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裝置及掃描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掃描裝置及掃描器,所述掃描裝置包括基座、影像感測器及導引件。基座包括有承載面與導引軌道,其中導引軌道位于承載面上。上述影像感測器位于承載面上,而導引件包括本體、彈性連接部與導引部,本體定位于影像感測器,彈性連接部連接本體與導引部,導引部可滑動地組接于導引軌道。
【專利說明】
掃描裝置及掃描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事務機組件,特別是指一種掃描裝置及應用于掃描裝置的掃描器。
【背景技術】
[0002]掃描裝置是目前相當普遍的電腦周邊設備,其主要功能是能夠將文件或圖片等資料掃描形成數位檔案,以通過電腦進行后續處理作業(如儲存、傳送或編輯等等)。目前市面上的掃描裝置所采用的掃描方式,是將文件放置于掃描裝置的玻璃平臺上,并通過移動內部的影像感測元件(如CCD或CIS感測元件),以對整份文件的表面進行掃描,進而形成數位檔案。
[0003]如圖1所示,其中舉具有CIS感測元件的已知掃描裝置Ia為例,其主要結構包括有一底座2a、一 CIS感測元件3a、一滑動托架4a及一玻璃平臺(圖未表示),其中底座2a與滑動托架4a相對應設有一導動結構5a (于此為底座2a設有導桿,而滑動托架4a底部對應設有導槽),所述CIS感測元件3a是通過一彈性件6a連結于滑動托架4a中,使CIS感測元件3a能夠通過彈性件6a的彈力向上貼附于玻璃平臺,而所述掃描裝置Ia是通過驅動滑動托架4a帶動CIS感測元件3a作線性位移,使CIS感測元件3a能夠掃描整份文件的表面。
[0004]惟,上述通過4a帶動CIS感測元件3a的方式仍存在下述問題點,由于CIS感測元件3a是通過彈性件6a設置于滑動托架4a中(CIS感測元件3a不能與滑動托架4a相互固定,否則就喪失了彈性位移的功能),而滑動托架4a是利用導槽裝設于底座2a的導桿,因此仍存在零件過多而增加組裝難度,此外,也容易因彼此之間的公差而導致CIS感測元件3a與滑動托架4a之間產生間隙,造成組裝精確度不佳,且滑動托架4a在移動過程,CIS感測元件3a也容易產生晃動或不穩定等情形,進而影響到掃描影像的品質,實有必要加以改良突破。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有鑒于上述問題,本新型提供一種掃描裝置,包括基座、影像感測器及導引件。基座包括有承載面與導引軌道,其中導引軌道位于承載面上。上述影像感測器位于承載面上,而導引件包括本體、彈性連接部與導引部,本體定位于影像感測器,彈性連接部連接本體與導引部,導引部可滑動地組接于導引軌道。
[0006]其中,基座可包括兩個導引軌道,間隔配置于承載面上,掃描裝置可包括有兩個導引件,分別連接于影像感測器的兩端,且各導引部包括頂壁與兩立向側壁,兩立向側壁連接于頂壁兩側,且兩立向側壁之間形成一導槽。
[0007]另外,上述本體可包括框架與抵靠部,框架是套組于影像感測器,抵靠部則抵靠于影像感測器的端面,其中抵靠部可以是連接于框架相對兩側壁的板體。
[0008]再者,于一實施例中,影像感測器頂面的兩端可分別凹設有組接槽,框架頂壁的內面可包括有凸肋,所述凸肋對應嵌插于組接槽,使導引件與影像感測器的組接狀態更加穩固。且其中框架底壁靠近影像感測器的側邊更可設有斜導部,使框架通過凸肋嵌插于組接槽時,可利用斜導部的導引使框架底壁順利套組于影像感測器的底面。
[0009]其中,上述彈性連接部可以是片體形態且包括有彎折部而具有彈力,但并不局限于此,彈性連接部也可以是彈簧或彈性材質(如橡膠)制成的柱狀物等等。
[0010]其中,上述本體除了可以是框架之外,也可為板片體形態并螺組于影像感測器的任一處。
[0011]于一實施例中,基座可包括兩個導引軌道,間隔配置于承載面上,掃描裝置包括有兩個導引件,分別連接于影像感測器的兩端,且各導引部包括兩傾斜壁,各傾斜壁一側相互連接,且兩傾斜壁之間形成一導槽。
[0012]于另一實施例中,導引軌道也可位于基座中間,導引件則連接于影像感測器的中間,導引部包括頂壁與兩立向側壁,兩立向側壁分別連接于頂壁兩側,且兩立向側壁之間形成一導動槽。
[0013]綜上所述,本新型通過導引件連接于影像感測器,且導引件包括彈性連接部與導引部,能夠同時提供影像感測器彈性支撐與導引的功能,使本新型相較于已知技術而言,可省略滑動托架的設置,而能夠直接驅動影像感測器進行位移掃描,達到組裝更加簡易、降低成本且大幅提升影像感測器于移動過程中的穩定度而增進影像掃描的品質。
[0014]本新型更提供一種掃描器,包括上述的掃描裝置與掃描平臺,其中掃描平臺位于影像感測器的上方。
[0015]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新型的詳細特征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了解本新型的技術內容并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申請專利范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新型相關的目的及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已知掃描裝置的立體圖。
[0017]圖2是本新型的立體圖。
[0018]圖3是本新型的分解立體圖。
[0019]圖4是本新型的剖視圖。
[0020]圖5是本新型的局部放大剖視圖。
[0021]圖6是本新型的局部分解立體圖。
[0022]圖7是本新型的另一實施例圖。
[0023]圖8是本新型本體的另一實施例圖。
[0024]圖9是本新型導引部的另一實施例圖。
[0025]圖10是本新型掃描器的剖視圖。
[0026]符號說明
[0027]Ia掃描裝置
[0028]2a底座
[0029]3aCIS感測元件
[0030]4a滑動托架
[0031]5a導動結構
[0032]6a彈性件
[0033]I掃描裝置
[0034]10基座
[0035]11承載面
[0036]12導引軌道
[0037]20影像感測器
[0038]21頂面
[0039]22組接槽
[0040]30導引件
[0041]3U31B 本體
[0042]310 框架
[0043]311 頂壁
[0044]312 凸肋
[0045]313 底壁
[0046]314 斜導部
[0047]315 抵靠部
[0048]32彈性連接部
[0049]321 彎折部
[0050]33、33B 導引部
[0051]331 頂壁
[0052]332 立向側壁
[0053]333 導槽
[0054]334 傾斜壁
[0055]335 導動槽
[0056]40 掃描器
[0057]50 掃描平臺
[0058]51 罩殼
【具體實施方式】
[0059]請參圖2、圖3、圖4所示,本新型提供一種掃描裝置1,包括有基座10、影像感測器20及導引件30。
[0060]基座10包括有承載面11與導引軌道12,其中導引軌道12位于承載面11上且沿一預定掃描方向延伸。
[0061]影像感測器20同樣位于承載面11上,于此實施例中,所述影像感測器20概呈長方體形態且延伸方向與上述預定掃描方向垂直,其中影像感測器可以是接觸影像感測器(Contact Image Sensor, CIS)或電荷f禹合兀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在此并不局限。
[0062]導引件30包括本體31、彈性連接部32及導引部33,本體31定位于影像感測器20,彈性連接部22連接本體31與導引部33,導引部33可滑動地組接于導引軌道12。
[0063]藉此,本新型可通過導弓I部33提供影像感測器20彈性支撐與導引作用,故相較于已知掃描裝置Ia來說(如圖1所示),可省略設置滑動托架4a,因此能夠直接驅動影像感測器20,使影像感測器20通過導引部33沿導引軌道12滑動位移(如圖2所示),除了可以達到省略構件而使組裝更加簡易與節省成本之外,更能大幅提升影像感測器20于移動過程中的穩定度(因為是直接驅動影像感測器20,所以不會產生已知CIS感測元件3a與滑動托架4a之間因公差問題所造成的不穩定),進而增進影像掃描的品質。
[0064]另外,上述影像感測器20可以是利用一驅動組件驅動位移,所述驅動組件可以包括有傳動件(如皮帶、繩索、鏈條等等)與馬達,其中傳動件是連接于影像感測器20與馬達,而能夠通過馬達驅動影像感測器20位移,上述驅動組件為已知結構,故圖面省略繪示,在此亦不多加贅述。
[0065]復如圖2、圖3、圖4圖所示,于此實施例中,基座10包括兩個導引軌道12,間隔配置于承載面11上,掃描裝置I包括有兩個導引件30,分別連接于影像感測器20的兩端。
[0066]如圖5所示,各導引部33可包括頂壁331與兩立向側壁332,立向側壁332是連接于頂壁331兩側,且立向側壁332之間形成導槽333,所述導槽333形狀可以是方形、多角形或圓形。或者,如圖9所示,所述導引部33B可包括兩傾斜壁334,各傾斜壁334 —側相互連接,且兩傾斜壁334之間形成一個V形的導動槽335,而能跨置于上述導引軌道12。以上實施例僅供說明之用,實際上并不局限于此,所述導引部33亦可為能夠配合上述導引軌道12的滾輪,而上述導引部33形狀的簡易改變,均應在本新型技術特征的范疇涵蓋范圍內,特此申明。
[0067]如圖5、圖6所示,其中上述本體31包括框架310與抵靠部315,框架310是套組于影像感測器20,抵靠部315抵靠于影像感測器20的端面,于此實施例中,所述抵靠部315是連接于框架310 —側的擋塊,使框架310能夠獲得限位作用。而影像感測器20包括有頂面21,頂面21的兩端分別凹設有組接槽22,框架310包括有頂壁311,頂壁311的內面包括有凸肋312,能夠對應嵌插于組接槽22。且其中,框架311可包括有底壁313,且底壁313靠近影像感測器20的側邊更設有斜導部314。
[0068]藉此,框架310可以先利用凸肋312插組于組接槽22,使框架310的頂壁311抵靠于影像感測器20的頂面21,再通過斜導部314的導引,使框架310的的底壁313能夠向影像感測器20移動直至緊靠于影像感測器20的底面。上述通過凸肋312嵌插于組接槽22的組接方式能夠令本體31于影像感測器20端部的組接狀態更加穩固,但并不局限于此,所述框架310也可以是方形框體而直接緊套于影像感測器20端部。
[0069]或者,如圖8所示,本體31B也可以為一個板片體形態并直接螺組于影像感測器20,于此實施例中,本體31B是螺合定位于影像感測器20的底面。另外,所述本體31B也可以是折板形態而螺組于影像感測器20的至少兩個面。
[0070]其中上述彈性連接部32為片體形態且包括有彎折部321而具有彈力,如圖6所示,所述彈性連接部32是兩個片體,分別連接于框架310兩側。或者,如圖9所示,彈性連接部32也可以是單一個片體連接于本體31,此部分并無局限。
[0071]再參圖7所示,為本新型的另一實施例,其中導引軌道12也可以是位于基座10中間,且導引件30連接于影像感測器20的中間,導引部33包括頂壁331與兩立向側壁332,立向側壁332連接于該頂壁331兩側,且立向側壁332之間形成導槽333,但并不局限于此,導引部33也可以是上述V形的導動槽335。
[0072]如圖10所示,本新型更提供一種掃描器40,包括上述掃描裝置I與掃描平臺50,其中掃描平臺50可以是一透明基板,并通過一罩殼51蓋組定位于掃描裝置I與掃描平臺50上方,所述掃描平臺50位于影像感測器20的上方,且影像感測器20通過導引件30的彈力向上貼附于掃描平臺50,避免因影像感測器20與掃描平臺50之間的公差,而使影像感測器20于滑動位移過程中產生震動或噪音。
[0073]綜上所述,本新型通過導引件連接于影像感測器,且導引件包括彈性連接部與導引部,能夠提供影像感測器彈性支撐與導引的功能,使本新型相較于已知掃描裝置而言,可省略滑動托架的設置,因此能夠直接驅動影像感測器,使影像感測器通過導引部沿導引軌道滑動位移,以進行掃描作業,藉此,除了可以達到省略構件而使組裝更加簡易與節省成本之外,更能大幅提升影像感測器于移動過程中的穩定度(因為是直接驅動影像感測器,所以不會產生已知CIS感測元件與滑動托架之間因公差問題所造成的不穩定),進而增進影像掃描的品質。
[0074]雖然本新型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的精神所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于本新型的范疇內,因此本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中所界定的內容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掃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包括有一承載面與至少一導引軌道,其中該導引軌道位于該承載面上; 一影像感測器,位于該承載面上 '及 至少一導引件,包括一本體、一彈性連接部及一導引部,該本體定位于該影像感測器,該彈性連接部連接該本體與該導引部,該導引部可滑動地組接于該導引軌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基座包括兩個該導引軌道,間隔配置于該承載面上,該掃描裝置包括有兩個該導引件,分別連接于該影像感測器的兩端,且各該導引部包括一頂壁與兩立向側壁,該些立向側壁分別連接于該頂壁兩側,且該些立向側壁之間形成一導槽。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掃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本體包括一框架與一抵靠部,該框架套組于該影像感測器,該抵靠部抵靠于該影像感測器的端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掃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影像感測器包括有一頂面,該頂面的兩端分別凹設有至少一組接槽,該框架包括有一頂壁,該頂壁的內面包括有至少一凸肋,對應嵌插于該組接槽。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掃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框架更包括一底壁,該底壁靠近該影像感測器的側邊更設有一斜導部。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掃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彈性連接部為至少一片體且包括有至少一彎折部。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本體為一板片體,螺組于該影像感測器。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基座包括兩個該導引軌道,間隔配置于該承載面上,該掃描裝置包括有兩個該導引件,分別連接于該影像感測器的兩端,且各該導引部包括兩傾斜壁,各該傾斜壁一側相互連接,且該些傾斜壁之間形成一導槽。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導引軌道位于該基座中間,且該導引件連接于該影像感測器的中間,該導引部包括一頂壁與兩立向側壁,該些立向側壁分別連接于該頂壁兩側,且該些立向側壁之間形成一導動槽。
10.一種掃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掃描裝置 '及 一掃描平臺,位于該影像感測器的上方。
【文檔編號】H04N1/04GK203933772SQ201420286740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30日
【發明者】林政隆, 羅翊峯 申請人:東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