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音頻功率整體放大電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放大電路,尤其涉及一種音頻功率整體放大電路。
背景技術:
隨著近十幾年來半導體技術的進步,功率放大電路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和應用。音頻功率放大電路是原理上最為基本、應用上最為廣泛的功率放大電路。目前大部分音響系統中的功放都是模擬類型,傳統的模擬功放按放大器的工作狀態可分為:A類、B類、AB類等形式。A類、AB類功放是音響系統中最為常用的功放。傳統類音頻放大器的一個共同缺點是效率很低,A類音頻放大器的理論效率是50%,實際效率大約為15-20% ;B類音頻放大器的理論最大效率是78.5% ;AB類音頻放大器的理論效率介于A類,B類之間,實際效率在50-70%之間。無論A類,B類還是AB類音頻功率放大器,當它們的輸出功率小于額定輸出功率時,效率就會明顯降低,播放動態的語言、音樂時平均工作效率只有30%左右。因此很有必要提高功率放大電路的實際工作效率。本文介紹采用由運算放大器組成輸入電壓放大驅動級,由晶體管VT1、VT2、VT3、VT4組成的復合管為功率輸出級組成的AB類音頻功放電路,該電路的輸出效率比同類電路有明顯提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工作效率高、能耗低的音頻功率整體放大電路。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種音頻功率整體放大電路,包括放大器、揚聲器、第一電容、第二電容、第三電容、第一電位器、第二電位器、 第三電位器、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第三三極管、第四三極管、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七電阻、第八電阻、第九電阻、第十電阻、第十一電阻和第十二電阻,電壓輸入端與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放大器的同相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連接后接地,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放大器的反相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電位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位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位器的滑動端、所述揚聲器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三極管的集電極、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放大器的負極輸出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為電源正極輸入端,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二電位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電位器的滑動端和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二電位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分別與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與所述第十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十二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電容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二端與所述揚聲器的第二端連接后接地,所述放大器的第一調零端與所述第三電位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位器的第二端與所述放大器的第二調零端連接,所述放大器的正極輸出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位器的滑動端、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九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一端為電源負極輸入端,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極和所述第三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放大器的信號輸出端分別與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極和所述第二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九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三三極管的集電極和所述第四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四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一種音頻功率整體放大電路的結構簡單,工作效率高,能耗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音頻功率整體放大電路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音頻功率整體放大電路,包括放大器1C、揚聲器BL、第一電容Cl、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第一電位器RP1、第二電位器RP2、第三電位器RP3、第一三極管VTl、第二三極管VT2、第三三極管VT3、第四三極管VT4、第一二極管Dl、第二二極管D2、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九電阻R9、第十電阻R10、第i^一電阻Rll和第十二電阻R12,電壓輸入端與第一電容Cl的第一端連接,第一電容Cl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一電阻Rl的第一端和放大器IC的同相輸入端連接,第一電阻Rl的第二端與第一電容Cl的第一端連接后接地,第二電容C2的第二端與第三電阻R3的第一端連接,第三電阻R3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二電阻R2的第一端和放大器IC的反相輸入端連接,第二電阻R2的第二端與第一電位器RPl的第一端連接,第一電位器RPl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一電位器RP2的滑動端、揚聲器BL的第一端、第十二電阻R12的第一端、第十電阻RlO的第一端、第四三極管VT4的集電極、第七電阻R7的第一端和第八電阻R8的第一端連接,放大器IC的負極輸出端分別與第四電阻R4的第一端、第六電阻R6的第一端和第二三極管VT2的集電極連接,第二三極管VT2的集電極為電源正極輸入端,第四電阻R4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二電位器RP2的第一端、第二電位器RP2的滑動端和第一三極管VTl的基極連接,第二電位器RP2的第二端與第一二極管Dl的正極連接,第一三極管VTl的發射極分別與第七電阻R7的第二端和第二三極管VT2的基極連接,第二三極管VVT2的發射極與第十電阻RlO的第二端連接,第十二電阻R12的第二端與第三電容C3第一端連接,第三電容C3的第二端與揚聲器BL的第二端連接后接地,放大器IC的第一調零端與第三電位器RP3的第一端連接,第三電位器RP3的第二端與放大器IC的第二調零端連接,放大器IC的正極輸 出端分別與第四電位器RP4的滑動端、第五電阻R5的第一端、第九電阻R9的第一端和第十一電阻Rll的第一端連接,第十一電阻Rll的第一端為電源負極輸入端,第五電阻R5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和第三三極管VT3的基極連接,放大器IC的信號輸出端分別與第一二極管Dl的負極和第二二極管D2的正極連接,第九電阻R9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三三極管VT3的集電極和第四三極管VT4的基極連接,第十一電阻Rll的第二 端與第四三極管VT4的發射極連接。
權利要求1.一種音頻功率整體放大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大器、揚聲器、第一電容、第二電容、第三電容、第一電位器、第二電位器、第三電位器、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第三三極管、第四三極管、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七電阻、第八電阻、第九電阻、第十電阻、第i^一電阻和第十二電阻,電壓輸入端與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放大器的同相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連接后接地,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放大器的反相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電位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位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位器的滑動端、所述揚聲器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三極管的集電極、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放大器的負極輸出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為電源正極輸入端,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二電位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電位器的滑動端和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二電位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分別與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與所述第十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十二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電容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二端與所述揚聲器的第二端連接后接地,所述放大器的第一調零端與所述第三電位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位器的第二端與所述放大器的第二調零端連接,所述放大器的正極輸出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位器的滑動端、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九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一端為電源負極輸入端,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極和所述第三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放大器的信號輸出端分別與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極和所述第二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九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三三極管的集電極和所述第四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四三極管的 發射極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音頻功率整體放大電路,包括放大器、揚聲器、第一電容、第二電容、第三電容、第一電位器、第二電位器、第三電位器、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第三三極管、第四三極管、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七電阻、第八電阻、第九電阻、第十電阻、第十一電阻和第十二電阻,電壓輸入端與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放大器的同相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連接后接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工作效率高,能耗低,具有推廣使用的價值。
文檔編號H04R3/00GK203167252SQ20132018789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5日
發明者劉立峰, 芮立國 申請人:成都瑞途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