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基于電力通信技術的樓宇對講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對講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基于電力通信技術的樓宇對講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樓宇對講系統一般實現的功能是:當訪客通過安裝在進門口處的室外機呼叫室內的室內分機時,房主通過室內分機與訪客實現通話、開鎖等功能。目前的室外機和室內分機一般是通過專門的通信線路進行連接,因此需要樓宇在建設時,專門進行布線設計,預埋布線等。這直接導致了樓宇的施工難度加大,復雜化。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于電力通信技術的樓宇對講系統。由于該樓宇對講系統中的室外機和室內分機采用電力線連接,因此在樓宇建設時,不需要專門為室內分機和室外分機的通信進行布線,因此可以降低樓宇施工的難度和復雜度。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樓宇對講系統,包括:室外機和室內分機,所述室外機和室內分機通過電力線連接進行通信。進一步地,所述室外機包括:處理器、第一調制器、第一解調器、第一濾波器;所述第一調制器的輸入接口連接至所述處理器的輸出接口,所述第一調制器的輸出接口連接至所述電力線;所述第一濾波器的輸入接口連接至所述電力線,輸出接口連接至所述第一解調器的輸入接口;所述第一解調器的輸出接口連接至所述處理器的輸入接口。進一步地,所述室外機還包括:均連接至所述處理器的輸入接口的攝像頭、電子鑰匙感應器、第一鍵盤和第一麥克風,以及均連接至所述處理器的輸出接口的第一顯示器和第一揚聲器。進一步地,所述室內分機包括:單片機、第二調制器、第二解調器、第二濾波器;所述第二調制器的輸入接口連接至所述單片機的輸出接口,所述第二調制器的輸出接口連接至所述電力線;所述第二濾波器的輸入接口連接至所述電力線,輸出接口連接至所述第二解調器的輸入接口;所述第二解調器的輸出接口連接至所述單片機的輸入接口。進一步地,所述室內分機還包括:均連接至所述單片機的輸入接口的第二鍵盤和第二麥克風,以及均連接至所述單片機的輸出接口的第二顯示器和第二揚聲器。進一步地,還包括:無繩電話機,所述室內分機還包括:用于與所述無繩電話機進行無線通訊的無繩電話服務器,所述無繩電話服務器與所述單片機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無繩電話機為無繩可視電話機。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0018]由于室外機和室內分機通過電力線連接,進行通信,因此在樓宇建設時,不需要專門為實現室內分機和室外機的通信而進行布線設計和埋線操作,從而降低了樓宇施工時的難度和復雜度。并且,直接復用電力線進行通信,不僅能夠保證通信質量,還可以節約成本。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基于電力線通信技術的樓宇對講系統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基于電力線通信技術的樓宇對講系統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基于電力線通信技術的樓宇對講系統的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考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基于電力線通信技術的樓宇對講系統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該樓宇對講系統包括:室外機I和室內分機2,其中室外機I和室內分機2通過電力線3連接,進行通信。其中,電力線3可以采用家用的低壓電力線,即380/220V用戶線。由于通過電力線3連接,進行通信,因此在樓宇建設時,不需要專門為實現室內分機和室外機的通信而進行布線設計和埋線操作,從而降低了樓宇施工時的難度和復雜度。另夕卜,采用電力線進行通信,不僅能夠保證通信質量,還可以降低樓宇對講系統的成本。請繼續參考圖1,室外機I包括:處理器11、第一調制器12、第一解調器13和第一濾波器14。其中,第一調制器12的輸入接口連接至處理器11的輸出接口,第一調制器12的輸出接口連接至電力線3,第一調制器12的主要作用是將處理器11輸來的數據進行調制,將載有信息的高頻加載于電流上,然后通過電力線3傳輸至相應的室內分機2。此處處理器11輸來的數據可以是處理器11收集并進行編碼等處理后的音頻信號和/或視頻信號等等。其中,第一濾波器14的輸入接口連接至電力線3,輸出接口連接至第一解調器13的輸入接口,第一解調器13的輸出接口連接至處理器11的輸入接口,第一濾波器14的主要作用是將電力線3上傳送的調制信號經過濾波取出,然后由第一解調器13進行解調,得到室內分機2通過電力線進行傳輸的信號,輸至處理器11。與室外機I類似的,室內分機2包括:單片機21、第二調制器22、第二解調器23和第二濾波器24。其中,第二調制器22的輸入接口連接至單片機21的輸出接口,第二調制器22的輸出接口連接至電力線3,此處第二處理器22的主要作用是將單片機21需要傳送給室外機I的信號調制到電力線上進行傳輸,這些信號包括:聲音信號,開門控制信號等等。其中,第二濾波器24的輸入接口連接至電力線3,輸出接口連接至第二解調器23的輸入接口,第二解調器23的輸出接口連接至單片機21的輸入接口 ;其中第二濾波器24主要是用于從電力線中將室外機I傳送給他的信號取出,然后經解調器23解調,輸出給單片機21。請參考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樓宇對講系統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與圖1所示的樓宇對講系統的室外機I所不同的是,圖2的樓宇對講系統的室外機I還包括:均連接至處理器11的輸入接口的攝像頭17、電子鑰匙感應器18、第一鍵盤19和第一麥克風101,以及均連接至處理器11的輸出接口的第一顯示器15和第一揚聲器16。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用新型中,處理器11可以根據需要具有多個輸入接口和輸出接口,其中一個輸入接口或輸出接口僅與一個器件進行連接,例如:攝像頭17和第一鍵盤19應該是連接至處理器11的不同輸入接口。上述中,攝像頭17用于對訪客進行拍照或者攝像。電子鑰匙感應器18設置有一個感應區,當將合法的電子鑰匙置于該感應區時,電子鑰匙感應器18可以對其進行感應,并將感應到的信號輸至處理器11,由處理器11控制開門。第一鍵盤19 一般包括數字按鍵、確認、取消鍵等,用戶可以通過第一鍵盤19輸入需要呼叫的室內分機的標識號。第一麥克風101用于收集聲音,主要是室外機I與室內分機2接通后,收集訪客的聲音。第一揚聲器16用于播放處理器11接收的來自室內分機2的聲音信號,第一顯不器15主要是與第一鍵盤19配套使用,用于顯示第一鍵盤19當前被按下的鍵值。需要說明的是,在不同的樓宇對講系統中,可以根據需要適當增刪上述器件,例如在某些樓宇對講系統,可以不設置攝像頭。請繼續參考圖2,與圖1所示的樓宇對講系統的室內分機I所不同的是,圖2的樓宇對講系統的室內分機I還包括:均連接至單片機21的輸入接口的第二鍵盤25和第二麥克風26,以及均連接至單片機21的輸出接口的第二顯示器27和第二揚聲器28。其中第二鍵盤25和第二麥克風26,以及第二顯示器27和第二揚聲器28的作用與上述提取的相似部件的作用類似,在此不贅述。請參考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樓宇對講系統的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與圖1所示的樓宇對講系統不同的是:室內分機29還包括:無繩電話服務器29,與單片機21連接。樓宇對講系統還包括:無繩電話機4,例如無繩可視電話機。其中,無繩電話服務器29與無繩電話機4進行無線通訊,因此可以通過無繩電話機4與樓宇入口處的訪客進行交流,并執行控制開門等操作,而不必通過操作室內分機2實現,從而方便用戶的使用。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樓宇對講系統,包括:室外機和室內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機和室內分機通過電力線連接進行通信。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宇對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機包括:處理器、第一調制器、第一解調器、第一濾波器; 所述第一調制器的輸入接口連接至所述處理器的輸出接口,所述第一調制器的輸出接口連接至所述電力線; 所述第一濾波器的輸入接口連接至所述電力線,輸出接口連接至所述第一解調器的輸入接口 ; 所述第一解調器的輸出接口連接至所述處理器的輸入接口。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樓宇對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機還包括:均連接至所述處理器的輸入接口的攝像頭、電子鑰匙感應器、第一鍵盤和第一麥克風,以及均連接至所述處理器的輸出接口的第一顯不器和第一揚聲器。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樓宇對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內分機包括:單片機、第二調制器、第二解調器、第二濾波器; 所述第二調制器的輸入接口連接至所述單片機的輸出接口,所述第二調制器的輸出接口連接至所述電力線; 所述第二濾波器的輸入接口連接至所述電力線,輸出接口連接至所述第二解調器的輸入接口 ; 所述第二解調器的輸出接口連接至所述單片機的輸入接口。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樓宇對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內分機還包括:均連接至所述單片機的輸入接口的第二鍵盤和第二麥克風,以及均連接至所述單片機的輸出接口的第二顯示器和第二揚聲器。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樓宇對講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無繩電話機,所述室內分機還包括:用于與所述無繩電話機進行無線通訊的無繩電話服務器,所述無繩電話服務器與所述單片機連接。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樓宇對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繩電話機為無繩可視電話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了一種基于電力通信技術的樓宇對講系統,其包括室外機和室內分機,所述室外機和室內分機通過電力線連接進行通信。采用本實用新型由于室外機和室內分機通過電力線連接,進行通信,因此在樓宇建設時,不需要專門為實現室內分機和室外機的通信而進行布線設計和埋線操作,從而降低了樓宇施工時的難度和復雜度。并且,直接復用電力線進行通信,不僅能夠保證通信質量,還可以節約成本。
文檔編號H04N7/18GK202979154SQ201220595239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3日
發明者周坤 申請人:重慶瑞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