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計算機的調幅無線話筒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計算機的調幅無線話筒,包括電源、開關、第一電阻至第十二電阻、第一電容至第九電容、天線、第一電感、第二電感、第一三極管至第四三極管、電位器和駐極體話筒,第二三極管、第二電感、第三電容、第四電容、第五電容、第六電容、第四電阻、第五電阻和第七電阻組成共基極電容三點式振蕩器,發出的振蕩信號作為載波信號,音頻信號作為調制信號,最終調幅信號經過由第二電容、第一電感、第二電阻組成的匹配網絡與天線相接,通過天線向空間發射信號。本發明中第一三極管的be結具有非線性特性,能實現音頻信號對載波信號的幅度調制,能提高該無線話筒的抗干擾性,電位器用于調整調制信號的大小,可防止過調幅。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計算機的調幅無線話筒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調幅無線話筒,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計算機的調幅無線話筒。
【背景技術】
[0002]無線話筒廣泛運用于當代舞臺表演、主持演講、家庭娛樂、會議廣播和教學方面,它與有線話筒相比具有使用方便和美觀大方的優點,在使用過程中不需要長長的電纜,擺脫了有線帶來的不暢,在教學和會議廣播方面,都需要無線話筒和計算機相結合,這樣能達到更好的教學和會議的效果,調幅無線話筒是能使音頻信號對調幅無線話筒的載波信號的幅度進行調制的無線話筒,傳統調幅無線話筒存在抗干擾能力差、耗能高和易出現過調幅的現象。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用于計算機的調幅無線話筒。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計算機的調幅無線話筒,包括電源、開關、第一電阻至第十二電阻、第一電容至第九電容、天線、第一電感、第二電感、第一三極管至第四三極管、電位器和駐極體話筒,所述電源的正極與所述開關的第一端連接,所述電源的負極分別與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開關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天線的信號發射端連接,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和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分別與所述第十二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四電容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和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基極分別與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十二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電位器的滑動端連接,所述電位器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九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九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駐極體話筒的第一端連接,所述電位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三三極管的基極分別與所述第四三極管的集電極和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四三極管的發射極分別與所述第九電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四三極管的基極分別與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九電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電容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八電容的第二端與所述駐極體話筒的第二端連接。
[000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明為一種用于計算機的調幅無線話筒,該無線話筒中第一三極管的be結具有非線性特性,能實現音頻信號對載波信號的幅度調制,能提高該無線話筒的抗干擾性,電位器用于調整調制信號的大小,可防止過調幅,該無線話筒還具有耗能低的特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本發明一種用于計算機的調幅無線話筒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一種用于計算機的調幅無線話筒,包括電源E、開關S、第一電阻Rl至第十二電阻R12、第一電容Cl至第九電容C9、天線Y、第一電感L1、第二電感L2、第一三極管VTl至第四三極管VT4、電位器RP和駐極體話筒MIC,電源E的正極與開關S的第一端連接,電源E的負極分別與第一電阻Rl的第一端、第二電阻R2的第一端、第一電感LI的第一端、第三電阻R3的第一端、第五電容C5的第一端、第四電阻R4的第一端、第六電容C6的第一端、第五電阻R5的第一端和第六電阻R6的第一端連接,開關S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一電容Cl的第一端、第一三極管VTl的集電極、第二電感L2的第一端、第七電阻R7的第一端、第七電容C7的第一端、第八電阻R8的第一端、第十一電阻Rll的第一端和第三三極管VT3的發射極連接,第一電容Cl的第二端與第一電阻Rl的第二端連接,第二電阻R2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一電感LI的第二端、第二電容C2的第一端和天線Y的信號發射端連接,第二電容C2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一三極管VTl的發射極和第三電阻R3的第二端連接,第一三極管VTl的基極分別與第十二電阻R12的第一端和第三電容C3的第一端連接,第三電容C3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四電容C4的第一端、第二電感L2的第二端和第二三極管VT2的集電極連接,第四電容C4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五電容C5的第二端、第二三極管VT2的發射極和第四電阻R4的第二端連接,第二三極管VT2的基極分別與第六電容C6的第二端、第七電阻R7的第二端和第五電阻R5的第二端連接,第七電容C7的第二端與第六電阻R6的第二端連接,第十二電阻R12的第二端與電位器RP的滑動端連接,電位器RP的第一端分別與第九電容C9的第一端、第十電阻RlO的第一端、第九電阻R9的第一端和駐極體話筒MIC的第一端連接,電位器RP的第二端與第三三極管VT3的集電極連接,第三三極管VT3的基極分別與第四三極管VT4的集電極和第十一電阻Rll的第二端連接,第四三極管VT4的發射極分別與第九電容C9的第二端和第十電阻RlO的第二端連接,第四三極管VT4的基極分別與第八電阻R8的第二端、第九電阻R9的第二端和第八電容C8的第二端連接,第八電容C8的第二端與駐極體話筒MIC的第二端連接。
[0008]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第二三極管VT2、第二電感L2、第三電容C3、第四電容C4、第五電容C5、第六電容C6、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和第七電阻R7組成共基極電容三點式振蕩器,發出振蕩信號,振蕩信號經第三電容C3送到第一三極管VTl的基極作為載波信號,來自駐極體話筒MIC的音頻信號經第三三極管VT3和第四三極管VT4放大后,經第十二電阻R12也送到第一三極管VTl的基極作為調制信號,由于第一三極管VTl的be結具有非線性特性,從而能實現音頻信號對載波信號的幅度調制,由第一三極管VTl的發射極得到的調幅信號經過由第二電容C2、第一電感L1、第二電阻R2組成的匹配網絡與天線Y相接,通過天線Y向空間發射信號,電位器RP用于調整調制信號的大小,可防止過調幅。
[0009]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出的技術變形,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計算機的調幅無線話筒,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源、開關、第一電阻至第十二電阻、第一電容至第九電容、天線、第一電感、第二電感、第一三極管至第四三極管、電位器和駐極體話筒,所述電源的正極與所述開關的第一端連接,所述電源的負極分別與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開關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天線的信號發射端連接,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和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分別與所述第十二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四電容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和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基極分別與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十二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電位器的滑動端連接,所述電位器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九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九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駐極體話筒的第一端連接,所述電位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三三極管的基極分別與所述第四三極管的集電極和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四三極管的發射極分別與所述第九電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四三極管的基極分別與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九電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電容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八電容的第二端與所述駐極體話筒的第二端連接。
【文檔編號】H04R3/00GK103702262SQ201310755848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0日
【發明者】張凌志 申請人:天津康惠美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