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視頻監控設備及補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電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視頻監控設備及補光裝置。
背景技術:
在視頻監控領域,特別是治安監控中,需要每天24小時全時監控,在沒有可見光的晚上,由于不能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光源補光應用非常廣泛。攝像機的鏡頭按照調焦方式分有定焦、手動調焦、電動調焦散類。在低端的監控場景中攝像機搭配的定焦鏡頭由于視角是固定的,那么搭配一個有效距離與定焦鏡頭拍攝距離一致的光源就可以完全的匹配。由于監控場景千變萬化,定焦的鏡頭不能滿足人們需求,所以更多的場景都采用手動調焦的鏡頭,根據監控環境的要求來調焦,這時匹配的光源只能在不同的有效距離的光源中選擇一個,例如有效監控范圍為5-120米的球機,在該球機內部安裝5組有效距離分別為15米、45米、75米、100米的光源,根據有效監控范圍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光源。這時必然會出現無法完全匹配的問題。其中該光源舉例而言可為紅外燈。以下請參見
圖1,圖1是現有技術的視頻監控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的視頻監控設備包括光源101、調光透鏡102、光源103、調光透鏡104、控制器105以及成像透鏡組106。在圖1所示的實例中,設置有兩個光源101、103,兩個調光透鏡102、104 (在實際
情況中可能會有數量更多的光源及調光透鏡組)。光源101、103的規格設置為一樣,調光透鏡102、104具有不同的焦距,根據成像原理,光源101開啟時發出平行光線,由于焦距不同,調光透鏡102對平行光線進行匯聚,并產生出射光線,出射光線在調光透鏡102的焦點進行匯聚后出射,出射光線出射角度為:α 1,有效距離為LI,并照射到拍攝目標上;光源103開啟時發出平行光線,調光透鏡104對平行光線進行匯聚,并產生出射光線,出射光線在調光透鏡104的焦點進行匯聚后出射,出射光線出射角度為2,有效距離為L2,并照射到拍照目標’上。成像透鏡組106根據經拍攝目標或拍攝目標’反射的而產生的外部光線產生圖像,并投影到圖像傳感器(圖未繪示)。其中,成像透鏡組106根據拍攝需要對自身的焦距進行調整,以在有效拍攝距離內獲取清晰的圖像。具體地,制器器105根據成像透鏡組106的焦距選擇不同的光源,舉例而言,假設成像透鏡組106的焦距為A時,有效拍攝距離為LI,成像透鏡組106的焦距為B時,有效拍攝距離為LI,因此,為了使得出射光線能夠有效照射到拍攝目標,在成像透鏡組106的焦距為A時,開啟光源101 ;在成像透鏡組106的焦距為B時,開啟光源103,以保證出射光線能夠照射到拍攝目標’,從而使得拍攝目標或拍攝目標’反射至成像透鏡組106的外部光線的強度增強,以令成像透鏡組106能夠獲取到清晰的圖像。現有技術當拍攝距離在LI的時候如果開的是L2的光源103就會出現補光不足的問題,如果當拍攝距離在L2的時候如果開的是LI的光源101就會出現中間補光過度的問題。故需設置控制器105進行相應的控制,以避免上述問題的產生。
因此,現有技術需要安裝多組光源以及與之匹配的透鏡,另外,由于需要實時的去讀取目前監控的距離,來選擇相應的光源組,因此需要額外的控制器進行控制,具有一定的延時,并且實現起來結構較為復雜,成本偏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視頻監控設備及補光裝置,可實現補光光線的出射角度與外部光線的入射角度一致,僅需一個光源,且不會因控制器處理造成延時,具有結構簡單的特點,可有效控制成本。一方面提供一種視頻監控設備,包括圖像傳感器、光源、成像透鏡組、調光透鏡組、驅動模組、第一調焦鏡筒以及第二調焦鏡筒,其中:第一調焦鏡筒的一端與第二調焦鏡筒的一端同向設置;調光透鏡組活動設置于第一調焦鏡筒內,成像透鏡組活動設置于第二調焦鏡筒內;光源置于第一調焦鏡筒的另一端且發出截面為圓的平行光束至調光透鏡組以生成補光光線,補光光線經由第一調焦鏡筒的一端出射至拍攝目標;經拍攝目標反射而產生的外部光線經由第二調焦鏡筒的一端入射到成像透鏡組以生成圖像,圖像通過第二調焦鏡筒的另一端投射于圖像傳感器上;驅動模組驅動調光透鏡組在第一調焦鏡筒內移動,驅動成像透鏡組在第二調焦鏡筒內移動,以使得所述補光光線的出射角度與所述外部光線的入射角度一致。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平行光束的截面為圓,驅動模組在驅動成像透鏡組移動以使得成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2時,同時驅動調光透鏡組以使得調光透鏡
組的焦距為fl,fl和f2滿足以下等式
權利要求
1.一種視頻監控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圖像傳感器、光源、成像透鏡組、調光透鏡組、驅動模組、第一調焦鏡筒以及第二調焦鏡筒,其中: 所述第一調焦鏡筒的一端與所述第二調焦鏡筒的一端同向設置; 所述調光透鏡組活動設置于所述第一調焦鏡筒內,所述成像透鏡組活動設置于所述第二調焦鏡筒內; 所述光源置于所述第一調焦鏡筒的另一端且發出平行光束至所述調光透鏡組以生成補光光線,所述補光光線經由所述第一調焦鏡筒的一端出射至拍攝目標; 經所述拍攝目標反射而產生的外部光線經由所述第二調焦鏡筒的一端入射到所述成像透鏡組以生成圖像,所述圖像通過所述第二調焦鏡筒的另一端投射于所述圖像傳感器上; 所述驅動模組驅動所述調光透鏡組在所述第一調焦鏡筒內移動,驅動所述成像透鏡組在所述第二調焦鏡筒內移動,以使得所述補光光線的出射角度與所述外部光線的入射角度—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視頻監控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光束的截面為圓,所述驅動模組在驅動所述成像透鏡組移動以使得所述成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2時,同時驅動所述調光透鏡組以使得所述調光透鏡組的焦距為Π,所述fl和所述f2滿足以下等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視頻監控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L1=L2,所述驅動模組同步驅動所述調光透鏡組以及所述成像透鏡組。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視頻監控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模組包括: 電機,所述電機的轉動軸上設置有第一齒輪以及第二齒輪; 第三齒輪,套設于所述第一調焦鏡筒上,與所述第一齒輪咬合,且設置為在轉動時帶動所述調光透鏡組在所述第一調焦筒內移動; 第四齒輪,套設于所述第二調焦鏡筒上,與所述第二齒輪咬合,且設置為在轉動時帶動所述成像透鏡組在所述第二調焦筒內移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視頻監控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視頻監控設備還包括第一外殼,所述圖像傳感器、所述光源、所述成像透鏡組、所述調光透鏡組、所述驅動模組、所述第一調焦鏡筒以及所述第二調焦鏡筒置于所述第一外殼的內腔。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視頻監控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視頻監控設備還包括第一外殼、第二外殼、第一接口以及第二接口,所述光源、所述成像透鏡組、所述調光透鏡組、所述驅動模組、所述第一調焦鏡筒以及所述第二調焦鏡筒置于所述第一外殼的內腔,所述圖像傳感器置于所述第二外殼的內腔,所述第一接口設置于所述第一外殼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接口設置于所述第二外殼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接口與所述第二接口扣合連接,所述圖像通過所述第二調焦鏡筒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接口以及所述第二接口投射于所述圖像傳感器上。
7.—種補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殼、光源、成像透鏡組、調光透鏡組、驅動模組、第一調焦鏡筒、第二調焦鏡筒以及第一接口,所述圖像傳感器設置于所述補光裝置外部,所述補光裝置為投影于圖像傳感器上的圖像進行補光,其中: 所述第一調焦鏡筒以及所述第二調焦鏡筒置于所述第一外殼的內腔,所述第一調焦鏡筒的一端與所述第二調焦鏡筒的一端同向設置; 所述調光透鏡組活動設置于所述第一調焦鏡筒內,所述成像透鏡組活動設置于所述第二調焦鏡筒內; 所述光源置于所述第一調焦鏡筒的另一端且發出平行光束至所述調光透鏡組以生成補光光線,所述補光光線經由所述第一調焦鏡筒的一端出射至拍攝目標; 經所述拍攝目標反射而產生的外部光線經由所述第二調焦鏡筒的一端入射到所述成像透鏡組以生成圖像,所述圖像通過所述第二調焦鏡筒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一接口投射于所述圖像傳感器上; 所述驅動模組置于所述第一外殼內,以驅動所述調光透鏡組在所述第一調焦鏡筒內移動,驅動所述成像透鏡組在所述第二調焦鏡筒內移動,以使得所述補光光線的出射角度與所述外部光線的入射角度一致。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補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光束的截面為圓,所述驅動模組在驅動所述成像透鏡組移動以使得所述成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2時,同步驅動所述調光透鏡組以使得所述調光透鏡組的焦距為Π,所述fl和所述f2滿足以下等式: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補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1=L2,所述驅動模組同步驅動所述調光透鏡組以及所述成像透鏡組。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補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模組包括: 電機,所述電機的轉動軸上設置有第一齒輪以及第二齒輪; 第三齒輪,套設于所述第一調焦鏡筒上,與所述第一齒輪咬合,且設置為在轉動時帶動所述調光透鏡組在所述第一調焦筒內移動; 第四齒輪,套設于所述第二調焦鏡筒上,與所述第二齒輪咬合,且設置為在轉動時帶動所述成像透鏡組在所述第二調焦筒內移動。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視頻監控設備及補光裝置,在該視頻監控設備中,第一調焦鏡筒一端與第二調焦鏡筒一端同向設置;調光透鏡組活動設置于第一調焦鏡筒內,成像透鏡組活動設置于第二調焦鏡筒內;光源置于第一調焦鏡筒另一端且發出平行光束至調光透鏡組以生成補光光線,補光光線經由第一調焦鏡筒的一端出射至拍攝目標;外部光線經由第二調焦鏡筒一端入射到成像透鏡組以生成圖像,圖像通過第二調焦鏡筒另一端投射于圖像傳感器上;驅動模組在驅動成像透鏡組移動,驅動調光透鏡組移動。通過以上公開內容,使得補光光線的出射角度與外部光線的入射角度一致,并有效控制成本。
文檔編號H04N5/232GK103200367SQ20131013065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5日
發明者徐秀賓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