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wb的近距離信息發布與接收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UWB的近距離信息發布與接收系統,包括信息發送模塊和信息接收模塊,信息發送模塊包括PC上位機、PPM調制電路、脈沖發生電路、方波信號源、驅動發生電路和超寬帶發射天線,PC上位機的輸出端和PPM調制電路的第一輸入端連接,脈沖發生電路的輸入端和方波信號源的輸出端連接,脈沖發生電路的輸出端和PPM調制電路的第二輸入端連接,PPM調制電路的輸出端和驅動發生電路的輸入端連接,驅動發生電路的輸出端和超寬帶發射天線的輸入端連接,信息接收模塊包括超寬帶接收天線、PPM解調電路和智能終端,超寬帶接收天線的輸出端和PPM解調電路的輸入端連接,PPM解調電路的輸出端和智能終端的輸入端連接;優點是信息豐富,發布范圍寬,獲取時間短。
【專利說明】基于UWB的近距離信息發布與接收系統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信息發布與接收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基于UWB的近距離信息發 布與接收系統。
【背景技術】
[0002] 現有的近距離信息發布系統在我們日常生活很普及。如火車站和地鐵站等,對乘 客而言要去查詢一些信息,一般通過電子顯示屏,去人工臺咨詢來獲取我們想知道的信息。 如商店,酒店或者餐館等場所,這些地方的商家為了宣傳自己的商品或者優惠活動,一般通 過貼廣告宣傳海報,發傳單來告知該地方的消費者。如在某區域,政府為了發布某些事件, 一般采取電視,報紙方式來告知該區域的群眾。如在博物館,文化景點等,一般由講解員把 該地方的有關知識講解給游客聽。
[0003] 這些現有廣播式信息發布方式有一些缺點:顯示屏顯示的信息有限,工人咨詢需 要排隊耗時,發送傳單紙質污染,派發給路人的紙質有限所以信息發布范圍窄,電視和報紙 發送的信息不及時,人工講解對講解員要求高,講解的知識不一定全面等。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信息內容豐富,無污染,信息發布范圍寬, 信息接收者獲取信息的時間短,同時可以實時獲取信息的基于UWB的近距離信息發布與接 收系統。
[0005] 本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基于UWB的近距離信息發 布與接收系統,包括信息發送模塊和信息接收模塊,所述的信息發送模塊包括PC上位機、 PPM調制電路、脈沖發生電路、方波信號源、驅動發生電路和超寬帶發射天線,所述的PPM調 制電路有兩個信號輸入端,分別為用于輸入信息碼的第一輸入端和用于輸入高頻脈沖的第 二輸入端,所述的PC上位機的輸出端和所述的PPM調制電路的第一輸入端連接,所述的脈 沖發生電路的輸入端和所述的方波信號源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的脈沖發生電路的輸出端和 所述的PPM調制電路的第二輸入端連接,所述的PPM調制電路的輸出端和所述的驅動發生 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的驅動發生電路的輸出端和所述的超寬帶發射天線的輸入端連 接,所述的信息接收模塊包括超寬帶接收天線、PPM解調電路和智能終端,所述的超寬帶接 收天線的輸出端和所述的PPM解調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的PPM解調電路的輸出端和所 述的智能終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的超寬帶發射天線與所述的超寬帶接收天線之間進行無 線通訊,所述的超寬帶發射天線與所述的超寬帶接收天線之間進行無線通訊,所述的PC上 位機將數字形式的信息碼發送到所述的PPM調制電路中,所述的PPM調制電路將該信息碼 轉換為PPM信號發送給所述的驅動發生電路,所述的驅動發生電路驅動所述的超寬帶發射 天線,所述的超寬帶發射天線將PPM信號發送出去,實現信息的發布;所述的超寬帶接收天 線與超寬帶發射天線之間進行無線通訊獲取PPM信號并發送給所述的PPM解調電路,所述 的PPM解調電路將PPM信號解調為PC上位機發送的信息碼后送入智能終端,人們可通過智 能終端獲取PC上位機發送的信息內容,實現信息的獲取。
[0006] 所述的脈沖發生電路包括型號為LT1169CS8的第一運算放大器、第一電容、第二 電容、第三電容、第四電容、第五電容、第六電容、第七電容、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 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七電阻、第八電阻、第九電阻、第一電感、第一二極管、第 二二極管、第一三極管和第二三極管,所述的第一電容的一端接地,所述的第一電容的另一 端與所述的第二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二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的第一電阻的一端連 接,所述的第一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電阻的一端、所述的第一二極管的陰極和所述的 第一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的第一二極管的陽極、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和所述的 第一運算放大器的第3腳連接,所述的第二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所 述的第一運算放大器的第8腳和所述的第二二極管的陽極均接入5V電源,所述的第二二極 管的陰極、所述的第三電容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三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三電阻的另一 端、所述的第四電容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九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四電容的另一端、所述 的第四電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三電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的第四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 第一運算放大器的第1腳和所述的第五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五電阻的另一端、所述 的第一運算放大器的第2腳和所述的第一運算放大器的第4腳均接地,所述的第九電阻的 另一端、所述的第五電容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的第一電感的一 端、所述的第七電容的一端、所述的第六電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六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的 第一電感的另一端為所述的脈沖發生電路的輸入端,所述的第七電容的另一端、所述的第 六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七電阻的一端、所述的第八電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五電容的另 一端連接,所述的第六電容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七電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基 極連接,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和所述的第八電阻的另一端連接且其公共連接端為所 述的脈沖發生電路的輸出端;該脈沖發生電路利于雪崩晶體管來產生脈沖,可以獲得比較 陡峭的脈沖沿,便于PPM調制電路的實現。
[0007] 所述的PPM調制電路包括六個反相器和型號為ADG719BRM的選擇器,所述的六個 反相器均為CMOS反相器,所述的六個反相器分別為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 第四反相器、第五反相器和第六反相器,所述的選擇器有五個輸入端,分別為第一輸入端、 第二輸入端、第三輸入端、電源輸入端和地輸入端,所述的第一反相器的輸入端為所述的 PPM調制電路的第一輸入端,所述的第一反相器的輸出端、所述的第二反相器的輸入端和所 述的第三反相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的第三反相器的輸出端與所述的第四反相器的輸入端 連接,所述的選擇器的電源輸入端接入5V電源,所述的選擇器的地輸入端接地,所述的第 二反相器的輸出端和所述的選擇器的第一輸入端連接,所述的第四反相器的輸出端和所述 的選擇器的第二輸入端連接,所述的選擇器的第三輸入端為所述的PPM調制電路的第二輸 入端,所述的選擇器的輸出端和所述的第五反相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的第五反相器的輸 出端和所述的第六反相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的第六反相器的輸出端為所述的PPM調制電 路的輸出端;該PPM調制電路采用普通的CMOS反相器實現其PPM調制功能,電路結構簡單, 且電路功耗較小。
[0008] 所述的驅動發生電路包括第十電阻、第十一電阻、第一場效應管、第二場效應管、 第三場效應管、第四場效應管、第五場效應管和第六場效應管,所述的第二場效應管的柵極 和所述的第三場效應管的柵極連接且其公共連接端為所述的驅動發生電路的輸入端,所述 的第二場效應管的漏極與所述的第一場效應管的源極連接,所述的第一場效應管的柵極與 所述的第十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十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十一電阻的一端、所述的 第一場效應管的漏極和所述的第五場效應管的漏極均接入5V電源,所述的第十一電阻的 另一端與所述的第四場效應管的柵極連接,所述的第四場效應管的源極接地,所述的第二 場效應管的源極、所述的第三場效應管的漏極、所述的第五場效應管的柵極和所述的第六 場效應管的柵極連接,所述的第五場效應管的源極與所述的第六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且其 公共連接端為所述的驅動發生電路的輸出端,所述的第六場效應管的源極接地,所述的第 三場效應管的源極和所述的第四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該驅動發生電路采用場效應管實 現,由于場效應管具有噪聲小,功耗低,易于集成,且沒有二次擊穿現象,故驅動發生電路所 需要的驅動功率小,容易使電路微型化。
[0009] 所述的PPM解調電路包括變壓線圈、第三二極管、第四二極管、第二電感、第八 電容、第九電容、第十電容、第十一電容、第十二電阻、第十三電阻、第十四電阻、第十五電 阻、第十六電阻、第十七電阻、第十八電阻、型號TL054AMN的第二運算放大器和型號為 TL054AID的第三運算放大器,所述的變壓線圈的初級的同相端為所述的PPM解調電路的輸 入端,所述的變壓線圈的次級同相端和所述的第三二極管的陰極連接,所述的變壓線圈的 次級反向端和所述的第四二極管的陰極連接,所述的第三二極管的陽極、所述的第四二極 管的陽極、所述的第二電感一端、所述的第八電容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九電容的一端連接,所 述的第九電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的第十二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十二電阻的另一端、所 述的第十電容的一端、所述的第十三電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十四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的 第十三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十一電容的一端、所述的第二運算放大器的第1腳、所述的 第十六電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十七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十四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 第十一電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的第二運算放大器的第3腳連接,所述的變壓線圈初級的反向 端、所述的第二電感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八電容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十電容的另一端和所述 的第十五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十五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運算放大器的第2腳、 所述的第二運算放大器的第11腳和所述的第十六電阻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的第二運算 放大器的第4腳接入5V電源,所述的第十七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十八電阻的一端和所 述的第三運算放大器的第2腳連接,所述的第十八電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的第三運算放大器 的第1腳連接且其公共連接端為所述的PPM解調電路的輸出端,所述的第三運算放大器的 第11腳和所述的第三運算放大器的第3腳均接入5V電源,所述的第三運算放大器的第4 腳接地。該電路具有的優點:本PPM解調電路采用平方檢波方式來實現PPM信號的解調,傳 統接收機的前端都有一個帶通濾波器,來阻止帶外干擾信號和噪聲的進入,從而提高信噪 t匕。但是PPM信號的頻帶比較寬,在這個頻帶內存在很多的噪聲和其它的窄帶干擾信號,采 用解調前端加帶通濾波器的方法來提高接收信號的信噪比效果不是太明顯;該PPM解調電 路接收到的PPM信號與傳統的窄帶信號不一樣,它是一個時間上不連續、脈沖寬度相對很 窄的信號,PPM解調電路采用平方檢波方式在信號到來時進行解調,在其它時間內屏蔽噪聲 和外界的干擾信號,可以提高PPM解調電路的信噪比,減小誤碼率。
[001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PC上位機發送的數字信息經PPM調制電路進 行調制,轉換為PPM信號發送給驅動發生電路,驅動發生電路驅動超寬帶發射天線,超寬帶 發射天線將PPM信號發送出去,實現信息的發布;超寬帶接收天線與超寬帶發射天線之間 進行無線通訊,超寬帶接收天線將接收到的PPM信號發送給PPM解調電路,PPM解調電路將 PPM信號解調為PC上位機發送的數字信息后送入智能終端,人們可通過智能終端獲取PC上 位機發送的信息內容,實現信息的獲取;在信息發布過程中,PC上位機發送的數字信息是 以數字信號形式發送,信息可以來用編碼壓縮進行存儲和傳輸,由此發送的信息量可以很 豐富,可以是文本信息、語音信息和圖片信息,也可以是視頻信息并且在信息的發布與信息 的接收之間采用UWB (Ultra Wideband,無載波通信技術),實現近距離無線高速速率傳輸, 使得人們獲取信息的速度很快,人們只需手持智能終端(信息接收系統,如智能手機)即 可通過網絡從信息發布和接收系統中以極快的速度實時獲取所需的信息;信息都是電子信 號,故不存在紙質污染問題;信息的發布采用的類似于無線廣播信息發布的方式,現有的智 能終端(智能手機)均能通過無線網絡獲取信息,信息發布范圍寬,且采用智能手機等智能 終端進行信息的接收,可以對接收的信息進行各種操作,可以刪除,復制轉發,也可以根據 接收信息通過無限網絡給信息發布者一個反饋信息,進行咨詢,預訂等業務操作,實用性和 可操作性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 圖1為信息發送模塊的原理框圖;
[0012] 圖2為信息接收模塊的原理框圖;
[0013] 圖3為脈沖發生電路的電路圖;
[0014] 圖4為PPM調制電路的電路圖;
[0015] 圖5為驅動發生電路的電路圖;
[0016] 圖6為PPM解調電路的電路。
【具體實施方式】
[0017]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8] 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基于UWB的近距離信息發布與接收系統,包括信 息發送模塊和信息接收模塊,信息發送模塊包括PC上位機、PPM調制電路、脈沖發生電路、 驅動發生電路和超寬帶發射天線,PPM調制電路有兩個信號輸入端,分別為用于輸入信息碼 的第一輸入端和用于輸入高頻脈沖的第二輸入端,PC上位機的輸出端和PPM調制電路的第 一輸入端連接,脈沖發生電路的輸出端和PPM調制電路的第二輸入端連接,PPM調制電路的 輸出端和驅動發生電路的輸入端連接,驅動發生電路的輸出端和超寬帶發射天線的輸入端 連接,信息接收模塊包括超寬帶接收天線、PPM解調電路和智能終端,超寬帶接收天線的輸 出端和PPM解調電路的輸入端連接,PPM解調電路的輸出端和智能終端的輸入端連接,超寬 帶發射天線與超寬帶接收天線之間進行無線通訊,PC上位機可采用計算機,智能終端可以 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
[0019] 本實施例,如圖3所示,脈沖發生電路包括型號為LT1169CS8的第一運算放大器 U1A、第一電容C1、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第四電容C4、第五電容C5、第六電容C6、第七 電容C7、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 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九電阻R9、第一電感L1、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第一三 極管Q1和第二三極管Q2,第一電容C1的一端接地,第一電容C1的另一端與第二電容C2的 一端連接,第二電容C2的另一端與第一電阻R1的一端連接,第一電阻R1的另一端、第二電 阻R2的一端、第一二極管D1的陰極和第一三極管Q1的基極連接,第一二極管D1的陽極、第 一三極管Q1的發射極和第一運算放大器U1A的第3腳連接,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第一三 極管Q1的集電極、第一運算放大器U1A的第8腳和第二二極管D2的陽極均接入5V電源, 第二二極管D2的陰極、第三電容C3的一端和第三電阻R3的一端連接,第三電阻R3的另一 端、第四電容C4的一端和第九電阻R9的一端連接,第四電容C4的另一端、第四電阻R4的 一端和第三電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第四電阻R4的另一端、第一運算放大器U1A的第1腳 和第五電阻R5的一端連接,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第一運算放大器的第2腳和第一運算放 大器U1A的第4腳均接地,第九電阻R9的另一端、第五電容C5的一端和第二三極管Q2的 集電極連接,第一電感L1的一端、第七電容C7的一端、第六電阻R6的一端和第六電容C6 的一端連接,第一電感L1的另一端為脈沖發生電路的輸入端,第七電容C7的另一端、第六 電阻R6的另一端、第七電阻R7的一端、第八電阻R8的一端和第五電容C5的另一端連接, 第六電容C6的另一端、第七電阻R7的另一端和第二三極管Q2的基極連接,第二三極管Q2 的發射極和第八電阻R8的另一端連接且其公共連接端為所述的脈沖發生電路的輸出端。
[0020] 本實施例,如圖4所示,PPM調制電路包括六個反相器和型號為ADG719BRM的選擇 器S1,六個反相器均為CMOS反相器,六個反相器分別為第一反相器U2A、第二反相器U2B、第 三反相器U2C、第四反相器U2D、第五反相器U2E和第六反相器U2F,選擇器有五個輸入端,分 別為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第三輸入端、電源輸入端和地輸入端,第一反相器U2A的輸 入端為PPM調制電路的第一輸入端,第一反相器U2A的輸出端、第二反相器U2B的輸入端和 第三反相器U2C的輸入端連接,第三反相器U2C的輸出端與第四反相器U2D的輸入端連接, 選擇器S1的電源輸入端接入5V電源,選擇器S1的地輸入端接地,第二反相器U2B的輸出 端和選擇器S1的第一輸入端連接,第四反相器U2D的輸出端和選擇器S1的第二輸入端連 接,選擇器S1的第三輸入端為PPM調制電路的第二輸入端,選擇器S1的輸出端和第五反相 器U2E的輸入端連接,第五反相器U2E的輸出端和第六反相器U2F的輸入端連接,第六反相 器U2F的輸出端為PPM調制電路的輸出端。
[0021] 本實施例,如圖5所示,驅動發生電路包括第十電阻R10、第十一電阻R11、第一場 效應管Q3、第二場效應管Q4、第三場效應管Q5、第四場效應管Q6、第五場效應管Q7和第六 場效應管Q8,第二場效應管Q4的柵極和第三場效應管Q5的柵極連接且其公共連接端為驅 動發生電路的輸入端,第二場效應管Q4的漏極與第一場效應管Q3的源極連接,第一場效應 管Q3的柵極與第十電阻R10的一端連接,第十電阻R10的另一端、第十一電阻R11的一端、 第一場效應管Q3的漏極和第五場效應管Q7的漏極均接入5V電源,第十一電阻R11的另 一端與第四場效應管Q6的柵極連接,第四場效應管Q6的源極接地,第二場效應管Q4的源 極、第三場效應管Q5的漏極、第五場效應管Q7的柵極和第六場效應管Q8的柵極連接,第五 場效應管Q7的源極與第六場效應管Q8的漏極連接且其公共連接端為驅動發生電路的輸出 端,第六場效應管Q8的源極接地,第三場效應管的源極和第四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
[0022] 本實施例,如圖6所示,PPM解調電路包括變壓線圈T1、第三二極管D3、第四二極 管D4、第二電感L2、第八電容C8、第九電容C9、第十電容C10、第i^一電容C11、第十二電阻 R12、第十三電阻R13、第十四電阻R14、第十五電阻R15、第十六電阻R16、第十七電阻R17、第 十八電阻R18、型號TL054AMN的第二運算放大器U2A和型號為TL054AID的第三運算放大 器U3A,變壓線圈的初級的同相端為PPM解調電路的輸入端,變壓線圈T1的次級同相端和第 三二極管D3的陰極連接,變壓線圈Τ1的次級反向端和第四二極管D4的陰極連接,第三二 極管D3的陽極、第四二極管D4的陽極、第二電感L2 -端、第八電容C8的一端和第九電容 C9的一端連接,第九電容C9的另一端和第十二電阻R12的一端連接,第十二電阻R12的另 一端、第十電容CIO的一端、第十三電阻R13的一端和第十四電阻R14的一端連接,第十三 電阻R13的另一端、第^ 電容C11的一端、第二運算放大器U2A的第1腳、第十六電阻R16 的一端和第十七電阻R17的一端連接,第十四電阻R14的另一端、第^ 電容C11的另一端 和第二運算放大器U2A的第3腳連接,變壓線圈T1初級的反向端、第二電感L2的另一端、 第八電容C8的另一端、第十電容C10的另一端和第十五電阻R15的一端連接,第十五電阻 R15的另一端、第二運算放大器U2A的第2腳、第二運算放大器的第11腳和第十六電阻R16 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二運算放大器的第4腳接入電源,第十七電阻R17的另一端、第十八電 阻R18的一端和第三運算放大器U3A的第2腳連接,第十八電阻R18的另一端和第三運算 放大器U3A的第1腳連接且其公共連接端為PPM解調電路的輸出端,第三運算放大器U3A 的第11腳和第三運算放大器的第3腳均接入5V電源,第三運算放大器U3A的第4腳接地。
[0023]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為:PC上位機發送的數字信息經PPM調制電路進行調制,轉換 為PPM信號發送給驅動發生電路,驅動發生電路驅動超寬帶發射天線,超寬帶發射天線將 PPM信號發送出去,實現信息的發布;超寬帶接收天線與超寬帶發射天線之間進行無線通 訊,超寬帶接收天線將接收到的PPM信號發送給PPM解調電路,PPM解調電路將PPM信號解 調為PC上位機發送的數字信息后送入智能終端,人們可通過智能終端獲取PC上位機發送 的信息內容,實現信息的獲取;PPM調制電路采用脈沖位置調制,其原理是用調制信號控制 脈沖序列中各脈沖的相對位置(即相位),使各脈沖的相對位置隨調制信號變化,由此脈沖 序列中脈沖的幅度和寬度均保持不變,保證信號的精確性。
[0024] 本發明中,超寬帶發射天線與超寬帶接收天線通過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來實現數 據的傳輸。現有的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一般有:紅外技術、藍牙技術、802. lib和微功率無 線技術等。然而這些技術難以滿足高速數據傳輸要求,而本發明中超寬帶傳輸技術(UWB, ultra-wideband)的近距離數據傳輸速率可高達500Mb/s,快速實現近距離信息的發布與 接收。本發明采用的UWB與現有的無線通信技術的性能對比如下表1所示。
[0025] 表1 :性能對照表
[0026]
【權利要求】
1. 一種基于UWB的近距離信息發布與接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發送模塊和信 息接收模塊,所述的信息發送模塊包括PC上位機、PPM調制電路、脈沖發生電路、方波信號 源、驅動發生電路和超寬帶發射天線,所述的PPM調制電路有兩個信號輸入端,分別為用于 輸入信息碼的第一輸入端和用于輸入高頻脈沖的第二輸入端,所述的PC上位機的輸出端 和所述的PPM調制電路的第一輸入端連接,所述的脈沖發生電路的輸入端和所述的方波信 號源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的脈沖發生電路的輸出端和所述的PPM調制電路的第二輸入端連 接,所述的PPM調制電路的輸出端和所述的驅動發生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的驅動發生 電路的輸出端和所述的超寬帶發射天線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的信息接收模塊包括超寬帶接 收天線、PPM解調電路和智能終端,所述的超寬帶接收天線的輸出端和所述的PPM解調電路 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的PPM解調電路的輸出端和所述的智能終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的超 寬帶發射天線與所述的超寬帶接收天線之間進行無線通訊,所述的PC上位機將數字形式 的信息碼發送到所述的PPM調制電路中,所述的PPM調制電路將該信息碼轉換為PPM信號 發送給所述的驅動發生電路,所述的驅動發生電路驅動所述的超寬帶發射天線,所述的超 寬帶發射天線將PPM信號發送出去,實現信息的發布;所述的超寬帶接收天線與超寬帶發 射天線之間進行無線通訊獲取PPM信號并發送給所述的PPM解調電路,所述的PPM解調電 路將PPM信號解調為PC上位機發送的信息碼后送入智能終端,人們可通過智能終端獲取PC 上位機發送的信息內容,實現信息的獲取。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WB的近距離信息發布與接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脈沖發生電路包括型號為LT1169CS8的第一運算放大器、第一電容、第二電容、第三電 容、第四電容、第五電容、第六電容、第七電容、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 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七電阻、第八電阻、第九電阻、第一電感、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 一三極管和第二三極管,所述的第一電容的一端接地,所述的第一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的 第二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二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的第一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 一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電阻的一端、所述的第一二極管的陰極和所述的第一三極管 的基極連接,所述的第一二極管的陽極、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和所述的第一運算放 大器的第3腳連接,所述的第二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所述的第一運 算放大器的第8腳和所述的第二二極管的陽極均接入5V電源,所述的第二二極管的陰極、 所述的第三電容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三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三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 第四電容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九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四電容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四電 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三電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的第四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一運算 放大器的第1腳和所述的第五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五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一運 算放大器的第2腳和所述的第一運算放大器的第4腳均接地,所述的第九電阻的另一端、所 述的第五電容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的第一電感的一端、所述的 第七電容的一端、所述的第六電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六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一電感 的另一端為所述的脈沖發生電路的輸入端,所述的第七電容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六電阻的 另一端、所述的第七電阻的一端、所述的第八電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五電容的另一端連接, 所述的第六電容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七電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 述的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和所述的第八電阻的另一端連接且其公共連接端為所述的脈沖 發生電路的輸出端。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WB的近距離信息發布與接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PPM調制電路包括六個反相器和型號為ADG719BRM的選擇器,所述的六個反相器均為CMOS 反相器,所述的六個反相器分別為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第四反相器、第五 反相器和第六反相器,所述的選擇器有五個輸入端,分別為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第三 輸入端、電源輸入端和地輸入端,所述的第一反相器的輸入端為所述的PPM調制電路的第 一輸入端,所述的第一反相器的輸出端、所述的第二反相器的輸入端和所述的第三反相器 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的第三反相器的輸出端與所述的第四反相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的選 擇器的電源輸入端接入5V電源,所述的選擇器的地輸入端接地,所述的第二反相器的輸出 端和所述的選擇器的第一輸入端連接,所述的第四反相器的輸出端和所述的選擇器的第二 輸入端連接,所述的選擇器的第三輸入端為所述的PPM調制電路的第二輸入端,所述的選 擇器的輸出端和所述的第五反相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的第五反相器的輸出端和所述的第 六反相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的第六反相器的輸出端為所述的PPM調制電路的輸出端。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WB的近距離信息發布與接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驅動發生電路包括第十電阻、第十一電阻、第一場效應管、第二場效應管、第三場效應管、第 四場效應管、第五場效應管和第六場效應管,所述的第二場效應管的柵極和所述的第三場 效應管的柵極連接且其公共連接端為所述的驅動發生電路的輸入端,所述的第二場效應管 的漏極與所述的第一場效應管的源極連接,所述的第一場效應管的柵極與所述的第十電阻 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十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十一電阻的一端、所述的第一場效應管的 漏極和所述的第五場效應管的漏極均接入5V電源,所述的第十一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的 第四場效應管的柵極連接,所述的第四場效應管的源極接地,所述的第二場效應管的源極、 所述的第三場效應管的漏極、所述的第五場效應管的柵極和所述的第六場效應管的柵極連 接,所述的第五場效應管的源極與所述的第六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且其公共連接端為所述 的驅動發生電路的輸出端,所述的第六場效應管的源極接地,所述的第三場效應管的源極 和所述的第四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WB的近距離信息發布與接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PPM解調電路包括變壓線圈、第三二極管、第四二極管、第二電感、第八電容、第九電容、 第十電容、第十一電容、第十二電阻、第十三電阻、第十四電阻、第十五電阻、第十六電阻、第 十七電阻、第十八電阻、型號TL054AMN的第二運算放大器和型號為TL054AID的第三運算放 大器,所述的變壓線圈的初級的同相端為所述的PPM解調電路的輸入端,所述的變壓線圈 的次級同相端和所述的第三二極管的陰極連接,所述的變壓線圈的次級反向端和所述的第 四二極管的陰極連接,所述的第三二極管的陽極、所述的第四二極管的陽極、所述的第二電 感一端、所述的第八電容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九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九電容的另一端 和所述的第十二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十二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十電容的一端、所 述的第十三電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十四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十三電阻的另一端、所 述的第十一電容的一端、所述的第二運算放大器的第1腳、所述的第十六電阻的一端和所 述的第十七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十四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十一電容的另一端和 所述的第二運算放大器的第3腳連接,所述的變壓線圈初級的反向端、所述的第二電感的 另一端、所述的第八電容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十電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的第十五電阻的一端 連接,所述的第十五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運算放大器的第2腳、所述的第二運算放大 器的第11腳和所述的第十六電阻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的第二運算放大器的第4腳接入5V 電源,所述的第十七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十八電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三運算放大器的 第2腳連接,所述的第十八電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的第三運算放大器的第1腳連接且其公共 連接端為所述的PPM解調電路的輸出端,所述的第三運算放大器的第11腳和所述的第三運 算放大器的第3腳均接入5V電源,所述的第三運算放大器的第4腳接地。
【文檔編號】H04W4/00GK104301859SQ201410530808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0日
【發明者】劉琳琳, 全成, 楊瀚程, 田丹, 郭成軍 申請人:寧波成電泰克電子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