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其特征在于,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包括至少四個振膜、第一磁路組和第二磁路組;其中,第一磁路組和第二磁路組分別由至少兩個磁路組成,且第一磁路組中的各個磁路相互連接,第二磁路組中的各個磁路亦相互連接;位于奇數位的振膜連接組成第一振膜組;位于偶數位的振膜連接組成第二振膜組;且第一振膜組與第二振膜組的振動方向相反。通過本實用新型能夠降低揚聲器的諧振頻率,提高揚聲器的靈敏度。同時,采用多磁路能夠降有效抑制振膜的偏振問題,進一步提高揚聲器的發聲效果。
【專利說明】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聲電【技術領域】,更為具體地,涉及一種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
【背景技術】
[0002]揚聲器作為將電能轉變為聲能的常用電聲換能器件,其在聲放系統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揚聲器在聲放系統中是一個最關鍵的器件之一,而對于聲放效果而言,它又是一個最重要的部件。揚聲器的種類繁多,音頻電能通過電磁,壓電或靜電效應,使其紙盆或膜片振動并與周圍的空氣產生共振(共鳴)而發出聲音。因此,正是有了揚聲器的出現,人們才得以聽到美妙聲音。
[0003]揚聲器之所以能夠實現電能-聲能的轉換,完全依賴于磁路系統,其是揚聲器在換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正因如此,磁路系統的設計直接影響著揚聲器最終聲能輸出頻率響應的好壞、諧波失真大小、額定功率可達到的程度以及電-聲能量轉化效率的高低坐寸ο
[0004]在現有的揚聲器的磁路系統設計中,一般采用單振膜單磁路或者單振膜多個磁路設計。單個振膜的設計不僅使揚聲器的輻射范圍小,而且單體的諧振頻率也相對較高,而單個磁路的設計更容易使振膜產生嚴重的偏振,即使采用多個磁路來減小振膜的偏振,但仍然不能克服單個振膜所產生的諧振頻率偏高,影響揚聲器的靈敏度,進而影響到揚聲器的發聲效果。并且單個振膜的面積通常會比較大,為了使磁路能夠效的驅動振膜,必然會采用較大尺寸的磁鐵,如此便會增加揚聲器的制作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鑒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以拓寬揚聲器的輻射范圍,降低揚聲器的諧振頻率和制作的成本,同時抑制振膜所產生的偏振問題,提高揚聲器的靈敏度。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包括至少四個振膜、第一磁路組和第二磁路組;其中,第一磁路組和第二磁路組分別由至少兩個磁路組成,且第一磁路組中的各個磁路相互連接,第二磁路組中的各個磁路亦相互連接;
[0007]位于奇數位的振膜連接組成第一振膜組;位于偶數位的振膜連接組成第二振膜組;第一振膜組在第一磁路組的驅動下作同向振動,第二振膜組在第二磁路組的驅動下亦作同向振動,且第一振膜組與第二振膜組的振動方向相反。
[0008]此外優選的結構是,采用串聯或者并聯的連接方式分別連接第一磁路組和第二磁路組中的各個磁路。
[0009]此外優選的結構是,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還包括內連接桿和外連接桿;并且,在振膜的DOME長軸上分別設置有連接點;其中,將位于奇數位的振膜通過連接點與內連接桿連接,然后通過外連接桿將連接的位于奇數位的所有振膜的內連接桿進行連接,形成第一振膜組;將位于偶數位的振膜通過連接點與內連接桿連接,然后通過外連接桿將連接的位于偶數位的所有振膜的內連接桿進行連接,形成第二振膜組。
[0010]此外優選的結構是,內連接桿包括長桿和短桿;內連接桿的長桿和短桿分別在第一振膜組和第二振膜組中相互交錯分布;并且,在所述第一振膜組和第二振膜組的起始振膜中,所述內連接桿的長桿和短桿亦相互交錯分布。
[0011]此外優選的結構是,內連接桿的數量與振膜的數量一致,且與同一振膜相連接的內連接桿為一根或者一對。
[0012]此外優選的結構是,當與同一振膜相連接的內連接桿的數量為一根時,外連接桿的數量為兩根;
[0013]當與同一振膜相連接的內連接桿的數量為一對時,外連接桿的數量為兩對。
[0014]利用上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能夠降低揚聲器的諧振頻率,提高揚聲器的靈敏度。同時,采用多磁路能夠有效抑制振膜的偏振問題,進一步提高揚聲器的發聲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通過參考以下結合附圖的說明及權利要求書的內容,并且隨著對本實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結果將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圖中:
[0016]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的平面結構圖;
[0017]圖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的透視圖;
[0018]圖中:11、振膜;12、第一磁路組;13、第二磁路組;21、第一振膜;22、第二振膜;23、第三振膜;24、第四振膜;25、長桿;26、短桿;27、連接點;28、外連接桿。
[0019]在所有附圖中相同的標號指示相似或相應的特征或功能。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0021]針對前述現有揚聲器的磁路設計容易使振膜產生嚴重偏振,影響揚聲器的靈敏度及發聲效果。本實用新型將多個磁路進行連接組成一組磁路,同時在一個揚聲器中采用兩組磁路對揚聲器中的多個振膜進行驅動,從而能夠降低揚聲器的諧振頻率,提高揚聲器的靈敏度。同時,采用多磁路能夠有效抑制振膜的偏振問題,進一步提高揚聲器的發聲效果。
[0022]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的平面結構。
[0023]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包括至少四個振膜11、第一磁路組12和第二磁路組13 ;其中,第一磁路組12和第二磁路組13分別由至少兩個磁路組成,且第一磁路組12中的各個磁路相互連接,第二磁路組13中的各個磁路亦相互連接。
[0024]位于奇數位的振膜連接組成第一振膜組;位于偶數位的振膜連接組成第二振膜組;
[0025]第一振膜組在第一磁路組12的驅動下作同向振動,第二振膜組在第二磁路組13的驅動下亦作同向振動,且第一振膜組與第二振膜組的振動方向相反。
[0026]其中,采用串聯或者并聯的連接方式分別連接第一磁路組12和第二磁路組13中的各個磁路。也就是說,第一磁路組12中的各個磁路可以采用串聯的方式進行連接,也可以采用并聯的方式進行連接;第二磁路組13中的各個磁路與第一磁路組中的各個磁路的連接方式一致,同樣可以采用串聯或者并聯的方式進行連接。
[0027]通過圖1能夠看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能夠有效抑制振膜偏振,提高揚聲器的發聲效果。
[0028]上述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作了概括性的描述,下述將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作更為詳細地說明。
[0029]具體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還包括內連接桿和外連接桿,內連接桿包括長桿和短桿,且在振膜的DOME長軸上分別設置有連接點,其中,DOME是振膜中心的鋼性部位。其中,將位于奇數位的振膜通過連接點與內連接桿連接,然后通過外連接桿將連接的位于奇數位的所有振膜的內連接桿進行連接,形成第一振膜組。
[0030]將位于偶數位的振膜通過連接點與內連接桿連接,然后通過外連接桿將連接的位于偶數位的所有振膜的內連接桿進行連接,形成第二振膜組。
[0031]其中,內連接桿的長桿和短桿分別在第一振膜組和第二振膜組中相互交錯分布,并且,在第一振振膜組和第二振膜組的起始振膜中,內連接桿的長桿和短桿亦相互交錯分布。同時,內連接桿的數量與振膜的數量一致,且與同一振膜相連接的內連接桿為一根或者一對。如此在第一磁路組的驅動下,第一振膜組便能夠同向振動,在第二磁路組的驅動下,第二振膜組亦能夠同向振動。
[0032]需要說明的是,與同一振膜相連接的內連接桿可以單獨出現,也可成對出現,并且單獨出現或者成對出現的內連接桿的數量與振膜的數量一致。同時,由于外連接桿主要用于連接內連接桿,從而實現將整個揚聲器中的所有振膜連接起來。因此,外連接桿的數量既與內連接桿的數量有關,也與振膜的組數相關。
[0033]具體地,當與同一振膜相連接的內連接桿的數量為一根時,外連接的數量為兩根,其中一根外連接桿連接第一振膜組,另一根外連接桿連接第二振膜組。同時,第一振膜組在第一磁路組的驅動下相向振動,第二振膜組在第二磁路組的驅動下相向振動。
[0034]當與同一振膜相連接的內連接桿的數量為一對時,外連接桿的數量為兩對,其中的一對外連接桿連接第一振膜組,另外一對外連接桿連接第二振膜組。
[003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將與同一振膜相連接的內連接桿的數量設為一對,能夠更有利于使振膜在振動時處于平衡狀態。
[0036]為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圖2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的透視結構。
[0037]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包括四個振膜、第一磁路組和第二磁路組。其中,為了方便表述,將四個振膜分別命名為第一振膜21、第二振膜22、第三振膜23和第四振膜24,在第一振膜21、第二振膜22、第三振膜23和第四振膜24的DOME長軸上分別設置有連接點27 ;內連接桿包括長桿25和短桿26 ;其中,第一振膜21通過連接點27與短桿26相連,第三振膜23通過連接點27與長桿25相連,然后通過外連接桿28將第一振膜21和第三振膜23進行連接,組成第一振膜組。
[0038]第二振膜22通過連接點27與長桿25相連,第四振膜24通過連接點27與短桿26相連,然后通過外連接桿28將第二振膜22和第四振膜24進行連接,組成第二振膜組。
[0039]當然,第一振膜21也可以通過連接點27與長桿25相連,第三振膜23通過連接點27與短桿26相連,然后通過外連接桿28將第一振膜21和第三振膜23進行連接,組成第一振膜組。
[0040]第二振膜22通過連接點27與7短桿26相連,第四振膜24通過連接點27與長桿25相連,然后通過外連接桿28將第二振膜22和第四振膜24進行連接,組成第二振膜組。
[0041]第一磁路組12由兩個磁路以串聯方式連接,同樣第二磁路組13也由兩個磁路以串聯方式進行連接。如此,第一振膜組在第一磁路組12的驅動下作同向振動,第二振膜組在第二磁路組13的驅動也作同向振動,但第一振膜組與第二振膜組分別在第一磁路組與第二磁路組的驅動下作相向振動。
[0042]例如,第一振膜21和第三振膜23組成第二磁路組,第一振膜22和第四振膜24組成第二磁路組,此時第一振膜組在第一磁路組12的驅動下向下振動,那么第二振膜組在第二磁路組13的驅動下則向上振動。
[0043]上述實施例中只以四個振膜分別組成兩組振膜和以四個磁路分別組成2組磁路進行了說明。同樣的,本實用新型也可以在一個揚聲器中使用6個或者8個甚至更多的振膜組成兩組振膜,以及以6個或者8個甚至更多的磁路組成2組磁路來提高揚聲器的輻射范圍以及抑制揚聲器的偏振。
[0044]具體地,下述以6個振膜組成兩組振膜和以6個磁路組成2組磁路進行說明。其中,為了方便表述,將6個振膜分別命名為第一振膜、第二振膜、第三振膜、第四振膜、第五振膜和第六振膜。其中,在第一振膜、第二振膜、第三振膜、第四振膜、第五振膜和第六振膜的DOME長軸上分別設置有連接點。內連接桿包括長桿和短桿;其中,第一振膜通過連接點與長桿相連,第三振膜通過連接點與短桿相連,第五振膜通過連接點與長桿相連,然后通過外連接桿將第一振膜、第三振膜和第五振膜進行連接,組成第一振膜組。
[0045]第二振膜通過連接點與短桿相連,第四振膜通過連接點與長桿相連,第六振膜通過連接點與短桿相連,然后通過外連接桿將第二振膜、第四振膜和第六振膜進行連接,組成第二振膜組。
[0046]第一磁路組由三個磁路以并聯的方式進行連接,同樣第二磁路組也由三個磁路以并聯的方式進行連接,如此,第一振膜組在第一磁路組的驅動下作同向振動,第二振膜組在第二磁路組的驅動也作同向振動,且第一振膜組與第二振膜組分別在第一磁路組與第二磁路組的驅動下作相向振動。
[0047]通過上述能夠看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通過將多個磁路進行連接組成一組磁路,同時在一個揚聲器中采用兩組磁路對揚聲器中的多個振膜進行驅動,從而能夠使降低揚聲器的諧振頻率,提高揚聲器的靈敏度。同時,采用多磁路能夠有效抑制振膜的偏振問題,進一步提高揚聲器的發聲效果。
[0048]如上參照附圖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對于上述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內容的基礎上做出各種改進。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的內容確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包括至少四個振膜、第一磁路組和第二磁路組;其中, 所述第一磁路組和第二磁路組分別由至少兩個磁路組成,且所述第一磁路組中的各個磁路相互連接,所述第二磁路組中的各個磁路亦相互連接; 位于奇數位的振膜連接組成第一振膜組;位于偶數位的振膜連接組成第二振膜組;所述第一振膜組在所述第一磁路組的驅動下作同向振動,所述第二振膜組在所述第二磁路組的驅動下亦作同向振動,且所述第一振膜組與第二振膜組的振動方向相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其特征在于, 采用串聯或者并聯的連接方式分別連接所述第一磁路組和第二磁路組中的各個磁路。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還包括內連接桿和外連接桿;并且,在所述振膜的DOME長軸上分別設置有連接點;其中, 將位于奇數位的振膜通過所述連接點與所述內連接桿連接,然后通過所述外連接桿將連接的位于奇數位的所有振膜的所述內連接桿進行連接,形成第一振膜組; 將位于偶數位的振膜通過所述連接點與所述內連接桿連接,然后通過所述外連接桿將連接的位于偶數位的所有振膜的所述內連接桿進行連接,形成第二振膜組。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內連接桿包括長桿和短桿; 所述內連接桿的長桿和短桿分別在所述第一振膜組和第二振膜組中相互交錯分布;并且, 在所述第一振膜組和第二振膜組的起始振膜中,所述內連接桿的長桿和短桿亦相互交錯分布。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內連接桿的數量與所述振膜的數量一致,且與同一振膜相連接的內連接桿為一根或者一對。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振膜多磁路揚聲器,其特征在于, 當與同一振膜相連接的內連接桿的數量為一根時,所述外連接桿的數量為兩根; 當與同一振膜相連接的內連接桿的數量為一對時,所述外連接桿的數量為兩對。
【文檔編號】H04R9/06GK203840521SQ201420050397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6日
【發明者】江超, 楊健斌, 李志
申請人:歌爾聲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