殼體; 線筒,布置在所述殼體中以便在第一方向上在所述殼體中移動; 第一線圈,布置在所述線筒的外周面上以便與所述第一磁體相對; 上彈性構件,布置在所述線筒的上方以便彈性地支撐所述線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移動; 下彈性構件,布置在所述線筒的下方以便彈性地支撐所述線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移動; 第二線圈,布置在所述第一磁體的下方;以及 第三線圈,布置在所述殼體的外部。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透鏡移動裝置,其中,當所述線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動時,所述第三線圈因與所述第一線圈的感應相互作用產生電動勢,由此通過測量由所述第三線圈產生的所述電動勢的變化來檢測所述線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移。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透鏡移動裝置,其中,所述第二線圈布置在所述第一磁體的下方以便與所述第一磁體間隔開預定距離并且與所述第一磁體相對;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線圈布置在所述殼體的上部上以便與所述第二線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間隔開。13.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透鏡移動裝置,其中,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觀察時,所述殼體被構造成具有多邊形形狀,并且所述第三線圈布置成圍繞所述殼體的外側面,并且 其中,所述殼體包括形成在其外側面上的第一落座部分以便使得所述第三線圈能夠坐靠在所述第一落座部分上,所述第一落座部分是通過使所述殼體的所述外側面凹入形成的。14.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透鏡移動裝置,其中,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觀察時,所述殼體被構造成具有多邊形形狀,并且所述第三線圈布置在所述殼體的至少一個外側面上,并且 其中,所述殼體包括形成在其所述外側面上的第二落座部分以便使得所述第三線圈能夠坐靠在所述第二落座部分上。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透鏡移動裝置,其中所述第二落座部分包括: 形成在所述殼體的所述外側面中的凹部;以及 從所述凹部突出的凸起支撐。16.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透鏡移動裝置,進一步包括: 支撐構件,所述支撐構件在與所述殼體間隔開的狀態下布置在所述殼體的外側面上,以便以允許所述線筒和所述殼體在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上可移動的方式支撐所述線筒和所述殼體;以及 布置在所述第二線圈的下方的電路板。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透鏡移動裝置,其中,所述第三線圈導電地連接至所述上彈性構件,所述上彈性構件導電地連接至所述支撐構件,并且所述支撐構件導電地連接至所述電路板。18.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透鏡移動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線圈和所述第二線圈具有不同的自諧振頻率,并且所述第二線圈和所述第三線圈具有不同的自諧振頻率。19.一種相機模塊,包括: 根據權利要求1至18的任一項所述的透鏡移動裝置;以及 安裝在所述透鏡移動裝置上的圖像傳感器。20.一種便攜式終端,包括: 顯示模塊,包括多個像素,所述多個像素顯示響應于電信號而變化的顏色; 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相機模塊,用于將通過透鏡引入的圖像轉換成電信號;以及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顯示模塊和所述相機模塊的操作。
【文檔編號】H04N5/225GK106067939SQ201610263905
【公開日】2016年11月2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5日 公開號201610263905.7, CN 106067939 A, CN 106067939A, CN 201610263905, CN-A-106067939, CN106067939 A, CN106067939A, CN201610263905, CN201610263905.7
【發明人】樸相沃
【申請人】Lg伊諾特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