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移動通信系統的接收信號強度探測電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系統的接收器,更準確地說涉及接收信號強度的探測電路,該探測電路能擴展接收信號強度的動態范圍,并且使接收信號強度的探測電壓的變化最小。
通常,移動通信系統接收器探測通過天線所接收的信號。這樣進行探測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符(今后稱為RSSI)被用來控制發射輸出電平,即在鏈路設定時設定近值或遠值,以及切換(hand-off)功能等,這意味著,它是保證移動通信系統順利工作的要素。
執行上述操作的移動通信系統的普通接收器有
圖1所示的結構。如圖1所示,通過天線從空中接收到的射頻信號110經環行器120被送到低噪聲放大器130。低噪聲放大器130對經環行器120送來的射頻信號進行低噪聲放大,并且,第一混頻器150把經低噪聲放大的射頻信號與由第一本機振蕩器140產生的頻率信號混頻。這時輸出的信號是中頻段的信號。中頻放大器160放大此中頻段的信號,并且把它輸出到IF(中頻)處理器170。然后,IF處理器170接收中頻放大器160所輸出的信號,并且進行各種要在中頻段進行的操作。
IF處理器170包括第二混頻器、第二振蕩器、第二IF放大器、限幅器、90°積分撿波器、音頻信號放大器、電壓調節器、對數放大器等,并且進行各種要在中頻段進行的操作。對于IF處理器170,典型的做法是使用荷蘭Philips公司制造和銷售的型號為SA606的頻率調制IF集成電路。
圖2表示圖1中包括普通RSSI探測電路的IF處理器170如何與它周圍的電路相連。在名為“Philips Semiconductor RF CommunicationsProducts.”的由Philips公司于1993年10月26日出版的數據書的355至367頁上詳細地解釋了它們的構成和運行。這里要注意的是,在SA606的內部結構方面,圖2只表示了構成RSSI探測電路的元件,而沒表示SA606的其它構成元件。
在圖2中,IF處理器170具有端子RFin,并輸入經圖1的中頻放大器160放大的信號。輸入信號的振幅被限幅器限制到某一大小,并被送到對數放大器175的非反相輸入端(+),以便檢測RSSI。對數放大器175的輸出端連接到IF處理器170的RSSI端,而反相輸入端(-)連接到IF處理器170的RSSI F/B端。電容C1接于IF處理器170的RSSI端與地端之間,電阻R2接在RSSI F/B端與地端之間,電阻R1接在RSSI端與RSSI F/B端之間,這些元件是IF處理器170的周圍組成元件,它們使得RSSI得以檢測。
通過探測出現在IF處理器170的RSSI端的電壓Va就能進行RSSI探測。就是說,一旦探測出電壓Va的數值,就能根據示于圖3的RF信號電平與RSSI電壓的關系曲線探測出RSSI。可是,在圖3的曲線中,有一區域,在該區域中電壓Va的數值隨著RF信號電平變化而變化,另外,曲線還有一區域,在該區域中即使RF信號電平變化,電壓Va的數值也不變化。前一區域稱為RSSI動態范圍。當與此區域電平對應的RF信號加到IF處理器170時,就可根據電壓Va的數值來進行RSSI探測。可是,如果與后一區域,也稱為RSSI飽和區的電平對應的RF信號加到IF處理器170時,根據電壓Va的數值來進行RSSI探測就變得困難。這是因為,如果探測出Va大約為3.75伏,沒辦法知道,與此電壓對應的RF信號電平是-30dBm(毫瓦分貝)、-20dBm還是-10dBm。
概括地說,圖2中IF處理器的RSSI動態范圍限制在一個恒定的區域(通常為從-30dBm到-110dBm的區域,如圖3所示)。因此,在移動通信系統的通常接收器的情況下,只有在對應于-30dBm到-110dBm區域的電平的RF信號加到IF處理器時,才能探測出所接收的信號電平。
同時,普通的移動通信系統設計成具有低的發射輸出,以將干擾減到最小,又使諸如環行器、低噪聲放大器(LNA)、混頻器、IF放大器等在IF處理器前端(front terminal)組成的元器件有高的增益,以改進接收靈敏度。例如,在第二代無繩電話(CT-2)系統的情況下,設計成環行器的增益為-1dB,LNA的為+20dB、混頻器的為+6dB、IF放大器的為+5dB(即IF處理器的前端的增益大約30dB)。可是,應該考慮到IF處理器所允許的RSSI動態范圍來設計IF處理器的前端增益,而不能無任何限制地自由設計。這是因為,把IF處理器的前端的增益設計得越高,在IF處理器上能探測的RF信號電平的范圍變得越小。作為一個例子,當把IF處理器的前端增益設計為30dB時,如果從發送器傳來的RF信號電平的范圍小于-60dB,就可能進行RSSI探測。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Rayleigh衰落現象和接收器的熱噪聲,從天線接收到的RF信號電平的穩定范圍應大于約-90dBm,上述的熱噪聲在如CT-2系統這樣的基于皮(pico)元件概念的移動通信系統中會遇到。
因此,考慮到上述事項,在能被天線接收到而又不會使IF處理器飽和的條件下,RSSI的動態范圍僅僅為25dB(-60dBm到-90dBm)。可以看到,一般移動通信系統接收器的RSSI動態范圍是非常窄的。相應地,能被接收器控制的發射輸出的目標(objects)數目變得較少,并且因為不受控制的發射輸出造成了RF信號中的干擾信號,這最終意味著這種通信是低質量的。此外,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即由于RSSI動態范圍變窄,在鏈路設定時能被有效利用的近值和遠值的設定范圍也窄。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帶有用來擴展RSSI動態范圍的電路的移動通信系統。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帶有用于擴展發射輸出控制范圍的RSSI探測電路的移動通信系統。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RSSI探測電路,用以將移動通信系統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RF信號中的干擾信號減到最小。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RSSI探測電路,用以改進移動通信系統的通信質量。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RSSI探測電路,用以擴展移動通信系統在有效鏈路設定時的近值和遠值的設置范圍。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RSSI探測電路,以便在設計移動通信系統的IF處理器前端增益時有較大的自由度。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RSSI探測電路,用以提高移動通信系統的接收靈敏度。
這些和其它目的可以用根據本發明的原則構成的RSSI探測電路來實現,這種電路包括附加連接到IF處理器的RSSI F/B端的電流增量電路以及附加連接在RSSI端和RSSI F/B端之間的可變電阻。
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在移動通信系統的接收器中,接收信號強度的探測電路包括第一中頻處理器,用以在第一中頻段處理從空中傳來的射頻信號,從而產生第一中頻信號;第二中頻處理器,用以在第二中頻段處理第一中頻信號,從而產生第二中頻信號;第一通道,它連接到第二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用來為與第二中頻信號強度相對應的電流提供流通路徑;以及第二通道,它對第一中頻信號的產生作出響應,為流過第一通道的電流提供附加的流通路徑。
第一通道包括多于一個的電阻,例如,連接在第二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與地端之間的第一和第二可變電阻。第二通道把第一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與第一通道連接,并且還包括一個晶體管,它的基極連接到第一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其集電極連接到第一和第二電阻的連接點,其發射極接地。
在本發明的第二方面,在移動通信系統的接收器中,接收信號強度的探測電路包括第一中頻處理器,用以在第一中頻段處理從空中傳來的射頻信號,從而產生第一中頻信號;第二中頻處理器,用以在第二中頻段處理第一中頻信號,從而產生第二中頻信號;電流通道,它連接到第二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用來為與第二中頻信號強度相對應的電流提供流通路徑;以及電流增量電路,用來在探測到第一中頻信號時增加流過所述電流通道的電流量。
所述電流通道包括多于一個的電阻,例如,連接在第二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與地端之間的第一和第二可變電阻。所述電流增量電路對第一中頻信號的產生作出響應,把第一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與第一通道連接,使得當第一中頻信號電平變大時,流過該電流通道的電流增大。電流增量電路包括一個晶體管,它的基極連接到第一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其集電極連接到第一電阻和該第二電阻的連接點,其發射極接地。
在本發明的第三方面,在移動通信系統的接收器中,接收信號強度的探測電路包括第一中頻處理器,用以在第一中頻段處理從空中傳來的射頻信號,從而產生第一中頻信號;第二中頻處理器,用以在第二中頻段處理第一中頻信號,從而產生第二中頻信號;電流通道,它連接在第二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與地端之間,用來為與第二中頻信號強度相對應的電流提供流通路徑;以及可變電流元件,它連接在第二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與電流通道之間,用以控制與第二中頻信號強度相應的電流大小。
所述電流通道包括串聯連接在第二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與地端之間的第一和第二電阻。可變電流元件包括,連接在所述第二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與所述電流通道之間的可變電阻。
下面將參考作為例子的附圖更具體地描述本發明。
當結合附圖,閱讀下面的詳細描述,對本發明有更好的理解后,就會清楚本發明的附帶的優點,并對本發明作出更全面的評價,附圖中,相同的標號代表相同的或相似的元件,其中圖1是普通移動通信系統的接收器原理圖;圖2表示圖1所示的中頻處理器與其周圍電路的連接,這構成了普通的接收信號強度探測電路;
圖3是普通的接收信號強度探測電路探測到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符的電壓與接收信號強度的關系曲線;圖4是根據本發明構成的接收信號強度探測電路的原理圖;圖5是根據本發明構成的接收信號強度探測電路探測到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符的電壓與接收信號強度的關系曲線。
考慮到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移動通信系統接收器的RSSI探測電路包括第一中頻處理器,用以在第一中頻段處理從空中傳來的射頻信號,并輸出第一中頻信號;第二中頻處理器,用以在第二中頻段處理第一中頻信號,并輸出第二中頻信號;第一通道,它連接到第二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用來為與第二中頻信號強度相對應的電流提供流通路徑;以及第二通道,它對第一中頻信號的產生作出響應,并為流過所述第一電流通道的電流提供附加電流流通路徑。
上述第一通道包括連接在第二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與地端之間的多于一個的電阻。它可以是由可變電阻、第一電阻和第二電阻串聯而成的。
第二通道對第一中頻信號的產生作出響應,并把第一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連接到第一通道。它包括一個晶體管,后者的基極連接到第一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其集電極連接到第一和第二電阻之間,其發射極接地。
考慮到本發明的第二方面,在移動通信系統的接收器中,RSSI探測電路包括第一中頻處理器,用以在第一中頻段處理從空中傳來的射頻信號,并輸出第一中頻信號;第二中頻處理器,用以在第二中頻段處理第一中頻信號,并輸出第二中頻信號;電流通道,它連接到第二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用來為與第二中頻信號強度相對應的電流提供流通路徑;以及電流增量電路,它探測是否產生了第一中頻信號,如果產生了,則增大流過電流通道的電流量。
上述電流通道包括連接在第二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與地端之間的多于一個的電阻。它可以是由可變電阻、第一電阻和第二電阻串聯而成的。
電流增量通道對第一中頻信號的產生作出響應,并把第一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連接到第一通道。其特征在于,第一中頻信號電平越高,流過該電流通道的電流值越大。電流放大通道可由一個晶體管構成,它的基極連接到第一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其集電極連接到第一和第二電阻的連接點,其發射極接地。
考慮到本發明的第三方面,在移動通信系統的接收器中,接收信號強度的探測電路包括第一中頻處理器,用以在第一中頻段處理從空中傳來的射頻信號,并輸出第一中頻信號;第二中頻處理器,用以在第二中頻段處理第一中頻信號,并輸出第二中頻信號;電流通道,它連接在第二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與地端之間,用來為與第二中頻信號強度相對應的電流提供流通路徑;以及可變電流元件,它連接在第二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與所述電流通道之間,用以控制與第二中頻信號強度相應的電流大小。
上述電流通道包括第一和第二電阻,它們串聯連接在第二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與地端之間。所述可變電流元件包括連接在第二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與電流通道之間的可變電阻。
參考附圖,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描述于下在指定的標號或編碼中,出現在不同圖上的相同的構成元件有相同的標號或編碼。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如果對早已知道的功能或組成作詳細描述似乎會不必要地使本發明的要點變得模糊,因此把這些描述刪去。并且,下面描述的術語是在考慮到本發明的功能的情況下定義的,還有,這些術語的意思對于使用者或芯片設計者或顧客的觀念來說是陌生的,但它們應該基于本發明的完整的說明書的內容來定義。
圖4表示IF處理器170如何與其周圍電路連接,該周圍電路包括根據本發明構成的RSSI探測電路。如上所述,荷蘭Philips公司制造的SA606型調頻中頻集成電路(FM IF IC)可用于IF處理器170。在這種IC的內部結構方面,除包括RSSI探測電路的對數放大器175外,其它部分都沒有表示出來。
在圖4中,IF處理器170的RFin端對經圖1的天線110接收來的射頻信號在某一中頻段進行處理,并把它接到圖1的IF處理器,后者產生第一中頻信號。圖1中,低噪聲放大器130、第一本機振蕩器140、第一混頻器150和第一中頻信號放大器160構成了移動通信系統接收器的第一IF處理器。在IF處理器170的RSSI端與地端之間,串聯連接著可變電阻Rt、電阻R1和電阻R2,另外還連接著電容C1。在電阻R1和電阻R2的接點處,連接著RSSI F/B端,即對數放大器175的非反相輸入端(-),另外還連接著晶體管TR1的集電極。
在晶體管TR1的發射極與地端之間,并聯連接著電容C3和電阻R4。晶體管TR2的基極經電阻R5連接到晶體管TR1的基極,另外,還有串聯連接的電容C2和電阻R3也連接到晶體管TR1的基極。電阻R3的一端與IF處理器170的RFin端一起連接到第一IF處理器。晶體管TR2的發射極接到地端,而集電極通過電阻R6接到IF處理器170的電源電壓端Vcc。晶體管TR1工作在B類直流放大狀態下,而晶體管TR2作直流偏置用。
如果假定通過圖1的天線110接收到從空中傳送的射頻信號,第一處理器在中頻段處理所述接收到的射頻信號,并以中頻信號的形式輸出此信號。從第一IF處理器輸出的該中頻信號被送到圖2的IF處理器170的RFin端,而圖2的IF處理器170就是第二IF處理器。然后,IF處理器170利用其內部的每一個構成元件來處理所送來的中頻信號,這些內部元件有第二混頻器、第二本機振蕩器、第二中頻放大器、限幅器、積分相位撿波器、音頻信號放大器、電壓調整器和對數放大器。在這時,經限幅器處理過的中頻信號被加到對數放大器175的非反相輸入端(+)。對數放大器175把與所加的中頻信號強度相應的電流輸出到RSSI端。經RSSI端輸出的電流流過由可變電阻Rt、電阻R1和電阻R2串聯組成的通道。
同時,從第一IF處理器輸出的中頻信號通過電阻R3和電容C2加到晶體管TR1和TR2的基極。電阻R3和電容C2執行一種類似于信號探測的功能。這是因為,如果第一IF處理器無中頻信號輸出,則沒有信號加到晶體管TR1和TR2基極上。晶體管TR1和TR2被經電容C2送來的中頻信號所導通。這時,由于對晶體管TR2導通的反應,由IF處理器170的Vcc端供給的電壓Vc就加到晶體管TR1的基極。相應地,在連接到晶體管TR1的發射極的電阻R4處,形成了與基極感受到的電壓Vc對應的電流。即,形成了流經電阻R1和電阻R4的另一電流。
在根據本發明構成的電路中,當通過天線接收到射頻信號時,從對數放大器175輸出端輸出的、與接收信號強度相對應的電流流過由可變電阻、電阻R1和電阻R2所構成的通道,也流過由可變電阻、電阻R1和電阻R4所構成的通道。電流和本發明的RSSI探測電路的RSSI電壓值示于下面的方程(1)Ia=(Va-Vb)/(Rt+R1)Ib=Vb/R2Ic=Vc/R4Ia=Ib+IcVa=Ia×(Rt+R1)+Vb=(Ib+Ic)×(Rt+R1)+Ib×R2=Ib×(Rt+R1+R2)+Ic×(Rt+R1)……(1)在方程(1)中,Ia是與對數放大器175輸出端輸出的接收信號強度相對應的、流經電阻Rt和電阻R1的電流;Ib是流經電阻R2的電流;Ic是流經電阻R4的電流。而Va是出現在對數放大器175的輸出端的、與接收信號強度相對應的電壓;Vb是加到R2兩端的電壓;Vc是加到R4兩端的電壓。
為了參照,把普通的RSSI探測電路中的電流和RSSI電壓用方程(2)表示如下
Ia=(Va-Vb)/R1Ib=Vb/R2Ia=IbVa=Ia×R1+Vb=Ib×R1+Ib×R2=Ib×(R1+R2)…………(2)從方程(1)和方程(2)可以看到,根據本發明構成的RSSI探測電路有一附加的電流Ic。這附加的電流能擴展本發明的RSSI探測電路的RSSI動態范圍。這是因為在從第一IF處理器送來中頻信號的情況下,這中頻信號的電平由電阻R3和電容C2來探測,并且這中頻信號被送到晶體管TR1的基極并增加了電流Ic。這增大的電流Ic最終擴展了IF處理器170的輸入信號的電平。
美國Motorola公司出版的名為“Motorola CommunicationsDevice Data”的數據書的2-78到2-80頁介紹了這樣的事實,即當流經IF處理器170的RSSI端的電流增大時,RSSI的動態范圍就擴大。2-78到2-80頁的內容是針對MC3371和MC3372的,后者是Motorola公司制造和銷售的低功率窄帶調頻中頻集成電路(FM IF IC)。
當將SA606 IC用于IF處理器170時,本發明的RSSI探測電路工作過程如下如果0dBm的信號加到IF處理器170的RFin端時,則通過晶體管TR2使晶體管TR1的基極感受到大于0.6伏的電壓,因此,有約13μA的電流流過集電極。在這情況下,RSSI電壓處在RSSI動態范圍內,如圖5所示。同時,在加上小于-30dBm的小信號的情況下,晶體管TR1通過TR2感受到的電壓只有0.6伏,流過集電極的電流大約為5μA。在這情況下,RSSI電壓也處在RSSI動態范圍內,如圖5所示。
可是,如果所接收的信號的電平低,則接收器的信號對噪聲和畸變比(SINAD)由于交流耦合(AC耦合)而變得相當差。因此,需要適當地選擇電阻R3,而后者對所接收的信號起AC耦合的作用。即,如果所接收的信號的電平高,則R3的電阻值的選擇應使得有足夠的線性;而如果所接收的信號的電平低,則SINAD應選為最大。
同時,從圖4可見,可變電阻Rt連接在IF處理器170的RSSI端與電阻R1之間。附加這種可變電阻Rt的原因是要得到最大的SINAD。附加這種可變電阻Rt的另一原因是,要在所接收的信號的恒定電平下保持RSSI電壓的恒定的輸出。這意味著,如果適當地控制可變電阻Rt的阻值,則RSSI電壓的輸出可保持恒定,因為RSSI失調已被減到最小。
對于本發明的RSSI探測電路,在沒有影響接收靈敏度的情況下,RSSI的動態范圍是從0dBm到-80dBm,并且,從天線看到的、所接收的信號的RSSI動態范圍是-30dBm到-90dBm。這些動態范圍能有效地用于CT-2。
如以上的解釋,本發明可以用這樣一點來表征,即除了普通的RSSI探測電路的電流外,還有另外的電流。因此,有這樣的優點,即可以較自由地設計第一IF處理器(調頻中頻集成電路(FMIF IC)的前端)的增益,這樣一來,就可以改進接收靈敏度,因為可擴展第二IF處理器(調頻中頻集成電路(FM IF IC))的RSSI動態范圍。并且還有別的好處,,即由于擴展了RSSI動態范圍,就能擴展可被發射機控制的電壓范圍。還有一個優點,即可以把用于鏈接設定的近值和遠值擴展到設定范圍。
雖然已經根據單一的最佳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但本專業的技術人員會認同在所附的權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圍內,可以用各種改型來實施本發明。
權利要求
1.移動通信系統接收器的接收信號強度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中頻處理器,用來在第一中頻段處理從空中傳來的射頻信號,從而產生第一中頻信號;第二中頻處理器,用來在第二中頻段處理所述第一中頻信號,從而產生第二中頻信號;第一通道,它連接到所述第二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用來為與所述第二中頻信號強度相對應的電流提供流通路徑;以及第二通道,它對所述第一中頻信號的產生作出響應,為流過所述第一通道的電流提供附加的流通路徑。
2.權利要求1所定義的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連接在所述第二中頻處理器的所述輸出端與地端之間的多于一個的電阻。
3.權利要求2所定義的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串聯連接在所述第二中頻處理器的所述輸出端與地端之間的第一電阻和第二電阻。
4.權利要求3所定義的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還包括與所述第一電阻和所述第二電阻串聯連接的可變電阻。
5.權利要求3所定義的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響應所述第一中頻信號的產生而把所述第一中頻處理器的所述輸出端與所述第一電阻和所述第二電阻的連接點連接。
6.權利要求5所定義的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包括晶體管,它的基極連接到所述第一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其集電極連接到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電阻的連接點,其發射極接地。
7.移動通信系統接收器的接收信號強度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中頻處理器,用來在第一中頻段處理從空中傳來的射頻信號,從而產生第一中頻信號;第二中頻處理器,用來在第二中頻段處理所述第一中頻信號,從而產生第二中頻信號;電流通道,它連接到所述第二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用來為與所述第二中頻信號強度相對應的電流提供流通路徑;以及電流增量電路,用來在探測到任何第一中頻信號時增大流過所述電流通道的電流量。
8.權利要求7所定義的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流增量電路在所述第一中頻信號電平增大時增大流過所述電流通道的電流量。
9.權利要求8所定義的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流通道包括連接在所述第二中頻處理器的所述輸出端與所述地端之間的多于一個的電阻。
10.權利要求9所定義的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流通道包括串聯連接在所述第二中頻處理器的所述輸出端與地端之間的第一電阻和第二電阻。
11.權利要求10所定義的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流通道還包括與所述第一電阻和所述第二電阻串聯連接的可變電阻。
12.權利要求10所定義的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流通道對所述第一中頻信號的產生作出響應而把所述第一中頻處理器的所述輸出端與所述第一電阻和所述第二電阻的連接點連接。
13.權利要求12所定義的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流通道包括晶體管,它的基極連接到所述第一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其集電極接到所述第一電阻和所述第二電阻的連接點,其發射極接地。
14.移動通信系統接收器的接收信號強度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中頻處理器,用來在第一中頻段處理從空中傳來的射頻信號,從而產生第一中頻信號;第二中頻處理器,用來在第二中頻段處理所述第一中頻信號,從而產生第二中頻信號;電流通道,它連接在所述第二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與地之間,用來為與所述第二中頻信號強度相對應的電流提供流通路徑;以及可變電流元件,它連接在所述第二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與所述電流通道之間,用來控制與第二中頻信號強度對應的電流大小。
15.權利要求14所定義的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流通道包括串聯連接在所述第二中頻處理器的所述輸出端與所述地端之間的第一電阻和第二電阻。
16.權利要求14所定義的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變電流元件包括連接在所述第二中頻信號處理器的所述輸出端與所述電流通道之間的可變電阻。
全文摘要
移動通信系統接收器的接收信號強度探測電路包括:第一中頻處理器,用來在第一中頻段處理從空中傳來的射頻信號,從而產生第一中頻信號;第二中頻處理器,用來在第二中頻段處理第一中頻信號,從而產生第二中頻信號;第一通道,它連接到第二中頻處理器的輸出端,用來為與第二中頻信號強度相對應的電流提供流通路徑;以及第二通道,它對所述第一中頻信號的產生作出響應而為流過第一通道的電流提供附加的流通路徑。
文檔編號H04B17/00GK1169644SQ9710550
公開日1998年1月7日 申請日期1997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1997年5月30日
發明者金容一 申請人:三星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