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礦用信息傳輸接口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礦用信息傳輸接口,包括第一RS232接口電路、電源接口模塊和電源變換電路,以及第一電平轉換電路、第二電平轉換電路、第三電平轉換電路和第四電平轉換電路,第一RS232接口電路的輸出端依次通過第一光耦隔離電路、第一電平轉換電路、第一接口轉換芯片、第二電平轉換電路、第二光耦隔離電路和第三電平轉換電路與第四電平轉換電路相接,第三電平轉換電路還與第一RS232接口電路和第二接口轉換芯片相接,第二接口轉換芯片還與第二RS232接口電路相接;第一接口轉換芯片通過避雷器與RS485接口電路相接。本實用新型能夠在進行礦用信息傳輸的同時進行非本安設備間的信息傳輸,提高了工作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礦用信息傳輸接口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信息傳輸接口,尤其是涉及一種礦用信息傳輸接口。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煤礦不安全事故屢屢發生,煤礦安全已經刻不容緩,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煤礦生成現場數據傳送給控制中心,方便控制中心對煤礦生產現場的監控,但是煤礦生產的大多數生產設備采用的RS485接口通信,這就給數據傳送過程帶來麻煩,因而尋求價格低廉、簡單可靠且能夠實現光電轉換功能的信息傳送接口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0003]RS-232與RS-485都是串行數據接口標準,RS-232接口標準作為工業標準,保證了不同廠家產品之間的兼容,其傳送距離最大約為15米,最高速率為20kb/s,點對點(即只用一對收發設備)通訊而設計的。所以,RS232只適合于本地通訊使用。
[0004]RS-485接口標準,增加了多點、雙向通信能力,即允許多個發送器連接到同一條總線上,同時增加了發送器的驅動能力和沖突保護特性,擴展了總線共模范圍,可以采用二線與四線方式,二線制可實現真正的多點雙向通信,在要求通信距離為幾十米到上千米時,廣泛采用RS-485串行總線標準,同時RS-485采用平衡發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擾的能力,加上總線收發器具有高靈敏度,能檢測低至200mV的電壓,故傳輸信號能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復;RS_485采用半雙工工作方式,任何時候只能有一點處于發送狀態,因此,發送電路須由使能信號加以控制,用于多點互連時非常方便,可以省掉許多信號線。
[0005]由于計算機默認的只帶有RS232接口,所以需要將RS232接口轉換為遠距離傳輸的RS485接口使得計算機的數據信息得以傳輸,但是一般的計算機只帶有一個RS232接口,所以當計算機的RS232接口與RS485接口進行通信時,就不能同時與其他RS232接口的設備進行通信,延誤了工作進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礦用信息傳輸接口,其能夠將RS232接口信號轉換為RS485接口信號,同時也能夠使信息在RS232接口和其他RS232接口之間進行通信,在進行礦用本安信息傳輸的過程中也能夠同時進行非本安設備間的信息傳輸,既實現了對煤礦現場數據的傳送功能,也實現了不同接口設備間數據轉換的需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礦用信息傳輸接口,包括第一 RS232接口電路、用于連接外部電源的電源接口模塊和與所述電源接口模塊輸出端連接的電源變換電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電平轉換電路,所述電平轉換電路由第一電平轉換電路、第二電平轉換電路、第三電平轉換電路和第四電平轉換電路組成,所述第一 RS232接口電路的輸出端接有第一光耦隔離電路,所述第一光耦隔離電路的輸出端接有第一電平轉換電路,所述第一電平轉換電路的輸出端接有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所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的輸出端接有第二電平轉換電路,所述第二電平轉換電路的輸出端接有第二光耦隔離電路,所述第二光耦隔離電路的輸出端接有第三電平轉換電路,所述第三電平轉換電路的輸出端接有第四電平轉換電路,所述第三電平轉換電路還與第一 RS232接口電路和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均相接;所述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的輸出端接有第四電平轉換電路,所述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還與第二 RS232接口電路相接;所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與RS485接口電路相接,所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和RS485接口電路之間還接有避雷器。
[0008]上述的一種礦用信息傳輸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耦隔離電路主要由第一光耦隔離芯片TLP521-1構成,所述第二光耦隔離電路主要由第二光耦隔離芯片TLP521-1構成。
[0009]上述的一種礦用信息傳輸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平轉換電路由MC14584B非門 IC8A、MC14584B 非門 IC8B、MC14584B 非門 IC8C、MC14584B 非門 IC8E 和 MC14584B 非門IC8F,以及電阻R15、電阻R17和發光二極管D3組成,所述MC14584B非門IC8A和MC14584B非門IC8C的輸入端均通過電阻R17與所述電源變換電路VCC輸出端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8A的輸入端和MC14584B非門IC8C的輸入端還與所述第一光耦隔離芯片TLP521-1的引腳4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8A的輸出端與MC14584B非門IC8B的輸入端和MC14584B非門IC8F的輸入端均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8F的輸出端與所述MC14584B非門IC8E的輸入端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8E的輸出端與所述發光二極管D3的陽極相接,所述發光二極管D3的陰極通過電阻R15接地,所述MC14584B非門IC8B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的引腳4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8C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的引腳2和引腳3相接。
[0010]上述的一種礦用信息傳輸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平轉換電路由MC14584B非門 IC7A、MC14584B 非門 IC7B、MC14584B 非門 IC7C 和 MC14584B 非門 IC7D,以及電阻R14和發光二極管D2組成,所述MC14584B非門IC7B的輸入端與所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的引腳I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7B的輸出端與MC14584B非門IC7A的輸入端和MC14584B非門IC7C的輸入端均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7A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二光耦隔離芯片TLP521-1的引腳2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7C的輸出端與所述MC14584B非門IC7D的輸入端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7D的輸出端與發光二極管D2的陽極相接,所述發光二極管D2的陰極通過電阻R14接地。
[0011]上述的一種礦用信息傳輸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電平轉換電路包括⑶4093與非門IC4A、CD4093與非門IC4B、CD4093與非門IC4C和CD4093與非門IC4D,所述CD4093與非門IC4A的兩個輸入端均與所述第一 RS232接口電路的引腳14相接,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A的輸出端與⑶4093與非門IC4B的兩個輸入端、以及所述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的引腳2和引腳3相接,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B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 (7)的引腳4相接,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C的一個輸入端與所述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的引腳I相接,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C的另一個輸入端與電阻R9的一端和第二光耦隔離芯片TLP521-1的引腳4相接,所述電阻R9的另一端與所述電源變換電路的+5V輸出端相接;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C的輸出端與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D的兩個輸入端相接,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D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 RS232接口電路的引腳8相接。
[0012]上述的一種礦用信息傳輸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電平轉換電路由MC14584B非門 IC3A、MC14584B 非門 IC3B、MC14584B 非門 IC3D、MC14584B 非門 IC3E 和 MC14584B 非門IC3F,以及發光二極管D1、發光二極管D4、發光二極管D5、發光二極管D6、電阻R5、電阻R6、電阻R8和電阻R19組成,所述MC14584B非門IC3A的輸入端與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A的輸出端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3A的輸出端與MC14584B非門IC3B的輸入端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3B的輸出端與發光二極管D6的陽極相接,所述發光二極管D6的陰極通過電阻R5接地;所述MC14584B非門IC3D的輸入端與所述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的引腳I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3D的輸出端與發光二極管D5的陽極相接,所述發光二極管D5的陰極通過電阻R6接地;所述MC14584B非門IC3E的輸入端與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D的輸出端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3E的輸出端與發光二極管Dl的陽極相接,所述發光二極管Dl的陰極通過電阻R19接地,所述MC14584B非門IC3F的輸入端與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B的輸出端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3F的輸出端與發光二極管D4的陰極相接,所述發光二極管D4的陽極通過電阻R8與所述電源變換電路的+5V輸出端相接。
[0013]上述的一種礦用信息傳輸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由IC9芯片MAX487E、極性電容Cl、電阻R10、電阻Rll和電阻R13組成,所述IC9芯片MAX487E的引腳5和電阻R13的一端均接地,所述電阻RlO的一端和電阻Rll的一端均與所述IC9芯片MAX487E的引腳6相接,所述電阻R13的另一端和電阻RlO的另一端均與所述IC9芯片MAX487E的引腳7相接,所述電阻Rll的另一端、極性電容Cl的正極和IC9芯片MAX487E的引腳8均與所述電源變換電路的+5V輸出端相接,極性電容Cl的負極接地。
[0014]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0015]1、本實用新型工作精度高且工作穩定可靠,使用方便,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0016]2、本實用新型能夠將RS232接口信號轉換為RS485接口信號,也能夠使信息在RS232接口和其他RS232接口之間進行通信,在進行礦用本安信息傳輸的過程中也能夠同時進行非本安設備間的信息傳輸,既實現了對煤礦現場數據的傳送功能,也實現了不同接口設備間數據轉換的需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7]3、本實用新型以雙絞線作為通訊介質,在半雙工通訊和低速率模式下將信號進行遠距離傳送,且不需要中繼器,制造成本低,信號傳輸準確可靠,便于推廣使用。
[0018]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能夠將RS232接口信號轉換為RS485接口信號,也能夠使信息在RS232接口和其他RS232接口之間進行通信,在進行礦用本安信息傳輸的過程中也能夠同時進行非本安設備間的信息傳輸,既實現了對煤礦現場數據的傳送功能,也實現了不同接口設備間數據轉換的需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以雙絞線作為通訊介質,在半雙工通訊和低速率模式下將信號進行傳送,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0019]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框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圖。
[0022]附圖標記說明:
[0023]I一第一 RS232接口電路;2—第一光耦隔離電路;3 —電平轉換電路;
[0024]3-1—第一電平轉換電路;3_2—第二電平轉換電路;[0025]3-3—第三電平轉換電路;3-4—第四電平轉換電路;
[0026]4一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 ;5—避雷器;
[0027]6 — RS485接口電路;7—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 ;
[0028]8—第二 RS232接口電路;9一電源接口模塊;10 —電源變換電路;
[0029]11一第二光耦隔離電路。
【具體實施方式】
[0030]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第一 RS232接口電路1、用于連接外部電源的電源接口模塊9和與所述電源接口模塊9輸出端連接且用于將外部電源電壓轉換為電子元件所需電壓的電源變換電路10,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電平轉換電路3,所述電平轉換電路3由第一電平轉換電路3-1、第二電平轉換電路3-2、第三電平轉換電路3-3和第四電平轉換電路3-4組成,所述第一 RS232接口電路I的輸出端接有第一光耦隔離電路2,所述第一光耦隔離電路2的輸出端接有第一電平轉換電路3-1,所述第一電平轉換電路3-1的輸出端接有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所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的輸出端接有第二電平轉換電路3-2,所述第二電平轉換電路3-2的輸出端接有第二光耦隔離電路11,所述第二光耦隔離電路11的輸出端接有第三電平轉換電路3-3,所述第三電平轉換電路3-3的輸出端接有第四電平轉換電路3-4,所述第三電平轉換電路3-3還與第一 RS232接口電路I和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均相接;所述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的輸出端接有第四電平轉換電路3-4,所述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還與第二 RS232接口電路8相接;所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還與RS485接口電路6相接,所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和RS485接口電路6之間還接有避雷器5。
[0031]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光耦隔離電路(2)由第一光耦隔離芯片TLP521-1構成,所述第二光耦隔離電路(11)由第二光耦隔離芯片TLP521-1構成。
[0032]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平轉換電路3-1由MC14584B非門IC8A、MC14584B 非門 IC8B、MC14584B 非門 IC8C、MC14584B 非門 IC8E 和 MC14584B 非門 IC8F,以及電阻R15、電阻R17和發光二極管D3組成,所述MC14584B非門IC8A和MC14584B非門IC8C的輸入端均通過電阻R17與所述電源變換電路VCC輸出端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8A的輸入端和MC14584B非門IC8C的輸入端還與所述第一光耦隔離芯片TLP521-1的引腳4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8A的輸出端與MC14584B非門IC8B的輸入端和MC14584B非門IC8F的輸入端均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8F的輸出端與所述MC14584B非門IC8E的輸入端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8E的輸出端與所述發光二極管D3的陽極相接,所述發光二極管D3的陰極通過電阻R15接地,所述MC14584B非門IC8B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的引腳4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8C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的引腳2和引腳3相接。
[0033]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電平轉換電路3-2由MC14584B非門IC7A、MC14584B 非門 IC7B、MC14584B 非門 IC7C 和 MC14584B 非門 IC7D,以及電阻 R14 和發光二極管D2組成,所述MC14584B非門IC7B的輸入端與所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的引腳I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7B的輸出端與MC14584B非門IC7A的輸入端和MC14584B非門IC7C的輸入端均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7A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二光耦隔離芯片TLP521-1的引腳2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7C的輸出端與所述MC14584B非門IC7D的輸入端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7D的輸出端與發光二極管D2的陽極相接,所述發光二極管D2的陰極通過電阻R14接地。
[0034]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三電平轉換電路3-3包括⑶4093與非門 IC4A、CD4093 與非門 IC4B、CD4093 與非門 IC4C 和 CD4093 與非門 IC4D,所述 CD4093 與非門IC4A的兩個輸入端均與所述第一 RS232接口電路I的引腳14相接,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A的輸出端與⑶4093與非門IC4B的兩個輸入端、以及所述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的引腳2和引腳3相接,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B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的引腳4相接,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C的一個輸入端與所述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的引腳I相接,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C的另一個輸入端與電阻R9的一端和第二光耦隔離芯片TLP521-1的引腳4相接,所述電阻R9的另一端與所述電源變換電路10的+5V輸出端相接;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C的輸出端與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D的兩個輸入端相接,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D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 RS232接口電路I的引腳8相接。
[0035]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四電平轉換電路3-4由MC14584B非門IC3A、MC14584B 非門 IC3B、MC14584B 非門 IC3D、MC14584B 非門 IC3E 和 MC14584B 非門 IC3F,以及發光二極管D1、發光二極管D4、發光二極管D5、發光二極管D6、電阻R5、電阻R6、電阻R8和電阻R19組成,所述MC14584B非門IC3A的輸入端與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A的輸出端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3A的輸出端與MC14584B非門IC3B的輸入端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3B的輸出端與發光二極管D6的陽極相接,所述發光二極管D6的陰極通過電阻R5接地;所述MC14584B非門IC3D的輸入端與所述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的引腳I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3D的輸出端與發光二極管D5的陽極相接,所述發光二極管D5的陰極通過電阻R6接地;所述MC14584B非門IC3E的輸入端與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D的輸出端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3E的輸出端與發光二極管Dl的陽極相接,所述發光二極管Dl的陰極通過電阻R19接地,所述MC14584B非門IC3F的輸入端與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B的輸出端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3F的輸出端與發光二極管D4的陰極相接,所述發光二極管D4的陽極通過電阻R8與所述電源變換電路10的+5V輸出端相接。
[0036]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由IC9芯片MAX487E、極性電容Cl、電阻R10、電阻Rll和電阻R13組成,所述IC9芯片MAX487E的引腳5和電阻R13的一端均接地,所述電阻RlO的一端和電阻Rll的一端均與所述IC9芯片MAX487E的引腳6相接,所述電阻R13的另一端和電阻RlO的另一端均與所述IC9芯片MAX487E的引腳7相接,所述電阻Rll的另一端、極性電容Cl的正極和IC9芯片MAX487E的引腳8均與所述電源變換電路10的+5V輸出端相接,極性電容Cl的負極接地。
[0037]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為:
[0038]信號經過安裝在計算機上的第一 RS232接口電路I和第一光耦隔離電路2隔離放大后傳送給第一電平轉換電路3-1,第一電平轉換電路3-1將轉換后的信號傳送給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當第一電平轉換電路3-1輸出高電平給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時,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處于發送狀態,此時計算機可以發送數據,發送的數據經過第一光耦隔離電路2的隔離放大和第一電平轉換電路3-1的電平轉換后傳送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中進行發送,再經過避雷器5的保護將數據通過RS485接口電路6傳送給礦井下本安設備,實現了對本安設備間數據的發送功能;
[0039]當第一電平轉換電路3-1輸出低電平給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時,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處于接收狀態,此時,從RS485接口電路6傳送的數據經過避雷器5的保護和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傳送到第二電平轉換電路3-2,再經過第二光耦隔離電路11對所述第二電平轉換電路3-2轉換的數據進行隔離放大后傳送給第三電平轉換電路3-3,再由第三電平轉換電路3-3將轉換后的數據通過第一 RS232接口電路I傳送給礦井下本安設備,實現了對本安設備間數據的接收功能;
[0040]信號經過安裝在計算機上的第一 RS232接口電路I和第三電平轉換電路3_3轉換輸出后傳送給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當第三電平轉換電路3-3輸出高電平給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時,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處于發送狀態,此時計算機可以發送數據,發送的數據經過第三電平轉換電路3-3進行電平轉換后傳送到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中進行發送,數據通過所述第二 RS232接口電路傳送給非本安設備,實現了對非本安設備間數據的發送功能;
[0041]當第三電平轉換電路3-3輸出低電平給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時,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處于接收狀態,此時,從所述第二 RS232接口電路8傳送的數據經過所述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傳送到所述第三電平轉換電路3-3,再由第三電平轉換電路3_3將轉換后的數據通過所述第一 RS232接口電路I傳送給非本安設備,實現了對非本安設備間數據的接收功能。
[0042]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礦用信息傳輸接口,包括第一 RS232接口電路(I )、用于連接外部電源的電源接口模塊(9 )和與所述電源接口模塊(9 )輸出端連接的電源變換電路(10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電平轉換電路(3),所述電平轉換電路(3)由第一電平轉換電路(3-1)、第二電平轉換電路(3-2)、第三電平轉換電路(3-3)和第四電平轉換電路(3-4)組成,所述第一 RS232接口電路(I)的輸出端接有第一光耦隔離電路(2),所述第一光耦隔離電路(2)的輸出端接有第一電平轉換電路(3-1),所述第一電平轉換電路(3-1)的輸出端接有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 (4),所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 (4)的輸出端接有第二電平轉換電路(3_2),所述第二電平轉換電路(3-2)的輸出端接有第二光耦隔離電路(11),所述第二光耦隔離電路(11)的輸出端接有第三電平轉換電路(3-3),所述第三電平轉換電路(3-3)的輸出端接有第四電平轉換電路(3-4),所述第三電平轉換電路(3-3 )還與第一 RS232接口電路(I)和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 (7)均相接;所述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 (7)的輸出端接有第四電平轉換電路(3-4),所述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 (7 )還與第二 RS232接口電路(8 )相接;所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 (4)與RS485接口電路(6)相接,所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 (4)和RS485接口電路(6)之間還接有避雷器(5)。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礦用信息傳輸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耦隔離電路(2)主要由第一光耦隔離芯片TLP521-1構成,所述第二光耦隔離電路(11)主要由第二光耦隔離芯片TLP521-1構成。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礦用信息傳輸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平轉換電路(3-1)由 MC14584B 非門 IC8A、MC14584B 非門 IC8B、MC14584B 非門 IC8C、MC14584B非門IC8E和MC14584B非門IC8F,以及電阻R15、電阻R17和發光二極管D3組成,所述MC14584B非門IC8A和MC14584B非門IC8C的輸入端均通過電阻R17與所述電源變換電路(10)VCC輸出端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8A的輸入端和MC14584B非門IC8C的輸入端還與所述第一光耦隔離芯片TLP521-1的引腳4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8A的輸出端與MC14584B非門IC8B的輸入端和MC14584B非門IC8F的輸入端均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8F的輸出端與所述MC14584B非門IC8E的輸入端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8E的輸出端與所述發光二極管D3的陽極相接,所述發光二極管D3的陰極通過電阻R15接地,所述MC14584B非門IC8B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 (4)的引腳4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8C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 (4)的引腳2和引腳3相接。
4.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礦用信息傳輸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平轉換電路(3-2)由 MC14584B 非門 IC7A、MC14584B 非門 IC7B、MC14584B 非門 IC7C 和 MC14584B非門IC7D,以及電阻R14和發光二極管D2組成,所述MC14584B非門IC7B的輸入端與所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4)的引腳I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7B的輸出端與MC14584B非門IC7A的輸入端和MC14584B非門IC7C的輸入端均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7A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二光耦隔離芯片TLP521-1的引腳2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7C的輸出端與所述MC14584B非門IC7D的輸入端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7D的輸出端與發光二極管D2的陽極相接,所述發光二極管D2的陰極通過電阻R14接地。
5.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礦用信息傳輸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電平轉換電路(3-3)包括CD4093與非門IC4A、CD4093與非門IC4B、CD4093與非門IC4C和CD4093與非門IC4D,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A的兩個輸入端均與所述第一 RS232接口電路(I)的引腳14相接,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A的輸出端與⑶4093與非門IC4B的兩個輸入端、以及所述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 (7)的引腳2和引腳3相接,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B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 (7)的引腳4相接,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C的一個輸入端與所述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 (7)的引腳I相接,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C的另一個輸入端與電阻R9的一端和第二光耦隔離芯片TLP521-1的引腳4相接,所述電阻R9的另一端與所述電源變換電路(10)的+5V輸出端相接;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C的輸出端與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D的兩個輸入端相接,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D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 RS232接口電路(I)的引腳8相接。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礦用信息傳輸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電平轉換電路(3-4)由 MC14584B 非門 IC3A、MC14584B 非門 IC3B、MC14584B 非門 IC3D、MC14584B 非門IC3E和MC14584B非門IC3F,以及發光二極管D1、發光二極管D4、發光二極管D5、發光二極管D6、電阻R5、電阻R6、電阻R8和電阻R19組成,所述MC14584B非門IC3A的輸入端與所述CD4093與非門IC4A的輸出端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3A的輸出端與MC14584B非門IC3B的輸入端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3B的輸出端與發光二極管D6的陽極相接,所述發光二極管D6的陰極通過電阻R5接地;所述MC14584B非門IC3D的輸入端與所述第二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 (7)的引腳I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3D的輸出端與發光二極管D5的陽極相接,所述發光二極管D5的陰極通過電阻R6接地;所述MC14584B非門IC3E的輸入端與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D的輸出端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3E的輸出端與發光二極管Dl的陽極相接,所述發光二極管Dl的陰極通過電阻R19接地,所述MC14584B非門IC3F的輸入端與所述⑶4093與非門IC4B的輸出端相接,所述MC14584B非門IC3F的輸出端與發光二極管D4的陰極相接,所述發光二極管D4的陽極通過電阻R8與所述電源變換電路(10)的+5V輸出 端相接。
7.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礦用信息傳輸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轉換芯片MAX487E (4)由IC9芯片MAX487E、極性電容Cl、電阻R10、電阻Rll和電阻R13組成,所述IC9芯片MAX487E的引腳5和電阻R13的一端均接地,所述電阻RlO的一端和電阻Rll的一端均與所述IC9芯片MAX487E的引腳6相接,所述電阻R13的另一端和電阻RlO的另一端均與所述IC9芯片MAX487E的引腳7相接,所述電阻Rll的另一端、極性電容Cl的正極和IC9芯片MAX487E的引腳8均與所述電源變換電路(10)的+5V輸出端相接,極性電容Cl的負極接地。
【文檔編號】H04L29/06GK203775255SQ201420151325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31日
【發明者】何晶, 張殿英 申請人:山西眾鑫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