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裝置及其自動饋紙模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掃描裝置及其自動饋紙模塊,自動饋紙模塊包括軌道框架、壓紙板、及連動機構。軌道框架形成上開孔與凹槽。壓紙板容置于凹槽且形成檢測孔。連動機構具有觸發件、連動件、及遮蔽件,觸發件樞設于軌道框架且連接于連動件一端部,遮蔽件連接于連動件另一端部并對應于檢測孔。觸發件具有上觸發部,上觸發部傾向穿出上開孔,以維持遮蔽件與檢測孔的相對位置。當紙張置放于軌道框架而壓迫上觸發部時,觸發件樞轉帶動連動件,使遮蔽件朝向檢測孔移動。借此,通過掃描裝置必備的光學感測元件來測得對應于檢測孔的遮蔽件位置,即可判斷紙張是否置放于軌道框架。
【專利說明】掃描裝置及其自動饋紙模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掃描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通過機構設計與必備的光學感測元件以判斷紙張位置的掃描裝置及其自動饋紙模塊。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掃描裝置包含有自動饋紙模塊及掃描模塊。其中,自動饋紙模塊具有軌道支架、電子式紙張感測器、及傳輸單元,而掃描模塊具有光學感測元件。
[0003]進一步地說,掃描裝置具有兩種如下所述的掃描模式:當使用者按壓掃描裝置的掃描啟動鍵時,電子式紙張感測器將檢測自動饋紙模塊的軌道支架上是否有置放紙張,若電子式紙張感測器檢測到軌道支架上有置放紙張,則掃描裝置將以傳輸單元輸送紙張,借以通過光學感測元件在固定位置進行饋紙掃描;若電子式紙張感測器檢測到軌道支架上沒有置放紙張,則掃描裝置不會通過自動饋紙模塊進行掃描,而是移動光學感測元件進行平面掃描。
[0004]然而,現有掃描裝置感測紙張是否位在自動饋紙模塊,是通過電子式紙張感測器的檢測來達成,但電子式紙張感測器所需耗費的成本較高,此將使得掃描裝置的制造成本無法被進一步地降低。
[0005]于是,本發明人有感上述缺失且可改善,乃特潛心研究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終于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實用新型。
【發明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于提供一種掃描裝置及其自動饋紙模塊,其通過機構設計來利用掃描裝置既有且必備的光學感測元件,以達到判斷紙張位置的功能,借以省略電子式紙張感測器,進而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
[000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掃描裝置,包括:一自動饋紙模塊,其用以傳輸一紙張,該自動饋紙模塊包含:一軌道框架,其具有一上支架與一對應該上支架的下支架,該上支架形成有一貫穿的上開孔,而該下支架外緣凹設有一凹槽;一壓紙板,其容置于該凹槽,且該壓紙板形成有一貫穿的檢測孔;一連動機構,其具有一觸發件、一連動件、及一遮蔽件,該觸發件樞設于該軌道框架且連接于該連動件的一端部,該遮蔽件連接于該連動件的另一端部并對應于該壓紙板的檢測孔;其中,該觸發件具有一上觸發部,且該觸發件通過自身重量配置而能使該上觸發部傾向穿出該上開孔以裸露于外,并連動該連動件以維持該遮蔽件與該檢測孔的相對位置;及一傳輸單元,其裝設于該軌道框架,用以傳輸該紙張沿著該上支架外表面與該下支架外表面,而移動至該上支架與下支架之外;其中,當該紙張置放于該上支架時,該紙張壓迫該上觸發部,以使該觸發件受壓迫而樞轉帶動該連動件,令該遮蔽件對應于該檢測孔移動;以及一光學感測元件,其大致設置于該壓紙板下方且面向該壓紙板,該光學感測元件能持續地掃描該壓紙板;其中,該掃描裝置能通過該光學感測元件掃描對應于該檢測孔的該遮蔽件位置,借以判斷該自動饋紙模塊的上支架是否有置放紙張。[0008]在本實用新型掃描裝置的一實施例中,該下支架形成有一貫穿的下開孔,該觸發件具有一下觸發部,且該觸發件通過自身重量配置而能使該下觸發部傾向穿出該下開孔以裸露于外;當該紙張置放于該上支架且該傳輸單元傳輸該紙張移動時,在該紙張末端脫離該上觸發部之前,該紙張前端壓迫該下觸發部,使該紙張末端脫離該上觸發部之后,該觸發件持續地受壓迫而能令該遮蔽件保持與該檢測孔的相對位置。
[0009]在本實用新型掃描裝置的一實施例中,該連動件形成有一非圓弧狀的軌道孔,該觸發件具有一驅動部,該驅動部可滑動地穿設于該軌道孔,以通過該驅動部與該軌道孔的配合,而使該觸發件的樞轉能帶動該連動件。
[0010]在本實用新型掃描裝置的一實施例中,當該紙張置放于該上支架而壓迫該上觸發部時,該驅動部與其鄰近的該軌道孔末端之間具有一余隙,當該紙張置放于該上支架且該傳輸單元傳輸該紙張移動,使該紙張前端壓迫該下觸發部時,該驅動部朝向該余隙滑動而抵接于其所鄰近的該軌道孔末端。
[0011]在本實用新型掃描裝置的一實施例中,該下支架內緣凸設有一樞轉座,該觸發件具有一樞設于該樞轉座的樞接桿,該上觸發部、該下觸發部、及該驅動部分別自該樞接桿一體延伸所形成,且該上觸發部與該下觸發部位于樞接桿的相反兩側。
[0012]在本實用新型掃描裝置的一實施例中,該軌道框架進一步包含有一限位件,該限位件固設于該下支架內緣且形成有一軌道槽,該連動件位于該觸發件與該遮蔽件之間的部位樞接于該限位件,該遮蔽件可滑動地穿設于該軌道槽內,以使該遮蔽件能沿著該軌道槽而相對于該檢測孔移動。
[001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另提供一種掃描裝置的自動饋紙模塊,其用以傳輸一紙張,該掃描裝置的自動饋紙模塊包括:一軌道框架,其具有一上支架與一對應該上支架的下支架,該上支架形成有一貫穿的上開孔,而該下支架外緣凹設有一凹槽;一壓紙板,其容置于該凹槽,且該壓紙板形成有一貫穿的檢測孔;一連動機構,其具有一觸發件、一連動件、及一遮蔽件,該觸發件樞設于該軌道框架且連接于該連動件的一端部,該遮蔽件連接于該連動件的另一端部并對應于該壓紙板的檢測孔;其中,該觸發件具有一上觸發部,且該觸發件通過自身重量配置而能使該上觸發部傾向穿出該上開孔以裸露于外,并連動該連動件以維持該遮蔽件與該檢測孔的相對位置;以及一傳輸單元,其裝設于該軌道框架,用以傳輸該紙張沿著該上支架外表面與該下支架外表面,而移動至該上支架與下支架之外;其中,當該紙張置放于該上支架時,該紙張壓迫該上觸發部,以使該觸發件受壓迫而樞轉帶動該連動件,令該遮蔽件對應于該檢測孔移動。
[0014]在本實用新型自動饋紙模塊的一實施例中,該下支架形成有一貫穿的下開孔,該觸發件具有一下觸發部,且該觸發件通過自身重量配置而能使該下觸發部傾向穿出該下開孔以裸露于外;當該紙張置放于該上支架且該傳輸單元傳輸該紙張移動時,在該紙張末端脫離該上觸發部之前,該紙張前端壓迫該下觸發部,使該紙張末端脫離該上觸發部之后,該觸發件持續地受壓迫而能令該遮蔽件保持與該檢測孔的相對位置。
[0015]在本實用新型自動饋紙模塊的一實施例中,該連動件形成有一非圓弧狀的軌道孔,該觸發件具有一驅動部,該驅動部可滑動地穿設于該軌道孔,以通過該驅動部與該軌道孔的配合,而使該觸發件的樞轉能帶動該連動件。
[0016]在本實用新型自動饋紙模塊的一實施例中,當該紙張置放于該上支架而壓迫該上觸發部時,該驅動部與其鄰近的該軌道孔末端之間具有一余隙,當該紙張置放于該上支架且該傳輸單元傳輸該紙張移動,使該紙張前端壓迫該下觸發部時,該驅動部朝向該余隙滑動而抵接于其所鄰近的該軌道孔末端。
[0017]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掃描裝置及其自動饋紙模塊,通過連動機構搭配于壓紙板的檢測孔,使得自動饋紙模塊內是否設置有紙張的情況,能通過壓紙板檢測孔而呈現差異出來。當通過光學感測元件來檢測壓紙板檢測孔所呈現的差異,即可得知自動饋紙模塊內是否設置有紙張。借此,通過利用掃描裝置既有且必備的光學感測元件,即可省略既有的電子式紙張感測器,進而有效地降低掃描裝置的生產成本。
[0018]為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作任何的限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掃描裝置未置放紙張時的立體示意圖。
[0020]圖2為圖1的分解示意圖。
[0021]圖3為圖1另一視角的分解示意圖。
[0022]圖4為圖1的剖視示意圖。
[0023]圖5為圖1另一視角的剖視示意圖。
[0024]圖6為本實用新型掃描裝置置放紙張時的立體示意圖(紙張省略)。
[0025]圖7為圖6的剖視示意圖。
[0026]圖8為圖6另一視角的剖視示意圖。
[0027]圖9為本實用新型掃描裝置的傳輸單元輸送紙張時的示意圖(一)。
[0028]圖10為本實用新型掃描裝置的傳輸單元輸送紙張時的示意圖(二)。
[0029]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30]100 掃描裝置
[0031]I 自動饋紙模塊
[0032]11 軌道框架
[0033]111 外框架
[0034]1111 穿孔
[0035]112 上支架
[0036]1121 上開孔
[0037]1122 連接桿
[0038]113 下支架
[0039]1131 下開孔
[0040]1132 凹槽
[0041]1133 貫孔
[0042]1134 樞轉座
[0043]1135 安裝座
[0044]114 限位件[0045]1141軌道槽
[0046]12壓紙板
[0047]121板體
[0048]1211檢測孔
[0049]122扣持部
[0050]13連動機構
[0051]131連動件
[0052]1311軌道孔
[0053]132觸發件 [0054]1321樞接桿
[0055]1322上觸發部
[0056]1323下觸發部
[0057]1324驅動部
[0058]133遮蔽件
[0059]14傳輸單元
[0060]2掃描模塊
[0061]21光學感測元件
[0062]22玻璃板
[0063]G余隙
[0064]P紙張
【具體實施方式】
[0065]請參閱圖1至圖3,其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本實施例為一種掃描裝置100,包括一自動饋紙模塊I及一掃描模塊2。為便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僅呈現掃描裝置100的自動饋紙模塊I與掃描模塊2,但不代表掃描裝置100僅具有上述兩模塊。
[0066]所述自動饋紙模塊I用以傳輸一紙張P (如圖9或圖10),且自動饋紙模塊I包含有一軌道框架11、一壓紙板12、一連動機構13、及一傳輸單元14,并且上述壓紙板12、連動機構13、及傳輸單元14皆裝設于軌道框架11。以下將先就自動饋紙模塊I的各元件作一說明,而后再針對自動饋紙模塊I處于圖1中的位置,介紹元件間的連接關系。
[0067]請參閱圖2和圖3,且在說明元件連接關系時,請適時參酌圖4和圖5。所述軌道框架11具有一外框架111、一上支架112、一對應上支架的下支架113、及一限位件114。所述外框架111形成有一長條狀的穿孔1111,上支架112與下支架113裝設于外框架111上,上支架112的相反的兩端緣(如圖4中的上支架112左下端緣與右上端緣)大致分別接合于下支架113的相反兩端緣(如圖4中的下支架113左下端緣與右上端緣),且下支架113的部分區塊略突伸出所述外框架111的穿孔1111。
[0068]其中,所述上支架112形成有一貫穿的上開孔1121,下支架113對應于上支架112的上開孔1121處形成有一貫穿的下開孔1131,且下支架113外緣突伸出穿孔1111的部位凹設有一長條狀的凹槽1132(如圖3)。上述凹槽1132的長軸方向大致平行于穿孔1111的長軸方向,而凹槽1132于槽底形成有一貫孔1133。[0069]再者,所述上支架112內緣對應于凹槽1132的部位一體延伸形成有兩連接桿1122(如圖3)。下支架113內緣對應于下開孔1131的相反兩側處(如圖2中的下開孔1131左上側與右下側)各凸設有一樞轉座1134,并且下支架113內緣在鄰近凹槽1132貫孔1133處(如圖2中的貫孔1133右上側的下支架113內緣部位)凸設形成有一安裝座1135。
[0070]所述限位件114扣合于下支架113的安裝座1135,且限位件114部分區塊嵌設于凹槽1132的貫孔1133中,而限位件114嵌設于凹槽1132貫孔1133的部位形成有一貫穿的軌道槽1141。此外,本實施例雖以限位件114組裝于下支架113的安裝座1135為例,但在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限位件114與下支架113兩者亦可以是一體成型的構造。
[0071]所述壓紙板12具有一長條狀的板體121及自板體121內緣垂直地一體延伸的兩桿狀的扣持部122,上述板體121的長度與構造對應于下支架113的凹槽1132,且板體121形成有一貫穿的檢測孔1211。再者,壓紙板12的板體121容置于下支架113的凹槽1132內,且檢測孔1211對應于貫孔1133及軌道槽1141,使軌道槽1141與檢測孔1211共同形成連通的一通道。所述兩扣持部122則穿過下支架113并分別扣持于上支架112的兩連接桿1122末端。
[0072]所述連動機構13具有一連動件131、一觸發件132、及一遮蔽件133,上述觸發件132與遮蔽件133分別連接于連動件131的相反兩端(如圖4中的連動件131左下端與右上端),以通過連動件131而使觸發件132能帶動遮蔽件133移動。
[0073]更詳細地說,連動件131于本實施例是以連桿為例,且連動件131的大致中央部位樞設于限位件114,連動件131的相反兩端部(如圖4中的連動件131左下端部與右上端部)分別鄰近于樞轉座1134與軌道槽1141。其中,連動件131鄰近樞轉座1134的部位形成有一非圓弧狀的軌道孔1311,并且軌道孔1311于本實施例中是以斜直線狀為例,但不受限于此。
[0074]所述觸發件132具有一樞接桿1321、一上觸發部1322、一下觸發部1323、及一驅動部1324。其中,上觸發部1322與下觸發部1323分別自樞接桿1321 —端部分別朝上方與下方一體延伸所形成,亦即上觸發部1322與下觸發部1323位于樞接桿1321 —端部的相反兩側(如圖2中的樞接桿1321左端部的上側與下側)。而驅動部1324則自樞接桿1321另一端部朝下方一體延伸所形成,亦即驅動部1324位于樞接桿的另一端部的下方(如圖2中的樞接桿1321右端部下方)。
[0075]再者,相鄰于上與下觸發部1322、1323相反兩側的樞接桿1321部位(如圖2中的樞接桿1321中央部位與最左側部位)分別樞設于下支架113的兩樞轉座1134,以使上觸發部1322與下觸發部1323分別穿出上支架112的上開孔1121與下支架113的下開孔1131而裸露于外,驅動部1324則可滑動地穿設于連動件131的軌道孔1311 ;借以令上觸發部1322、下觸發部1323、及驅動部1324分別受限于上開孔1121、下開孔1131、及軌道孔1311且在其內活動。
[0076]所述遮蔽件133呈柱狀且其一端樞設于連動件131鄰近軌道槽1141的部位(如圖4中的連動件131左下側部位)。并且遮蔽件133可滑動地穿設于軌道槽1141內且對應于壓紙板12的檢測孔1211,以使遮蔽件133能沿著軌道槽1141而相對于檢測孔1211移動。
[0077]需進一步說明的是,連動機構13通過驅動部1324與軌道孔1311的配合,而使觸發件132的樞轉能帶動連動件131。再者,所述觸發件132通過自身重量配置(如:下觸發部1323與驅動部1324重量大于上觸發部1322重量,并且上觸發部1322重量相對于樞接桿1321所產生的力矩小于所述下觸發部1323與驅動部1324重量相對于樞接桿1321所產生的力矩),以使位在樞接桿1321下方的下觸發部1323與驅動部1324朝向地心方向,進而令下觸發部1323傾向穿出下開孔1131而裸露于外,位于下觸發部1323相反側的上觸發部1322則受迫而傾向穿出上開孔1121并裸露于外,借以連動所述連動件131以維持遮蔽件133與檢測孔1211的相對位置(亦即,令遮蔽件133能保持與上述檢測孔1211分離)。
[0078]此外,連動件131于本實施例中雖以連桿為例,但連動件131亦可依設計者需求而加以變化為具有相同連動功能的元件。例如:齒輪組(圖略)。再者,本實施例的連動機構13是以安裝在下支架113為例,但在能達到上述功能的前提下,連動機構13亦可安裝于上支架112或外框架111,在此不加以限制。
[0079]所述傳輸單元14裝設于軌道框架11,并且傳輸單元14是用以帶動置放于上支架112外表面上的紙張P(如圖9或圖10),使紙張P能順暢地被傳送經過上支架112外表面與下支架113外表面,進而令紙張P移動至上支架112與下支架113之外。其中,傳輸單元14例如包含有馬達、齒輪、紙張傳輸滾輪等元件,在此不加以詳述。
[0080]更詳細地說,請參閱圖6至圖8所示,而為便于說明,圖6至圖8未繪示紙張P。當紙張P置放于上支架112時,紙張P壓迫觸發件132的上觸發部1322,此時,紙張P作用于上觸發部1322而相對于樞接桿1321所產生的力矩大于所述下觸發部1323與驅動部1324重量相對于樞接桿1321所產生的力矩,以使觸發件132受壓迫而樞轉帶動連動件131,令連動件13沿相同于上觸發部1322樞轉的方向(如圖7的逆時針方向)而樞轉,借以帶動遮蔽件133沿軌道槽1141朝向檢測孔1211移動進而遮蔽檢測孔1211。需說明的是,此時驅動部1324及其鄰近的軌道孔1311末端之間具有一余隙G。
[0081]須說明的是,上與下觸發部1322、1323的樞轉中心軸(相當于樞接桿1321)位在上支架112與下支架113所包圍的空間內,并且上開孔1121對應到樞接桿1321所呈現的圓心角(相當于上開孔1121兩末端連線至樞接桿1321所形成的角度)不大于180度,所以上觸發部1322在上開孔1121內所能樞轉的角度不大于上開孔1121對應到樞接桿1321所呈現的圓心角;下開孔1131對應到樞接桿1321所呈現的圓心角(相當于下開孔1131兩末端連線至樞接桿1321所形成的角度)亦不大于180度,所以下觸發部1323在下開孔1131內所能樞轉的角度也不大于下開孔1131對應到樞接桿1321所呈現的圓心角。
[0082]以上為自動饋紙模塊I的各元件構造說明以及自動饋紙模塊I于圖1中位置的元件間連接關系。下述將接著說明有關紙張P置入自動饋紙模塊I而被傳輸單元14傳送時的各元件間連接關系,請參閱圖9和圖10所示,并適時參酌圖7至圖8。
[0083]具體來說,當紙張P置放于上支架112且傳輸單元14傳輸紙張P移動時,在紙張P末端(如圖9中的紙張P上方部位的最左端)脫離上觸發部1322之前,紙張P前端(如圖9中的紙張P下方部位的最左端)將先壓迫下觸發部1323,使觸發件132略微樞轉,令驅動部1324朝向所述余隙G滑動而抵接于鄰近的軌道孔1311末端,借以使紙張P末端脫離上觸發部1322之后,觸發件132的下觸發部1323持續地受壓迫而能令遮蔽件133保持與檢測孔1211的相對位置(亦即,遮蔽件133保持遮蔽檢測孔1211),直到紙張P末端脫離下觸發部1323而離開上支架112與下支架113。
[0084]請參閱圖2和圖3,下述接著說明本實用新型掃描裝置100的掃描模塊2。所述掃描模塊2包含有一光學感測兀件21 (如:掃描器)與一玻璃板22,上述光學感測兀件21與玻璃板22設置于壓紙板12的下方,而玻璃板22則設置于光學感測元件21與壓紙板12之間,并且光學感測元件21面向壓紙板12。為便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僅呈現掃描模塊2的光學感測兀件21與玻璃板22,但不代表掃描模塊2僅具有上述兩兀件。
[0085]請參閱圖4和圖7,所述光學感測元件21能在固定位置上持續地掃描壓紙板12的檢測孔1211,借以通過光學感測元件21掃描對應于檢測孔1211的遮蔽件133位置(亦即,檢測孔1211是否被遮蔽件133所遮蔽),進而判斷所述自動饋紙模塊I的上支架112上是否有置放紙張P。
[0086]更詳細地說,掃描裝置100是通過光學感測元件21所掃描到的壓紙板12檢測孔1211及其旁的板體121外表面兩者之間所呈現的色階值差異來判斷是檢測孔1211是否被遮蔽件133所遮蔽。
[0087]進一步地說,當光學感測元件21所掃描到的壓紙板12檢測孔1211及其旁的板體121外表面兩者之間所呈現的色階值差異在一預設范圍內時,所述掃描裝置100判斷壓紙板12的檢測孔1211已被遮蔽件133所遮蔽;而當光學感測元件21所掃描到的壓紙板12檢測孔1211及其旁的板體121外表面兩者之間所呈現的色階值差異超出上述預設范圍時,則所述掃描裝置100判斷壓紙板12的檢測孔1211未被遮蔽件133所遮蔽。
[0088]因此,當掃描裝置100判斷壓紙板12檢測孔1211已被遮蔽件133所遮蔽時,此即相當于自動饋紙模塊I內設置有紙張P,所以掃描裝置100使用自動饋紙模塊I進行饋紙掃描;而當掃描裝置100判斷壓紙板12的檢測孔1211未被遮蔽件133所遮蔽時,此即相當于自動饋紙模塊I內未設置有紙張P,所以掃描裝置100將移動光學感測元件21進行平面掃描,而不使用自動饋紙模塊I進行饋紙掃描。
[0089]綜上所述,掃描裝置通過連動機構搭配壓紙板檢測孔的設計,使得自動饋紙模塊內是否設置有紙張的情況,能通過壓紙板檢測孔呈現差異出來。借此,通過掃描裝置必定會裝設的光學感測元件來檢測上述壓紙板檢測孔所呈現的差異,進而得知自動饋紙模塊內是否設置有紙張。此種掃描裝置以機構設計與利用掃描裝置必備的光學感測元件來達到判斷紙張位置的功能,能省略既有的電子式紙張感測器,進而有效地降低掃描裝置的生產成本。
[009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可行實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掃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自動饋紙模塊,其用以傳輸一紙張,該自動饋紙模塊包含: 一軌道框架,其具有一上支架與一對應該上支架的下支架,該上支架形成有一貫穿的上開孔,而該下支架外緣凹設有一凹槽; 一壓紙板,其容置于該凹槽,且該壓紙板形成有一貫穿的檢測孔; 一連動機構,其具有一觸發件、一連動件、及一遮蔽件,該觸發件樞設于該軌道框架且連接于該連動件的一端部,該遮蔽件連接于該連動件的另一端部并對應于該壓紙板的檢測孔;其中,該觸發件具有一上觸發部,且該觸發件通過自身重量配置以使該上觸發部傾向穿出該上開孔而裸露于外,并連動該連動件以維持該遮蔽件與該檢測孔的相對位置;及 一傳輸單元,其裝設于該軌道框架,用以傳輸該紙張沿著該上支架外表面與該下支架外表面,而移動至該上支架與下支架之外; 其中,當該紙張置放于該上支架時,該紙張壓迫該上觸發部,以使該觸發件受壓迫而樞轉帶動該連動件,令該遮蔽件對應于該檢測孔移動;以及 一光學感測元件,其設置于該壓紙板下方且面向該壓紙板,該光學感測元件能持續地掃描該壓紙板; 其中,該掃描裝置能通過該光學感測元件掃描對應于該檢測孔的該遮蔽件位置,借以判斷該自動饋紙模塊的上支架是否有置放紙張。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下支架形成有一貫穿的下開孔,該觸發件具有一下觸發部,且該觸發件通過自身重量配置而能使該下觸發部傾向穿出該下開孔以裸露于外;當該紙張置放于該上支架且該傳輸單元傳輸該紙張移動時,在該紙張末端脫離該上觸發部之前,該紙張前端壓迫該下觸發部,使該紙張末端脫離該上觸發部之后,該觸發件持續地受壓迫而能令該遮蔽件保持與該檢測孔的相對位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掃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連動件形成有一非圓弧狀的軌道孔,該觸發件具有一驅動部,該驅動部可滑動地穿設于該軌道孔,以通過該驅動部與該軌道孔的配合,而使該觸發件的樞轉能帶動該連動件。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掃描裝置,其特征在于,當該紙張置放于該上支架而壓迫該上觸發部時,該驅動部與其鄰近的該軌道孔末端之間具有一余隙,當該紙張置放于該上支架且該傳輸單元傳輸該紙張移動,使該紙張前端壓迫該下觸發部時,該驅動部朝向該余隙滑動而抵接于其所鄰近的該軌道孔末端。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掃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下支架內緣凸設有一樞轉座,該觸發件具有一樞設于該樞轉座的樞接桿,該上觸發部、該下觸發部、及該驅動部分別自該樞接桿一體延伸所形成,且該上觸發部與該下觸發部位于該樞接桿的相反兩側。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掃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軌道框架還包含有一限位件,該限位件固設于該下支架內緣且形成有一軌道槽,該連動件位于該觸發件與該遮蔽件之間的部位樞接于該限位件,該遮蔽件可滑動地穿設于該軌道槽內,以使該遮蔽件能沿著該軌道槽而相對于該檢測孔移動。
7.一種掃描裝置的自動饋紙模塊,其用以傳輸一紙張,其特征在于,該掃描裝置的自動饋紙模塊包括: 一軌道框架,其具有一上支架與一對應該上支架的下支架,該上支架形成有一貫穿的上開孔,而該下支架外緣凹設有一凹槽; 一壓紙板,其容置于該凹槽,且該壓紙板形成有一貫穿的檢測孔; 一連動機構,其具有一觸發件、一連動件、及一遮蔽件,該觸發件樞設于該軌道框架且連接于該連動件的一端部,該遮蔽件連接于該連動件的另一端部并對應于該壓紙板的檢測孔;其中,該觸發件具有一上觸發部,且該觸發件通過自身重量配置而能使該上觸發部傾向穿出該上開 孔以裸露于外,并連動該連動件以維持該遮蔽件與該檢測孔的相對位置;以及一傳輸單元,其裝設于該軌道框架,用以傳輸該紙張沿著該上支架外表面與該下支架外表面,而移動至該上支架與下支架之外; 其中,當該紙張置放于該上支架時,該紙張壓迫該上觸發部,以使該觸發件受壓迫而樞轉帶動該連動件,令該遮蔽件對應于該檢測孔移動。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掃描裝置的自動饋紙模塊,其特征在于,該下支架形成有一貫穿的下開孔,該觸發件具有一下觸發部,且該觸發件通過自身重量配置而能使該下觸發部傾向穿出該下開孔以裸露于外;當該紙張置放于該上支架且該傳輸單元傳輸該紙張移動時,在該紙張末端脫離該上觸發部之前,該紙張前端壓迫該下觸發部,使該紙張末端脫離該上觸發部之后,該觸發件持續地受壓迫而能令該遮蔽件保持與該檢測孔的相對位置。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掃描裝置的自動饋紙模塊,其特征在于,該連動件形成有一非圓弧狀的軌道孔,該觸發件具有一驅動部,該驅動部可滑動地穿設于該軌道孔,以通過該驅動部與該軌道孔的配合,而使該觸發件的樞轉能帶動該連動件。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掃描裝置的自動饋紙模塊,其特征在于,當該紙張置放于該上支架而壓迫該上觸發部時,該驅動部與其鄰近的該軌道孔末端之間具有一余隙,當該紙張置放于該上支架且該傳輸單元傳輸該紙張移動,使該紙張前端壓迫該下觸發部時,該驅動部朝向該余隙滑動而抵接于其所鄰近的該軌道孔末端。
【文檔編號】H04N1/047GK203761460SQ201320892042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1日
【發明者】徐偉庭, 李伽鴻, 陳亮國, 陳信昌 申請人: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