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手機配件,尤其涉及一種變色的手機殼或手機保護套。
背景技術:
為了滿足不同的個性化需求,出現了可以變色的手機殼或手機套或手機保護套。現有的變色的手機殼往往通過以下方案實現:1、在手機殼或套的外面噴涂或印刷一層變色材料,由于變色材料在手機殼或手機套的表面,容易磨損或脫落,使用一段時間后,影響觀感;而且變色效果僅限于手機殼的表面;2、采用多層結構,如底漆層、散熱層、耐磨層、感光變色層和透明涂層等等多層復合結構,生產加工麻煩,由于感光變色層被其它層被包裹在里面,對于感溫變色的手機殼,沒有直接與熱源接觸,直接影響變色的效率;而且變色效果單一。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術問題的一個或多個不足,提供一種變色手機殼或手機保護套,它解決了變色手機殼現有技術中變色材料在表面容易磨損或脫落、或者多層結構變色的效率低、變色效果單一等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變色手機殼,其特征在于,手機殼的本體設有單層結構的變色部,所述的變色部內包含有一種或以上的變色顆粒。
優選地,所述的手機殼的本體包括底板與邊框;所述的變色部為所述的底板或邊框;所述的變色部與手機殼的本體通過共擠或貼合在一起。
優選地,所述的手機殼的本體包括圖案單元,所述的變色部為圖案單元;所述的圖案單元與手機殼的本體通過共擠或貼合在一起。
優選地,所述的變色部不同的區域包含有不同密度的變色顆粒。變色部區域可以根據圖案或色彩變化的需要劃分。
進一步,所述的變色部從內至外包含有兩種或以上不同密度的變色顆粒。密度的變化可以是由高至低連續的變化,也可以是階梯級變化。
優選地,所述的變色部的不同區域包含有不同材料的變色顆粒;不同材料的變色顆粒可以是夜光變色顆粒、感溫變色顆粒、感光變色顆粒等變色材料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
進一步,所述的變色部從內至外包含有兩種或以上不同材料的變色顆粒。變色部從內至外依次包含感溫變色顆粒、夜光變色顆粒、感光變色顆粒。
優選地,手機殼的本體包括圖案單元,所述的變色部為圖案單元。變色部包含有一種變色顆粒,所述的變色顆粒為感溫變色顆粒;所述的圖案單元設置在手機集中發熱的部位,用以通過圖案單元的感溫變色以展示手機的發熱情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變色手機殼的變色材料分散分布在變色部內部,徹底解決現有技術的在表面噴涂或印刷容易磨損或脫落的問題;也解決了多層結構方案中,變色的效率低的問題,由于變色部直接與熱源、光媒介等接觸,變色效率高。另外,不同密度的變色顆粒或者不同材料的變色顆粒的組合,更能帶來立體的變色效果或者多種復雜的變色視覺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為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3為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4為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5為實施例四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6為變色部從內至外包含不同密度發光顆粒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變色部從內至外包含不同材料發光顆粒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實施例五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9為實施例五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
請參閱圖1和2,是某個優選的實施例示意圖。變色手機殼或者變色保護套的本體設有單層結構的變色部,具體是手機殼的本體包括底板1與邊框2;單層結構的變色部為邊框2。變色部內包含有一種或以上的變色顆粒3。變色顆粒3可以是夜光變色顆粒(如夜光粉等)、感溫變色顆粒(如感溫變色粉等)或者感光變色顆粒(如感光變色粉等)。如果為了使變色效果多樣化,則可以多種變色材料組合。如果僅需要一種變色功能,如感溫變色,則變色部內包含有一種感溫變色顆粒即可。變色部邊框2與底板1通過共擠或貼合在一起形成最終的變色手機殼或者變色保護套。變色部的基體材料可以是TPE、PC、TPU等材料。變色部的制作方法可以根據具體實施需要先將變色顆粒3與基體材料混合后,再注塑;或者基體材料注塑成具有微孔的變色部,然后再填充變色顆粒3;或者通過包含變色顆粒3的基體材料通過3D打印形成等。由于變色顆粒3分布在變色部邊框2內部不容易脫落和磨損,而且變色部直接與熱源、光源等接觸,變色效率高和變色反應快。
實施例二
參考圖3,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變色部為底板2,底板2內包含有夜光變色顆粒(如夜光粉等)、感溫變色顆粒(如感溫變色粉等)或者感光變色顆粒(如感光變色粉等)等材料中的一種或以上的變色顆粒3。變色部底板2與邊框1通過共擠或貼合在一起形成最終的變色手機殼或者變色保護套。
實施例三
參考圖4,與實施例二的區別在于:變色部底板2上的變色顆粒3并非均勻分布的。變色部不同的區域包含有不同密度的變色顆粒3。變色部區域的劃分可以根據要顯示的圖案、色彩形狀與效果而定。不同密度的變化可以是如圖4這樣隨機的變化,也可以是沿某個方向由高至低連續的變化,或者呈階梯級變化。如參考圖6,變色部沿內到外的方向,包含了三種不同密度的變色顆粒3,變色顆粒33、變色顆粒32、變色顆粒31與基體材料的含量比分別是30%、20%、10%(具體數值可以根據需要調節)。這樣,可以從內至外形成立體的或者晶瑩剔透的變色效果。另外,不同密度的變色顆粒3也可以沿變色部水平面方向按某一圖案的形狀分布,形成濃淡結合的圖畫變色效果。
實施例四
參考圖5,與實施例二的區別在于:變色部底板2上的變色顆粒由兩種或以上的變色顆粒組成,實現多種不同功能的變色效果。如圖所示,變色顆粒3可以是感光變色顆粒,變色顆粒4可以是感溫變色顆粒;使用時,手與手機殼或手機保護套接觸,手溫可以改變變色顆粒4的顏色;而光線中的紫外線照射變色顆粒3又可以改變變色顆粒3的變色效果,實現多種變色功能的組合。具體實施時,變色部的不同區域可以包含有不同材料的變色顆粒。變色部的不同區域可以根據要顯示的圖案、色彩形狀與效果而劃分。參考圖7,變色部從內至外包含有兩種或以上不同材料的變色顆粒,某一優選方案中,從內至外變色顆粒36為感溫變色顆粒、變色顆粒35為夜光變色顆粒、變色顆粒34為感光變色顆粒。這樣,由于手機的發熱,可以使變色顆粒36改變顯示的顏色,顯示特定的圖案或色彩效果;而變色顆粒34受光線(特別是紫外線)照射,產生另一種變色效果;而變色顆粒35則可以在夜晚或光線暗的環境下顯示不同的顏色圖案。另外,它們之間不同強度的變色組合、以及不同使用環境的變化,可以形成多種多樣的復雜的、立體的變色效果,解決現有技術的變色效果單一的問題。
實施例五
參考圖8和9,是某個優選的實施例示意圖。變色手機殼或者變色保護套的本體設有單層結構的變色部,具體是手機殼的本體1包括圖案單元2,圖案單元2為變色部。變色部內包含有一種或以上的變色顆粒3。變色顆粒3可以是夜光變色顆粒(如夜光粉等)、感溫變色顆粒(如感溫變色粉等)或者感光變色顆粒(如感光變色粉等)。如果為了使變色效果多樣化,則可以多種變色材料組合。如果僅需要一種變色功能,如感溫變色,則變色部內包含有一種感溫變色顆粒即可。變色部,即圖案單元2通過共擠或貼合在一起形成最終的變色手機殼或者變色保護套。其中一優選方案中,圖案單元2內感溫變色顆粒3,圖案單元2設置在與手機的集中發熱位置相對應的地方,當手機發熱至某一溫度值時,該圖案單元2變色,以顯示手機的發熱情況。某一優選方案中,圖案單元2內包含兩種以上的變色顆粒,如感溫變色顆粒3和夜光變色顆粒4等。圖案單元2上顯示的圖案可以根據需要而定。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另外,僅為了方便描述,在發明名稱等地方描述為變色手機殼,但是實際上本發明方案同樣適用在變色手機外殼、變色手機保護套、變色手機套等主題,應用了等同的技術方案的相關主題,均應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