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調光接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涉及光纖通信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可調光接收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光通信網絡已經廣泛應用于網絡數據傳輸中,其中,波分復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WDM)無源光網絡(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是一種常見的光網絡傳輸系統(tǒng),其中的光線路終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通過光分配網絡(Optical Network Terminal, ONT)向光網絡單兀(Optical Network Unit,0NU)發(fā)送數據時,OLT與ONT之間的主光纖中包括多個波長的光信號,并通過ONT中的遠端節(jié)點RN將主光纖的多個波長的信號分別分配至各0NU,而每個ONU僅接收一種波長的光信號,即每個ONU僅具有特定波長的光信號的接收能力。目前,PON系統(tǒng)中,各ONU通常采用同一種規(guī)格的可調光接收機,對于每個0NU,可·使用可調光接收機選擇其中一種濾波片的光通路,實現對特定波長的光信號的接收。為此,現有技術提出了一種通過壓電陶瓷或微機電系統(tǒng)(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來調整濾波片的角度,以調整可對通過該可調接收機的波長。但是,現有可調光接收機中,通過MEMS調整濾波片角度時,其控制精度要求高,結構復雜,調整難度大;而采用壓電陶瓷調整濾波片角度時,存在可調范圍較差,機械強度也較差,結構也較復雜,調整也較復雜,且受環(huán)境影響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可調光接收裝置,可簡化光接收裝置的結構,提高光接收裝置調整的便利性。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可調光接收裝置,包括盒體,所述盒體內設置有馬達,所述馬達的動力輸出軸上設置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安裝有至少兩個不同通帶特性的濾波片,所述至少兩個濾波片分布在圓心與所述動力輸出軸的軸線重合的圓周上;所述盒體上設置有光電轉換器件以及用于與光纖連接的光纖接頭,所述光纖接頭與所述光電轉換器件之間在所述盒體內形成有將光纖傳輸來的光信號由所述光纖接頭發(fā)送至所述光電轉換器件的光通路;所述光通路與所述動力輸出軸的軸線平行,以使設置在所述安裝板上的各濾波片隨動力輸出軸轉動時均可位于所述光通路上。上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中,所述安裝板上開設有至少兩個通光孔;所述至少兩個濾波片分別設置在所述至少兩個通光孔的對應位置,各濾波片位于所述光通路時,分別通過對應的通光孔將所述光信號傳送至所述光電轉換器。上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中,各濾波片分別設置在各通光孔的一側。上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中,所述通光孔為封閉式通孔或開口式通孔。[0014]上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中,所述安裝板上開設有與所述動力輸出軸配合的通孔,所述安裝板通過所述通孔與動力輸出軸配合安裝在所述動力輸出軸上。上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中,所述安裝板的通孔上設置有凸臺或凹槽,所述動力輸出軸上設置有凹槽或凸臺;所述安裝板通過凸臺與凹槽配合固定在所述動力輸出軸上。上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中,所述動力輸出軸為非圓形軸,所述通孔為與所述非圓形軸配合的非圓形通孔;所述安裝板通過非圓形通孔與非圓形軸配合固定在所述動力輸出軸上。上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中,所述安裝板上與所述動力輸出軸配合的部位設置有加強凸臺,所述通孔穿過所述加強凸臺,以增加所述安裝板與動力輸出軸的接觸面積。
·[0021]上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中,所述馬達上設置有位置傳感器。上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中,所述安裝板為安裝在所述動力輸出軸上的圓盤。上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中,所述盒體內設置有安裝凸臺;所述馬達通過緊固環(huán)安裝固定在所述安裝凸臺上。上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中,所述馬達通過粘結劑粘結在所述盒體內。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可調光接收裝置,通過設置馬達以及與馬達的動力輸出軸連接安裝板,可通過馬達來控制設置在安裝板上的濾波片的位置,以利用特定通帶特性的濾波片對光纖接頭與光電轉換器件之間的光通路上的光信號進行處理,實現對特定波長的光信號的接收,本實施例提供的可調光接收裝置結構簡單,結構穩(wěn)定可靠,安裝精度容易控制,濾波片的調整非常便利;同時,濾波片數量可根據需要設置,且濾波片可更換,使得光接收裝置可實現對不同波長光信號的接收,提高光接收裝置的適用性,可滿足不同波長光信號的接收。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可調光接收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IB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馬達及安裝板的結構示意圖;圖IC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馬達的結構示意圖;圖ID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安裝板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可調光接收裝置中安裝板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可調光接收裝置中馬達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提供的可調光接收裝置中馬達的固定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圖I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可調光接收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IB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馬達及安裝板的結構示意圖;圖IC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馬達的結構示意圖;圖ID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安裝板的結構示意圖。如圖IA-圖ID所示,本實施例可調光接收裝置包括盒體1,該盒體I內設置有馬達2,馬達2的動力輸出軸21上設置 有安裝板3 ;安裝板3上安裝有至少兩個不同通帶特性的濾波片4,該至少兩個濾波片4分布在圓心與動力輸出軸21的軸線重合的圓周上,本實施例中該動力輸出軸21為圓柱結構,安裝板為圓盤結構;盒體I上還設置有光電轉換器件5和光纖接頭6,該光纖接頭6用于與光纖連接,光纖接頭6與光電轉換器件5之間在盒體I內形成有將光纖傳輸來的光信號由該光纖接頭6發(fā)送至光電轉換器件5的光通路A ;光通路A與動力輸出軸21的軸線平行,以使設置在安裝板3上的各濾波片4隨動力輸出軸21轉動時均可位于光通路A上。本實施例中,通過控制馬達2工作,就可控制安裝在動力輸出軸21上的安裝板3旋轉一定角度,從而可使安裝在安裝板3上的各濾波片4分別旋轉至光通路A上,由于各濾波片4是不同通帶特性的濾波片,即各濾波片允許通過的光的波長不同,因此,通過將特定通帶特性的濾波片4旋轉至光通路A上,就可以使得該可調光接收機僅能將與此時光通路A上的濾波片4相匹配的光信號通過,從而實現可選擇光纖發(fā)送過來的特定波長的光信號至光電轉換器件,實現對特定波長光信號的處理。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光纖接頭6可將光纖傳輸過來的光經過處理后,發(fā)送至光電轉化器件5,光電轉換器件5可將接收到的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并將電信號發(fā)送至其他設備,其中,光纖接頭6上可設置有準直透鏡61,光纖接頭6可通過準直透鏡61將光纖傳輸的擴散光,轉換成平行光發(fā)射出去,以便光電轉換器件5接收。本實施例中,光纖接頭6和光電轉換器件5可采用傳統(tǒng)結構和形狀,且具有相同的功能,在此不再贅述。本實施例中,安裝板3上開設有至少兩個通光孔31,上述的至少兩個濾光片4分別設置在該至少兩個通光孔31的對應位置,各濾波片4位于光通路A時,光纖接頭6傳送過來的光信號可分別通過對應的通光孔31傳送至光電轉換器件5。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通光孔31,可使得光纖接頭6發(fā)射過來的光信號只能通過通光孔31傳送至光電轉換器件5,可避免其他擴散光對光電轉換器件5的影響。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際應用中,也可不設置通光孔,可直接在安裝板的外緣固定各濾波片,只要將濾波片準確調整至光通路上即可,對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并不對濾光片的具體設置做特別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光纖接頭6和光電轉換器件5之間形成的光通路A簡單,使得濾波片的調整也非常便利;同時,設置在安裝板3上的濾波片4也可根據需要可隨時調換,這樣可實現對任一波長的光信號的接收,使得光接收機可接收任一波長的光信號,提聞可調光接收機的適用范圍。本實施例中,安裝板3上設置的各濾波片4可分別設置在各通光孔31的一側,這樣,可便于濾波片4的安裝和固定,同時也利用濾波片4的更換。實際應用中,濾波片4可通過粘貼的方式固定在安裝板3上,因此,通過將濾波片4設置在通光孔31的一側,可便于濾波片4的安裝。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際應用中,濾波片4也可直接設置在通光孔31的中部,例如可在通光孔31中部開設有插槽,將濾波片4直接插設在通光孔31的中部,對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并不做特別限制。本實施例中,開設在安裝板3上的通光孔31可如圖ID所示的開口式通孔,可使得通光孔具有更大的通光面積,提高濾波片4的可調范圍,這樣,即使濾波片4調整的不太到位,通過增大通光面積,仍舊可以將光纖接頭6發(fā)射過來的光信號能全部通過通光孔31和濾波片4傳送至光電轉換器件5,從而可使得濾波片的調整更加方便,且調整精度要求不聞。本實施例中,上述的安裝板3可通過通孔與軸的配合安裝在動力輸出軸21上,具體地,如圖1A、IC和ID所示,安裝板3的中心上可開設有安裝孔32,安裝板3可通過安裝孔32與動力輸出軸21的配合固定安裝在馬達2上?!け緦嵤├校鲜龅陌惭b板3的安裝孔32的壁上可設置有凸臺321,動力輸出軸21上可設置有凹槽211,這樣,安裝板3就可通過凸臺與凹槽的配合固定方式,安裝在動力輸出軸21上,可增加安裝板3固定的牢固性。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際應用中,也可在安裝孔31上設置凹槽,在動力輸出軸21上設置凸臺,其同樣可利用凸臺與凹槽配合固定方式,將安裝板3固定在動力輸出軸21上。此外,實際應用中,安裝板3和動力輸出軸21之間也可通過過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此本實施例并不做特別限制。本實施例中,為進一步提高安裝板3安裝在動力輸出軸21的牢固性,可在安裝板3上與動力輸出軸21配合的部位設置加強凸臺33,上述的安裝孔32穿過該加強凸臺33,這樣,動力輸出軸21與安裝孔32配合時,就會具有更大的接觸面積,使得安裝板3隨動力輸出軸21轉動時,可具有更好的穩(wěn)定性和牢固性,提高調整濾波片位置的精確度。本實施例中,為減少動力輸出軸21帶動安裝板3轉動時可能存在的不穩(wěn)定性,減少動力輸出軸21抖動帶來的影響,動力輸出軸21的長度可小于馬達2本體的長度,這樣,馬達2工作,帶動動力輸出軸21轉動時,動力輸出軸21轉動就會非常穩(wěn)定,安裝板3上的濾波片4的位置調整精度也就會更高。本實施例中,馬達2可通過粘結、螺栓或焊接方式固定在盒體I內,或者也可通過其他方式固定。具體地,本實施例中可在盒體I內設置有安裝凸臺,馬達2可安裝在安裝凸臺上,并采用粘結劑粘結在盒體內的安裝凸臺上(圖中未示出),其中安裝凸臺的表面為水平面,通過采用粘結劑粘結固定,可便于對馬達2在水平方向上進行校準,以確保馬達的安裝精度,其中所述的粘結劑可以是具有較強粘結能力的膠,例如UV膠,或其他膠水。此外,馬達2也可通過與盒體I 一體化成型的墊片進行支撐和固定,在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并不做特別限制。本實施例中,上述的馬達2具體可以是步進馬達,通過采用步進馬達可提高馬達工作的控制精度,能更好的調整各濾波片旋轉至光通路上。實際應用中,設置在安裝板3上的各濾波片4可間隔均與布置在同一圓周上,這樣可便于對濾波片的位置進行調整,可準確地將所需通帶特性的濾波片調整至光通路A上,實現對特定波長的光信號的處理。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盒體I的表面還可設置有與馬達2連接的控制接口(圖中未示出),這樣可根據外部控制器,例如計算機等控制設備,來控制馬達2工作,并可控制馬達2帶動動力輸出軸21旋轉的的角度,以將所需特定通帶特性的濾波片4調整至光通路A上。實際應用中,各濾波片4與馬達初始位置的角度是知道的,因此,只要在外部控制器上存儲各濾波片相對馬達初始位置的角度關系,同時又知道各濾波片的通帶特性,從而可根據需要,將特定通帶特性的濾波片調整至光通路上,使得接收機可僅對特定波長的光信號的處理。本實施例中,由于馬達頻繁運轉后會存在誤差,導致動力輸出軸帶動濾波片旋轉時的角度可能與理論旋轉角度之間產生誤差,長時間運行后誤差累計,會導致濾波片與光通路重合度降低,因此,為進一步提高濾波片位置調整的精度,可在馬達上設置位置傳感器(圖中未示出),這樣,在馬達工作前,可首先通過位置傳感器,將馬達恢復到初始位置,即可將馬達的初始位置作為位置傳感器的初始值,當每次控制馬達工作時,首先將馬達恢復到初始值,然后再控制馬達帶動安裝板旋轉一定角度,將特定通帶特性的濾波片調整至光通路上。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由于馬達工作過程中,其轉子是旋轉運動的,因此,可在馬達的尾部設置位置傳感器,來鎖定馬達的轉子轉動的絕度O度位置,這樣,通過位置傳感器的測量值,就可以確定馬達是否處于初始位置,并可將馬達控制回到初始位置,可避免馬達長時間運轉造成的誤差?!け绢I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盒體I的表面應設置有與位置傳感器連接的檢測接口,使得外部控制器可通過該檢測接口實時獲取馬達2的位置,在控制馬達2工作,調整特定通帶特性的濾波片的位置時,可首先根據檢測的馬達2的位置,確定是否在初始位置,若不是可首先控制馬達2恢復到初始位置。本實施例提供的可調光接收裝置,通過設置馬達以及與馬達的動力輸出軸連接安裝板,可通過馬達來控制設置在安裝板上的濾波片的位置,以利用特定通帶特性的濾波片對光纖接頭與光電轉換器件之間的光通路上的光信號進行處理,實現對特定波長的光信號的接收,本實施例提供的可調光接收裝置結構簡單,結構穩(wěn)定可靠,安裝精度容易控制,濾波片的調整非常便利;同時,濾波片數量可根據需要設置,且濾波片可更換,使得光接收裝置可實現對不同波長光信號的接收,提高光接收裝置的適用性,可滿足不同波長光信號的接收。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可調光接收裝置中安裝板的結構示意圖。與上述圖IA-圖ID所示實施例技術方案不同的是,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可調光接收裝置的安裝板上開設的通光孔31采用封閉的通孔結構,例如可以是圓孔、方形孔等結構,這樣可便于通光孔的加工,簡化加工工藝。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可調光接收裝置中馬達的結構示意圖。與上述圖IA-圖ID所示實施例技術方案不同的是,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可調光接收裝置的馬達2上的動力輸出軸21可采用非圓形軸,相應的,安裝板上開設的與其配合的通孔也為非圓形通孔(圖中未示出),這樣可通過非圓形軸和非圓形通孔的配合方式,將安裝板固定在動力輸出軸上,可有效提高安裝板固定的牢固性;同時,也可降低動力輸出軸21的加工難度。實際應用中,該非圓形軸可以是如圖3所示的方形,也可為菱形、多邊形等其他非圓形軸。[0058]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提供的可調光接收裝置中馬達的固定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馬達2可通過緊固環(huán)7將馬達2固定安裝盒體內設置的安裝凸臺(圖中未示出)上,且緊固環(huán)7的數量可根據需要設置。其中,緊固環(huán)7與安裝凸臺配合的安裝部71上可設置有螺栓孔72,這樣,可通過螺栓將緊固環(huán)7固定在盒體I上。本實施例通過采用緊固環(huán)對馬達進行安裝固定,可提高馬達安裝的牢固性和穩(wěn)定性,增加整個可調光接收裝置的強度。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 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可調光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體,所述盒體內設置有馬達,所述馬達的動力輸出軸上設置有安裝板; 所述安裝板上安裝有至少兩個不同通帶特性的濾波片,所述至少兩個濾波片分布在圓心與所述動力輸出軸的軸線重合的圓周上; 所述盒體上設置有光電轉換器件以及用于與光纖連接的光纖接頭,所述光纖接頭與所述光電轉換器件之間在所述盒體內形成有將光纖傳輸來的光信號由所述光纖接頭發(fā)送至所述光電轉換器件的光通路; 所述光通路與所述動力輸出軸的軸線平行,以使設置在所述安裝板上的各濾波片隨動力輸出軸轉動時均可位于所述光通路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上開設有至少兩個通光孔; 所述至少兩個濾波片分別設置在所述至少兩個通光孔的對應位置,各濾波片位于所述光通路時,分別通過對應的通光孔將所述光信號傳送至所述光電轉換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各濾波片分別設置在各通光孔的一側。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光孔為封閉式通孔或開口式通孔。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上開設有與所述動力輸出軸配合的通孔,所述安裝板通過所述通孔與動力輸出軸配合安裝在所述動力輸出軸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的通孔上設置有凸臺或凹槽,所述動力輸出軸上設置有凹槽或凸臺; 所述安裝板通過凸臺與凹槽配合固定在所述動力輸出軸上。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輸出軸為非圓形軸,所述通孔為與所述非圓形軸配合的非圓形通孔; 所述安裝板通過非圓形通孔與非圓形軸配合固定在所述動力輸出軸上。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上與所述動力輸出軸配合的部位設置有加強凸臺,所述通孔穿過所述加強凸臺,以增加所述安裝板與動力輸出軸的接觸面積。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輸出軸的長度小于所述馬達本體的長度。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達上設置有位置傳感器。
11.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為安裝在所述動力輸出軸上的圓盤。
1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內設置有安裝凸臺; 所述馬達通過緊固環(huán)安裝固定在所述安裝凸臺上。
1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光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達通過粘結劑粘結在所述盒體內?!?br>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調光接收裝置。該裝置包括盒體,所述盒體內設置有馬達,所述馬達的動力輸出軸上設置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安裝有至少兩個不同通帶特性的濾波片,所述至少兩個濾波片分布在圓心與所述動力輸出軸的軸線重合的圓周上;所述盒體上設置有光電轉換器件以及與光纖連接的光纖接頭,所述光纖接頭與所述光電轉換器件之間在所述盒體內形成有將光纖傳輸來的光信號由所述光纖接頭發(fā)送至所述光電轉換器件的光通路;所述光通路與所述動力輸出軸的軸線平行,使設置在所述安裝板上的各濾波片隨動力輸出軸轉動時均可位于所述光通路上。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可調光接收裝置結構簡單,濾波片的調整方便。
文檔編號H04B10/67GK202710802SQ20122036175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25日
發(fā)明者高波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