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手持終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通訊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手持終端。
背景技術:
目前,由于一般設計中,手持終端的耳麥(下面簡稱耳機)線與手持終端完全分開,故在手持終端上沒有設計放置耳機線地方。上述方案至少存在以下缺點對耳機 線輸入/出連接器沒有進行保護,使得在移動情況使用手持終端看電影、聽音樂、打游戲等時,感覺不方便,易碰到耳機線輸入/輸出連接器,使得連接器輸入/出端線纜接觸不良,直接影響耳機的聲音質量;使用完手持終端設備后,必須將耳機線輸入/輸出端子(即耳機插頭)拔出,將耳機線纏繞好小心放在某處。否則,耳機線上的連接器輸入/輸出端線纜彎曲過量,會使得連接器輸入/輸出端線纜接觸不良甚至損壞,直接影響耳機的質量。針對相關技術中的上述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相關技術中,由于耳機與手持終端分離放置使得耳機線彎曲過量導致耳機接觸不良,影響收聽質量,甚至損壞耳機等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手持終端,以至少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手持終端,包括盤線裝置,設置在手持終端的外殼背面或手持終端的保護套的背面,用于收納手持終端的耳機。上述盤線裝置包括盤線部,與所述手持終端的外殼背面或所述保護套的背面連接,用于纏繞所述耳機。上述盤線部為盤線槽,該盤線槽由以下結構形成在所述盤線部的外側的四周開槽并與所述手持終端的外殼背面或所述保護套的背面相配合形成所述盤線槽。上述盤線裝置還包括第一凹槽,設置于所述盤線槽上,用于收納所述耳機。上述第一凹槽內設置有耳機連接器孔,其中,所述耳機的插頭通過所述耳機連接器孔插入所述手持終端的耳機插孔內。上述盤線裝置還包括第二凹槽,設置于所述法蘭面或所述第一凹槽內的凸臺上,用于容納固定所述耳機的聽筒。上述盤線裝置還包括支架,安裝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側壁與所述法蘭面的交界處,或者,安裝在所述盤線槽的外側壁與所述法蘭面的交界處,用于在打開該支架時,與所述手持終端或所述保護套呈指定角度支撐所述手持終端;以及在閉合所述支架時將所述耳機的聽筒和/或麥克風卡在所述盤線槽的法蘭面上。上述支架為金屬塑料。上述盤線裝置還包括用于安裝腕帶的腕帶孔。通過本實用新型,采用在手持終端的背面或者手持終端的背面設置盤線裝置的技術手段,解決了相關技術中,由于耳機與手持終端分離放置使得耳機線彎曲過量導致耳機接觸不良,影響收聽質量,甚至損壞耳機等技術問題,取得了手持終端設備與耳機線不分離,存放方便以及在使用和收納的情況下,均可以對耳機線起到保護作用的效果。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a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耳機內盤時的手持終端或保護套的主視圖;圖Ib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耳機內盤時的手持終端或保護套的側視圖;圖Ic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手持終端或保護套的俯視圖;圖2a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耳機外盤時的手持終端或保護套的主視圖;圖2b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耳機外盤時的時的手持終端或保護套的側視圖;圖2c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耳機插孔設置在手持終端背面時的手持終端或保護套的俯視圖;圖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盤線槽的法蘭面的結構示意圖;圖4a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耳機外盤時的盤線裝置的正面示意圖;圖4b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耳機外盤時的盤線裝置的側面剖視示意圖;圖4c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耳機外盤時的盤線裝置的俯視示意圖;圖5a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耳機內盤時的盤線裝置的正面示意圖;圖5b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耳機內盤時的盤線裝置的側面剖視示意圖;圖5c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耳機內盤時的盤線裝置的俯視示意圖;圖6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耳機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盤線裝置的另一正面示意圖;圖8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盤線裝置的另一側面示意圖;圖9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支架安裝孔的剖面示意圖;圖10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另一支架安裝孔的剖面示意圖;圖1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圖1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支架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13a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盤線裝置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13b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盤線裝置的側面結構示意圖;圖13c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盤線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14a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盤線裝置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14b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盤線裝置的側面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文中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0042]需要說明的是,為了描述方便,以下實施例所涉及手持終端的外殼或手持終端的保護套在圖中表現為一個部件,但這僅是為了描述方便,并不構成對上述結構特征的限定,以下實施例中的手持終端的外殼和上述保護套可以為兩個分別獨立的部件,也可以為兩個部件一體化設計而成的部件(即上述外殼為保護套或上述外殼和上述保護套組合而成的一體化部件)。如圖l(a,b,c)和圖2(a,b,c)所示,該手持終端包括盤線裝置,設置在手持終端的外殼10背面或所述手持終端的保護套10’的背面,用于收納手持終端的耳機13。在圖l(a, b,c)和圖2(a,b,c)上述盤線裝置可以只包括盤線部11 (或稱為盤線架),也可以同時包括起支撐作用的支架15,具體在以下實施例中描述。通過上述結構,由于在手持終端或手持終端保護套的背面設置了盤線裝置,因此, 使得與手持終端配套使用的耳機可以放置在手持終端的外殼或保護套上,存放方便;以及在使用和收納的情況下,均可以對耳機線起到保護作用。在具體應用時,上述盤線裝置與手持終端的保護套10’可以為一體化設計。上述盤線裝置11結構形狀可設計成任意形狀,如圓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六邊形等。上述盤線裝置放置耳機的方式可以有纏繞(即耳機外盤)和容納(即耳機內藏)兩種方式,其中,對于纏繞方式,如圖2 (a,b,c)所示,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實現在上述盤線裝置上設置一個盤線部11,與手持終端的外殼10背面或所述保護套10’的背面連接,用于纏繞所述耳機。此時,盤線裝置的具體結構可以參見圖4(a,b,c)。其中,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上述盤線部11可以為盤線槽(如圖7,8,9,13b所示),該盤線槽111通過以下方式設置而成在盤線部11的外側的四周開一個槽,與手持終端的保護套10’的底面(背面)或手持終端的外殼背面形成一個凹槽,該槽即為盤線槽111,該盤線槽111便用于纏繞耳機13。當上述盤線裝置不包括上述支架時,如圖13(a、b、c)和圖14a所示,也可以在盤線槽111的如圖3所示的法蘭面113或所述第一凹槽117內的凸臺上,再設置第二凹槽1111來容納(或卡)耳機上的聽筒131,上述第二凹槽1111可以為兩個;對于容納方式,如圖6和圖11所示,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實現在盤線裝置上設置第一凹槽117,可以打開支架15,將耳機線折好放入第一凹槽117內,也可以盤在第一凹槽117內,再將支架15合上,該支架15可以卡在第一凹槽117內或外。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盤線部11可以采用將耳機線自動、自動+手動或手動的收納方式,其具體實現方式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已有的方式,此處不再贅述。需要說明的是,當上述法蘭面113上的凹槽僅用于容納或卡緊耳機聽筒時,此時,凹槽(即第二凹槽1111,如圖13a所示)的大小相對于容納耳機線的凹槽(即第一凹槽117,如圖13b所示)是比較小的。此時,盤線裝置的具體結構可以參見圖5(a,b,c)。若手持終端的耳機插孔設置在其外殼背面時,為了使耳機在與手持終端連接時也能受到保護,如圖14a所示,上述第一凹槽117內設置有耳機連接器孔1113,其中,上述耳機13的耳機插頭通過所述耳機連接器孔1113插入所述手持終端的耳機插孔內。這樣,當耳機線耳機插頭在手持終端背后輸出時,通過上述耳機連接器孔,耳機線的插頭可以一直插入手持終端連接器座插內(即耳機插孔),在運動和收藏手持終端設備都不易碰壞耳機線。上述盤線裝置還可以對手持終端起到支撐作用和卡緊耳機線的作用,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如圖l(a,b,c)和圖2(a,b,c)所示,上述盤線裝置還可以包括一個支架15,用于在打開該支架15時,與所述手持終端或所述保護套呈指定角度支撐所述手持終端;以及在閉合支架15時將所述耳機13的聽筒和/或麥克風卡在所述法蘭面113上(即起到蓋板或卡緊的作用)。此 時,耳機的結構可以采用如圖6所示的耳機結構形式如圖6所示,耳機13包括兩個耳機聽筒131、耳機連接線133、麥克風(可以含控制鍵)135和耳機插頭137。上述支架15可以為由鋼板或鋼絲架折彎而成,也可以注塑成型。上述支架15可以安裝在盤線裝置外側壁與法蘭面113交界處,如圖10所示,此時可以通過圖10中的安裝孔119’安裝;也可以安裝在盤線裝置的第一凹槽117側壁與法蘭面113交界處,如圖9所示,此時可以通過圖9中的安裝孔119安裝;如圖11和圖12所示,支架15由下幾個功能面組成安裝孔/軸151、支撐桿152、與臺面的結合面153。需要說明的是圖9中的凹槽117由于容積較小,此時不宜放置耳機線,可以用于實現卡緊耳機其它部分。為了使手持終端在使用時不易跌落,保證手持終端的安全,在上述盤線裝置上的側面還可以設置用于安裝腕帶的腕帶孔(圖中未示出),通過該腕帶孔可以連接腕帶,將小型手持終端設備帶在手腕上,從而保證手持終端的安全性。需要說明的是,如圖10和圖11所示,上述實施例中的盤線部11的底面115可以與手持終端保護套或手持終端外殼共一底面。上述盤線裝置也可以通過該底面115與手持終端的外殼或手持終端的保護套相連。為了便于理解上述實施例,以下結合相關附圖和優選實施例詳細說明。實施例I如圖13 (a,b,c)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不需要支撐功能(即不需要安裝支架15)。此時,法蘭面113上開卡槽1111,以將耳機聽筒131 (如圖6所示);耳機可以繞在盤線架的盤線槽111,也可以直接將耳機放入或卡在盤線架的內槽117中。當耳機放入或卡在盤線架的內槽117 (即第一凹槽117)中,內槽117高度滿足放耳機和固定固定支架即可;當耳機繞在盤線架的盤線槽111時,內槽117高度只要滿足能固定支架即可。在本實施例中,當需要支撐功能時,可以不設置卡槽1111,合上支架15就可作為盤線蓋,將耳機卡在內槽117中,如圖2(a,b,c)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支架15的安裝孔119可以在凹槽117的內表面與法蘭面113處(如圖9所示),也可以在盤線架的外表面與法蘭面113處(如圖10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支架15上可以開減輕重量孔或槽(圖中未示出)。實施例2在本實施例中,當改變耳機連接孔的位置,將耳機連接器安裝位置(即耳機插孔),從側面移到背面時,需要在盤線裝置上設置讓位孔1113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4 (a,b)所示,當不需要支撐功能(不需要安裝支架15)時,需要在凹槽117內設置凸臺1115,并在凸臺上設置卡槽1111(用于卡耳機的聽筒);凹槽117內,在凸臺和內壁的空間可用于卡耳麥。在本實施例中,當需要支撐功能時,凸臺1115和1111可以不要,直接利用支架15做蓋板;在本實施例中,支架15的安裝孔119可以在凹槽117的內表面與法蘭面113處(如圖9所示),也可以在盤線架的外表面與法蘭面113處(如圖10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支架15上可以開減輕重量孔或槽(圖中未示出)。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手持終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盤線裝置,設置在手持終端的外殼背面或所述手持終端的保護套的背面,用于收納所述手持終端的耳機。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手持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盤線裝置包括 盤線部,與所述手持終端的外殼背面或所述保護套的背面連接,用于纏繞所述耳機。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盤線部為盤線槽,該盤線槽由以下結構形成在所述盤線部的外側的四周開槽并與所述手持終端的外殼背面或所述保護套的背面相配合形成所述盤線槽。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盤線裝置還包括 第一凹槽,設置于所述盤線槽上,用于收納所述耳機。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內設置有耳機連接器孔,其中,所述耳機的插頭通過所述耳機連接器孔插入所述手持終端的耳機插孔內。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盤線裝置還包括 第二凹槽,設置于所述法蘭面或所述第一凹槽內的凸臺上,用于容納固定所述耳機的聽筒。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盤線裝置還包括 支架,安裝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側壁與所述法蘭面的交界處,或者,安裝在所述盤線槽的外側壁與所述法蘭面的交界處,用于在打開該支架時,與所述手持終端或所述保護套呈指定角度支撐所述手持終端;以及在閉合所述支架時將所述耳機的聽筒和/或麥克風卡在所述盤線槽的法蘭面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為金屬塑料。
9.根據權利要求I至8任一項所述的手持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盤線裝置還包括用于安裝腕帶的腕帶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手持終端,包括盤線裝置,設置在手持終端的外殼背面或手持終端的保護套的背面,用于收納手持終端的耳機。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術方案,解決了相關技術中由于耳機與手持終端分離放置而導致的影響收聽質量和易損壞耳機等技術問題,取得了手持終端設備與耳機線不分離,存放方便以及在使用和收納的情況下,均可以對耳機線起到保護作用的效果。
文檔編號H04M1/02GK202565327SQ20122012030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7日
發明者盛路寧, 謝玉堂, 沈益劍 申請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