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自適應互補機制的數據發布與接收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融合網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自適應互補機制的數據發布與接收方法。為彌補互聯網訪問所呈現的冪律分布特性和廣播網傳輸單向性所帶來的劣勢,使二者配合工作,本方法提出自適應互補機制,經廣播信道循環發布較大規模的數據,保證信息傳遞的快速性,在廣播信道存在誤碼的前提下,通過互聯網信道請求補包,保證數據完整性。本發明能夠減少由信道誤碼帶來的數據重傳時間,彌補單一信道傳輸數據的劣勢,提升用戶體驗。
【專利說明】一種基于自適應互補機制的數據發布與接收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融合網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自適應互補機制的數據發布與接收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提升。在信息【技術領域】,傳統的互聯網服務已不能完全滿足用戶的需要,大數據量傳輸業務如高清電影、視頻點播等受到用戶越來越多的青睞。
[0003]當前的主要傳輸網絡如有線互聯網、廣播電視網等,均無法獨立應對用戶對大數據量傳輸業務的需求。有線互聯網受到帶寬限制,在大文件傳輸的過程中耗時較長,并且其訪問形式服從冪律(Power-law)分布,極易造成網絡擁塞;廣播電視網雖然帶寬足夠,但屬于單向網絡,無法與用戶進行信息交互,只能采用前向糾錯(FEC)進行多次傳輸以保證服務質量,效率較低。同時,廣播網的資源較為匱乏,難以吸引用戶。
[0004]上述單一網絡的情況,服務質量、效率較低,不能滿足用戶需求。融合網絡的概念被提出,目前業界對融合網絡沒有明確的定義,其特點主要表現在可靠性、高效性、穩定性和跨平臺等方面。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兩個或多個不同類型的網絡來實現單一網絡所不能達到的效果。網絡的融合可以使多類網絡互補工作,借助它們的優點,從多方面感知外在環境變化的特征,統計環境變化對服務質量和性能的影響規律,為更好的用戶體驗提供幫助。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于自適應互補機制的數據發布與接收方法。采用本發明能夠減少由信道誤碼帶來的數據重傳時間,彌補單一信道的劣勢,提升用戶體驗。
[0006]本發明的數據發布方法,依次包括如下內容:
A.解析單元解析節目單,提取傳輸數據(可能不止一個文件)的身份標識ID、傳輸開始時間、傳播輪數、數據大小;
B.數據接收單元依據ID和傳輸開始時間,從廣播信道中接收數據,每當收到“本輪數據發送結束”的標志時,就將傳播輪數值減一,進入步驟C ;
C.遍歷單元遍歷接收到的數據,依據解析單元中讀取的數據大小,計算接收比例、缺失數據包的序號,進入步驟D ;
D.第一判斷單元判定數據是否接收完整,如果接收完整則進入步驟H,否則根據預先設置好的閾值,判斷是否達到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補包的門限,如果達到則進入步驟Ejn果未達到則進入步驟F ;
E.補包單元根據遍歷單元中計算出的缺失數據包的序號,依據序號向數據源請求數據包,并將數據源響應的數據包寫入已接收到的數據中,記錄補包成功的數據包序號,直至所有缺失序號的補包請求均被發出,進入步驟G ; F.第二判斷單元讀取數據接收單元的傳播輪數參數,判定參數是否為O,如果不為O,則轉至數據接收單元,重復步驟B、C、D,如果為O,則丟棄已接收到的全部數據,轉至數據接收單元,重復步驟B、C、D,接收新數據;
G.第三判斷單元查找缺失數據包的序號,如果仍有數據源未響應的數據包,則重復步驟E,重復步驟E五次后,如果依然存在數據源未響應的數據包,則丟棄已接收到的全部數據;
H.輸出單元輸出已被完整接收的數據。
[0007]本發明的方法中步驟C計算接收比例和缺失數據包的序號過程為:根據傳輸數據大小和包長(每個數據包的長度)建立臨時文件記錄接收到的數據包。臨時文件的大小即為數據大小與包長的比值取整,臨時文件的每一位對應一個數據包,初值均為O。當一個數據包接收完畢時,將臨時文件的對應位置I。這樣就可以快速、實時地計算出接收比例,并能遍歷查找缺失包號。
[0008]本發明的方法中步驟E記錄補包成功的數據包序號的過程為:依據臨時文件,每次補包成功后,將臨時文件中對應位置I。
[0009]本發明的方法中步驟G中的重復步驟E五次的過程為:從某個默認端口開始發送請求,如果請求不成功,則下次請求的端口號遞增1,重新發送請求,同時重發請求的間隔也隨機變換(1-5秒隨機)。
[0010]本發明利用廣播信道循環發布較大規模的數據,保證信息傳遞的快速性,在廣播信道存在誤碼率的情況下,通過互聯網信道請求補包,保證數據完整性。將兩類信道結合使用,采用自適應互補的機制進行數據發布與接收,提高傳輸效率,提升用戶體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發明的基于自適應互補機制的數據發布與接收方法結構框圖;
圖2是本發明的基于自適應互補機制的數據發布與接收方法流程圖;
圖3是本發明計算接收比例和缺失數據包序號的流程圖;
圖4是本發明計算接收比例和缺失數據包序號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簡明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說明。
[0013]本發明可用但不局限于大數據發布方面。例如,視頻點播、數據推送、緊急信息發布等。在硬件方面可用于個人計算機、服務器、多處理器系統以及包含上述任何系統的計算環境等。
[0014]本發明可以由計算機程序模塊描述,一般地,程序模塊包括程序、對象、組件、數據結構等。程序模塊可位于本地的計算機存儲介質中。
[0015]圖1是本發明的基于自適應互補機制的數據發布與接收方法中的結構框圖,從圖中可以看出:
解析單元101、用于解析節目單,提取傳輸數據的相關參數。
[0016]本發明實施例中,節目單采用XML文件格式,通過互聯網點對點傳輸方式由源端發送給目的端,也可以采用其它文件格式及其它獲取方式。
[0017]本發明實施例中,采用的硬件為通用計算機,解析單元、接收單元、遍歷單元、第一判斷單元、第二判斷單元、第三判斷單元、補包單元均采用Intel x86芯片;存儲單元采用聯想公司的存儲產品;輸出單元采用聯想公司的顯示設備。
[0018]接收單元102、用于接收廣播信道傳輸來的數據,并存于存儲單元中。
[0019]遍歷單元103、用于對遍歷已接收的數據,計算接收比例、缺失數據包的序號。
[0020]第一判斷單元104、用于結合遍歷信息,判定數據是否接收完整。如果接收完整則進入輸出單元108 ;如果接收不完整則根據預先設置好的閾值,判斷是否達到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補包的門限,如果達到則進入補包單元105,否則進入第二判斷單元106。
[0021]補包單元105、用于根據第一判斷單元的判定結果,執行互聯網補包操作。
[0022]第二判斷單元106、用于判定傳播輪數參數是否為零。
[0023]第三判斷單元107、用于結合補包單元的信息,判定是否存在數據源未響應的數據包。
[0024]輸出單元108、用于輸出已被完整接收的數據。
[0025]存儲單元109、用于存儲接收到的數據及其它臨時信息。
[0026]下面對本發明的基于自適應互補機制的數據發布與接收方法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進行介紹:
解析單元101用于解析節目單,提取傳輸數據的相關參數。接收單元102根據解析出來的信息,建立相應的連接,接收廣播信道傳輸來的數據,并存于存儲單元109中。遍歷單元103遍歷接收到的數據,依據解析單元中讀取的數據大小,計算接收比例、缺失數據包的序號。第一判斷單元104結合遍歷結果,判定數據是否接收完整,如果接收完整則進入輸出單元108,輸出已被完整接收的數據;如果接收不完整,則根據預先設置好的閾值,判斷是否達到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補包的門限,如果達到則進入補包單元105,否則進入第二判斷單元106。進入補包單元105后,接收端依據遍歷信息,向數據源請求缺失的數據,期間采用第三判斷單元107判定是否在達到預定的請求次數后(默認五次)依然沒有收到全部的數據包,如果沒有收到全部數據則丟棄已收到的全部數據,進入接收單元102,準備接收新數據,如果數據已收全,則進入輸出單元108,輸出已被完整接收的數據。進入第二判斷單元106后,讀取傳播輪數參數,判定此參數是否為0,如果不為0,則轉至接收單元102,準備接收同一數據的下一次輪播,如果為0,證明該數據已經不會再繼續播出,且丟包較多沒有達到互聯網補包的門限,此時丟棄已收到的全部數據,進入接收單元102,準備接收新數據。
[0027]圖2是本發明的基于自適應互補機制的數據發布與接收方法流程圖,從圖中可以看出:
步驟201、解析節目單。
[0028]提取傳輸數據(可能不止一個文件)的ID、傳輸開始時間、傳播輪數、數據大小。
[0029]步驟202、接收新數據。
[0030]依據ID和傳輸開始時間,從廣播信道中接收數據。
[0031]步驟203、判定是否收到“本輪數據發送結束”標志。
[0032]當收到“本輪數據發送結束”的標志時,執行步驟204,否則執行步驟202,繼續接收數據。[0033]步驟204、將傳播輪數值減一。
[0034]步驟205、遍歷接收到的數據,依據解析單元中讀取的數據大小,計算接收比例、缺失數據包的序號。
[0035]步驟206、判定數據是否接收完整,如果完整則執行步驟213,否則執行步驟207。
[0036]步驟207、判定未接收完整的數據是否達到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補包的門限,如果達到則執行步驟208,否則執行步驟211。
[0037]步驟208、根據遍歷單元中計算出的缺失數據包的序號,向數據源請求符合序號的數據包,并將數據源響應的數據包寫入已接收到的數據中,記錄補包成功的數據包序號,直至所有缺失序號的補包請求均被發出。
[0038]步驟209、查找缺失數據包的序號,判定是否有數據源未響應的數據包,如果有,則執行步驟210,否則執行步驟213。
[0039]步驟210、判定已發送的對缺失數據包的補包請求是否已達到5次,如果是,則執行步驟214,否則執行步驟208。
[0040]步驟211、判定傳播輪數值是否為0,如果是則執行步驟214,否則執行步驟212。
[0041]步驟212、等待同一數據的下一輪播發。
[0042]步驟213、輸出已被完整接收的數據。
[0043]步驟214、丟棄已接收的數據。
[0044]圖3是本發明計算接收比例和缺失數據包序號的流程圖,從圖中可以看出:
步驟301、建立臨時文件。
[0045]在解析單元讀取到即將傳輸的數據的大小后,即建立臨時文件,文件長度以位為單位。
[0046]步驟302、設置臨時文件大小。
[0047]臨時文件的大小設置為數據大小與包長的比值取整,臨時文件的每一位對應一個數據包。
[0048]步驟303、將臨時文件所有位至零。
[0049]步驟304、將收到的數據包的對應位置I。
[0050]每個數據包接收完畢時,均將臨時文件的對應位置I。
[0051]步驟305、計算接收比例和缺失數據包序號
依據臨時文件,統計文件的位數,以及已被置I的位數,即可實時計算接收比例,并能根據對應關系找到缺失數據包序號。
[0052]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前述的各方法實施例,為了便于理解,將其表述為一系列動作的組合,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知悉,本發明并不完全受到所描述動作順序的限制,某些步驟可以同時進行。
[0053]以上對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基于自適應互補機制的數據發布與接收方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本發明的優點在于,能夠減少由信道誤碼帶來的數據重傳時間,彌補單一信道的劣勢,提升用戶體驗,故可用于實際的軟件或系統中。綜上所述,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應該被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基于自適應互補機制的數據發布與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驟: A.解析單元:解析節目單,提取傳輸數據的身份標識ID、傳輸開始時間、傳播輪數、數據大小; B.數據接收單元:依據身份標識ID和傳輸開始時間,從廣播信道中接收數據,每當收到“本輪數據發送結束”的標志時,就將傳播輪數值減一,進入步驟C ; C.遍歷單元:遍歷接收到的數據,依據解析單元中讀取的數據大小,計算接收比例、缺失數據包的序號,進入步驟D ; D.第一判斷單元:判定數據是否接收完整,如果接收完整則進入步驟H,否則根據預先設置好的閾值,判斷是否達到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補包的門限,如果達到則進入步驟Ejn果未達到則進入步驟F ; E.補包單元:根據遍歷單元中計算出的缺失數據包的序號,依據序號向數據源請求數據包,并將數據源響應的數據包寫入已接收到的數據中,記錄補包成功的數據包序號,直至所有缺失序號的補包請求均被發出,進入步驟G ; F.第二判斷單元:讀取數據接收單元的傳播輪數參數,判定參數是否為O,如果不為O,則轉至數據接收單元,重復步驟B、C、D,如果為O,則丟棄已接收到的全部數據,轉至數據接收單元,重復步驟B、C、D,接收新數據; G.第三判斷單元:查找缺失數據包的序號,如果仍有數據源未響應的數據包,則重復步驟E,重復步驟E五次后,如果依然存在數據源未響應的數據包,則丟棄已接收到的全部數據; H.輸出單元:輸出已被完整接收的數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中計算接收比例和缺失數據包的序號過程為:根據傳輸數據大小和每個數據包的長度建立臨時文件記錄接收到的數據包;臨時文件的大小即為數據大小與包長的比值取整,臨時文件的每一位對應一個數據包,初值均為O ;當一個數據包接收完畢時,將臨時文件的對應位置I。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E中記錄補包成功的數據包序號的過程為:依據臨時文件,每次補包成功后,將臨時文件中對應位置I。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G中的重復步驟E五次的過程為:從某個默認端口開始發送請求,如果請求不成功,則下次請求的端口號遞增I,重新發送請求,同時重發請求的間隔也隨機變換。
【文檔編號】H04L1/00GK103716140SQ201310726272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6日
【發明者】孔思淇, 王開云, 付云生, 潘澤友 申請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計算機應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