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手機保護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機套,特別是涉及一種智能型手機保護套。其構造包括有: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1)、第二保護套折疊層面(2)、第三保護套折疊層面(3)、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1)與第二保護套折疊層面(2)相連接之間設有一個第一折疊邊面(12)、第二保護套折疊層面(2)與第三保護套折疊層面(3)相連接之間設有一個第二折疊邊面(23)、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近尾端部位具有一個第三折疊邊面(41),尤指一種在結構設計上具有一儲放空間以及一對平凸鏡構件,可以利用該一對平凸鏡構件設置,可隨時將其開啟折合形成為眼鏡的形狀,然后觀賞智能型手機內留存的3D相片,達到一物而具有多功能的效用。
【專利說明】智能型手機保護套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機套,特別是涉及一種智能型手機保護套。
【背景技術】
[0002]立體影像曾流行多年,大多是利用兩臺照相機并排同時拍攝,所沖洗出來的左右兩張影片,乍看兩張一樣,但仔細觀察角度略有不同,必須用特制的看片器觀看才會顯現立體影像感覺,或用立體幻燈機肉眼交差法、肉眼平行法等來觀賞,因為原有膠殼的看片器、幻燈機價格昂貴,購置不易;使用肉眼方法觀看,一般人練習困難,不易適應;故把玩立體攝影人口漸漸減少,幾近絕學。
[0003]隨著潮流的趨勢帶動下,現今時下很流行所謂立體三維(3D)影像,例如3D電影、動畫與雜志等等,雖然這些3D影像、動畫與雜志等看起來很逼真、好看,而且已經很普及,只要是消費者有欲望想要觀看,就要到電影院,或買本雜志來滿足這個欲望,但都需要以紅藍兩色的偏光鏡來觀賞,雖然這些消費行為,都可以得到暫時性視覺上的滿足,但是這些所謂暫時性視覺上的滿足,只是針對日常生活上小范圍被動性的滿足點而已,也就是說這些3D電影、動畫與雜志等等都是業者所刻意安排或虛擬制作出的,并不是消費者在自己日常生活上有曾經親身經歷或面臨體驗到的場景可以記錄留存的,所以總覺得有點遺憾,若是有一種可附加在手機上的構造物體,能夠讓消費者在自己日常生活上有曾經親身經歷或面臨體驗到場景可以記錄留存的相片,在自己拍攝或經由其它方式制作留存于智能型手機的內存內后,又能在開啟手機內的相片圖檔同時,經由該附加在手機保護套上的看片器結構來直接觀賞該3D寫實逼真有層次的相片,那就更加能符合消費者的實用需求了。
[0004]承上所述,雖然目前先前技術中有一種可觀看3D相片的智能型手機構造設計,如中國臺灣申請案號第100119155號“可小眾觀賞的3D裸視投影照相二用手機”,已經有可以利用手機的結構設計來拍攝3D相片功能,但是該相機結構設計,僅限于可拍攝3D相片的功能,并不具有可直接觀賞智能型手機內留存的3D相片功能,當消費者要觀賞該智能型手機內留存的3D相片時,還必須另外借助投影系統投影,才能清晰地觀賞到智能型手機內留存的3D相片效果,這樣的使用方式針對消費者而言,仍然還是十分地不方便,因此若是市面上能研發出一個可附加在手機保護套上的看片器結構,來達到令消費者隨時想看智能型手機內留存的3D相片時,就能馬上直接觀看,而不須再藉助其它的投影輔助設備方可達成。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智能型手機保護套,使該套除了具有原來保護手機的功能外,還可以附加具有一看片器結構,可直接觀賞智能型手機內留存的3D相片。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7]—種智能型手機保護套,其構造包括有: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1、第二保護套折疊層面2、第三保護套折疊層面3、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I與第二保護套折疊層面2相連接之間設有一個第一折疊邊面12、第二保護套折疊層面2與第三保護套折疊層面3相連接之間設有一個第二折疊邊面23、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近尾端部位具有一個第三折疊邊面41。
[0008]位于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I的內面近邊端部位,設有第一磁性元件11或者是黏扣帶、子母扣件。
[0009]第二保護套折疊層面2的內面上設有一個容室21,其前端具有一處可供手機插放進入的開口 22,在容室21的上方則開設有一貫通的視窗口 24。
[0010]第二保護套折疊層面2的內面上設有的容室21,設置成與智能型手機的底殼6匹配。
[0011]第三保護套折疊層面3與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上,設置具有一看片器結構7,該看片器結構7包括第一平凸鏡構件71、第二平凸鏡構件72與一鼻梁形狀的開孔8。
[0012]該看片器結構7上的第一平凸鏡構件71與第二平凸鏡構件72的鏡面距離,是依據人的左、右兩眼間距制成,并利用開設第一圓孔73和第二圓孔74構造,可供將第一平凸鏡構件71和第二平凸鏡構件72置固定在第一圓孔73和第二圓孔74中。
[0013]在第一圓孔73、第二圓孔74的下方位置,開設具有一個鼻梁形狀的開孔8以及在該鼻梁形狀的開孔8下方第三保護套折疊層面3的近邊端部位設有一第二磁性元件31或者是黏扣帶、子母扣件。
[0014]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I內面上的第一磁性元件11于收折疊后能與第三保護套折疊層面3上的第二磁性元件31吸附固定。
[0015]在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外緣面的上端近邊端部位,設置具有一厚度的第三折疊邊面41,于第三折疊邊面41內設置具有一第三磁性元件411或者是黏扣帶、子母扣件。
[0016]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I內面上的第一磁性元件11于展開后能與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上的第三磁性元件411吸附固定,并使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上的看片器結構7能對應到第二保護套折疊層面2容室21上的視窗口 24。
[001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實用新型是設計出專供用于觀看立體相片來使用的一種可附加在手機保護套上的看片器結構,各構造與各構件的安排結合設計其主要是為了讓消費者在自己日常生活上所拍攝3D記錄留存的相片,當儲存于智能型手機的內存內時或在網絡上下載的立體影片或親友間互傳的3D彩像,可以透過這個手機保護套上的看片器結構來觀看,平時該手機保護套能隨時包覆在智能型手機上,作為手機的保護套使用,而當消費者隨時想看智能型手機內留存的3D相片時,只要打開保護套上的磁性吸附固定組件或扣環,就能馬上將該保護套的各個折疊層面豎立展開組合起來,使該一對平凸鏡構件上的兩個鏡面,能對應在智能型手機的顯示窗玻璃鏡面上,一旦打開手機內的相片圖檔時,就可逐一撥動觸控面板上以自動播放模式或親友間互傳的每一張3D相片來直接觀看,相較于現有技術的3D手機技術而言,不需要再額外的使用投影設備來使用,而觀看完畢后,可立刻將各個折疊層面恢復成原來的手機保護套樣貌,即可再連同手機隨身攜帶使用,使用上非常簡易便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構造展開圖。
[0020]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容室為手機底殼時的實施圖例。
[0021]圖3是手機置放在手機底殼內的實施圖例。
[0022]圖4是手機置放在容室內的實施圖例。
[0023]圖5-7是本實用新型展開成看片器結構時的組合圖例。
[0024]圖8-10是本實用新型恢復成手機保護套時的實施圖例。
[0025]附圖標記:
[0026]I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2第二保護套折疊層面
[0027]3第三保護套折疊層面4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
[0028]21容室24視窗口
[0029]12第一折疊邊面23第二折疊邊面
[0030]41第三折疊邊面11第一磁性元件
[0031]5智能型手機51顯示窗玻璃鏡面
[0032]6底殼7看片器結構
[0033]71第一平凸鏡構件 72第二平凸鏡構件
[0034]73第一圓孔74第二圓孔
[0035]31第二磁性元件411第三磁性元件
[0036]22 開口8 開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3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38]請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構造上包括有: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1、第二保護套折疊層面2、第三保護套折疊層面3、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每一個保護套折疊層面與另一個保護套折疊層面相連接之間,皆設有一個適當厚度尺寸的折疊邊,例如: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I與第二保護套折疊層面2相連接之間設有一個第一折疊邊面12、第二保護套折疊層面2與第三保護套折疊層面3相連接之間設有一個第二折疊邊面23、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近尾端部位具有一個第三折疊邊面41。
[0039]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1、第二保護套折疊層面2、第三保護套折疊層面3、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的形狀大小,則可依各個廠牌的智能型手機的樣態,裁切成不同的形狀大小,在本實施例,如圖1、4所示,位于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I的內面近邊端部位,設有第一磁性元件11,也可設置其它功能相同的替代組件,例如黏扣帶或是扣件等構件;第二保護套折疊層面2的內面上設有一個容室21,此容室21是設置成可容放各種不同廠牌智能型手機的空間,其前端具有一處可供智能型手機5插放進入的開口 22,在容室21的上方則開設有一貫通的視窗口 24。
[0040]當然,該容室21亦可設置成各種不同廠牌的智能型手機的底殼6樣態,如圖2所示,智能型手機5能利用該底殼6設置,得以與底殼6結合固定成一體,請參閱圖3所示。
[0041]第三保護套折疊層面3與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上,設置具有一看片器結構7,該看片器結構7是由第一平凸鏡構件71、第二平凸鏡構件72與一鼻梁形狀的開孔8所組合構成,其中該看片器結構7上的第一平凸鏡構件71、第二平凸鏡構件72的鏡面距離,是依據一般人約略的左、右兩眼間距制成,并利用開設第一圓孔73、第二圓孔74構造,可供將該第一平凸鏡構件71、第二平凸鏡構件72設置固定在第一圓孔73、第二圓孔74中,使該第一平凸鏡構件71、第二平凸鏡構件72的鏡面以形成為如一般眼鏡的形態。
[0042]除此之外,并在第一圓孔73、第二圓孔74的下方位置,即第三保護套折疊層面3與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上,開設具有一個如一鼻梁形狀的開孔8以及在該鼻梁形狀的開孔8下方第三保護套折疊層面3的近邊端部位設有一第二磁性元件31,可供當將該看片器結構7要收折疊起來時,得以令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I內面上的第一磁性元件11能與第三保護套折疊層面3上的第二磁性元件31吸附固定,進而形成如手機的保護套型態,如圖8-10所示。
[0043]另外,在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外緣面的第一平凸鏡構件71、第二平凸鏡構件72鏡面上端近邊端部位,設置具有一適當厚度的第三折疊邊面41,于第三折疊邊面41內設置具有一第三磁性元件411,可供當將該看片器結構7展開后要觀看相片時,得以令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I內面上的第一磁性元件11能與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上的第三磁性元件411吸附固定,如第圖5-7所示,進而可跨置在眼前的鼻梁上使用。
[0044]關于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情形,請參閱圖4-7所示:可先將智能型手機5嵌插入于容室21中,然后將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1、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向上拉起,并將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朝向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I方向彎折拉動,令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外緣面的第一平凸鏡構件71、第二平凸鏡構件72位置得以對應到容室21上方的視窗口 24,接著使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外緣面第三折疊邊面41內所設置的第三磁性元件411能與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I內面上的第一磁性元件11吸附固定,即可完成看片器結構7的展開動作,操作上十分快速簡易。
[0045]承上所述的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置,平時可充當智能型手機保護套使用,當消費者欲觀看事先將自己拍攝或經由其它方式制作留存于智能型手機內存內的3D相片時,只要打開保護套上的第一磁性元件11、第二磁性元件31,并將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向上拉起,并順著第一折疊邊面12、第二折疊邊面23、第三折疊邊面41折疊,就能馬上將該保護套的各個折疊層面折疊豎立起來,然后將該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外緣面的第三磁性元件411與該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I的內面近邊端部位的第一磁性元件11扣合固定,這樣便能使第一平凸鏡構件71、第二平凸鏡構件72上的兩個鏡面,可立刻豎立對應在智能型手機5的顯不窗玻璃鏡面51上方。
[0046]當完成上述的展開組合動作后,只要打開智能型手機5內的相片圖檔時,就可逐一撥動智能型手機5觸控面板上或利用手機上的自動播放功能或親友間互傳的每一張3D相片來直接觀看,不需要再額外的使用投影設備來使用,而觀看完畢后,可立刻將各個折疊層面恢復成原來的智能型手機5保護套樣貌,即可再連同智能型手機5隨身攜帶使用,使用上非常簡易便捷。
【權利要求】
1.一種智能型手機保護套,其特征在于:其構造包括有: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I)、第二保護套折疊層面(2)、第三保護套折疊層面(3)、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I)與第二保護套折疊層面(2)相連接之間設有一個第一折疊邊面(12)、第二保護套折疊層面(2)與第三保護套折疊層面(3)相連接之間設有一個第二折疊邊面(23)、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近尾端部位具有一個第三折疊邊面(41)。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手機保護套,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I)的內面近邊端部位,設有第一磁性元件(11)或者是黏扣帶、子母扣件。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手機保護套,其特征在于:第二保護套折疊層面(2)的內面上設有一個容室(21),其前端具有一處可供手機插放進入的開口(22),在容室(21)的上方則開設有一貫通的視窗口(24)。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手機保護套,其特征在于:第二保護套折疊層面(2)的內面上設有的容室(21),設置成與智能型手機的底殼¢)匹配。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手機保護套,其特征在于:第三保護套折疊層面(3)與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上,設置具有一看片器結構(7),該看片器結構(7)包括第一平凸鏡構件(71)、第二平凸鏡構件(72)與一鼻梁形狀的開孔(8)。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型手機保護套,其特征在于:該看片器結構(7)上的第一平凸鏡構件(71)與第二平凸鏡構件(72)的鏡面距離,是依據人的左、右兩眼間距制成,并利用開設第一圓孔(73)和第二圓孔(74)構造,可供將第一平凸鏡構件(71)和第二平凸鏡構件(72)置固定在第一圓孔(73)和第二圓孔(74)中。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型手機保護套,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圓孔(73)、第二圓孔(74)的下方位置,開設具有一個鼻梁形狀的開孔(8)以及在該鼻梁形狀的開孔(8)下方第三保護套折疊層面(3)的近邊端部位設有一第二磁性元件(31)或者是黏扣帶、子母扣件。
8.如權利要求2或7所述的智能型手機保護套,其特征在于: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I)內面上的第一磁性元件(11)于收折疊后能與第三保護套折疊層面(3)上的第二磁性元件(31)吸附固定。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手機保護套,其特征在于:在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外緣面的上端近邊端部位,設置具有一厚度的第三折疊邊面(41),于第三折疊邊面(41)內設置具有一第三磁性元件(411)或者是黏扣帶、子母扣件。
10.如權利要求2、3、5或9之一所述的智能型手機保護套,其特征在于:第一保護套折疊層面(I)內面上的第一磁性元件(11)于展開后能與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上的第三磁性元件(411)吸附固定,并使第四保護套折疊層面(4)上的看片器結構(7)能對應到第二保護套折疊層面(2)容室(21)上的視窗口(24)。
【文檔編號】H04M1/02GK204131569SQ201420505107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3日
【發明者】陳再起, 陳昶全 申請人:陳再起, 陳昶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