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統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信系統,能夠使與終端裝置能夠通信的范圍的大小不同的多個通信裝置混合配置的情況下的通信品質提高,使整體的吞吐量提高。在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設置有射頻拉遠頭(RRH)的情況下,不僅在宏小區,也在RRH中接收從移動終端(UE)對宏小區發送的上行資源、即以實線包圍的部分的宏小區的上行載波頻帶UL1。而且,在宏小區中對宏小區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和RRH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進行合成。【專利說明】通信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在多個通信終端裝置與基站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信的通信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在被稱為第3代的通信方式中,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寬帶碼分多址)方式從2001年起在日本開始商用服務。此外,開始了通過在下行鏈路(專用數據信道、專用控制信道)追加分組傳輸用的信道(HighSpeed-DownlinkSharedChannel=HS-DSCH,高速下行鏈路共享信道),從而實現使用下行鏈路的數據發送的進一步高速化的HSDPA(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高速下行鏈路分組接入)的服務。進而,為了使上行方向的數據發送進一步高速化,也開始了關于HSUPA(HighSpeedUplinkPacketAccess,高速上行鏈路分組接入)方式的服務。W-CDMA是由作為移動通信系統的標準化組織的3GPP(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制定的通信方式,在版本10的標準書中進行了歸納。[0003]此外,在3GPP中,作為與W-CDMA不同的通信方式,針對在無線區間中包含長期演進(LongTermEvolution:LTE)、核心網(也單稱為網絡)的系統整體結構,正在研究被稱為“系統框架演進”(SystemArchitectureEvolution:SAE)的新的通信方式。該通信方式也被稱為3.9G(3.9Generation)系統。[0004]在LTE中,接入方式、無線的信道結構、協議與現在的W-CDMA(HSDPA/HSUPA)完全不同。例如,接入方式在W-CDMA中使用碼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相對于此,在LTE中,下行方向使用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頻分復用),在上行方向使用SC-FDMA(SingleCareer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單載波正交頻分多址)。此外,帶寬在W-CDMA中是5MHz,相對于此,在LTE中能夠按每個基站在1.4MHz、3MHz、5MHz、IOMHz、15MHz、20MHz中進行選擇。此外,在LTE中,不像W-CDMA那樣包含線路交換,而僅是分組通信方式。[0005]由于LTE使用與W-CDMA的核心網(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GPRS,通用分組無線服務)不同的新的核心網來構成通信系統,所以被定義為與W-CDMA網不同的獨立的無線接入網。因此,為了與W-CDMA的通信系統進行區別,在LTE的通信系統中,將與移動終端(UserEquipment:UE,用戶設備)進行通信的基站(Basestation)稱為eNB(E-UTRANNodeB),將與多個基站進行控制數據、用戶數據的交換的基站控制裝置(RadioNetworkController,無線網絡控制器)稱為EPC(EvolvedPacketCore,演化分組核心)或aGW(AccessGateway,接入網關)。[0006]在該LTE的通信系統中,提供單播(Unicast)服務和E-MBMS服務(EvolvedMultimediaBroadcastMulticastService,演進的多媒體廣播組播服務)。E-MBMS服務是廣播型多媒體服務,有時也單稱為MBMS。對多個移動終端發送新聞、天氣預報、移動廣播等的大容量廣播內容。將其也稱為I對多(PointtoMultipoint)服務。[0007]3GPP中的與LTE系統中的整體的框架(Architecture)相關的現在的決定事項記載在非專利文獻1(第4章)中。使用圖1針對整體的框架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統的結構的說明圖。在圖1中,如果對于移動終端101的控制協議例如RRCXRadioResourceControl,無線資源控制),和用戶面、例如PDCP(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分組數據集中協議)、RLC(RadioLinkControl,無線鏈路控制)、MAC(MediumAccessControl,媒體訪問控制)、PHY(Physicallayer,物理層)在基站102進行終止的話,E-UTRAN(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演進的通用陸地無線接入)通過一個或多個基站102構成。[0008]基站102進行從MME(MobilityManagementEntity,移動性管理實體)103通知的尋呼信號(PagingSignal,也稱為尋呼消息(pagingmessages))的調度(Scheduling)和發送。基站102通過X2接口而相互連接。此外基站102通過SI接口連接于EPCXEvolvedPacketCore,演化分組核心)。更明確的是,基站102通過SI—MME接口連接于MME(MobilityManagementEntity,移動性管理實體)103,通過SI—U接口連接于S_GW(ServingGateway,服務網關)104。[0009]MME103向多個或單個基站102進行尋呼信號的分配。此外,MME103進行待機狀態(Idlestate)的移動性控制(Mobilitycontrol)。MME103在移動終端是待機狀態時及活動狀態(Activestate)時,進行跟蹤區域(TrackingArea)名單的管理。[0010]S-GW104與一個或多個基站102進行用戶數據的發送接收。S-GW104在基站間的切換(handover)時,成為本地的移動性的錨定點(MobilityAnchorPoint)。在EPC中還存在P-GW(PDNGateway),進行每個用戶的分組過濾、UE-1D地址的分配等。[0011]移動終端101和基站102之間的控制協議RRC進行廣播(Broadcast)、尋呼(paging)、RRC連接管理(RRCconnectionmanagement)等。作為RRC中的基站與移動終端的狀態,有RRC—Idle、RRC—CONNECTED。在RRC—IDLE中,進行PLMN(PublicLandMobileNetwork,公用陸地移動網絡)選擇、系統信息(Systeminformation:SI)的廣播、尋呼(paging)、小區重選(cellre-selection)、移動性(mobility)等。在RRC—CONNECTED中,移動終端具有RRC連接(connection),能夠與網絡進行數據的發送接收,此外,進行切換(Handover:H0)、鄰接小區(Neighbourcell)的測量等。[0012]針對在非專利文獻I(第5章)中記載的3GPP中的與LTE系統中的幀結構相關的現在的決定事項,使用圖2進行說明。圖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統中使用的無線幀的結構的說明圖。在圖2中,一個無線巾貞(Radioframe)是10ms。無線巾貞被分割成10個相等大小的子巾貞(Subframe)。子巾貞被分割成2個相等大小的時隙(slot)。在每個無線巾貞的第一個和第6個子巾貞中包含下行同步信號(DownlinkSynchronizationSignal:SS)。在同步信號中有第一同步信號(PrimarySynchronizationSignal:P_SS)和第二同步信號(SecondarySynchronizationSignal:S_SS)0[0013]以子巾貞單位進行MBSFN(MultimediaBroadcastmulticastserviceSingleFrequencyNetwork)用和MBSFN以外用的信道的復用。MBSFN發送(MBSFNTransmission)是通過同時從多個小區進行相同的波形的發送而實現的同時廣播發送技術(simulcasttransmissiontechnique)。來自MBSFN區域(MBSFNArea)的多個小區的MBSFN發送能夠被移動終端看作是一個發送。MBSFN是支持這樣的MBSFN發送的網絡。以下,將MBSFN發送用的子幀稱為MBSFN子幀(MBSFNsubframe)。[0014]在非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MBSFN子幀的分配時的信令例。圖3是表示MBSFN幀的結構的說明圖。在圖3中,按每一個分配周期(radioFrameAllocationPeriod)分配有包含MBSFN子幀的無線幀。MBSFN子幀是利用由分配周期和分配偏移(radioFrameAllocationOffset)定義的無線巾貞為了MBSFN分配的子巾貞,是用于傳輸多媒體數據的子中貞。滿足以下的式(I)的無線幀是包含MBSFN子幀的無線幀。SFNmodradioFraneAtlocalionPerιod=radiioFraiieAHocationOffset…(1)[0015]MBSFN子幀的分配以6位(bit)來進行。最左的位對子幀的第2個(#1)的MBSFN分配進行定義。第2個位定義子幀第3個(#2)MBSFN分配,第3個位定義子幀第4個(#3)MBSFN分配,第4個位定義子幀第7個(#6)MBSFN分配,第5個位定義子幀第8個(#7)MBSFN分配,第6個位定義子幀第9個(#8)MBSFN分配。在該位表示“I”的情況下,表示對應的子幀為了MBSFN而被分配。[0016]3GPP中的與LTE系統中的信道結構相關的現在的決定事項記載在非專利文獻I(第5章)中。假想在CSG小區(ClosedSubscriberGroupcell,閉合用戶群小區)中也使用與non-CSG小區相同的信道結構。針對物理信道(Physicalchannel)使用圖4進行說明。圖4是說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統中使用的物理信道的說明圖。[0017]在圖4中,物理廣播信道(PhysicalBroadcastchannel:PBCH)401是從基站102向移動終端101發送的下行信道。BCH傳輸塊(transportblock)被映射到40ms間隔中的4個子巾貞。沒有40ms定時的明確的信令。物理控制信道格式指示符信道(PhysicalControlFormatIndicatorChannel:PCFICH)402從基站102向移動終端101發送。PCFICH針對為了HXXHs而使用的OFDM符號的數量從基站102向移動終端101通知。PCFICH按照每個子幀進行發送。[0018]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PDCCH)403是從基站102向移動終端101發送的下行信道。PDCCH對DL-SCH(作為后述的圖5所示的傳輸信道的I種的下行共享信道)和PCH(作為圖5所示的傳輸信道的I種的尋呼信道)的資源分配(allocation)、與DL-SCH相關的HARQ信息進行通知。PDCCH對上行調度準許(UplinkSchedulingGrant)進行輸送。PDCCH對作為對上行發送的響應信號的Ack(Acknowledgement)/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進行輸送。PDDCH也稱為L1/L2控制信號。[0019]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PDSCH)404是從基站102向移動終端101發送的下行信道。對于roSCH,映射有作為傳輸信道的DL-SCH(下行共享信道)、作為傳輸信道的PCH。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MulticastChannel:PMCH)405是從基站102向移動終端101發送的下行信道。對于PMCH,映射有作為傳輸信道的多播信道(MulticastChannel:MCH)。[0020]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PUCCH)406是從移動終端101向基站102發送的上行信道。PUCCH輸送作為對下行發送的響應信號(responsesignal)的Ack/Nack。PUCCH對CQI(ChannelQualityIndicator,信道品質指不符)報告進行輸送。CQI是表示接收的數據的品質、或通信路徑品質的品質信息。此外,PUCCH對調度請求(SchedulingRequest:SR)進行輸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PUSCH)407是從移動終端101向基站102發送的上行信道。對于PUSCH,映射有UL-SCH(作為圖5所示的傳輸信道的I種的上行共享信道)。[0021]物理HARQ指不符信道(PhysicalHybridARQIndicatorChannel:PHICH)408是從基站102向移動終端101發送的下行信道。PHICH輸送作為對上行發送的響應信號的Ack/Nack。物理隨機接入信道(PhysicalRandomAccessChannel:PRACH)409是從移動終端101向基站102發送的上行信道。PRACH對隨機接入前導(randomaccesspreamble)進行輸送。[0022]下行參考信號(Referencesignal)是移動通信系統中已知的符號。作為移動終端的物理層的測定,有參考符號的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RSRP)測定。[0023]針對非專利文獻I(第5章)中記載的傳輸信道(Transportchannel),使用圖5進行說明。圖5是說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統中使用的傳輸信道的說明圖。圖5(A)中示出下行傳輸信道和下行物理信道之間的映射。圖5(B)中示出上行傳輸信道和上行物理信道之間的映射。[0024]針對下行傳輸信道進行說明。廣播信道(BroadcastChannel:BCH)被廣播給該基站(小區)的覆蓋范圍整體。BCH被映射到物理廣播信道(PBCH)。[0025]對于下行共享信道(DownlinkSharedChannel:DL-SCH),應用根據HARQ(HybridARQ)的重發控制。DL-SCH能夠向基站(小區)的覆蓋范圍整體進行廣播。DL-SCH支持動態或準靜態(Sem1-static)的資源分配。準靜態的資源分配也稱為持續調度(PersistentScheduling)。DL-SCH為了移動終端的低功耗化而支持移動終端的不連續接收(Discontinuousreception:DRX)。DL-SCH被映射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0026]尋呼信道(PagingChannel:PCH)為了能夠實現移動終端的低功耗而支持移動終端的DRX。PCH被要求向基站(小區)的覆蓋范圍整體進行廣播。PCH被映射到在業務中能夠動態利用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那樣的物理資源。[0027]多播信道(MulticastChannel:MCH)在向基站(小區)的覆蓋范圍整體的廣播中使用。MCH支持多小區發送中的MBMS服務(MTCH和MCCH)的SFN合成。MCH支持準靜態的資源分配。MCH被映射到PMCH。[0028]對于上行共享信道(UplinkSharedChannel:UL_SCH),應用根據HARQ(HybridARQ)的重發控制。UL-SCH支持動態或準靜態(Sem1-static)的資源分配。UL-SCH被映射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0029]圖5(B)所不的隨機接入信道(RandomAccessChannel:RACH)限于控制信息。RACH有沖突的風險。RACH被映射到物理隨機接入信道(PRACH)。[0030]針對HARQ進行說明。HARQ是通過自動重發(AutomaticRepeatreQuest)和糾錯(ForwardErrorCorrection)的組合來使傳輸路徑的通信品質提高的技術。對于通信品質變化的傳輸路徑,也具有通過重發而有效地發揮糾錯功能的優點。特別是在重發時通過將初次發送的接收結果和再次發送的接收結果進行合成,能夠獲得進一步的品質提高。[0031]針對重發的方法的一例進行說明。在接收側不能正確地對接收數據進行譯碼的情況下,換句話說發生了CRC(CyclicRedundancyCheck)錯誤的情況下(CRC=NG),從接收側向發送側發送“Nack”。接收了“Nack”的發送側對數據進行重發。在接收側能正確地對接收數據進行譯碼的情況下,換句話說沒有發生了CRC錯誤的情況下(CRC=OK),從接收側向發送側發送“Ack”。接收了“Ack”的發送側對下一個數據進行發送。[0032]作為HARQ方式的一例,有“Chase合并”(ChaseCombing)。Chase合并是在初始發送和重發中發送相同的數據,在重發中通過進行初始發送的數據和重發的數據的合成從而提高增益的方式。這是基于如下考慮,即,在初始發送的數據中即使有錯誤也部分包含正確的數據,通過對正確的部分的初始發送數據和重發數據進行合成,從而能夠更高精度地發送數據。此外,作為HARQ方式的其它例子有IR(IncrementalRedundancy,遞增冗余)。IR是使冗余度增加的方式,是通過在重發中對奇偶校驗位進行發送,從而與初始發送組合起來增加冗余度,通過糾錯功能使品質提高的方式。[0033]針對非專利文獻I(第6章)中記載的邏輯信道(Logicalchannel,以下有時稱為“邏輯信道”),使用圖6進行說明。圖6是說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統中使用的邏輯信道的說明圖。圖6(A)表示下行邏輯信道和下行傳輸信道之間的映射。圖6(B)表示上行邏輯信道和上行傳輸信道之間的映射。[0034]廣播控制信道(BroadcastControlChannel:BCCH)是用于廣播系統控制信息的下行信道。作為邏輯信道的BCCH被映射到作為傳輸信道的廣播信道(BCH),或下行共享信道(DL-SCH)。[0035]尋呼控制信道(PagingControlChannel:PCCH)是用于發送尋呼信息(PagingInformation)及系統信息(SystemInformation)的變更的下行信道。PCCH在網絡不知道移動終端的小區位置的情況下使用。作為邏輯信道的PCCH被映射到作為傳輸信道的尋呼信道(BCH)。[0036]共享控制信道(CommonControlChannel:CCCH)是用于移動終端與基站之間的發送控制信息的信道。CCCH在移動終端與網絡之間不具有RRC連接(connection)的情況下使用。在下行方向中,CCCH被映射到作為傳輸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DL-SCH)。在上行方向中,CCCH被映射到作為傳輸信道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0037]多播控制信道(MulticastControlChannel:MCCH)是用于I對多的發送的下行信道。MCCH用于從網絡向移動終端發送一個或數個的MTCH用的MBMS控制信息。MCCH僅在MBMS接收中的移動終端中使用。MCCH被映射到作為傳輸信道的多播信道(MCH)。[0038]專用控制信道(DedicatedControlChannel:DCCH)是以I對I方式發送移動終端與網絡之間的專用控制信息的信道。DCCH在移動終端是RRC連接(connection)的情況下使用。DCCH在上行中被映射到上行共享信道(UL-SCH),在下行中被映射到下行共享信道(DL-SCH)0[0039]專用業務信道(DedicatedTrafficChannel:DTCH)是用于向專用移動終端發送用戶信息的I對I通信的信道。DTCH在上行及下行中均存在。DTCH在上行中被映射到上行共享信道(UL-SCH),在下行中被映射到下行共享信道(DL-SCH)。[0040]多播業務信道(MulticastTrafficchannel:MTCH)是用于從網絡向移動終端發送業務數據的下行信道。MTCH是僅在MBMS接收中的移動終端中使用的信道。MTCH被映射到多播信道(MCH)。[0041]GCI是全球小區標識(GlobalCellIdentity)。在LTE、后述的LTE_A(LongTermEvolutionAdvanced,長期演進后續)和UMTS(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ystem,通用移動通信系統)中導入CSG小區(ClosedSubscriberGroupcell,閉合用戶群小區)。針對CSG在以下進行說明(參照非專利文獻3第3.1章)。CSG小區(ClosedSubscriberGroup)是操作者(operator)特別指定可利用的加入者的小區(以下有時稱為“特定加入者用小區”)。[0042]特別指定的加入者被允許接入PLMN(PublicLandMobileNetwork,公用陸地移動網絡)的一個以上的小區。將允許特別指定的加入者接入的一個以上的小區稱為“CSG小區(cell(s))”。其中,對PLMN有接入限制。CSG小區是廣播固有的CSG標識(CSGidentity:CSGID,CSG-1D),利用CSG指示(CSGIndication)廣播“TRUE”的PLMN的一部分。預先進行利用注冊、被允許的加入者群的成員使用作為接入許可信息的CSG-1D接入CSG小區。[0043]CSG-1D通過CSG小區或小區而被廣播。在移動通信系統中存在多個CSG-1D。而且,CSG-1D為了使CSG相關的成員的接入變得容易,被移動終端(UE)使用。[0044]移動終端的位置跟蹤將由一個以上的小區構成的區域作為單位來進行。位置跟蹤用于即使在待機狀態下也能夠跟蹤移動終端的位置,進行呼叫(移動終端被呼)。將該用于移動終端的位置跟蹤的區域稱為跟蹤區域。[0045]CSG白名單(CSGWhiteList)是記錄有加入者所屬的CSG小區的全部的CSGID的、有時儲存在USIM(UniversalSubscriberIdentityModule,通用用戶身份模塊)中的名單。CSG白名單有時也僅被稱為白名單或允許CSG名單(AllowedCSGList)。在通過CSG小區的移動終端的接入中,MME執行接入控制(accesscontrol)(參照非專利文獻9第4.3.1.2章)。作為移動終端的接入的具體例,有附著(attach)、聯合附著(combinedattach)、去附著(detach)、服務請求(servicerequest)、跟蹤區域更新流程(TrackingAreaUpdateprocedure)等(參照非專利文獻9第4.3.1.2章)。[0046]在以下針對待機狀態的移動終端的服務類型進行說明(參照非專利文獻4第4.3章)。作為待機狀態的移動終端的服務類型,有被限制的服務(Limitedservice,也稱為限制服務)、標準服務(Normalservice)、操作者服務(Operatorservice)。被限制的服務是后述的可接受的小區上的緊急呼叫(Emergencycalls)、ETWS(EarthquakeandTsunamiWarningSystem,地震海嘯警告系統)、CMAS(CommercialMobileAlertSystem,商業移動警報系統)。標準服務(也稱為通常服務、正常服務)是后述的適合的小區上的公共的服務。操作者服務是僅用于后述的保留小區上的操作者的服務。[0047]在以下針對“適合的小區”(Suitablecell)進行說明。“適合的小區”(Suitablecell)是UE為了接受標準(normal)服務而可能駐留(CampON)的小區。這樣的小區設為滿足以下的(I)、(2)的條件。[0048](I)小區是被選擇的PLMN或注冊了的PLMN或“EquivalentPLMN名單”的PLMN的一部分。[0049](2)由NAS(Non-AccessStratum,非接入層)提供的最新信息中還滿足以下的Ca)?Cd)的條件。[0050]Ca)該小區不是被禁止的(barred)小區。[0051](b)該小區是不屬于“用于漫游的被禁止的LAs”名單的一部分的跟蹤區域(TrackingArea:TA)的一部分。在該情況下,該小區需要滿足上述(I)。[0052](c)該小區滿足小區選擇評價基準。[0053](d)該小區關于作為CSG小區而通過系統信息(SystemInformation:SI)特別指定的小區,CSG-1D是UE的“CSG白名單”(CSGWhiteList)的一部分(在UE的CSGWhiteList中包含)。[0054]針對“可接受的小區”(Acc印tablecell)在以下進行說明。其是為了UE接受被限制的服務而可能駐留的小區。這樣的小區設為滿足以下的(I)、(2)的全部條件。[0055](I)該小區不是被禁止的小區(Barredcell,也稱為禁止小區)。(2)該小區滿足小區選擇評價基準。[0056]“禁止小區”(Barredcell)在系統信息中有指示。“保留小區”(Reservedcell)在系統彳目息中有指不。[0057]“在小區中駐留(campon)”指的是UE完成小區選擇(cellselection)或小區重選(cellreselection)處理,UE選擇了監視系統信息和尋呼信息的小區的狀態。有時將UE駐留的小區稱為“服務小區(Servingcell)”。[0058]在3GPP中,正在研究被稱為Home_NodeB(Nome-NB;HNB)>Home-eNodeB(Home-eNB;HeNB)的基站。UTRAN中的HNB,或E-UTRAN中的HeNB例如是面向家庭、法人、商業用的接入服務的基站。在非專利文獻4中公開了向HeNB和HNB接入的3種不同模式。具體來說,是開放接入模式(Openaccessmode)和封閉接入模式(Closedaccessmode)和混合接入模式(Hybridaccessmode)。[0059]各個模式具有以下那樣的特征。在開放接入模式中,HeNB、HNB作為通常的操作者的正常小區(normalcell)而被操作。在封閉接入模式中,HeNB、HNB作為CSG小區而被操作。這是僅有CSG成員能夠接入的CSG小區。在混合接入模式中,作為非CSG成員也允許同時接入的CSG小區進行操作。換句話說,混合接入模式的小區(也稱為混合小區)是支持開放接入模式和封閉接入模式的雙方的小區。[0060]在3GPP中,在全部PCI(PhysicalCellIdentity,物理小區標識)中,有為了被CSG小區使用而由網絡預約的PCI范圍(參照非專利文獻I第1.0.5.1.1章)。有時將分割PCI范圍的情況稱為PCI分割。PCI分割信息以系統信息從基站對隸屬下的移動終端進行廣播。非專利文獻5公開了使用PCI分割的移動終端的基本工作。不具有PCI分割信息的移動終端需要使用全部PC1、例如使用全部的504碼進行小區搜索。相對于此,具有PCI分割信息的移動終端能夠使用該PCI分割信息進行小區搜索。[0061]此外在3GPP中,作為版本10正在進行“長期演進后續”(LongTermEvolutionAdvanced:LTE-A)的規格制定(參照非專利文獻6、非專利文獻7)。[0062]在LTE-A系統中,為了獲得高通信速度、在小區邊緣的高吞吐量、新的覆蓋范圍區域等,正在研究支持中繼(Relay)和中繼節點(RN)。中繼節點經由施主小區(Donorcell;DonoreNB;DeNB)以無線與無線接入網連接。在施主小區的范圍內,從網絡(Network:NW)向中繼的鏈路與從網絡向UE的鏈路共用相同的頻帶(以下有時稱為“頻帶”)。在該情況下,版本8的UE也能夠與該施主小區連接。將施主小區和中繼節點之間的鏈路稱為回程鏈路(backhaullink),將中繼節點與UE之間的鏈路稱為接入鏈路(accesslink)。[0063]作為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頻分雙工)中的回程鏈路的復用方法,從DeNB向RN的發送以下行(DL)頻帶進行,從RN向DeNB的發送以上行(UL)頻帶進行。作為中繼中的資源的分割方法,從DeNB向RN的鏈路和從RN向UE的鏈路在一個頻帶被時分復用,從RN向DeNB的鏈路和從UE向RN的鏈路也在一個頻帶被時分復用。通過這樣,在中繼中能夠防止中繼的發送干擾中繼自身的接收。[0064]在3GPP中,不僅研究通常的eNB(宏小區),也正在研究微微eNB(微微小區(picocell))、HeNB(HNB、CSG小區)、熱點小區用的節點、中繼節點、射頻拉遠頭(RemoteRadioHead:RRH)、直放站(Repeater)等的所謂本地節點。由上述的各種類型的小區構成的網絡有時也被稱為異構網絡(heterogeneousnetwork,HetNet)?[0065]在LTE中,預先決定有在通信中能夠使用的頻帶(以下有時稱為“操作帶(operatingband)”)。在非專利文獻8中記載了該頻帶。在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頻分雙工)的通信中,預先決定有下行鏈路的頻帶(以下有時也稱為“下行頻帶”)和與其成對的上行鏈路的頻帶(以下有時也稱為“上行頻帶”),上行頻帶與下行頻帶不同。這是因為在以往的聲音通信中必然需要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在FDD中通過在下行和上行中對頻率進行分割,從而能夠同時進行發送和接收。[0066]在FDD中,按每個頻帶決定有在下彳丁鏈路中使用的資源的載波頻率(以下有時稱為“下行載波頻率”)和在上行鏈路中使用的資源的載波頻率(以下有時稱為“上行載波頻率”)的間隔(TX-RXfrequencyseparation:TX_RX頻率間隔)的缺省值。在非專利文獻8中記載了該TX-RX頻率間隔的缺省值。[0067]在LTE中,小區將自小區使用的頻帶信息和上行載波頻率作為廣播信息對隸屬下的UE進行廣播。具體來說,頻帶信息被包含在SIBl中。上行載波頻率被包含在SIB2中。在SIB2中沒有包含上行載波頻率的情況下,上行載波頻率使用TX-RX頻率間隔的缺省值從下行載波頻率導出。UE通過進行小區選擇或重選從而識別下行載波頻率,通過接收來自小區的廣播信息,從而能夠獲得小區使用的頻帶和上行載波頻率。[0068]如在非專利文獻I中公開的那樣,在3GPP中,正在進行作為第10版的“長期演進后續”(LongTermEvolutionAdvanced:LTE-A)的規格制定。[0069]在LTE-A系統中,為了支持達到IOOMHz的更寬的頻率帶寬(transmissionbandwidths),正在研究聚合(aggregation)即集聚了二個以上的分量載波(ComponentCarrier:CC)的載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0070]作為LTE對應的版本8或9所對應的UE能夠僅在相當于一個服務小區的CC上進行發送接收,相對于此,版本10所對應的UE具有用于同時在相當于多個服務小區的CC上進行發送接收、或僅接收、或僅發送的能力(能力,capability)。[0071]各CC使用版本8或9的結構,CA支持連續CC、非連續CC、不同頻帶寬度的CC。UE不能構成下行鏈路的CC(DLCC)數量以上的上行鏈路的CC(ULCC)數量。由同一eNB構成的CC不需要提供相同的覆蓋范圍。CC與版本8或9具有互換性。[0072]在CA中,上行鏈路、下行鏈路均按每個服務小區具有一個獨立的HARQ實體。按每個服務小區每個TTI生成傳輸塊。各傳輸塊和HARQ的重發被映射到單個服務小區。[0073]在構成CA的情況下,UE與NW具有唯一的RRC連接(RRCconnection)。在RRC連接中,一個服務小區賦予NAS移動性信息和安全輸入。將該小區稱為主小區(PrimaryCell:PCell)0在下行鏈路中,對應于PCell的載波是下行主分量載波(DownlinkPrimaryComponentCarrier:DLPCC)。在上行鏈路中,對應于PCell的載波是上行主分量載波(UplinkPrimaryComponentCarrier:ULPCC)。[0074]根據UE能力,為了形成PCell和服務小區的組而構成輔小區(SecondaryCell:SCelDo在下行鏈路中,對應于SCell的載波是下行輔分量載波(DownlinkSecondaryComponentCarrier:DLSCC)。在上行鏈路中,對應于SCell的載波是上行輔分量載波(UplinkSecondaryComponentCarrier:ULSCC)。[0075]對于一個UE,構成由一個以上的SCell組成的服務小區和一個PCell的組。[0076]在各SCell中,在下行鏈路(DL)用的資源之外,UE還能夠利用上行鏈路(UE)用的資源。DLSCC的數量是ULSCC的數量以上。沒有僅在UL用資源中使用的SCell。對于一個UE,各UE用資源僅屬于一個服務小區。服務小區的數量根據UE的能力來決定。[0077]PCell僅根據HO過程而被變更。PCell在PUCCH的發送中使用。再有,用于沒有UL-SCH的DL-SCH的HAEQ的PUCCH,僅以ULPCC而被發送。PCell與SCells不同,不被解除激活(de-activate)。[0078]在PCell變成RLF(Radiolinkfailure,無線鏈路失敗)時,觸發重建(Re-establishment)o在SCells不會被觸發。從PCell獲得NAS信息。[0079]通過RRC進行SCells的重新配置(reconfiguration)、追加(addition)、刪除(removal)。在LTE內的切換中,RRC也進行與目標PCell—起使用的SCells的追加(addition)、刪除(removal)、重新配置(reconfiguration)。[0080]在SCell追加時,為了發送該SCell所需要的全部系統信息(SI),使用專用RRC信令(dedicatedRRCsignaling)。即,以連接(connected)模式進行,UE不需要接收從SCell廣播的SI。[0081]正在研究SCell的追加(addition)、更新(modification)使用專用RRC信令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message”從PCell向移動終端通知(參照非專利文獻2)。正在研究SCell的刪除(release)使用專用RRC信令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message”從PCell向移動終端通知,或者通過“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而被觸發(參照非專利文獻2)。在專用RRC信令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message”中包含“SCellToAddModList,,、“SCe11ToReleaseList,,。[0082]此外,在各小區中,SIB2表示上行鏈路用資源的載波頻率。[0083]本地節點根據高速且大容量的通信等的各種服務的要求,為了補充宏小區而被配置。因此,產生本地節點設置在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的情況。在該情況下,有時從移動終端對本地節點產生干擾。[0084]作為具體例,是本地節點為射頻拉遠頭(RRH),宏小區的覆蓋范圍比RRH的覆蓋范圍大的情況,即宏小區的下行發送功率比RRH的下行發送功率大的情況。在各地點的移動終端的下行接收功率隨著從各節點起的距離變大而變小。移動終端對各節點的上行發送功率需要隨著從各節點起的距離變大而變大。[0085]現有技術的移動終端駐留在下行接收品質最好的小區中,之后根據需要開始通信(參照非專利文獻3)。在來自宏小區的下行接收功率比來自RRH的下行接收功率大的地域中,移動終端駐留在宏小區,對宏小區進行上行發送。[0086]在這樣的地域中的、從移動終端對宏小區的上行發送功率比從移動終端對RRH的上行發送功率大的地域中,在上行鏈路中UE和RRH之間的鏈路良好,在下行鏈路中UE和宏小區之間的鏈路良好。像這樣產生鏈路的不均衡、即鏈路不平衡(Iinkimbalance)。[0087]當發生鏈路不平衡時,通過從移動終端對宏小區的比較大的上行發送功率,從移動終端對RRH產生干擾。此外,通過該干擾,妨礙移動終端與宏小區的通信或移動終端與RRH的通信,產生通信系統整體的吞吐量的降低。因此,要求用于降低在作為像這樣宏小區和本地節點混合配置的異構網絡即HetNet中產生的干擾,提高通信系統整體的吞吐量的方法。[0088]在非專利文獻10中公開了對于異構網絡中的小區間的干擾問題的解決對策。具體來說,作為解決對策,公開了在移動終端進行通信的情況下,在上行和下行中使用獨立的無線鏈路。在該解決對策中,在各小區使用相同的頻率。[0089]在非專利文獻11中也公開了對于異構網絡中的小區間的干擾問題的解決對策。具體地,作為解決對策,公開了在宏小區和微微小區中使載波頻率不同,在各小區內進行載波聚合,以及在移動終端接近微微小區的情況下,移動終端接入微微小區。可是,在非專利文獻11中,沒有公開在移動終端接近微微小區的情況下,移動終端接入微微小區的方法的細節。[0090]在非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載波聚合的幾種情景。在非專利文獻I中公開的多個情景中,在情景4中公開了對以頻率2(F2)工作的RRH和以頻率I(Fl)工作的宏小區進行載波聚合的情況。[0091]現有技術文獻非專利文獻非專利文獻I:3GPPTS36.300V10.2.0;非專利文獻2:3GPPTS36.331V10.0.0;非專利文獻3:3GPPTS36.304V10.0.0第3.1章、4.3章、第5.2.4章;非專利文獻4:3GPPS1-083461;非專利文獻5:3GPPR2-082899;非專利文獻6:3GPPTR36.814V9.0.0;非專利文獻7:3GPPTR36.912V9.3.0;非專利文獻8:3GPPTS36.101V10.0.0;非專利文獻9:3GPPTR23.830V9.0.0;非專利文獻10:3GPPR1-094246;非專利文獻11:3GPPR1-100061。【
發明內容】[0092]發明要解決的課題如上所述,在非專利文獻10中,作為對異構網絡中的小區間的干擾問題的解決對策,公開了在移動終端進行通信的情況下,在上行和下行中使用獨立的無線鏈路。可是,在非專利文獻10中,沒有公開在上行和下行中使用獨立的無線鏈路的方法的細節。[0093]此外在非專利文獻11中,作為對異構網絡中的小區間的干擾問題的解決對策,公開了在宏小區和微微小區中使載波頻率不同,在各小區內進行載波聚合,以及在移動終端接近微微小區的情況下,移動終端接入微微小區。可是,在非專利文獻11中,沒有公開在移動終端接近微微小區的情況下,移動終端接入微微小區的方法的細節。此外在非專利文獻11中,沒有公開在宏小區和微微小區之間進行載波聚合的結構。[0094]此外在非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對以頻率2(F2)工作的RRH和以頻率I(Fl)工作的宏小區進行載波聚合。可是在非專利文獻I中,沒有公開在RRH和宏小區之間進行載波聚合的方法的細節。[009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信系統,在能夠與終端裝置進行通信的范圍的大小不同的多個通信裝置混合配置的情況下能夠提高通信品質,提高整體的吞吐量的通信系統。[0096]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本發明的通信系統,具備:能夠移動的終端裝置;以及多個通信裝置,能夠與所述終端裝置進行無線通信,所述通信系統的特征在于,所述多個通信裝置包含:與所述終端裝置能夠通信的范圍比較大的大規模通信裝置;以及所述能夠通信的范圍比較小的小規模通信裝置,所述大規模通信裝置和所述小規模通信裝置以能夠相互通信并且所述能夠通信的范圍的至少一部分重疊的方式設置,所述小規模通信裝置構成為能夠接收從所述終端裝置向所述大規模通信裝置發送的上行資源,當接收到所述上行資源時,將接收的所述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向所述大規模通信裝置發送,所述大規模通信裝置對從所述終端裝置發送而接收的所述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和從所述小規模通信裝置發送而接收的所述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進行合成。[0097]此外本發明的通信系統,具備:能夠移動的終端裝置;以及多個通信裝置,能夠與所述終端裝置進行無線通信,所述通信系統的特征在于,所述多個通信裝置包含:與所述終端裝置能夠通信的范圍比較大的大規模通信裝置;以及所述能夠通信的范圍比較小的小規模通信裝置,所述大規模通信裝置和所述小規模通信裝置以所述能夠通信的范圍的至少一部分重疊的方式設置,第I小區構成為包含:在從所述大規模通信裝置向所述終端裝置的下行發送中使用的第I大規模下行分量載波,和在從所述終端裝置向所述大規模通信裝置的上行發送中使用的大規模上行分量載波,第2小區構成為包含:具有與所述第I大規模下行分量載波不同的頻率,在從所述大規模通信裝置向所述終端裝置的下行發送中使用的第2大規模下行分量載波,和在從所述終端裝置向所述小規模通信裝置的上行發送中使用的小規模上行分量載波,所述終端裝置將從所述終端裝置向所述大規模通信裝置或所述小規模通信裝置進行上行發送時的發送條件,設定為對所述第I小區和所述第2小區中的、包含從所述終端裝置發送而接收的接收信號的接收品質高的分量載波的一方預先設定的發送條件,進行所述上行發送。[0098]發明的效果根據本發明的通信系統,能夠使大規模通信裝置和小規模通信裝置混合配置的情況下的通信品質提高,能夠使通信系統整體的吞吐量提高。此外,能夠使從終端裝置向大規模通信裝置的比較大的上行發送功率的影響,不對小規模通信裝置的上行發送的接收造成影響,因此能夠謀求通信系統整體的干擾的減少。[0099]通過以下的詳細說明和附圖,本發明的目的、特征、方面、以及優點能夠更明確。【專利附圖】【附圖說明】[0100]圖1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統的結構的說明圖。[0101]圖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統中使用的無線幀的結構的說明圖。[0102]圖3是表示MBSFN幀的結構的說明圖。[0103]圖4是說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統中使用的物理信道的說明圖。[0104]圖5是說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統中使用的傳輸信道的說明圖。[0105]圖6是說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統中使用的邏輯信道的說明圖。[0106]圖7是表示當前在3GPP中討論的LTE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的整體結構的框圖。[0107]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移動終端(圖7的移動終端71)的結構的框圖。[0108]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基站(圖7的基站72)的結構的框圖。[0109]圖10是表示本發明的MME(圖7的MME部73)的結構的框圖。[0110]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作為HeNBGW的圖1所示的HeNBGW74的結構的框圖。[0111]圖1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統中從移動終端(UE)進行的小區搜索到待機工作的概略的流程圖。[0112]圖13是表示CA的概念的圖。[0113]圖14是表示射頻拉遠頭1401和宏小區1402的各結構的一例的框圖。[0114]圖15是表示對基站附加了射頻拉遠頭的情況下的結構的一例的框圖。[0115]圖16是表示在宏小區1601的覆蓋范圍1602內配置有RRH1603的情況下的狀況的圖。[0116]圖17是表示在宏小區1601和RRH1603之間的各地點的移動終端的下行接收功率和上行發送功率的圖。[0117]圖18是用于說明實施方式I的解決對策的概念的圖。[0118]圖19是表不實施方式I的通信系統的順序的一例的圖。[0119]圖20是表示實施方式I的變形例I的通信系統的順序的一例的圖。[0120]圖21是用于說明實施方式2的解決對策的概念的圖。[0121]圖22是表示移動終端基于測定結果進行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路徑損失的設定的情況下的順序的一例的圖。[0122]圖23是表示通過宏小區求取偏移值并對移動終端通知,從而進行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路徑損失的設定的情況下的順序的一例的圖。[0123]圖24是表示實施方式2的通信系統的順序的一例的圖。[0124]圖25是用于說明實施方式3的解決對策的概念的圖。[0125]圖26是表示實施方式3的通信系統的順序的一例的圖。[0126]圖27是用于說明實施方式3的變形例I的解決對策的概念的圖。[0127]圖28是用于說明實施方式5的課題的圖。【具體實施方式】[0128]實施方式I圖7是表示當前在3GPP中討論的LTE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的整體的結構的框圖。當前在3GPP中,正在討論包含CSG(ClosedSubscriberGroup)小區(E-UTRAN的Home-eNodeB(Home-eNB;HeNB),UTRAN的Home-NB(HNB))和non-CSG小區(E-UTRAN的eNodeB(eNB)、UTRAN的NodeB(NB),GERAN的BSS)的系統的整體的結構,針對E-UTRAN,提出了圖7那樣的結構,針對E-UTRAN提出了圖7那樣的結構(參照非專利文獻I第4.6.1章)。[0129]針對圖7進行說明。移動終端裝置(以下稱為“移動終端”或“UE”)71能夠與基站裝置(以下稱為“基站”)72進行無線通信,以無線通信進行信號的發送接收。移動終端裝置相當于通信終端裝置。基站72被分類為作為宏小區的eNB72-l,和作為本地節點的Home-eNB72-2。eNB72_l相當于大規模基站裝置,作為能夠與移動終端(UE71)進行通信的范圍的覆蓋范圍,具有比較大的大規模覆蓋范圍。Home-eNB72-2相當于小規模基站裝置,作為覆蓋范圍具有比較小的小規模覆蓋范圍。[0130]eNB72-l通過SI接口與MME,或者S-GW,或者包含MME及S-GW的MME/S-GW部(以下有時稱為“MME部”)73連接,在eNB72-l與MME部73之間對控制信息進行通信。對于一個eNB72-l,也可以連接多個MME部73。eNB72_l之間通過X2接口連接,在eNB72_l之間對控制信息進行通信。[0131]Home-eNB72-2通過SI接口與MME部73連接,在Home-eNB72_2與MME部73之間對控制信息進行通信。對于一個MME部73連接多個Home-eNB72-2。或者,Home-eNB72_2經由HeNBGW(Home-eNBGateWay)74與MME部73連接。Home-eNB72_2與HeNBGW74通過SI接口連接,HeNBGW74與MME部73經由SI接口連接。一個或多個Home-eNB72_2與一個HeNBGW74連接,通過SI接口對信息進行通信。HeNBGW74與一個或多個MME部73連接,通過SI接口對信息進行通信。MME部73及HeNBGW74相當于上位節點裝置,控制作為基站的eNB72-l及Home-eNB72-2與移動終端(UE)71的連接。[0132]進而,當前在3GPP中討論以下的結構。支持Home-eNB72_2之間的X2接口。即,通過X2接口連接Home-eNB72-2之間,在Home-eNB72_2之間對控制信息進行通信。從MME部73,能將HeNBGW74看作是Home-eNB72_2。從Home-eNB72_2,能將HeNBGW74看作是MME部73。Home-eNB72-2在經由HeNBGW74連接于MME部73的情況及直接連接于MME部73的情況的任何情況下,Home-eNB72-2與MME部73之間的接口均是相同的SI接口。HeNBGW74不支持橫跨多個MME部73那樣的、向Home-eNB72-2的移動性或者從Home-eNB72_2起的移動性。Home-eNB72-2支持唯一的小區。[0133]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移動終端(圖7的移動終端71)的結構的框圖。對圖8所示的移動終端71的發送處理進行說明。首先,將來自協議處理部801的控制數據及來自應用部802的用戶數據保存到發送數據緩沖部803。在發送數據緩沖部803中保存的數據被傳遞到編碼器部804,實施糾錯等的編碼處理。也可以存在不實施編碼處理而從發送數據緩沖部803直接向調制部805輸出的數據。在編碼器部804進行了編碼處理的數據在調制部805進行調制處理。調制了的數據在被變換為基帶信號之后,向變頻部806輸出,變換到無線發送頻率。之后,將發送信號從天線807向基站72發送。[0134]此外,移動終端71的接收處理以下述方式執行。來自基站72的無線信號被天線807接收。接收信號在變頻部806從無線接收頻率變換成基帶信號,在解調部808中進行解調處理。解調后的數據被傳遞到譯碼器部809,進行糾錯等的譯碼處理。在被譯碼了的數據中,控制數據傳遞到協議處理部801,用戶數據傳遞到應用部802。移動終端71的一連串的處理被控制部810所控制。由此,控制部810雖然在圖8中省略,但與各部801?809連接。[0135]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基站(圖1的基站72)的結構的框圖。對圖9所示的基站72的發送處理進行說明。EPC通信部901進行基站72與EPC(MME部73,HeNBGW74等)之間的數據的發送接收。其它基站通信部902進行與其它的基站之間的數據的發送接收。EPC通信部901及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分別與協議處理部903進行信息的交換。來自協議處理部903的控制數據和來自EPC通信部901及其它基站通信部902的用戶數據及控制數據被保存到發送數據緩沖部904。[0136]在發送數據緩沖部904中保存的數據被傳遞到編碼器部905,實施糾錯等的編碼處理。也可以存在不實施編碼處理而從發送數據緩沖部904直接向調制部906輸出的數據。編碼了的數據在調制部906進行調制處理。調制了的數據在被變換為基帶信號之后,向變頻部907輸出,變換到無線發送頻率。之后,將發送信號通過天線908向一個或多個移動終端71發送。[0137]此外,基站72的接收處理以下述方式執行。通過天線908接收來自一個或多個移動終端71的無線信號。接收信號在變頻部907從無線接收頻率變換成基帶信號,在解調部909中進行解調處理。解調了的數據被傳遞到譯碼器部910,進行糾錯等的譯碼處理。在被譯碼的數據中,控制數據向協議處理部903或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傳遞,用戶數據向EPC通信部901及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傳遞。基站72的一連串的處理被控制部911控制。由此,控制部911雖然在圖9中省略,但與各部901?910連接。[0138]在以下示出當前在3GPP中討論的Home-eNB72_2的功能(參照非專利文獻I第4.6.2章)。Home-eNB72-2具有與eNB72_l相同的功能。此外,在與HeNBGW74連接的情況下,Home-eNB72-2具有發現適當的服務HeNBGW74的功能。Home-eNB72-2唯一與一個HeNBGW74連接。也就是說,在與HeNBGW74連接的情況下,Home-eNB72-2不使用SI接口的Flex功能。Home-eNB72-2當與一個HeNBGW74連接時,同時不與其它的HeNBGW74、其它的MME部73連接。[0139]Home-eNB72-2的TAC與PLMNID被HeNBGW74支持。當將Home-eNB72_2連接于HeNBGW74時,代替Home-eNB72_2,由HeNBGW74進行在“UEattachment”的MME部73的選擇。Home-eNB72-2存在沒有網絡計劃而被配備的可能性。在該情況下,Home-eNB72-2從一個地理區域向另一個地理區域移動。因此,該情況下的Home-eNB72-2需要根據位置連接于不同的HeNBGW74。[0140]圖10是表示本發明的MME的結構的框圖。在圖10中,示出上述的圖7所示的MME部73中包含的MME73a的結構。I3DNGff通信部1001進行MME73a與I3DNGff之間的數據的發送接收。基站通信部1002在MME73a和基站72之間進行利用SI接口的數據的發送接收。在從TONGW接收的數據是用戶數據的情況下,用戶數據從TONGW通信部1001經由用戶面通信部1003傳遞到基站通信部1002,向一個或多個基站72發送。在從基站72接收的數據是用戶數據的情況下,用戶數據從基站通信部1002經由用戶面通信部1003向TONGW通信部1001傳遞,向TONGff發送。[0141]在從TONGW接收的數據是控制數據的情況下,控制數據從TONGW通信部1001向控制面控制部1005傳遞。在從基站72接收的數據是控制數據的情況下,控制數據從基站通信部1002向控制面控制部1005傳遞。[0142]HeNBGff通信部1004在存在HeNBGW74的情況下被設置,根據信息種類,進行MME73a和HeNBGW74之間的利用接口(IF)的數據的發送接收。從HeNBGW通信部1004接收的控制數據從HeNBGW通信部1004向控制面控制部1005傳遞。在控制面控制部1005的處理的結果經由I3DNGW通信部1001向TONGW發送。此外,在控制面控制部1005中處理的結果經由基站通信部1002通過SI接口向一個或多個基站72發送,此外經由HeNBGW通信部1004向一個或多個HeNBGW74發送。[0143]在控制面控制部1005中,包含:NAS安全部1005_1、SAE承載控制部1005_2、待機狀態(IdleState)移動性管理部1005-3等,進行對控制面的全部處理。NAS安全部1005-1提供NAS(Non-AccessStratum)消息的安全等。SAE承載控制部1005-2進行SAE(SystemArchitectureEvolution)的承載的管理等。待機狀態移動性管理部1005-3進行待機狀態(LTE-1DLE狀態,也僅稱為待機)的移動性管理、待機狀態時的尋呼信號的生成及控制、隸屬下的一個或多個移動終端71的跟蹤區域(TA)的追加、刪除、更新、檢索、跟蹤區域名單(TAList)管理等。[0144]MME73a通過向屬于注冊(registered)有UE的跟蹤區域(TrackingArea:TA)的小區發送尋呼消息,從而開始尋呼協議。連接于MME73a的Home-eNB72-2的CSG的管理、CSG-1D的管理、白名單管理也可以在待機狀態移動性管理部1005-3進行。[0145]在CSG-1D的管理中,管理與CSG-1D對應的移動終端和CSG小區的關系(追加、刪除、更新、檢索)。例如,也可以是用戶接入注冊到某個CSG-1D的一個或多個移動終端與屬于該CSG-1D的CSG小區的關系。在白名單管理中,管理移動終端與CSG-1D的關系(追加、刪除、更新、檢索)。例如,在白名單中,也可以存儲某個移動終端進行用戶注冊了的一個或多個CSG-1D。這些與CSG相關的管理也可以在MME73a中的其他部分進行。MME73a的一連串的處理被控制部1006控制。由此,控制部1006雖然在圖10中省略,但與各部1001?1005連接。[0146]在以下示出當前在3GPP中討論的MME73a的功能(參照非專利文獻I第4.6.2章)。MME73a進行CSG(ClosedSubscriberGroups,封閉用戶組)的成員的一個或多個移動終端的接入控制。MME73a允許將尋呼的最優化(Pagingoptimization)的執行作為選擇項。[0147]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作為HeNBGW的圖1所示的HeNBGW74的結構的框圖。EPC通信部1101進行HeNBGW74和MME73a之間的利用SI接口的數據的發送接收。基站通信部1102進行HeNBGW74和Home-eNB72-2之間的利用SI接口的數據的發送接收。位置處理部1103進行將經由EPC通信部1001傳遞的來自MME73a的數據中的注冊信息等向多個Home-eNB72-2發送的處理。在定位處理部1003中處理了的數據被傳遞到基站通信部1102,經由SI接口向一個或多個Home-eNB72-2發送。[0148]不需要在位置處理部1003中的處理而僅通過(透過)的數據從EPC通信部1001被傳遞到基站通信部1102,經由SI接口向一個或多個Home-eNB72-2發送。HeNBGW74的一連串的處理被控制部1104控制。由此,控制部1104雖然在圖11中省略,但與各部1101?1103連接。[0149]在以下示出當前在3GPP中討論的HeNBGW74的功能(參照非專利文獻I第4.6.2章)。HeNBGW74針對SI應用進行中繼。雖然是MME73a向Home-eNB72_2的過程的一部分,但HeNBGW74針對與移動終端71無關的SI應用使其終止。在配置HeNBGW74時,與移動終端71無關的過程在Home-eNB72-2與HeNBGW74之間,而且在HeNBGW74與MME73a之間進行通信。在HeNBGW74與其它的節點之間沒有設定X2接口。HeNBGW74允許將尋呼的最優化(Pagingoptimization)的執行作為選擇項。[0150]接著示出移動通信系統中的一般的小區搜索方法的一例。圖1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統中從移動終端(UE)進行的小區搜索到待機工作的概略的流程圖。移動終端當開始小區搜索時,在步驟ST1201中使用從周圍的基站發送的第一同步信號(P-SS)及第二同步信號(S-SS)取得時隙定時、幀定時的同步。將P-SS和S-SS合在一起,對同步信號(SS)分配與按每個小區分配的PCI(PhysicalCellIdentity,物理小區標識)是I對I對應的同步碼。PCI的數量現在討論504種,使用該504種的PCI取得同步,并且檢測(確定)取得了同步的小區的PCI。[0151]接著對取得了同步的小區,在步驟ST1202中,檢測出作為從基站按每個小區發送的參考信號(referencesignal:RS)的小區固有參考信號(cell-specificReferenceSignal:CRS),進行RS的接收功率(也稱為RSRP)的測定。在參考信號(RS)中使用與PCI是I對I對應的碼,通過以該碼取得相關,由此能夠與其它小區分離。通過根據在ST1201中確定的PCI來導出該小區的RS用的碼,從而能夠檢測RS,測定RS接收功率。[0152]接著在步驟ST1203中,從到步驟ST1202為止檢測出的一個以上的小區中,選擇RS的接收品質最優的小區,例如,RS的接收功率最高的小區,也就是最優小區。[0153]接著在步驟ST1204中接收最優小區的PBCH,獲得作為廣播信息的BCCH。在PBCH上的BCCH加載有包含小區結構信息的MIB(MasterInformationBlock,主信息塊)。因此通過接收PBCH而獲得BCCH,從而獲得MIB。作為MIB的信息,例如有DL(下行鏈路)系統帶寬(也稱為發送帶寬設定(transmissionbandwidthconfiguration:dl_bandwidth))、發送天線數、SFN(SystemFrameNumber,系統巾貞數)等。[0154]接著在步驟ST1205中,基于MIB的小區結構信息接收該小區的DL-SCH,獲得廣播信息BCCH中的SIB(SystemInformationBlock,系統信息塊)I。在SIBl中包含與向該小區的接入相關信息、關于小區選擇的信息、其它的SIB(SIBk;k≥2的整數)的調度信息。此外,在SIBl中包含TAC(TrackingAreaCode)。[0155]接著在步驟ST1206中,移動終端對在步驟ST1205中接收的SIBl的TAC和移動終端已經保有的TA(TrackingArea)名單內的TAC進行比較。如果比較的結果是在步驟ST1205中接收的TAC與包含在TA(TrackingArea)名單內的TAC相同的話,在該小區中進入待機工作。如果進行比較,在步驟ST1205中接收的TAC沒有包含在TA(TrackingArea)名單內的話,移動終端通過該小區向核心網(CoreNetwork,EPC)(包含MME等)請求用于進行TAU(TrackingAreaUpdate)的TA(TrackingArea)的變更。核心網絡基于與TAU請求信號一起從移動終端發送來的該移動終端的識別號碼(UE-1D等),進行TA(TrackingArea)名單的更新。核心網絡向移動終端發送更新后的TA(TrackingArea)名單。移動終端以接收的TA(TrackingArea)名單對移動終端保有的TAC名單進行改寫(更新)。之后,移動終端在該小區進入待機工作。[0156]在LTE、LTE-A及UMTS(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ystem,通用移動通信系統)中,正在研究導入CSG(ClosedSubscriberGroup,閉合用戶群)小區。如上述那樣,僅有在CSG小區注冊的一個或多個移動終端被允許接入。CSG小區和注冊的一個或多個移動終端構成一個CSG。對這樣構成的CSG賦予被稱為CSG-1D的固有的識別號碼。再有,在一個CSG中有多個CSG小區也可。如果移動終端注冊到任一個CSG小區的話,就能夠接入該CSG小區所屬的CSG的其它的CSG小區。[0157]此外,LTE及LTE-A中的Home-eNB、UMTS中的Home-NB有時作為CSG小區使用。注冊到CSG小區的移動終端具有白名單。具體來說,白名單存儲在SI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USIM中。在白名單中儲存有移動終端注冊的CSG小區的CSG信息。作為CSG信息,具體考慮CSG-1D、TAI(TrackingAreaIdentity),TAC等。如果CSG-1D與TAC對應起來的話,是任一方即可。此外,如果CSG-1D及TAC與GCI(GlobalCellIdentity)對應起來的話,是GCI也可。[0158]如上所述,不具有白名單(在本發明中,也包含白名單是空(empty)的情況)的移動終端不能接入CSG小區,僅能接入non-CSG小區。另一方面,具有白名單的移動終端能接入注冊了的CSG-1D的CSG小區,也能接入non-CSG小區。[0159]在3GPP中,討論將全部PCI(PhysicalCellIdentity)分割為CSG小區用和non-CSG小區用(參照非專利文獻I)。在全部PCI中,有為了被CSG小區使用而由網絡預約的PCI范圍(參照非專利文獻I第10.5.1.1章)。有時將分割PCI范圍的情況稱為PCI分害I]。PCI分割信息以系統信息從基站對隸屬下的移動終端進行廣播。非專利文獻5公開了使用PCI分割的移動終端的基本工作。不具有PCI分割信息的移動終端需要使用全部PC1、例如使用全部的504碼進行小區搜索。相對于此,具有PCI分割信息的移動終端能夠使用該PCI分割信息進行小區搜索。[0160]此外在3GPP中,決定了用于混合小區的PCI不被包含在CSG小區用的PCI范圍中(參照非專利文獻I第10.7章)。[0161]在3GPP中,移動終端對CSG小區進行選擇或重選的方法存在2種模式。第一個是自動(Automatic)模式。以下示出自動模式的特征。利用移動終端內的許可CSG名單(AllowedCSGIDList),進行選擇或重選。在PLMN的選擇完成之后,僅在是non-CSG小區或者是存在于CSG名單中的CSGID所對應的CSG小區的情況下,駐留在選擇的該PLMN中的一個小區。如果移動終端的許可CSG名單是空的話,移動終端停止CSG小區的自主(autonomous)搜索功能(參照非專利文獻3第5.2.4.8.1章)。[0162]第2個是手動(Manual)模式。以下示出手動模式的特征。移動終端對用戶示出當前選擇的PLMN中能夠利用的CSG的名單。移動終端對用戶提供的CSG的名單,不限于保存在移動終端中的許可CSG名單中包含的CSG。在用戶基于該CSG的名單選擇了CSG之后,移動終端駐留在選擇的CSGID所對應的小區,嘗試注冊(register)(參照非專利文獻3)。[0163]對于HeNB和HNB要求對應于各種各樣的服務。例如有如下服務,操作者使移動終端注冊到預先決定的HeNB及HNB,僅對注冊了的移動終端許可接入HeNB及HNB的小區,由此能夠使該移動終端可使用的無線資源增大,高速地進行通信。相應地,操作者將收費比通常設定得高。[0164]為了實現這樣的服務,導入僅有注冊了(加入了,成為成員)的移動終端能夠接入的CSG小區(ClosedSubscriberGroupcell)。在商業街、公寓、學校、公司等中要求設置許多CSG小區(ClosedSubscriberGroupcell)。例如在商業街按每個店鋪、在公寓按每個房間、在學校按每個教室、在公司按每個部門設置CSG小區,要求僅有注冊到各CSG小區的用戶能夠使用該CSG小區這樣的使用方法。HeNB/HNB不僅為了補充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外的通信(區域補充型HeNB/HNB),而且要求對應于上述那樣的各種各樣的服務(服務提供型HeNB/HNB)。因此,產生HeNB/HNB設置在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的情況。[0165]如上所述,在LTE-A系統中,為了支持比LTE系統的頻帶寬度寬的達到IOOMHz的頻帶寬度,正在研究將二個以上的CC進行聚合、即集聚的CA。[0166]圖13是表示CA的概念的圖。圖13所示的eNB構成小區n,該小區η包括DLCCn和通過利用SIB2的DL/UL鏈路而與DL-CCn分別關聯起來的ULCCn。以Fn(DL)表示DLCCn的載波頻率,以Fn(UL)表示ULCCn的載波頻率。在這里,η是I?5的整數。[0167]UE駐留在小區1,進行箭頭1301所示的RRC連接。由此,小區I變成PCell。[0168]之后,eNB對該UE通過以箭頭1302所示的專用RRC信令,通知關于進行聚合的CC的信息。作為關于CC的信息,通知與由DLCCm和ULCCm構成的小區相關的信息,例如系統信息。在這里,m是2?5的整數。像這樣,通過eNB對UE通知上述與CC相關的信息,從而小區2?小區5變成SCell。[0169]以上述方式,eNB對UE通過小區I?小區5進行CA。而且,UE在小區I?小區5之間,基于CA以箭頭1303表示的方式進行通信。[0170]示出支持CA的UE的結構例。在上述的圖8所示的結構中,使調制部805、變頻部806、天線807及解調部808的一部分或全部寬帶化即可。在發送側,使調制部805、變頻部806及天線807的一部分或全部在包含規定數量的連續的ULCC的頻帶中工作即可。在接收側,使天線807、變頻部806及解調部808的一部分或全部在包含規定數量的連續的DLCC的頻帶中工作即可。通過這樣,能夠支持利用規定數量的連續的ULCC或DLCC的CA。[0171]此外,作為其它的方法,使調制部805、變頻部806、天線807及解調部808的一部分并行設置多個,在包含規定數量的多個非連續的ULCC或DLCC的頻帶中工作即可。在發送側,使調制部805、變頻部806及天線807的一部分或全部并行設置多個,在包含規定數量的非連續的ULCC的頻帶中工作即可。在接收側,將天線807、變頻部806及解調部808的一部分或全部并行設置多個,在包含規定數量的非連續的DLCC的頻帶中工作即可。通過這樣,能夠支持利用規定數量的非連續的ULCC或DLCC的CA。此外,也可以適當組合上述二個結構。[0172]示出支持CA的eNB的結構例。在上述的圖9所示的結構中,在協議處理部903中對進行eNB構成的每個小區的CA的UE進行處理,按每個小區構成發送數據緩沖部904、編碼器部905、調制部906、變頻部907、天線908、解調部909及譯碼器部910即可。通過這樣,能夠通過eNB構成的小區對UE進行CA。[0173]關于基站的結構,是上述的圖9中說明的那樣。以下針對射頻拉遠頭(RRH)進行說明。基站構成為具備以下的功能部。功能部包含控制部、基帶部、傳輸路徑接口部及無線功能部。針對各功能部與圖9所示的構成基站72的各部的對應關系進行說明。[0174]控制部包含:進行基站整體的控制的控制部911,和進行與呼叫控制的協議相關的處理的協議處理部903。基帶部包含:保存用戶數據及控制數據的發送數據緩沖部904,進行編碼處理的編碼器部905,和進行譯碼處理的譯碼器部910。[0175]傳輸路徑接口部包含:在與EPC之間進行數據的發送接收的EPC通信部901,和在與其它的基站之間進行數據的發送接收的其它基站通信部902。無線功能部包含:進行調制處理的調制部906,變頻部907,進行無線信號的發送接收的天線908,以及進行解調處理的解調部909。變頻部907進行從基帶信號的基帶頻率向無線發送頻率的變換,以及從無線發送頻率向基帶信號的基帶頻率的變換。[0176]也能夠不將構成基站的全部功能部匯總設置在I處,而將功能部分離設置。這時,不需要以所述功能部單位進行分離,也可以以構成各功能部的部單位進行分離。在將功能部分離設置的情況下,在分離的各部之間以能夠高速通信的專用線連接。[0177]在像這樣將功能部分離設置的情況下,在基站的結構中,將包含發送接收無線信號的無線部分的部分、具體將包含天線908的部分稱為“射頻拉遠頭(RRH)”。在基站的結構中,將包含不在射頻拉遠頭中包含的結構的部分,即不包含無線部分的部分有時稱為“宏小區”。[0178]圖14是表示射頻拉遠頭1401和宏小區1402的各結構的一例的框圖。因為圖14所示的射頻拉遠頭1401及宏小區1402的各結構與圖9所示的基站72的結構類似,所以對對應的部分賦予同一附圖標記,省略共同的說明。[0179]圖14所示的射頻拉遠頭1401包含無線功能部的天線908及變頻部907。宏小區1402包含基站的結構中的不被射頻拉遠頭1401包含的結構。在圖14所示的例子中,宏小區1402包含: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協議處理部903、發送數據緩沖部904、編碼器部905、調制部906、解調部909、譯碼器部910及控制部911。[0180]在射頻拉遠頭1401和宏小區1402之間用專用線1403連接。在射頻拉遠頭1401和宏小區1402之間通過基帶信號進行數據的發送接收。[0181]與本實施方式不同,也有在射頻拉遠頭中包含天線908、變頻部907、調制部906及解調部909,在宏小區中包含編碼器部905、譯碼器部910、發送數據緩沖部904、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協議處理部903及控制部911的情況。在該情況下,在射頻拉遠頭和宏小區之間,通過調制前數據或解調后數據進行數據的發送接收。[0182]此外,也有在射頻拉遠頭中包含天線908、變頻部907、調制部906、解調部909、編碼器部905及譯碼器部910,在宏小區中包含發送數據緩沖部904、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協議處理部903及控制部911的情況。在該情況下,在射頻拉遠頭和宏小區之間,通過編碼前數據或譯碼后數據進行數據的發送接收。[0183]進而,也有在射頻拉遠頭中包含天線908,在宏小區中包含變頻部907、調制部906、解調部909、編碼器部905、譯碼器部910、發送數據緩沖部904、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協議處理部903及控制部911的情況。在該情況下,在射頻拉遠頭和宏小區之間通過無線信號(RF信號)進行數據的發送接收。[0184]此外,射頻拉遠頭并不僅在將圖9所示的全部功能部整體構成的基站72分離設置的情況下使用。例如,也有對基站附加作為包含無線部分的部分的射頻拉遠頭的情況。[0185]圖15是表示對基站附加了射頻拉遠頭的情況下的結構的一例的框圖。因為圖15所示的結構與圖9所示的結構類似,所以對對應的部分賦予同一附圖標記,省略共同的說明。[0186]圖15所不的基站構成為具備:相當于圖9所不的基站72的宏小區1501,和2個射頻拉遠頭1502、1503。圖15所示的各射頻拉遠頭1502、1503構成為包含圖14所示的無線功能部的天線908及變頻部907。各射頻拉遠頭1502、1503通過專用線1504連接于宏小區1501。在圖15所示的例子中,有2個射頻拉遠頭,但射頻拉遠頭也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0187]針對在實施方式I中解決的課題在以下進行說明。將宏小區和射頻拉遠頭(RRH)等的本地節點混合配置,構建被稱為異構網絡的網絡。在異構網絡中,本地節點為了對應于高速且大容量的通信等的各種服務的要求補充宏小區而配置。因此,產生本地節點設置在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的情況。在該情況下,有時在宏小區和本地節點之間產生干擾。[0188]針對在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設置本地節點的情況下產生的干擾的具體例,使用圖16及圖17在以下進行說明。圖16是表示在宏小區1601的覆蓋范圍1602內配置有RRH1603的情況下的狀況的圖。圖17是表示在宏小區1601和RRH1603之間的各地點的移動終端的下行接收功率和上行發送功率的圖。在圖17中,分別以天線為代表來示出圖16所示的宏小區1601及RRH1603。[0189]在圖17中,縱軸表示功率,橫軸表示位置。在圖17中,以右下降的實線表示在各地點的來自宏小區1601的下行接收功率。此外,以左下降的實線表示在各地點的來自RRH1603的下行接收功率。此外,以右上升的兩點劃線表示在各地點的對宏小區1601的上行發送功率。此外,以左上升的兩點劃線表示在各地點的對RRH1603的上行發送功率。[0190]在圖16所示的例子中,在宏小區1601的覆蓋范圍1602內配置有RRH1603。RRH1603具有覆蓋范圍1604。如圖16所示,考慮將宏小區1601的覆蓋范圍1602和RRH1603的覆蓋范圍1604相比較,宏小區1601的覆蓋范圍1602的一方大的情況。這意味著在比較下行發送功率的情況下,宏小區1601的下行發送功率比RRH1603的下行發送功率大。[0191]如圖17中以右下降的實線及左下降的實線所示那樣,各地點的移動終端的下行接收功率隨著從各節點、即宏小區1601及RRH1603起的距離變大而變小。此外,如圖17中以右上升的兩點劃線及左上升的兩點劃線所示那樣,移動終端對各節點、即作為基站的宏小區1601及RRH1603的上行發送功率需要隨著從各節點起的距離變大而變大。這些是傳播損失的影響。有時將這些傳播損失稱為“路徑損失”。[0192]現有技術的移動終端在下行接收品質最好的小區中駐留,之后根據需要開始通信(參照非專利文獻3)。例如,考慮移動終端位于地點C的情況。在圖17中,如以右下降的實線所示那樣,地點C的來自宏小區1601的下行接收功率變成值D。此外如以左下降的實線所示那樣,地點C的來自RRH1603的下行接收功率變成值E。因為如圖17所示那樣,值D比值E大,所以移動終端駐留在宏小區1601,之后根據需要開始通信。也就是說在地點C中,移動終端對宏小區1601進行上行發送。[0193]此外如在圖17中以右上升的兩點劃線所示那樣,地點C的對宏小區1601的上行發送功率變成值E。此外如以左上升的兩點劃線所示那樣,地點C的對RRH1603的上行發送功率變成值F。也就是說,在地點C,從移動終端向宏小區1601的上行發送所需要的發送功率,與從移動終端向RRH1603的上行發送所需要的發送功率相比較變大。[0194]因此在地點C,在上行鏈路中移動終端與RRH1603之間的鏈路變得良好,在下行鏈路中移動終端與宏小區1601之間的鏈路變得良好。[0195]在圖17所示的地點A與地點B之間的地域Z中,與地點C同樣地,來自宏小區1601的下行接收功率變得比來自RRH1603的下行接收功率大,并且對宏小區1601的上行發送功率變得比對RRH1603的上行發送功率大。因此在地點A和地點B之間的地域Z中,與地點C同樣地,在上行鏈路中移動終端與RRH1603之間的鏈路變得良好,在下行鏈路中移動終端與宏小區1601之間的鏈路變得良好。[0196]像這樣在地點A和地點B之間的地域Z中,產生鏈路的不均衡、即鏈路不平衡(linkimbalance)ο在發生了該鏈路不平衡的地域Z中,因為從移動終端向宏小區1601的上行發送功率比從移動終端向RRH1603的上行發送功率大,所以從移動終端對RRH1603產生干擾。此外,通過該干擾,妨礙移動終端與宏小區1601的通信或移動終端與RRH1603的通信,產生通信系統整體的吞吐量的降低。[0197]因此,要求用于降低在像圖16所示那樣宏小區1601和RRH1603等的本地節點混合配置的異構網絡即HetNet中產生的干擾,提高通信系統整體的吞吐量的方法。[0198]因此,在實施方式I中以減少以下的干擾為課題,即通過產生鏈路不平衡而從移動終端對宏小區的比較大的上行發送功率,導致從移動終端對本地節點產生的干擾。此外,其課題在于防止由于該干擾妨礙通信而導致系統整體的吞吐量降低。[0199]在以下示出實施方式I解決對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本地節點的代表,針對射頻拉遠頭(RRH)具體進行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使RRH的載波頻率和宏小區的載波頻率不同,對RRH設置接收宏小區的上行資源、具體是上行載波頻帶的功能。載波頻率也可以設為分量載波的頻率。此外,宏小區的上行資源是從移動終端(UE)向宏小區的上行資源、即從UE向宏小區發送的上行資源。[0200]如本實施方式那樣,通過使RRH的載波頻率與宏小區的載波頻率不同,從而能夠實現降低由于從移動終端(UE)對宏小區的比較大的上行發送功率而產生的、從UE對本地節點的干擾。[0201]使用圖18,針對本實施方式I的解決對策的具體例進行說明。圖18是用于說明實施方式I的解決對策的概念的圖。將宏小區的下行載波頻率設為DL_n,將上行載波頻率設為UL_fl。將宏小區的下行載波頻帶設為DL1,將上行載波頻帶設為UL1。將RRH的下行載波頻率設為DL_f2,將上行載波頻率設為UL_f2。將RRH的下行載波頻帶設為DL2,將上行載波頻帶設為UL2。宏小區相當于大規模通信裝置,RRH相當于小規模通信裝置。此外宏小區的下行載波頻率及上行載波頻率相當于第I頻率,RRH的下行載波頻率及上行載波頻率相當于第2頻率。[0202]在本實施方式中,對于RRH在接收作為RRH的上行載波頻帶的UL2的功能之外,還設置接收作為宏小區的上行載波頻帶的ULl的功能。進一步具體來說,對于RRH在發送作為RRH的下行載波頻帶的DL2的功能和接收作為RRH的上行載波頻帶的UL2的功能之外,還設置接收作為宏小區的上行載波頻帶的ULl的功能。即對于RRH在發送或接收圖18所示的以一點劃線包圍的部分的RRH的載波頻帶的功能之外,還設置接收以實線包圍的部分的宏小區的上行載波頻帶的功能。[0203]另一方面,對于宏小區設置接收作為宏小區的上行載波頻帶的ULl的功能。進一步具體來說,對于宏小區設置發送作為宏小區的下行載波頻帶的DLl的功能,和接收作為宏小區的上行載波頻帶的ULl的功能。即對于宏小區設置發送或接收圖18所示的以虛線包圍的部分的宏小區的載波頻帶的功能。[0204]在圖18中,示出了作為宏小區的下行載波頻帶的DLl和作為RRH的下行載波頻帶的DL2是連續的情況,但宏小區的下行載波頻帶和RRH的下行載波頻帶也可以是非連續的。此外在圖18中,示出了作為宏小區的上行載波頻帶的ULl和作為RRH的上行載波頻帶的UL2是連續的情況,但宏小區的上行載波頻帶和RRH的上行載波頻帶也可以是非連續的。[0205]在這里,從移動終端向宏小區發送并由宏小區接收的上行資源中的數據,與RRH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中的數據相同。[0206]作為對哪個RRH設置接收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功能的具體例,舉出在宏小區隸屬下的RRH設置接收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功能的情況。[0207]作為宏小區隸屬下的RRH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I)?(3)的3個。[0208](I)以專用線與宏小區連接的RRH。也可以判斷為以專用線連接于宏小區的RRH接收該宏小區的上行資源。[0209](2)共用宏小區的功能的RRH。例如,通過存在于宏小區的控制部執行協議處理的RRH等。也可以判斷為共用宏小區的功能的RRH接收該宏小區的上行資源。[0210](3)位于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的RRH。也可以將判斷為位于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的RRH,判斷為接收該宏小區的上行資源。作為是否位于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的判斷方法的具體例,舉出RRH進行周圍電波環境的測量、即進行周圍小區的電波環境的測量的方法。RRH在電源接通時,被初始化(intialize)時,或者停止發送的期間,進行周圍電波環境的測量、即測定。此外RRH進行周圍存在的小區的接收功率的測定及作為小區的小區標識的PCI的取得,進行小區的檢測。這時RRH也可以檢測接收功率是預先決定的閾值以上的小區。RRH判斷為位于接收功率是閾值以上的小區的覆蓋范圍內。RRH對判斷為自RRH位于覆蓋范圍內的小區,通知自RRH位于該小區的覆蓋范圍內。[0211]此外,即使在發生了宏小區與RRH之間的電波環境的變化、宏小區的發送功率、宏小區的天線設定的變更導致的覆蓋范圍區域的變更等的情況下,也能夠適當應用本實施方式中公開的方法。[0212]作為判斷為接收功率是閾值以上的小區存在多個的情況下的通知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a)和(b)的2個。(a)對全部的小區通知自RRH位于該小區的覆蓋范圍內的情況。(b)對測定結果最良好的小區、即接收功率高或者路徑損失小的小區,通知自RRH位于該小區的覆蓋范圍內的情況。[0213]在以下公開RRH接收到宏小區的上行資源之后的處理的具體例。RRH向宏小區發送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或接收數據。宏小區對在宏小區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和從RRH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進行合成。通過該合成處理,從移動終端向宏小區的上行鏈路的接收品質提高。由此,能夠使通信系統整體的吞吐量提高。[0214]作為從RRH向宏小區的接收信號或者接收數據的通知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1)、(2)的2個。(I)使用宏小區和RRH之間的專用線。由此,能夠獲得可高速通信的效果。(2)使用X2接口。在向RRH以外的本地節點應用的情況下,通過使用宏小區和本地節點之間的X2接口,從而能夠獲得不需要設置新的接口的效果。[0215]作為在宏小區的接收信號或接收數據的合成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I)、(2)的2個。(I)單純地相加。也就是說將接收功率相加。(2)進行選擇合成。選擇合成是對在宏小區及RRH的各節點接收的數據個別地執行譯碼處理,選擇譯碼結果正常的數據。針對在宏小區接收的數據及在RRH接收的數據的雙方,在譯碼結果正常的情況下,選擇任一個數據。[0216]作為從RRH向宏小區發送的信號或數據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I)?(3)的3個。[0217](I)RF信號。在具體例(I)的情況下,RRH不需要識別例如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CellRadioNetworkTemporaryIdentifier:C_RNTI)等的宏小區隸屬下的移動終端的標識符、以及向移動終端的調度信息。由此,與后述的具體例(3)相比較,能夠獲得可避免通信系統復雜化的效果。[0218]作為將從RRH向宏小區發送該的信號或數據設為RH信號的情況下的、射頻拉遠頭及宏小區的各結構的一例,使用上述的圖9所示的附圖標記,可以舉出在射頻拉遠頭中包含天線908,在宏小區中包含變頻部907、調制部906、解調部909、編碼器部905、譯碼器部910、發送數據緩沖部904、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協議處理部903及控制部911的結構。[0219](2)基帶信號,例如模擬基帶信號或數字基帶信號。具體例(2)與具體例(I)相比較,具有在RRH和宏小區進行通信的信號量變少的效果。在具體例(2)的情況下,RRH不需要識別例如C-RNTI等的宏小區隸屬下的移動終端的標識符、以及向移動終端的調度信息。由此,與后述的具體例(3)相比較,能夠獲得可避免通信系統復雜化的效果。[0220]作為將從RRH向宏小區發送該的信號或數據設為基帶信號的情況下的、射頻拉遠頭及宏小區的各結構的一例,使用上述的圖14所示的附圖標記,可以舉出在射頻拉遠頭1401中包含天線908及變頻部907,在宏小區1402中包含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協議處理部903、發送數據緩沖部904、編碼器部905、調制部906、解調部909、譯碼器部910及控制部911的結構。[0221](3)解調后數據或者譯碼后數據。具體例(3)與具體例(I)、(2)相比較,具有在RRH和宏小區進行通信的信號量變少的效果。在具體例(3)的情況下,RRH需要識別例如C-RNTI等的宏小區隸屬下的移動終端的標識符或者向移動終端的調度信息。[0222]作為將從RRH向宏小區發送的信號或數據設為解調后數據的情況下的、射頻拉遠頭及宏小區的各結構的一例,使用上述的圖9所示的附圖標記,可以舉出在射頻拉遠頭中包含天線908,變頻部907、調制部906及解調部909,在宏小區中包含編碼器部905、譯碼器部910、發送數據緩沖部904、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協議處理部903及控制部911的結構。[0223]作為將從RRH向宏小區發送該的信號或數據設為譯碼后數據的情況下的、射頻拉遠頭及宏小區的各結構的一例,使用上述的圖9所示的附圖標記,可以舉出在射頻拉遠頭中包含天線908,變頻部907、調制部906、解調部909、編碼器部905及譯碼器部910,在宏小區中包含發送數據緩沖部904、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協議處理部903及控制部911的結構。[0224]作為RRH識別宏小區隸屬下的移動終端的標識符及向移動終端的調度信息的方法的具體例,舉出從宏小區利用專用線向RRH通知的方法。在向RRH以外的其它本地節點進行應用的情況下,也可以考慮從宏小區使用X2接口向本地節點通知的方法。[0225]RRH也可以選擇性地僅對來自宏小區隸屬下的特定的移動終端的接收信號或接收數據進行解調或譯碼并向宏小區通知。在該情況下,宏小區僅向RRH通知例如C-RNTI等的隸屬下的特定的移動終端的標識符、以及向特定的移動終端的調度信息即可。RRH使用接收的一個或多個C-RNTI等的標識符和調度信息進行譯碼,向宏小區通知即可。[0226]作為本實施方式中的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混合自動重發請求)的執行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I)、(2)的2個。[0227](I)宏小區執行HARQ。在該情況下,在對在宏小區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和從RRH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進行合成之后,能夠判斷接收數據是否正確地被譯碼。通過合成,接收品質變高,因此重發的次數減少。由此,能夠有效利用無線資源,能夠提高作為通信系統的吞吐量。[0228](2)RRH執行HARQ。在該情況下,在RRH判斷是否正確地對宏小區的上行資源進行譯碼。在判斷為正確地譯碼了的情況下,從RRH向宏小區通知譯碼后數據和“Ack”。在判斷為沒有正確譯碼的情況下,從RRH向宏小區通知“Nack”。在通知“Nack”的情況下,不需要通知譯碼后數據。因此,與具體例(I)相比較,具有在RRH和宏小區進行通信的信號量變少的效果。[0229]在宏小區不對在宏小區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和從RRH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進行合成的情況下,使用具體例(2)是有效的。其原因在于,SP使使用具體例(I)也不能獲得合成的效果。此外,在RRH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品質良好的情況下,使用具體例(2)也是有效的。其原因在于,即使使用具體例(I)不能期待合成的效果,但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品質是良好的。[0230]在以下公開RRH獲知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結構的方法的具體例。宏小區向RRH通知自小區的上行資源的結構。作為上行資源的結構的具體例,有載波頻率及帶寬等。作為宏小區向RRH通知自小區的上行資源的結構的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I)?(3)的3個。[0231](I)使用宏小區和RRH之間的專用線。具體例(I)具有可高速通信的效果。(2)使用X2接口。在向RRH以外的其它本地節點應用的情況下,通過使用宏小區和本地節點之間的X2接口,從而能夠獲得不需要設置新的接口的效果。(3)使用操作和維護用的工具(OperatingandMaintenanceTool:0MT)。由此,能夠獲得不需要設置新的接口的效果。[0232]接著,使用圖19針對實施方式I的通信系統的順序(sequence)的具體例進行說明。圖19是表示實施方式I的通信系統的順序的一例的圖。在本工作例中,公開了在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配置RRH的情況。此外,公開了移動終端駐留在宏小區,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是RRH的情況。[0233]在本工作例中,作為對哪個RRH設置接收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功能的具體例,公開了在與上述的宏小區用專用線連接的RRH中設置的情況。作為從RRH向宏小區通知接收信號的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了使用上述的宏小區與RRH之間的專用線的情況。作為在宏小區的接收信號或接收數據的合成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了上述的單純相加的情況。作為從RRH向宏小區發送的信號的具體例,公開了使用上述的基帶信號的情況。作為RRH獲知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結構的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了使用上述的宏小區與RRH之間的專用線的情況。[0234]在步驟ST1901,用專用線連接宏小區和RRH。在步驟ST1902,宏小區對RRH通知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結構。在該通知中使用專用線。[0235]在步驟ST1903,RRH判斷是否用專用線與宏小區連接了。在步驟ST1903,RRH判斷為用專用線與宏小區連接了的情況下,向步驟ST1904轉移。在步驟ST1903,RRH判斷為沒有用專用線與宏小區連接的情況下,結束處理,向其它的處理轉移。關于其它的處理,由于不是本發明的特征部分,所以省略說明。[0236]在步驟ST1904,RRH判斷為接收宏小區的上行資源,向步驟ST1908轉移。[0237]在步驟ST1905,移動終端在作為下行接收品質最好的小區的宏小區駐留。在步驟ST1906,移動終端對該宏小區進行上行發送。[0238]在步驟ST1907,宏小區接收來自移動終端的上行發送、具體是從移動終端發送的上行發送信號。[0239]在步驟ST1908,RRH接收宏小區的上行資源。在接收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情況下,RRH使用在步驟ST1902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結構。RRH在步驟ST1902接收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結構(configuration)之后,執行步驟ST1908的處理也可。[0240]在步驟ST1909,RRH對宏小區通知RRH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在該通知中使用專用線。[0241]在步驟ST1910,宏小區對在步驟ST1907中接收的從移動終端發送的上行發送信號,和在步驟ST1909接收的、RRH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進行合成。[0242]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1,能夠獲得以下的效果。通過使作為本地節點的RRH的載波頻率與宏小區的載波頻率不同,從而能夠使從移動終端(UE)對宏小區的比較大的上行發送功率的影響不對RRH中的上行鏈路的接收造成影響。由此,能夠謀求降低通信系統整體的干擾。[0243]此外,通過在宏小區和RRH接收宏小區隸屬下的UE對宏小區的上行發送信號并合成,從而能夠謀求上行通信的通信品質的提高。由此,能夠謀求通信系統整體的吞吐量提聞。[0244]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1,因為在宏小區和RRH接收從移動終端(UE)向宏小區發送的上行發送信號并進行合成,所以能夠使宏小區和RRH等的本地節點混合配置的情況下的通信品質提高,能夠使整體的吞吐量提高。此外通過使RRH等的本地節點的載波頻率與宏小區的載波頻率不同,從而能夠使UE對宏小區的比較大的上行發送功率的影響不對RRH中的上行鏈路的接收造成影響。由此,能夠謀求降低通信系統整體的干擾。[0245]此外在實施方式I的解決對策中,UE與現有的上行發送進行同樣的工作。也就是說UE對駐留的宏小區進行上行發送的工作。因此在UE中不需要追加的通知或追加的功能。在該方面,實施方式I能夠構建后方互換性(backwardcompatibility)優越的通信系統。[0246]在本實施方式中,公開了使本地節點的載波頻率與宏小區的載波頻率不同的情況,但即使在本地節點的載波頻率與宏小區的載波頻率相同的情況下,也能夠應用本實施方式,能夠由此獲得與本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0247]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本地節點說明了使用射頻拉遠頭(RRH)的情況下的通信系統的結構,但本地節點并不限于RRH,也可以是RRH以外的本地節點。作為RRH以外的本地節點的具體例,有微微eNB(微微小區(picocell)),HeNB(HNB、CSG小區)、熱點小區用的節點、中繼節點、直放站等。關于RRH以外的本地節點也能夠應用本實施方式,由此能夠獲得與本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0248]實施方式I的變形例I在上述的實施方式I中,主要公開了作為本地節點的代表使用RRH的情況下的解決對策,但在實施方式I的變形例I中,公開將實施方式I應用于RRH以外的其它本地節點的情況。在本變形例中,以與上述實施方式I的解決對策不同的部分為中心進行說明,沒有說明的部分與實施方式I相同。[0249]在本變形例中,說明應用于與RRH不同的、在自節點具有全部功能的本地節點的情況。作為在自節點具有全部功能的本地節點的具體例,舉出微微eNB、HeNB、中繼節點、直放站以及熱點小區用的節點等。在本變形例中,作為在自節點具有全部功能的本地節點的代表,針對使用HeNB的情況具體進行說明。[0250]在本變形例中,使HeNB的載波頻率與宏小區的載波頻率不同。HeNB在自節點進行對自節點的上行資源的處理。進而,在HeNB設置接收宏小區的上行資源、具體是上行載波頻率的功能。[0251]在這里,從移動終端向宏小區發送并由宏小區接收的上行資源中的數據,與HeNB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中的數據相同。[0252]在以下公開HeNB接收到宏小區的上行資源之后的處理的具體例。HeNB向宏小區發送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或接收數據。HeNB在自節點不處理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或接收數據。[0253]作為HeNB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I)、(2)的2個。[0254](I)接收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全部。該具體例(I)與后述的具體例(2)相比較,因為不需要來自宏小區的請求,所以具有控制容易的效果。[0255](2)接收宏小區請求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作為上行資源的具體例,有資源塊(ResourceBlock:RB)單位、分量載波單位等。在該具體例(2)中,與上述的具體例(I)相比較,在HeNB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變少。因此,能夠減輕HeNB的處理的負載,并且能夠削減從HeNB向宏小區的通信量。[0256]以上的HeNB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具體例(I)、(2)也能夠應用于上述的實施方式I。[0257]作為宏小區對HeNB請求接收的上行資源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I)?(3)的3個。[0258](I)在宏小區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品質差的資源。關于該接收品質差的資源,通過請求在HeNB的接收,從而期待利用與在HeNB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合成來提高通信品質。[0259](2)在宏小區的干擾電平高的資源。通常,干擾電平高的資源的接收品質差。因此,針對在宏小區的干擾電平高的資源,通過請求在HeNB的接收,從而利用與在HeNB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合成來期待通信品質的提高。[0260](3)對移動終端進行調度的上行資源。關于該上行資源,通過請求在HeNB的接收,從而能夠削減HeNB的、在宏小區沒有調度移動終端的上行資源的無用的接收。[0261]以上的宏小區對HeNB請求接收的上行資源的具體例(I)?(3)也能夠應用于上述的實施方式I。[0262]作為宏小區對HeNB通知請求接收的上行資源的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I)、(2)的2個。[0263](I)宏小區使用X2信令或者X2消息,對HeNB通知請求接收的上行資源。作為宏小區使用X2信令或X2消息向HeNB通知對HeNB請求接收的上行資源的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a)、(b)的2個。[0264](a)新設置X2信令或者X2消息。被映射到新設置的X2信令的參數,是表示對HeNB請求接收的上行資源的信息。表示對HeNB請求接收的上行資源的信息也可以與宏小區的小區標識符一起通知。宏小區的小區標識符例如是PCI或CGI。[0265](b)使用已有的X2信令或者X2消息。具體例(b)與具體例(a)相比較,在不需要設置新的信令的方面是有效的,通過使用具體例(b),能夠避免通信系統復雜化。在以下公開使用已有的X2信令對HeNB通知請求接收的上行資源的方法的具體例。使用在3GPPTS36.423V10.0.0.0(以下稱為“非專利文獻12”)的8.3.1.2章中公開的X2信令(LOADINFORMATIONmessage)。[0266]非專利文獻12中公開的“LOADINFORMATIONmessage”中的“ULInterferenceOverloadIndication”表示在全部資源塊上按每個資源塊,作為發送源的源小區受到的干擾電平。將通過“LOADINFORMATIONmessage”中的“ULInterferenceOverloadIndication”示出高干擾電平的資源塊設為表示宏小區對HeNB請求接收的上行資源即可。通常,干擾電平高的資源中的接收品質差。因此,針對干擾電平高的資源,通過請求在HeNB的接收,從而期待利用與在HeNB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合成來提高通信品質。[0267]“ULInterferenceOverloadIndication”也可以新附加表不是什么的指不符。作為表示的內容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A)?(C)的3個。(A)與以往同樣地表示干擾電平。(B)對通知目的地請求自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在示出閾值以上的干擾電平的情況下,也可以對通知目的地請求自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C)表示上述(A)、(B)的雙方。[0268]非專利文獻12中公開的“LOADINFORMATIONmessage”中的“ULHighInterferenceIndication”表示按每個資源塊從作為發送源的源小區看到發生檢測出高的干擾靈敏度。將通過“LOADINFORMATIONmessage”中的“ULHighInterferenceIndication”示出發生檢測出高的干擾靈敏度的資源塊,設為表示宏小區對HeNB請求接收的上行資源即可。通常,檢測出高的干擾靈敏度的資源的接收品質差。因此,針對檢測出高的干擾靈敏度的資源,通過請求在HeNB的接收,從而期待利用與在HeNB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合成來提高通信品質。[0269]“ULHighInterferenceIndication”也可以新附加表示是什么的指示符。作為表示的內容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A)?(C)的3個。(A)與以往同樣地表示干擾靈敏度。(B)對通知目的地請求自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在示出閾值以上的干擾靈敏度的情況下,也可以對通知目的地請求自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C)表示上述(A)、(B)的雙方。[0270]“LOADINFORMATIONmessage”是控制同一頻率內的鄰接的小區的信號(參照非專利文獻12)。因此,在使用使本地節點的載波頻率與宏小區的載波頻率不同的解決對策的實施方式I的變形例I中,在作為宏小區對HeNB通知請求接收的上行資源的方法使用“LOADINFORMATIONmessage”的情況下,“LOADINFORMATIONmessage”擴展為控制不同頻率的鄰接的小區的信號即可。[0271](2)宏小區使用專用線通知對HeNB請求接收的上行資源。[0272]以上的宏小區對HeNB通知請求接收的上行資源的方法的具體例(I)、(2)也能夠應用于上述的實施方式I。[0273]接著,使用圖20針對實施方式I的變形例I中的通信系統的順序的具體例進行說明。圖20是表示實施方式I的變形例I的通信系統的順序的一例的圖。因為圖20所示的順序與圖19所示的順序類似,所以針對同一步驟賦予同一步驟符號,省略共同的說明。[0274]在本工作例中,公開了在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配置HeNB的情況。此外,公開了移動終端駐留在宏小區,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是HeNB的情況。[0275]在本工作例中,作為對哪個HeNB設置接收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功能的具體例,公開了在位于上述的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的HeNB中設置的情況。作為從HeNB向宏小區通知接收信號的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了使用上述的X2接口的情況。作為在宏小區的接收信號或接收數據的合成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了上述的單純相加的情況。作為從HeNB向宏小區發送的信號的具體例,公開了使用上述的基帶信號的情況。[0276]作為HeNB獲知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結構的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了使用上述的X2接口的情況。作為HeNB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具體例,公開了接收上述的宏小區請求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情況。作為宏小區對HeNB請求接收上行資源的具體例,公開了是上述的宏小區的干擾電平高的資源的情況。[0277]在步驟ST2001中,HeNB進行周圍電波環境的測量、也就是周圍小區的電波環境的測量。[0278]在步驟ST2002中,HeNB基于步驟ST2001中進行周圍電波環境的測量的結果,判斷是否存在接收功率是預先決定的閾值以上的小區。在步驟ST2002中,HeNB判斷為存在接收功率是閾值以上的小區的情況下,向步驟ST2003轉移。在步驟ST2002中,HeNB判斷為不存在接收功率是閾值以上的小區的情況下,向其它的處理轉移。關于其它的處理,由于不是本發明的特征部分,所以省略說明。[0279]HeNB在進行了周圍電波環境的測量的結果是判斷為存在接收功率是閾值以上的小區的情況下,判斷為自HeNB位于該小區的覆蓋范圍內。此外,HeNB在進行了周圍電波環境的測量的結果是判斷為不存在閾值以上的小區的情況下,判斷為自HeNB沒有位于其它小區的覆蓋范圍內。在本工作例中,HeNB作為接收功率是閾值以上的小區檢測出宏小區。[0280]在步驟ST2003中,HeNB對在步驟ST2002中判斷為接收功率是閾值以上的小區、在本工作例中是宏小區通知自HeNB位于覆蓋范圍內。在該通知中使用X2接口或專用線。[0281]在步驟ST1902,宏小區對HeNB通知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結構。在該通知中使用X2接口。該通知例如對宏小區的隸屬下的全部本地節點進行,但也可以僅對通知了位于覆蓋范圍內的本地節點進行。[0282]在步驟ST1904,HeNB判斷為接收宏小區的上行資源,向步驟ST2006轉移。[0283]在步驟ST1905,移動終端在作為下行接收品質最好的小區的宏小區駐留。在步驟ST1906,移動終端對宏小區進行上行發送。[0284]在步驟ST2004,宏小區判斷在自小區的上行資源中是否存在干擾電平高的資源。在步驟ST2004中,在宏小區判斷為存在干擾電平高的資源的情況下,向步驟ST2005轉移。在步驟ST2004中,在宏小區判斷為不存在干擾電平高的資源的情況下,結束處理,向其它處理轉移。關于其它的處理,由于不是本發明的特征部分,所以省略說明。[0285]在步驟ST2005,宏小區對HeNB通知干擾電平高的資源。具體來說,宏小區對在步驟ST2003中通知了位于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的HeNB通知干擾電平高的資源。宏小區也可以對HeNB通知請求接收的上行資源。在該通知中使用X2接口或專用線。[0286]在步驟ST2006,HeNB接收在步驟ST2005中接收的干擾電平高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在接收干擾電平高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情況下,HeNB使用在步驟ST1902中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結構。[0287]在步驟ST1907,宏小區接收來自移動終端的上行發送、具體是從移動終端發送的上行發送信號。[0288]在步驟ST1909,HeNB對宏小區通知HeNB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在該通知中使用X2接口或專用線。[0289]在步驟ST1910,宏小區對在步驟ST1907中接收的從移動終端發送的上行發送信號,和在步驟ST1909接收的、HeNB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進行合成。[0290]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I的變形例1,在實施方式I的效果之外,還能獲得以下效果。在本變形例中,本地節點接收宏小區請求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由此,能夠減輕本地節點的處理的負載,并且能夠削減從本地節點向宏小區的通信量。[0291]在本變形例中,公開了使本地節點的載波頻率與宏小區的載波頻率不同的情況,但即使在本地節點的載波頻率與宏小區的載波頻率相同的情況下,也能夠應用本變形例,能夠由此獲得與本變形例同樣的效果。[0292]此外在本變形例中,說明了作為本地節點使用HeNB的情況下的通信系統的結構,但本地節點并不限于HeNB,只要是在自節點具有全部功能的本地節點的話,也可以是HeNB以外的本地節點。針對HeNB以外的本地節點也能夠應用本變形例,由此能夠獲得與本變形例同樣的效果。[0293]實施方式2針對在實施方式2中解決的課題在以下進行說明。即使在使用上述的實施方式I及實施方式I的變形例I的情況下,也可能產生其它的課題。針對該課題使用上述的圖17進行說明。[0294]如上所述,在圖17所示的地點A和地點B之間的地域Z中,在上行鏈路中移動終端(UE)與RRH1603之間的鏈路變得良好,在下行鏈路中UE與宏小區1601之間的鏈路變得良好。像這樣產生鏈路的不均衡、即鏈路不平衡(linkimbalance)。[0295]在現有技術中,移動終端在下行接收品質最好的小區中駐留,之后根據需要與上述小區開始通信(參照非專利文獻3)。因此,在現有技術中,例如在圖17所示的地點A和地點B之間的地域Z中,產生在上行通信中沒有使用最優的鏈路的情況。在該情況下,與使用最優的鏈路的情況相比較,在移動終端中需要的發送功率變大。由此,產生移動終端的功耗增大的課題。[0296]在以下示出實施方式2解決對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與上述實施方式I及實施方式I的變形例I的解決對策不同的部分為中心進行說明,沒有說明的部分與實施方式I及實施方式I的變形例I相同。[0297]在本實施方式中,移動終端進行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此外,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不同的移動終端也可以進行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此外,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不同的移動終端也可以如現有技術那樣駐留在下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并且進行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此外,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不同的移動終端也可以如現有技術那樣對下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進行上行發送,但使上行發送的設定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0298]使用圖21,針對本實施方式2的解決對策的概念進行說明。圖21是用于說明實施方式2的解決對策的概念的圖。考慮移動終端2101判斷為宏小區2102的下行鏈路2104的下行接收品質最優,駐留在宏小區2102的情況。移動終端2101根據需要使用上行鏈路2105開始與宏小區2102的上行通信。表示上行鏈路2105的箭頭的長度,表示移動終端2101的上行發送功率、即上行發送功率。也就是說,在將表示上行鏈路2105的箭頭的長度作為半徑的以附圖標記2107表示的圓的范圍內,能夠接收從移動終端2101發送的上行發送信號。[0299]設在移動終端2101的附近存在RRH2103。RRH2103設為是在移動終端2101的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在本實施方式中,移動終端2101采用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設定。也就是說,移動終端2101采用適合于作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RRH2103的上行發送的設定。作為具體例,例如移動終端2101將上行發送功率設定為在RRH2103中能夠接收來自移動終端2101的上行發送信號的發送功率。也就是說,移動終端2101對宏小區2101使用設定為適于RRH2103的上行發送的上行鏈路2106進行上行發送。[0300]表示上行鏈路2106的箭頭的長度,表示采用適合于作為移動終端2101的最優節點的RRH2103的上行發送的設定之后的上行發送功率、即上行發送功率。也就是說,在將表示上行鏈路2106的箭頭的長度作為半徑的以附圖標記2108表示的圓的范圍內,能夠接收從移動終端2101發送的上行發送信號。即使在該情況下,因為沒有將作為駐留目的地的服務小區變更為RRH2103,所以移動終端2101的上行發送目的地還是變成宏小區2102。[0301]作為需要對應的移動終端的決定方法,或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不同的移動終端的決定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1)、(2)的2個。在以下,說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決定方法。[0302](I)宏小區決定。作為具體例,公開以下的(A)、(B)的2個。[0303](A)移動終端支援宏小區的決定的方法。作為移動終端支援宏小區的決定的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Al)、(A2)的2個。[0304](Al)移動終端進行周圍電波環境的測量、也就是周圍小區的電波環境的測量。移動終端進行用于變更上行發送的設定(以下有時稱為“上行發送設定”)的測定。也就是說,移動終端測定周圍的本地節點的下行資源。該測定、即測量可以在移動終端待機(Idle)中,也可以在通話中(Connected)。[0305]在待機中的測量的情況下,設置與非專利文獻3中公開的現有的開始測定的閾值不同的閾值。例如,設置上行發送設定變更用的測量閾值。由此,在服務小區的下行通信品質良好的情況下,也能夠開始用于變更上行發送設定的測定。移動終端向宏小區通知測定的結果。[0306]宏小區在存在下行接收品質比閾值良好的小區的情況下,將進行了測量的移動終端決定為“需要應對的移動終端”,將該小區決定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或者移動終端在周圍小區的測量的結果是存在下行接收品質比閾值良好的小區的情況下,將自移動終端決定為“需要應對的移動終端”,將該小區決定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也可。[0307]在通話中的測量的情況下,設置與非專利文獻2中公開的現有的測量設定(Measurementconfiguration)、測量對象(MeasurementObject)及報告設定(Reportingconfiguration)不同的設定。例如,設置上行發送設定變更用的測量設定、上行發送設定變更用的測量對象、及上行發送設定變更用的報告設定。由此,在服務小區的下行通信品質良好的情況下,也能夠進行用于變更上行發送的設定的測定及測定報告。[0308]宏小區在存在下行接收品質比閾值良好的小區的情況下,將進行了測量的移動終端決定為“需要應對的移動終端”,將該小區決定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或者移動終端在周圍小區的測量的結果是存在下行接收品質比閾值良好的小區的情況下,將自移動終端決定為“需要應對的移動終端”,將該小區決定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也可。[0309]用于移動終端變更發送的設定的測定,能夠進行開通(ON)及關斷(OFF)的切換。即,能夠切換測定的執行及非執行。作為開通(ON)及關斷(OFF)的切換條件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a)?(d)的4個。(a)如果存在與宏小區用專用線連接的RRH的話設為ON而執行測定,如果不存在的話設為OFF而不執行測定。(b)如果存在共用宏小區的功能的RRH的話設為ON而執行測定,如果不存在的話設為OFF而不執行測定。(c)如果存在位于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的RRH的話設為ON而執行測定,如果不存在的話設為OFF而不執行測定。(d)上述(a)?(c)的組合。[0310]作為向移動終端通知用于移動終端變更上行發送的設定的測定的開通(ON)或關斷(OFF)的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a)、(b)的2個。(a)以廣播信息進行通知。(b)以專用信息進行通知。例如,以RRC信令或RRC消息進行通知。或者以MAC信令或MAC消息進行通知。或者使用層I信令,作為具體例是HXXH進行通知。[0311](A2)設置對移動終端位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附近的情況進行通知的指示符。宏小區也可以通知本地節點的PCI及GCI等的小區標識符、本地節點的下行載波頻率。由此移動終端能夠削減測定對象,能夠謀求移動終端的低功耗化。[0312]如果不依賴于服務小區的下行接收品質,來自本地節點的下行接收品質變成預先決定的閾值以上的話,移動終端通知位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附近的情況。在該通知中也可以包含PCI及GCI等的小區標識符、本地節點的標識符、下行接收品質及路徑損失等的接收品質。本地節點的標識符也可以由本地節點進行廣播。如果通過宏小區將小區標識符和本地節點標識符關聯起來的話,也可以不要本地節點的標識符的通知。[0313]宏小區將通知了位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附近的移動終端決定為“需要應對的移動終端”,將對象小區決定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或者移動終端在判斷為位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附近的情況下,將自終端決定為“需要應對的移動終端”,將該小區決定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也可。[0314]也可以將現有的鄰接指示(proximityindication,參照非專利文獻2)的功能如上述那樣進行擴展。由此,不需要設置新的指示符,能夠避免通信系統復雜化。[0315](B)RRH支援宏小區的決定的方法。宏小區基于RRH接收并向宏小區通知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品質進行判斷。RRH在將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或接收數據向宏小區發送時,附加自RRH的標識符。由此,宏小區能夠確定“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宏小區使用從RRH通知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或者接收數據,評價各移動終端在RRH的上行接收品質。[0316]作為在上行接收品質的評價中使用的信號,有參考信號。在參考信號中有解調用參考信號(DemodulationReferencesignal)和探測用參考信號(soundingreferencesignal)。宏小區在各移動終端在RRH的上行接收品質的評價結果中存在上行接收品質比閾值良好的小區的情況下,將該移動終端決定為“需要應對的移動終端”,將該小區決定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0317]上述的(B)的RRH支援宏小區的決定的方法在以下方面比上述(A)的移動終端支援宏小區的決定的方法有效。上述(A)的方法是基于下行接收品質決定的方法。另一方面,上述(B)的方法是基于上行接收品質決定的方法。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下行鏈路與上行鏈路中載波頻率不同。接收品質中頻率特性不同。因此,在選擇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時,在上行鏈路中進行判斷的話誤差變少。此外,在上述的(A)的方法中,需要進行RRH的下行的運用,但在上述的(B)的方法中,不需要RRH的下行的運用。由此,在上述的(B)的方法中,能夠有效利用無線資源。[0318](2)RRH決定。RRH基于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品質進行判斷。RRH使用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或者接收數據,評價各移動終端在RRH的上行接收品質。作為在上行接收品質的評價中使用的信號,有參考信號。在參考信號中有解調用參考信號(DemodulationReferencesignal)和探測用參考信號(soundingreferencesignal)。[0319]RRH在各移動終端在RRH的上行接收品質的評價結果中存在上行接收品質比閾值良好的小區的情況下,將該移動終端決定為“需要應對的移動終端”,將自小區決定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RRH將該移動終端的標識符、例如UE-1D及C-RNTI等作為“需要應對的移動終端”的信息向宏小區通知。此外,RRH將自RRH的標識符、例如PCI及GCI等作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向宏小區通知。[0320]上述的具體例(2)的RRH決定的方法在以下方面比上述的具體例(I)的宏小區決定的方法中的(A)的移動終端支援宏小區的決定的方法有效。上述的具體例(I)的(A)的方法是基于下行接收品質決定的方法。另一方面,上述具體例(2)的方法是基于上行接收品質決定的方法。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下行鏈路與上行鏈路中載波頻率不同。接收品質中的頻率特性不同。因此,在選擇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時,在上行鏈路進行判斷的話誤差變少。此外,在上述的具體例(I)的(A)的方法中,需要進行RRH的下行的運用,但在上述的具體例(2)的方法中,不需要RRH的下行的運用。由此,在上述的具體例(2)的方法中,能夠有效利用無線資源。[0321]但是,在上述具體例(2)的RRH決定的方法中,在接收參考信號的基礎上,存在以下的(a)?(d)的4個課題。對于各課題,作為本地節點接收從移動終端向宏小區的參考信號的方法,公開解決對策。[0322](a)上行的參考信號以移動終端的標識符被擾頻(參照3GPPTS36.211V10.0.0(以下稱為“非專利文獻13”))。與該移動終端不在通信中的RRH不識別該移動終端的標識符。因此,如果不采用某種措施的話,RRH不能評價移動終端向宏小區發送的上行參考信號。[0323]在以下公開對于該課題(a)的解決對策。宏小區將隸屬下的移動終端的標識符、例如UE-1D及C-RNTI等向RRH通知。宏小區也可以將隸屬下的通信中的移動終端的標識符向RRH通知。在該通知中例如使用專用線或者X2接口。[0324](b)上行的參考信令的順序也有時依賴于小區的標識符(參照非專利文獻13)。RRH沒有識別宏小區的標識符。因此,如果不采取某種措施的話,發生RRH不能評價移動終端向宏小區發送的上行參考信號的情況。作為對該課題(b)的解決對策,公開以下的(bl)、(b2)的2個。[0325](bl)宏小區將小區的標識符、例如PCI及GCI等向RRH通知。宏小區也可以在需要的情況下將小區的標識符向RRH通知。作為需要的情況的具體例,舉出對上行的參考信號進行跳頻的情況。對該通知例如使用專用線或者X2接口。[0326](b2)將宏小區和RRH設為相同的小區標識符、具體是PCI。也可以將宏小區和宏小區隸屬下的RRH設為相同的小區標識符。宏小區隸屬下的具體例與上述的實施方式I相同,因此省略說明。[0327](C)上行參考信號的發送方法,依賴于與從上位指定的參考信號的發送方法所相關的移動終端固有的參數(參照非專利文獻13)。作為參數的具體例,有表示探測用參考信號的帶寬的“srs-bandwidth”,表示探測用參考信號是周期的“transmissionComb”,以及表示探測用參考信號是非周期的“transmissionComb-ap”等。[0328]與移動終端不在通信中的RRH沒有識別從上位指定的參考信號的發送方法所相關的移動終端固有的參數。因此,如果不采用某種措施的話,RRH不能評價移動終端向宏小區發送的上行參考信號。[0329]在以下公開對于該課題(C)的解決對策。宏小區將從上位指定的參考信號的發送方法所相關的移動終端固有的參數向RRH通知。宏小區也可以將從上位對隸屬下的通信中的移動終端指定的參考信號的發送方法所相關的移動終端固有的參數向RRH通知。對該通知例如使用專用線或者X2接口。[0330](d)上行參考信號的發送方法,依賴于從上位指定的參考信號的發送方法所相關的小區固有的參數(參照非專利文獻13)。作為參數的具體例,有表示是否對參考信令的順序進行組跳(grouphopping)的“Group-hopping-enabIed”,表示探測用參考信號的帶寬的"srs-bandwidth",探測用參考信號的“MaxUpPts”等。RRH沒有識別從上位指定的參考信號的發送方法所相關的小區固有的參數。因此,如果不采用某種措施的話,RRH不能評價移動終端向宏小區發送的上行參考信號。作為對該課題(d)的解決對策,公開以下的(dl)、(d2)的2個。[0331](dl)宏小區將從上位指定的參考信號的發送方法所相關的小區固有的參數向RRH通知。宏小區也可以在需要的情況下將小區的標識符向RRH通知。在該通知中例如使用專用線或者X2接口。[0332](d2)在宏小區和RRH中使從上位指定的參考信號的發送方法所相關的小區固有的參數相同。也可以在宏小區和宏小區隸屬下的RRH中,使從上位指定的參考信號的發送方法所相關的小區固有的參數相同。宏小區隸屬下的具體例與上述的實施方式I相同,因此省略說明。[0333]在作為上述的實施方式I中的RRH向宏小區發送的信號使用上述的具體例(3)的解調后數據或者譯碼后數據的情況下,與上述同樣地發生以下的問題。即,如果不采用某種措施的話,在RRH中不能接收及利用移動終端向宏小區發送的上行參考信號。因此,在RRH中,不能對移動終端向宏小區發送的數據進行解調及譯碼。在該情況下也能夠應用上述“在本地節點接收移動終端向宏小區的參考信號的方法”來解決問題。[0334]此外,在上行通信對象的點以外的點接收來自移動終端的上行發送的情況下,與上述同樣地發生以下的問題。即,如果不采用某種措施的話,在上行通信對象的點以外的點中不能夠接收及利用上行參考信號。因此,在上行通信對象的點以外的點中,不能對移動終端向上行通信對象的點發送的上行數據進行解調及譯碼。在該情況下也能夠應用上述“在本地節點接收移動終端向宏小區的參考信號的方法”來解決問題。[0335]作為以往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I)?(3)的3個。[0336](I)移動終端基于路徑損失設定上行發送功率(3GPPTS36.213V10.0.1(以下稱為“非專利文獻14”)第5.1章)。[0337](2)時間對準(TimeAlignment:TA)表示使上行發送定時提前或延時。TA(TimeAlignment)根據定時提前指令(timingadvancecommand)來求取。TA(TimeAlignment)表示對該時間點的上行發送定時的調整值。移動終端當接收定時提前指令時,調整PUCCH、PUSCH及探測用參考信號(SoundingReferenceSignal:SRS)的上行發送定時(參照非專利文獻14第4.2.3章)。[0338](3)移動終端基于下行信號的頻率(以下有時稱為“基準頻率f”)進行頻率同步(參照非專利文獻I)。[0339]作為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方法,使用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參數,進行上行發送的設定。參數相當于發送條件。使用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參數,通過現有的方法進行上行發送的設定。由于上行發送的設定的方法與以往一樣,所以能夠構建后方互換性優越的通信系統。作為參數的具體例,有路徑損失(PU或定時提前指令或基準頻率f。定時提前指令也可以是TA(TimeAlignment)。[0340]針對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路徑損失的設定方法,公開以下的(I)、(2)的2個。[0341](I)移動終端基于測定結果進行設定。移動終端測定最優的節點、例如RRH的下行資源來求取路徑損失,設定為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路徑損失。該設定方法(I)與后述的設定方法(2)相比較,由于實際測定最優的節點、例如RRH的下行資源,所以具有難以產生誤差的優點。[0342]使用圖22針對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路徑損失的設定方法(I)中的通信系統的順序的具體例進行說明。圖22是表示移動終端基于測定結果進行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路徑損失的設定的情況下的順序的一例的圖。在本工作例中,公開了在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配置RRH的情況。此外,公開了移動終端駐留在宏小區,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是RRH的情況。[0343]在步驟ST2201,宏小區對移動終端(UE)進行下行發送。下行發送也可以是向移動終端的專用的發送,也可以是廣播信息。[0344]在步驟ST2202,移動終端根據在步驟ST2201從宏小區發送的下行發送測定宏小區的下行資源,求取來自宏小區的路徑損失。[0345]在步驟ST2203中,移動終端使用在步驟ST2202中求取的路徑損失,進行適合于宏小區的上行發送的設定。[0346]在步驟ST2204,RRH對移動終端進行下行發送。作為下行發送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I)、(2)的2個。(I)通過廣播信息發送RRH的參考信號的發送功率信息。(2)發送參考信號。此外,發送也可以是向移動終端的專用的發送,也可以是廣播信息。[0347]在步驟ST2205,移動終端根據在步驟ST2204從RRH發送的下行發送測定RRH的下行資源,求取來自RRH的路徑損失。在以下公開求取路徑損失的方法的具體例。移動終端測定RRH的參考信號的接收功率。移動終端接收RRH的廣播信息,獲得RRH的參考信號的發送功率信息。移動終端根據RRH的參考信號的發送功率信息和實際接收的RRH的參考信號的接收功率的差求取路徑損失。[0348]在步驟ST2206中,移動終端將在步驟ST2205求取的路徑損失設定為適合于最優的節點(RRH)的路徑損失。[0349]在步驟ST2207中,移動終端使用在步驟ST2206中設定的路徑損失,進行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作為具體例進行上行發送功率的設定。在本工作例中,最優的節點成為RRH。[0350]在步驟ST2208中,移動終端基于在步驟ST2207中設定的上行發送的設定,對宏小區進行上行發送。[0351]可是,在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路徑損失的設定方法(I)中,在RRH中需要進行下行的運用,在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方面產生課題。作為課題的具體例,舉出在RRH中需要發送RRH的參考信號及參考信號的發送功率信息。作為解決該課題的方法,在以下公開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路徑損失的設定方法(2)。[0352](2)宏小區向移動終端設定。作為設定的值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A)?(D)的4個。[0353](A)宏小區求取RRH中的來自移動終端的路徑損失,向移動終端通知。與上述的實施方式I同樣地,RRH接收從移動終端對宏小區發送的上行資源。RRH對宏小區通知RRH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宏小區根據在RRH接收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求取RRH中的來自移動終端的路徑損失。宏小區將該RRH中的來自移動終端的路徑損失,向移動終端通知。移動終端將接收的RRH中的來自移動終端的路徑損失設定為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路徑損失。[0354](B)宏小區求取偏移值,對移動終端通知。與上述的實施方式I同樣地,RRH接收從移動終端對宏小區發送的上行資源。RRH對宏小區通知RRH接收的該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宏小區根據在RRH接收的該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求取RRH中的來自移動終端的路徑損失。宏小區另外根據宏小區接收的該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求取宏小區中的來自移動終端的路徑損失。根據RRH中的來自移動終端的路徑損失和宏小區中的來自移動終端的路徑損失計算差分,設為偏移值。宏小區將該偏移值向移動終端通知。移動終端測定宏小區的下行資源來求取路徑損失,對求取的路徑損失加上從宏小區接收的偏移值,設定為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路徑損失。[0355]使用圖23針對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路徑損失的設定方法(2)中的(B)的宏小區求取偏移值并向移動終端通知的情況下的通信系統的順序的具體例進行說明。圖23是表示通過宏小區求取偏移值并對移動終端通知,從而進行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路徑損失的設定的情況下的順序的一例的圖。因為圖23所示的順序與圖19及圖22所示的順序類似,所以針對同一步驟賦予同一步驟符號,省略共同的說明。在本工作例中,公開了在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配置RRH的情況。此外,公開了移動終端駐留在宏小區,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是RRH的情況。[0356]在步驟ST2301中,移動終端(UE)基于在步驟ST2203中設定的適合于宏小區的上行發送設定,對宏小區進行上行發送。[0357]在步驟ST2302,宏小區測定在步驟ST2301中從移動終端(UE)向宏小區發送的上行發送、即從移動終端向宏小區的上行資源,求取從移動終端到宏小區的路徑損失。[0358]在步驟ST1908,RRH接收從UE向宏小區的上行資源。在步驟ST1909,RRH對宏小區通知RRH接收的該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0359]在步驟ST2303,宏小區根據在步驟ST1909中接收的、RRH接收的從UE對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求取從移動終端到RRH的路徑損失。[0360]在步驟ST2304,宏小區根據在步驟ST2302中求取的從移動終端到宏小區的路徑損失和在步驟ST2303中求取的從移動終端到RRH的路徑損失,求取偏移值。作為偏移值的求取方法的具體例,舉出求取在步驟ST2302中求取的從移動終端到宏小區的路徑損失,和在步驟ST2303中求取的從移動終端到RRH的路徑損失的差分。[0361]在步驟ST2305,宏小區對移動終端通知在步驟ST2304中求取的偏移值。在該通知中也可以使用向移動終端的專用發送。[0362]在步驟ST2306中,移動終端使用在步驟ST2305中接收的偏移值作為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路徑損失來設定路徑損失。作為使用偏移值的路徑損失的設定方法的具體例,舉出對在步驟ST2202中求取的從移動終端到宏小區的路徑損失加上在步驟ST2305中接收的偏移值。[0363]在步驟ST2207中,移動終端使用在步驟ST2306中設定的路徑損失,進行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作為具體例進行上行發送功率的設定。在本工作例中,最優的節點成為RRH。[0364]在步驟ST2208中,移動終端基于在步驟ST2207中設定的上行發送的設定,對宏小區進行上行發送。[0365]在上述的具體例(A)、(B)中,每當移動終端移動時,RRH中的來自移動終端的路徑損失變化,因此每次需要來自宏小區的通知,產生控制變得復雜的問題。[0366]此外,在上述的具體例(A)、(B)中,需要從移動終端對宏小區發送的上行資源,產生不能在最初的上行發送、例如RACH中使用的問題。作為這些問題的解決對策,在以下公開具體例(C)、(D)。[0367](C)宏小區求取偏移值,對移動終端通知。RRH向宏小區通知RRH的發送功率信息。宏小區根據宏小區與RRH的發送功率的差分計算偏移值。宏小區將該計算出的偏移值向移動終端通知。移動終端測定宏小區的下行資源來求取路徑損失,對求取的路徑損失加上從宏小區接收的偏移值,設定為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路徑損失。[0368](D)預先靜態地或準靜態地決定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路徑損失。在本地節點的覆蓋范圍小的情況等下,考慮不依賴于移動終端的位置,路徑損失是固定值也沒有問題。例如,在RRH的覆蓋范圍小的情況下,也可以將路徑損失決定為“O”。此外,也可以按每個本地節點來決定路徑損失。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路徑損失也可以從宏小區以廣播信息或專用信令進行通知。移動終端將從宏小區通過廣播信息或專用信令接收的路徑損失設定為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路徑損失。[0369]具體例(C)、(D)與上述的具體例(A)、(B)相異,不需要從移動終端對宏小區發送的上行資源。因此,具體例(C)(D)具有也能夠在從移動終端的最初的上行發送中使用的優點。此外,在具體例(C)、(D)中,即使在移動終端移動的情況下,也不需要從宏小區向移動終端通知所述偏移值。因此,在移動終端移動的情況下,具體例(C)、(D)與上述的具體例(A)、(B)相比較,具有控制容易的優點。[0370]以上所述的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路徑損失的設定方法(2)不需要進行RRH的下行的運用。因此,路徑損失的設定方法(2)與上述的路徑損失的設定方法(I)相比較,具有能夠有效利用無線資源的優點。[0371]上述的設定方法(I)和設定方法(2)能夠組合使用。作為組合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a)、(b)的2個。[0372](a)在有RRH的下行資源的運用的情況下,采用上述的設定方法(I)。另一方面,在沒有RRH的下行資源的運用的情況下,采用上述的設定方法(2)。[0373](b)通過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路徑損失的設定方法(2)設定路徑損失。在該情況下,也能夠基于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路徑損失的設定方法(I)的路徑損失,進行重寫。[0374]作為具體例(b)的重寫的定時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bl)、(b2)的2個。(bl)開始RRH的下行資源的運用的定時。(b2)移動終端開始接收RRH的下行資源的定時。[0375]在上述的設定方法(2)中,也能夠組合使用設定的值的具體例(A)?(C)。在以下公開組合的具體例。在最初的上行發送中使用具體例(C)、在之后的上行發送中使用具體例(A)或具體例(B)。[0376]針對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定時提前指令的設定方法在以下進行公開。宏小區向移動終端對值進行設定。在以下公開設定的值的具體例。預先靜態地或準靜態地決定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定時提前指令。在本地節點的覆蓋范圍小的情況等下,考慮不依賴于移動終端的位置,定時提前指令是固定值也沒有問題。例如,在RRH的覆蓋范圍小的情況下,也可以將定時提前指令決定為“O”。此外,也可以按每個本地節點來決定定時提前指令。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定時提前指令也可以從宏小區以廣播信息或專用信令進行通知。[0377]上述的設定方法不需要進行RRH的下行的運用。因此,能夠有效利用無線資源。此夕卜,不需要從移動終端對宏小區發送的上行資源。因此,也能夠在從移動終端的最初的上行發送中使用。[0378]針對設定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基準頻率的方法,公開以下的(1)、(2)的2個。(I)移動終端基于測定結果進行設定。移動終端測定RRH的下行資源,將下行載波頻率識別為基準頻率并進行設定。該設定方法(I)與后述的設定方法(2)相比較,由于實際測定RRH的下行資源,所以能夠獲得誤差少的效果。[0379]使用上述的圖18,針對基準頻率的設定方法(I)的具體例進行說明。將宏小區的下行載波頻率設為DL_fl,將上行載波頻率設為UL_fl。將RRH的下行載波頻率設為DL_f2,將上行載波頻率設為UL_f2。[0380]移動終端測定RRH的下行資源,將下行載波頻率DL_f2識別為基準頻率并進行設定。[0381]可是,在基準頻率的設定方法(I)中,在RRH中需要進行下行的運用,在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方面產生課題。作為解決該課題的方法,在以下公開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基準頻率的設定方法(2)、(3)。[0382](2)使RRH與宏小區的頻率同步。作為同步的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a)?(c)的3個。[0383](a)從宏小區向RRH通知頻率信息。頻率信息也可以是基準頻率或者下行載波頻率。接收了頻率信息的RRH使RRH的頻率與宏小區的頻率同步。移動終端基于宏小區的下行信號的頻率,進行頻率的同步。RRH的頻率與宏小區的頻率同步。因此,通過使移動終端的頻率與宏小區同步,從而移動終端和RRH的頻率同步。[0384]使用上述的圖18,針對基準頻率的設定方法(2)的具體例(a)的具體例進行說明。將宏小區的下行載波頻率設為DL_n,將上行載波頻率設為UL_n。將RRH的下行載波頻率設為DL_f2,將上行載波頻率設為UL_f2。宏小區對RRH通知頻率信息。作為頻率信息,考慮作為宏小區的下行載波頻率的DL_fl或者作為上行載波頻率的UL_fl。RRH使RRH的載波頻率DL_f2、UL_f2與從宏小區接收的頻率信息同步。移動終端基于宏小區的下行載波頻率DL_fl,進行頻率的同步。[0385](b)RRH接收宏小區的下行信號,基于該頻率進行頻率的同步。移動終端基于宏小區的下行信號的頻率,進行頻率的同步。RRH的頻率與宏小區的頻率同步。因此,通過使移動終端的頻率與宏小區同步,從而移動終端和RRH的頻率同步。[0386](c)使用同一基準信號源,宏小區及RRH進行頻率設定。作為基準信號源的具體例,有晶體振子、晶體振蕩器、時鐘振蕩器等。[0387]使用上述的圖18,針對基準頻率的設定方法(2)的具體例(b)的具體例進行說明。將宏小區的下行載波頻率設為DL_n,將上行載波頻率設為UL_n。將RRH的下行載波頻率設為DL_f2,將上行載波頻率設為UL_f2。RRH接收作為宏小區的下行載波頻率的DL_fl,基于下行載波頻率DL_fl進行頻率的同步。移動終端基于宏小區的下行信號的頻率DL_fl,進行頻率的同步。RRH的頻率與宏小區的頻率同步。因此,通過使移動終端的頻率與宏小區同步,從而移動終端和RRH的頻率同步。[0388]作為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參數的設定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I)?(3)的3個。[0389](I)宏小區對移動終端以專用信令進行通知。該通知也可以與對象的本地節點的標識符、例如PCI及GCI等一起發送。由此,能夠對每個本地節點設定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參數。[0390](2)宏小區對移動終端使用尋呼進行通知。在尋呼消息中,也可以設置通知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參數的通知的新的指示符。作為使用尋呼進行通知的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al)、(a2)的2個。(al)將“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參數”映射到尋呼消息。作為具體例,將“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參數”映射到PCCH。(a2)以尋呼進行呼叫,進行RRH連接之后,使用專用信令通知“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參數”。[0391](3)宏小區對移動終端使用廣播信息進行通知。[0392]在上述的具體例(I)中,因為以專用信令進行通知,所以需要宏小區和移動終端是RRC連接狀態。也就是說,在移動終端是待機狀態的情況下,不能設定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參數。此外不能在最初的上行通信、例如RACH中使用。[0393]相對于此,上述的具體例(2)、(3)與上述的具體例(I)不同,不需要宏小區和移動終端是RRC連接狀態。因此,對于待機狀態的移動終端,也能夠設定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參數。此外,在從移動終端的最初的上行發送中也能夠使用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參數。[0394]作為移動終端開始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的方法,或者結束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的方法的具體例子,公開以下的(1)、(2)的2個。換句話說,作為移動終端從適合于下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向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進行切換的方法,或者從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向適合于下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進行切換的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I)、(2)的2個。[0395](I)從宏小區對移動終端通知開始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及結束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作為上述開始及結束的通知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a)、(b)的2個。[0396](a)以專用信令通知表示開始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的信息,或者通知表示激活(activation)的信息。此外,通知表示結束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的信息,或者通知表示非激活(deactivation)的信息。作為專用信令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A)?(C)的3個。(A)以RRC信令或RRC消息進行通知。(B)以MAC信令或MAC消息進行通知。(C)或者使用層I信令,作為具體例是HXXH進行通知。[0397](b)以尋呼通知表示開始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的信息,或者通知表示激活(activation)的信息。此外,通知表示結束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的信息,或者通知表示非激活(deactivation)的信息。在尋呼消息中,也可以設置通知所述開始及結束的通知的新的指示符。[0398](2)從宏小區僅通知所述開始。并且一起通知有效期間,在從所述開始起經過有效期間后結束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此外,在具體例(I)、(2)中,也可以通過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參數的通知,通知開始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0399]宏小區也可以中斷對通知了開始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的移動終端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也可以恢復對通知了結束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的移動終端的、上行資源的接收。[0400]此外,如果RRH中的、該移動終端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品質良好的話,宏小區也可以中斷對該移動終端的上行資源的接收。如果RRH中的、該移動終端的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品質變差的話,宏小區也可以恢復對該移動終端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也可以設置判斷接收的中斷或恢復的接收品質的閾值。[0401]此外,也可以將中斷了接收的該資源向其它的移動終端調度。作為其它的移動終端的具體例,是不位于RRH的附近的移動終端,或者位于宏小區的附近的移動終端等。[0402]也能夠使RRH的接收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功能開通(ON)及關斷(OFF)。[0403]作為將接收上述上行資源的功能開通(ON)的情況的具體例,有存在將RRH選擇為最優的節點的移動終端的情況等。作為識別RRH開通(ON)的定時的方法的具體例,考慮宏小區在存在將RRH選擇為最適合的節點的移動終端的情況下進行通知。[0404]作為將接收上述上行資源的功能關斷(OFF)的情況的具體例,有不存在將RRH選擇為最優的節點的移動終端的情況等。作為識別RRH關斷(OFF)的定時的方法的具體例,考慮宏小區在不存在將RRH選擇為最適合的節點的移動終端的情況下進行通知。[0405]宏小區在對于移動終端存在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的情況下,判斷為存在將RRH選擇為最優的節點的移動終端即可。另一方面,宏小區在對于移動終端不存在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的情況下,判斷為不存在將RRH選擇為最優的節點的移動終端即可。[0406]接著,使用圖24針對實施方式2的通信系統的順序的具體例進行說明。圖24是表示實施方式2的通信系統的順序的一例的圖。因為圖24所示的順序與圖19、圖22及圖23所示的順序類似,所以針對同一步驟賦予同一步驟符號,省略共同的說明。[0407]在本工作例中,公開了在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配置RRH的情況。此外,公開了移動終端駐留在宏小區,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是RRH的情況。[0408]在本工作例中,作為在上打鏈路和下打鏈路中最優的節點不冋的移動終端的決定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上述具體例(2)的RRH進行決定的情況。在本工作例中,作為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參數的設定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上述的具體例(I)的宏小區對移動終端利用專用信令進行通知的情況。[0409]在步驟ST2401,宏小區對RRH通知為了接收參考信號所需要的信息。作為為了接收參考信號所需要的信息的具體例,有隸屬下的通信中的移動終端的標識符,宏小區的小區標識符,從上位對隸屬下的通信中的移動終端指定的參考信號的發送方法所相關的移動終端固有的參數,及參考信號的發送方法所相關的小區固有的參數等。[0410]在步驟ST2402,RRH使用宏小區的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或者接收數據,評價各移動終端在RRH的上彳丁接收品質。[0411]在步驟ST2403中,RRH基于步驟2402中的上行接收品質的評價的結果,判斷是否存在上行接收品質比閾值大的移動終端。在步驟ST2403中,在RRH判斷為存在上行接收品質比閾值大的移動終端的情況下,向步驟ST2404轉移。在步驟ST2403中,在RRH判斷為不存在上行接收品質比閾值大的移動終端的情況下,結束處理,向其它的處理轉移。關于其它的處理,由于不是本發明的特征部分,所以省略說明。[0412]在步驟ST2404中,RRH將在步驟ST2403中判斷為上行接收品質比閾值大的移動終端決定為是需要應對的移動終端。[0413]在步驟ST2405,RRH對宏小區通知在步驟ST2404決定為是需要應對的移動終端的移動終端的標識符。[0414]在步驟ST2406,RRH對宏小區通知對于在步驟ST2405中通知的需要應對的移動終端來說自RRH是在上行鏈路中最適合的節點的意思。具體地,RRH對宏小區通知自RRH的標識符。[0415]在步驟ST2407中,宏小區對在步驟ST2405中接收的移動終端決定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具體地,宏小區決定適合于在步驟ST2406中接收的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作為上行發送的參數的具體例,有路徑損失或定時提前指令或基準頻率f等。[0416]在步驟ST2408中,宏小區對移動終端通知在步驟ST2407決定的、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0417]在步驟ST2409中,移動終端反映在步驟ST2408中接收的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0418]在步驟ST2410中,移動終端基于在步驟ST2409中反映的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設定,對宏小區進行上行發送。[0419]在步驟ST2411中,宏小區中斷接收在步驟ST2408中通知了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的移動終端的上行資源。宏小區也可以中斷接收對該移動終端調度的上行資源。[0420]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2,在實施方式I及實施方式I的變形例I的效果之外,還能獲得以下效果。如上述那樣,由于鏈路不平衡,產生在上行通信中沒有使用最優的鏈路的狀況。與使用最優的鏈路的情況相比較,移動終端所需要的發送功率變大。因此,產生移動終端的功耗增大的課題。[0421]在本實施方式中,移動終端進行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由此,移動終端所需要的發送功率變得最優。因此,能夠削減移動終端的功耗。并且,因為能夠削減來自移動終端的無用的上行發送功率,所以能夠降低上行干擾。[0422]另一方面,在實施方式2的解決對策中,是UE對駐留的宏小區進行上行發送的工作。在UE中不需要追加的通知或追加的功能。在該方面,實施方式2能夠構建后方互換性(backwardcompatibility)優越的通信系統。[0423]在本實施方式中,公開了使本地節點的載波頻率與宏小區的載波頻率不同的情況,但即使在本地節點的載波頻率與宏小區的載波頻率相同的情況下,也能夠應用本實施方式,能夠由此獲得與本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0424]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本地節點說明了使用射頻拉遠頭(RRH)的情況下的通信系統的結構,但本地節點并不限于RRH,也可以是RRH以外的本地節點。關于RRH以外的本地節點也能夠應用本實施方式,由此能夠獲得與本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0425]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主要公開了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是本地節點的情況,但即使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是宏小區,也能夠應用本實施方式,能夠由此獲得與本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0426]實施方式3在實施方式3中,對于與上述的實施方式I及實施方式2相同的課題公開其它的解決對策。在以下示出實施方式3解決對策。不使用上行鏈路中最優節點的下行分量載波,而使用上行分量載波進行載波聚合。或者使用宏小區的下行分量載波和上行分量載波和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分量載波進行載波聚合。或者,在輔小區(SecondaryCell:SCell)的上行中,使用上行鏈路中最優節點的分量載波。[0427]使用圖25,針對本實施方式3的解決對策的概念進行說明。圖25是用于說明實施方式3的解決對策的概念的圖。[0428]在宏小區2501中,作為下行分量載波包含以附圖標記2502表示的DL_CC1、和以附圖標記2503表示的DL_CC2。此外在宏小區2501中,作為上行分量載波包含以附圖標記2504表示的UL_CC1、和以附圖標記2505表示的UL_CC2。[0429]在RRH2506中,作為下行分量載波包含以附圖標記2507表示的DL_CC3。此外在RRH2506中,作為上行分量載波包含以附圖標記2508表示的UL_CC3。此外,設宏小區2501和RRH2506以專用線2509連接。[0430]移動終端選擇宏小區的以附圖標記2502表示的DL_CC1,作為下行接收品質最優的小區進行駐留(參照非專利文獻3)。也就是說,宏小區的以附圖標記2502表示的DL_CC1成為PCell的下行主分量載波。通過以PCell的下行分量載波通知的廣播信息的SIB2,表示上行鏈路用資源的載波頻率。在這里,設通知宏小區2501的UL_CC1。也就是說,在圖25中以虛線表示的移動終端的PCell由DL_CC1和UL_CC1構成。設移動終端位于比宏小區接近RRH的地方。在該情況下,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成為RRH。[0431]在本實施方式中,不使用作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RRH2506的、以附圖標記2507表示的下行分量載波DL_CC3,而使用以附圖標記2508表示的上行分量載波UL_CC3進行載波聚合。[0432]或者,使用作為下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宏小區2501的下行分量載波、具體是以附圖標記2502表示的DL_CC1及以附圖標記2503表示的DL_CC2,和宏小區2501的上行分量載波、具體是以附圖標記2504表示的UL_CC1,和作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RRH2506的上行分量載波、具體是以附圖標記2508表示的UL_CC3,進行載波聚合。[0433]或者,SCell的上行中使用作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RRH2506的上行分量載波、具體是以附圖標記2508表示的UL_CC3。也就是說,在圖25中以二點劃線表示的移動終端的SCell由DL_CC2和UL_CC3構成。[0434]在以下公開在載波聚合中使用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分量載波的方法的具體例。PCell對特定的移動終端將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分量載波作為SCell的追加(addition)或更新(modification)進行通知。如上所述,正在研究SCell的追加或更新使用專用RRC信令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message,RRC連接重新配置消息”從PCell向移動終端通知(參照非專利文獻2)。[0435]針對在載波聚合中使用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分量載波的方法,使用圖25進行說明。作為PCell的宏小區2501的DL_CC1使用專用RRC信令,追加作為下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宏小區2501中包含的下行分量載波DL_CC2,和作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RRH2506中包含的上行分量載波UL_CC3,作為SCell。[0436]在這里,其特征在于,下行分量載波DL_CC2和上行分量載波UL_CC3,沒有被以下行分量DL_CC2通知的廣播信息的SIB2所關聯。其原因在于,在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不存在本地節點的情況等下,下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變成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此外,即使在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存在本地節點的情況下,在移動終端比本地節點位于接近宏小區的地方的情況等下,下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變成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因此,SIB2中如以往那樣,通過以下行分量DL_CC2通知的廣播信息的SIB2,表示相同節點的上行鏈路用資源的載波UL_CC2。對于下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和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不同的特定的移動終端,使用專用RRC信令通知與UL_CC3的鏈路。[0437]特定的移動終端,作為具體例子設為位于RRH范圍內的移動終端。位于RRH范圍內的移動終端的判定方法的具體例,與上述的實施方式2的需要應對的移動終端的決定方法的具體例相同,因此省略說明。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在RRH設置接收宏小區的上行分量載波的功能,實現上述的具體例(I)的(B)以及具體例(2)。[0438]在以下公開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選擇方法的具體例。(I)設為宏小區隸屬下的RRH。宏小區隸屬下的RRH的具體例與上述的實施方式I的具體例相同,因此省略說明。[0439]在該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選擇方法的具體例(I)中,產生資源的利用效率差的課題。作為解決上述課題的方法,在以下公開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選擇方法的具體例(2)。(2)對各節點調度不同的移動終端。對于各移動終端決定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方法的具體例,與上述的實施方式2的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決定方法的具體例相同,因此省略說明。[0440]移動終端進行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上行分量載波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由此,移動終端所需要的發送功率變得最優。因此,能夠削減移動終端的功耗。作為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上行分量載波的上行發送的設定方法,使用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參數,進行上行發送的設定。作為參數的具體例,有路徑損失(PU或定時提前指令或基準頻率f。定時提前指令也可以是TA(TimeAlignment)。[0441]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路徑損失的設定方法,與上述的實施方式2相同,因此省略說明。[0442]在以下公開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定時提前指令的設定方法。在現有技術中,SCell的PUSCH及SRS用的上行發送定時被設為與PCell相同(參照非專利文獻14第4.2.3章)。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最優的節點,也將與包含PCell的節點在物理上分離的場所配置的節點作為對象。[0443]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在SCell使用最優的節點的上行分量載波,所以在現有技術中產生以下的課題。移動終端即使同時進行使用PCell的上行分量載波的發送和使用SCell的上行分量載波的發送,到達各節點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在將SCell的PUSCH及SRS用的上行發送定時與PCell設為相同的現有的技術分法中,有產生不能正常接收SCell的上行發送的情況的問題。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定時提前指令的設定方法,與上述的實施方式2相同,因此省略說明。[0444]針對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基準頻率的設定方法,在以下進行公開。[0445](I)移動終端基于測定結果進行設定。移動終端測定RRH的下行資源,識別基準頻率并進行設定。在該設定方法(I)中,與后述的設定方法(2)相比較,由于實際測定RRH的下行資源,所以能夠獲得誤差少的效果。[0446]使用上述的圖25,針對基準頻率的設定方法(I)的具體例進行說明。將宏小區的下行分量載波DL_CC1的載波頻率設為DL_fl,將下行分量載波DL_CC2的載波頻率設為DL_f2,將上行分量載波UL_1的載波頻率設為UL_fl,將上行分量載波UL_2的載波頻率設為UL_f2。此外,將RRH的下行分量載波DL_CC3的載波頻率設為DL_f3,將上行分量載波UL_CC3的載波頻率設為UL_f3。移動終端測定RRH的下行資源,將下行載波頻率DL_f3識別為基準頻率并進行設定。[0447]可是,在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基準頻率的設定方法(I)中,在RRH中需要進行下行的運用,在無線資源的有效利用方面產生課題。作為解決該課題的方法,在以下公開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基準頻率的設定方法(2)、(3)。[0448](2)使RRH與宏小區的頻率同步。作為同步的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A)、(B)的2個。[0449](A)從宏小區向RRH通知頻率信息。頻率信息也可以是基準頻率或者下行載波頻率。接收了頻率信息的RRH使RRH的頻率與宏小區的頻率同步。移動終端基于宏小區的下行信號的頻率,進行頻率的同步。RRH的頻率與宏小區的頻率同步。因此,通過移動終端使頻率與宏小區同步,從而移動終端和RRH的頻率同步。[0450]作為在宏小區中存在多個下行分量載波的情況下的、宏小區通知的下行載波頻率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al)?(a3)的3個。(al)PCell的下行分量載波的載波頻率。(a2)與RRH的上行分量載波關聯起來的宏小區的下行分量載波的載波頻率。(a3)移動終端識別為基準頻率的宏小區的下行載波頻率。[0451]使用上述的圖25,針對基準頻率的設定方法(2)的具體例(A)的具體例(al)進行說明。宏小區對RRH通知頻率信息。頻率信息是PCell的下行載波頻率DL_fl。RRH使RRH的下行分量載波的載波頻率DL_f3與從宏小區接收的頻率信息同步。移動終端基于PCell的下行分量載波的載波頻率DL_fl或宏小區的下行分量載波的載波頻率DL_fl,進行頻率的同步。[0452](B)RRH接收宏小區的下行信號,基于下行信號的頻率進行頻率的同步。移動終端基于宏小區的下行信號的頻率,進行頻率的同步。RRH的頻率與宏小區的頻率同步。因此,通過移動終端使頻率與宏小區同步,從而移動終端和RRH的頻率同步。[0453]作為在宏小區中存在多個下行分量載波的情況下的、RRH接收的宏小區的下行載波頻率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bl)?(b3)的3個。(bl)PCell的下行分量載波的載波頻率。(b2)與RRH的上行分量載波關聯起來的宏小區的下行分量載波的載波頻率。(b3)移動終端識別為基準頻率的宏小區的下行載波頻率。[0454]使用上述的圖25,針對基準頻率的設定方法(2)的具體例(B)的具體例(bl)進行說明。RRH接收宏小區的PCell的下行載波頻率的DL_fl,基于下行載波頻率DL_fl進行頻率的同步。移動終端基于宏小區的下行信號的頻率DL_fl,進行頻率的同步。RRH的頻率與宏小區的頻率同步。因此,通過移動終端使頻率與宏小區同步,從而移動終端和RRH的頻率同步。[0455]作為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參數的設定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1)、(2)的2個。[0456](I)宏小區對移動終端以專用信令進行通知。可以使用現有的SCell的追加(addition)或更新(modification)。由此,能夠構建后方互換性(backwardcompatibility)優越的通信系統。利用所述專用信令的通知也可以與對象的本地節點的標識符、例如PCI及GCI等一起發送。由此,能夠對每個本地節點設定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參數。[0457](2)宏小區對移動終端使用廣播信息進行通知。[0458]作為移動終端開始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的方法,或者結束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的方法的具體例子,公開以下的(1)、(2)的2個。[0459](I)從宏小區對移動終端通知開始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及結束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以專用信令通知表示開始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的信息,或者通知表示激活(activation)的信息。此外,通知表示結束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的信息,或者通知表示非激活(deactivation)的信息。[0460]可以使用現有的SCell的追力口(addition)、更新(modification)、刪除(removal)、或者SCell的激活(activation)、非激活(deactivation)。例如,在通知了SCell的追加(addition)的情況下,在通過更新(modification)追加了SCell的情況下,以及在通知了SCell的激活的情況下,也可以設為通知了開始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此外,在通知了SCell的刪除(removal)的情況下,以及通知了SCell的非激活的情況下,也可以設為通知了結束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在能夠使用現有的消息的方面,能夠構建后方互換性優越的通信系統。[0461](2)從宏小區僅通知所述開始。并且一起通知有效期間,在從所述開始起經過有效期間后結束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此外,在具體例(I)、(2)中,也可以基于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參數的通知,設為通知了開始使用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0462]接著,使用圖26針對實施方式3的通信系統的順序的具體例進行說明。圖26是表示實施方式3的通信系統的順序的一例的圖。因為圖26所示的順序與圖24所示的順序類似,所以針對同一步驟賦予同一步驟符號,省略共同的說明。[0463]在本工作例中,公開了在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配置RRH的情況。此外,公開了移動終端駐留在宏小區,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是RRH的情況。[0464]在本工作例中,作為位于RRH范圍內的移動終端的判定方法的具體例,針對上述的具體例(I)的具體例(A)的具體例(Al)的情況進行公開。在本工作例中,作為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參數的設定方法的具體例,公開上述的具體例(I)的宏小區對移動終端利用SCell的追加進行通知的情況。[0465]在步驟ST2601,作為下行接收品質最好的小區,移動終端在宏小區的下行分量載波的DL_CC1駐留。通過以下行分量載波DL_CC1通知的廣播信息的SIB2,表示上行鏈路用資源的載波頻率。在這里,設通知宏小區的UL_CC1。也就是說,移動終端的PCell的下行分量載波變成DL_CC1,上行分量載波變成UL_CC1。[0466]在步驟ST2602中,移動終端進行適合于作為PCell的宏小區的UL_CC1的上行發送設定。[0467]在步驟ST2603,宏小區的DL_CC1對移動終端進行下行發送。[0468]在步驟ST2604中,移動終端基于在步驟ST2602中設定的上行發送設定,對宏小區的UL_CC1進行上行發送。[0469]在步驟ST2605,移動終端進行周圍小區的測量。移動終端為了判定自移動終端是否是需要應對的終端,或者為了判斷自移動終端是否位于RRH范圍內,或者為了決定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進行周圍小區的測量也可。[0470]在步驟ST2606中,移動終端對PCell報告在步驟ST2605進行的周圍小區的測量的結果。移動終端經由宏小區的UL_CC1,對宏小區的控制部報告測量的結果。[0471]在步驟ST2607中,宏小區的控制部基于步驟ST2606中從移動終端報告的測量的結果,判斷是否存在下行接收品質比閾值大的小區。在步驟ST2607中,在宏小區的控制部判斷為存在下行接收品質比閾值大的小區的情況下,轉移到步驟ST2608。在步驟ST2607中,在宏小區的控制部判斷為不存在下行接收品質比閾值大的小區的情況下,結束處理,向其它處理轉移。關于其它的處理,由于不是本發明的特征部分,所以省略說明。[0472]在步驟ST2608,宏小區的控制部將在步驟ST2606中報告了測量的結果的移動終端,決定為需要應對的移動終端,或者特定的移動終端,或者位于RRH范圍內的移動終端。[0473]在步驟ST2609中,宏小區的控制部將在步驟ST2607中判斷為下行接收品質比閾值大的小區決定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在本工作例中,作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決定RRH的UL_CC3。[0474]在步驟ST2407中,宏小區決定在步驟ST2608中決定為位于RRH范圍內的移動終端的、作為在步驟ST2609中決定的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作為上行發送的參數的具體例,有路徑損失或定時提前指令或基準頻率f等。[0475]在步驟ST2610中,宏小區的控制部經由宏小區的PCell對移動終端通知SCell的追加。在SCell的追加的通知中,作為SCell的上行分量載波,設定在步驟ST2609中決定的作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RRH的UL_CC3。此外在SCell的追加的通知中,包含在步驟ST2407中決定的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此外在SCell的追加的通知中,作為下行分量載波設定下行接收品質良好的小區。在本工作例中,作為下行分量載波設定宏小區的DL_CC2。[0476]在步驟ST2611中,移動終端進行適合于在步驟ST2610中接收的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也就是說,移動終端進行適合于在步驟ST2610中追加的SCell的上行發送設定。具體地,移動終端進行適合于RRH的UL_CC3的設定。[0477]在步驟ST2612,宏小區的DL_CC1對移動終端進行下行發送。宏小區的DL_CC1作為PCell進行通信。[0478]在步驟ST2613,宏小區的DL_CC2對移動終端進行下行發送。宏小區的DL_CC2作為SCell進行通信。[0479]在步驟ST2614中,移動終端基于在步驟ST2602中設定的上行發送設定,對宏小區的UL_CC1進行上行發送。宏小區的UL_CC1作為PCell進行通信。[0480]在步驟ST2615中,移動終端基于在步驟ST2611中設定的上行發送設定,對RRH的UL_CC3進行上行發送。RRH的UL_CC3作為SCell進行通信。[0481]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能夠獲得以下的效果。因為進行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所以移動終端所需要的發送功率變成最優。因此,能夠削減移動終端的功耗。并且,因為能夠削減來自移動終端的無用的上行發送功率,所以能夠降低上行干擾。[0482]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本地節點說明了使用射頻拉遠頭(RRH)的情況下的通信系統的結構,但本地節點并不限于RRH,也可以是RRH以外的本地節點。關于RRH以外的本地節點也能夠應用本實施方式,由此能夠獲得與本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0483]實施方式3的變形例I針對在實施方式3的變形例I中解決的課題在以下進行說明。即使在使用所述實施方式3的情況下,也產生以下的課題。在來自移動終端的TOCCH的發送中,使用PCell(參照非專利文獻I第7.5章)。在僅對實施方式3進行實施的情況下,PUCCH不能使用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進行發送。因此,在PUCCH中,有實施方式3要解決的課題仍然殘留的問題。[0484]根據現有的載波聚合的方法來將PCell變更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也可。可是,PCell的變更伴隨切換處理。在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位于當前的節點的覆蓋范圍內的情況下,測量設定(Measurementconfiguration)、測量對象(MeasurementObject)以及報告設定(Reportingconfiguration)分別需要2種。其原因在于,需要以往的在變成當前的節點的覆蓋范圍外時的切換所對應的設定,和在當前的節點的覆蓋范圍內存在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情況下的切換所對應的設定。也就是說,切換的方法變得復雜,產生信令增大的問題。像這樣,根據現有的載波聚合的方法,在將PCell變更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解決對策中存在問題。[0485]在以下示出實施方式3的變形例I的解決對策。在本變形例中,以與上述實施方式3的解決對策不同的部分為中心進行說明,沒有說明的部分與實施方式3相同。[0486]在本變形例中,不使用下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分量載波,而使用下行分量載波進行載波聚合。此外,不使用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下行分量載波,而使用上行分量載波進行載波聚合。[0487]或者,不使用宏小區的上行分量載波,而使用下行分量載波進行載波聚合。此外,不使用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下行分量載波,而使用上行分量載波進行載波聚合。或者,在主小區(PrimaryCell:PCell)的上行中,以及輔小區(SecondaryCell:SCell)的上行中,使用上行鏈路中最優節點的分量載波。或者,將設置在小區的覆蓋范圍內的RRH設為上行接收專用。在本變形例中,不特別設定SCell也可。[0488]使用圖27,針對實施方式3的變形例I的解決對策的概念進行說明。圖27是用于說明實施方式3的變形例I的解決對策的概念的圖。因為圖27所示的圖與圖25所示的圖類似,所以對與圖25對應的部分賦予同一附圖標記,省略共同的說明。[0489]在宏小區2501中,作為下行分量載波包含以附圖標記2502表示的DL_CC1、和以附圖標記2503表示的DL_CC2。此外在宏小區2501中,作為上行分量載波包含以附圖標記2504表示的UL_CC1、和以附圖標記2505表示的UL_CC2。[0490]在RRH2701中,作為下行分量載波包含以附圖標記2507表示的DL_CC3。此外在RRH2701中,作為上行分量載波包含以附圖標記2508表示的UL_CC3、和以附圖標記2702表示的UL_CC4。此外,設宏小區2501和RRH2701以專用線2509連接。[0491]移動終端選擇以宏小區的附圖標記2502表示的DL_CC1,作為下行接收品質最優的小區進行駐留(參照非專利文獻3)。也就是說,宏小區的以附圖標記2502表示的DL_CC1成為PCell的下行主分量載波。[0492]在實施方式3的變形例I中,不使用作為下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宏小區2501的上行分量載波的UL_CC1和UL_CC2,而使用作為下行分量載波的DL_CC1及DL_CC2進行載波聚合。此外,不使用作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RRH2701的下行分量載波的DL_CC3,而使用作為上行分量載波的UL_CC3及UL_CC4進行載波聚合。[0493]或者,不使用作為宏小區2501的上行分量載波的UL_CC1和UL_CC2,而使用作為下行分量載波的DL_CC1及DL_CC2進行載波聚合。此外,不使用作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下行分量載波的DL_CC3,而使用作為上行分量載波的UL_CC3及UL_CC4進行載波聚合。[0494]或者,在主小區(PrimaryCell:PCell)的上行中,以及輔小區(SecondaryCell:SCell)的上行中,使用作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RRH2701的上行分量載波的UL_CC3及UL_CC4。[0495]也就是說,例如在圖27中以虛線表示的移動終端的PCell由DL_CC1和UL_CC3構成。此外,在圖27中以二點劃線表示的SCell由DL_CC2和UL_CC4構成。[0496]在以下公開在載波聚合中使用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分量載波的方法的具體例。對特定的移動終端,對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分量載波進行載波聚合。[0497]進行載波聚合的上行鏈路的選擇方法,與上述的實施方式2的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決定方法的具體例相同,因此省略說明。[0498]在以下公開在PCell中,在載波聚合中使用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分量載波的方法的具體例。PCell對特定的移動終端將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分量載波作為PCell的上行分量載波的更新進行通知。在該通知中,與SCell的追加(addition)或更新(modification)同樣地,使用專用RRC信令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message”。由此,能夠構建后方互換性(backwardcompatibility)優越的通信系統。[0499]本變形例的特征在于,PCell的上行分量載波沒有被廣播信息的SIB2所關聯。其原因在于,在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不存在本地節點的情況等下,下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變成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此外,即使在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存在本地節點的情況下,在移動終端比本地節點位于接近宏小區的地方的情況等下,下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變成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因此,在SIB2中與以往同樣地表示相同節點的上行鏈路用的資源。例如通過以下行分量DL_CC1通知的廣播信息的SIB2,表示上行鏈路用資源的載波UL_CC1。對于下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和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不同的特定的移動終端,如本變形例那樣,使用專用RRC信令通知與UL_CC3的鏈路。[0500]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3的變形例1,在實施方式3的效果之外,還能獲得以下效果。在PUCCH中,通過進行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所以移動終端所需要的發送功率也變成最優。因此,能夠削減移動終端的功耗。并且,因為能夠削減來自移動終端的無用的上行發送功率,所以能夠降低上行干擾。[0501]此外在本變形例中,作為本地節點說明了使用射頻拉遠頭(RRH)的情況下的通信系統的結構,但本地節點并不限于RRH,也可以是RRH以外的本地節點。針對RRH以外的本地節點也能夠應用本變形例,由此能夠獲得與本變形例同樣的效果。[0502]實施方式4針對在實施方式4中解決的課題在以下進行說明。在非專利文獻11中公開了對于異構網絡中的小區間的干擾問題的解決對策。具體地,記載了在宏小區內配置微微小區,在移動終端接近微微小區的情況下,移動終端接入微微小區的情況。[0503]針對非專利文獻11中公開的內容,使用上述的圖16進行說明。在這里,將圖16所示的RRH1603替代為微微小區進行說明。即,設想微微小區配置在宏小區的覆蓋范圍內的情況。在宏小區1601的覆蓋范圍1602內配置有微微小區1603。微微小區1603具有覆蓋范圍1604。設移動終端位于宏小區1601的附近,移動終端與宏小區1601進行通信。在移動終端移動到微微小區1603附近的情況下,移動終端接入微微小區。[0504]像這樣,下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從宏小區1601變更為宏小區1601的覆蓋范圍1602內配置的本地節點、即微微小區1603的情況下,發生切換。[0505]為了實現這樣的切換,測量設定(Measurementconfiguration)、測量對象(Measurement0bject)以及報告設定(Reportingconfiguration)分別需要2種。其原因在于,需要以往的在變成當前的節點的覆蓋范圍外時的切換所對應的設定,和在當前的節點的覆蓋范圍內存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情況下的切換所對應的設定。也就是說,切換的方法變得復雜,產生信令增大的問題。[0506]此外如上所述,載波聚合中的PCell僅以切換而被變更。由此與上述同樣,在將PCell變更為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情況下存在問題。[0507]在以下示出實施方式4的解決對策。在本實施方式中,使RRH的載波頻率和宏小區的載波頻率不同,禁止移動終端從宏小區向宏小區的隸屬下的RRH的切換。或者,禁止移動終端向服務小區的隸屬下的小區的切換。也就是說,即使移動終端接近宏小區的隸屬下的RRH,也不使其向RRH切換。宏小區隸屬下的RRH的具體例以及服務小區的隸屬下的小區的具體例,與上述的實施方式I的宏小區的隸屬下的RRH的具體例相同,因此省略說明。[0508]此外,禁止PCell向宏小區的隸屬下的RRH的變更。或者,禁止PCell向服務小區的隸屬下的小區構成的分量載波的變更。[0509]像這樣在本實施方式4中,即使下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變更的情況下,也禁止切換。在該情況下,有可能下行接收品質變差,下行鏈路的通信狀態變差,但實施方式4的解決對策的特征部分如下所述。[0510]在實施方式4中,禁止切換的小區例如是服務小區隸屬下的小區。作為隸屬下的小區的具體例,公開以下的(I)?(3)的3個。(I)以專用線與服務小區連接的小區。(2)共享服務小區的功能的小區。(3)位于服務小區的覆蓋范圍內的小區。即使執行實施方式4的解決對策,因為作為服務小區的宏小區的載波頻率與RRH的載波頻率不同,所以不發生下行接收品質的劣化。此外,在RRH位于服務小區的覆蓋范圍內的情況下,因為滿足了與服務小區的下行接收品質,所以不發生下行接收品質的劣化。[0511]此外,根據宏小區的隸屬下的RRH或者服務小區的隸屬下的小區的覆蓋范圍的大小,判斷是否執行實施方式4也可。在該情況下,在例如RRH的覆蓋范圍比閾值大的情況下,判斷為不執行實施方式4。另一方面,在例如RRH的覆蓋范圍比閾值小的情況下,判斷為執行實施方式4。[0512]在覆蓋范圍的大小的判斷中,也可以使用宏小區的隸屬下的RRH或者服務小區的隸屬下的小區的下行發送功率、即下行發送功率。在該情況下,例如在高功率發送的RRH的情況下,判斷為不執行實施方式4。另一方面,在不是高功率發送的RRH的情況下,判斷為執行實施方式4。[0513]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4,能夠避免切換的方法變得復雜,所以能夠解決切換的方法變得復雜導致信令增大的問題。[0514]在本實施方式中,公開了使本地節點的載波頻率與宏小區的載波頻率不同的情況,但即使在本地節點的載波頻率與宏小區的載波頻率相同的情況下,也能夠應用本實施方式。[0515]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本地節點說明了使用射頻拉遠頭(RRH)的情況下的通信系統的結構,但本地節點并不限于RRH,也可以是RRH以外的本地節點。關于RRH以外的本地節點也能夠應用本實施方式,由此能夠獲得與本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0516]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I針對在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I中解決的課題在以下進行說明。即使在使用上述實施方式4的情況下,也產生與上述的實施方式I及實施方式2相同的課題。在以下示出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I的解決對策。[0517]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上述的實施方式4之外,還執行上述的實施方式1、實施方式I的變形例I及實施方式2。或者,在本變形例中,在上述的實施方式4之外,還執行上述的實施方式3。[0518]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I,在實施方式4的效果之外,還能獲得以下效果。因為進行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所以移動終端所需要的發送功率變成最優。因此,能夠削減移動終端的功耗。并且,因為能夠削減來自移動終端的無用的上行發送功率,所以能夠降低上行干擾。[0519]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2針對在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2中解決的課題在以下進行說明。在上述的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I中,即使在實施方式4之外還執行實施方式3的情況下,也產生與上述的實施方式3的變形例I相同的課題。在以下示出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2的解決對策。[0520]在本變形例中,在上述的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I之外,還執行上述的實施方式3的變形例I。此外能夠將宏小區的隸屬下的RRH的上行分量載波設為PCell的上行分量載波進行使用。或者,能夠將服務小區的隸屬下的小區的上行分量載波設為PCell的上行分量載波進行使用。[0521]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2,在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I的效果之外,還能獲得以下效果。在PUCCH中,通過進行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因此移動終端所需要的發送功率也變成最優。因此,能夠削減移動終端的功耗。并且,因為能夠削減來自移動終端的無用的上行發送功率,所以能夠降低上行干擾。[0522]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3在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3中,對于與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2相同的課題公開其它的解決對策。[0523]在本變形例中,在上述的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I之外,還在RRH設置接收宏小區的上行分量載波的功能。或者,也可以在RRH設置接收宏小區的PCell的上行分量載波的功能。或者,也可以在RRH僅設置接收宏小區的PCell的上行分量載波中的PUCCH的功能。[0524]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3,在上述的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I的效果之外,還能獲得以下效果。在PUCCH中,通過進行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所以移動終端所需要的發送功率也變成最優。因此,能夠削減移動終端的功耗。并且,因為能夠削減來自移動終端的無用的上行發送功率,所以能夠降低上行干擾。[0525]實施方式5針對在實施方式5中解決的課題在以下進行說明。本地節點與宏小區相比較,覆蓋范圍小。在移動終端移動的情況下,考慮在短時間穿過本地節點的覆蓋范圍的情況。在使用上述的實施方式2、實施方式3、實施方式3的變形例1、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1、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2、以及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3,實施“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的情況下,產生以下的課題。[0526]針對通過實施方式5解決的課題使用圖28進行說明。圖28是用于說明實施方式5的課題的圖。因為圖28所示的圖與圖21所示的圖類似,所以對與圖21對應的部分賦予同一附圖標記,省略共同的說明。[0527]進行適合于作為最優的節點的本地節點的上行發送設定。由此,移動終端的上行發送功率變成適合于本地節點的上行發送功率。移動終端2101對宏小區2102使用上行鏈路2106進行上行發送。在圖28中,以上行鏈路2106的箭頭的長度表示上行發送功率的大小。在圖28中,在以附圖標記2108表示的圓的范圍內,能夠接收移動終端2101的上行發送。也就是說,在移動終端2101的上行發送功率被調整成適合于作為最優的節點的本地節點的上行發送設定之后,宏小區2102不能接收移動終端2101的上行發送。可是,RRH2103能接收移動終端2101的上行發送。[0528]接著,考慮移動終端向RRH2103的覆蓋范圍2801外移動的情況。移動終端2101-2對宏小區2102使用上行鏈路2106-2進行上行發送。在圖28中,以上行鏈路2106-2的箭頭的長度表示上行發送功率。在圖28中,在以附圖標記2108-2表示的圓的范圍內,能夠接收移動終端2101的上行發送。也就是說,在移動終端2101-2的上行發送功率被調整成適合于作為最優的節點的本地節點的上行發送設定,移動終端向最優的節點的覆蓋范圍外移動的情況下,宏小區2102不能接收移動終端2101-2的上行發送。此外,RRH2103也不能接收移動終端2101-2的上行發送。[0529]在該情況下,如上述那樣,可想象從移動終端向宏小區的上行發送變成接收錯誤。由此,產生上行發送的吞吐量變低的問題。[0530]在以下示出實施方式5解決對策。根據移動終端的移動速度,判斷是否進行“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具體地,根據移動終端的移動速度,判斷是否執行上述的實施方式2、實施方式3、實施方式3的變形例1、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1、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2、以及實施方式4的變形例3。例如,在移動終端的移動速度比預先決定的閾值高的情況下,不進行“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此外,在移動終端的移動速度比預先決定的閾值低的情況下,進行“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0531]此外根據移動終端的移動速度,區分“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的有效區間也可。例如,在移動終端的移動速度比預先決定的閾值高的情況下,將“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的有效區間設定為比預先決定的基準期間短。此外,在移動終端的移動速度比預先決定的閾值低的情況下,將“適合于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的有效區間設定為基準期間,或者比基準期間長。[0532]在以下示出識別移動終端的移動速度的方法的具體例。能夠應用基于在3GPP中正在推進標準化的移動終端的小區重選的次數來識別所述移動速度的方法,基于在3GPPR2-075149所示的多普勒頻率測定來識別所述移動速度的方法,以及基于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取得的移動終端的位置信息,來識別所述移動速度的方法等。[0533]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5,能夠獲得以下的效果。與上述的實施方式3等同樣地,通過進行適合于上行鏈路中最優的節點的上行發送的設定,移動終端所需要的發送功率變成最優。因此,能夠削減移動終端的功耗。并且,因為能夠削減來自移動終端的無用的上行發送功率,所以能夠降低上行干擾。進而,即使在本地節點的覆蓋范圍比宏小區小,并且移動終端移動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從移動終端向宏小區的上行發送變成接收錯誤。[0534]雖然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地說明,但上述說明只是表示所有情況中的例子,本發明并不被限定于此。沒有舉例表示的無數的變形例應該解釋為在本發明的范圍內能夠設想到的。[0535]附圖標記說明901EPC通信部;902其它基站通信部;903協議處理部;904發送數據緩沖部;905編碼器部;906調制部;907變頻部;908天線;909解調部;910譯碼器部;911控制部;1401、1502、1503、1603射頻拉遠頭(RRH);1402、1501、1601宏小區;1403、1504專用線;1602,1604覆蓋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通信系統,具備:能夠移動的終端裝置;以及多個通信裝置,能夠與所述終端裝置進行無線通信,所述通信系統的特征在于,所述多個通信裝置包含:與所述終端裝置能夠通信的范圍比較大的大規模通信裝置;以及所述能夠通信的范圍比較小的小規模通信裝置,所述大規模通信裝置和所述小規模通信裝置以能夠相互通信并且所述能夠通信的范圍的至少一部分重疊的方式設置,所述小規模通信裝置構成為能夠接收從所述終端裝置向所述大規模通信裝置發送的上行資源,當接收到所述上行資源時,將接收的所述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向所述大規模通信裝置發送,所述大規模通信裝置對從所述終端裝置發送而接收的所述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和從所述小規模通信裝置發送而接收的所述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進行合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規模通信裝置和所述終端裝置通過對第I頻率的分量載波進行發送接收來進行無線通信,所述小規模通信裝置和所述終端裝置通過對與所述第I頻率不同的第2頻率的分量載波進行發送接收來進行無線通信。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終端裝置將從所述終端裝置向所述大規模通信裝置或所述小規模通信裝置進行上行發送時的發送條件,設定為對所述大規模通信裝置及所述小規模通信裝置中的、從所述終端裝置發送而接收的所述上行資源的接收信號的接收品質高的一方預先設定的發送條件,進行所述上行發送。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統,其特征在于,根據所述移動終端的移動速度,選擇所述發送條件可否設定為所述預先設定的發送條件,以及所述發送條件設定為所述預先設定的發送條件的期間的至少一方。5.一種通信系統,具備:能夠移動的終端裝置;以及多個通信裝置,能夠與所述終端裝置進行無線通信,所述通信系統的特征在于,所述多個通信裝置包含:與所述終端裝置能夠通信的范圍比較大的大規模通信裝置;以及所述能夠通信的范圍比較小的小規模通信裝置,所述大規模通信裝置和所述小規模通信裝置以所述能夠通信的范圍的至少一部分重疊的方式設置,第I小區構成為包含:在從所述大規模通信裝置向所述終端裝置的下行發送中使用的第I大規模下行分量載波,和在從所述終端裝置向所述大規模通信裝置的上行發送中使用的大規模上行分量載波,第2小區構成為包含:具有與所述第I大規模下行分量載波不同的頻率,在從所述大規模通信裝置向所述終端裝置的下行發送中使用的第2大規模下行分量載波,和在從所述終端裝置向所述小規模通信裝置的上行發送中使用的小規模上行分量載波,所述終端裝置將從所述終端裝置向所述大規模通信裝置或所述小規模通信裝置進行上行發送時的發送條件,設定為對所述第I小區和所述第2小區中的、包含從所述終端裝置發送而接收的接收信號的接收品質高的分量載波的一方預先設定的發送條件,進行所述上行發送。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統,其特征在于,根據所述移動終端的移動速度,選擇所述發送條件可否設定為所述預先設定的發送條件,以及所述發送條件設定為所述預先設定的發送條件的期間的至少一方。【文檔編號】H04W16/32GK103444221SQ201280016475【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申請日期:2012年3月26日優先權日:2011年4月1日【發明者】前田美保,望月滿申請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